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89-01

【关键词】 超重;肥胖症;血压;学生保健服务

【作者简介】 邬雪山(1974- ),男,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 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保定 071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儿童青 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成年后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之 间的关系,以便为学生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河北大学卫生职业 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入学的全体新生共1 896 人,其中男生758名,女生1 138名;年龄为16~18岁。

1.2 方法 在学校统一部署下,由专门教师在新生入学1周内(9月4-10日6: 00-7:00早餐前)使用同 一器械测量。身高测量采用标准身高计,精确至0.1 cm;体重测量采用RGT-140型杠杆秤, 精确至0.1 kg,测量时不穿鞋袜,男生只穿短裤,女生着短裤及半袖上衣。利用身高、体重 的 测量值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血压测量在9月4-10日的10:0 0-11:00完成,测量时统一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 次至少间隔30 s,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个体血压值。

1.3 诊断标准 (1)统一使用新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 重指数BMI筛查分类标准”[1]筛查学生超重和肥胖;(2)根据以往学生健康情况和 当地医院的执行标准,统一制定学生高血压诊断标准,即16和17岁男生收 缩压(SBP)≥138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87 mm Hg、女生SB P≥1 32 mm Hg或DBP≥86 mm Hg为高血压,18岁及以上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 本)》推荐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即收缩压(SBP)≥140 mm Hg或舒张压(DBP) ≥90 mm Hg为高血压。

1.4 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 2检验,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

2 结果

2.1 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1 896名大学生中,共检出超重172人,肥胖 91人,检出率分别为9.07%和4.80%。

2.2 不同体重学生血压均值比较 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学生SBP和DBP的 均值分别为105.23/67.33,113.65/73.64,119.78/78.80 mm Hg。t检验结果 显示,SBP和DBP的均数均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体重学生高血压检出率比较 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高SBP率 、高DBP率和高血压患病率比较结果显示:超重、肥胖组间的高SBP率、高DBP率、高血压检 出率都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07% 和4.80%,不同 体重组之间SBP、DBP存在差别,高SBP、高DBP及高血压检出率也有明显不同;按血压值分组 ,高血压者的BMI值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 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3],分析结果均提示BMI与血压升高存在一定关系。结果还 显示,该校2005级超重、肥胖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21%和19.78%。因此,建议尽 快将肥胖防治列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 的饮食观念和行为。各级学校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学生的平衡减肥指导,启发学生提高自我保 健意识,采取科学膳食、有氧锻炼、健康饮食行为等综合措施控制肥胖。

4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中 国流行病学杂志,2004,25:97-10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1999:16-17.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 151.1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875-03

【关键词】 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危险因素;干预性研究;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成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在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现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评定标准、危险因素以及对身心健康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儿童青少年肥胖总体性干预和选择性干预中的若干策略问题。

1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流行概况

1.1 肥胖流行趋势

1.1.1 肥胖率持续增长 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模式不同:北美和欧洲国家的肥胖率最高,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1.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0 年全球5~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10%左右,肥胖率为2%~3%。世界各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分布并不均匀,非洲和亚洲在10%以下,而北美和欧洲在20%以上。

1.1.3 社会经济对肥胖影响明显 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而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从营养不良到营养过剩的转变,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并且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

1.2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动态变化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 WGOC)推荐的超重肥胖筛查标准[1],对1992和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2],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与1992年比较,2002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18.4%和16.7%。

对1995和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3]进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分析(表1),结果表明:1995年大城市7~18岁男、女中小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7.63%和4.85%,男、女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95%和1.77%。2000年超重、肥胖开始在大城市流行,大城市男、女中小学生的超重率上升为11.74%和6.75%,肥胖检出率增加为5.36%和2.94%;在中小城市,主要表现为中小学生的超重率增加,肥胖率仍较低;在富裕乡村(省会城市郊区)和中下水平乡村,尚未形成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流行。

罗飞宏等[4]采用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区、郊区各1个区的所有中小学生(共65 006名)进行超重和肥胖率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上海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3.25%,肥胖检出率为3.58%。

2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评定标准

2.1 身高别体重 1985年以来,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都是应用“身高别体重标准”来评定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和肥胖。

评定标准要点:“以同等身高体重的第80百分位数(P80)作为标准体重”;“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2000年身高别体重标准(修改版)继续沿用肥胖的评定标准,但对“营养不良”界值点过高的问题进行了纠正。

使用“身高别体重标准”评定青春期肥胖误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青春期生长突增和性成熟早晚的个体差异大,身高变异大,对体重尤其是对瘦体重的影响也大;此外,青春期的体重增长,除体脂肪以外,瘦体重也明显增长。

