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1篇

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不断提高,建筑、汽车制造和机械等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使钢铁需求量和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导致钢铁增速加快,产量过盛。在产量增涨的同时,钢铁节能减排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十一五”期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工序能耗逐渐下降,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企业的焦化、烧结、炼铁、转炉、电炉工序能耗分别下降了24.17%,12.44%,8.51%,100.86%和23.68%;在工业减排方面,2010年与2005年相比,重点钢铁企业吨钢二氧化硫、烟粉尘和滑雪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43.6%、48.2%和70.4%。

1.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度不足,缺乏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认证和确立认识不够,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对节能减排采取正确手段和措施,企业对节能减排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作为节能减排的支撑,同时由于钢铁企业利润相对低下,无法对节能减排有效的资金支持,当节能减排成本与所产出的收益无法匹配。

2.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的优惠政策。国家现在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主要还是监督惩治为主,鼓励政策为辅,不能够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保驾护航。相关部门在推进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节能减排项目是投资大,效益低,风险高和回报慢等,使得节能减排项目很难得到较好的关注和投入。3.我国钢铁企业能源回收现状。钢铁企业是大量消耗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等的产业,能耗高、污染严重是钢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问题。钢铁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流程,且以冶炼及延伸加工为主,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资源收集起来变废为宝。目前,钢铁行业的二次能源利用的主要用途除作为某些工序加热、供热的热源外,还用于发电。我国钢铁企业回收、加热炉余热回收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再加上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导致成本的加大。余热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节能减排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资源枯竭、能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初步解决。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的钢铁企业要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新能源,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随着技术的更新和采用了先进的除尘设备,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广应用已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生产模式,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要大力研究新工艺和开发新技术,如绿色制造技术、高效碳减排技术、再生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积极探索和推行全氧高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减少粉尘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把钢铁企业创建成低碳企业,使钢铁企业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使钢铁企业能源利用率资源生产率得到本质上提高。

2.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提高能源利用上和减少排污的积极性。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规章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给予二次能源回收利用项目优惠政策,并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设备、仪器、零部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并予以补贴,对于符合贷款条件、从事二次能源利用的项目,国家财政应给予全额贴息。

3.完善的能源管控机制。随着国家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许多钢铁企业开始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机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体现,能源管控中心负责各种能源和资源的调配,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将节能减排的目标,如实的落实到各有关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具体负责,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组织和体系。

4.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二次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钢铁行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废渣(如高炉渣,转炉渣等)和各种尾气(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加强对这些排放物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二次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降低钢铁生产成本的作用。

结语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2篇

节能减排“令箭”已发出,各地方省市都已在行动。一个围绕节能减排发展经济的时期到来。

新技术“亮剑”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根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作为2006年全国惟一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地区,北京当年就搬迁和关闭14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06年,北京市以能耗6.9%增长支持了12.8%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5.25%;万元水耗达到44.4立方米,下降11.2%。但是,在过去一年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有限,要完成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

2007年11月21日,在“北京市2008年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公示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张燕友表示,北京市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并向社会公布了太阳能、绿色照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等17个新技术准备,于2008年在全市推广。

为了保障新技术推广利用,北京市发改委拟联合财政部门设立鼓励新技术推广利用的专项基金。目前沉淀在各节能减排工作有关部门的资金已达数亿元,有关部门将以这部分资金为基础,建立北京市节能减排奖励基金。与此同时,北京市发改委还在与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拟从金融政策上对节能减排企业和技术进行更大扶植。

同为直辖市的上海、重庆、天津市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和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天津市将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广普及一批节能降耗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并安排28项烟气脱硫工程。重庆市在今年将投资50亿推进节能减排工程,重点就在于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能源大省“变身”节能大省

丰富的煤炭、石油等地下矿产储备,对一个地区来说可能是天赐的“资源馅饼”,但也可能在无意中成为“资源陷阱”。优势与劣势,如同一把双刃剑的两面,总是相伴相生。

山西省是能源生产大省,但能源消耗在全国也“名列前茅”。2007年,山西省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攻坚战,能源大省开始转向节能大省。2007年初,山西对重耗能企业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钢铁、水泥6个行业继续实行高电价的同时,将黄磷、锌冶炼两个行业也纳入高电价实施范围;4月,山西省公布采用新的地区发展指标体系,对2006年全省及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结果;5月,山西省政府举行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太原、运城等九个城市的分管市长签署了“责任状”,分解节能减排任务,实施“脱黑帽”工程;6月,采取强制措施关停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到10月已关停197座;9月,山西对省级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44项量化指标中,节能减排的比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权重达到了6%,为各指标之最;10月,通过多方筹措,晋城煤业集团将中国第一笔二氧化碳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交易――世界银行1400万美元购买的减排指标揽下;11月,山西对退出全国污染严重城市之列的阳泉市重奖100万元;近期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过硬的措施落实节能减排。

