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碳排放;节能减排;建筑业;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TK4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71-02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引起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统计,建筑业消耗的能源总量占全球40%,排放的CO2占全球36%。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8%~30%[1],CO2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2]。因此,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及全球气候变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宁省是一个建筑业发展迅速的工业大省,“十一五”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5.8%上升到6.6%,2014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87万人,比2011年增加43万人,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2009年以来,辽宁省建筑业能源消费品种增加了煤油和燃料油,因此为了分析过程的一致性,选取2009~2014年辽宁省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对这一时期辽宁建筑业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并进行建筑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建筑业总产值的关系研判,进而提出未来辽宁建筑业碳减排的途径和策略。

2辽宁省建筑业碳排放趋势分析

2.1范围界定

(1)建筑业范围。建筑业研究范围依据我国投入产出表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指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

(2)能源种类范围。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2015年)中的“分行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建筑业能源消费种类包括煤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6种能源。

2.2辽宁省建筑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测算

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2007)中的碳排放计算指南,计算公式如下:

C=∑ni=1Ri+Ti(1)

其中,C为建筑业碳排放量,单位为万t;R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单位为万t标准煤;T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吨碳/吨标准煤,i为能源种类。根据辽宁统计年鉴建筑业能源消费种类,选取煤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6种能源品类进行分析。为计算需要,先将各类能源消费量的单位对标准煤进行折算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所列,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见表1。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依照IPCC第4次评估报告(2007)《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volumeⅡ》整理,结果见表1。计算结果如表2。

2.3辽宁省建筑业碳排放特征及趋势分析

将2009~2014年辽宁省建筑业总产值、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绘制三者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曲线,如图1。从图1可以看到,2009年以来辽宁省建筑业发展迅速,到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比2009年增加了1.3倍,但同时建筑业能源消耗随之增加,2009~2013年碳排放量的增速达到了7.4%,2014年稍有回落,而碳排放强度一直呈下降趋势。总体来说,辽宁省建筑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高度正相关性。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与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趋势高度吻合,两者呈现高度正相关性。

(2)弱脱钩状态。从辽宁省近几年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来看,一直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建筑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呈现弱脱钩状态,表明辽宁省建筑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继续加大减排力度有望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和碳排放的完全脱钩。

出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经济活动频繁必然导致碳排放量增加,建筑业产值的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加密切相关;第二,辽宁省近几年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加大了力度,减少了能源消耗,正在向着绿色、低碳、高效、环保的集约化道路前进;第三,在建筑活动中进行技术创新,碳排放强度不断减少。从长远来看,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仍将占有重要地位,而建筑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也将存在持续走高的风险,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辽宁省建筑业碳减排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3辽宁省建筑业碳减排对策

3.1推行绿色建筑发展

为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切实转变住房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辽宁省于2015年出台了《辽宁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对辽宁省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建设污染)的特点,因此,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对建筑业实现碳减排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绿色建筑应涵盖到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大型公用建筑、民用住宅,还要在城郊及农村推行绿色保障房及绿色民房建设等[3]。

3.2优化建筑业能源结构

建筑业的低碳发展,不仅需要在建设阶段实行生产方式的调整来减缓碳排放,还要在使用阶段减少能源的消费强度来降低碳排放。因此,需要从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大风能、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进一步优化建筑业能源结构,通过能源利用的多样化来实现建筑低碳化。第二,结合辽宁省产业空间布局和能源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供应和运输渠道,减少运输压力和运输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3.3提升建筑业的产业技术升级

优化建筑设计,加强源头的材料消耗控制和末端的建筑垃圾处理,降低单位面积的建筑材料消耗量,对废旧建筑的施工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建筑业能源结构碳强度[4]。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打造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推动辽宁省建筑业的绿色转型。

3.4转变居住观念

居民的居住条件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但在现今低碳社会发展中,要摒弃追求超大居住空间的观念,尽量选择中小户型的住宅,减少建筑使用阶段的住宅能耗碳排放。住宅使用阶段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煤炭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和依赖,同时降低火力发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例,从而减少电力的碳排放系数。

参考文献:

[1]2013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8%以上[N].人民政协报,2014-05-22(11).

