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教学案例

篮球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篮球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主线;明暗线

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关键要看在课堂教学之后,能提取到多少相关内容。若是零散的任务切割,如任务1、2、3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行为,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是以碎片的形式进行编码(如下页图1),这样一来学生提取脑部的记忆编码就会相对困难,因为他首先要提取脑部多个零散的图像库、知识库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点,然后才能回忆起所学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应考虑如何能够让学生形成一条记忆主线,如下页图2所示,从而能最快速度地调用自己的记忆编码库,实现真正的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在保存的过程中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量和质上的变化。例如,原来知识的内容,被扭曲或简单化,变得更合理或是更具体、更详细。这些变化会引起记忆检索的困难,所以长时记忆的提取需要一些线索,并且线索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记忆的内容越匹配越易回忆。我们的课堂主线就是一种提取长时记忆的线索,如果把一节课堂比作是珍珠项链,教学内容就是珍珠,而教学主线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那根线。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具有一条严密的、整体系统性的主线,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需求有连贯性,充分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成为一种“立体渗透型”的课堂。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科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点,以学生的具体活动为明线,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情感作用等多种因素整合为暗线,并发式地进行逐点融通,层层递进,力求明、暗线之间的有机联通与交融,实现局部教学目标与核心教学目标相契合,进而探索一种新颖的课堂主线新模式。

透析目标、明暗分层

一节信息技术课往往有多个教学目标,然而教师们往往更关注技能层面的教学目标。但是,笔者认为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各项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养,才能更适应今后的信息化社会。因此,教师应正确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线。其中,正确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设计明晰、合理教学主线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意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目标中确定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

深入确定课堂的核心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当清晰地剥离出课堂主线所属的两类线:明线与暗线。一堂优秀的课就如一部杰出的电影巨作,既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又有埋藏深入的多条暗线;既让人觉得整个过程流畅无比,又让人觉得意味深远、回味无穷。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整堂课要学生付诸实际行动的各种活动就是一条清晰的明线,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各种学习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则组合成了多条隐含的暗线。

教学案例一:以Excel数据统计、排序、筛选为例。

教学思考:核心教学目标就是能根据具体情况学会数据的处理,并能对得出的结论加以分析,如图3所示。

基于原型、串联成线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不断地产生需求、满足需求,又产生新需求的过程,学生只有从内心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投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既顾及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又兼顾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的学习环境。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从图4中可以看出,积极寻求文本教材和学生原有认知的“原型”需求点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他们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案例二:网上邮局——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教学思考:利用学生春游、体育课、大课间、课前现场拍的照片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自我产生急需获取照片的强烈欲望,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探讨获取照片的各种途径,最终引出用电子邮件方式来发送与接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始终高涨。

找到了学生的认知原型与教材的结合点之后,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尝试将各种暗线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点,非常巧妙地融入到明线的具体布置点中去,而不能使之零碎地孤立存在,应当将这些串联成为十分清晰的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一条课堂主线。

教学案例三:Photoshop图层的初步应用。

教学准备:1.拍摄学生最熟悉的教室门、窗、墙、人、制作纸模型;准备同样素材的PSD格式文件(注:人的素材图具有背景,而且尺寸较大,上下颠倒)。

明线的各个布置点如下表所示。

其中在突破关键的教学难点问题上设计了以下几处较为细致的暗线点,如图6所示。

将具有背景的“教师”抠选出,如图5所示。

将“教师”合理地出现在教室里,如图6所示。

让“教师”合理地出现在教室外,如图7所示。

明暗交融、升华推动

虽然明暗线能清晰地进行剥离,各种暗线所属的多个要素点也能有机地整合到课堂的明线中,但若不能及时将这些要素科学合理地作用于学生头脑当中,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教师应该利用明暗这两条线交融之后所产生的巨大合力,借力使力,设计学生的活动体验点,推动学生的思维扩散与激荡,抓住契机对学生头脑中模糊的表象进行及时提炼。

1.设体验点

体验过的东西我们会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样道理,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自身实践,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要设计好精确的而又具有高价值的体验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能高精度地击中到这个点,学生便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所有零碎的知识点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案例四:以《图层动画》为例。

课堂主线:用动画模拟复现投球之后出现的几种情况。

明线是实现模拟投篮三种不同效果的动画,分别为:进网、网前擦过、板后擦过。

暗线是篮球、篮网、篮板这三个图层的层次关系、图层的概念和图层的操作(插入、删除、调整)、篮球各层动画制作分析、动画制作中的操作细节。

笔者对以上两条线所罗列的各种点进行了通盘的策划与认真的思考,设计了以下对于学生来说几处较为关键的体验点:

(1)为了深入理解图层的概念,以及各个图层之间的层次关系,笔者设计利用篮球、篮网、篮板三张大小不同的实物纸模型,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出投球之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2)为了能使篮球各层动画制作分析得更加透彻,笔者设计了篮球运动轨迹中关键点的板画与时间轴上对应帧设置的板画(如图8),让学生自我体验一个图层是需要关键帧以及相对应的需要改变元件的位置,另两个图层是一直不变的。

2.设推动点

设计了各种体验点之后,笔者认为应趁热打铁,努力将暗线中隐藏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很快地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应该努力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能深刻理解与体验点相对应的暗线布置点,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矛盾认知冲突。此时,学生会主动地去重新审视前一个体验点和与其相对应的布置点。同时在真实世界情境中,水到渠成地点燃内心需求。

教学案例五:以《图层动画》为例。

教学思考:

(1)故意设下陷阱,设计学生的认知冲突推动点,让学生在完成动画制作后发现篮球无法穿越篮网,从而回溯到原有的图层层次布置关系,能重复回顾图层的所有相关暗线所属的内容。

(2)为了能使篮球运动的轨迹更接近现实情况,引导学生去修复各种技术细节问题(如要考虑增加关键帧、元件的位置、关键帧之间的时间间隔等)。

3.设提炼点

虽然努力设计了学生的各种体验点,也助推了学生对暗线布置的各种知识点与技能的深刻理解,点燃了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关内容的表象,但是学生在试图链接具体知识点的时候遇到了阻力,此时就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提炼出学生原本比较模糊的认知,拼接他们头脑中零乱的知识碎片,使其能形成彼此联系的网状知识体。

教学案例六: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

案例说明:此案例为公开课,听课老师都是首次来本校,通过设置好超级链接的幻灯片(有关学校各方面:历史、重大事件、社团情况等),让学生来做优秀的解说员,与在场听课老师进行现场互动,可以由听课老师自由选择想听具体哪个方面内容。

设计了学生的关键提炼点如下:

(1)想设置正确的超级链接,关键两点是什么?(为了提炼设置正确的链接源与链接目的地)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创建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

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将课堂活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一)设计与案例教学有关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课上是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地具象化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相关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而带领学生一步步的解决问题。

具体举例:比如在“方程式”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在奥运会期间,中国男篮顺利进入八强,在此次比赛中姚明一共夺得了115分,并且参加了7场比赛,那么每场平均得分是多少?进而老师可以引申到数学方程式的知识,加入一个人在篮球赛中2分球进了x个,3分球进了y个,总得分是80分?那么该如何列出方程式?(答案为2x+3y=80)

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具体应用数学知识,更直观地把握数学知识,并且这样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在课堂活动中增加探究式案例教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案例是初中数学老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探究式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解决了疑惑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数学规律,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具体举例:比如在学习关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涵盖了很多的难点,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优化案例教学效果。在下图中,ABC中,线段AB与线段BC相等,长度为12cm,已知∠ABC是80度,∠ABD与∠DBC相等,并且DE平行于BC,问题是“求DE的长度为多少”?

这个时候就可以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首先分析题干中的条件,明确这是与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关的问题;接下来老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出解题关键是“构建DE=・AB”的等量关系的结论;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题过程。

二、案例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环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源动力,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在案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

(一)创设问题

比如在学习有关直线平行的条件这部分的知识时,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具体举例:问题1:对于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都有哪几种可能呢?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回答出相交或平行这个答案。由此,老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了,那么在这个图形中会有几个角?这几个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直线相交的情形进行思考,接着引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问题3:两条直线的平行应该如何进行定义?与两条直线的相交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二)联系实际生活,发掘数学知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蕴含着数学知识,老师应该充分联系生活中的这些数学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考题1】一个32 cm×40 cm的矩形,其中,点A、B、C、D分别在它的四条边上,如图1所示。已知点C比点A低20 cm,点D比点B更靠近左侧8 cm,请问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多少cm2? 

正确率:准入45?郾1%,在职12?郾2%。 

【考题2】在图2中,点A与点B分别为半径14 cm与半径28 cm的两个四分之一圆的圆心。请问图中区域I与区域II的面积之差为多少cm2?(取π=) 

正确率:准入52?郾6%,在职16?郾9%。 

【考题3】在一个正三角形中内接一个圆。圆内又接一个正三角形,如右图。外面的大三角形和里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多少? 

