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1篇

青梅竹马的爱情也会亮红灯

赵焕然和陈静的婚姻走到头了。

他们曾是青梅竹马,两家是关系非常好的邻居,家人曾开玩笑说要给两个人定娃娃亲。那时候,陈静是班里的班长,不仅学习成绩好,各方面都很优秀。赵焕然虽然聪明,却调皮捣蛋,总打架惹事。老师让陈静帮助赵焕然,可两个人脾气都不好,不是发生激烈争吵,就是陈静被赵焕然气得哭鼻子。

后来,因为平房拆迁,两家搬到了不同的地方,从此断了联系。

一晃儿20多年过去了,陈静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企做行政管理。她的工作作风泼辣严厉,员工都很怕她。由于忙事业,又心高气傲,陈静的爱情还是空白。父母为她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经常带着陈静的资料到公园里替她相亲。

一天,老两口又来到公园,竟然碰上了多年不见的老邻居―赵焕然的父母,双方都倍感亲切。在聊天中得知,赵焕然的父母也是来帮儿子相亲的。赵焕然如今自己开了一家快递公司,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想起以前说过要给两个孩子定娃娃亲的玩笑,如今又在这相亲的地方偶遇,两家人似乎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便有意要撮合这对年轻人。

陈静最初有些抵触,但禁不住父母唠叨,陈静答应先见见。

一见面,让陈静大为意外,如今的赵焕然一表人才,说话做事都特别有风度,这让陈静顿生好感。陈静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泼辣稚嫩的小女孩,身上的优雅、干练,让赵焕然一见倾心。

那之后,两个人开始交往,很快就结了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多多。

多多的到来为这个家带来许多欢乐,小夫妻俩刚开始很是幸福。可时间一长,陈静和赵焕然就渐渐有了矛盾和隔阂。赵焕然仿佛换了个人一样,他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跟陈静大吵大闹,在陈静眼里,他已经变成一个心胸狭隘、小肚鸡肠的男人。更让陈静无法忍受的是,赵焕然常常无端怀疑自己对他不忠、有外遇,时不时就偷偷查看她的微信。

赵焕然对陈静也有诸多不满,觉得她脾气太大、管太多,不让自己抽烟、喝酒,还不许他随便交朋友。慢慢地,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谁也不让谁。“战事”从最初的争吵不断,慢慢发展到赵焕然频频动手。有好几次,多多都被吓得哇哇大哭。有一次,忍无可忍的陈静抱着多多回了娘家,说什么都要跟赵焕然离婚。双方老人苦口婆心劝说陈静,希望她再给赵焕然一次机会。最终,赵焕然跑去道歉,才把陈静接回了家。

可陈静回家没消停几天,两个人又吵起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他俩分歧很大。多多刚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经常调皮捣蛋、欺负别的同学,老师多次向陈静告状。陈静觉得“事情很严重”,不能让多多像赵焕然小时候那样没规没矩,就带着多多去向同学赔礼道歉。但赵焕然不以为然,觉得陈静小题大做。更让陈静不能接受的是,有一次多多被别的同学欺负了,赵焕然知道后,竟然愤愤地对多多说:“我没有你这样的熊孩子,明天我跟你去学校,你给我打回去。”

第二天早上,赵焕然以老师请家长为由,骗开门卫,带着多多找到那个孩子,让多多跟对方打架。幸亏老师及时发现,阻止了两个孩子。陈静得知后,大为恼火,和赵焕然大吵了一架:“有你这样当父亲的吗?你这样做会把孩子毁掉的!”赵焕然理直气壮地反驳:“多多欺负别人,老师就来告状。可多多被人欺负,老师怎么不管了?我是在培B多多怎么能做一个男子汉。”那天,两个人又大吵了一架。

矛盾多了,争吵多了,两个人都累了。心烦的陈静一次次带着孩子回娘家,又一次次被老人劝回来、被赵焕然接回来。

但时间一长,赵焕然架也懒得吵了,经常以公司业务繁忙为由夜不归宿,即使回家也很少跟陈静说话,只偶尔陪多多玩一会儿。陈静也懒得搭理他,两个人之间的话越来越少,更别提夫妻生活了。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一年,有一次,陈静跟闺蜜聊天时说起来,闺蜜跟她说:你们这是家庭冷暴力。陈静一听,惊呆了,没想到她和赵焕然“互不干扰”也属于家庭暴力。

法律点:很多人都知道家庭暴力,却不知道家庭冷暴力,那么,冷暴力是否也属于家庭暴力?