2.2 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指数BMI(kg/m2 )和儿童青少年体脂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是美国NCHS标准和欧洲IOTF标准。

美国NCHS标准:美国CDC/NCHS的研究人员利用1963-1994年美国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建立了年龄别、性别的BMI超重和肥胖筛查标准,将BMI的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的界值点,在NCHS标准中,18岁青年超重和肥胖的BMI界值点分别为25 kg/m2和30 kg/m2。

欧洲IOTF标准:欧洲国际肥胖工作组采用巴西、英国、香港、荷兰、新加坡和美国等地区的大规模横断面生长研究数据,于2002年发表了年龄别、性别的BMI超重和肥胖参考值。

中国WGOC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以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基础,充分考虑我国儿童青少年遗传生活背景、身体发育(体成分)特点等因素,于2004年发表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5],在WGOC标准中,18岁青年超重和肥胖的BMI界值点分别为24和28 kg/m2(表2)。

虽然“体质量指数”通过身高平方校正体重,使得身高对体重的影响要小于“身高别体重标准”的影响,但是对于特高身材者,还是容易造成超重和肥胖的低估“漏网”,假阴性高;对于体型矮壮者,也易造成超重和肥胖的高估“筛出”,假阳性高。

2.3 腰臀围比 肥胖的筛查“检出率”和肥胖症的诊断“患病率”是2个不同的概念,“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只是肥胖的筛查标准,并非肥胖症的诊断标准。通过BMI筛查标准检出的肥胖还需要进一步判定肥胖的程度,区分有无代谢异常;即使肥胖程度相同,也需要根据脂肪分布特征将肥胖类型判定为“中心型肥胖”或“外周型肥胖”,因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的脂肪主要堆积在腹腔,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更为密切相关。

通过计算肥胖青少年的“腰臀围比”(腰围/臀围)可以较好地区别出腹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腰臀围比”数值高,提示脂肪多分布于上半身或腹部,属于腹型肥胖;“腰臀围比”数值低,提示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和腿部,属于外周型肥胖。

3 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属于多基因遗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3.1 遗传因素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肥胖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肥胖父母所生的子女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子代的肥胖发生率为40%~50%。

近年来,对于肥胖遗传影响的实验室研究[6]主要集中于分子遗传学领域,研究热点如“瘦素、瘦素受体”、“基因及其突变”和肥胖的关系等。

瘦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类激素,瘦素和其他激素一样,需要与瘦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在生理状态下,瘦素使下丘脑神经肽Y分泌减少,从而使机体食欲下降及能量消耗增加,导致体重下降。

可以按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将肥胖的易感基因划分为三大类:影响能量摄入、影响能量消耗和影响脂肪细胞储存脂肪。

3.2 环境因素 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超过人体能量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累所致的单纯性肥胖,其发生原因有别于因内分泌系统异常等所导致的病理性肥胖。

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因素研究[7]主要集中于:(1) “出生体重”和婴儿期的“喂养方式”;(2)“看电视、电子游戏、体育锻炼不足、户外活动少”的静态生活方式;(3)“饮食结构不当、能量摄入过剩”的营养模式。

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001年北京市对近万名6~8岁儿童的调查发现: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率呈直线上升,当出生体重超过3 500 g后,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人数显著增加;当出生体重超过4 000 g后,1/3以上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并且肥胖程度以中重度居多。

已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儿的肥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儿,并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其肥胖的发生率也越低。

4 儿童青少年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4.1 躯体症状 由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经常出现气喘、疲劳、乏力、关节痛和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

4.2 心理问题 许多研究发现:肥胖儿童青少年经常表现为自尊心受损、情绪障碍和社交能力下降[8-9]。

自尊心受损:由于体型臃肿、动作笨拙,肥胖儿童青少年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相处时,常常受到排斥和讥笑,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

情绪障碍:在社交环境中,当察觉到自己的超重体型与别人存在差异,并且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时,肥胖儿童青少年会对自己的体像不满意,产生窘迫、害羞、内疚、自卑,出现抑郁、焦虑、孤僻等不良情绪。

社交能力下降:由于在同伴群体中受到歧视,肥胖儿童青少年一般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往往过分地依赖家庭、依恋父母,表现为害怕接触社会,被动地与他人交流,从而导致社交能力下降、缺乏社交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差。

