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1篇

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了30年的关贸总协定《多种纤维协定》寿终正寝,困扰全球纺织品贸易多年的配额制度终告取消。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尤其是美国这个巨大的纺织品市场,似乎就要在一夜之间向中国敞开大门;中国企业也在摩拳擦掌,就等着长驱直入了。

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市场料大增 对手欲翻盘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脱去配额枷锁,中国纺织品出口必将面临更加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和更加广大、稳定的市场空间。

世贸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和印度有望主宰世界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仅中国就可能占据全球纺织品市场的一半以上,目前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5%。世贸组织还预测,明年以后,中国在美国服装市场上所占份额将从2002年的16%上升到50%,占据欧盟服装市场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29%。

纺织品配额取消到底能给中国纺织品出口新增多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国内专家也是见仁见智,从上百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不等。勿庸置疑,挣脱羁绊的中国纺织品出口短期内突飞猛进并非不可能。中国加入WTO后两年工夫,纺织品出口即从500亿美元猛增到800亿美元,说明中国企业所蕴藏的能量一旦爆发,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纺织品国际贸易的竞争对手们无不忧心忡忡。今年3月,美国、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组织结成联盟在土耳其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呼吁世贸组织将取消配额的最终期限推迟到2007年底。6月,世界47家纺织品服装协会负责人聚会布鲁塞尔,支持推迟取消配额的要求。7月21日,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代表向来自25个州的48名联邦议员施压,要求国会通过呼吁世贸组织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声称否则未来两年全美70万纺织服装业工人中的75%将失业,并将波及全球3000万纺织服装业工人。

对此,世贸组织已经明确表示,将如期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美国政府也表示,无意要求世贸组织延长纺织品配额限制。此事基本已经尘埃落定,中国纺织业界可以不用担心“翻盘”,需要关心的倒是:“后配额时代”我们怎么办?

“后配额时代”的五大壁垒

由于中国纺织品在日本和香港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六到七成,继续拓展的空间不大,中国企业主要把眼光投向美国和欧盟。美国市场的确让人眼羡,纺织品和服装一年的市场容量高达3000亿美元,其中90%以上依赖进口。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美国,低到一元便利店,高至名牌专卖店,已是无处不在。但美国市场既然是一块“肥肉”,中国企业想独自享用是不可能的,配额取消后,必将面临外国设置的其它贸易壁垒。这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来自多个方面:

其一,美国人早就料到中国纺织品的威力,在与中国签定的中国加入WTO协议书中就有专门的条款规定,到2008年底之前,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年增不得超过7.5%,如果中国纺织品突增,可以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临时设限。今年美国已经针对中国的针织布、袍服及胸衣采取了征收特别关税的临时保障措施,最近美国袜业协会等又向政府提出了对中国出口的袜子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申请。其它WTO成员可以参照中美协定,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其二,中美入世协议中留存的另一个尾巴是,到2016年之前,美国可以不把中国看成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反倾销中可以采取“替代国价格”的办法核定中国产品的正常成本,令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深受其害。尽管中国争取美国承认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已提上议事日程,但道路依旧漫长而曲折。世贸组织1995年成立以来成员方对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共159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共17起,美国完全可能针对中国纺织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

其三,技术壁垒花样百出。随着有形壁垒的去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WTO规则允许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来限制外国产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成员在这方面尤其苛刻。

其四,美国大选年贸易问题政治化,给中美贸易蒙上阴影。去年以来,美国国内针对人民币汇率和劳工标准的责难此起彼伏,一些劳工组织、产业组织、国会议员甚至提出了制裁中国的动议,尽管未获布什政府采纳,但布什政府为了拉拢选票,平衡各方利益,势必采取更多的贸易救济手段。如果克里当选总统,至少在就任初期,会在对华贸易政策上表现得更加强硬。

其五,区域自由贸易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给墨西哥、中美洲国家成员对美出口纺织品以极大的便利,墨西哥曾因此超过中国,一度成为美国服装进口最大的来源地;欧盟实施的普惠制为发展中国家出口欧盟市场提供机会,但眼下已经有人呼吁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普惠制待遇,那样将使中国纺织品的关税提高20%。发达国家在纺织品产业外移和产品外包过程中,不管从政治因素考虑,还是从商业利益出发,都会优先考虑地利位置相临、同属一个贸易集团的发展中国家。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 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 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 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 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 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配额;限制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金融危机使中国纺织出口遭遇“寒冬”,但中国纺织出口企业将坚守欧美市场的判断。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继欧盟后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与中国贸易摩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国外市场肯定是萎缩的,如何减少这种摩擦对陷入金融危机的中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之一。尽管现在美国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在下降,但美国依旧是全球纺织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对中国依赖性很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无论是进口数量,还是进口金额,都处于第一位。很多中国纺织服装品的出口企业在困境中坚守,不得不归功于企业实施产品创新及实施差异化经营的结果。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规模

