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孩子的心理

教育孩子的心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1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告诉我们,单纯依靠教师是搞不好教育的,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管理好班级,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在学校了解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大部分是通过家访来实现的。通过家访教师同时也可以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家访。结合本班实际,特制订本学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二、本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居住在联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素质的高低往往也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的素质是不低的。

有些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能明白家长的苦衷,而却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往往会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甚至会发生令家人后悔终生的事。和学生座谈时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父母都打过他们,没有挨打的学生寥寥无几。

还有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家长们对教育的投入很少,除了给孩子交学费以外,就很少有其他的教育投资了,更谈不上给孩子订阅课外读物了。这就在很大方面造成孩子阅读面狭窄,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的很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绩好坏和自己没关系,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把教育孩子的事推卸的干干净净。

三、家访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了解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向家长提供先进的教育信息。

5、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教方法。

6、家访时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和冲突,态度要和蔼,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7、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

8、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四、家访重点

1、后进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

2、优等生,了解在家表现及家庭教育情况。

3、问题生,随机家访。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2篇

如何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建议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给孩子做榜样,以“无为”变“有为”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在孩子面前做出榜样,树立威信。为此,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带头做一个高尚、有责任心、有爱心、表里如一、遵纪守法的人,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教育孩子。比如,要纠正孩子乱放东西的坏习惯,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要具体教给孩子怎么做才行,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育子方法上多投入、适时改变

家长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可以向优秀家长学习,探讨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各种家庭教育学习、培训。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以工作忙为由逃避教育孩子的重任。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统一。当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提相反的要求。待事情过后,父母之间再相互沟通,以取得一致看法,这对父母威信的树立非常重要。

尊重理解、接纳关爱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独立的人,同样需要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要接纳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沮丧,适时给予关爱、抚慰和引导,当好孩子的引领者和呵护者。要多用赏识、表扬、夸奖、激励、肯定等正面的教育手段,向孩子传递正面的、积极的信息,使孩子处于积极、乐观、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父母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才能把父母当成自己的贴心人,愿意对家长敞开心扉。作为家长要牢牢记住,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往往几倍于物质上、生活上的给予。

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做到严爱结合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欠缺;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3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终身的楷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家长的喜怒哀乐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家长的言行在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下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未成年孩子上存在欠缺。有的班主任非常认真负责,会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但当班主任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实向家长反馈,特别是孩子违反纪律时,家长的言语中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包庇和溺爱。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自身的行为作风会影响成长中还不能正确判断是非的孩子。有的家长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与教师一起教育学生时,能够和颜悦色、和声细语,谆谆教导孩子;然而离开教师的视线之后,则对于孩子的错误暴力相向。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种种欠缺。然而,现在社会所谈的教育都是说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功夫。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却很少提到。孩子的过失或者存在的问题,有时候不能单单将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更多时候,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特别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文化和背景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展,性格的养成,社会性的发展等。

关于家长教育欠缺的表现,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对孩子极度不信任;二是对孩子过于溺爱;三是放纵孩子;四是对孩子实施教育暴力。正因为家长种种不良的教育,导致出现不良问题的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如何让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负起教育的责任,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1.信任孩子,培养孩子责任心

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做许多事情,他们认为孩子干得既费力又不尽如人意,还不如自己干,又快又省事。这样孩子很可能永远也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不但难以建立起自信,还会缺少责任感。对于许多家长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但家长应该想到,这时候更应该充分信任孩子。家长教育子女,有时候要学会放手,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未来他们才能够自立自强,这样做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家长可以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上学是为了学本领,这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现在,有不少家长将物质奖励作为对孩子表现好的奖赏,这种刺激方式会削弱孩子的责任感的养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态度,而不是用物质刺激来修正孩子的行为的转变。

2.发现孩子优点,赏识孩子而不是包庇溺爱

常和孩子聊天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家长与孩子不良沟通引起的。通过聊天,能及时增强父子(或母子)感情,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亲子之间的交流是随时随地的,家长要善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如坐公车时可以和孩子聊聊汽车的问题,在公园里可以让孩子讲讲花草的故事,去商场时可和孩子聊聊各自喜欢的物品,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问问孩子在学校的开心事。

家长要善于赏识孩子,赏识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体谅、赞赏,孩子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孩子的自信是夸出来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充分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可以成为家长肯定的理由,都应该值得去表扬。而不能以“怎么这也不知道”“怎么这样吃不得苦”甚至“怎么这么笨”等来代替“你真行”“我想你会做到的”“你肯定赢”“没关系,下次就会好的”。这种赞赏就是一种肯定,它有别于家庭教育中的溺爱。