淘汰高耗能产业、关停高污染企业,2007年山西省共取缔带“污染”的产能达1000亿元,占到该省2006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质量得以深刻转变和大幅提高。为完成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5%,年均下降5.6%,山西省决定每年拿出5.2亿专专项资金将用于节能工程、节能改造,推动节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求各市也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以多种方式,对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给予支持。

同样患有“资源依赖症”的黑龙江、陕西省等资源大省也以多种手段并举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以黑龙江省为例,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主要靠能源和资源的投放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为此,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产业结构成为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

地方企业“换装”节能新衣

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执行者却在企业。2007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通知,要求企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全面调动中小企业和职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力争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7年以来,各地方为确保节能减排达标,不要GDP在环境污染中增长,痛下决心关停大批落后企业。浙江省将列入国家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名单的15家小钢铁生产企业已全部按规定拆除,炼钢炼铁炉从此不再“冒烟”,至此,浙江累计淘汰炼钢炼铁总产能113万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落后钢铁关停淘汰任务;吉林省决定,对违反国家污染减排政策的93家制浆、造纸企业予以关闭。此次被列入关闭名单的企业占吉林省全部造纸企业的44%;贵州一口气关闭了300家黄磷、铁和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但关停企业并不是目的,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才能让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大树”下更好的乘凉。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铁业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

钢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决定了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的发展状况。纵观世界各国钢铁业的发展历程,一国钢铁业的发展受制于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钢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粗钢产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钢铁业却面临着资源供应紧张、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发展瓶颈。研究我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劣势

1.矿石和能源供应紧张

钢铁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铁矿石、煤炭、冶金等上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我国铁矿石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禀赋条件极差。从铁矿石的供应看,我国钢铁企业所拥有的自产铁矿石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比重不到30%,国内铁矿石自给率不到50%。从铁矿石资源品位看,我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中约有四分之一为难选矿,其中97%为贫矿,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仅占全部储量的2%左右。因此,钢铁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2009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3.9%,而且全球铁矿石价格从2003年到2008年连续6年大幅度上涨,分别同比增长了8.9%,18.6%,71.5%,19%,9.5%,65%。此外,锰、镍、锌等其他钢铁生产所需的矿石价格自2000年以来也都大幅上涨,其中用于生产铁合金的锰矿石,其供求紧张状况尤其严重,锰矿石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以上。从能源的供应看,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是以煤为主,钢铁业是耗煤大户,其耗煤量占全国耗煤量的10%。煤炭资源紧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国内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矿石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钢铁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

我国钢铁业基本上是按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布局的,因此大多数钢铁企业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和靠近资源的内陆地区,其中71家重点大中型企业中有46 家位于省会和大中型城市。另外,不少钢铁企业处于人口密集度高的地区、严重缺水的地区和风景名胜地区。随着钢铁业产能扩大和大量进口铁矿石,钢铁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钢铁业发展的要求。

3.钢铁企业集中度低

我国钢铁业集中度低,钢铁企业大多规模小而分散。虽然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的钢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促进了产业集中,但总体上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全球范围看,美国4家钢厂的产量占全国的61%,日本4家钢厂的产量占全国的75%。我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9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等五大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29%;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钢占全国产量比例尚不到20%,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45%以上,沿海沿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钢铁业集中度低带来的主要问题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能相对过剩、先进的节能技术装备普及率低、在对外谈判时难以统一对外等等。

4.技术研发力量薄弱、高端钢铁产品生产能力不足

我国钢铁业的研发力量薄弱制约着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人才队伍存在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等问题。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钢铁业在低端产品过剩的同时,许多高端产品的生产还达不到技术要求。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678亿吨,同比增长了13.5%,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仍然有1763万吨的钢材进口,同比增长了14.59%。进口钢材中高附加值的钢材占70%以上,除了铁道用钢外,主要是不锈钢板带、不锈钢棒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层钢板卷、电工钢板卷和锅炉用无缝钢管等。进口这类钢材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产品的质量、规格等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5.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钢铁生产总量基数过大,使得能源、资源消耗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同时为数众多的小型钢厂受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低产出”的问题。这种情况使得我国钢铁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艰巨。钢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是各钢铁企业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大型企业对节能环保工作很重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钢铁企业由于环保投入没有经济回报因此工作力度不大,还有些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发展禀赋不足、发展路径不多,企业没有力量考虑环保问题;某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节能减排问题。例如,部分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缓慢、设备运行不正常;部分钢铁企业的炼焦和炼钢铁排放的废水、高楼烟气未经处理任意排放。总之,我国钢铁业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与国家要求的标准仍任重道远。

