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考试心理焦虑 结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27-02

考试焦虑是影响学生进行正常考试的一种心理障碍。笔者在担任高三班主任期间,发现相当部分高三学生因存在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影响了考试成绩。为了了解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的程度、主要原因及学生调节考试心理焦虑主要方式,笔者对湛江市赤坎区4所高中高三年级9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正确认识考试焦虑、恰当定位、家长和教师主动关心帮助学生和充分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等几点建议。

1.调查方法与结果

1.1调查对象

湛江市赤坎区4所高中高三年级962名学生,其中男生547名,女生415名。

1.2调查方法

(1)进行问卷调查:对我区4所中学高三年级962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962份,收回有效问卷962份,回收率为100%。

(2)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3调查内容及结果

内容: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程度、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及学生考试心理焦虑调节方式等3个方面。其结果见(表1-3)。

2.结果分析

2.1仅约六成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程度中等,严重焦虑中女生比重较大

(表1)显示,考试心理焦虑程度中等的学生共有552名,占57.4%;考试心理焦虑程度严重的学生有354名,其中女生193名占女生总数46.5%。调查结果表明,仅约六成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程度适中,能保持适度的兴奋性,其余有36.8%的学生有严重考试焦虑心理问题,以女生为主,因此,高三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好学生尤其是女生考试心理辅导工作。

2.2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男生压力主要来自自身,女生压力主要来自家长

(表2)显示,在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最主要原因中,男生和女生存在差异。因为对自身的要求高而产生考试焦虑的男生有318名;占男生总数58.1%,男生有自尊好胜的性格特点,希望通过优秀成绩获得他人认同,因此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从而导致了考试焦虑;女生因为家长的期望值高而产生焦虑的有189名,占女生总数45.6%,女生性格大多敏感、细腻,重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把家长的期望看做必须达到的目标,形成心理负担,导致考试焦虑。在辅导学生调节考试心理状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男生女生考试焦虑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3学生调节考试心理焦虑主要方式:男生向朋友求助,女生自我调节

(表3)显示,在遇到考试心理焦虑问题时,男生和女生的调节方式也有明显差异,男生采取“向朋友求助”方式的有295名,占男生比重53.9%;女生采取“自我调节”方式的人数最多,有177名,占女生比重42,7%。这种差异性仍然与男女生的性格特点有关,男生性格较开朗、乐观、重情义,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向“兄弟”式的朋友倾诉并能得到朋友的宽慰和鼓励,而女生大多内敛、羞涩、忍耐性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藏于心中。因此,班主任在辅导学生调节考试焦虑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心理特征。表3还显示,采取“向师长求助”方式的学生仅有139名,占总数14.4%,在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时应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有为数不少的高三学生有考试焦虑心理问题,其中女生较为严重,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压力来源和调节考试心理焦虑主要方式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高三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针对男生女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成因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辅导学生调节考试心理,以良好心理状态迎接高考。

3.2建议

(1)正确认识考试焦虑

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存在压力是完全正常的,不论是谁,包括家长和老师,面对高考时都不可能没有压力。并且,不是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耶克斯一一多德森定律”表明,焦虑程度与考试效果之间呈“倒转的U型”曲线关系,中等焦虑即适度焦虑,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大脑两半球正常的兴奋性和感受刺激性,给考生心理带来一定的紧张和压力,能激发考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自觉状态,有助于智力活动的效果,使其更好地发挥水平,考出理想成绩。所以,调节考试心理不是要学生完全不焦虑,而是形成适度的中等焦虑状态。

(2)恰当定位

班主任既要帮助学生给自己恰当定位、也要建议家长给子女恰当定位。在辅导学生(特别是男生)调节心态时,应让学生明白:要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但不是夜郎自大,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客观分析基础上,在充分明了个人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要对自己进行恰当定位,只有确定符合实际的考试目标,才能在考试时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在对女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侧重于建议家长给孩子恰当定位,以免给孩子造成考试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不顾孩子学习成绩实际,过高期待孩子考出高水平,这自然给孩子造成压力,抑制其良好心态。有位考生说:父母的期待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压力,超越我实际学习水平,我觉得力不从心,心里非常苦闷。在这种心态下备考自然影响复习质量和复习效果。在孩子备考期间,家长不要提出什么考试目标,使孩子以平常心态安心备考。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其充分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正确的认识,给孩子恰当定位,使其合乎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其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3)家长和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学生

家长和教师具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学生可能会因为羞涩、内向或不信任等原因,在遇到考试焦虑时不敢或不愿向师长求助,在调查中仅有10.2%的男生和20.0%的女生通过向师长求助的方式来缓解考试焦虑。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学生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还感觉到来自师长的爱,温暖和幸福感有利于他们缓解考试焦虑,形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4)充分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

自我调节,就是想方设法自己反驳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进行逻辑推理,最终产生积极的调节效果。考试焦虑作为一种心理感受,要调节好,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我调节,即使是家长、教师的心理辅导,也是在得到学生的认同后,通过学生主动调适而起作用。表3显示,只有四成左右的学生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缓解考试焦虑,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调节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科学的自我调节方法,进行有效调节。

参考文献

[1]张大捷,RobertGlaser,现代教学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及教育环境设计[J],心理科学,1997,(03).