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夫妻双方都是冷暴力的受害者,常常两败俱伤,甚至还会不经意地将冷暴力蔓延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伤害更是隐性的、巨大的。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冷暴力在司法实践中因证据问题,比较难认定,是家事案件审判的难点。

虽然为了孩子,陈静勉强维持着婚姻,但她却慢慢发现:多多并没有因为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而感到快乐和幸福,而是变得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也异常警觉。他还很沉默,没有一般孩子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陈静突然意识到,为了孩子勉强维持的这段婚姻,对孩子其实也是伤害,她决定尽快跟赵焕然离婚。

孩子归谁抚养才有利于孩子

健康成长

陈静诉至法院,要求离婚,而受理的法院正好是家事案件审判改革的试点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家事法庭,制定了家事案件心理疏导制度。

法律点:什么是家事案件心理疏导制度

法院针对具体案情,在获得家事案件当事人同意后,委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心理疏导服务,积极帮助当事人疏导不良情绪,引导当事人妥善处理家庭矛盾,出具《家事纠纷心理疏导情况登记表》《家事纠纷心理疏导情况反馈表》等材料,可以作为法院审理家事案件的参考。

陈静和赵焕然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明白彼此的感情确已破裂,分手也是对彼此负责的正确选择,都表示同意离婚。但在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他们都说对方性格不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多多到底归谁抚养好呢?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对双方启动了心理测评,针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未成年子女成长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的结果为陈静更适合抚养多多。心理咨询师还把评估的依据和道理耐心地给陈静和赵焕然做了解答。赵焕然听得心服口服,最终又经法官做工作,赵焕然和陈静达成调解,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陈静表示,赵焕然可以随时探望孩子。

律师提醒

日子没法好好过了,但婚还可以好好离,这样的分手不仅对夫妻俩好,对孩子也好。在家事案件中,启动心理测评,可以将许多主观认识和“各说各话”,变成客观评估,让当事人口服心服。

李军

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与家庭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易和所律师。010 6489 2999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2篇

人格障碍一些有疑病素质、癔病性格、强迫人格完美主义性格等不良性格的人,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容易发生心理障碍。有1例产妇,按照一份优生优育宣传材料介绍的方法,严格计算排卵时间,不料避孕失败,比预计的时间提前1个月怀孕。她觉得小是最佳怀孕时问,坚持要做人工流产,造成了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又有1例人龄女性,由于行房时破裂而怀孕,怀疑丈夫最优秀的被挡在内,因而不能接纳自己所怀胎儿,坚决要求流产而引起不孕。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表现为多疑、焦虑、刻板、固执、自信不足、情感不稳、易受暗示、追求完美等,这些人格因素对妊娠和分娩危害极大。

对妊娠的认知缺陷妊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妇女妊娠后会认为自己“病了”,往往过多要求别人照顾,依赖性比较强:有的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恐惧;有的孕妇过分担心孩子畸形,终日精神不振;有的孕妇及其家属认为剖宫产对孕妇和胎儿更安全,孩子将来聪明,本来能正常自然分娩的也要求剖宫产,等等。这些认知缺陷,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发育,严重影响健康,甚至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害。

对胎儿性别的焦虑胎儿性别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庭极为关注的问题,在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容易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长期处于这样的心境,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子痫、难产、产后大出血和产后精神病,严重影响产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

分娩恐惧 由于孕妇分娩时会有阵痛和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初产妇对分娩感到恐惧,导致些产妇及家庭盲目要求剖宫产。实践证叫,精神过度紧张会使痛阈增加,恐惧、忧郁、不适和疲惫,容易造成宫缩无力、滞产、难产和产后子宫迟缓出血。如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减少和解决上述问题。

例2003年10月收治产妇,产前检查为男婴,但为巨大儿。于是全家精神紧张,要求剖宫产。经医务人员耐心解释,指出上述情况并不是剂宫产的绝对指征,根据本人条件和胎儿情况可试产,如不成功再手术。结果未经任何助产,自己分娩4.1kg男婴,产后很快恢复出院。

对孕产妇的心理疏导

重视孕产妇心理疏导的作用 重视孕产妇的心理疏导,对于预防难产、产后出血和产后精神病等病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要求妇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孕产妇及时得到心理治疗。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建立孕产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渗,使孕产妇从怀孕初就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建立和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顺利度过孕产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孕产妇生理心理的改变,使她们比以往更渴望亲人特别是医护人员特殊体贴的照顾,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她们的内心体验。若医护人员不能及时给予孕产妇以关注,就会增加她们的焦虑情绪和不安全感。

医护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和精良的技术,赢得孕产妇的信任,在这个基础上的心理疏导,才可能顺利有效。应根据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倾听她们的真实想法,分析内在关键,找准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必要时可与其父母、丈夫、公婆取得联系,彻底解除孕产妇心理上的忧虑、恐惧等问题,保证产程顺利和母婴的安全健康。

加强待产、分娩等关键时刻的心理疏导分娩是整个孕产期的关键阶段,也是孕产妇心理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时刻,做好这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对于顺利分娩,维护母婴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产妇临产与亲人分离进入待产室或产房后,更容易感觉孤立无援。随着阵痛逐渐加剧,产:程缓慢进展,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情绪;为引起医护人员注意,产妇有时会大喊大叫,表现为不配合的态度。这时,应以主动热情的态度,轻柔熟练的动作和具有权威性的语言,帮助和指导孕产妇自我调节,积极调整情绪,逐渐达到心理适应,以轻松的心情,顺其自然地完成这一生理过程。根据产妇的个性要求,可以让其丈夫或亲人陪伴,实践证明,有亲人陪伴再配合音乐放松疗法,产程明显缩短,有的产妇当丈夫陪其待产时,1~2小时宫口即开全,而且分娩很顺利。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习管理探索实践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必由之路。学生在旅游企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缩短了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但由于在旅游企业从事的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服务工作,角色的变换、环境的差异、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等,使学生在实习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必然影响实习效果。