正确率:准入62?郾3%,在职25?郾5%。 

【教学案例1】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导出来后,教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学生:“180°。”可是,有一位将三角形画在篮球面上的学生说:“老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教师(略一停顿)强调说:“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评析】其实,“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只是“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中的一个定理。但如果在非欧几何里,三角形的内角和就不一定等于180°。 

【教学案例2】轴对称图形。 

教师展示美丽的“爱心”“蝴蝶”“脸谱”图案。教师:“看,把它们对折,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们都是对称图形。”一位眼尖的学生说:“蝴蝶左边的一个黑点比右边的小,不完全对称,所以它不是对称图形。”学生议论纷纷,教师莫衷一是。 

【评析】其实,对称图形作为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表现的方式很多,轴对称图形是研究平面图形而不是实物,呈现图形时,教师应该处理好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对生活原型进行加工,舍弃非本质属性。“蝴蝶”图案,教师课前可以进行处理和矫正。当然,图案中的一个“小黑点”也可看做“非本质”因素,可不予考虑。 

【教学案例3】教师编题。 

教师编题,学生练习,其中有两道题如下: 

①求直角梯形的周长与面积(单位:cm)。(图4) 

②一张长方形纸折成图5形状,求阴影面积。 

【评析】教师在出题过程中不够细心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以上两题,教师给的条件有误。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应符合勾股定理。 

【教学案例4】教师讲评。 

图6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哪一面在上面? 

教师讲评,结论为:C面。 

【评析】上题应该有两种答案,教师所答的只为其中一种。F面上翻时,正确答案是E。F面下翻时,正确答案是C。多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因见过太多相似题目而不加思考,不以不同角度审视题目,因而无法带动学生多方面思考。 

在组织教师集备的时候,当被问到诸如这样的问题:“你了解小学几何中的蝴蝶定理吗?”“两条直线重合是特殊的平行还是特殊的相交?”“你知道斐波那契数列吗?”“你清楚慕课是什么吗?”等,知之者不多。还有一些问题如:“周长能不能指?面积能不能摸?”“立体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三角形不叫三边形?”“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对吗?”等,教师也难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职教师和准入教师的学科本体知识都存在缺失现象,且在职教师比准入教师缺失的比率更高。课堂观察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概念、定理教学,编题、审题、解题等方面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对某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规律的现象与本质,目标的分解与重组,数据的分析与推断等均有缺失,且日益明显。那么,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1. 教师职前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在答题调查中,准入教师的解题正确率不高,显示出教师职前在部分领域中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如题3,受考查的准入教师鲜有“将圆内接正三角形旋转180度”,即对图形进行运动变化、灵活解答,而是通过假设半径,分别求出大、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再求出它们的面积比,这暴露出了准入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问:“周角是一条射线,一条边吗?”教师无法回答。其实,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图像。任何角都是由相交的两条边组成的,只不过周角是特殊的角,它的两条边重合了,所以只要它作为角的条件存在,就是两条射线。 

2. 教师入职后的教学存在思维惯性。 

惯性思维常会造成个人思考事物时出现盲点,而且缺乏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本文中的教学案例三“教师编题”和教学案例四“教师讲评”,教师所犯的错误并非完全因为知识遗忘,也可能是因为接触太多,形成了思维惯性。“女生有x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则2x+x代表男、女生人数之和,那么2x-x代表什么?”大部分教师的答案是“代表男、女生人数之差”,但其实它也代表女生的人数。 

3. 课标的修订与课程的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后,为了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并体现数学的本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实际生活。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结论少了、探究多了,模式少了、创新多了,封闭少了、开放多了。这种变化在提高知识学习灵活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于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学生的知识来源越来越丰富,且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知识的盲点就逐渐暴露了出来。针对造成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 优化职前学科课程的内容与设置。 

为了提高职前教师的数学水平,教育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亦需要加快改革和调整的步伐。提高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提高教师数学本体知识的关键。因此,笔者建议可根据教师目前缺失的知识内容开设更多专业课程门类,如丰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增设概率、统计、理财等章节内容,让师范生透过对数学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数学素养,获得数学理论、探究方法与思维能力等。同时,亦要注重数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不仅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未来创新教育做铺垫。除了加强数学专业知识外,数学课程亦应该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注重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使之内化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2. 注重在职教师培训的技巧和实效。 

我国重视教师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各种培训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模式”和“套路”。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更多的着眼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上。其实,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就其目标和内容来说,不能把学科本体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割裂开来,应该把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统筹起来。 