[2]胡文发.中国住宅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960~964.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第—条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部公司机关各部门、各项目部、钻井队、二线生产辅助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i]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管理、强化全员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西部公司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地位。

(二)坚持优化结构、多能互补的原则,依靠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三)坚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四)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双赢目标。

第六条主要任务: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和配置,减少能源消费全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能源。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西部公司按照《节能法》等相关法律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节能管理体系。

第八条西部公司节能管理实行统—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日常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督考核到位。

第九条成立西部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设立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日常工作。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设在市场部,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

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主要职责:在西部公司党委领导下,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负责节能减排综合目标测定、分解,编制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负责各单位的年度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考核工作;制定和完善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和评价考核办法;负责提出节能减排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参加重点投资项目节能篇(章)的技术评估与审查工作,并进行监督落实。

第十条西部公司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或岗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指派一名领导主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明确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岗位,其他相关部门应选派具有节能减排专业知识的人员兼职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西部公司相关部门的职责

(一)市场部负责汇总、编制西部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节能指标的分解落实;负责能源消耗的汇总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负责组织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篇(章)以及限额以上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评估、审查和报批;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财务部负责编制西部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资金的编制和筹资情况。

(三)党委工作部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对外宣传工作。

(四)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交流活动;编写西部公司节能减排推广技术及节能减排设备目录;负责组织制定节能减排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负责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选。

(五)保障部负责主要耗能设备、节能新技术、节能减排设备的市场准入;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参加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篇(章)的技术评估与审查工作,并监督落实;

(六)人力资源部会同节能减排办公室共同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

(七)经理办公室负责办公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应重点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办公设备的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八)安全环保部负责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工作。

(九)各项目部设立节能减排专职(或兼职)管理岗,贯彻落实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全面履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责职。

1.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所在工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2.负责制定所在工区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

3.负责制定和完善所在工区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

4.负责所在工区节能减排年度考核工作;

5.负责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6.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规划、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计划和节能减排管理工作需要,协助公司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各单位节能减排岗位职责

(一)贯彻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负责编制本单位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或审查节能项目方案,经主管领导审定后上报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和经验交流等。

(四)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推广,组织或参与节能技术开发工作。

(五)测定本单位的能源消费定额。

(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能源审计、能耗监察、节能监测和能量平衡测试工作。

(七)负责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档案和台账;按月对本单位节能减排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制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监督本单位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

(八)参与节能减排项目竣工验收、监督工作。

(九)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第三章节能管理

第十三条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西部公司建立节能减排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节能减排分析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小结季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节能减排计划管理。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机关各部门和各项目部、钻井队、二线生产辅助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及分工范围,根据华北局总体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西部公司具体情况提出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建议,编制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制定主要节能减排措施。

规划、计划建议的上报时间:各单位在规划期前1年的4月底前,将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建议报节能减排办公室;节能减排办公室在规划期前1年的6月底前,将各单位的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建议汇总后,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将正式规划报华北石油局节能减排委员会。

各单位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和建议报节能减排办公室。

规划、计划的编制、审批和下达:节能减排办公室审核各单位的节能工作计划和建议,汇总、编制西部公司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并于每年12月底前,报华北石油局节能减排委员会批准后下发执行。

各单位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下达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结合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上报节能减排办公室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能源计量管理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和仪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级节能减排计量台账和节能减排关键计量设备运行状况档案,努力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第十六条能源统计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西部公司有关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公司及所属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统计台账,定期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核查工作,并将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按隶属关系按月上报。

第十七条各单位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能量平衡和能源审计等工作,摸清并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

第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定主要装置、和主要设备能耗定额或指标,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九条各部门、各项目部、各单位要贯彻和执行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相关节能减排标准,编制、完善节能减排设计标准和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加快节能标准化进程,完善节能标准化体系。

第二十条各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抓好采暖、空调、照明系统及办公设备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办公区域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减少电脑、复印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耗能设备的待机能耗;优先使用绿色节能照明灯具,办公区域尽量使用自然光,走廊、通道等照明要求较低的场所,安装自动控制开关。随手关闭水龙头,减少水流排放。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华北西部之声》、《华北油气信息》等报刊、报纸、黑板报和其他宣传工具,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弘扬节能减排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培训,使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和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熟悉国家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节能减排专业知识,推广节能减排降耗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节能减排知识,重点耗能设备操作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未经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应加强多层次节能减排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有计划地培养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四章合理利用能源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应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努力降低能源消费,防止和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应用效率、转换效率和输送效率;努力节约非生产用能。