当然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好的赏识方式是鼓励,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要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让他直面困境;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也应该为孩子打气,促使他坚韧地面对挫折。试着鼓励你的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快地进步和成长。

3.父母身教,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学校教育是教人成才,而家庭教育是教人做人。儿童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习得行为的。儿童善于模仿、意识单纯,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父母良好的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受益终生。

有时家长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往往会表现出气愤、暴躁,更有甚者会对孩子暴力相加,殊不知,孩子是一面镜子,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孩子的行为折射出家长的种种不良行为和习惯,而孩子只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步“遗传”了家长的不良行为。所以,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且身教要重于言教。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家长。你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作为家长,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就要从做优秀的自己开始。

4.民主教育,平等对待孩子

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相信,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关心。那是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万万黄金还重要”,所以万不可采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打骂孩子不但打击孩子的积极心态,同时也摧残了孩子的肉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来孩子健康的发展呢?

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多,作为家长,要正确做一个民主型的家长,民主型的家长会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民主型家长必须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了解孩子的特点、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能容得下孩子的过错,多赞扬孩子的优点,做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教育孩子的研究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必将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家长的榜样言行、和颜悦色、儒雅风度,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文明还是粗野,正确还是错误,都将成为子女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合理补充,现在家校合作是大趋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使命,更是家长的职责,让家庭教育配合好学校教育,使教育体系的终生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完满,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为人父母者应该广泛关注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4篇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保证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1.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1 "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1.2 "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1.3 "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1.3.1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由于在外打工的父母不能及时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无法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极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思想认识扭曲,价值观偏离,心理发展异常。他们内心冷漠,不易被感化,害怕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有的人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由于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比其他孩子多。

1.3.2 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波动性大,孤独感强烈,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生性敏感多疑等特征。主要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亲情关爱、缺少沟通对象、没有安全感、爷爷奶奶监管方式不当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关爱程度不够等多重因素交织所引起的。

1.4 "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1.5 "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2.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2.1 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2 用爱激励孩子。"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2.3 强化政府作为。重视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我们应有这样一个认识: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关心与关怀,而不应是被划为另类,受到歧视性的区别对待与关注。因此,政府在主导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有作为,把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将农村流动、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各级政府实施的儿童发展纲要的检测评估体系,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与实施纲要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重视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家庭温暖等引起的特殊心理,开设专门的心理、生理及安全教育课程,配备专业老师和专门的保育人员或生活老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自我价值实现的定位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2.4 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5篇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

4.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5.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6篇

通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小男孩的确如任教老师所说,我很担心。一次,为了不因他影响班里孩子的午睡,我带他到了办公室。走进温馨的办公室,他明显安静了许多,我拿了一本故事书,给他讲故事,他很快进入状态,我讲完一幅图,他就指向下一幅图让我继续,听到有趣之处,他竟咯咯地笑。然后,我让他躺在沙发上休息,他也乖乖地躺在上面,不过时不时地会看一看我,朝我笑一笑。但不管怎样,就是不开口说一句话。看着他的举动,我想他应该是一下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他没上过幼儿园,直接上了中班),有点紧张害怕,而性格方面也的确是内向了些。看来,我们需要给予一份耐心,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们联系家长,带孩子去大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了孩子不是自闭症,不过他大脑某个部分的发育确实比同龄孩子稍晚些;另一方面,我做好老师的工作,让老师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家长考虑考虑。如果把这个孩子教育好,我们也会多一种教育孩子的经验。于是,班里老师开始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根据他害怕的心理,老师让一个能干的孩子帮带他,时刻和他在一起,让他心理上有一个依靠,同时仔细观察他的情况,并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帮教孩子的方法,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