[2]贾晓波、陈世平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2篇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及自身学习、实践和同伴研讨过程中,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了一些实践与思考,在此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活动氛围的和谐性

各项调查的结果表明,现在的小学生在人际交往的选择上,明显趋向于民主、平等。这样的情感倾向决定了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喜欢别人把他们当成有头脑、能独立处理问题的"大人"看待。这就要求我们辅导老师做到以彼此平等的讨论对话取代居高临下的说教、训斥,即使不同意学生的看法也要表示充分理解。这样学生就能相信老师是真心实意做他们的大朋友,平等地与他们一起探讨此时或即将面临的问题,从而彼此建立起充分信任的关系。

在辅导活动中,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时,常常会处于教育者和辅导者之间的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到位应该体现在理念、教育方法和关系三方面的到位。理念上,要对每个学生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个孩子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方法上,教师要重"导",不重"教",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活动兴趣,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鼓励,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欣赏和肯定,以此来营造集体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关系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有时,教师在参与讨论中做出自我表露,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更加真实可信。这样,才能在辅导活动中营造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二、活动中的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团体辅导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这种需求,激发学生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 。使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寻找自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辅导活动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如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在与学生交谈中,我们要多用"你的意思是?"、"你看呢?"等语句,让学生自己来判断、选择,自己决定,自己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是组织者、服务者、接纳者、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切身体验到自己是被团体高度重视和注意着的时候,他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会焕发出光彩。

三、活动中互动的力量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团体动力"。在实践中,我们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的环境,最首要的任务是给孩子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座位一变,四目相对,心灵的窗户就立即打开了。

布鲁纳主张使小组讨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因为在这样的互动合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做出评价,并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既不钻牛角尖,也不人云亦云。这样一种能与他人和集体合作共事的人格特质,就是通过自由的没有压力的小组讨论中逐渐形成的。小组组织形式以5人左右为宜。 男女生平均分到各组中去。根据团体辅导主体的需要,事先自由组合或是以其他方式分组。如数字抽签分组、动物抽签分组、拼图分组、以组长为核心自由分组等。

如片段:

在《我的快乐我做主》辅导活动中,事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在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情以后,请四人小组讨论:自己不开心时怎么办?

生:不开心的时候,我常常会大声喊。

师:嗯,会大声的喊出来。XX你呢?

生:我会听音乐。

师:嗯,音乐可以使人忘记不开心的事,你们觉得呢?

生:我会打球。

生:我会和朋友说说。

……

然后引导学生观看故事《不开心的明明》。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四人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帮助这个不开心的明明?

学生四人小组互动交流起来

生:我要对明明说:"明明,不要不开心,不要记不开心的事,多想想开心的事"。

生:我会建议明明去跑跑步,出一身汗。

……

实践证明,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在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这种团体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成效。

四、活动中的交流评价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3篇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孩子,对孩子在养育上存在愧疚感,所以,大多数家长便通过不断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灵沟通来求得孩子的理解。导致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临时没钱便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

2.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容易受消极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大都认为孩子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不必管得太紧,免得孩子父母误解而使亲戚关系闹僵,这种不端正的监护态度直接影响其监护方式,产生监护行为的偏差。这些代监护人对孩子的照顾大多只局限于吃饱穿暖等浅层关怀,没有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学习得不到有效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而代监护人又重养不重教,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任性、放纵、胆小、孤单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缺乏安全感、不合群,不善于同他人交往,抑郁自卑,有较强的孤独感;特别叛逆,脾气暴躁,易生气动怒…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是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

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精力,也缺乏教育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父母在外、缺乏亲情抚慰,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主要原因

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矛盾得不到及时疏通,缺乏与父母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沟通,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监护人重养不重教,致使学校、家庭教育不合拍,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关键原因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天性贪玩,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可能很听话,可到了家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管,导致他们慢慢地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受不良氛围的影响,甚至认为“读书没用”。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解决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要做到既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双重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

2.发动教师给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与呵护,让孩子沐浴在爱的甘露中,从而阳光地生活,快乐的成长