4.3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也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通过易感基因各自与环境因素发生作用或通过基因―基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功能受损、脂代谢异常或胰岛素抵抗发生,从而出现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最终导致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研究表明:7岁儿童肥胖的40%、青春期肥胖的70%~80%将持续至成人,使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和早龄化。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长达55 a的跟踪调查还发现:儿童时期的肥胖不论是否延续到成年,其成年后的疾病发生率及早死率均显著增加[10]。

5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策略

5.1 总体性干预 总体性干预面向全体儿童青少年群体,提高全社会对肥胖危害性的认识及干预对象的依从性是取得干预效果的关键。要坚持抓小抓早,富裕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起抓,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抓。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即围生期、“脂肪重聚”期(4~5岁)和青春期。

围生期和婴儿期:在孕晚期,应避免母亲营养过度和胎儿体重增加过多;在婴儿早期,应提倡母乳喂养,鼓励纯母乳喂养4~6个月;给予婴儿喂养的具体指导,如在出生后的前4个月不添加固体食物;普及婴儿期过度喂养的潜在危害知识。

儿童早期: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保护。

青春期:加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引导正确的食物选择,鼓励多吃水果和蔬菜,控制大量进食高脂多糖食物;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求青少年坚持经常、持久、足够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如每天至少进行中等强度体育运动30 min;有效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

5.2选择性干预 选择性干预的对象是筛检出的肥胖者,应采用以学校和家庭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矫正、健康教育等。

饮食调整:不仅要制定膳食指南,对摄入能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进食高脂、高能量食物,还需要对摄食行为和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

运动处方:遵循安全、有趣、价格便宜、便于长期坚持、能有效减少脂肪的原则,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进行,推荐运动方式如走路、跑步、游泳、骑车和跳舞等。

行为矫正:找出个体致肥胖因素,确定矫正目标,制定矫正速度、正负诱导等具体内容,创造有助于坚持体重控制训练的环境。

学校健康教育:将肥胖干预措施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健康教育,使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能认识到合理营养、体能运动和学生身心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掌握营养知识和肥胖控制技能;促进学生自觉选择健康的营养模式和生活方式。

家庭整体参与: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真正认识到儿童肥胖潜在的成年期疾病危险,做到自觉地选择母乳喂养,合理地添加辅食,改变家庭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5.3 针对性干预 针对性干预的对象是被诊断为“肥胖症”的个体。针对性干预需要临床医生的参与,首先要采取减肥措施,防止体重进一步增加,再逐渐使体重有所降低,重在长期持久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肥胖并发症要进行监控和治疗。

在针对性干预别需要强调一点,不要轻易使用肥胖筛检标准将儿童青少年误诊为“肥胖症”或“肥胖病”。因为对于儿童青少年不恰当地限制饮食和不科学的减肥治疗,不但得不到好的结果,反而会给其健康成长造成危害。

6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2] 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1-315.

[3] 季成叶,孙军玲,陈天娇.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3-108.

[4] 罗飞宏,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6~18岁少儿肥胖患病率调查.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6):427-429.

[5]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6] 季成叶.儿童肥胖的遗传基因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93-94.

[7] 张永福,戴耀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17(6):494-497.

[8] JONIDES L, BUSCHBACHER V, BARLOW SE. Management of child adolescent obesity: Psychological,emotional,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 Pediatric, 2002,110(1):215-221.