在组织旅游专业实习中,笔者探索并体会到,实施立体化管理,做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密切配合,关注学生思想、心理、技能、身体共同进步,是规避和处理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制度化管理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施立体化管理、提高实习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领导机构和职能分工、实习工作流程、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制度文件。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从教师进行实习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制度。

如《实习管理及考核办法》等。一是使学生通过实习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工作标准等有较深刻、实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管理、操作、服务技能;在实践中思考、提炼和形成毕业论文的初步研究范围或课题;培养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为未来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学生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二是强调我们已将“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实习并坚持到底,以形成较强的约束力;三是明确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形成激励机制;四是规定整个实习全过程———从实习的准备和动员、实习中的管理考核,到实习结束后的实结会、实习材料的立卷归档———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以使有关人员心中有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二)从实习生的角度制定的管理制度。

如《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针对实习中学生应遵守的纪律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关于端正心态、吃苦耐劳、服从领导、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学习、写好实习日志和实结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允许做什么,如果做了不允许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以期学生在实习伊始就能用实习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或减少违纪现象。

二、加强心理疏导。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也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其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提高实习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心理疏导主要分实习前和实习中两个阶段:

(一)实习前的心理疏导。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高职学生在实习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实习生”这一角色的特殊性。一方面旅游企业和游客都会把实习生当做企业员工看待和要求,所以实习生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工;另一方面,实习生顶岗实习的临时性,又使他们在待遇上与企业员工有差别。要正确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珍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实习中就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集体荣誉相联系,严格地要求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从事体力劳动和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

(二)实习中的心理疏导。

1.倾听倾诉,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宣泄情绪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际矛盾,因为实习纪律要求和集体荣誉感的约束,实习生遇到一些事情,往往会选择忍受下来,但是委屈不满等情绪仍郁积在潜意识之中,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指导教师利用到企业巡视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加以正确的疏导。一般学生倾诉之后,心理的委屈就会缓解,就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2.真心关爱,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在实习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严格要求,更应真心关爱,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习基地遇到生活问题、明显不公平对待等,我们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指导老师到实习基地巡视时,尽可能逐个地和实习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真心关爱,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敬业奉献精神,这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实习动力。

三。赢得家长的支持。

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都没有干过家务。到旅游企业实习,让他们由别人为自己服务变成自己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需要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适应过程。而如果家长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从事服务工作,就会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阻力。所以应把家长工作提到实习立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把阻力变成助力。

(一)新生入学时的工作。

新生接待在与学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注意灌输高职层次办学特点、学校的实习成果等信息,使其对学校开展实习、实训工作的必要性有所认识,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在组织实习前,向所有实习生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写明组织学生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时间、地点、待遇,实习纪律及要求、奖惩规定,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增强透明度,提高家长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请学生家长配合,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征求家长的建议。《致家长的一封信》要让家长阅后签署意见,返还学校存档。

(二)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

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时,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在实习中个别学生在工作辛苦或身体不适时,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正确对待,曾有家长对孩子说:“你在这儿行,以后到哪儿都行;你在这儿不行,以后到哪儿都不行。”给了孩子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有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也会编造理由帮孩子逃避实习。出现这种情况要着重与家长讲清两点:一是提高家长对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的认识;二是强调如果无特殊情况不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任务,按奖惩条例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希望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经历风雨,走上成才之路。

四、抓好实习动员和总结工作动员和总结是整个实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抓好这两个环节对于提高实习效果具有特殊意义。

(一)实习动员。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实习成功的有力保证。每次实习之前,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动员中要重申实习目的、意义,进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公布实习协议,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明确实习纪律及奖惩规定。

(二)实结。

实结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上交个人实结,班级召开总结大会。

1.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理性的回顾、规律性的概括。

学生在实习中的经历都是感性的,实习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来认识,找出自己能在艰苦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取得成绩或有所收获的原因,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负面的东西。

学生在实习中也会遇到受委屈、挨批评的事情和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体不适等困难,可能也会看到实习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有的学生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能正确认识,在总结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让学生懂得顶岗实习的所有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3.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为下次组织实习创造良好氛围。

在实结中,根据企业鉴定和反映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了解,按一定比例把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选出来予以表彰,并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处理,有奖有罚,营造出以坚持实习、表现良好为荣,以半途而废、表现欠佳为耻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为旅游管理专业下一届实习的学生树立榜样。

五、与企业合作育人。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的沟通和协调,校企联手、密切配合、共同育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让企业充分认识校企合作育人的意义,提高其育人的主动性。

在建立实习基地时,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育人也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要让其意识到实习生身份和其劳动目的的特殊性,不能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要把他们作为旅游企业后备力量来培养;要让企业在更高的层面上知晓,接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仅是解决自身劳动力问题,更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此外还要积极和企业协商实习细节,尤其是为学生争取实习补贴,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合理的报酬能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

学生进入企业后,要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企业应通过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技能比赛,引领学生融入企业文化,丰富学生实习内容。

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与企业协商有关学生劳动安全方面的协议,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顶岗实习安全、稳定、有效。