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的再生父母,是下一代茁壮成长的航标,给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母爱般的呵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⑴与家长及代监护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教师应经常性的与家长或代监护人联系,沟通信息,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才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⑵多一些关怀与呵护,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母爱般的温暖。教师要把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地关怀与呵护,平时对他们多一份关注,关注他们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的变化。采用和他们个别谈心,交流情感,嘘寒问暖,积极疏导,模范激励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感知到你的真情,从而把你当朋友、当父母一样看待。这样他们就会掏心窝的与你交流,就会听你的话,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重视留守儿童学习,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由于留守儿童具有自身的缺陷性,大多有厌学情绪,学业成绩不理想或起伏较大。作为教师,应充分肯定及表扬其闪光的一面,必要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耐心辅导,从而为其树立信心,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置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咨询与服务。

⑴要求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及时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⑵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⑶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使得他们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到学生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4.依靠集体的约束与温暖,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好的教育平台

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集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良好的集体不仅能以自身的目标、纪律、舆论和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能透过自身多样化的活动为个体提供发挥才能、锻炼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个性的发展,让他们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活动和角色,从而使自身的志趣、爱好和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集体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应该以集体的温暖代替家庭的冷清。留守儿童大多具有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这就需要集体伸出温暖的双手,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里没有的温暖,让他们喜欢集体、留恋集体。

学校可以利用乡村少年宫这一活动平台,让留守儿童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少年宫开展一些诸于琴棋书画等活动,张扬他们的个性,愉悦他们的身心;可以在学生生日时举行简单的庆祝,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可以建立一些由一个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并对那些搞得好的团队予以表彰奖励;还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一些特长活动(如兴趣课、竞赛活动等),让他们不断得到满足(哪怕是一点点表现,都不容错过),增强自信心,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5.积极推行家长学校的建设,对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进行专题培训,增强责任心,提高监护能力。

⑴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一些如母亲节、六一节等特殊的日子,让留守儿童在第一时间与家长电话交流,进行亲情互动。

⑵定期召开家长会,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几点建议

⑴目前农村学校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不利孩子的成长,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善学生寄宿条件,让孩子们有健康成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⑵随着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建议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和管理经费。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专职校医、宿舍管理员和食堂管理员,以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多给予倾斜。

⑶学校周边有许多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如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把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4篇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在贵阳市某中学八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一个班为感恩团体辅导组(n=54),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14.2±0.4岁。另一个班为常规教育组(n=54),其中男生26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4.2±0.2岁。

2.研究工具

采用感恩问卷(TheGratitudeQuestionnaire-6,GQ-6)。该问卷包括6个项目,要求被试根据最近的实际感受进行评价,该量表用七点计分,其中项目3和6为反向计分题,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感恩倾向越强;GQ-6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采用奇偶分组法的分半信度为0.82,重测信度为0.70,信度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可接受的水平,GQ-6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题量少,不容易使参与测试的中学生产生疲劳效应,从而能收集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自编团体活动满意度评价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团体活动带来的收获。采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5个等级评价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

3.研究方法

本次团体辅导是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为。此次团体辅导结合感恩三维结构理论,围绕感恩认知、感恩情感体验及感恩行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共开展6次活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团体辅导教师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团体辅导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游戏、讨论等形式。每次活动结束后让成员写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及建议,合理调整团体辅导活动。常规教育组不进行任何团体心理辅导,也不告知其为常规教育组成员。整个团体辅导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阶段。加强成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使彼此不熟悉的成员相互了解,营造愉悦的氛围,建立安全、信任的团体环境。第二阶段:展开阶段。创设感恩情境,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感受到的恩惠,产生感恩情绪,逐渐形成感恩意识。并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将感恩落实到日常行为。第三阶段:结束阶段。分享活动感受,回顾成长过程,结束团体辅导。

4.效果评估

干预前后,两组分别填写感恩问卷(GQ-6)。感恩团体辅导组在活动结束后填写团体活动满意度评价表,进一步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恩倾向评分比较

团体辅导前,感恩团体辅导组和常规教育组感恩倾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辅导结束后,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感恩团体辅导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常规教育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恩倾向量表差值比较

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3.团体活动满意度调查感恩团体辅导组在7个调查项目上持“同意”和“完全同意”态度的百分比分别为96.3%、92.6%、85.2%、88.9%、98.1%、100%、96.3%。

三、讨论与建议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5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的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自己设计心理调查表。小学生在回答调查表时会有意无意地接受某种暗示,量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否则会诱导歧义。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东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6篇

三个星期之前,有一对家长和我联系,说要做心理辅导。他们问我怎样让孩子更认真地学习,在家里骂也骂了,可是一点作用都不起。他们希望我帮他们做做孩子的心理工作,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问他们,孩子都上高二了,为什么还要骂孩子?