培训机构既要展示教学方法和技巧,亦要将数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知识点的系统性以及结论的严谨性。举例来说“圆的认识”,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就未给“圆”下明确的定义,只是说“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然后问:“你能在纸上画一个圆吗?”意在让学生观察与操作。虽然书上没给“圆”下明确的定义,但在培训中,应当让教师明了圆是一类事物,它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一中同长”,这是圆的本质属性。圆的概念就是这一本质属性的反映。应当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圆的本质属性,有效建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要让教师正确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如弧和弦、内心和外心、圆心角和圆周角、外接圆和内切圆等。使之在探究事物本质,沟通知识联系中更加应对自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 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的提升与飞跃。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一方面,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和一些相关材料发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的资料。另一方面,在拿到案例材料之后,学生要学会转变角色,让自己尽快地融入到案例学习之中,把自己已学的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对案例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关键问题。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时候,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把这样一些案例材料分给学生。案例材料1———各种各样的形状: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类形状的图片,比如篮球、水桶、电棒、广告牌、房屋建筑、金字塔等。案例材料2———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以及球的结构特征描述。然后学生在拿到案例材料之后,在课前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课堂讨论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课堂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课堂讨论分为两个阶段: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第一,小组讨论。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的性格和知识水平等对他们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以4至5人为宜,然后让各组进行热烈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针对一些问题找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案例材料的理解,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宜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过多干预。第二,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一方面控制整个讨论局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全班讨论开始时,教师先让一些学生进行自由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对其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和辩护。比如,在上文我们提到的案例中,学生A发言“依据圆柱的定义,我们教室使用的电棒也是圆柱体。”对于他的这种说法,其他学生就可以以此为引线,对圆柱的相关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学生就在讨论中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讨论中,学生偏离了主题或者讨论无法继续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三)教师总结评价

在课堂讨论之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的总结不仅是对这节课知识的概括,而且还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了解答,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在评价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勘查技术;案例式教学;案例资源库;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64-03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在《华盛顿协议》会议上被接受为该协议组织的预备成员,也是被该协议组织接纳的第21个成员。我国将在两年后即2015年通过《华盛顿协议》秘书处指派的正式成员代表对我国转正申请进行考核。为了快速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将派出专家对我国高校中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进行检查,检查的核心就是专业是否实施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因此,为了实现成果导向教育,迫切需要在思想理念、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教学改革。本文在我国工程教育将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案例式教学法的现状及特点

1.案例式教学法的现状。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完整、可借鉴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1970年的哈佛大学法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起,案例教学法因其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已成为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学、法律、经济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教学培养的基本模式。因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地球科学、矿物岩石学及构造地质学等扎实的地学基础知识的特点,故该专业教育培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与其他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据已有文献表明,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故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研究意义。

2.案例式教学的特点。案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辩论,并对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是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或者数个案例引导,自觉参与到问题的界定、分析和解决的教学方法,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案例的实践性。在案例式教学中,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得出个人的判断并做出决策,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并解决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学生在实践上的不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匮乏的缺陷。②案例的典型性。就是选择的案例应该能够揭示出一般事物的共性,使学生通过此类案例的教学能够有所领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③案例的启发性。案例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师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④案例的互动性。案例式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了整个课堂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⑤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在选取过程中不是个人想象与虚构的内容,应符合现有的课程理论,每一个案例应该都是来源于实际的案例,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⑥案例的时效性。由于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程上不断涌现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因此一个能反映当今最新技术的案例才能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与分析,否则,案例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因其具有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和效果,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但在实际运用中,尤其是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应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应因课程而异。案例教学法自从成为法学教育学院化的产物以及其日益成为工商管理学科所流行的教学方法以来,因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与专业相关的地学基础科学知识、宽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坚实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技术管理和合作交流综合素质。而前面的地学知识与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均具有较高程度的理论性,特别是地学中的《地球科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土木专业基础课中的《工程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学科。因此,严格意义上的案例式教学在这些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是不尽适用的,它极其容易造成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模糊或混淆,学生很难掌握较强的地学知识以及宽厚的土木专业基础知识。另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无社会阅历和专业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如果提供综合性强的案例,他们将因无从下手而感到沮丧,难以获得理想的案例式教学效果。反之,对具备一定的地学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开展案例式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地基处理》课程为例,该门课主要介绍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应范围、加固机理、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等内容,而涉及到的计算理论主要是复合地基方面。该门课采用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技术可行、经济适用性等方面的比较,能够达到学生掌握该门课的目的。

2.教师在案例式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数是高校或者研究所一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教学能力与案例式教学的训练,严重限制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熟练的组织能力、启发与引导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而大多数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仍习惯以教师在课堂中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案例讨论的全过程,学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案例讨论与分析。