第二十五条各单位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活动,对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进,优化操作,提高用能效率。

第五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二十六条西部公司积极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第二十七条西部公司积极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科研项目、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对行业内外节能减排新技术进行评价,引进、消化、吸收行业先进节能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推广技术目录,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交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二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管理,由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负责汇总、优选和提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建议计划,报公司节能管理办公室;公司节能管理办公室会同生产、保障、财务部门审查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组织评价、考核、验收项目竣工后的节能减排效果。

第二十九条财务部每年要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保障部每年要有计划、分重点地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更新改造,逐年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六章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管理

第三十条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包括节能减排篇(章),凡无节能减排篇(章)的投资项目,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不予受理。

第三十一条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篇(章)应进行评估审查,并出具评估报告;对未进行节能减排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二条节能减排篇(章)的编写、评估和审查都要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原则,依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

第三十三条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篇(章)应包括投资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减排设计规范;投资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投资项目设备、工艺的能耗水平及其用能产品的效率、能耗指标;节能减排措施和节能减排效果分析等内容。工艺和设备用能指标、公用工程、装置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能耗指标要以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十四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必须采用先进、成熟、合理用能的工艺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设计能耗数据,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耗能设备。

第三十五条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节能减排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企业要做到用能计划到位、节能目标到位、节能措施到位、节能管理制度到位。

第七章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六条公司及所属单位定期检查用能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情况、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等,及时制止和处理浪费能源的违规、违法等行为。

第三十七条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减排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节能减排指标不达标、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能源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第三十八条西部公司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能耗指标作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直接挂钩,同时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第三十九条节能减排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节能减排综合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评价考核结果未达标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参与公司年终综合奖奖金分配。评价考核结果达标的单位,有权参加公司节能减排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另行下发)。

第四十条西部公司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节能减排管理方面措施落实到位,节能减排指标居于西部公司先进水平的单位。

(二)在节能减排降耗、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省政府召开这次学习实施《节能法》座谈会,目的是学习宣传新修订的《节能法》,讨论贯彻实施《节能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为《节能法》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省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刚才,省人大常委会鲍志强副主任就学习实施好新《节能法》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省法制办、经贸委、财政厅、建设厅、统计局的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修订出台新《节能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节能减排是关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99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于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原有的《节能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工作的要求。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过去十年节能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补充完善了有关法律规定,加大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力度,不仅为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首先,新《节能法》涵盖了节约能源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增强了操作性和约束力。新《节能法》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对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的基础上,扩展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对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做出规定。同时,对原节能法的一些倡导性条款和原则性要求作了具体细化,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第二,新《节能法》进一步明确了节能执法主体,强化了节能法律责任。新《节能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同时,新《节能法》还就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各重点领域节能、节能技术进步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第三,新《节能法》专门新增了“激励政策”一章,进一步完善了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为体现市场调节和政府管理的有机结合,发挥经济手段和市场经济规律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新节能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和产业升级,并明确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包括制定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实行淘汰制度等。在新节能法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循环经济、环保节能产业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这次修订出台的新《节能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为我们依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节能法》,深刻把握精神内涵,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实施《节能法》为契机,依法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三年,也是中央确定的节能减排攻坚年。去年的节能数据尚需国家统计局确认核准后才能公布,受*年指标未完成和一些高耗能产业再度抬头的影响,我省要顺利实现“十一五”下降22%的节能目标,面临的节能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今年我省确定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4.5%,这一指标必须完成,没有任何余地和退路。希望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以实施《节能法》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抓好源头控制是关键。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加强节能评估的法规政策,认真落实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42号文件),凡是属于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煤炭、电力等9个“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新、改、扩建项目和年综合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一律要进行节能评估审查,省投资主管部门在进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时,要按照各自职能对节能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评估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审核、备案。建立建设项目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凡是区域内新增高耗能项目,必须淘汰同等能耗量的落后产能,否则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要着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继续加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的关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死灰复燃。