他们回答我:“就是想刺激刺激他,让他更用心地学习,把成绩提上去。”

我又问他们,如果不骂会怎样?

“会担心他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会不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他们回答我。

这对家长的话,让我想起另一个女孩儿小A。小A在一次考试中,物理成绩很差。周末她母亲来校看她时,狠狠地骂了她一顿。她母亲也找到我,请我做她女儿的工作。小A 母亲愤愤地说:他们夫妻两人起早贪黑,辛苦挣钱,就是指望女儿能努力学习,不要过他们现在过的日子。我请她不要骂孩子,她说骂她就是刺激她,让她学习更用心一点。

这是两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心理辅导个案,现在想起,依然有很深的感触。这三位家长“关心”孩子的方式如出一辙。可是,让他们料想不到的是,我都没有听从他们的安排去做他们孩子的工作,而是做起了他们的工作。作为父母,关注孩子,希望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大的进步,无可厚非。但是,以责骂的方式来激励孩子,成本太大了,不仅会磨灭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还极易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在沟通过后,这三位家长也感到需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要体谅孩子的辛苦,多支持和鼓励孩子。

一、后果影响

这些家长几乎都没有高中学习的经历,不能体会到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因此会很轻易地给孩子提出对他们来说看似很容易达到的目标。有一个家长就要求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比前一次高一点,孩子考不到,就会被她责骂。孩子自己也觉得很无辜,因为每次试卷的难度并不一样,再加上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考试时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导致成绩发生变化。他对母亲讲,要看相对成绩,不能看绝对分数。但母亲对他的想法不以为然,依然要求他下一次考试分数要比上一次更高一点。如果这位母亲有高中学习经历的话,就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参照,换位思考,感受到孩子学习的不易,自然就不会武断地责骂孩子,怪孩子偷懒。

在很多个案中,孩子的积极沟通会被这些家长当成是不愿意努力的借口,责骂非但不减少,反而会变本加厉。如此所导致的后果,也是这些家长不曾料到的。

1. 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普遍较低

父母责骂孩子的话,都不是犹的,甚至是带有侮辱性的。这些责骂导致的一个最严重的后果是,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重要他人”。对于心理能量不够强大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责骂很容易被他们吸纳进去,渐进内化成为自我评价。有一个家长骂孩子是“猪”,孩子没声好气地回答他:“你说我是猪,那我就是猪好了。”后来,只要父亲为成绩的事责骂他,他都先说:“我就是猪啊,成绩不好是应该的啊。”在心理辅导中,我做过相关统计,这些孩子普遍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自卑心理。

2. 这些孩子的学习动机普遍较弱

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责骂的孩子,普遍表现出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因为以责骂为方式的激发实际上是在攻击对方的自尊和尊严。当自尊和尊严都没有的时候,一切努力的动力便没有了。所以,期望通过责骂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有孩子在被父母责骂后,想通过努力学习不让父母失望。但是,努力是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以我所在的高中为例,基本上一个月考一次试,过去一个月的努力,并不能很快在下一次考试中得到分数上涨的奖励。于是,有些家长便很失望,坚决认定孩子没有努力。努力得不到承认,还不如不努力,这是很多经常受到家长责骂的学生的心声。

3. 责骂严重伤害了亲子关系

为学习责骂孩子,否定孩子,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亲子关系的破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来自父母的责骂,会像利剑一样刺进孩子的心脏,伤害孩子的感情。在我所经手的心理辅导个案中,有近九成的此类学生说很想离开父母,以后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出去打工,离家越远越好。离家远的本质,便是脱离父母对他们的控制。这些来访学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过属于自己的清静日子,才能成为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此种情形下的亲子关系就像一只碗一样,一旦破裂,便难以复原。

在交流中,当我把这些被责骂的孩子的共同特征告知家长们时,他们普遍都很惊讶,说没有想过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承受着这样大的压力。平时,看到孩子不愿意沟通,不爱说话,他们还以为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呢,殊不知是自己的责骂伤害了孩子,致使沟通不畅,亲子关系质量下降。

二、背后动机

2005年8月,我到现在供职的这所学校工作,每年都会辅导几则类似的个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通过对诸多个案的分析比较,我看到了这些家长以责骂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的背后动机――认为通过责骂可以激发孩子用心学习。他们普遍觉得他们的孩子脸皮比较厚,什么都不在乎,只有骂,才能让孩子重视学习,投入学习。如果他们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不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会投入学习。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他把责骂当成一个用来激发孩子的手段,是在帮助孩子。我请他换个方式帮助孩子,他回答说不用,他家儿子心大,骂骂不要紧,反正过一会儿就会继续跟你嬉皮笑脸。听了这话,我很无语,他的儿子已经在我这里连续做了三次心理辅导,孩子表面上什么都无所谓,实际上,自我评价极低,对父亲也充满了厌恶感。他们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这是最根本的动机。

