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一、煤炭地质行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切实有效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一个行业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的经营目标,有效的经营理念是增强行业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煤炭地质行业大多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理念较为陈旧,深化改革力度不够,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第二,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往往简单地把项目成本管理交给财务部门去完成,没有明确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也未能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联动作用,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三,资质管理有待于加强。资质作为地勘单位业务开展的敲门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使用与管理资质将有助于地勘单位承揽业务,提高经济运行实力。第四,人力资源管理不足。地勘单位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特别是专业领军人才、新兴人才更为缺乏,人才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第五,缺乏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分析与研究。地勘系统特别是下属的各院、地质队的大多管理岗位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的,研究经济管理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凭经验办事,致使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

二、解决煤炭地质行业经济管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分析;数字决策;市场

Abstract: today, if someone asked,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in the 21 st century career? The answer may be varied, but the world famous periodicals time magazine gives results may make people strange, it is called "project data analysts", seven big money in the global industry leader. Project data analys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nglish CPDA) is th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engaged in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data analysis of the senior decision-making and a colourful for the career. The data shows,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project data analysis of the field workers already close to 200000, the year the camp forehea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data analysis profession development mature countries, 90% of the market decision and management decision is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research certain, so it is called it is-and the 21 st century gold career.

Key words: data analysis; Digital decision; market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数据分析是通过对项目数据全方位的科学分析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为投资方决策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从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的一种先进的方法论和科学分析体系,在业界向以“数据精准”、“分析客观”及分析评价“权威独立”称誉。国际上,项目数据分析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和投资两大领域,在投资分析、信贷融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战略规划、决策管理等影响政府和企业重大决策中,提供科学、真实和准确的依据,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端技术人才。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项目数据分析师的年薪可达几十、上百万元。成立于1948年的美国兰德公司旗下就拥有2000多世界顶尖级的数据分析专家和专业研究人员,他们每年完成的各类项目数据分析报告高达700多项,已发表的研究报告达18 000多篇,这些分析成果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享有很高的声誉。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讲求“科学、客观、准确、公正”。一份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必须围绕目标,确定范围,遵循一定的前提和原则,在项目各项数据分析中,选取真实性、合法性指标,构建相关模型,进行专业科学的分析,要求体现的基础数据应真实完整,分析过程要科学合理全面,分析结果可靠,建议内容实事求是,能系统地、真实地反映行业基本慨貌,从而达到推动该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项目数据分析的整个编制、评价过程十分严谨。数据分析师通过项目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可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及风险,帮助项目投资方节约运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兰德分析家认为,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决策不慎造成的。随着全球商业化竞争的加剧,一个企业管理者决策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达国家对项目的最终决策,都是以科学定量分析的项目数据分析报告作为其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及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依据。数据分析工作不仅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而且贯穿市场运行的各个阶段,成为政府和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工具,其分析结果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说,项目数据分析质量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国家投资领域的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项目数据分析以专业技术的身份出现在经济、管理和投资金融等领域,成为21世纪信息化时展的新宠,被业界认为是未来十年内最有发展“钱景”的黄金职业,然而――

数据分析在我国仍属朝阳行业

数据分析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中国仍属于朝阳行业。据201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数据分析行业从业人员迄今为止不足万人,正式注册登记的项目数据分析事务所只有80家,其中专职数据分析师仅一半多点,长三角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也仅占3%。而在美国,年平均雇用项目分析师的职位占所有社会岗位高达7%到13%。总体上说,我国数据分析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经营规模不大,制度建设和软硬件设施薄弱,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还较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彻底改变我国“项目数据分析”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2003年,国家信息产业部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长期投资项目数据分析方法、与国际接轨的总体精神,制定出了我国项目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考试管理办法,加快了我国数据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步伐。2008年6月,数据分析行业的全国性唯一行业组织――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为我国数据分析行业发展开新篇。从2005年4月,全国第一家数据分析事务所经工商部门批准在陕西成立到目前,我国相继己有北京、陕西、江苏、新疆、甘肃、山东、浙江、上海、黑龙江等14个省、市、自治区约80家项目数据分析专业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经济舞台,涉及项目己从最初的分析评估业和金融业,扩展至会计师、投融资机构、政府审批和企业管理等众多领域。

项目数据分析作为国内新起步的朝阳产业,它充分弥补了旧有融资评估体系的诸多漏洞和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决策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开始意识到数据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重要性,数据分析运用技术正逐渐走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决策视野。据了解,目前,仅投资咨询项目领域,我国每年就有逾百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有专家预测,按照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未来15年中国项目数据分析师的需求量将突破30万人,尤其是政府经济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房产开发以及创新型企业对项目数据分析师的需求正与日俱增。诚如一位老资格项目评估师所说:“之前凭经验办事,现在是用数据说话!”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正处在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大好环境和有利时机,然而,与国内数据分析行业先进地区比较,福建数据分析市场还是一片“荒地”。在中国东南部,目前只有福建还没有成立数据分析事务所,福建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几乎是空白,这与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及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都极不相宜。要实现福建跨越式发展――