(二)依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小钢铁、小水泥、小火电、小造纸、9万吨以下小煤矿以及焦炭、电石、铁合金、酒精、味精等落后生产能力,要按照签订的责任目标,确保如期稳妥完成淘汰任务。其中,今年小水泥要确保淘汰850万吨,小火电150万千瓦,小造纸0.7万吨,小酒精7万吨、小味精1万吨,9万吨以下小煤矿26处。对17个已经淘汰的小钢铁企业要组织回头看检查,防止死灰复燃。要注重运用市场的、技术的、法律的和必要行政的手段,综合开展淘汰落后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强化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要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超耗能加价(鲁政办发[*]10号文件)和差别电价(鲁价格发[*]12号文件)政策,尽量用市场手段促进“两高”企业节能降耗,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企业。要理顺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降低小火电价格,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要进一步扩大节能自愿协议范围,积极组织开展节能自愿协议培训与技术交流。

(四)认真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用好各级节能节水资金,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要加快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高耗能产业。一是着力抓好节油替油、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加快实施“三个节能100项”,在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组织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和废水治理工程,提高削减二氧化硫能力、外排废水标准和稳定达标率,加大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治理力度。三是在消费领域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重点发展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完成推广高效节能灯500万支任务,省直机关要率先更换节能灯。

(五)继续抓好两个千户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两个千户企业是工业节能的重点,要扎实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确保省千户重点耗能企业今年实现节能1014万吨标准煤。要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定额等基础工作。要积极开展能源审计,制定节能规划,大力挖掘节能潜力。要深入开展节能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六)深入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10个城市、20个园区和300户企业循环经济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阶段性评估。继续抓好国家循环经济第一、二批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和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积极推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快研究制定《*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规范再生资源市场秩序,到201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5%。要加快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推进作物秸秆燃料、化肥、饲料产业化步伐。要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七)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认真落实《*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好节能减排“九大行动”和“十创建”活动,把各项工作研究透,抓实抓出成效。在重点政策和制度、培育典型等方面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为完成全省节能减排指标作出贡献。要在前两年成功举办展示会的基础上,抓紧筹备产学研暨节能节水新产品新技术展洽会,邀请国内外企业参加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洽谈和推介,加快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八)加强节能监督监察。要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节能行政执法水平。要组织做好*年的111项节能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开展好节能专项督查活动,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执行情况、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情况、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专项监察,严厉查处各类节能违法行为。要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

三、抓好新《节能法》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节能减排良好工作环境

修订后的《节能法》,由原来的6章50条充实为7章87条,与原《节能法》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必须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节能法》作为近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做好《节能法》的宣传培训工作,为《节能法》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氛围。

一是要搞好《节能法》宣传培训。各级各部门要拿出专门时间,聘请专业人士,对新《节能法》进行教育培训。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以“节能宣传周”和“齐鲁资源节约行”为抓手,在主流媒体开设节能专栏,加大对节能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节能法》的了解,引导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和支持节能工作。要重点组织做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四大领域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节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节能法》在各系统中得到全面宣传贯彻。

二是要组织开展《*省节能条例》修订工作。新《节能法》与原《节能法》相比内容更加完善、操作性明显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条款如具体标准、定额、淘汰落后、节能激励约束政策等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更具操作性。省经贸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新《节能法》的要求,抓紧启动我省节能条例修改工作,争取早日报省人大审议出台,形成对《节能法》的配套和补充,真正使全省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碳税 节能减排 低碳投资 投资决策

世纪90年代北欧国家最初提出了碳税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多个国家引入碳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碳排放非常庞大。国家气象局第五次评估报告宣讲会宣布:我国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7吨左右已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6.4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引进碳税不仅能缓解国际气候政治压力,也能促进我国企业改善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而碳税的实施必定对一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