表1:2007年美从中纺织产品进口数量情况

2006年 2007年 同比增减

全部纺织品及服装 18,613,501,811 21,371,012,117 14.8%

服装 6,506,084,528 8,033,702,715 23.5%

非服装 12,107,417,283 13,337,309,402 10.2%

纱线 208,741,750 318,115,374 52.4%

面料 1,491,581,040 1,558,880,146 4.5%

服装 6,506,084,528 8,033,702,715 23.5%

其它纺织品 10,407,094,493 11,460,313,881 10.1%

棉制品 5,894,543,180 7,109,045,088 20.6%

毛制产品 137,388,318 172,353,196 25.4%

化纤制产品 11,748,796,027 13,371,353,586 13.8%

丝制服装 167,072,126 142,752,277 -14.6%

丝及植物纤维产品 832,774,286 718,260,247 -13.8%

资料来源:贸易网

200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133亿平米,金额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2%,增速较2006年有所放缓。中国占美国纺织品进口市场份额按数量计算从2006年的40.9%增至2007年的44.8%,按金额计算从2006年的39.5%增至2007年的42.6%。200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80亿平米,金额2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2.8%,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份额按数量计算从2006年的28.9%增至2007年的34.4%,按金额计算从2006年的25.9%增至2007年的30.8%。

图1:中国纺织品在美国进口所占比例

另外,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08年1至1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总

304.33亿美元,同比增长0.62%,占美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35.12%。

需求萎缩以及其它国家部分产品替代导致中国6类纺织产品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008年,受经济下滑影响,美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需求整体疲软。1-11月,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866.56亿美元,同比下降3.27%,多数品类产品进口呈现负增长态势。中国纺织品服装占美进口市场份额比07年同期有所提升,但部分产品进口额及所占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在此期间,美国从中国进口237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07年同期下降了16.10个百分点。

(二)配额取消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化情况

美国纺织团体协会一项数据表示,自配额取消后中国服装对美国出口激增,因而要求奥巴马政府实施监控项目。美商务部公布的进口服装数据显示,配额取消后,中国服装在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逐渐增大。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失业人数快速增加。

尽管零售市场萎缩和进口减缩,但2009年1月,从中国进口的服装主要是原配额产品。2009年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25.9亿美元,环比增长18.2%,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达36.1%,而2008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所占的比重为35.4%。数据还显示,原配额产品的市场份额自配额取消后增长4.4个百分点,为42%。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一)纺织品贸易本身的原因

从纺织品贸易本身来看,美国是要把中国作为其目光短浅的“替罪羊”。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10几年前就已提出,美国厂商和政府应该早就准确预见到世界纺织品市场将发生急剧变化,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但许多美国厂商和政府显然对此熟视无睹。

这反映在他们最后一刻才取消大部分贸易配额,也就是说,造成其纺织业工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和厂商的应对失误,但是现在他们把它归咎于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工人对厂商和政府的不满引向中国纺织品。美国厂商和政府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以这种方式在推脱责任,并且屡屡得手。

(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存在的逆差是重要原因

2008年美纺织产品贸易逆差共计852亿美元,同比减少4.2%,占同期美货物贸易总逆差的10.4%。

这几年美元贬值,它的最大目的是希望对东亚国家贬值,以改变贸易逆差状况,但结果是欧洲国家货币升值,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汇率都基本保持不变。

而从有效汇率上看,东亚国家相对于美元都是贬值的,2004年东亚国家外汇储备达1.46万亿美元,贸易盈余非常大。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达6600多亿美元。美国国内各方面利益也错综复杂,比如在美国个别州或个别城市,纺织品产值较大,就业比较集中,纺织品的大量进口确实也会对这些地区产生压力,所以美国肯定会采取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我国是一个贸易出口大国,所以首当其冲。

(三)导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其他因素

美国与中国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政治上有很多分歧,在经济上压制中国是他们阻碍中国的一个措施。中国的崛起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能减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尽量在中国崛起前捞到更大的利益,不失为上上之策。纺织业恰恰是美国能够找到的延缓中国崛起的一个突破口。因为纺织业对中国的重要性是巨大的。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占到整个出口额的16%,更重要的,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涉及到直接就业的人口大概1900万人,如果加上相关的就业人口,将牵涉到1亿多从业人员的利益。纺织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出口仍有优势。

三、对我国企业规避与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建议

(一)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品附加值的大小也是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如此强有力的竞争市场,导致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细节问题。服装价格本身不能以面料和辅料的成本加上加工费来计算,服装设计、图案花型、流行色彩、款式、饰品配件等也是价格的一方面。

如朗莎尔维迪公司通过产品研发、深加工、走品牌经营等途径,提高产品附加值,成功地实现了向采购商提价的要求,使企业的利润根基得以保证。

(二)增强自身设计能力并打造培育自有品牌

纺织品服装市场是品牌竞争的市场,而品牌的树立与独具匠心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培育、扩大自有品牌服装出口是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也是使我国由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强国的必经之路。