福建数据分析市场亟待开发

2011年4月23日,经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批准,福建省福州项目数据分析师授权管理中心在福州正式挂牌成立,结束了我省项目数据分析师没有专业管理机构的历史。中心负责人黄诗茂说:“自授权管理中心挂牌以来,咨询、报名参加数据分析师培训的人数日趋火爆。省经贸委、省信息化局、省质量协会等部门都为中心工作开展提供强力支持,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数据分析行业的高度重视和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发展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福建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部署,以及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出台,都为数据分析行业在我省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机会。记者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仅今年福建安排的重点项目就有526个,其中在建重点367个、预备重点159个,年度计划投资达2300亿元。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石建平指出,今年福建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快于去年同期4.7个百分点,城建环保、服务业、工业科技、农林水围垦、社会事业、交通、能源行业同比大幅增长,进度过半的项目有78个。一大批带动力强的重量级项目落地生根,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有关人士分析,以这些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和拉动,未来全省对数据分析专业工作者和数据分析专业团队必将带来空前的需求和商机,在这个大环境下,数据分析行业作为一个为科学决策、合理投资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数据支持的我省新兴行业,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一、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怀化市位于鄂、湘、黔、渝、桂五省边界交汇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几年来,沪昆高铁、吉怀、怀通、娄怀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怀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怀化全年GDP1000亿元的突破,同比增长了12.0%。在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建筑产值增长迅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年怀化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所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高达9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总额32.25亿元。

 

与此同时,怀化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78亿元,增长19.6 %;实现房屋竣工面积348.77万平方米。

 

二、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推动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在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怀化建筑业所产生的总产值占怀化全年GDP的10%,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为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培育了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二) 促进区域建筑技术进步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化、提高的力度,有利于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建筑新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加快了先进的建筑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进出。与此同时,保证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教授的技能是建筑行业领先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新技术引进、新技术的开发、新技术的利用等等均会促进怀化区域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怀化建筑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形成,有利于推动企业参与到建筑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中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怀化区域建筑技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 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 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力度与发展规模

 

在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数量、发展水平,而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对区域内高职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怀化区域内建筑业的发展,刺激建筑业对于高职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从而出境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专业技能教育。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怀化区域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状态,影响着建筑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市场。市场需求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要保证培养的学生和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培养方案也要紧紧围绕企业对特定职业的技能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而职业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行业又是产业的组成部分,区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专业设置的宏观依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怀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区域建筑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建筑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变,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不断地调整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四、 小结

 

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坚持区域化原则。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培养的是毕业后即能胜任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和岗位,掌握企业对这些职业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案,做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

 

总而言之,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人力资本;TFP;系统GMM;博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一、引言

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我国的R&D投入,无论是投资经费还是行业科技人员数量,都呈现高速度的增长。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经验,研发投入的增大理应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Krugman,1994)。但是,不断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偏低,出现在投入成倍增加的情况下,TFP增速明显放缓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在投入成倍增加的情况下,TFP增速明显放缓?根据经济学经典理论和国外学者的近期研究,TFP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投入因素,包括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而不只是研发投入;第二个方面是生产分工程度,即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信息的重要载体,垂直专业化作为经济活动的实现形式,都会对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将人力资本与垂直专业化放入到一个统一的架构下分析。根据模型推到得出人力资本、垂直专业化程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两个理论推论。论文利用中国数据对理论模型得出的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给出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二、垂直专业化、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模型构建和推论

首先,模型假定有四个企业,A1、A2、B1、B2,A表示下游进口方,下标1、2分别表示下游在位企业与下游潜在进入者。B表示上游出口方,下标1、2分别表示上游在位企业与上游潜在进入者。

最初状态,A1利润为零,当B的生产成本低于A1的生产成本时,A1考虑将产品的部分或者全部生产转移至B,可以使得利润大于0。B将产品生产完成后又销售给A1。当A选择独立生产而非进口,A1完成生产的成本为c1,A2完成生产的成本为c2,并且c2

其利润最大化表示为: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一阶求导得到:

令A1利润最大化优解为,则均衡产出为:

当A1将生产转移到B1,当不存在技术扩散时,对B1利润最大化求解:。假设使B1利润最大化最优解为w1,可得B1最大利润为:,此时A1的最大利润为:

当A1将生产转移给B1时,B1会将向A1提品的价格降到c4来阻止同行业潜在进入者B2的进入。由于存在足够高的技术转移固定投入M,使得A1仅选择一家供应商来生产产品。此时A1最大净利润的均值为:

对Y一阶求导:,由于w1>c4,则,。由上证明可得,技术溢出程度ρ的提高使得A1收益越多,获得的经济效益越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推论如下:

推论一:人力资本、垂直专业化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推论二:人力资本、垂直专业化均能增强研发投入之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即人力资本投入越多,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投资效率越高。

三、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

本文引入人力资本、垂直专业化两个变量,并考虑人力资本同R&D,人力资本同垂直专业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将人力资本、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增长影响的回归模型定义为:

该模型即为下文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计量模型。

(二)实证研究结果

为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投入产出表的分类,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细分为22个行业。所有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数据来源和描述统计

(1)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本文将各个工业行业实际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将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实际工业增加值以及年末从业人员总数作为投入变量。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各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计算得到2006―2012年22个工业行业的TFP及其分解。

(2)研发投入水平

R&D代表行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该变量用工业行业在t时间内R&D投入占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表示。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很多文献,参考张海洋(2005)等的方法,利用各行业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各个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行业研发投入水平。

(3)人力资本

本文将各个工业行业中科技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占各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作为人力资本的变量。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以及按行业分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计算得到22个工业行业2006―2012的人力资本投入。

(4)垂直专业化(VSI)

考虑到投入产出表的不连续性,相比投入产出法估计出的近似值,本文更倾向于采用价值增值法来测算中国22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参考戴魁早(2011)的计算方法,将垂直专业化指数(VSI)定义为行业中间投入和行业总产出的比值:

Mit代表行业i在t时间段内的中间投入,Yit代表行业i在t时间段内的总产出,Ait代表行业i在t时间段内的工业增加值。这三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VSI数值越接近1,代表行业垂直专业化 程度越高,反之,则行业一体化程度越高。

2.计量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垂直专业化、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在计量模型中分别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指数(TC)效率变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系统GMM方法对计量模型取一次差分,使得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无法估计,得到模型:

Δtfpit=aΔtfpit-1+bΦit+λit+εit

其中,tfp和其他解释变量Φ都是取自然对数后的值。以此来除去不随时间变化的行业效应,减少滞后项与残差的自相关。(见表1)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检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三个模型中滞后一期的系数均为正,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效率变化指数都有明显的自我强化。其中效率变化指数的系数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达到了0.54,说明全要素生产率自我强化的主要动力是效率变化的持续性。

第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指数均有显著的正面推动作用。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推动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垂直专业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效率变化的影响系数为负,并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分解指标分析原因,由于专业化一方面分散了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分工合作使得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上的一体化被打破,可能使合作各方产生沟通、信任、利益方面的矛盾,降低生产效率。

四、小结

本文认为,国家应改变R&D投入的配置结构,过度将R&D集中投入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将引起规模效率递减,因此,在现有分配模式基础上,考虑将R&D更多地投入到基础性行业,减少R&D与人力资本投入之间的“位移”现象,提高R&D投入对整个工业行业的溢出性。其次,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从长远来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力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本国工业行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专业化或者一体化,而应综合考虑产业特征、要素禀赋、生产效率等问题对行业进行细分,实现组织结构模式上的改进与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文,李大胜.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1986~2005――基于细分行业的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

[2]Battese,G.E and Coelli,T.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J].Empirical Economics [J].1995(20).

[3]Dominique Guellec,From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 Do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the source of funds of R&D matter[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2004(66).

[4]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7(4).

[5]赖明勇,张新.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2).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技能结构,技能度量,国民经济各行业

就业技能是就业人员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就业技能结构是指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在就业人员中的分布比例。根据技能对劳动力分类源于Wood Ward在1887年将劳动力分为“the cunning hand” (熟练的手工劳动者)和“the cultural mind”(有文化的脑力劳动者)。在当前的中国,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改变而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发现职场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太少;而另一方面,广大雇主却在埋怨要招到自己所需要的技工越来越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是要分析各行业目前的就业技能结构和发展趋势,为劳动者指明职业技能发展的方向。

就业技能的分类与度量方法

就业技能与受教育程度、接受培训多少、工作时间长短、职业性质和特点等相关,可从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来衡量。一些文献对技能划为四种:学术能力或者叫认知能力;一般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人格智能。其中前两种是从经济角度考察,后两种是从社会角度考察。从经济角度测量技能具体依据有如下四种:证书、资格证等;工作经验;职业类型;教育程度。我国主要从经济角度考察劳动者技能。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分析

(一)就业技能结构统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我国在就业技能结构统计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各资料的取得方式主要是有关部门的统计报表、行政纪录和抽样调查,没采用过问卷调查方式。 其次,统计资料存在时间断层。比如《中国统计年鉴》上,“分地区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年末人数”仅有1999年至2002年的数据;按“行业、性别分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在2002年后才出现。这反映了我国在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时候,却未对就业人员技能及就业技能结构引起足够重视。此外,统计指标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也存在断层。例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于1984实施后又在1994年、2002年做了两次修订,2002版和1994版在门类和大类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将1994版和2002版的相关行业进行归并分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如果要做就业技能结构时间序列上的数据比较,只能以2002年作为分界线。