[9] VILA G, ZIPPER E, DABBAS M, et al. Mental disorder in obesit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sychosomatic Med, 2004,66(3):387-394.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唐文静沈秀华朱睿汤庆娅陶晔璇蔡威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学历构成及专业背景上海市小学卫生教师受教育程度较高,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7.0%,高中/中专占20.6%,初中/技校及以下占2.4%。受教育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673,P<0.01)。专业背景主要为教育学(35.2%)和卫生保健学(33.3%)。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占71.5%(118人)。65.5%任职5a以上,24.8%任职1~5a。2.1.2卫生保健f知识来源主要从卫生专业学历教育(50.3%)和岗位短期培训(40.0%)中获得。对卫生保健相关证书持有情况调查显示,15.8%的卫生教师有医师资格证书,3.6%有护师资格证书,3.0%有营养指导师证。卫生教师体质量指数(BMI)、KAP得分及其与小学普通教师的比较2卫生教师自身BMI及其对体重的关注度根据BMI筛查标准[10],卫生教师超重率为17.6%(29人),肥胖率为1.2%(2人)。绝大多数(98.8%)卫生教师很关心或比较关心自己的体重。卫生教师的KAP得分及其与小学普通老师的比较卫生教师营养知识的优秀率为18.2%,及格率为97.0%,高于普通教师的及格率(91.1%),χ2=6.128,P<0.05。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及改善饮食方面的态度上,卫生教师比普通教师更为积极(P<0.05),见表1。在饮食习惯方面,卫生教师比普通教师更注重粗粮、牛奶、白开水的摄入,且偏食率也较普通教师低(P<0.05)。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卫生教师比普通教师更注重运动(P<0.05)。见表2。卫生教师KAP得分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对卫生教师的KAP得分情况按年龄、学历、专业、卫生保健知识来源和工龄进行分层比较,发现在营养知识得分方面,40岁及以下的卫生教师明显高于40岁以上的卫生教师(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卫生教师明显高于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组(P<0.05),拥有卫生专业学历教育经历的卫生教师明显高于短期岗位培训(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卫生教师行为习惯得分与营养态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态度好的行为习惯也较好(r=0.279,P<0.01)。2.3卫生教师对儿童肥胖防治的相关态度和行为94.5%的卫生教师表示关心所在学校的学生超重肥胖率;仅有5.5%的卫生教师表示不关心学校学生超重肥胖率。在对其所在学校的小学生超重肥胖总体情况的认识上,49.7%(82人)认为严重,其中6.7%(11人)认为应立即采取措施,43.1%(71人)认为很难控制;45.5%(75人)认为“不严重,只是个别现象”。47.3%的卫生教师(78人)认为有能力为小学生提供营养健康指导,其中41.2%(68人)愿意提供相关指导;52.7%(87人)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其中愿意尝试提供健康指导的占44.8%(74人)。对于在学校内开展学生超重肥胖的饮食和运动综合干预,85.5%的卫生教师认为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83.6%认为需要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77.0%认为需要班主任积极配合,59.4%认为需要体育教师积极配合,55.2%认为要依靠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指令。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卫生教师对儿童肥胖防治相关工作的态度得分与其自身的营养知识得分及行为习惯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8,0.168,P值均<0.05)。

以学校为基础的群体干预是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的较好手段[11-13]。一项关于中国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提示,在我国对小学生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综合干预措施能获得一定的效果[14]。目前,我国较多地区已将肥胖防治纳入学校卫生工作中,为学校儿童肥胖的群体干预提供了有利条件[15]。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卫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好,在儿童肥胖的学校干预方面态度积极。1990年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范了学校卫生工作,强化了学校卫生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辅助作用。本次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市卫生教师队伍呈现如下特点:(1)受教育水平跨度较大,呈现多层次性,但该岗位的受教育程度在逐步提高。(2)专业背景混杂,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和卫生保健相关专业,但有一定比例的卫生教师不具备这一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3)欠缺统一的卫生教师资质认证标准及上岗规范;(4)工龄在10a以上的卫生教师占47.9%;结合年龄发现,卫生教师岗位较稳定,大部分卫生教师都已经担任此工作相当长的时间,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卫生教师从事卫生保健事业的年限低于5a,知识和经验有待积累和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卫生教师掌握的营养知识比普通教师更扎实,且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在营养和健康方面的态度和行为比普通教师更为积极。绝大多数(86.1%)卫生教师表示愿意尝试为小学生提供营养健康指导。提示小学卫生教师可以成为儿童肥胖学校群体干预的主要执行者。本次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卫生教师认为上海市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并不严重。而200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上海市区小学肥胖流行率已达14.9%,虽低于美国,但进展甚速[16],表明上海市卫生教师对小学生肥胖的认识存在偏差。另外,52.7%的卫生教师表示欠缺提供营养健康指导的能力,可见目前从事该岗位的人员仍然缺少营养方面的正规培训,应该向日本等国家学习[17]。鉴于此,本课题组目前正在上海地区开展学校健康促进项目中,将中小学、幼儿园卫生教师作为重要的培训和干预对象,希望通过提高学校卫生教师的营养基础知识、肥胖干预防治能力,促进学校健康项目的成功实施。当然,以学校为基础的群体干预不仅需要卫生教师的个人努力,也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及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志谢感谢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区、杨浦区教育局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学生高血压;BMI指数

近年来,高血压是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成人近50年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1]。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儿童时期或新生儿时期即已存在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有资料证实儿童的血压超过该年龄的P90的要比在P50孩子多于3/4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2],高血压和肥胖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3]。为了解黄浦区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营养评价相关因素,为今后学生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012年对黄浦区3中3小监测点学校进行健康体检时进行高血压项目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黄浦区监测点内3所中学和3所小学学生健康体检时为高血压筛查对象,年龄6~17岁,2012年受检男生1635人,女生1444人,合计3079名。见表1。