(三)实施环保型营销战略

“环保”、“绿色”在一些限制性措施中可谓非常流行的词汇。因此,加强环保防止遭遇措施和赢得消费者都是必要的。例如,德国禁止含有偶氮染料的服装进口和销售;日本也有对造成皮肤过敏和伤害的纺织品追究责任的规定。所以,提供环保型产品就是走进国际市场的一张有效通行证。

(四)注重企业自我管理

企业在参与一些公共活动后,应从经纪人的帮助中渐渐独立出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国家服装业的成熟,是纺织业、设计业、制造业、零售百货业和出口贸易等多方面的完善和成熟。在地方上营造产业群在我国是区域发展的全新战略,又是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关键。作为一个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的大规模发展企业,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大的发挥它的优势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和增加就业岗位是一个极大地挑战。

参考文献:

[1]曲如晓.国际环保大趋势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2

[2]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年鉴2005/2006[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陈同仇.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持续发展;质量

纺织品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纺织品如纱线、布匹、丝织物、地毯、服装等输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销售。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产品也是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拳头产品,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入WTO之前,由于我国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都是通过双边协定的方式进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再加上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使我国本来具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2005年1月1日, “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应该“放手大干一场”了, 然而我们还没有高兴多久,美国、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以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接踵而至,反而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究其实质,是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我认为,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一些非关税壁垒,我们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使我国纺织品质量达到设限国家的要求,这些设限国家也就无话可说了。要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纺织品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我国的外贸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我国纺织工业的运行体制依然带有行政指令性特征,对企业存在过多的保护和干预,由此,纺织品外贸体制应实行大的改变:①加快纺织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转换纺织企业的经营机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②稳定纺织品原料的供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棉花流通领域要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作用,取消国家对棉花的保护价格;③废除纺织品出口收购制,推广纺织品出口制,授予纺织品企业自营出口权,允许纺织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与国外市场直接接触,从而增强企业对信息的反馈能力。总之,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使纺织企业能够轻松上阵,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2 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①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的主要是服装类产品,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纺织品所占比例太小,要改变这种格局,我国应继续把服装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同时,扩大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以替代我国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进口;②我国纺织品的档次主要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出口很少,这样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就很低,利润相对就很小,所以我们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的比重,提高服装的卖价;③从产品的纤维构成看,化纤类纺织品所占比重很低,我们应适应国际市场消费的趋势,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的转变;④从产品的出口方式看,纺织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我国只能得到较少的加工费用,盈利水平并不高,所以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发展方针。

3 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 “以量取胜”,产品质量没有多少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我们再不积极行动,加大对纺织科技的开发力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优势就会失去。对纺织品科技的开发,一方面纺织企业自己要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科技经费,加大科技的开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于优惠,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对纺织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纺织品出口服务。

4 实施纺织品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中国的纺织业生产能力很大,但没有国际著名品牌,只能在国际分工中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一般加工,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纺织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关注市场流行趋势,造就品牌效应。要实施纺织品品牌战略,应同时重视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重视品牌的内在本质,即产品的质量,纺织品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优质的面料、时尚的设计、先进的工艺等,优质的面料是创造纺织品品牌的基础,也是时尚的前提,如果一件衣服面料很差,即使设计得再时尚,也会给人质量差的印象,那品牌的基石就动摇了;时尚的设计可以说是纺织品品牌的生命,纺织品别是服装的设计是最讲究“时尚”和“新颖”的,纺织品出口贸易要想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满足市场追求“时尚”的需要;先进的工艺是纺织品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保证,因此,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是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必要条件。另一个方面就是重视品牌的策划、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等外在要素,品牌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我们的创意和策划,更需要进行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目前纺织品除少数制造商品牌外,几乎没有较好的中间商品牌,这并不是说我国的纺织品质量不好,而是我们没有重视品牌的策划和营销宣传。

总之,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今天,发达国家非关税壁垒不断翻新和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条件下,我们除了采取相应的对策外,更应该从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善俊主编.机遇与挑战――WTO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2]卜海.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4,(9).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5篇

市场预测

根据海外一家称为远景市场研究咨询的公司预测,在未来几年内,无线技术对织物的强化与导电性增强,使智能纺织品的多样性日趋扩大。未来智能纺织品的市场驱动力进一步增强,趋势、供应与需求都将进一步强化。研究表明,智能纺织品将呈极化和非极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智能纺织还将向娱乐、体育、健身、医疗、运输、防护、军事和建筑领域大力拓展市场。

截至2012年底,全球智能纺织品工业市场价值已达2.89亿美元。其中,防护性与军品智能纺织物的市场占27.5%。服装领域网(CLAN)已开始在智能模块间开发有线和无线传输数据及电能的技术。活性纺织物,包括防水、形状记忆、热储存和电热织物应运而生。而极限运动、长跑和滑雪所需的智能服装要求已成为全球生产的主流产品。