(二)就业技能结构度量指标的确立

相对而言,我国关于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统计较为全面。因此,本文将受教育程度构成作为度量就业技能结构的第一个指标。此外,统计较完整的还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它主要根据职称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定,而职称基本反映了就业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技能水平。因此,本文将专业技术人员即技能型劳动力的比率作为第二个度量指标。两个指标中,第一个指标更细致,但二个指标考虑了就业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的技能,更有实际意义。

(三)国民经济各行业就业技能结构状况分析

1.以受教育程度分析就业技能结构。迄今为止,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按行业分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栏中仅有 2002-2005年数据(见《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年版53-55页,2004年版58-60页,2005年版66-68页),其就业技能结构特点如下:

各行业中各个学历层次的就业人员比例分布趋势都比较平稳,没有突变情况出现。

在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就业人员比率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些行业能对体力劳动者产生了很好的吸纳效果。现实也如此:大量未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劳动力,都劳动在搬运、施工、运输等门槛很低的行业。

除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这些行业外,其余行业劳动者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比率最高,也就是说是以低技能为主。

农林牧渔业属于传统产业,但2002-2004年的数据表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就业人员和小学程度就业人员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专学历人员逐年上升。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表明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和生物技术的推广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技能要求。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初中学历的逐年上升。这表明我国生产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技能结构未满足产业发展要求。特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就业人员比率在逐年下降。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这让人非常担心行业的创新能力和今后发展潜力。

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初中学历从业人员逐年上升,其所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年均增长率竟达2.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年均下降0.75%。一般人都认为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现实并非如此,所以这个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还有待改善,应当加大引进高学历人员。

在制造业,初中学历人员逐年提高,高中学历人员逐年下降,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逐年上升。当前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大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而如何培育各类技师是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相对初中生,高中生在学习和运用技术方面都有先天的优势。而制造业中吸纳了越来越多的非熟练工人,这也印证了一个无奈的现实:企业普遍难招熟练技工。这对发展我国现代制造业是相当不利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中大专以上学历层次人员逐年稳步上升。这和行业本身特性有关,进入此行业意味着稳定的职业生涯、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体面的薪酬待遇。所以许多高学历者都将公务员、教师作为首选职业,同时也印证了近年公务员报考热潮的高涨。

2.以专业技术人员比率分析就业技能结构。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除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专有专业技术人员比率略微下降外其余都逐年增加,也就是就业技能结构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率基本年均增长1%以上。

而从2002年以后的数据来分析,部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率增加缓慢,甚至有下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行业调整后,大行业中的细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变化不同所致。如2002年以前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房地产管理业、房地产与经纪业等细分行业。而2002年后,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细分行业。一般情况,物业管理比房地产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比房地产与经纪业所要求的技能低,所以出现2002年以前和2002年以后不同的数据。在社会服务业(1994版)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02版)也有这种情况出现。再如,按照1994版的行业分类,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上升,而按2002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下降。这是因为按照1994年的标准,细分行业教育业的就业人员占到该行业就业人员的90%以上,导致了整个大行业呈现上升趋势,而在2002年教育行业成为一个单独国民经济行业,从文化行业中分离出去了。

(四)国民经济各行业就业技能结构的比较

按照受教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比率来分别度量国民经济各行业就业技能发展的趋势,一部分行业是基本一致的,如制造业、教育行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2002版)、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994版),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002版)、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994版)、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02版)。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在工作中掌握技能的能力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想改善这些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可以从调整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入手。

但也有用不同指标度量出现不同结果的现象。如据1994版和2002版的分类,采掘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逐年上升。这表明,根据专业技术人员比率指标这类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在提高。但用受教育程度指标,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作为高技能人员,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提高的趋势。为什么两个指标度量的就业技能结构有不同呢?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受教育程度指标构成主要从显性知识角度度量就业技能,而专业技术人员比率指标是从隐性知识角度来度量。隐性知识是在工作中积累的,以工作经验、工作诀窍等形式呈现的知识。这些行业中显性知识水平不高的就业人员可以通过长期工作积累,储备较高的隐性知识,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认证。两个指标度量的结果基本相反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服务业。

改善我国就业技能结构的对策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6篇

Abstract: Local Colleges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y has the static form of the public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de ability, job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bility. And it has the dynamic form of the theoretical supporting, actual operation, exchange integration, strain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As a whole, these forms hav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supported firmness, technical progress, operational practicability, operational standardization, flexibility for respons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关键词: 职业能力;构成;特点;经管类本科生;地方院校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y;constitute;feature;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local 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10-02