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尤其在顶岗实习中,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和榜样效应作用,是保证实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学生干部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在实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教师或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每次实习前,最好专门给学生干部开会,教育、嘱托、激励他们,让其知道自己在实习中的管理职责,希望他们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班魂”。

(二)指导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提高其管理能力。

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实习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与企业各级领导沟通,如何处理一些事情。根据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去摸索,适时指点迷津,提供有益的意见,使学生干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得到升华。这样使学生干部在实习中又多了一分收获,即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4篇

妊娠是新个体的产生过程,包括受精、受精卵着床及其在子宫内整个发育成长及分娩过程。妊娠期间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在孕妇体内发育,母体也发生许多变化。妇女在生理变化期间所表现的心理症状,一般均不属于病变,而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为病理现象。妊娠妇女严重或相对较为持续的心理变化、心理症状或心理障碍,便会导致围产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理性临床问题,如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高征等,因此,关注妊娠妇女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要求,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围产期并发症,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1 妊娠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妇女妊娠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孕妇心理负担,再加上妇女对妊娠分娩的认知缺陷,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1.1 恐惧: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分娩阵痛对一个正常的孕妇一般是可忍受的,但部分妊娠妇女由于受影视作品过分渲染分娩痛苦的误导,使妊娠妇女对分娩产生害怕和恐惧而出现依赖性强。

1.2 焦虑:生男还是生女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庭极为关注的问题,许多人在孕期就想方设法去检查,特别是丈夫是独子或在重男轻女较为严重的农村,孕妇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此外,大多数妊娠妇女普遍为自己所怀的孩子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将来是否聪明等产生焦虑情绪。

2 对妊娠妇女进行心理疏导的对策

2.1 健康宣讲,进行心理疏导:分娩以及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无疑是一种较好的举措。在我国,许多医院和妇幼保健系统都办有孕妇学校、准妈妈培训班,这一措施对安全分娩、科学育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从实际需求看,仅有对妊娠、分娩常识的了解还不够,它不能对孕产妇的心理起到疏导作用。重视孕妇的心理疏导,对于预防难产、产后出血、产后精神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须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孕产妇,使她们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还应建立孕产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使孕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保健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指导,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顺利度过围产期。

2.2 妊娠呕吐的护理:妊娠反应是指孕妇在妊娠早期出现轻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常在怀孕12w左右自愈。妊娠呕吐的护理要点在于告知孕妇及其家人注意情志调节,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家人聊天等放松和转移孕妇的注意力。饮食随孕妇需求而变,不必硬性规定,若孕妇厌油腻则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应经常变换花样促进食欲;宜少食多餐。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外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噪音和各种不良刺激以防加重呕吐。

2.3 消除性别歧视:部分妊娠妇女由于过分看重胎儿性别而顾虑重重,分娩后一听说是女孩就表现情绪低落,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引发其他严重的疾病。因此,在对孕妇进行疏导中,还应重视来自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要引导和帮助孕产妇及其亲属,让他们明确知道,生男生女是由男方决定而不是由女方决定的科学知识,同时,帮助产妇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以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对孕妇的影响。

2.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孕妇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她们比孕前更需要亲人的关爱,在医院特别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照顾。因此,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医患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孕妇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映。创建以人为本的产科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根据孕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疏导,对有效地消除孕妇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等问题,保证孕产妇分娩的安全与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做好妊娠妇女的心理疏导对优生优育和母婴身心健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不仅医疗保健人员要掌握和运用,还应普及到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庭中,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其健康、顺利度过妊娠期。

【参考文献】

[1]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7.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5篇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其歧途。正如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很少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更多的是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而较少给予孩子精神食粮(书籍及心理上的沟通等);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很多成为孩子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得不到关注,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导致少数儿童个性、心理有些异常。

2.监护人监护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由于他们相对缺乏管理经验或有所顾虑,均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些隔代监护的监护人甚至认为,我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其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由于监护不力,使得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离开学校就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任性而为、横蛮霸道、享乐浪费等不良习惯也就如野草一样疯狂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田。

3.现代传媒的诱惑。农村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学校教育不适应。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的消极影响。但是,学校老师普遍感到不适应。一是心存顾忌,害怕惹麻烦,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太敢管,听之任之。二是缺乏信心,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帮助和监督,仅靠教师的努力,很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有意无意把农村留守儿童与“差生”联系在一起。三是师资和能力的缺失。有的老师也想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但由于没有受过相应的培训和训练,心有余而力不足。

了解清楚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强化对他们的心理监护,不仅要完成校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而且要有意识地促进良好的教育影响向“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填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从家庭方面来说,学校要积极促进家长(监护人)与子女保持经常性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弥补他们感情上的需求,要求家长从精神和物质多方面恪尽家长之责;要求家长与委托监护人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生活和学习情况;要求家长主动和学校保持联系,掌握子女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商讨教育子女的策略和方法。

2.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利用建立的“川电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走进学生心灵”活动,让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及时发现和疏导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心理课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建设好心理活动咨询室,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倾诉的渠道;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等,使校内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3.从教师方面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教师要放下架子,与留守孩子民主、平等相处,克服单纯的讲授和空洞的说教,而应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上、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像父母一样地监护、抚养。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诚信积分卡,为他们举办生日班会。通过一系列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帮助他们学会调控情绪等。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补课;逆反心理;感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34-02