开学那几天他只哭不吃饭。有一次,老师改变了方法,喂两口让他自己吃两口,慢慢地竟吃完了,于是老师奖励了他一个红苹果,表扬他今天自己吃完了饭。没想到,他第一次露出了笑脸。第二天他自己动手吃完了饭,后来在开学第三周他开始自己吃饭了。看来,孩子的心理发展还是正常的,他同样需要成功的体验。掌握了孩子的这一特点,老师更加关注孩子,更加努力地寻找教育孩子的契机。一次大家玩拍皮球,没想到,拍皮球是他的喜好,拿着一个皮球,双手不停地拍打,不同的是,他会时不时地偷眼看一下老师,于是老师在旁边不断地喊“加油”,他很开心,在开学后的第四周,老师第一次看到了他开心地活动开心地笑。然而,就是在他拍球最开心的时候,老师试着叫他换一个大球拍,可他就是不接,叫他和另外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他也不肯。问他拍球开不开心,他只是笑笑不作回答。看来,要想让他开口表达并敢于尝试,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但不管怎样,从他由哭到笑的转变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由此我们真正体会到,作为老师,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只有心中有了爱,才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作为老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把开启的钥匙,如何拿到这把钥匙,找到教育孩子的契机是我们老师应该不懈努力的。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高度重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4-01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他们常常因为缺乏管教,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应该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

教育孩子的心理范文第8篇

关键字:幼儿教育;误区;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得打满足,教育孩子成为了家长、老师和社会永恒的话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拥有更多的闪光点和其他孩子没有的特长。老师和学校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伴随着这些观念,幼儿教育走向了误区。

一、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幼儿教育所面向的范围是那些学龄前的儿童,幼儿教育在人生中属于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在教学中,属于基础性的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它也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的同时,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幼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使幼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

第一,教育的目的不单纯,具有功利化色彩。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还存在误区,出于各种不单纯的动机,比如:孩子以后的出路、和同事之间进行攀比、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等,常常抱有一些具有功利性的色彩。有一部分幼儿园为了不损坏学校的声誉,会做出一些具有表面性色彩的文章。让家长感觉孩子没有白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中能够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在这些利益的驱使之下,教育孩子时老师和家长就会运用一下不恰当的方式,运用物质和金钱刺激孩子,对孩子进行过度的监督和惩罚。在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孩子就会把学习看成一种任务,把学习看成一种可以避免惩罚、获得利益的不良手段。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孩子会对学习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例如:家长、老师对孩子进行诱惑和威胁,当孩子能够背下李白的《静夜思》之后,家长才会给他们买喜欢的玩具,老师才不会对他们进行罚站等。

第二,在培养孩子的素质的时候具有盲目性色彩。大多数的家长,在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他们只是单纯的把素质教育,归为孩子应该什么知识都学,而且什么问题都会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把较多的精力和物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比如: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家长在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盲目性较高,根本不在乎孩子是否感兴趣,也不会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的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有比较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才多艺,连周末也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比如:舞蹈、钢琴、绘画等。孩子的时间被安排的慢慢的,超出孩子的心理、生理的承受力,反而在学习上会产生厌倦感。

第三,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知识化。给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开展,如:行、意、情、知。这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既具有关联性,同时又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目前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过分的重视知识而轻视养成良好习惯的生成。老师在课堂上,会给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孩子对于这些知识也能随口说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所表现出的却是与之相反的一面,如:没礼貌、自私、任性、争抢等学许多不良习惯。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过要讲文明、懂礼貌。但是,这些仅仅是口头上的知识,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看来,给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不是目的,应该让品德教育走向实践、走向生活。

二、对于教育中的误区所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第一,要给孩子创建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吸毒、赌博、暴力等,常常会通过电视、电脑等工具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且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家长的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个人行为,也会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随地扔垃圾、满口脏话等。要想给孩子创建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我们就要发动多种力量,如:家长、老师、幼儿园和社会。要充分的调动这些力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孩子能够在一个文明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这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第二,给孩子创建一个美好的群体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住进了高楼大厦。但是,这也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孩子在放学之后,只能呆在家里自己玩。即便是能够去找小朋友玩,也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见不着面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运用电话来进行交流。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孩子之间的交流会存在很多障碍。经过长期得的积累,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淡。假如在居民区中,给孩子创建社区活动场所,那么在自由、开发的环境中,会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同时,他们也能够相互学习,消除一些心理障碍、建立集体观念。

第三,给孩子进行具有全面性的素质教育。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片面的进行知识灌输以及畸形的特长培训,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对他们教育的过程中,不光要培养他们智力、内在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和潜能的开发。总而言之,要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性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不被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困难打倒。在教育孩子时,要有一定的方法,绝对不能过度的宠爱他们。家长可以有意的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困难,并坚强的战胜它们。因为温室里的花朵,终究是经不过风雨的吹打和洗礼。由此看来,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在幼儿教育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教育的目的不单纯,具有功利化色彩;在培养孩子的素质的时候具有盲目性色彩。大多数的家长,在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知识化等。我们要走出这些误区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让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利华.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109-111.

[2]邵艳秋,张春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09,0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