0引言

能力是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的主观条件,技能是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能力中有技能,技能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培训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1]和相关院系的高度重视,并已付诸行动[2]。但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由哪些组成,这些技能又有哪些基本特征,却较少见诸书报期刊和网站。本文对此略予分析,希冀有助于地方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1公共能力和公共技能

公共能力是各专业本科生的必须具备的能力,公共技能是指各专业本科生都必须掌握运用的公共技术能力[3]。经管类本科生必须具备公共能力集中表现在表达、理解、分析、思维、公关、外语、计算机应用、数学应用等方面。其中也包括运用相应科学技术或经验技术的技能。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文字符号语言等方面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包括观察、审视或透视、理解、领悟、预测、预见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发现能力、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既包括职业分析能力、职业理解能力,也包括职业表达能力,职业公关、外语、计算机应用中的思维能力,还包括职业创业思维能力和职业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一切职业都必须思考问题,都得思维。思维的角度、广度、深度、程序、方法、新度不同,从业状况就不一样。职业思维范式直接束缚从业状况。思维范式的改变与创新,意味着职业金点子的孕育,预示着职业中的创业与创新。所以,学生职业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就是要把职业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实行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公关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构建和谐团队的能力,代表本单位或本企业对外交往、接待能力等等。

外语能力是指英语或其他外国语的读、听、写、译等能力,其中包括运用读听写译相关科技技能的技术技能。

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基础原理,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自动化操作与管理的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集中地表现为相关应用技能或者说操作技能。

数学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运用数学方法预测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上述能力之所以称之为公共能力和公共技能,是因为这些能力不只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也是其他各类专业本科生都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2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称之为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性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调研能力、规划与策划能力、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变革与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等等。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专业科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习专业新技术的能力,学习操作技术设施设备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的能力,学习中自我培养的能力[4],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应用能力包括:把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把知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经济与管理工作的能力,熟悉专业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它应用推广于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能力,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单一和综合的应用能力等。

调研能力包括:运用各种相关方法调查经济与管理活动的能力,资料研究能力、财务分析与研究能力,风险分析与研究能力,经验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及原因剖析能力等。

规划与策划能力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中长远期战略规划能力、近期计划能力,项目策划能力或某一活动的策划能力,创业计划或创业策划能力,以及规划、策划文本的编撰能力,图片与模型的设计制作能力等。

适应与应变能力是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它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业的适应能力,创业的应变能力,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国内外市场变化的综合应对能力,激烈竞争的应变能力,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应变能力,技术变化乃至更新的应变能力,人化的应变能力,资金匮乏的应变能力,信息不畅的应变能力,客户与各利益相关者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等。

变革与创新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新的经济与管理活动方案等,藉以取得显著效果的能力,包括角度创新、方法创新、思路创新、模式与方案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必须培养和具备的极其重要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行政组织和党团组织的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社区管理能力等方面。

行业技能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的细分和深化[5]。经管类专业相当多,覆盖的行业相当多,一个专业往往覆盖几个乃至多个行业,如旅游管理专业就覆盖旅行社行业,饮店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业等多个行业,其中一个大行业中有多个小行业。鉴此,经管类本科生必须培养的行业技能因行业不同而不同,综合各行业的共同点,大体上必须培养以下技能:①行业学习与适应能力;②行业组织管理能力;③经济行业及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能力;④行业科学技术应用推广能力;⑤行业创新能力;⑥行业拓展创新能力和破解行业瓶颈能力。

岗位技能是行业技能构成的基本单元之一,是专业技能的微观表现。岗位不同,技能不同。经管类本科生必须具备本专业涉及的行业及其岗位的技能。①要熟悉专业相关行业中系列岗位工作业务和操作规范,具备上岗操作的实际能力,熟悉行业各岗位技术设施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巧,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②要具备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③要使学生熟悉各岗位间的关系,具备岗位设计和岗位策划的能力,具备岗位管理的能力。④要使学生熟悉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客观规律,籍以形成行业性岗位拓展和岗位创新的能力等等。

专业技能、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专业技能是一般,行业技能是特殊,岗位技能是个别。专业技能从宏观层面为行业技能提供依据和支撑,行业技能从中观层面将专业技能具体化,为专业技能提供技能支撑。岗位技能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就业。

从上述关系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既要兼顾三者又要有所侧重。①奠实专业技能;②突出重点行业技能;③突出关系较紧密、地位较重要、就业竞争较缓和的岗位群;④依据行业间、岗位间的联系与相通性,培养学生行业技能、岗位技能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3职业道德能力