在过去数年中,多种因素促使全球化的智能纺织品市场走向成熟。不仅如此,各种驱动市场的因素成为预测的基本要素。市场机会呈四处开花趋势。目前,智能纺织品已在数种工业领域大行其道,在体育和健身、防护和安全保护设备领域及健康监控领域屡建奇功。由于人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智能纺织品已在体育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电子工业与纺织工业不相容性也日趋凸现出来。因此,要长足发展,智能纺织尚需进一步拓展。

2013年,北美占据了主要的智能纺织品市场,并且也将在未来主导世界市场。美国蓝牙智能公司 (BLE)已将便携式电脑和移动电话置入织物,并且可以通过智能织物连接上网。

无缝整合

新型技术不断应运而生,不断改善整合纺织技术,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是,智能纺织或智能织物已可以定义为与环境交互的产物。对热反应与应力可形成机械、电子和化学资源,并加以利用。纤维化的传感器和反应器已成为智能纺织物最基本的元素。为了让消费者接受这样的产品,上述元件需无缝整合入纺织物。

能整合入智能纺织物的材料还包括光纤、金属、传导性聚合物。不仅如此,织物外表还涂有纳米粒,使其能防紫外线、抗菌,且给太阳能电池充电,而人的行走运动则能给智能纺织物提供能量。

智能纺织物的开发与传导材料的引入息息相关。这一关键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把整件服装整合为一台电子产品。它对智能服装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顺畅,而能源供应则成为其最具挑战意义的市场参与元素。可折叠与柔韧性织物将名副其实,而传统服装制造业不再按照传统方式生产,需要整合入多种技术。

在时尚与娱乐领域,发光型纺织物已整合入LED二极管,甚至带微处理器的数字摄像头都已能镶入柔韧性织物。这一趋势又促使医疗与保健智能织物的开发发展,并且已实现了患者监控型纺织物,甚至实现了远程监控和远程健康管理。而织物的湿度、可透气性、保护性与舒适度管理方面的发展已较为成熟。

在未来几年内,北美毫无疑问,仍将成为最大的区域智能纺织物市场,早在2012年就占全球份额46.5%,终端市场将在世界遍地开花。而欧洲已发起设立基金,专门制定EU FP6和FP7纺织物智能化与交互标准。而亚太地区的低成本纺织物生产可能紧缩。经历一个过程后,这些地区也将迎头赶上,织物设计也将复杂多样化。根据CAGR研究所提供的数据, 从2013年到2020年,全球智能纺织物的增长可达到25.2%。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6篇

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半个世纪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到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尤其是从2001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每年以接近40%的速度递增。2005年中非贸易额达到397.4亿美元。

在中非贸易发展过程中,商品贸易结构不断得到改善。上世纪50年代,中非贸易主要以棉花、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后来发展到服装、纺织品、箱包等轻工产品。2000年以来,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一半。

目前,中国已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6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非经贸合作局面喜人

目前,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局面喜人。在双边贸易方面,中国现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见下图1)。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丰富了非洲市场,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2005年中非贸易额达到397亿美元,比2000年翻了近两番;2006年1-9月,中非贸易总额达406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近几年,尽管中国对非贸易持续出现逆差,但我国依然十分重视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对原产自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待遇。

图1 中非贸易统计图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供政策支持

新形势下中非发展目标一致,利益相近,合作前景广阔。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是新世纪中非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次论坛特别提出一系列相应举措,其中包括:

多项贷款优惠

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并建立3至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扩大中非贸易规模

中非双方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挖掘潜力,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中方将继续开放市场,鼓励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从非洲的进口。中国政府将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绝大部分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双方还应在旅游、金融、电信等领域加强服务贸易合作,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推动中非贸易平衡协调发展。

加强互利合作

拓展合作领域,鼓励和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探索新的合作方式,重点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造福双方人民。

中非纺织贸易现状良好

中非经贸互补性很强,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双方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因而中非贸易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近397亿美元,年均增幅接近30%。

非洲因为工业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因此市场需求旺盛,商品奇缺,是一个多层次且潜力巨大的未开发市场。非洲国家的纺织业普遍不发达,即使在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埃及,也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技术工人和高质量原料缺乏等问题,因而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纺织品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中非间纺织贸易以我出口纺织品服装满足非洲消费市场的大量需求为主要方式。2000年中非间纺织贸易额仅有不到15亿美元,到2005年已接近50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幅达到28%。到今年前4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非洲达到17.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6%,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市场有5个,分别是南非(26%)、埃及(11%)、摩洛哥(10%)、贝宁(9%)和多哥(9%),实现了平稳增长,但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重并不高,1-4月非洲市场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比重仅4.38%。非洲有8亿多人口,纺织服装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潜力巨大。