一、碳税将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的投资决策受到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的制约。科学的投资决策需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择优性,立足内在与外在、宏观与微观视角,考虑综合多复杂目标,还要思考与国家相关低碳环保法规符合性,防止产生项目的经营风险。研究表明要达到预期的减排设想与效果,不能仅实行补贴政策,最好办法是实行碳税政策,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碳税将长期推动资本深化,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长期来看,开征碳税可以改善环境状况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联合运用可以实现我国碳排放的价量齐控。所以,要重视低碳环境对投资活动的影响,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低碳投资收益的问题,充分考虑低碳环保因素,将财务效益和低碳环保指标进行整合。由此,碳税的实施必将对企业进行低碳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尤其电力部门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更要考虑碳税所增加的碳排放成本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二、企业投资决策常用方法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净现值NVP法和投资内部报酬率IRR法。NPV>0,则接受该方案;NPV

NPV=A×(P/A,n,r)-C (1)

式中:NPV为净现值,n为投资年限,r为折现率,A为每年的现金流入量,C为初始投资成本。在净现值法中,令NPV=0,求解IRR:

A×(P/A,n,IRR)-C=0 (2)

其中,A为每年的现金流入量,C为初始投资成本,IRR为内部报酬率。

三、碳税对企业低碳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问题描述与假设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所处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以煤电厂为例。企业甲和企业乙均为高污染高排放的垄断企业,企业甲没有引进环保设备,对二氧化碳不进行减排处理,企业乙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减排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进化处理。通过分析两家企业在使用减排设备前后的净现值来比较碳税对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降耗的企业,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指出,给予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多元化融资支持等,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二)参数模型与分析

以煤电企业甲为例:设煤电厂每MW容机组的发电成本Ct由燃煤成本Cc和其他成本Cf构成,其他成本包括职工福利、工资、管理费、折旧费、大修理费等。在发电机组80%负荷时,火力发电的燃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其他成本占30%。故年份t每MW煤电机组的发电成本Ct可以描述为:

Ct=Cc+Cf=Pc×(Ht×e×5 500/7 000×10-3)/0.7 (3)

Ct表示第t年的煤电发电总成本;Cc表示第t年的燃煤成本;Cf表示第t年的其他成本;Pc表示第t年的煤炭r格,e为耗煤率,7 000指标准煤的发热量,5 500指动力煤的发热量。

先假设煤电售电价格Pt和利用小时数Ht不发生变化,故年份t每MW煤电机组的发电收入不发生改变;此外,如果政府征收碳税,则征收碳税的成本可以表示为:

Cco2=Ht×a×T×10-3 (4)

其中,T表示税率,Cco2表示需要征收的碳税,Ht表示利用的小时数,a为排放因子。

因此,每MW煤电机组在年份t的利润W可以表示为:

W=1 000×Pt×Ht-Ct-Cco2=Pt×Ht×1 000-Pc×(Ht×e×5 500/7 000×10-3)/0.7-Ht×a×T×10-3 (5)

其中,Pt×Ht表示销售电的收益,Ct为总成本,Cco2为碳税。

设煤电厂的寿命为n,则每一期的总收益折现到当前为:

NPV=W×(P/A,n,r)-C (6)

假设每一期的利润都相等,都为W=A。

(三)案例情景与决策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局各股室认真学习了文件,充分认识到做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二、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在学习文件精神后,古城区建设局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山群副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局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做好本单位资源节约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

(二)找准问题,明确任务。

结合单位实际,按照“严、细、实”的管理作风,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和排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规划节能目标,实现节能改造,力争使单位的节能管理、节能设备和技术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督管理,把好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管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标准执行关,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予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销售使用,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二是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三是在《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措施等信息。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须进行建筑效能专项测评,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予组织竣工验收备案。

(三)认真作好宣传,建设审批关严把“四节”

认真做好建筑“四节”,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首先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严格执行并完善标准规范,加快科技创新,抓好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体系的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节能省地住宅和公共建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节能型科技水平和能力,树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正确消费观。

(四)加强对全区工程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管理

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又是一有力举措。质监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着手在工程监督注册、质量监督、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对全区工程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办理监督注册手续时,区质监站将严格检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凡节能审查不达标的工程,不予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粘结材料、门窗等节能材料的复验应全部进行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于工程中。施工单位在申报工程主体结构核查前,应提供建筑节能的施工方案,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合格证书、复试报告等有关资料。并作如下要求:

1、建筑部位和节能设计做法必须与审批合格的设计图纸相一致。

2、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通过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若确需变更,建设单位应委托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书,并应报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批准合格后,方可实施。

3、重点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围护结构、门窗、屋面等重要节能部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建筑节能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样板墙、样板房,且应通知责任监监理进行监督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全面组织施工。

在工程竣工核验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1、建筑节能热性能现场检测报告。

2、监理单位出具的有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其他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提供的资料。

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阶段,对未按照墙改和建筑节能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建设单位,责令改正并重新组织验收,未达到墙改与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规定要求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工程

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节能竣工资料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和竣工备案。

在工程建设各环节中,对违反墙改与建筑节能要求的责任主体,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情节严重的,将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对建筑节能不达标的工程,不予进行优质结构工程及优良工程评选等。

(五)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节约氛围。

制定更加细化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和制度,加强日常动态监督检查工作,实行节能降耗信息统计公示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的宣传节能减排和合理控制空调温度的科学道理,引导行业职工正确认识国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节能减排的部署上来。

三、加强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

(一)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

进一步完善办公网络建设,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化。充分使用网络办文办会,减少公文数量,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注重会

议实效;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整合,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对水电、办公、会议、车辆等经费的管理,有效控制经费支出,降低运行成本。

 

(二)开展节能改造,降低水电消耗

抓好建筑物采暖、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装置

或设备。积极推广高效节电型灯具,防止“长明灯”现象;尽量减少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电耗;推广使用节水型产品,降低水资源消耗。

(三)加强公车管理,降低车辆耗费。

我局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燃油定额管理,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支;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从严控制购置大排量公务车。

(四)减少公务费用开支,注重新建项目节能

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制度,耗材要实行专人管理,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差旅费、交通费要实行定额管理,超支不补,节余留用;提倡简短通话,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建设低能耗绿色建筑。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法律

碳排放源于人类各种类型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高排放、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当今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典型的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能源短缺等。发展低碳经济,是对高碳排放行为的有力回应。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强制性力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策法律环境相当重要。为了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气候变化形势并争取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我国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制定了未来一定时期的减排目标和促进低碳经济实施的政策和法规。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

2003年以来,国务院还先后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抓紧研究制订《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及《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1];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编制完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2008年6月,指出要大力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坚持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200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阐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诸种积极措施[2];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等[3],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即汽车、钢铁、纺织、造船、装备制造、电子、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规划都把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水平,节能减排作为重点,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的巨大决心;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4]2010年,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首先在“五省八市”(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工作。

2012年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减排目标和低碳经济的具体推进措施。未来五年内减排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另外,十二五规划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专章规定了大量有关推进低碳经济的手段措施。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上,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在资源利用领域,“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十二五规划继续加大了循环经济的推进措施,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等等。

一系列利好的国家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为我国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舆论导向。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环境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在政策方面的推进已经上升到了“十二五”规划的国家战略,相关法律的配套也在逐步完善之中。

中国是最早制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从环境保护立法看,我国早在1989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减排,我国又先后制定了《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煤炭法》(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施行)、《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施行)、《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碳减排提供了基本保障。其中《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于2009年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修正案加大了对风能、太阳能光伏等低碳产业的扶持政策,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此外,一部能协调整个能源法体系,涵盖能源战略、能源安全、能源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的基本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也进入到草案修改阶段,有望明年出台。

在碳汇领域,我国出台规定鼓励开展和推广清洁机制下的碳汇项目。碳汇实施的规定集中体现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以下两个通知:一是2006年12月的《关于开展林业碳汇工作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有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植树造林的规范性指导意见为地方政府碳汇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二是2008年8月的《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明确实施碳汇工作的责任,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责任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加强项目管理”、“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增加碳汇”。

在矿产资源领域,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及时跟进了相关立法的修改工作。1996年曾对矿法第一轮修改后,随着矿藏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我国又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矿法的配套法规中明确予以规定。2009年国土资源部还颁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了矿山开采整体环境规划、治理恢复保证金、治理恢复方案等相关制度,有效推动了矿产资源领域低碳减排的及时跟进。

在金融领域,为了配合节能减排,一系列推进环境保护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先后出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同年国家环保总局还颁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的通知》。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局联合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公告》,2003年颁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以及《上市公司或股票再融资进一步环境审计公告》,将具有不良环境行为的公司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之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又公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上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加强了金融领域对环境保护的调节作用。

除此之外,为了推进低碳经济,我国还将在下一步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煤炭法》、《电力法》等,抓紧制订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并将进一步落实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三、结论

我国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碳汇金融等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环境正处在一个自我修正、日益完善的发展状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发改委制定低碳经济激励政策[J].福建纸业信息.2010(7):1.