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经济活动与管理活动,都必须面对客户和服务对象,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情操修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这是极其重要的职业能力。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职业责任、职业自尊、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诚信、职业自律、职业创造、职业奉献、职业情怀、职业境界等方面。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具备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可能热爱职业,忠于职守,形成履行责任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同群体和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它同自己的生存发展、团队的做大做强、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决心为之奋斗终身。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自尊。①要有职业自爱;②要有职业自尊;③要有职业自重;④要有职业自觉;⑤要有职业自信;⑥要有职业自豪和自荣意识。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必须具备炽热的职业情感。①要热爱自己选定的职业;②要对职业执着;③要在从业工作中情绪饱满、热烈稳定,防止和避免情绪低落;④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情商。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要具备认真的职业态度。①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热情和工作热情。②要培养学生落落大方、谦虚友善的工作态度和待人态度。③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态度。④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要具备自觉的职业诚信。①要培养学生 个人的自觉诚信意识乃至个人职业生涯诚信意识。②要培养学生团队的自觉诚信意识,乃至企业(或社区、或行政单位等)的诚信理念。③要培养学生社会和民族的自觉诚信意识等等。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要具备严格的职业自律。①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职业法纪,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自觉地用职业的法令法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反省自己。②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维护职业法律、职业道德的习惯。③要培养学生学会拟定、修订和完善相应的职业规范,以有效约束自己和团队成员。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操修养。①要具备遇事冷静,百忙不急不烦不躁的职业心理素质,尤其是在偶发紧急事件、危急关头和重大困难等情况下,沉着应对,有条不紊。②要具备在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职业生涯中百折不挠、坚定乐观的职业情操。③要具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宽厚的职业修养。④要具备职业审美意识、审美素质、初步奠定职业美的风范。藉此,使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怀。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要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人生观。①要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形成执着的职业生涯追求,设计和逐渐拓展自己的职业道路。②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职业工作和创业过程中努力创造,积极奉献。③要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攀登职业造诣的新高峰,形成职业追求的无限境界。

职业使命感是从业的方向,职业自尊是从业的前提,职业责任是从业的立足点,职业情感是从业的动力,职业态度是从业的基础,职业自律是从业的保证,职业情操修养是从业的颜面,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的灵魂。这八个方面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构成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能力的框架体系。

4职业能力的特点

经管类本科生职业能力的公共部分、专业部分和道德品质部分是个统一整体。公共部分是基础;专业部分是主体;职业品质是灵魂,是保障。三部分构成的职业能力整体,具有自己鲜明的突出特征。

理论支撑的厚实性和广泛性。经管类本科生有系列专业公共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等模块课程。以此为基础培养的职业能力,较之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支撑是厚实的。

能力与技能构成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经管类本科生职业能力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理论知识,思想品质、情操修养、职业道德,专业一般技能、行业技能、岗位技能等。形式多样,有经济运行的职业技能,有行业管理的职业技能等等。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既有公共要素,又有专业要素;既有宏观层次,又有微观层次。功能众多。既有职业的价值取向与职业情怀,又有职业创造与职业奉献,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功能都丰富多样的职业能力体系。

技能操作的实战性和熟练性。经管类本科生职业能力的具体项目,从设计到培养,从理论教学到实操训练,要从实际需要出发,①要突出实用性实战性;②要注意技能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③要强调提高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

操作应用的应变性与创新性。经济与管理领域情况复杂多变,要求经管类本科生的职业能力因情而变、因势而变,使之具有应变性与创新性。因此,能力构成体系要不断修订,不断完善,适时创新。

驱动机制的激励性和长效性。经管类本科生职业能力体系有其构成的内在机制。①课程机制,②实训机制,③顶岗实习机制,④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机制,⑤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是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激励性和长效性机制。职业品质的各要素是经管类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取向机制、前提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等,也属于激励性、长效性机制。

培养提升的过程性与规范性。从动态看,经管类本科生职业能力及其构成,是一个实际培养过程。该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其层次性与递进性,有其阶段性与连续性,是个四年一贯制的逐步展开与提升的过程。该过程完全按照上岗的职业要求规范操作培训。全程都有操作规范,具有显著的规范性,是过程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是一个规范性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高校职业技能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宽善顶岗实习制度.云南教育:视界,2009,(2).

[2]宁波市人事局.江北区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Z].江北政府网, 2009.04.10.09:55.