3.学生的主体性不强。一方面,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模式不够熟悉,导致对于自己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及承担的角色缺乏清晰而充分的认知,严重影响了案例式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及展示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案例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果制约了学生在案例式教学中的互动性;最后,很多同学对案例课重视度不足,认为案例库是理论知识学习后的一种调节,表现为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以上各方面都影响了学生在案例式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

4.资源共享的案例资源库亟待建设。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法的灵魂,其选择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案例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且优质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前提性条件。从我国开设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来看,因受案例资源需要持续更新、案例库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至今尚未出现可以面向各培养单位开放的案例资源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已有的案例零散,采编水平不高。教学案例都是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的喜好或者科研成果来开发和制作的,学校较少组建学科团队或专门的开发团队来开发;第二,案例来源渠道过窄,实践性不强。案例主要来源于任课教师根据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和加工改编而成,或者是由任课教师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或者去企业实地调研、访谈,结合企业的背景和相关资料采编而成。前者因受到企业自身的技术保密性等制约而使得案例的采集面十分狭小,后者因其信息来源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实践而使得案例实践性效果大打折扣;第三,案例编写难以得到认可,积极性不高。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未建立配套的案例编写的激励机制,教师开展案例编制未能在教师年终考核或者职称晋级评定时得到认可,使得教师宁愿开展学术研究和,而不愿意参与教学案例的编写和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第四,案例私有化明显,案例库共享性差。因现有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基于任课教师个人的兴趣或者需要而开发完成的,基本为某些任课教师个人专属的教学资源,很难达到案例资源的共享性。

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对策

基于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中存在以上问题,根据案例式教学在国内高校相关专业实际应用中的已有经验,并结合案例式教学在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改成果,得到了如下对策。

1.率先开展案例式教学在相关课程中的试点工作。结合作者申请的安徽省教改项目,率先在实践性强的相关课程开展案例教学试点,如《地基处理》、《桩基测试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等实务性强的课程。鉴于这些课程中有些在国家各种职业考试资料中就存在了案例分析题库,因此具备了相对丰富的案例库资源,可考虑在这些课程中开展案例式教学的试点。

2.提升教师能力。虽然我国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在逐渐增多,但是因缺乏训练有素的指导而限制了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因此,建议从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老师案例式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首先,加强青年教师案例式教学的培训与培养工作。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组织能力、启发与引导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这些素质与能力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运用、实践与改进才能得到提升。其次,增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除了优先聘任具有工程经历的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或者直接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外,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每年还重点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大中型企业挂职学习。再次,为了体现学校和院系对案例式教学库编写的鼓励与支持,学校将教学案例库作为老师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业绩之一。

3.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案例式教学,改革过去以期末卷面成绩作为各门课最终学生成绩的方式,采用平时案例课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判定的方法,按照我校新制定的2015版教学计划精神,建议专业课程应注重过程评估,评估内容需要精心设计,多种评估方式并存,当条件成熟时,某些专业课程的期终考试(笔试)比重可以不超过40%,具体由老师或课程组决定,这为学生主动的案例式学习提供了有利保障。其次,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即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其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应得到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对表现不足的部分应提出并指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忌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的不足。

4.构建案例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平台。借鉴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案例式教学共建共享平台的宗旨:即“立足资源建设、植根教学改革、动态管理、共建共享”。本平台建设也将致力于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综合创新,面向全国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与案例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源服务。首次平台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学校教学费用的直拨,或者通过学校、省级或国家级的教改项目费用的支持。平台建设后将借鉴当前欧洲较为流行的资源共享模式和运作机制,即采用会员资源积分制:一是鼓励老师和学生申请加入该平台会员,鼓励会员只需注册、提交相关达标案例、发表教学心得、使用“在线课堂模块”等,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二是通过案例式教学研究中心提供给案例编写者统一的案例编写规范和案例资源研发标准,以动态激励的方式实现案例资源库的滚动式添加和共建共享,同时给案例资源提交者自动获得相应积分的奖励。三是通过以积分免费换取案例库的案例资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案例编写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案例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加快案例资源的滚动式添加的速度。四是通过案例库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可以对过时的、不符合现行技术规范的案例实现更新,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获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知识提供了途径。

四、结语

结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案例式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除了教师重视案例式教学经验的积累、案例式教学资源库的编写以及构建案例式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平台外,还需要学生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充当配角的角色,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有利于学科专业成果导向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慧荣.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以公共管理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9):72-75.

[2]杨朝霞.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6):83-90.

[3]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05:24-32.