在做家长心理辅导之前,我都会登记来访者的个人资料,从中获知这些家长的学历层次基本上都比较低,初中、小学为多,高中极少,大专往上的一个都没有。因为学历不高,所以从事的工作比较辛苦,不够稳定,薪水少,工作环境也不舒适。在工作中,他们见识了人世的冷暖,深切感受到学历的重要性。因此,这些家长有特别强烈的改变目前困境的愿望。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用功读书,取得高学历,未来能获得一个环境比较舒适且收入比较稳定的工作,他们便会觉得人生无憾。正是由于内心强烈的不稳定感以及担心自己的遭遇在孩子身上重演,他们格外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考上好大学,获得高学历的可能性降低,弥补自己人生遗憾,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也变得渺茫起来。

此外,还有另外两个动机。一是责骂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有些家长就很坦诚地说:自己在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回家借着孩子的成绩,骂孩子一顿,就把气消了。对于他们来说,孩子是最安全的发泄情绪的对象,因为不用担心被报复。二是推卸自身的责任。责骂孩子的家长,会在责骂中强调孩子主观上的努力程度不够,也会强调自己所为之付出的努力。他们希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羞愧感,对父母的歉疚感,从而达成推卸自己责任的目的。后一个动机比较隐蔽,不易被觉察,但是在咨询过程中,这些家长还是意识到了这个动机的存在。

三、辅导建议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古有 “头悬梁锥刺股”“囊虫映雪”,今日几乎如出一辙。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与努力程度、智力水平、身心状态、试题难度等因素有关外,更与父母的态度有莫大的关系。为提升孩子的学习信心,为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那些以责骂为刺激孩子手段的家长,我通常会提出这样的辅导建议:

1. 向孩子道歉

尽管按照中国固有的伦理关系,由长辈向晚辈道歉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然而,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量,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道歉。道歉不仅能获得孩子的谅解,还能让孩子有信心和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当然,道歉是要建立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自我反思,没有对未来言行的修正,那么道歉只是道歉,不会产生任何实际作用。

2. 相信孩子

几乎所有孩子都想把书念好,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受到父母责骂的那些孩子同样如此,他们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一样,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有让自己更好的规划,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多问多做来提高成绩,提升自己。作为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做孩子的得力助手。来自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是孩子努力向上的最好动力来源。

3. 帮助孩子

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问问孩子,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你需要我们的帮助吗?或者,给孩子烧上几盘家常菜,给孩子倒一点温开水,稍微抱一下孩子。这些简短而又温馨的言行,传达的是来自父母的暖暖爱意。只要那么一点点,都会让孩子倍感温暖,信心倍增。

4. 做好父母本职工作

父母的本职工作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自己的努力工作砦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不断自我成长,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父母恩爱、理性,家庭和睦、温暖,孩子就不会有后顾之忧,自然更能集中精力和时间用功学习,如此便更有机会取得好成绩。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灾区 留守儿童 现状 对策

自2008年四川大地震以来,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进入尾声,为了偿还灾后重建所欠下的债务,越来越多的灾区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留下年幼的子女。因为远离父母,这些年幼的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承担了本不该由那个年龄所承担的困难和压力,常常在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孤独、自闭、易怒、厌学和炫富等不良倾向。他们的生存状况,影响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调研主要针对受灾较重的绵阳市安县沸水镇、秀水镇、塔水镇和广元市青川县七一凉水镇、关庄镇的小学和初中的留守儿童。发放调查问卷约600余份,回收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该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情感缺“慰”

灾区留守儿童渴求亲情关怀。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孩子因父母外出而感到孤独无助。在回答“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时,有一半孩子的回答是“爸爸妈妈你们早点回家,我想你们!”。亲情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在孩提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更缺少内心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在生活习惯养成、道德素养提升等方面缺乏父母的指导,缺乏情感关爱,遇到烦恼、困难和挫折时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常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之感,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2、 心灵缺“疏”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灾区留守儿童成长的最大障碍。

心灵温度计测试数据统计

项目完全没有轻微中等程度厉害非常厉害

感觉紧张不安3879105135

容易苦恼或动怒4349924016

感觉忧虑、心情低落18211414812

觉得比不上别人734839323

睡眠困难,譬如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101279382

灾区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身心发育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2008年大地震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阴影。远离父母的他们,遇到困难时无人倾诉,临时监护人无法全方位地关注到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变化。学校由于留守儿童数目过多,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很少给留守儿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他们在有心理困惑时,不能够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心理问题长久地压制于内心,一些灾区留守儿童表现出多方面的性格缺陷,最终可能导致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自卑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和不善与人交流等心理障碍问题。