1.2方法 血压测量采用标准的柯罗特夫音听诊法,学生坐姿测量座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血压测量员参加过培训,测量1次血压后,间隔数分钟后再测,如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值相差等于或大于6mmHg,则测量第3次,并在现场做好质控。选择并使用统一的台式汞柱血压计及儿童用袖带,气囊宽度应至少等于右上臂围的40%,气囊长度至少包绕上臂围的80%,气囊宽度与长度的比值至少为1:2。学生舒张压读数取DBP-K5数据。体检时同时记录身高、体重数值,进行既往病史询问。

1.3评价标准 鉴于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被广泛接受、统一的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本次监测分析血压评价标准采用《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4],采用P90、P95、P99作为评价"正常高值血压(high normal)"、"高血压(hypertension)"和"严重高血压(severe hypertension)"标准。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严重高血压判定均以大于SBP或大于DBP,DBP评判标准采用DBP-K5[5];营养评价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BMI法 (Body Mass Index,BMI)[6]。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本次高血压项目筛查回收血压测量结果3079份,将3079名6~17岁学生的血压测量值及身高、体重调查结果纳入数据分析。本次调查以大于界定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值作为筛检学生高血压的标准。结果发现,在受检的学生中,有245名学生的血压水平已达到儿童青少年血压的评价标准,异常血压总检出率为7.96%,其中男生检出率7.71%,女生检出率8.24%,高血压检出率女生略高于男生。男生与女生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性别、年龄组异常血压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x2=72.507,P

2.2进一步分析显示,BMI评价为超重、肥胖组的学生中异常血压检出率112例,占总检出率47.26%,超重组异常血压占总检出率18.57%,肥胖组异常血压占总检出率28.69%;BMI异常组异常血压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61.140 P

3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3079名6~17岁学生异常血压总检出率为7.96%,高血压检出率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一致[7]处于较高水平,超重及肥胖组学生的检出率与国内有关研究相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学生人群BMI增加,检出率相应地增加,随着学生人群体重指数的升降与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降基本一致。对于筛查出的血压值偏高的学生,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复查与自我监测,进一步进行临床检查并加以确诊。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学生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表现为轻、中度血压升高,通常没有自我感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不进行定期体检,否则不易被发现。目前高血压发生多认为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中学生超重、肥胖是导致学生血压异常的重要因素,肥胖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提早发生,对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会增加其成年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学生人群的筛查,需经临床确诊后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治疗。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重正常者,有必要及早将高血压学生人群纳入社区管理人群中去,建立学生高血压管理档案,提高高血压学生人群的检出率,管理率及控制率。

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学生人群的学习时期开始,对经过临床诊断的异常血压学生建议使用非药物治疗实现血压控制目标。青春期学生在剧烈变化的内分泌激素影响下超过其承受范围时,血压水平就可能发生异常,青春期学生人群更应及早应对。除要针对学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外,还应定期对异常血压学生监测血压,对有出生体重较大、高血压家族史及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要控制体重和增加有氧锻炼活动,积极锻炼,减少静态活动时间,鼓励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合理饮食和健康饮食习惯。通过对学生人群高血压的病因、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大范围学生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建议制定中国版本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治指南以适合我国学生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筛查,对学生人群高血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对降低我国成人期高血压发病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2-617.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2-1563.

[3]Krzysztof N.Obesity and hypertension-the issue is more complex than we thought[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21:264-267.

[4]米杰.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06(18):6-534.

[5]米杰,王天有.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1,(5)1:4-14.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02).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集居儿童 城乡 健康状况 对比分析

为了解定海区集居儿童健康状况城乡之间的差异,探讨并改进集居儿童卫生保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对2007~2011年集居儿童健康检查情况进行城乡对比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舟山市定海区2007~2011年4~6岁健康检查的集居儿童,5年总体检人数城区为30492,农村为17674。

1.2 方法 于每年的5~6月份对集居儿童进行体检,农村由乡镇卫生院体检,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城区体检,并将全区城乡体检结果进行汇总。体检的体重秤统一用杠杆磅秤,测量值精确到0.1kg,身高测量使用携带式量板,测量值精确到0.1cm;血红蛋白测定统一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

1.3 评价标准

1.3.1 根据《儿童保健学》(第3版)〔1〕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或同性别、同身高参考人群值的标准相比,低于其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为营养不良;年龄别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均值加2个标准差以上为超重和肥胖。

1.3.2 贫血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由杨锡旨、易著文主编的《儿科学》(第6版),血红蛋白 <110g/L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为重度贫血。