[4]陈秀琼,杨高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96-98.

[5]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0-72.

[6]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7]尹子民,张彩虹.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5):93-96.

[8]杨洪志,毛永强.案例教学在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106-112.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律知识;举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20

课堂举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又是法律知识部分的教学,典型、针对性案例的使用是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法律知识教学中许多深奥、抽象的专有名词及法律法规,需要借助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旁类触通地将知识内化。一个恰当的例子,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豁然了悟,甚至会使学生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因此,探索法律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举例的规范性,对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演绎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例子要具有典型性

法律知识课堂所运用的例子应该注意典型性,这是举例的基本要求,鉴于中学生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许多法律基本概念与专有名词普遍都感到陌生和不甚了解,再加上课时紧、内容多,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例子便是提高法律知识课堂效益的关键。一个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例子往往令棘手的法律专业知识迎刃而解。例如,讲述到正当防卫必备的四条件时,笔者使用这样的案例: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小巷子时,从黑暗处窜出一个持刀青年黄某。黄某把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身上的钱物。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巷子死角,而黄某持刀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已死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田华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田华对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黄某采取防卫行为,将之打死,属于正当防卫。在这一案例中,全面涉及到了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正当防卫适用于合法权益被侵犯、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中及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运用一个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一个知识多个方面,一举多得。

二、案例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较少,看似与法律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其实法律却渗透在未成年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法律知识课堂上举例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可感可触的事件作为课堂例子,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如关于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没有认真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时,大都会认为读书是个人的私事,读好读坏,爱学不学均与别人无关,谁也无权干涉。但在我国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受教育具有双重性。而《义务教育法》对受教者――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课堂上对于此知识点的事例探讨,最贴切的做法不外乎教师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寻找话题。如学生上课迟到、课堂上讲小话、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等等在学生身上常见的现象都不失为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有效反思。同时,还可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思想教育,使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同行。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思想品德课长期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说教、空洞、脱离实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新课程改革后,从教材内容的设置与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可以彻底以往的陈见。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现象与生活实际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商品,遭遇坏人强行索取钱物,被他人偷看日记、被同学叫不中听的绰号,遇到险情时怎样报警等等均是学生常见的情境,这需要教师在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中,以这些生活实际为依据有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掌握维权技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是从生活中构建而来的,法律知识可以有效地为生活服务,帮助自己或他人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思想品德法律知识学而有用的乐趣。

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坚持对学生的思想与品德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课堂教学举例应该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要让学生听课后回味无穷,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学习活动,寻求科学的结论或答案,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举例也应该遵循和践行这一出发点。

课堂教学举例的启发性具体应为:一方面“设置悬念”、“引而不发”,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正当防卫时,笔者利用了一组动画大意是A同学在放学回家路上遭遇不良青年拦路抢劫,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争斗,A不经意拾起一块砖头将对方砸死。在播放这组动画时笔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展示给学生,而是采用悬念,为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动画最后一个画面设置暂停,由教师去启发学生“请同学们们猜猜A的行为后果如何?为什么?”此时的学生们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并大胆而快乐地猜想与续写接下来的故事结果。而对于学生们的见解我都报以微笑,不作评定任他们天马行空地猜想,待到学生们的议论结束后,笔者便揭谜了,同时展示了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此时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们有恍然大悟的、有微笑的。这一细微、巧妙的处理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愉快、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也让教师的课堂环节连接顺畅如行云流水,呼之即出。

四、举例要具有时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事例,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地开展课堂教学。法律知识教学(下转第35页)(上接第20页)举例也必遵循这一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所运用事例,必须是最新发生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关于消费者权利的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案例的运用中,2010年的课堂上可以使用“残留农药严重超标的毒豇豆”、“三聚氰胺超标毒奶粉”、“荧光增白的漂白蘑菇”等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案例,2011年的课堂得使用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事件,2012年的课堂则要用“毒胶囊”、“药膳‘速成鸡’”、“‘皮鞋’老酸奶”等事件,相同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地使用不同的事例,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在你课堂举例中不关注社会实化而使用一成不变的事例,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你OUT了”,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最终结果必将导致学生对你的课堂感觉有如鸡肋,听之无味,弃之无所谓,无味故无趣,无趣无味,则课堂教学效益甚微或归零。