[2]牛桂敏.节能减排.关键在完善结构调整保障机制[J].环境保护,2008(8):8~11.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1.引言

早在1987年,Brundandland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然而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提出较晚。最初各国政府及航空管理局对机场可持续发展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而后逐渐延伸到经济、资源、人口、社会等方面;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机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要围绕机场容量、地面交通、噪音、废弃物、空气污染、野生动物与政策等方面;机场运营商围绕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展开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计划,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日常运营。本文主要从世界机场可持续发展历程探索中国机场可持续发展,并结合国际著名机场的实践与计划对国内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初步建议与研究思路。

2.机场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机场可持续发展[1],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适航、服务人性化、按需有序发展、社会经济效益良好能且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是以人为核心,能动地调控机场运营容量,最优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均衡、持续和协调发展;是机场容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既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也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寻找机场发展和与环境之间的最适关系,实施相应的资源环境综合管理战略,提高机场运营综合服务能力。

2.1机场可持续发展政策

英国政府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的生活质量》与《保障未来》。英国交通运输部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颁布英国航空业的《航空运输白皮书》和《英国可持续航空战略》。英国政府于2004颁布机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广泛咨询)、动态性(跟踪监测、定期修订)和有机性(不孤立)。可持续发展报告需要可持续项目组,负责编制、执行和跟踪监测工作,并提交总报告和子报告。规划和报告内容涉及监测的数据、污染源分析、构建的最佳模型、定量模拟评估等。美国航空管理局于1996年指标体系,分析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科学院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的研究报告《定量分析机场排放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机场容量评估》和《机场合作研究项目的总结》分别从空气质量角度、机场容量角度和能源利用率角度研究分析机场可持续发展。

2.2机场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2年Ashford、1994年Horonjeff和1995 Matthews等学者从物流容量角度对机场可持续发展研究。1995年Matthews、1999年Pitfield和2013年Marc C.Gelhausen等学者从机场容量角度对机场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1999年Brian Graham和2001年PaulUpham等学者从欧盟机场可持续发展政策角度进行探讨研究。2003年Michael等研究英国机场固体废弃物管理效率问题。2005年Ian Humphreys等从地面交通角度分析英国机场可持续发展问题。2006年MurrayMay等提出飞机噪音和土地使用规划的问题。2010年GayleHesse等从机场野生动物管理规划角度研究机场和野生动物的协调问题。2011年Wilken等从机场货运量角度分析机场可持续发展。2013年MarcC.Gelhausen等从机场容量角度对机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也对机场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张兰芳等[2]建立机场航站楼路边交通运行指标模型,分析航站楼路边的交通服务水平和路边规模。徐志胜等[3]利用飞机噪声预测软件INM6.2分析机场的飞机噪声影响和机场周围土地利用控制。夏卿等[4]等从尾气排放角度分析飞机发动机排放量指数。徐肖豪等[5]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不同管制方案和飞机群体的燃油消耗量。