6.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我国钢铁企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众多而分散,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小型企业手中。各钢铁企业间缺乏协调性,产品同质化严重。这就导致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各钢铁企业纷纷生产同类产品,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过剩的局面;在市场需求萎缩时,各钢铁企业竞相销售,各自为战,这样的无序竞争往往造成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难的局面。此外,只有少数大型钢铁企业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能够生产高端产品,绝大部分地方及私营企业工艺技术落后,只能生产低端产品甚至是伪劣产品。这样很多钢铁企业在市场上销售产品时的唯一选择就是大打价格战,凭价格在市场上取胜,而难以在创新、技术上取得优势,长此以往企业自身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钢材净出口国,钢材的年出口量连续数年居世界前列。2008 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着我国钢铁产品正常的出口,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争端明显增多,钢铁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急剧下降,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企业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发达国家的钢铁生产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对传统生产设备、产品结构、工艺路线进行技术改造,使得我国钢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淘汰落后设备的同时,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高炉、大型转炉及配套设备、现代化宽带钢热连轧机组、宽厚板轧机和万能轧机、热镀锌线、电镀锌线和高档彩涂线相继建成投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钢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宝钢、武钢、鞍钢、攀钢等大型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产品品种结构比较齐全

随着我国钢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我国钢铁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钢铁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也比以往有很大改善。我国过去长期短缺的板管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明显提高,普通建筑钢材等低附加值产品比重下降。特别是国内长期短缺的电工钢板带、镀层板(带)、涂层板(带)、热轧薄宽钢带、中厚宽钢带、冷轧窄钢带、热轧窄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的产量大幅增长,说明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技术有较大提升,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据统计,我国钢材的自给能力已由2002年的88.51%提升到2008年的97.14%。

3.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造船、集装箱、铁道、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也将拉动许多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如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将极大地拓展中西部地区的钢材市场需求。今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对钢铁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加。简而言之,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复苏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保证了对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钢铁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

我国各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都比较重视对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尤其重视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工艺技术。其中,2009 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27%,但总能耗只增长5.42%,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4%;吨钢耗新水下降12.75%,平均已降到4.43立方米;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减少4.90%,烟尘排放同比减少7.87%;同时钢渣和高炉渣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一大批节能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建成,为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创造了条件。此外,国内钢铁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及其利用效果。目前,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的大焦炉高效能源转换技术、大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与TRT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我国钢铁业的综合能耗,并改善了对社会环境的污染程度。

三、我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钢铁业应转变发展模式,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1.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开拓铁矿石资源

钢铁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使原来的消耗资源―生产产品―排放废弃物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消耗资源―生产产品―再利用资源的生产模式,这样有利于各钢铁企业缓解巨大的成本压力,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针对当前国际铁矿石供应由三大巨头垄断的局面,我国钢铁企业应从多个方面保证矿石资源的供给:第一、国家应大力加强国内铁矿石的勘探和采掘力度,增加国产铁矿石的供给;第二、钢铁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尽可能提高贫铁矿的利用率和钢材的使用效率,也包括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替代钢材和加强废旧钢材的回收等措施;第三、对外应多元化开拓铁矿石进口渠道。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开拓铁矿石进口渠道。例如武钢为了解决近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积极寻找海外铁矿石资源。2009年与委内瑞拉签订了7年期的长期采购协议,大幅度降低了武钢的矿石采购成本;2010年武钢又通过对外投资成功收购澳大利亚一个铁矿石资源矿权。这些行动对我国钢铁企业摆脱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定价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快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重新布局钢铁业

钢铁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它只有在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人员、物资、技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加速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传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行业内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我国应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推动和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重新布局我国钢铁产业。政府应严格落实产业政策,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相关钢铁企业扩建、改造或重组。钢铁企业集中度的提高要与提高生产效率相协调,应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还应鼓励钢铁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及采取差异化战略,突出企业的优势产品,淘汰低品质、低附加值的落后产品,构筑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品结构,力争在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通过提高钢铁业的集中度,可以增强各钢铁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克服无序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可支持重点大中型企业加快结构调整,鼓励现有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3.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技术研发

技术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产品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钢铁业应依靠技术进步,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创新产品。在自主创新的同时,我国钢铁企业还应紧紧跟踪国际钢铁前沿技术和发展潮流,适时引进国际先进工业装备和技术。无论是引进国际先进工业装备和技术,还是实施技术改造,都要瞄准国内外一流水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不能花钱买落后。引进了技术后,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围绕生产经营和工艺技术上的难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效率,优化质量,降低成本。

加强技术研发,钢铁企业既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又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实施技术改造的基础;人力资源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环境治理、节能降耗、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是提升产品的质量都需要钢铁企业投入充足的人力、财力。钢铁企业应建立起鼓励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和广大职工的创新精神,在自主创新型的技术研发上加快步伐。