南非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非洲的最大市场,今年1-4月我国纺织服装共出口南非4.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7%,占我国整个纺织服装出口的1.12%。南非拥有非洲最发达的纱线和纺织品工业,今年以来南非纺织业界不断提出我纺织品冲击了南非纺织业的发展,使纺织失业人数增加。为缓解南非纺织业面临的困境,我国已经同意对输南纺织品采取“自限”措施,未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南非增幅将会受到一些影响。

中非纺织行业合作前景无限

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已圆满结束。中国纺织行业应清楚地意识到,在美欧等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频设限之时,非洲这个世界经济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应该成为中国纺织业的目标市场,而且也注定应该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出口目的地甚至投资所在地;同时落后的纺织行业和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非洲大陆对于纺织品的进口需求,而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产品恰好可以满足非洲居民的消费需求。因而大力开拓非洲的纺织产品市场,增加与非洲各国的纺织品贸易往来,对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市场多元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必将为进一步提升中非经贸关系、推进中非经贸合作等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纺织业的市场多元化将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非洲是中国开拓市场多元化的重点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积极开拓,中国的纺织品在非洲已随处可见,甚至是家喻户晓,当地人已经认识一些中国品牌。在南部非洲,通过南非的辐射,中国产品已进入南部非洲的十几个国家。今后我国纺织企业投资非洲可以优先考虑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莱索托、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等国家,这些国家具有政局稳定、文化包容、对华友好、市场比较规范的投资环境,都制定有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

中国纺织业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不仅可以加速我国纺织品进入国际市场,还可以使中国经济更好地与非洲市场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进一步参与到非洲丰富资源的开发以及巩固和发展中非政治关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西非五国在棉纺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拓展

众所周知,西非各国是重要的产棉国,而且主要出口皮棉,一直以来受棉花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发达国家对棉花市场干预愈演愈烈,大额补贴的实施已严重影响了西非的棉花种植,而我国人民币的升值,正有利于加速我国对非洲棉花的进口。因此中非两国对加强棉纺,特别是提高棉花深加工能力等领域的合作将有广泛的拓展空间,同时也对提升非洲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是棉花生产国,中国一直以来对西非产棉国面临的问题十分理解和关切。本次论坛后,我国将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同时向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棉产品提供免关税及免配额待遇。在棉花种植方面,我国还决定转让成熟的技术、派遣植棉专家,帮助西非国家发展棉花生产,提高单产。除此之外,根据需求,还会到有关国家设立纺织服装加工企业,与西非产棉国共建纺织加工基地,更多地采购西非棉花,扩大当地就业与出口,支持西非产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还将进一步以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的方式与非洲各国纺织业开展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非家纺行业的商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首先,鉴于中非间纺织生产、贸易互补性强,大量的中国家纺低端产品在非洲有着极好的销路。物美价廉的中国被子、窗帘成为不少非洲国家追捧的“香饽饽”,再加上本次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的积极影响,中非间合作的机会将远远大于贸易摩擦和纠纷,非洲国家对中国家纺品进口限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给中非家纺贸易的快速拓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其次,投资非洲家纺的黄金时期即将来临。虽然,非洲的家纺技术比较落后,但是非洲大陆的原材料优势不可忽视,如非洲拥有世界最高级的埃及棉。另一方面,中国优秀的家纺技术的引进对非洲本土纺织产业发展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也可从客观上促进非洲国家的就业。中非间家纺业的双赢局面将很大程度上刺激双方的家纺行业发展。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纺织服装出口 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具有国际竞争明显优势的出口创汇主要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深受其害。

一、2007年以来我国出口总额以及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1,笔者汇集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各月的纺织服装出口数据,如表1所示:

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

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率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200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信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 717.70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9.11%;这是自2001年以来,纺织服装出口增速首次低于20%;2008年纺织服装品出口值1 852.2亿美元,同比增长7.83%,较上年增速又下降了11.28个百分点;2009年开始呈现负增长的局面,2009年1~9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 216.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5%。其中纺织品出口431.03亿美元,同比下降13.7%,服装出口78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2%。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以出口贸易为主导,因此,纺织服装出口的这种急剧下降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大量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二、金融危机引发的纺织服装行业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变化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一直保持持续升值态势,自2005年7月至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其中2008年上半年是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快的半年,半年累计升值达6.9%。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的实际结汇收入降低,加大了出口企业报价风险。以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统计数据为例,尽管2008年出口总值比2007年度增长7.83%,但如扣除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行业出口的实际结汇收入已经比2007年同期出现萎缩,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进入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美元汇率进入主动升值通道,人民币也随之停止了2008年以来对美元快速升值的态势,自2008年7月至今一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6.81~6.85间小幅波动,从而给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出口企业释放了一定的空间。然而自2009年3月以来,美元在金融危机中走出的逆势反弹行情已经告一段落,重新开始延续危机前的长期贬值趋势。巴克莱资本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4~9月,美元贬值10.3%,这是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降幅。尽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盯住一篮子货币,但由于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优势,因此,随着美元贬值趋势的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再现。因此,当前环境下,出口企业的出口订单究竟应当如何报价才能降低出口结汇损失,仍是每个出口企业面临的难题。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日本、欧盟等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衰退,消费支出缩减、贸易金额下降。根据WTO2009年7月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从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市场的角度讲,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发达国家居民衣着类消费增速的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目前还是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对美国、欧盟、日本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40%以上。以2009年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数据为例,5月份位列前3位出口国家地区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这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303.5亿美元,占到我国5月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的50.23%,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需求处于衰退之中。尽管目前各国政府都着手实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但国际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也还在增加。