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关怀学生的心理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针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探究其“病态”原因,依据实情研究解决“病态”的方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正确看待“反复”,并注重巩固教育效果。教师和父母应该注意言行,提升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用爱心去感化受教育者。

一、心理案例简介

小寒(化名),男,15岁,初中四年级学生,离异家庭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见解,言语不多。热爱打篮球,外貌帅气,穿着得体,主要是以浅颜色为主的品牌衣服及鞋帽。虽说是离异家庭,但父母都有正式而体面的工作,平时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每天放学后把孩子送到补课班辅导。

二、心理案例分析

1. 观察行为及学习情况

小寒是在初三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前转入我们班的。当时由于不了解他,而且班级没有多余的座位,就给他安排到靠讲台的旁边,目的也是想观察该生在课上的听课状态及课后的纪律和交友等方面情况。经过近三个月的观察,发现他在课上没有与其他同学说话打闹现象,下课独来独往。在与其他科任教师商议后,决定让小寒坐到学生群中,给他配个同桌,当时他也同意了。但好景不长,我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刚将他调到人群中,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上课说话,下课带动其他学生玩,鼓动其他学生不学习。可能是外表长得比较英俊,其他年级的几个女孩子总到我们班级的门口围观或是在操场与小寒说笑,甚至在公交车上我也能听到议论小寒多么讨女孩子的喜欢。这让我不知所措。

2. 他人反映

(1)与老师有分歧。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几乎都是抄别人的。课上老师提问,他回答不出来,老师就让他站着听一会儿,他却认为老师对他有偏见,给他小鞋穿。(2)同学反映。平时言语不多,但一说话就给别人的感觉挺生硬,很难让人接受。老师说完话,他就在座位上自言自语,不会妥善处理师生关系。(3)母亲反映。小寒以前是个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孩子,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得孤僻,独来独往,遇事脾气暴躁,不再像以前那样与我们真诚而友好地沟通。作为父母,真的为他这样的样子担心。

3. 究其“病态”原因

逆反心理是个体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消极心理,并且有可能发展成一种不良的变态心理。逆反心理在初中生中经常可见,逆反心理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互换角色,相互理解。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疏其心,导其行,深入学生的内心,对症下药;学校也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单独找过小寒,问为什么总会对老师有偏见,而且严重时会顶撞老师。他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班主任老师那儿补课,中途由于其他原因就不补了。过后那位班主任老师就给他的家长多次打电话,而且还在孩子面前说些苛刻讽刺的话,时间久了孩子就特别畏惧老师,在心理上就对老师产生了阴影:只要是老师说的话稍微有点严厉,就会条件反射“自我保护”。另外,上初二之后,他的妈妈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给他转学;到了新的环境后,受到个别新同学的排斥和个别老师的冷淡,心理又一次受到“刺激”。由于以上两种主要原因,导致今天的小寒对老师很敏感,很容易导致“休眠火山的爆发”。

4. 分析“病态”原因

根据以上两点“病态”原因,产生这样的结果,有三个因素。第一,是家庭因素。小寒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现在父母对他百般疼爱,再加上家里条件优越,对他的溺爱让他在心中有种唯我独尊的霸气;父母平时在家的言语和行为给他也树立了不良的榜样,比如模仿父亲的暴脾气,模仿母亲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领导架子。第二,是生理因素。看似表面很平静的他,内心是如此的“躁动”,想法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符,总想在公众面前显出自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风范。同时,他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复杂,想法也多样,所带来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所以,现在的他就是个愤世嫉俗的问题少年。第三,是社会因素。随着中学生与校外、网络上的联系日益广泛,他们所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时,有时的呼声是站在学生那边,老师们的基本保护没了,学生们受到了强烈的庇护。所以,有时可能无形中就助长了一些学生的霸气。

三、解决“病态”的方案

根据以上所提到的“病态”原因,需要同家长和孩子协商,共同制定解决方案。(1)父母在家注意言行。家长需投入时间和精力,耐心并坚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主要实现以下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在家和孩子身边尽量不要说不负责的、负面的话,尽量抽时间陪孩子看看励志的书籍或电影,做一些慈善的事情等,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的为人是正直的、善良的,消除“土豪”的印象。二是正确对待小寒做错的事情,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加以包庇,培养小寒“知错就改”的道德风范,不再“嚣张跋扈”。(2)提升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可以在平时的谈话中,有意渗透怎样交友、交什么样的朋友,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班会或学校、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可以与该生共同参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使他在内心深处重新认知“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

四、方案的实施

1. 负责沟通

经过艰苦的努力,一个月以后,小寒的状态逐渐出现了好转,课上尽可能地抬头听老师讲课。当然,偶尔会与同桌说话。不过,长期的恶习短时间内改变是很困难的,老师要留给他成长的过程。老师留的作业,他能把会的都写出来,不会的题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课间与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出去放松,有时候作业留多了,他会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写背背。现在是冬季,出于安全考虑,我让小寒的父母放学来接他。晚上我与家长电话沟通,告知这一天其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认真检查作业,并与父母进行磋商,在家监督学习的时间一定要坚持,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另外,提醒家长做好与各科教师及小寒身边朋友的沟通,让他们对小寒多点耐心和宽容。