4.政府要加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力度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而在短期内企业没有太多回报,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节能减排方面,政府要加大法律和经济的处罚力度,如达不到要求,企业要关门、停产或整顿。与之相应,政府要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给予帮助和鼓励。如有些企业节能减排发展不达标,国家应当拿出资金帮助;对于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措施的企业,政府应给予鼓励。

5.深入开拓国内市场,稳步发展海外市场

钢铁企业应坚持国内、国外市场并重的原则,深入开拓国内市场、稳步发展海外市场。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二十年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强劲。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模式,深入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钢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础。

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大幅度扩张,钢材的对外出口量也迅猛增长。海外市场是我国钢铁业的重要调节器,保持适当数量的钢材出口有利于国内钢材市场的稳定。面对国际上针对钢铁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国应从政府和钢铁企业两方面入手。首先政府要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市场,抵制不公正的待遇;其次要积极应诉。我国钢铁企业在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时,商务部、中国钢铁协会和钢铁企业要联合采取措施共同行动,以消除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最后国内钢铁企业要充分认清当前出口的严峻形势,一方面应提升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多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另一方面,国内钢铁企业可以考虑其它主动措施应对国际形势,如在国外投资建厂,这样可以有效避开出口时面对的关税壁垒及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李博靳取: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9,(1)

[2]梁玮栗:抓住机遇储备资源提升钢铁企业发展空间[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3)

[3]李钒侯远志: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比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5)

[4]李新创:我国钢铁工业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J].中国钢铁业,2009(2)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4篇

为此,本刊记者肖隆平专访了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与碳融资专家沈一扬。

绿色信贷指南会对钢铁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沈一扬:绿色信贷指南应该是能够把政策落到实处的好东西。中国的钢铁行业,总的能源效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需要加大力度来推动,做得越好,获得的优惠额度更多。

当然,绿色信贷指南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将来会有相关具体的措施推进,比如一个技术到底是节了多少能,如何评估,会有一套体系跟随绿色信贷指南。

绿色信贷指南是否影响到其他“两高”行业酝酿类似政策的出台?

沈一扬:目前各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都在加大推动,国家也规定了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有一个“特定地区特定环境”情况,钢铁业属于特定行业之一。这个行业无论是节能还是减排都是需要国家大力推动的。

政府出台政策一般分两类:一是推动那些好的,二是限制那些差的。其他行业也会逐渐出台信贷指南,什么样的项目能给更多优惠,以及什么样的项目需要限制。这是一个标杆性的政策。过不了多久,其他行业也会看到类似相关的指南出台。

在行业方面出台法律条文会不会更好?

沈一扬:国家在环保节能相关的法律也有,但法律实施的过程长,需要具体的规则来指导实施。绿色信贷指南就可以看成是在环保节能相关法律实施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具体规则,它对于节能减排做得好的企业是很有好处的。

作为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对比老挝、越南等国家,你觉得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怎么样?

沈一扬: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节能环保中,中国做得相对不错。原因有:第一,中国能源瓶颈更大,中国更缺能源,如果不节能会影响中国发展速度。第二,中国的技术进步在这两年特别快。第三,法规,比如环评法,在亚洲其他国家还不是那么完备。如果只看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是排在前面的。

作为银行,参与“两高”企业节能减排的形式是否是多样的,可以从哪些渠道介入?

沈一扬:近几年,尤其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比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做了很多绿色金融的尝试。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这样的单位也都在推动绿色金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推出了倾向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贷款,股权融资、担保、碳基金的采购等等,在这些方面做了非常大量的推动工作。无论是世行、亚行这样的政策银行还是国有的商业银行,都在做这样的工作,而且是越做越深入。

现在有个别企业骗取绿色信贷,怎么预防?

沈一扬:问题很难回答。信贷贷款的主体是银行,银行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评估机制,首先要满足信贷安全的评估,这个是有没有绿色机制都要做到,对于绿色信贷这一块,以绿色作为一种噱头或是打着它的旗号但不做绿色的事情是不好的,但能有这样的行动正是说明了认可绿色是大的趋势。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铁工业;节能;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31

[中图分类号]T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40-01

我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离不开钢铁材料,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但钢铁工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过剩,我国成了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工业本身是我国能源消耗最高的产业之一,加上钢铁产能过剩,制约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如何节能减排,降低钢铁工业的能耗,成了所有钢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节能减排是我国钢铁工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虽然近年来大部分钢铁企业采用了节能,但能源监控与消耗管理仍不够理想。如何充分发挥钢铁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做好钢铁工业节能,让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时期钢铁工业节能的新方向。