(三)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2007年之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导致主要进口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为了减少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同时也为了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国家在2004~2007年这4年内连续3次调低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2004年1月,国家把纺织品和服装的退税率从15%、17%统一降至13%;2006年12月16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到11%;2007年7月1日起,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冲击,国家从2008年8月1日起到2009年4月的短短9个月内,又连续4次调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1日起,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11月1日起,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2009年2月1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2009年4月1日起,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

目前,把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是所有行业中最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是鉴于在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盈利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1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可以挽救很多处在倒闭边缘的企业,从而对缓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带来的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企业必须认识到,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暂时性应急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由于导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退税率的上升也难以彻底弥补这种不利影响。从长远看,战胜危机、振兴纺织、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还在于提升纺织业的产业竞争力。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增值税的转型改革

根据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增值税划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3种类型。目前在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一百多个国家中,绝大多数采取消费型增值税。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增加可抵扣增值税的规模,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和折旧成本降低,增值税负担和营业税金附加负担降低,现金流增加。因此,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起到增加企业净利润、充裕现金流、优化资产结构以及增强偿债能力的作用。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波及全球的背景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对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根据统计数据测算,预计2009年新税制实行后,我国纺织行业在购进新装备时可节约成本60亿元;可增加可抵扣增值税120亿元。同时,增值税转型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增值税转型可以有效调动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的积极性,有助于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升级;也有助于加快国产纺织专用装备制造业发展,这对于实现我国建设纺织服装强国的中长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三、当前环境下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机遇与对策分析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形成了很大压力,但危机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危机之中潜藏着大量机遇。因此,企业一方面应把危机看成自我调整、自我改善的契机,从危机中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调整与改进;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危机中寻求商机与转机,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方向进行中长期规划与布局,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走出危机,并在危机过后谋取更大的发展创造先机。

(一)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的品种结构与国别结构,稳定现有市场、开拓新兴出口市场

从出口商品的品种结构看,当前纺织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严重过剩,金融危机只是加剧和恶化这一进程,促使该出口困境提前到来。纺织品方面出口的大多是中低档、薄利润的产品,服装出口则以贴牌加工作为生产销售的主要方式,由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无法形成竞争力而不得不实施“低价低利”的营销策略,出口效益低微。例如,2008年,约70%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1%,2/3纺织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

从出口商品的国别结构看,应避免目前出口市场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带来的被动局面,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一方面,尽管美、欧、日三大传统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但危机当前使得这些国家的高档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压缩,从而反将给价廉物美的中、低档市场以机会。以美国为例,尽管2009年以来对美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但2009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中所占份额提高了3.75%,出口竞争力系数比2008年同期提高1.22%。因此,危机给企业巩固乃至扩大在传统市场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国家,居民消费需求以较快速度增长,这将给我们纺织行业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多元化水平提供了机遇。此外,目前东南亚各国服装出口快速增长,我国纺织行业相对这些新兴市场具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为其配套供应的化学纤维、面料等上游产品,将会有相对稳定的增长空间。

因此,企业应坚决拒绝数量型、低档货、低利润的运作模式,危机当前应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转型。对欧美等传统贸易出口国,虽然金融危机使得消费力下降,但对于生活必需品以及价格实惠的产品则属于刚性需求,针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可以考虑向小批量、多品种、高性价比方向转型;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相关出口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其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出口增长。

(二)多方位、多层次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

在金融危机导致纺织服装行业外需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国务院于2009年2月颁发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国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目前国内的纺织品服装消费还有很多空白点。首先,中国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的人均纤维消费量是15公斤左右,这与发达国家人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广大农村,目前纺织服装消费量依然还很低。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内需市场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其次,中国作为纺织服装工业大国,本国中高端的品牌消费市场却基本被国外品牌占领。据中国服装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35家中高档商场中, 60%的纺织服装品牌为国外品牌,而在一些更为高档的商场中, 90%为国外品牌;上海高端百货商场中有77%的服装品牌是外国品牌,10%是港台品牌,大陆本土品牌仅占12%。因此,对大多数以贴牌生产、代工生产为主的企业而言,应考虑借鉴洋品牌营销手段,依据本民族文化和消费习惯,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例如2008年下半年以后在出口企业发展受困的同时,主打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如美特斯邦威、七匹狼等上市公司却增长强劲。又如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从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荣获中国十佳品牌“华西村”西服品牌。