3、 生活缺“理”

生活不能自理也是灾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由于灾区留守儿童大多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外)祖父母的过渡溺爱使得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没做过家务,甚至中午在学校吃饭的饭盒也晚上带回家由(外)祖父母洗。(外)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常常重养而疏于教,对他们放任自由,造成一些留守儿童作息时间紊乱,生活卫生习惯差。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弥补亲情,常常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由其自由支配,使得留守儿童常在一些没有卫生保障的地摊和餐馆吃饭,导致了一些留守儿童身体发育不良、食欲不振等。

4、 品性缺“导”

成长的失控是灾区留守儿童的通病。灾区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差,对外界不良诱惑的抵抗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法律教育,打架斗殴、调皮任性、不敬师长、欺负同学、逃学旷课、沉迷网吧等现象较为普遍,父母的“补偿心理”更加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5、 学习缺“辅”

农村教育落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地震灾区大多处于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碰到的问题很多。在家没有父母的指导,还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多数监护人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期望值不高,只希望他们拿个初中毕业证后,赶紧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在学校,因师资力量有限、老师待遇不高等因素,致使许多优秀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学校。由于得不到有效的辅导和鼓励,灾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成绩欠佳,常出现逃学、辍学、厌学等现象。

6、 安全缺“保”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担心的问题。灾区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由于监管不力所造成的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率逐年提升,烧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家庭。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走读,且学校离家的距离较远,上完晚自习后一人回家,常常会受到外界的非法侵害,特别是留守女童最容易成为他们侵害的对象。

二、对策及建议

针对四川地震灾区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1)慎重选择是否外出打工。家长应该将孩子放在比金钱更重要的位置,对是否外出务工做出慎重的选择。对于确实需要外出务工的父母,可选择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最好是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2)注重监护人素质的提升。监护人应该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不仅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引导他们。

(3)注重与学校方面的联系。在外务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的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班主任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

(4)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无论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还是在家的监护人,应多与孩子在学习、心理、生活上进行交流,了解其身心发育状况,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2、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主要教育机构的作用

(1)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或者心理指导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摆脱灾难和远离父母所带给他们心理的影响。对于极个别的儿童,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2)加强学校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创建优美的住宿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建立灾区留守儿童的个人电子档案数据库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数据库中,除了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外出务工家长基本信息和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信息等基本内容外,还可把各阶段对灾区留守儿童所做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建成灾区留守儿童所特有的成长档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明晰的掌握不同时段地震灾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等情况,还便于统计分析,更快捷的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此外,也可将数据库信息统计的结果通过合适的平台定期的向外公布,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方便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4)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建立丰富的硬件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可以聘请外地名优教师进行远程视频教育,周末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让留守儿童与外地务工父母视屏聊天,感受父母亲的关爱。

3、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1)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政府应放宽创业制度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在带动当地村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留守现象”。

(2)推行“家长制度”。政府可以联系外地或本地品德高尚、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大学生志愿者,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做留守儿童的“家长”,通过大学生自己亲身传教,改掉留守儿童身上的恶习,并在学习、生活方面进行督导。

(3)成立“留守儿童家园”。在每个镇上成立“留守儿童家园”,聘请当地退休干部、教师,利用周末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通过开展各种有宜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教育资金的投入。通过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灾区支教,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享有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5)设置“留守儿童专项帮扶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呼吁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和其他公益团体奉献爱心,慷慨解囊,募捐专项帮扶资金,对家庭困难和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设立必要的奖励、帮扶基金,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6)建立“生长发育监测系统”。通过与妇幼保健院或者医院的合作,定时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质量,让留守儿童的身心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7)完善户籍改革制度。各地政府应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应的户籍改革制度,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跟随父母一起,在城里读书并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

4、整合社会力量

(1)通信公司可开设“留守儿童亲情号”业务。周末,异地两固定号码之间的通话享受更多的优惠,促进留守儿童在周末与父母加强联系,使他们感受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

(2)铁道部门设置优先购票原则。在传统节假日和其他假日,回家探亲的留守儿童父母享有优先购票的权利,对外出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在享有优先购票权的同时还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方便灾区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之间的团聚。

(3)健全家校、校村联系制度。通过学校、家庭、村委会三方面的联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上下学和周末在家的情况。学校通过与监护人的联系,可以知道留守儿童放学后是不是及时回家,周末的作业是否认真完成等情况。通过与村委会的联系,学校可以及时知道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老师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帮助辅导。(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本文为重庆交通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立项作品