1 钢铁工业节能及其对能源监控系统的需求

钢铁工业节能与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相关,只有了解掌握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才能实现钢铁工业节能。一般来说,钢铁生产主要包括3个工序,分别是炼铁、炼钢和轧钢。只有采用新的节能技术才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当然钢铁工业节能还包括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循环利用,通过能源回收利用,可优化能源消耗。大多数的钢铁企业采用能源监控系统加强钢铁生产过程能源消耗的监管,这为钢铁能源监控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钢铁能源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新一代自动化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促生了很多自动化装备,这些先进自动化设备可以保证了钢铁工业生产过程监控,同进又实现了钢铁工业节能。通过多相流煤粉检测设备监控高炉喷煤,通过煤气分析仪监控煤气回收,通过煤气温度和压力的监控进行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这些自动化设备保证了钢铁工业节能,也保证了钢铁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例如,煤气分析仪既保证了监控回收的情况,又对煤气的浓度、煤气的流量等进行了高灵敏度的监控。这些自动化检测技术实现了监控,又实现了操作灵活等。钢铁工业节能还包括自动化监控设备本身的节能,钢铁工业能源监控系统中的监控设备消耗了大量的电量,要尽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监控设备的节能。例如,钢铁能源监控系统中的风机、水泵、皮带机等等,这些设备的能源消耗占了总能耗的一半左右,如果加强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交流变频控制这些设备,就能实现这些设备的进行能耗,达到节能目的。先进的过程控制理论也是现代钢铁工业节能不可缺省的组成部分,通过数据模型或智能控制可优化钢铁生产过程的环节参数,实现工业节能,例如,高炉专家系统、加热炉优化控制模型、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模型、智能精炼炉控制系统、电炉能量输入优化模型和模糊控制系统等等。同时,这些先进的过程控制还可以实现监控设备的故障诊断,增强使用寿命,实现间接工业节能。

2 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

目前大多数钢铁企业采用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实现钢铁企业的能源监控。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通过DCS、PLC技术实现自动控制,通过以太网将仪表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功能模块,通过局域网内电力综保系统采集自动化设备基础数据,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

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由I/O Server、InTouch、InSQL、WIS和Suite Voyager组成,各部分间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控和处理、等等功能,各部分之间想到协调,共同完成能源监控的任务。WonderWare系统通过I/O Server实现能源监控系统与设备层的接口,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Suite Link通信协议。WonderWare系统通过InTouch展示数据,通过InSQL存储和管理数据。WonderWare系统通过Suite Voyager(信息软件门户网站)数据的。可以肯定的是,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通过HMI技术、图形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实现了钢铁工业的能源的监控。

3 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在钢铁工业节能中的应用

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的节能,通过WonderWare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及归档、煤气等气体流量监控、报警及其他的信息查询等功能。钢铁能源监控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包括电量、煤气、水、氧气、氮气等。环境监控员通过系统实时观察系统的各参数,实现能源的调度和管理。

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由能源监控中心负责管理,由自动化部负责技术,其他分厂,总厂科室参与管理。WonderWare能源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煤气系统、水系统、氧氮系统、蒸汽系统、压缩空气系统、高炉鼓风系统、环保系统等等,通过分布在各分厂的自动化设备采集基础数据,实现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展示等功能,最后实现对钢铁全过程中的实时监控遇,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能源监控的最终结果,实现过程管理,也实现更高效的管理,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 结 语

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造成了我国能源危机,如何节能减排几乎是各大钢铁集团公司的首要任务。各大钢铁集团公司应根据自己的钢铁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建立钢铁能源监控系统,实现钢铁动力监控、能源监测、生产过程监控等功能,努力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加强高端自动监控设备的研发,真正做到节能减速排,实现能源最大化、最优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6篇

近几年来,攀长特公司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依托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钢铁生产工艺,公司的能源管理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攀长特是特殊时期建设的,部分生产工艺路线先天不足、结构复杂,产能分散,加之我公司生产品种较多,各生产线上装备水平不尽相同,造成能源消耗参差不齐。与国内其它钢铁企业相比,我公司的能耗指标还有较大的差距(2010年特钢企业工序能耗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公司的工序能耗指标在全国特钢中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公司的扭亏脱困目标的一重要抓手。

1.1.攀长特设备老化严重,不利于节能

1.1.1工厂布局先天不足我公司大多数生产线是上世纪60年代设计、施工建设的。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工厂设计理念和装备技术水平远不能适应当今节能减排的需要。如厂区布置分散,且部分产品的工艺路线及品种规格还有交叉,而我公司产品品种多、批量小,这样不利于集中生产。再如,我公司热处理设备分散,这样既不利于保持工艺执行的稳定性,还因不能集中生产而造成大量浪费。我公司水的重复利用率近年才达70%。据有关资料介绍,2010年我公司吨钢耗水量远高于国内其它企业。我国《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对吨钢的新水消耗有明确要求,即不超过4.1立方米。