2. 耐心坚持,正确看待“反复”

要想小寒正确对待老师及老师所说的话,坚持不懈地学习,需要家长做好长期的准备,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从第二个月开始,我逐渐减少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就是隔两天打一次,与父母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建议父母也偶尔抽查孩子的作业,逐渐让孩子养成自己独立的学习习惯。在此期间,我在校的班会课上对小寒的进步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向他传递正能量。同时,作为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做好吃的饭菜加以鼓励,并非像以前那样花钱买品牌衣服等。但快进入第三个月的时候,小寒与我产生了矛盾。其原因是:有个别学生单独找我,说小寒又“犯病”了,上课不停地找人说话。于是,我把他身边的同学调到其他小组,让他自己一桌。为此,他在班级就“爆发”了。当时我没有正面跟他谈话,放学之后找他到办公室单独谈。他的感觉是老师看不上他,孤立他(这种心理是他曾经在其他学校受到刺激而长期存在于心的)。于是,我耐心地从学习的角度、从班级课上纪律的角度、从关爱他的角度,并结合他前两个月的良好表现,逐一跟他分析。慢慢地,他开始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也消除了内心的“不安”。

3. 巩固效果

近三个月的巩固,已明显取得一定的效果。下一步,是继续监督、鼓励小寒的行为,消除其内心不正确的心理,把他塑造成能完全独立地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无心理障碍的健康的中学生。从第四个月开始,我就几乎可以不给小寒的父母打电话反映其每天在校的表现,小寒的父母也不用每天监督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该生见到老师能够很阳光地打招呼,能够自己找老师谈心,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心理不痛快的阴影。

五、方案的反思

在“问题”初中生中,情绪表现为不被承认的困惑。应对初中生情绪,“打、骂”者有之、“表扬”者有之、“放任”者亦有之。纵观数年教育及自己的切身感受,“少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多鼓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然,就有可能促使逆反心理的形成。首先,沟通思想,相互理解。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是思想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心理疏导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表面上满不在乎,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苦,他们十分需要人们给予温暖和理解。教师和家长要联系他们的实际,掌握他们在思想、心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情况。在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的同时,努力使他们尊重、信任教师和家长,懂得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多进行心理沟通,尽量做到互相体验对方的社会角色,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其次,讲究教育方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心理疏导都必须重视教育方法。教师对学生要疏其心,导其行,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洞察病因,对症下药 。

这个案例,是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可谓棘手的一个。之所以定义为“棘手”,是因为小寒的心理曾经受到过极大的“刺激”,有中度抑郁表现,让我很费心地、绞尽脑汁地去思考解决的方案。曾因小寒的事情让我一度陷入心情低谷,反思如何让他重新回到属于他的年龄段的生活和思想,彻底消除心理上对老师的看法和隔阂。我也曾想过放弃他,也曾因与他的父母交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而失望。后来,在我的年级组长的指导和点拨下,发自内心地重新接纳了小寒和他的父母,积极努力地面对这样的案例。我想告诉跟我有类似经历的青年教师:相信“爱”的正能量,用“爱心”去感化受教育者,促使每一个学生阳光生活、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凌云.中学生校外补课现象的家长动机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周晓琴,奚晓岚,程灶火,等.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3(12).

[4]黎君.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实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展开对大学生心理疏导是迫切而必须的,按照大学生的心理诉求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通过心理疏导的实行,一方面构建和谐校园的育人环境,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够建立心理疏导合力体系,这些都是具有着明显实效性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校园育人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重要载体,更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可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可以形成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同时和谐的校园环境也会反作用于心理疏导的教育。然而,和谐校园育人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精神生活、学术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区生活六个方面。和谐的精神生活的营建,要做到和平、健康、高尚、充实;和谐的学术生活的营建,需要做到平等、自由、协作、创新;和谐的政治生活的营建,要做到民主、规范、高效、有序;和谐的情感生活需要做到尊重、理解、负责、忠诚;和谐的文化生活需要做到文明、多元、高雅、动感;和谐的社区生活需要做到安全、互助、开放、环保。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构建和谐校园,关键要从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建校理念和实现目标来入手,具体如下: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校园,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要遵循党的这一指导思想,顺应我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公正、民主、诚信、认同、和睦的建校理念,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十字方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必须时刻谨记这五个理念,并把它们充分贯彻和运用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真正把和谐校园的建校理念落实到位;坚持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事业,实现构建和谐