参考文献

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第8篇

一、健全网络,明确分工职责

几年来,学校一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坚持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之中,建立较强的组织网络,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不断调整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已基本形成了校长室、中层、教师、家长、学生、后勤六级组织管理教育网络,做到层层把关,职责分明。

每学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辅导技能、技巧的培训。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心理咨询室的个别辅导及心理放松室的工作,建立“秦老师信箱”,并设立“欧阳热线”。召开心理骨干教师会议,明确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任务。结合区教育局进行“导师制”的研究工作,培养受导学生写好“成长日记”,“导师”认真记载辅导过程,记录成功个案。由大队辅导员负责学生辅导委员会,利用红领巾广播、红领巾电视,利用大队部黑板报,大中小队活动等阵地开展富有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活动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组织开展好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优秀的心理教育方法,让每个家长都能初步了解心理教育的知识和途径,避免不良问题行为的发生。2003年至今,共举办12期“优质家教,心理健康公民道德教育”专题辅导班,其中包括聘请“知心姐姐”杂志社专家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聘请成功家长亲历讲授育儿经验。

多层次、全方位唤起师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孩子有个水晶般美丽、可爱的心灵。

二、营造三大氛围,陶冶愉快心境

为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们着力营造三大氛围: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亲切友善的人文氛围以及赏心悦目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从中拥有快乐的心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我们的“三唱两跳一队日”活动,早晨,周一唱国歌,周二唱队歌,周三周四跳欢乐健身舞,周五唱校歌。午后校园响起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是“小小心育团”的成员为大家播放的音乐,让大家在音乐中舒缓、调节半天来的紧张心情。美妙、动听的音乐中,学生时而欣喜、时而低唱、时而陶醉、时而遐想……此时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放学时,悠扬的萨克斯旋律“回家”送孩子们离开校园。

2.营造亲切友善的人文氛围。我们提倡师生之间民主相处、朋友相待,对于不良的问题行为,也建议教师正面引导,用心去交流,以情染情,让学生在温暖和亲切,尊敬而又友好的氛围中自觉地变得健康、守纪、活泼。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还必须在同学间创设友好热情、温暖而无歧视的氛围,我们在大中队干部中设立学生辅导委员会,让委员会的学生和大中队队干部发动队员开展“营造友善、温暖、文明而无歧视的环境”、“手拉手,为需要帮助的伙伴出力”、“让世界充满爱”等系列活动,让一些缺乏家庭温暖和孤僻的儿童、家境贫困的自卑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感受到同学的亲情、集体的温暖,从而变得自信、开朗而健康。

3.营造赏心悦目的绿化氛围。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高高的树、平整的草坪,还有一块块写着各种名言和富有诗意的优美句子、立在花丛中的各具形状的牌子。那是后勤处的同志为了让学生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丽的绿色,领略到大自然之美和校园环境之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营造愉悦的心境而布置的。

三、优化阵地建设,健全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自己的阵地,我们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让心理专职老师欧阳玲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记录和资料积累。另外,我们对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放松室,让学生在课间、午后去心理放松室捶捶沙袋、玩玩扑克和玩具,进行正常的心理宣泄,减缓心理压力。

其次,我们建立了“秦老师信箱”和“欧阳热线”,让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惑和疑问可以直接给“秦老师信箱”写信或与欧阳老师通电话。对于学生来信,秦老师都一一找他们谈话进行了个别心理辅导。对学生的电话咨询,欧阳老师也进行了耐心而亲切的辅导,使受辅导的学生大多都解决了心理困扰。

再次,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阵地,每周三中午通过广播教全体学生学做心理保健操,让全体学生从中获得舒畅平静的心情。由大队辅导员秦老师负责学生辅导委员会,利用红领巾广播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专题广播,利用红领巾电视播放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品,利用大队部黑板报出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大队活动,布置并辅导各中队长开展富有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中小队活动,并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心理健康专栏。

四、抓好“心辅”队伍,提高心育质量

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更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潜力,达到最佳水平。为了对全校三千多名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重视抓好班主任队伍,努力提高心育质量。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我们在每个学期初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孙义农教授作专题讲座,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心理健康专家报告”录像;由持心理上岗证的钱琴副校长和辅导员秦老师以及教科所主任、心理骨干教师倪学文、教导主任吕雁南等为大家分别上了《教师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心理辅导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心理辅导优秀教案举例》、《人际交往的良好方法》、《教师礼仪》等。逐步引导教师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们还采用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讲座,邀请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团沈农华教授作《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讲座。让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引领大家高起点看心育,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搭建心育工程。同时学校还派教师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让外出学习回来的教师采用讲座、示范课等形式向全校教师作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书自学考试。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教师的心教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从而涌现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土专家”。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