1.3.3 疾病和缺点,根据1984年10月浙江省卫生厅妇幼卫生处编《儿童保健门诊》规范统计。

1.4 统计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体检及发育情况 2007~2011年定海区集居儿童体检率平均为97.76%,城区为97.48%,农村为98.25%,城乡都﹥96%,达到《浙江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从2007~2011年定海区集居儿童中城乡对比可以看出,营养不良比例城区低于农村;超重和肥胖比例城区高于农村。2007~2011年城乡集居儿童营养状况见表1。

2.2 疾病情况 2007~2011年定海区集居儿童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度及以上贫血患病率农村和城区均较低,见表2。

2.3 缺点情况 2007~2011年定海区集居儿童中城乡对比,龋齿、视力不良、佝偻病后遗症患病率均城区明显高于农村。轻度贫血、沙眼患病率两项农村高于城区,见表3。

3 讨论

(1)儿童营养状况是衡量儿童健康水平的灵敏指标〔1〕。2007~2011年定海区集居儿童健康体检率城乡都在96%以上。集居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0.5%,说明该区的儿童家长对营养相当重视。城区营养不良比例低于农村,但超重和肥胖比例远高于农村。这与城区儿童生活环境有关,洋快餐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相对较多,活动量却相对较少有关。单纯性肥胖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而且是诱发儿童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2-4〕。城区托幼机构应加强膳食管理,每个月举行由园长、保健老师、食堂人员、儿童家长代表组成的膳食管理会议,合理制订幼儿食谱;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儿童均衡膳食知识的宣教;增加活动量,多开展户外运动。

(2)本调查结果显示集居儿童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次为营养不良、心血管系统疾病。幼托机构应加强儿童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改善幼托场所的卫生条件,保证空气流通,开展预防接种,减少交叉感染。对营养不良儿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调节。心血管系统疾病要加强专项检查,注意观察,及时就诊。

(3)乳牙龋齿患病率城区明显高于农村,并有上升趋势。儿童一旦患龋,发展迅速,防龋工作应引起保教人员和家长足够的重视。幼托机构要把培养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卫生保健部门要积极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增长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并在城区幼托机构开展窝沟封闭等防龋技术,有效降低乳牙患龋率。

(4)定海区贫血患病率明显低于浙江省西部地区〔5〕,总体情况较好。但是农村轻度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区,主要原因是农村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菜色比较单一,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较少。农村托幼机构要改善条件,使用营养软件进行膳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膳食结构,并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5)视力不良数在2009年之前农村未要求做视力筛查,从2010~2011年筛查来看,患病率城区明显高于农村,应与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城区儿童以室内活动为主,看书、看电视的时间长,且未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而农村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较多,看电视等影响视力的活动则相对较少。农村孩子沙眼患病率较城区高,与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有关。因此,妇幼保健机构要重视眼保健宣教,指导家长及托幼园所保教人员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合理搭配儿童的膳食〔6〕,有效降低儿童视力不良患病率。

4 参考文献

〔1〕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等主编. 儿童保健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4-366

〔2〕付小梅,林晓珊,张景莉 .集体儿童肥胖症分析及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6,12(2):94

〔3〕刘军祥,黄宗能,苏红卫.某市区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3(9):1738-1739

〔4〕刘爱霞,孔慧君.单纯性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 2011,9(13):54-56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喂养方式 婴儿 体格发育

中图分类号:R1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10-02

婴幼儿生长发育直接受到喂养方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了解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提高未来人口健康与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根据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儿期的体格发育及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12月来我院体检的12月龄婴儿,其中母乳喂养婴儿338名,人工喂养324名。

1.2 方法 在我院的儿保门诊进行体检,由儿保医生采用专用儿童磅秤、卧式量床,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婴儿体重、身长,进行生长发育评价;仔细询问病史并记录患病情况。

1.3 评价标准 参照卫生部妇幼司《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2009)》。疾病的诊断按照《儿科学》[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重达均值、低体重、超重发生率,见表1

2.2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患病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表明,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生长无明显影响,12月龄母乳喂养体重达标率与人工喂养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发生两者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但人工喂养婴儿超重明显高于母乳喂养。母乳是大自然赐给宝宝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含有足够的蛋白质,颗粒小,容易消化吸收;母乳喂养还有经济、方便、卫生等优点,完全能满足出生至6个月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人工喂养的婴儿出现肥胖的可能性较大,奶粉配制牛奶的浓度过高或是奶量过大,而引起超重;人工喂养易造成过度喂养或不合理喂养引起肥胖。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不合理喂养是减少肥胖儿童的发生的重要途径[2]。