[3]石谦等.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手册[M].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1).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7篇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就是指某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思路、过程、效果中表现出的与其他院校同类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结果是该校工商管理专业比同类院校该专业建设好,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好的素质与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的意义

 

(一)专业建设特色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要点

 

现实情况下,应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大同小异,很多应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相互借鉴,在建设中忽视了自己的建设特色;很多应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要么参照综合性大学建设模式要么参照高职高专建设模式,没有找到自己的建设模式。这两种情况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缺乏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建设好,要在专业建设中脱颖而出,必需有自己的建设特色,在有特色的建设中培养专业特色。以建设特色促进专业特色的发展,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将创新理念、特色理论、专业建设理论等有机结合,打造有特色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模式。

 

(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就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而言,专业建设特色是一个重要切入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在能力、素质、规格等方面不完全_致,已成为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造成这种状况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作为各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南,比较粗略,并且更新速度慢,实效性不强,与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滞后;另一方面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方面根据市场热点_哄而上,专业缺乏积累,造成简单重复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非常不利。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企业需要大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大量学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只重视开办,不重视建设,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一)定位不精准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多定位于高素质工商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高素质要求学生具备哪些条件,达到何种程度;应用性是指在那个领域哪个环节应用等都比较模糊。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区别不大,定位目标不精准,建设没有针对性。

 

(二)特色不鲜明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基本相同,建设特色不鲜明,建设条件、方法等基本一致,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对学生的目标、要求大致相同,没有体现学校的定位、没有体现学校所服务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学校所依托的行业特色。

 

(三)理论不够专

 

工商管理专业是按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培养要求中一般要求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是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这些课程是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涉足的领域较多,对每一个领域如市场营销又不可能很深,所以出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不够专。

 

(四)实践性较弱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的理论较多,一般在课程结构上理论课在学时和学分中占比较高,实践课占比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实践课时比例不低于35%,但实际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授课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原因主要有:1.许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由于缺乏环境条件在实际中难以开展,老师以讲授为主,逐渐变成了理论课;2.工商管理专业许多课程使用模拟软件,在机房上课就作为实践课,但实际上运用模拟软件上实践课效果非常不理想,一方面是软件设计水平_般,另_方面是软件程序化较多,而工商管理艺术的成分不能在软件中完成;3._些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的知识广,不能准确对应企业某个岗位,到企业后,企业不能提供相应实践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怨言,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4.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战略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往往只在某个岗位,学生实习中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相对较少。诸多情况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偏弱。

 

四、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围绕区域经济、地方企业需要进行。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题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都应围绕地方经济进行,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有针对性进行建设,要有一定的建设特色。具体的建设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现专业定位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中首先确立专业目标,然后进行专业建设。_般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能够在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专业定位没有特色,好像任何机构、行业、部门都可以胜任,如果每个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这样定位,围绕这个定位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没有特色。在进行专业定位时要经过对本专业面向的行业、岗位、用人市场等多方调研,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面向需求对象,然后分析其他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在给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差异化定位,这样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才能体现特色。

 

(二)符合区域经济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学专业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区域经济特色和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学专业建设中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硬技能的培养环节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适当增加有关地方企业的相关知识,形成不同地方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特色。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交通、地理、风俗、生产力等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模式等出现较大差异,比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汽车与医药,其定位上与武汉其他区域的定位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其主要集中在汽车生产与贸易和医药物流,因此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应反映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专业课程中可以加入汽车、医药方面的课程或者在平时学生学习或实习中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突出行业特色

 

许多学校在建校中有浓厚的行业背景,如湖北经济学院有银行背景,武汉商学院有商业背景,有些院校本身就是行业中的院校,如电力院校、农业院校、水利院校、交通院校等类学校,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和行业结合有自身的优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结合行业特色来进行差别化竞争。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中要依托行业、结合行业、突出行业,才能有建设特色,行业定位取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不同行业特色,例如城建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结合当地城市建设培养人才;交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结合交通行业培养人才;电力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结合电力行业培养人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医药、物流行业。

 

(四)实践与就业结合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就体现了实践和就业结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尤其应重视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实践中可能只涉及到所学知识的少部份,许多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实际情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自身的优势资源,在安排学生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不同院校学生实践过程、场所等不同,提升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如果实践和就业结合,学生在实习实践后,对实习实践单位熟悉,在实践单位就业非常顺利,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磨合得时间就减少了,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为学生减少了就业风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就充分考虑了自身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等,安排学生实践的环节、场所,重点有选择性的培养学生能力,这些学生将来的就业选择就会有差异,避免了激烈的竞争。

 

(五)创新与创业结合特色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高开放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进口资本和技术,出口最终产品,并且积极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随着参与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主要研究视角为:垂直专业化对工资收入的影响,Feenstra and Hanson,1999;Senses,2010垂直专业化提高工资弹性,导致工资水平下降;而与这种观点相反的是Egger et al.(2002),Munch and Skaksen(2009),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需求规模变大和需求弹性减小,垂直专业化对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工资的增加都有积极的正效应;而konig and koskeln(2011)则认为垂直专业化对工资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并且对不同技术工人影响不一样;我国学者王中华等(2009a)研究认为垂直专业化降低了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提高了熟练工人的工资。对劳动力就业的研究,Hsieh﹠Woo(2005)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增加了熟练劳动力需求,减少非熟练劳动力需求;Baily and Lawrence(2004)、Dluhosch(2006)等人通过对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分析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很小,而且影响不确定;而国内学者唐益红、马风涛(2009)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降低了熟练工人的相对就业,促进了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就业,两者的分析结论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肖文、殷宝庆(2011)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利于制造业技术进步等等;对劳动生产率研究,胡昭玲(2007)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本文力图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对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做细致深入的探讨。