其三,随着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农业、交通等相关产业投入,将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医疗卫生纺织品等产业纺织品需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明确了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指导意见,并鼓励国内基础设施中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类产业用纺织品,国家的4万亿投资计划,则大部分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因此,这对于与家纺、服装三分天下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带动产业研发和应用能力提升,让产品延伸到更多的使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的良好机会。

总之,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本土优势,企业应抓住农村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机会开拓内销市场中的农村市场;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加大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抓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机会拓展中、高端市场,进行品牌建设并在品牌、渠道、平台、终端等领域进行创新,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构建渠道终端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如凡客诚品、麦考林等,都是目前国内品牌建设和营销模式创新的典范。

(三)嵌入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高端,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全球纺织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公司在纯粹产品上的竞争,更表现为以产业为网络组织的集群竞争。产业聚集是纺织服装产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的组织形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转移,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品服装制造大国,纺织品服装的产量与出口额均居全球首位,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纺织行业80%的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浙江为例,过去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五六百个产业集群。但从集群效应来看,群内企业在业务上的关联度并不高,群内众多小企业不仅没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缺乏企业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产品生产停留在“引、仿、跟”上,造成在同质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企业间竞争大于协作的局面。以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为例,这个由1 100多个企业组成、年产领带3亿多根、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不仅研发设计能力严重匮乏,而且销售渠道受制于外国厂商。从1984年生产出第一条领带到现在20多年来,这个地区的自主品牌出口甚至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因此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遭受重创,甚至伴随区域性经济危机现象。因此,必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嵌入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高端。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全球价值链上的利润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利润流向产品价值链的两端,一端是研发和设计,一端是品牌和营销,中间是生产制造,形成一条U型曲线,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总体上,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处于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价值曲线底部。从价值链上游看,目前我国面料的自给率仅为40%;从价值链下游的品牌营销来看,我国尚没有一个服装世界品牌,没有任何一家自有品牌出口的额度能占到总出口额度的0.5%;在纺织服装国际价值链条中,中国企业只是赚取了10%左右的加工费。

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首先要延长群内产业链,要构建包括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网络、销售网络等上中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因此,各地区的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要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进行产业集群链的集成创新,积极鼓励企业间的兼并合作以及合并重组,推动企业尽快实现功能升级,形成产业链优势与区域经济优势,实现集群效益,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和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集群中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寻找各自的全球细分市场,争取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定位中的多元化,变同质竞争为异质互补;集群内各个企业都应向品牌化发展,众多的品牌叠加在一起构成最终产品品牌,最终实现品牌化的纺织服装供应链。通过产业层次集体的共同提升,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走向价值链高端,获得更多附加值。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但金融危机也将带来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重新洗牌,从而给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纺织企业一定要积极争取,善于从危机中寻求机遇,并做到抓住、抓好机遇,把危机变为转机。只要企业不失信心,脚踏实地的谋求发展,纺织行业完全有机会在危机中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到2020年由纺织服装大国转为纺织服装一流强国的产业目标必然能够早日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明霞.影响纺织服装业运行因素分析[J].纺织服装周刊,2008(11).

[2]唐玲.我国纺织工业出口走势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

[3]刘岩.增值税转型对经济的影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6).

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范文第8篇

1循环利用的设计

思路服装常常与普通消费品在使用价值方面尚有所区别,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服装并不是使用价值趋于零时才被报废,往往是因为过时或者不合身而被抛弃,这种服装占废旧服装的大部分,虽然定性为废品,但依然存在较多使用空间,因此可以从设计角度进行循环利用,开发、挖掘其剩余价值,进行创新再设计,延伸其生命周期。对废旧服装进行再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材料的循环再设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废旧服装其构成服装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循环利用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将艺术设计造型方法和创新的思想运用在这些废弃的材料上,重新定位它们的使用功能,例如采用拼接、打破、解构等手段赋予它们新的形态,为这些废弃纺织品带来二次生命,为其提供一条创新环保的道路。

(2)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在大多数废弃服装中,它的局部细节,如口袋、腰封等部分都可以拿来利用。循环利用的设计思路是在发挥服装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保留式再设计,通过设计、开发多种组合方式,构成可以适应各种形态的多样化的产品。

(3)设计思想的循环再设计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服装产品因为是易耗品,因此对环境的意义不可小觑,在设计中设计师应当以减量、再生、环保、高效和尽可能长使用寿命为主导设计思想。由于设计的问题与环境的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设计师在面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须对传统设计观念提出新的思考和再认识,在设计时除考虑产品外观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是否是以自然为本的设计。

2统一技术标准统一

技术标准是指产品从纺织品原材料的选择时即开始标准规范操作,在原材料加工成纺织品,继而加工成服装产品或床上用品时,贯穿整个加工链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相比现在使用的行业标准,更加深入、详细和连贯,其具有的整体系统性,将相关的行业能更加逻辑化、科学化地构建在一起,从行业链上对各级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战略性实现绿色、环保和高效、低损耗的生态产业链。