五、案例展现应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易于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提升认识,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法律知识的教学案例一贯以来最常用的是文字材料展示,但这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及白板的普遍使用形势的要求,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仅用文字材料不仅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得更多信息,而且会致使课堂形式单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举例除了文字材料外,视频、漫画、动画或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对于取材于生活实际事件的小品表演更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如在学习到关于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内容时,笔者利用了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姚明被侵权的案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漫画(见图)然后再通过视频讲述姚明之所以维权的事由。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把握法律知识,适应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与喜欢明星的兴趣爱好及此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特点。漫画与视频图文声像兼并,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思想品德法律知识课堂举例的应用,所凝结的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关注学生,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与有效形式。这样就一定能使生硬、抽象的法律知识成为形式活泼、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教育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阳,林光耀.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7篇

1.问题突出运用案例法

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给学生展现一个个非常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特定的个人经历,而且是很常见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所表现出的行为都具有明显的异常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常明显的问题,通过分析探究找到各种问题的根源,分析这些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自我调节能力。

2.目的明确案例法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精心选择,在编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着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案例认真阅读、讨论思考、领悟总结。所选的案例具有典型性,能够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特点和突出问题,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指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启发深刻案例法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介入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启发性。每一个案例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以更好的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度分析,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实现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思维方法和观点的碰撞,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领悟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种心理偏差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4.互动性强案例法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分析阐述,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结合案例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去更好地分析知识、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获得更多的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的共振,让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氛围当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法介入的步骤与要求

1.教师精心选择案例

确保学生真切体验选择案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整理更多的教学案例,从中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典型案例。比如,针对学生入校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消沉、理想陨落、精神颓废等现象,给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守护心灵,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拼搏的斗志。案例:小刘是一个让家长引以为豪、亲戚羡慕不已、同学小有嫉妒的好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爱学习、有追求,希望依靠自己的辛勤拼搏考入理想的象牙塔,圆自己的大学梦。因此,为了能够问鼎名校,他辛勤刻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放弃了很多爱好,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学习,但还是感到自己比不上那几个优秀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无法实现超越。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产生了自卑、嫉妒心理,甚至有了放弃理想的念头,心理上渐渐心灰意冷,行为上开始放纵自己,偷偷抽烟、喝酒。这些心理行为表现在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也是很多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所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这个案例就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真实性、代表性,很容易让学生获到思想上的认同,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针对各种问题去思考、去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

2.精心组织分析讨论

做好师生有效互动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实施案例法心理教育的核心环节,做好这个环节应该设计好相关的问题。要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话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提出与学生心理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并且能够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情绪表现形式、学会自控,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给学生介绍一个案例供学生感知分析。案例:体育课篮球训练,小文与小夕发生了肢体碰撞,小夕很生气地指责小文动作不规范、篮球技术差,让他立即下队。小文感到很难堪,一生气就跑了,跑了一段距离后原路返回,对着这位同学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真没有修养、缺乏教养……并动起手来,经过其他同学竭力劝阻才平息下来。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之后,看到那位同学的生气模样,小文有些许的痛快。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很多都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接下来给学生提出问题,小文此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有哪些特点?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小明这样的表现合适吗?接下来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找出问题的根源。教师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并认真倾听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观点,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见解,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或者偏离讨论主题的现象应该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3.做好师生角色定位

认真做好总结评价实施案例法教学,教师不能简单地灌输知识,而要给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研讨,做好激励指引。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机械说教,而是成为积极参与互动研究的主体,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加深认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相关理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后,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性认识。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小文的行为、心理以及应对策略之后,需要针对学生自由发表阶段所出现的各种观点和认识,进行针对性评价,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学生的心理表现,同时对相关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点评,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加以肯定,对学生不同的方式思考方法加以赞扬。当然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正确的现象或者认识应该加以纠正,并提出一定的见解,最后还要归纳总结补充有关的知识,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技能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质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总结和评价中受益更多,对案例的点评应该做到因势利导、层次清晰、合乎情理。

4.注重课堂有效延伸

确保学生能迁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要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能力,加强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善于分析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行为,掌握各种心理自我调试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有效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将有关案例中学到的知识、分析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例如,体育课上发生一些肢体接触和碰撞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在设想事情就发生在你们身上,我们需要应该怎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他们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是怎样的方式来帮助他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把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把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明确教法实施原则,凸显教法教育作用

(1)保护个人隐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保护好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运用案例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选的各个典型案例都是真实案例,为了更具说服力,选择的很多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当事人有可能就是学生的同学,甚至就是在座的学生,很多情况会关系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影响到学生的同学关系、心情等。因此,一定要保护好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必要时还要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2)设计情理相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理性引导,同时又是情感因素非常重的学问,要想更好地得到学生的认可,需要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为此,在设计相关教学案例时要考虑情感因素的融入,给学生一个较好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3)选择兼顾正反面很多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上存在的不良问题,反面案例居多,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具体问题,认识分析和改进。