在各班主任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让心育真真正正地服务于学生呢?为此我校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结合科研课题注重经验积累,平时让教师写教育随笔,让学生写成长日记,每一学期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优秀教案。注重资料的积累,成果的展示,每个教研组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集》、政教处编的《导师制案例集》等成为我校心育工程的成果推出,更是成为引领教师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3.做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工作

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无疑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2002年11月倪学文老师和章九英老师的两堂课《学会合作》及《笑对人生》,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起步,使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学生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于是大家一起尝试、探索。终于在2003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大规模展开,四五年级每班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是在2005年5月举办的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大展示和五六年级的心理健康小品设计和拍摄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同时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限于对本校教师的引领,同时也引领了南浔区的心理健康教育。

4.每两周上好一节心理辅导课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服务学生”宗旨中得到普及,取得更广泛的作用,每学期,各班主任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班级管理计划。每两周结合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举行一次高质量的心理辅导课,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释放心理,获得一份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合团队活动,开展同伴辅导

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重活动、重体验。为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塑造完美的心灵和人格,我们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社团活动、少先队密切结合起来,使之具有可行性、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接受性。

在活动中,开展孩子们喜爱的同伴辅导活动,如“赶走烦恼小妖精”、“快乐你我他”、“幽默笑话赛一赛”等生动有趣的小队活动。在中队活动中,如“欢乐大本营”、“争做自信的好队员”、“面对挫折我不怕”等生动有效的中队活动。本学期我校还在各中队心理辅导队活动地基础上,开展了“感受快乐好处多”的大队活动。活动中,大队长对各年级的队员代表分别抽查了各方面的心理知识,队员们应答如流。队员们还谈了自己怎样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的心理感受,从而呼唤每位队员都大胆自信地喊出:“我能行,我很棒”,把大队活动推向。

我们还充分利用少先队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利用广播进行“心灵之约”专题广播,教《快乐属于你》等轻松活泼的歌曲;利用大队部板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红领巾电视向全体学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小品,这些小品都是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编自排的,既培养了队员的能力,又行之有效地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教育。结合“书香校园”的创建,本学期全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表演比赛,61个班,61个节目,精彩纷呈,在经典诗文的或歌或诵中,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陶冶健康的情操。

此外,我们还注意发挥红领巾小记者的作用,让小记者们积极向新闻媒体宣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成果,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外界的交流。

六、辛勤浇灌心花,结出累累硕果

在长期的、全面的、系统的、务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中,取得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

1.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心育理论和技巧日益丰富

“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就拥有世界的一切”,教师在心理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心怀感激和心存幸福的教师越来越多。这份心境使得教师能从正面,亲切、友善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们心灵得到阳光的照耀,让孩子倍感温馨和快乐。

其次,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获得提高,各级各类获奖甚多。其中,倪学文老师的公开课《放飞想像》获市首届心理教育辅导课赛课一等奖,优秀教案《学会合作》也获市一等奖。《放飞想像》、《我的朋友在哪里》、《学会合作》等课在区、市观摩课中或好评。陈小乡老师的心理教案《我能行》获市三等奖,个案设计《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获市二等奖。章九英老师的优秀教案《笑对生活》获市二等奖。秦玉琴老师的论文《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在市少先队论文评比上获奖,秦玉琴老师的论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多彩的活动之中》在区心理健康交流会上交流。周建荣老师《谈健康心理品质和培养》、《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等多篇于《小学教学改革小实验》等报刊。2007年学校有9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还在全国“健康杯”中获二、三等奖。学校同时还被评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2.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自信心得以提高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心理辅导后,情绪变得积极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人在积极的情绪下总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区里每年的学科质量抽测,我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乐观、向上、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使身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深入细致,学生问题性、攻击明显减少

学生偶尔发生的攻击,教师能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心辅心,以情染情,使学生在良好情感的熏陶下变得正气、健康、活泼、开朗。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校学生呈现自信向上,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

4.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美育的发展

自信活泼开朗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项艺术类的比赛,如“十佳小歌手”、“十佳小乐手”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合唱比赛及鼓号队、铜管乐队比赛。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好,各项竞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舞蹈获市区一等奖,鼓号队获市、区金奖、一等奖,田径、三棋获区比赛第一名。学校连续多年获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回顾心育历程,滴滴汗水,点点收获,我们深感成果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日子,我们深感心育永无止境。相信有我们的精诚所至,一定让校园更亮丽,使水晶般的心灵更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