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测度

垂直专业化使国际分工深入到产品内部,每个国家只在特定生产阶段专业化生产。从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对垂直专业化的测度多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Hummels(2001),平新乔等(2006)对此方法进行了扩展,全面测算各行业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本文将沿用此方法,对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测度。

(一)垂直专业化程度

进口的中间产品对出口的贡献度。,Mj为j产业进口中间投入,Yj为j产业总产出,Xj为j产业的出口。一个国家所有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VS=∑VSj,故,可以写成矩阵的形式,,其中u为1×n维元素为1向量,Am为n×n维进口系数矩阵,x1为n×1为出口向量,n产业数目,X总出口,Am中的元素bij表示1单位j部门产出需要i部门进口投入量。更一般的公式可写为:VS=u AM[1-AD]-1 X,AD国内系数矩阵n×n维,[1-AD]-1里昂惕夫逆矩阵,它表示进口中间产品在生产出最终产品前在n阶段直接或间接的循环利用。

(二)模型构建

基于C-D生产函数与经验假设、理论分析构造计量模型:

Yit=Ait F(Kit ,Lit)=Ait Kita Litb

两边取对数可得:

lnyit=lnAit+alnKit+(b-1)lnLit

Y为产出,y为人均产出(劳动生产率), A为技术,K为资本,L为劳动。取对数进行二级泰勒级数展开:

a0+a1lnKit+a2lnLit+a3(lnKit)2+a4(lnLit)2+a5lnKit lnLit,

考虑垂直专业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各种方式,将垂直专业化指数及其与资本,劳动的乘积一并计入计量模型,如下:

lnyit=a0+a1VSit lnKit+a2VSit lnLit+a3(VSit lnKit)2+a4(VSit lnLit)2+a5VSit2 lnKit lnLit+a6VSit+ξit

其中,y是人均产出,a0为截距项,a1,a2,a3,a4,a5,a6为待估系数,ξit为随机扰动项。

经验分析:由上述垂直专业化指标可以看出,1997-2007十年间垂直专业化增长较快的产业都是资本密集型,出口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往往更容易吸收新技术,规模效应往往比较显著,对生产率的影响也必然较显著,行业外向性增加了行业与国际先进管理知识,技术知识接触的机会,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因而综合分析,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资本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对劳动生产率正效应强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故分析时将有所侧重的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产出Y行业总产出,L各行业的职工人数,资本K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L选自《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职工平均年人数。

(二)回归分析

运用软件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样本数据中不同行业时间截面会造成异方差,回归过程使用加权lsm,并且选择white异方差修正。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1可知,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而且资本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更显著。但垂直专业化是否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则需要继续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1.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对是否具有稳定性比较敏感,故对各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利用Eviews6.0,取5%作为显著水平,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ADF检验结果知,各变量ADF检验的统计量其绝对值小于对应临界值绝对值,表示变量非平稳,而同时变量一阶差分的ADF统计量绝对值均大于其对应临界值绝对值,故一阶差分平稳,并且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各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并且其中最优滞后项是按AIC准则来确定的,滞后项是2,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只取VS值)所示。

从表3则可知,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垂直专业化跟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仅取VS值),检验结果如表4。由表4可以看出,垂直专业化是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原因,但只是单向因果,垂直专业化的提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反之不成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以上分析看出,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而且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垂直专业化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率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更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则相对比较小,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垂直专业化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7-2007年21个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有递增趋势,资本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而且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积极影响较显著。

垂直专业化使国际分工更加细化和深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要素的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世纪全球制造业大转移,中国依靠其低廉劳动力成本,形成比较优势融入到国际分工的产业价值链中,而发达国家转移了大量的生产制造环节到中国,为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中国一直居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是以资源的巨大耗费来换取产出的增加,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对比较缓慢,因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也一直在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而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入也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制造业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并从中获益就是很好的例证。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可以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提高我国产品在产业价值链的位置,带动了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

但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时要注意:首先,继续依托人口红利,充分利用我国相对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技能与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比较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在选择产品内国际分工行业上,要可以尽量选择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期用最少的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这也为我国各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提供借鉴;再次,从长期来看,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起着掌控作用,他们必然想获取最大利益,我国要一步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以获取更大收益,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垂直专门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 [R]CCER W Paper,NO.C2005005,2005

2.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2009

3.徐毅,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

4.外包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再捡验[J]数量经济技术,2011.2

5.孟雪.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生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