1.1.2设备老化对能耗的影响由于攀长特大部分设备运行已近50年,设备技术状态严重劣化,造成能源消耗居高不下。

1.1.3余热利用率不高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低下等是造成我公司能源消耗高的又一重要因素。相关学者通过其研究表明中国钢铁行业对余热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的钢铁制造业相比,整整落后20%左右,与韩国和日本的差距还要大。

1.2生产原料对节能的影响攀长特的炼钢为电炉炼钢及电渣重熔,电炉原料全部使用废钢。废钢多为社会资源,目前公司对废钢精选、加工的手段不足,造成冶炼时间长、渣量大提高了能源消耗。

1.3生产工艺的影响现代化特殊钢电炉炼钢生产流程多为短流程生产,即超高功率电炉(兑铁水)冶炼二次精炼全连铸。据资料[2]介绍,2000年我国电炉已从1600多座减少到179座,其中50吨以上大中型电炉钢产量占全国电炉产量的61%。国内电炉厂综合采用铁水热装、废钢预热等先进技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而我公司受产品及设备制约,只有一炼钢厂有连铸机且连铸的品种有限,造成公司钢连铸比较低。据统计,2013年我公司一炼钢厂连铸比达98.32%,但全公司钢锭(连铸坯)的连铸比仅为22.65%,远低于国内先进企业。近几年来,公司在工艺优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二炼钢厂钢锭带帽口红送到初轧厂、二炼钢厂钢锭加保温罩红送到锻造分公司等,工艺优化的节能效果相当明显。

1.4员工节能意识不强全员能源管理意识较为淡薄,职工节能参与度不高,员工“爱厂如家”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造成“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屡禁不止。

1.5计量设施不全主要耗能设备计量设施严重缺乏,许多能源消耗指标不能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2节能减排措施

我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分析了攀长钢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就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既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可以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2.1牢固树立员工的节能意识目前,尽管公司相关部门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生产现场能源管理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但个别单位能源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员工的节能意识尚需加强,

2.2有计划地淘汰高耗能设备我公司大部分设备是上世纪中后其陆续投产的,许多设备满足不了节能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淘汰高耗能设备。新型变压器、高效节能电机的使用,节能效果明显直观[3]。

2.3合理高效有序地组织生产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合同不足造成生产组织困难,设备的频繁开停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由于工序能力不匹配,如一炼钢或二炼钢的电炉能力为40吨,但锻造分公司一作业区的加热炉装钢量多为80-150吨,这样就使相当一部分红送钢锭被迫装在锻造分公司加热炉内不能及时升温或装在退火炉保温,等待下一炉红钢的现象,造成能源浪费。因此,公司组织生产时要尽量集中生产,避免设备频繁开停,公司应研究解决减少因相关工序生产能力不匹配造成的能源浪费。

2.4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循环利用率目前,公司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解决初轧厂冲渣水循环利用,这对降低公司的耗水量大有益处。笔者认为还应研究其它生产车间的水循环使用问题。比如,连轧厂二作业区的水处理设备长期闲置,有必要考虑将其恢复以提高武都生产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2.5优化生产工艺近年来,攀长钢公司在工艺优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钢锭红送入炉方面,二炼钢厂钢锭带帽口红送到初轧厂;二炼钢厂钢锭加保温罩红送到锻造分公司;一炼钢厂钢锭红送到初轧厂;一炼钢厂钢锭红送锻造分公司等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节约能源打下基础。但钢锭红送涉及生产组织衔接、设备运行及职工责任心等方面,是一系统工程,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必须高度关注,规范各环节的操作,巩固和扩大成果。高合金钢坯缓冷代退火工艺是攀长钢公司在国内首创。通过近10年的试验、规范及工艺固化,目前已取得成功的经验。今后还应扩大试验钢种,既可节约能源,还可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保证交货期。为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工艺制度必须保证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要着力研究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创新,摸索最佳质量成本点,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2.6完善必要的计量器具,确保统计的准确性计量器具不全,既不利于能源统计核算工作,也不利于能源定额的确定。为了更好地落实能源管理职责,有必要完善公司的计量器具,使生产厂、车间、工段及班组真正重视能源管理,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工作“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2.7加强余热利用公司在余热利用方面开展较早,但离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我们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对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如余热锅炉的利用、余热发电,炉渣余热烘烤合金等。3.8优化能源管理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不仅为企业实现设备升级,而且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应在生产单位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试点,形成现有能源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多种能源管理形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提升。

3结语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钢铁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04