母乳喂养儿患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低于人工喂养,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性。人工喂养患缺铁性贫血较高,主要是人工喂养儿童粮谷类的摄入量较高,以植物性蛋白为主,铁含量低,应加强母乳喂养,母乳有足够的乳糖和铁,有利于红细胞生成而不易发生贫血;母乳中,尤其是初乳中的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帮助婴儿抵御肠道、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母乳中含有保护婴儿不受感染的重要免疫抗体,这些是任何母乳代用品所替代不了的宝贵物质,最适合婴儿的胃肠道,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很少引起便秘、腹泻等不适。要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对已怀孕的妇女宣传母乳喂养好处,下发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让她们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责任心,指导孕母对进行护理,在产前、产后予具体指导,帮助母婴早接触、早吸吮,鼓励根据婴儿的需要给予哺乳,不限制哺乳的次数和时间[3],千方百计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以降低婴儿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5-356.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身高;体重;辅食;父母文化水平

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童自身的先天因素与其所处的后天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不断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不利因素,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同时利用各种优生、优育和优教措施,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我们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天津市地区0~3岁的健康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通过体检、营养状况调查了解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社区0~3岁儿童营养状况,以调查数据作为本次分析的基础,进而为该社区儿童营养状况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保证调查的结论的代表性和时效性,本次调查抽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544位0~3岁的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通过儿童身高、体重、头围、囟门、牙齿、龋齿、心肺、腹部、外生殖器、血红蛋白等情况进行体检,并进行照顾人员文化程度,母乳喂养的情况,辅食添加的情况,饮奶的情况,2w患病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儿童的营养状况。

1.2.1体检方法 由专业培训的人员完成,检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头围、前卤、出牙数、胸廓、脊柱、四肢、心、肺、肝、脾、外生殖器等清况。严格按照2005年天津市0~7岁儿童体格发育实施方案,对每个幼儿进行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及头围测量。有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统一量具完成。

2 结果

2.1体检数据分析

2.1.1根据表格分析,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以后最初6个月增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后6个月逐渐减慢,符合儿童的生长一般规律。出生3年后,男童体重、身高均值16.03kg,99.84cm,增长总值分别为12.73kg,49.94cm,增长率分别为386%,100.08%,女童体重、身高均值15.07kg,97.86cm,增长总值分别为11.87kg,48.76cm,增长率分别为371%,99.31%,男童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比女童快。

2.1.2 性别差异 男童体重、身高均值均比女童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2 营养调查数据分析 采用国际通用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06年(WHO)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如下:

2.2.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1~6月组低体重率为2.52%,而2~3岁组低体重发生率为0.73%。

2.2.2 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3月组超重和肥胖率为32.62%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2~3岁组超重和肥胖率为26.21%。各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2.3生长发育迟缓率 生长发育迟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0~6个月发育迟缓率为1.26%,而2~3岁组生长发育迟缓率为0.53%。

2.3母乳喂养情况:被调查的1岁以下儿童中,3个月以内断奶的为15.6%,6个月内断奶的为28.2%,9个月内断奶的为42.8%,12个月断奶的为55.12%。纯母乳喂养情况为:1个月以内为50.0%,1~3个月为46.3%,3~6个月以内为28.3%,6~9个月以内为20.8%,9~12个月以内为21.1%。

2.4辅食添加种类 淀粉添加种类以粥为主,占55.1%,蛋白质添加种类依次为蛋、鱼、肉、豆制品,添加蔬菜、水果分别占39.6%、46.7%,儿童添加蛋白质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添加淀粉、蔬果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2.5家庭情况 在父母职业、父母文化、家庭收入、家庭类型、教养观点、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1岁以前主要看监护人及其文化程度差异,男女儿童除了家庭关系和睦与否存在差异外,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以每月3000~5000元居多,52.05%的儿童与父母同住,1岁以前的看护人以父母居多,其次为祖父母,他们的文化水平以初中居多,家人对孩子的教养观点经常一致。

2.6疾病 被调查儿童1年患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次数见表,1年内患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和肺炎次数对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均有影响。

3讨论

3.1母乳喂养 出生1w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神经行为、组织的发育方面明显优于纯喂养者,在发展中国家,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已经被公认,但对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意见不一,目前WHO关于母乳喂养理想的持续时间的建议是,在接受营养适宜和安全辅食的同时,儿童应当继续母乳喂养直至出生以后2年,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建议。