校园的具体目标,努力做到办学理念科学,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较高,达到布局专业、师资力量合理,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此外,构建和谐校园育人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管理,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强大动力,用正确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营造和谐的学科生态。与此同时,还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造就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相统一的新一代大学生,以适应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而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开辟了丰富的视野。通过利用网络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研究平台,已经成为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对网络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网”发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建设网络心理疏导阵地,发挥心理网站的平台作用,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新平台。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资源导向。具体做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网络上创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页或网站,并且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富有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等特点。另一方面,构建网络在线疏导平台,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对有心理困惑、情绪困扰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调节心理状态,培育心理品质,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积极运用校园网、QQ、微博、BBS、人人等新兴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途径得以丰富和创新,为师生交流提供新的有效平台,在此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融入到宽松的情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心理疏导的效果。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创办《雪绒花》心理疏导电子小报和《雪绒花――心灵家园》电子阅览期刊,以及举办“雪绒花”杯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这些网络信息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其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构建心理疏导合力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多管齐下,建立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这种支持系统,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协作,互相促进。一方面,学校要保持与家庭的密切联系,从家长方面获得支持;另一方面,依靠社会方面的不断努力,营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疏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心理疏导的合力体系,首先要求高校自身应该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健全的保障机制,使大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其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起密切而长久的联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要把对他们心理品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为他们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同时还要关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再次在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下,也不可忽视社会因素的重大作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有义务给大学生提供民主宽容的环境和氛围,提倡和协助高校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职责,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三者应相互支持、协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行提供合力保证。

参考文献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心理因素;分娩;护理疏导

妊娠期结束,胎儿发育成熟自行离开母体的过程称为分娩。分娩是一种自然现象。分娩过程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个产程。第一产程(宫颈开口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为止,初产妇大约需要12~16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表现为子宫有规律的收缩(即阵发性腹痛),随着子宫收缩加强,子宫颈口逐渐开全;另外,还出现破水、阴道流血(俗称见红)等情况。第二个产程(胎儿娩出期)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仅需30分钟左右;子宫颈口开全以后,胎膜破裂,胎头下降到阴道口,随着产妇用力向下屏气,腹部压力增高,胎头全部露出,接着胎体随之而下,婴儿出世离开母体。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一般在10~30分钟,胎盘也随之娩出,分娩到此结束[1]。分娩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妇女对剖腹产这种生育方式却日益呈现依赖的趋势,剖腹产率逐年上升。原因大都归咎于人为因素导致手术率上升。一般都认为,产妇在临产时拥有积极的心理是很重要的。如能在产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可以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从而使产妇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2]。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已不仅仅限于生理方面,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产妇进入医院,虽然“非病”,但心理等因素对其同样有很大影响。与之相应,自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后,心理护理作为一个重要护理课题已广泛地开展应用。本文将就临产时产妇的心理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整体性分析,并试图探讨助产士应该如何就此类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疏导措施。

1 第一产程内的产妇心理和护理疏导

第一产程(宫颈开口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口开全为止。产妇入院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环境的转换,常产生抑郁、恐惧和焦虑感,特别是进入产程后由于宫缩开始,带来更大的心理变化。从根本上讲,产妇的恐惧与焦虑源于其自身对即将发生的分娩结果的不可把握性。一般产妇都具有诸如此类的心理状况:或怕胎儿宫内缺氧,或怕胎儿畸形,或怕自己承受不了宫缩痛……随着宫缩的加剧,这种心理状态逐渐加重,初产妇尤其明显。有的孕妇受环境影响,有的孕妇担心自己遭遇不测,有的孕妇有“几代单传”的家庭压力,造成情绪不安、忧郁或惊恐。就分娩环境来说,待产室和产房都是陌生环境,初产妇从未有过生产体验,其他产妇的痛苦表情和工作人员严肃的态度都很容易使产妇感到孤独无助和恐惧,表现形式常常是喊叫、沉默、喋喋不休、怨恨、不已和疼痛敏感等,旨在减轻担忧,掩饰恐惧。这些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显然是消极的。大多数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对分娩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影响了正常子宫收缩。焦虑使体内儿茶酚胺增高[3],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这种心理状况还能影响饮食的纳入,消耗大量体力,致使能量不足,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异常,可造成难产、胎儿宫内窘迫、子宫大出血等产科并发症。不良的心理因素既能导致母体生理和体力上的消极改变,又可能影响胎儿的生理变化,可造成胎儿氧供不足,降低胎儿的耐受力和应激能力,除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外,还可以引起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疾病,最后的结果是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升。

针对产妇在第一产程的这些消极心理,助产士应该实行科学的分娩心理护理。事实上,第一产程时间较长,产妇心理最复杂,且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心理护理尤其重要[4]。这一阶段的分娩心理护理,首先是要对临产产妇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和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情绪,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精力充沛,以降低剖腹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大大提高顺产率。孕妇进入临产状态时,助产士应该尽可能陪在她的身边,神情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了解她的心理顾虑,满足心理需要,耐心地讲解分娩过程中的一些经过,告诉她分娩阵痛是一种正常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她的恐惧心理,如果助产人员生过孩子,不妨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产妇;也可以让生过孩子的产妇亲属把自己的经历说给产妇听,规劝产妇,让她积极配合。对分娩的了解很容易让产妇产生安全感,主动与工作人员配合,很好地利用宫缩间歇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其次,如果条件充分,医院可以建立家庭病房产房。孕妇入院后,家人陪同进入家庭病室。在家庭病室内,产妇不仅感到舒适、安静,且有丈夫或亲人陪伴、关怀,家庭病房产房可以提供炊具供烹调产妇想用的可口美味,病房电视同时开播分娩宣传节目,令孕妇心情舒畅,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再次,医院可以在服务所有产妇的宗旨下,对医疗环境作进一步的改善。例如张贴母婴同室宣传画报,开放分娩电视,让产妇听音乐、新闻广播、宣传优生优育、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组织产妇观看录像,直接了解分娩过程,以增加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2 第二产程内的产妇心理和护理疏导