3.世界机场可持续发展运营

要协调机场与环境、资源、交通、社会的共同发展,机场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各大机场已经进行许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涉及机场的发展政策、机场容量、机场地面交通、机场噪音影响、土地利用、机场固体废弃物排放、机场野生动物管理等多方面。其中,美国亚特兰大机场(AA)、美国奥黑尔机场(OHIA)、美国洛杉矶机场(LAIA)、英国希思罗机场(HA)、英国曼彻斯特机场(MA)、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机场(BA)、韩国仁川机场(IIA)、日本成田机场(NIA)、香港国际机场(HKIA)等机场的可持续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AA的《环境评估报告》指出:飞机噪音、空气质量、水资源与水源、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有毒物质和固体废弃物是影响机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2003年OHIA的《机场可持续设计手册》从可持续场址管理、水资源利用率、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品质、机场设施运行、扩建项目废除、资源协调利用和施工方面计划机场可持续发展。2008年LAIA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与实施》,都从噪音、空气、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用系统方法对机场可持续发展特性进行分析并实践。其中,LAIA作为美国第三大机场,在2008年就全方位引入了可持续发展计划,堪称业界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其建筑和新设施的设计都以绿色建筑评估(LEED)的银级认证标准进行。HA的《总体规划》、《废弃物战略》、《噪音行动规划》、《空气质量行动规划》、《生物多样性战略》和MA的《可持续愿景》、《总体规划》,提出机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地面交通、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噪音、水、土地、人与社区、经济和社会效益等。BA的《可持续机场》、《环境战略》、《总体规划》、《噪音管理战略》中提出经济、社区、噪音、环境、服务与交通等是影响机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机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对航站楼进行节能优化,启动“首都机场节能降耗专项行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行了大规模节能改造与全面性节能研究[6];广州白云机场基于节约资源理念开展绿色设计,以节地与节能为核心,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和能源使用效率[7]。昆明机场首次按照绿色新理念,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型和人性化服务的绿色机场。

4.我国机场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可持续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且呈点式发展,国外机场的可持续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模式比较全面。如英国希思罗机场在2000年制定了废弃物战略后,便从经济、社会效益、气候变化、地面交通、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噪声、水、土地、建设、人和社区等方面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而中国机场则仅是从节能减排方面践行可持续发展,并未涉及其它方面。中国机场主要通过节能减排和绿色机场建设,来提高机场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系统运行水平,但节能减排并非等于可持续发展,它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中国机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任重而道远。

中国机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减少飞机噪音;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绩效;通过国际机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环境意识,促进机场可持续发展。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只有解决机场增容与环境、资源、交通和社会的矛盾,促进机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机场、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致谢:本文获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4ZZ131)支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绿色机场-上海机场可持续发展探索[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张兰芳等.机场航站楼路边交通容量需求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7.35(4):486-490.

[3]徐志胜等.大型国际机场规划中飞机噪声影响分析.声学技术,2007.26(4):691-695.

[4]夏卿等.FTIR发射光谱遥测飞机发动机场排放指数.航空学报.2009.30(5):837-841.

[5]徐肖豪,王琦,刘宏.不同管制方法下空域运行的燃油经济性与仿真分析.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8.26(2):1-4.

[6]付小飞.虹桥机场T2航站楼场地设计的节地和环控措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1,01:1-3+9.

[7]梁景辉等.广西中小机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0,23:59-61.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8篇

Liu Qingzhi;Zhu Hui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55,China)

摘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榜首,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全球环境合作的需要。文章首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Abstract: China topped the lis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world. Develop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n, i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At last, some specific development idea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低碳经济 挑战 发展思路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challenges;development ideas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001-02

0引言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的制定到《哥本哈根协议》的通过,各个国家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低碳社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对实现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并成为积极实施低碳经济的国家之一。

1.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3年正式施行《清洁生产促进法》。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其中前者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问题的国家方案,后者主张能源的多元化发展,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白皮书,同时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也正式实施。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2010年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系列文件都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

1.2 我国的节能减排情况“十一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的能源强度要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这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政策导向明确。2008年新增加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国家安排了5800亿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2]。由于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了重大成绩。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为19.06%(具体数据尚未公示),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3]。

1.3 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①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据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我国光伏产品总产量为8GW,占世界总产量的50%,世界第一。

②在水电方面,2009年我国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以达到5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③在核能利用方面,截至2010年7月,全国核电总核准规模达到327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2540万千瓦。

④在风能利用方面,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超过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世界第一。

⑤在地热能利用方面,截至2009年底,我国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达到3688MWt,居世界第一,年直接利用量12865GWh,分别比2004年高出20.70%和19.3%,发展速度较快[4]。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近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2.1 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人均收入迅速增加。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消费内容。但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建立起生态化的消费模式,“便利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随处可见。比如有些人为图一时方便,使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塑料袋;有些人为了显富、攀比,购买宝马、SUV等大排量汽车;有些人平时不注意节约水电、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