3分类、分级模型

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基础上,建立行业内部的分类、分级模型。例如,服装加工业,可以根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内部承上启下的行业分类、分级模型,可以以标准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定性模型的描述和建议,这对上下游的产业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

二研究方案与设计实验

目前从美国、英国等地的经验来看,废旧纺织品服装的主要走向是二手服装市场。有些国家,例如德国和日本,致力于高科技的废旧服装材料的技术研究,组织化纤公司开发涤纶的化学降解技术———涤纶废旧服装循环利用体系;法国,废旧纺织品利用再生技术生产高价值的产业用纺织品,用途广泛;现在很多国家和政府、企业都设立相应组织,资助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例如跨国品牌H&M,长期坚持以旧换新的品牌服务,不仅有利环保事业,也提高和带动了品牌形象和市场销售,担负起环保意识的宣扬和普及的公益使命。

1结合企业形象的循环利用的设计思路

H&M在营销中致力于环保思想的普及和宣传,H&M将循环再设计贯穿在它的每一个商业操作中,无论是设计、生产还是销售与售后服务:材料的循环再设计、功能的循环再设计、设计思想的循环再设计等各方面均有杰出表现,在它全球的分店中,均设有回收废旧服装的业务内容,消费者只要携带报废的服装,无论有没有品牌,是否是该品牌的产品,均可以换取8折的消费优惠。由于H&M是成衣性质,是低廉的快速消费品,因此H&M在循环再利用中的设计思路非常接近实际和大众生活,企业充分利用废旧服饰的残余价值,主要方面是材料和服饰功能的价值,努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或者加工成家庭用的软材料用具用品,H&M的产品结构、款式均极为普通和简单,设计过程、使用指导以及再利用、再回收生产中,均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思想和理念。

2系统下的分类

分级标准的制定H&M品牌并未建立详细的分类、分级标准,这里我们建立模拟的服装循环框架示意图,其中分类、分级标准贯穿在服装的微循环产业框架中,结合服装的生产标准(GB标准),对产品流通的不同环节做宏观的构思和设计(如图1所示)。服装产品的循环过程,包括新产品到废旧产品的流通过程和废旧产品回归新产品的过程。无论是哪种过程,框架中都建立了分级、分类标准。在行业内部,这可以使用同一个标准。而相关行业,例如纺织业和服装业,各自内部的标准可以略有不同,但均需参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协调和整合,形成行业之间的重要衔接和相互影响的必然关联关系。五级分类标准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材料名称、品质、再生性能、环保性能、循环方向等,作为技术性指导文件,标准需要尊重国家标准的制定,并兼顾其他行业的操作与需求:

(1)一级标准:全天然珍贵资源材料(丝、麻、棉、毛),混纺(棉/麻30/70),可再生、可降解(不建议)、绿色环保等级(优)、可制再生棉;

(2)二级标准:含天然珍贵资源材料(丝、麻、棉、毛),混纺(棉/化纤70/30),可再生、可降解(不建议)、绿色环保等级(良)、可提取制再生棉;

(3)三级标准:含天然珍贵资源材料(丝、麻、棉、毛),混纺(棉/化纤30/70),可再生、可降解(不建议)、绿色环保等级(中)、可提取制再生棉;

(4)四级标准:合成材料,聚酯,不可降解、绿色环保等级(较低)、不可再生;

(5)五级标准:合成材料,混纺(聚酯/粘胶30/70),不可降解、绿色环保等级(低)、不可再生;五级分类标准级别越高,化纤成分越多,回收和循环处理中,难度越大,对环境破坏越大,五级标准作为技术型指导文件,可以以标的的形式出现在服饰产品中,例如衣服的洗水唛,当这件服饰报废时,洗水唛中的指标和成分内容将引导这件废旧服装的合理去向,避免了后续工作的低效和重复。五级分类标准仅是一个构想模型,分类、分级标准可以在具体实践中设计的更加详细和精准。

三效能分析与比较

以H&M生产的一件T恤为例,当它被使用2年报废后,还存有部分使用价值,循环再利用可以将它引入以下几个途径。

(1)二手服装市场

(2)家用抹布、拖把

(3)送入工厂经过撕裂和粉碎,加入其他材料制成工业用非制造布、再生纸张

(4)掩埋或焚烧是现代科技发达国家2013年的废旧服装的处理去向,约有90%的废旧服装进入循环利用的渠道。进入二手服装市场的废旧服装,无须对其成分性能进行过多的界定和规范,在其再次使用后仍将面临彻底报废的分解过程,因此,绝大多数真正意义上的废旧服装面临的是两种结果:分解再生和掩埋处理,采用统一技术标准和分类分级模型,可以从最基本的纤维材料开始进行有效管理,当产品彻底报废时,高效地引导废旧材料进入再生或填埋环节,形成行业的循环生产链,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资源的效用和生态环境。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