三、总结

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8篇

本文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多彩任务”实施的几种策略。

一、 巧设趣味性任务,使教学课堂活跃而灵动

“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技术任务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设计趣味性的任务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主观愿望,使教学课堂开放、灵动。

【案例一】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任务是:

1、想方设法将D盘根目录下的“宝藏.exe”文件“雪藏”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达到同桌很难找到或发现的目的。

2、交换座位,快速找到同桌文件夹中的“宝藏.exe”文件。

学生看到任务后,在“藏”和“找”文件中寻求到了兴奋点,思维立刻活跃,灵感立刻调动。在“雪藏”环节,有些学生使用文件夹套文件夹的方法来藏文件,有些学生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在查找环节,有些学生挨个点击文件夹查找,有些学生用资源管理器查找,有些学生用系统搜索方式查找。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式任务调动了课堂气氛,充实着教学内容,学生将所学所知的操作运用于游戏任务中,开放式、多样化的操作处处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灵动,课堂知识也在学生的“藏”与“找”,交流与互助中潜移默化地建构并加深。

二、巧设生活性任务,使教学课堂真实而积极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其主旨是使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信息技术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任务设计能衍射到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以生活实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能真正意义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二】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搜索引擎》的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任务是:如果给你1000-2000 元的梦想基金,请通过网络查找一部你心仪的智能手机,并补充完整《手机购置单》

提示:电子产品网站:

http://.cnZOL产品报价

http:// 京东网上商城

http://亚马逊

http://.cn新蛋

手机购置单(如图1)

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时,如同回归到现实生活――为自己网购一款智能手机,全力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学到的网络搜索知识,用全文或目录索引的搜索方式快速查找心仪的品牌或价格或性能的手机,课堂气氛活跃而积极。

三、巧设创造性任务,使教学课堂个性而多样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巧妙设计创造性课堂任务,鼓励学生不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案例三】在《Word自选图形》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让学生用自选图形分组设计各种标志。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特点,明确设计思想。教师展示课堂任务:

AB组“爱心社”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心、手拉手、红色……

CD组“环保社”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绿色、植物、生命……

EF组“广播站”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话筒、无限电波……

GH组“篮球队”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篮球、火焰、NBA……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路提示后,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设计制作以“爱心”、“环保”、“广播站”、“篮球队”为主题的标志作品。

四、巧设探索性任务,使教学课堂奇妙而激情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而经常将知识通过语言描述或者操作演示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没有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自然不能应对操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巧妙设计探索性任务,做好充分的预设,将知识点融入到探究性任务中,环环相扣,答案一一展开。

【案例四】在《Excel数据计算与公式计算》一课其中一个教学任务的设计是:

趣味智力题:

有三个盒子:分别是红,绿,黄三种颜色。只有一个盒子有奖品,每个盒子上贴着一张纸条。三张纸条写着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

红盒子上写:奖品不在红盒子里

绿盒子上写:奖品不在绿盒子里

黄盒子上写:奖品不在红盒子里

奖品在哪个盒子?(操作提示:答案在图片后,请使用“名称框”寻找答案!)

图片后文字提示答案在“a8000”单元格答案在“小测试”工作表的“IU30000”单元格

(如图2)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利用“名称框”寻找答案,如同化身福尔摩斯,答案层层揭开,趣味性的探索任务点燃了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到问题的核心,触及到知识本身。

五、巧设合作性任务,使教学课堂互助而高效

合作性任务设计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巧妙地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组织学生通过分组或同桌合作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五】在《FLASH神奇遮罩》的合作任务设计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闪闪红星遮罩动画》的制作。例如,A1、 B1为同桌搭档,在A1电脑上共同观察研究《闪闪红星遮罩动画》的FLASH源文件和步骤说明,在B1电脑上对半成品进行合作探究并实现此遮罩效果。

合作性任务设计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求异思维、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的培养尤为有益,使学生更具团队精神。

六、巧设递进性任务,使教学课堂完整而深入

设计递进性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能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递进性任务的设计一般具有兼顾性和关联性,层层深入,任务和任务之间会有一定联系和跨度。

【案例六】在《西游人物动起来――FLASH运动补间动画》一课的设计上,就采用递进性任务设计方法。

任务1:在元件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西游人物,让它在舞台上动起来(简单运动补间动画)

任务2:让西游人物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

任务3:让西游人物腾云驾雾旋转起来(设置运动元件的旋转和次数)

任务4:让西游人物最后消失在天际(设置运动元件的Alpha颜色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