第二个产程是指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即胎儿娩出期。这一过程很短,宫缩强烈而频繁。随着产程的进展,频繁的子宫收缩和胎先露下降给产妇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应,是产妇紧张和恐惧的主要原因。此外,胎儿性别是否符合家人心意也是造成产妇焦虑的一大原因。这些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可能会导致产妇迫切希望减轻疼痛和尽快结束分娩。在本产程中,宫缩和先露下降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所引起的疼痛有个体差异,其影响因素有痛阈的高低、性格、情绪、耐受力和产妇的心理素质。大体了解分娩机理和产程进展的产妇或许能够情绪稳定,没有过多的紧张和恐惧,多数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助产人员,顺利结束分娩。也有的产妇由于盲目的顾虑造成紧张情绪,恐惧害怕;有的不止,甚至大喊大叫要求剖腹产,表现出较差的自制力;更严重者甚至会拒绝进食水,睡眠困难,结果是精力与体力消耗很大甚至衰竭,很容易造成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增加难产的机率。

在此期间,助产士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鼓励,通过与其交谈,尽量转移注意力,使其放松精神,稳定情绪,以保证分娩顺利进行。助产人员应嘱咐产妇摆好,正确应用腹压。在一定情况下还要告诉产妇,努力平产可少受点儿罪,对孩子也好。当宫缩不断加剧,胎膜破裂,羊水流出时,产妇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不堪忍受宫缩的疼痛,甚至要求作剖腹产术以尽快结束分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安抚产妇,比如:轻轻为其擦汗,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在进行检查时,注意动作要轻柔,防止更多的疼痛刺激;合理安排接产的各项工作,做到忙而不乱,让产妇感到安静、舒适,从而增强信心,主动配合,保证分娩顺利进行。此时助产人员还应该关照产妇的饮食,鼓励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及补充水分。

作为辅助手段,医院可以引入丈夫陪伴分娩方式。产妇进入待产室就由丈夫陪伴。产妇的丈夫在产床旁边随时安慰妻子,可以大大减轻产妇的焦虑及恐惧。分娩时丈夫无微不至地关怀产妇,与医护人员合作喂水喂饭,帮助妻子树立信心,将对产妇生产造成积极影响。陪伴的丈夫安抚产妇,为其擦汗、喂水喂饭,使产妇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接受良性刺激,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焦虑、恐惧心理。此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对分娩的焦虑、恐惧心理,缩短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胎头吸引率、产钳率,子宫复旧好,阴道流血少,泌乳时间提前。

3 第三产程内的产妇心理和护理疏导

胎儿娩出后,一般在10~30分钟内,胎盘也随之娩出,分娩到此结束,此即第三产程,亦即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产妇均有一种轻松感,但此时产妇最为急切的愿望是能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并且非常想知道胎儿的性别。助产士要细心观察胎儿性别对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过度兴奋和过度悲伤都有可能影响子宫收缩能力,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胎盘娩出困难、产后大出血和产褥感染。

在此阶段护理人员应做的护理干预是: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生,并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的头发、皮肤、身长和相貌等情况,充分调动起产妇的自豪与满足感。此刻,产妇迫切想与自己的宝宝见面,医护人员应再次安抚劝告产妇耐心等待片刻;等到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时再行告知胎儿的性别,避免产妇情绪波动而出现产后大出血。如若遇到新生儿窒息,需要抢救时,应及时给产妇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其焦虑。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产妇消除顾虑,安心休养。最后,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吸吮双侧乳房,告诉产妇喂奶方法和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多给她们鼓励与支持,并尽早地向乳母讲解早期母乳喂养的一些常见问题,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力求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有一良好的开端。然后送产妇回病房。

4 结论

针对产妇在临产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因素,助产人员的护理疏导策略应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心理保健,提高产妇的认识水平。产妇由于对分娩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适当的恐惧可提高人的应激能力,因此恐惧也有积极的作用,不必完全祛除,但应给每一位产妇提供帮助,向她们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尽量消除不良的精神和躯体刺激。(2)改善产时服务模式。产妇在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一个没有异常产科情况的产妇能否顺利完成分娩,与其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很大关系。分娩时医护人员积极的态度、耐心细致的操作、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使产妇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应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产妇表示出更多的关心。根据有关研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98%以上有恐惧感,80%以上对住院分娩有心理负担,并希望改善病房环境,100%的孕妇期望获得鼓励和安慰[5]。改善服务模式,正是对症良药。(3)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让产妇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减轻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分娩准备中去。

总之,做好心理护理是产妇安全顺利分娩的关键,也是分娩后康复的基础,不容忽视。开展产妇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与干预势在必行,可使产科临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进入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

[2] 李小捷.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24(2):22.

[3] 田丰莲.心量疗法与分娩阵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