1 低碳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冲击

第一,国内钢铁行业的钢铁比重过高是国内单位钢产量中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根本原因。截至当下,欧美等众多发达国家中的电炉钢比例都很大,所以冶炼钢铁的比例总体较低。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的钢铁单位中的钢铁比分别为:<0.4、0.65、0.73。中国的钢铁储备量总体不大,由于资源匮乏,所以在电炉钢这一块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也是国内钢铁行业比例一直不能有效降低的原因,2000年、2005年、2008年的铁钢比分别为:1.02、0.97、0.94.在这期间,高炉冶炼的碳排放是电炉的5倍左右,甚至更多,所以中国的钢产量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偏高。

第二,将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中国钢铁行业也是国内钢产量二氧化碳总体排放较多的原因。在欧洲钢铁生产中,他们大多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碳含量较小的材料作为燃料,使用的电能大多数是燃油、天然气、风能、核能以及太阳能发电。和国外相比,国内钢铁业使用最多的是碳含量为主的燃料,在整体流程中,煤炭消耗占整体材料消耗的90%以上,煤炭发电是国内发电的主要元素。所以,欧洲钢铁单位的钢产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总体不高,电炉与高炉流程分别为:0.4t与1.7t,与之相反的是,国内钢铁企业的单位钢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并不高。在日本与韩国的钢铁企业中,他们所使用的一次能源主要也是煤炭,和我国钢铁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来看:日本与韩国的碳排放明显比中国偏低,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钢铁企业的能效总体偏小。

第三,国内钢铁企业的能效偏低也是国内钢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原因。综上所述:日本与韩国的能源构造和中国的钢铁企业总体相似,由于国内钢铁企业能耗总体不大,这让中国钢铁单位的产品以及碳排放总强度明显超过日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政府的重视,国内也加大了对减排节能投入,很多新技术与装备被应用到生产中,随着其生产能效的改善,二氧化碳单位产品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小。

2 低碳视角下钢铁行业发展对策

2.1 优化政府策略,提高相关制度的驱动与导向力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是推动国民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当前的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不管是法律体系,还是政府策略都还处于弱势状态,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对此,除了要完善政府策略,确保立法,在信贷政策、策略、退税以及出口上都必须给予相应的优惠,对于传统、落后的重复性项目,给予良好的调控。

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奖励制度,是推广技能减排一大障碍。针对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有效的建议,然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节能减排的策略与法规。具体如:资源综合性规划、需求的侧面管理、能源单位服务、系统收费、能源标识和标准等。

2.2 重视观念进化,促进低碳节能经济建设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让钢铁行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转变,对改善钢铁经济效益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处理好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依赖高污染的环境、高消耗的资源,在牺牲自然生态的背景下赢得工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而是将低碳节能放到新科技、新能源以及新生活变革中,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2.3 完善产能构造,提高产品竞争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钢铁行业在能耗上有所控制,虽然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事实上,它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很多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放弃落后的产能,很多都被转移到中小或者偏远企业。对此,在钢铁企业发展与转型中,必须搞好减排节能与淘汰陈旧的工作,通过切实贯彻《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确保相关工作切实得到实施。在认真做好二次建设、产能过剩、促进企业发展意见中,通过完善钢铁企业产业策略,帮助钢铁单位在环保、能耗以及综合应用资源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调整能源结构,相关单位必须尽快转变以煤为主的构造,使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以更好的发挥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作用,通过提高资源运用率和循环使用过程,促进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2.4 促进技术发展,推动产业进化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节能技术不管在扩散还是管理、资金与体系创新中都有很多障碍,最显著的问题是:其节能技术以及研究成果缺乏,节能技术在改进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在创新技术发展上的投入只占销售的0.8%左右,发达的工业国家在5%左右。而资金匮乏,则是造成钢铁行业总体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设备,知识产权较少,过于依赖进口,在缺乏管理与规划的过程中,对产业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除了要增强科技投入,还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通过做好二氧化碳炼钢技术与集团储存,从而落实能源消耗,改善能源发展与科技建设,用较低的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环境资源、自然消费和谐发展;通过改善产业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从源头上推动产业进化,改善产出。

参考文献:

[1]高成康,陈杉,王申川,秦威.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模式及其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冶金,2015(01):50-53+57.