3.2 辅食添加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自5个月以后,母乳的热能、蛋白质、铁、钙等都逐渐满足不了小儿需要,须通过辅食补充营养,辅食添加和母乳喂养同等重要,研究表明,婴幼儿辅食中增加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奶类食物的摄入,可降低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辅食的多样性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国外资料表明,谷类加豆类也可提高儿童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能增强婴儿消化机能,促进牙齿萌出,通过不同辅食加快小儿味、嗅、触、视等感觉的发展,丰富认知水平,培养进食兴趣和独立能力,添加辅食最佳时间为4~6个月。本次调查发现,60%的儿童父母在4个月为孩子添加谷类,辅食添加不合理问题仍十分突出,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婴儿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率越高,但适时合理的添加辅食并不一定与家庭经济水平成正比,最关键的是家长通过健康教育掌握的喂养知识越多,婴儿辅食添加越合理,婴幼儿生长发育就越健康[1~3]。

3.3喂养行为 喂养行为包括对儿童摄入食物的制备行为,喂养儿童时喂养人的行为,接受喂养时儿童的行为,喂养的环境等。不恰当的喂养行为对食物摄入量的负面影响可超过食物质量本身,强迫喂养可导致厌食,放任喂养可导致食物摄入量过多或者不足,合理的喂养方式是负责型喂养。

3.4超重和肥胖 目前城市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培其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少看电视、玩电脑,多进行户外活动,儿童多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避免肥胖的发生。营养是儿童体格和智力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将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应该教育儿童改变不吃早餐、常吃西式快餐、进食速度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通过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中的营养元素,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4结论

预防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和肥胖是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家长、妇幼保健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其职能作用,制定营养政策和膳食指南,并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普及营养知识,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行为,同时还要加强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儿童健康档案,按年龄、性别统计分析,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丁宗一.1986-1996年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04-407.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入托儿童;体检结果

为了深入了解吐哈油田入托儿童的健康状况,对2010年――2012年期间吐哈油田入托儿童的体格发育、乙肝表面抗体、贫血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吐哈油田2010年――2012年的984名入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509名,女童475名,参与体检984名,体检率100%。

1.2研究方法根据儿童体检规范利用磅秤对儿童的体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身高时脱鞋帽;空腹采儿童静脉血,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量血红蛋白含量;乙肝抗体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X2检验。

1.3评价标准儿童的体格发育参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离差法对身体发育水平进行评估;营养不良和肥胖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制定的国际标准(WHO标准)。

1.3.1营养不良诊断标准①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②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③消瘦: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

1.3.2肥胖诊断标准①超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②轻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③中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49%。④重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50%及以上。

1.3.3贫血的评价标准为血色素的含量低于100g/L。

2讨论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吐哈油田入托儿童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营养状况已经十分良好,营养不良儿童已经降低至零,体格正常发育的儿童已经达到了97.05%,另有2.74%的肥胖儿童和0.20%的生长发育儿童。并且肥胖儿童的比例呈现出比较缓慢的逐年增加现象,幼儿园教师应当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应当鼓励儿童积极进行户外运动、体育锻炼等,就餐时应当合理控制饭量,倡导儿童多进食蔬菜水果并建议儿童少吃零食。另外,还应当向家长及儿童介绍肥胖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共同监督和引导儿童科学搭配膳食,不偏食。对于另外2名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尚未发现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推测可能与儿童的个人体质、家庭遗传等原因有关。研究资料中存在7名存在轻度贫血症状的儿童,儿童贫血同其营养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应当鼓励这类儿童多进行含有铁剂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合理.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比例占60.98%,基本接近二分之一,但仍需进一步提高。通过图表可以发现,肥胖儿童的比例在逐年增加,2010年超重儿童占调查的2.13%,2011年肥胖儿童占调查的2.78,2012年肥胖儿童占调查的3.31%,这种肥胖势头在逐年增多。通过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在检出的7例贫血儿童中,每年的数据都相似,说明贫血工作应该加强重视。现在,一些孩子因营养过剩、偏食,喜欢吃味道厚重的食品,结果使脾胃超负荷承受,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造成的脾胃疾病在儿童患者中居高不下,从而发生铁吸收障碍。

总而言之,吐哈油田近几年入托儿童的体质状况比较良好,这同儿童及家长的高素质水平、幼儿园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保健医师的高责任感密不可分。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相关人员应当继续努力,定期做好儿童的体检工作,平时应当鼓励儿童做到科学膳食,合理营养,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科学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敏,张祖琼.赣州市章贡区2007年城区入托儿童体检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3).

[2]胡军,黄晓睿.2003――2007年天河区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