[2]叶婷婷.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研究[J].会计之友,2014(04):36-40.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量检测;节能降排;业绩考核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是重中之重,“十一五”规划的宗旨是要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要降低到20%左右这一节能目标。对于冶金企业来说,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是企业所履行的社会道德标准,更加是企业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冶金企业的能源管理

冶金企业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节能,就要依靠轧钢加热技术、鼓风加热和发电等等工艺学和动力学的进步,或者是使用连铸连轧生产线并对工业煤气和废气进行有效利用的能源管理。要想使得整体能源管理的成功与否就要依赖于冶金公司内部的一整套以计量为业绩测量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保护措施之间的内外结合。冶金企业对于进一步降低能耗的重点主要是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废热、余热,回收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加以利用。

因为绝大多数的生产设备中所产生的的废热是适用于返回到工艺流程自身而进行的循环利用。同时,废热也可以加热水,通过内供或者是外供的方式来对住宅和办公进行集中供热和取暖。以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对于冶金企业中环境的友好业绩以及计量检测中的重点量化的指标有如下几种:

第一,对于焦炭的消耗要逐渐的减少,就可以相应的对炼焦过程产生中二氧化碳和废气的放散进行减少。

第二,要综合利用消化高炉渣和钢渣。

第三对于废水的排放处理要达标。

第四,烟、尘的排放也要达标。

在钢铁的生产流程之中烧结工序是耗能大户之一。烧结工艺的污水和扬尘是急需要治理的重点。要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设备进行淘汰,还要进行技术改造,要采用清洁生产的设备,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必须要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比如,采取还原剂减少消耗的方法,对皮带机、链板、热筛等设备进行改造,从而达到二次扬尘的有效控制,对于烧结机点火炉要降低焦炉的煤气用量来进行改造,采用烧结密封技术不但能降低岗位的粉尘浓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采取用电除尘器进而取缔布袋除尘器,使得除尘的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作业生产的厂区以及岗位的粉尘浓度要下降到国家标准之下就要计量检测。社会上回收的废渣烧结处理和炼铁污泥用于再烧结都需要计量的检测数据来说话。对于烧结工序中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以及污水的处理过程有没有达标都需要计量检测来进行佐证。还有,对于造成某些企业发展约束和困扰社会的矿物渣烧结工序都是可以消纳的。

2.冶金企业计量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冶金计量专业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因此必须紧跟时展,探索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计量专业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计量管理者,立足自身、放眼外部,研究各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绩效,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冶金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推动计量专业管理的进步,有效促进了计量工作融入钢铁主业,并为企业节能减排、优化生产工艺及发展循环经济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业计量管理从工作范围上,大体上可以分为4类,即物资计量、能源计量、计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这也是各企业内部计量职能管理职责分配的基本规则,在各冶金企业的计量管理机构都可以对应找到类似的管理科室、作业区等部门,所以4类对标内容均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对应。

在物资计量方面,我们选取了3个指标,物资计量异议是衡量企业进出厂及厂际计量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反映企业贯彻“以用户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我们特意选取“钢材销售计量异议率”作为对标主指标,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在计量方面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水平:“物资计量系统数据信息准确率”和“计量衡器远程集中管理度”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化手段在物资计量管理上的应用程度,体现各企业在物资计量管理中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能源计量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冶金企业是耗能大户,绝大多数冶金企业是各地区政府重点关注的节能减排单位,所以在能源计量方面选取了3个指标。“能源仪表计量准确率”主要体现企业能源计量仪表维护水平和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程度:“能源计量信息化采集率”主要反映企业信息化手段在能源计量管理上的应用程度:“能源计量仪表配备率”主要体现企业在国家强制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上的执行力。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计量设备管理重在过程控制,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中过程方法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计量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程度,我们把计量设备管理列为第三类内容。即“计量过程控制”。

鉴于冶金企业的规模和计量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采用80/20管理原则进行分类,重点对AB类测量设备进行控制,即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A类)和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关键和重要工艺监测、质量检验、厂际能源消耗等)。

我们通过“AB类测量设备周期确认率”这一指标来反映设备定期检定校准的程度,指标也引入了ISO10012:2003计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的“计量确认”概念,要求不仅要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校准。还要实施验证,以确认满足工艺计量要求。

“关键测量过程受控率”指标,主要是以贯彻ISO10012:2003为目的,在冶金企业推广使用国际标准,实现计量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测量过程进行识别和控制。并采用量化评价方法来衡量关键测量过程的控制水平。

计量校准能力是企业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的基本能力。是保证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准确控制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冶金企业跨越发展,许多企业在国际化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高端产品获得国际认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计量校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我们在这方面选取了“校准认可项目”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计量校准能力获得国际认可的程度,选取“计量标准建标项目”来反映企业计量检定校准能力适应企业发展的水平。

3.结语

在现代科技的创新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证明之下,对于钢铁行业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前行道路上,冶金计量为钢铁行业不仅提供了技术的支撑,而且在其过程之中不断地得到了新的升华和拓展。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之中,冶金计量虽然不可能应用于钢铁企业的所有生产过程之中,但是钢铁企业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离不开计量。冶金计量已经渗透进钢铁行业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世俊.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EB/OL].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