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PBL LBL 教学模式 临床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39-02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临床护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精湛的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注意加强对护生各种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护生临床综合技能。然而,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2]。我们结合本院临床护理教学的特点,参照国内、外学者的做法,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于护理本科专业的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以期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护生各种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生临床综合技能,为理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尝试。

1 临床护理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阶段,是护生综合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实习阶段,护生的认知环境和认知内容出现很大的变化,护理教学从在校的课堂灌输式讲授模式转向以临床为主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实习学习过程,要求护生努力适应和把握角色位置的改变,积极实践,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综合技能,适应临床需要[3]。目前,临床护理教学仍然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授课技巧及个性教学,多采用“一带一”的师徒式带教模式,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分为三个步骤,即学生看,老师做,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学生做,老师看。整个教学过程,没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4]。究其原因,临床护理教学的改革相对医学院的改革的深度和速度较为滞后,一些临床教师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医学院里发生的变化,加之缺乏信息交流,仍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临床带教教师大多为临床一线的护士,身兼临床护理和教学双重任务,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都难以保证,既要指导护生工作,还要为护生的工作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由此易使带教教师压力过大而简化带教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

2 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PBL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的教授Barrow1969年创立。该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效运用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教学目标[5]。目前国内医学本科教育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此教学模式的优点:①PBL教学过程:发放病例(不完整的),学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再次发放病例,学生再次提出问题,小组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再次周期性进行,PBL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和讨论来解决问题,锻炼其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内讨论来解决问题,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适应了当代社会对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要;④PBL教学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实际中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①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和讨论来解决问题,通过病例讨论及学生自我导向式学习,学生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解决问题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无法在短期内构建完整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②在教学实践中,无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体现老师的作用,由于教师不能把他们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而提炼获取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明明白白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完整系统的医学知识;③学生本身的医学知识水平以及主动学习的意识品质不同,导致教学效果差异较大;④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主动配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而得出最佳结论,导致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久之必然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广泛渗透到大学教育中,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3 PBL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尝试在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引入PBL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专业的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具体应用如下:

3.1 PBL教学前的准备

教师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带教老师事先精心设计好护理问题,涵盖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准备若干个相关教学案例。有针对性的给实习护生发放住院病人的病历,让她们先认真阅读病历再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查阅课本、书刊、上网等方式,然后将各自查阅的问题进行小组汇总、集体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案例遵循以下原则:①紧扣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任务;②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③难易度适中,学生能够通过查资料及课本进行正确的分析;④开始前在教研组充分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学生方面:事先向学生系统的介绍PBL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PBL教学模式,尽量争取学生的配合;考虑学生性别、宿舍、性格特点等因素,在进行PBL教学时,将学生分为5人一个小组。

3.2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和实施

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PBL教学模式主要在课堂内完成,PBL教学模式的资料查阅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执行。组织实施注意:①为了保证教学的一贯性,学时不变。②将PBL与传统带教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相互穿插、渗透及补充;③PBL教学案例在PBL小组讨论至少两周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后,学生提交总结报告。

3.3 教学的考核和评价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提交的总结报告、实习结束后的考试成绩,以及将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入到以PBL教学模式的临床护理教学实践的考核和评价中。在相同层次的班级间,任选的一个班级作为试点PBL教学模式班级,引入PBL教学模式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和平均分均高于单纯的传统带教模式。问卷调查及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都显示:与传统带教模式相比,大部分学生更乐于接受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思维,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参加教改的教师认为,准备PBL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总之,在传统带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和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为了适应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总结PBL教学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开扩视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临床护理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培养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振萍.改革临床带教现状走出传统带教模式[J].河北医药,2001,23(1):69-70.

[2] Barrows HS,Tamblyn R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 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Med Educ,1977,52:1002-1004.

[3] 李秋萍,杨支兰.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对比及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32-134.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护理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的关键课程。以往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和将来社会的需要,改革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它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近年来笔者对护理专科生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以病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目的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选择或撰写教学案例极为重要,好的案例会使教学过程精彩无限,事半功倍。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特定的针对性,适用于所学内容,具有专题性,内容设计要能引出大量的思考与讨论空间。

2.课前病例导人法

在课前针对所要讲述的疾病,首先介绍一个典型病例,并围绕病例设定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吸引其注意力。病例导入完后,再系统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然后再围绕该病例,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学习,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从而使理论知识得以深化。

3.课中病例插入分析法

在较为详细地讲述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后,插入介绍病例。病例介绍完后.让学生们思考并可相互讨论,然后提问,由学生代表回答,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评价,给出正确答案。同时在病例分析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这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课后病例练习教学法

讲授完某个单元后,教师选择某些典型病例,让学生课后单独思考完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男性,47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3小时出现上腹部疼痛,向两侧腰部放射,有恶心,无呕吐,自服抗生素及止痛片无效。12小时后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6℃,心率112次/min,血压16/10kPa,呼吸平稳,腹平软,中上腹偏左压痛,无反跳痛.血淀粉酶500索氏单位,腹腔穿刺阴性。①请写出该患者的诊断及最适宜的治疗措施。②相应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这样可促使学生全面温习功课同时,还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资料,获得了大量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体会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但它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持,更不能替代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饶建军.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28(18); 74-76

[2] 黄晓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探索.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2(3):51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2009级护理本科生共46名,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均为女性,年龄17~21岁,平均(18.5±1.2)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带教方法,即由教师带领护生评估患者,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此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等,共4学时。试验组在接受2学时的临床见习后,进行2学时的ESC模拟教学。ESC模拟教学的方法是:

    (1)课前准备:主讲教师根据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理论和见习教学大纲编写ECS教学病例;实验室人员将病例录人ECS;将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教学分为3个场景;将试验组学生分成3个小组。

    (2)上课时:ECS是见习的患者,病例以投影方式播放,在护生熟悉病例后,ECS开始按照编写的程序运行,表现出疾病状态,每个小组(其中3人扮演护士、1人扮演患者家属、2人作为观察者、必要时1人充当医生或护士长)完成1个场景的现场处理,然后以交班的形式交给下一组;

    (3)结束后,主讲教师请参与的同学进行自我评价;

    (4)观看同步录象并组织学生讨论;

    (5)请同学归纳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1.3资料收集

    实践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集中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测试,内容包括理论、实践两个板块,各占5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考试得分情况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实践技能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理论技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

    3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学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83-03

《健康评估》是一门桥梁学科,紧密联系着基础护理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临床分析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评估的技能和要点。为此,我们尝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应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引入临床疾病案例,并根据案例对学生提出任务与要求,将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操作技巧巧妙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法的效果,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得可靠的数据和结果,现将调查情况阐述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教学方法

(一)对象。以梧州市卫生学校 2014 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的 2 个平行班学生 158 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 78 人,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 80 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年龄 16-20 岁,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均为初中起点的应届毕业生,年龄、教育背景、入学成绩及第一学期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在授课教师、使用教材、教学学时及教学进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的模式,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精心选取临床案例为导入,布置任务

n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选择典型临床案例。以腹部触诊―― 阑尾压痛点检查为例,设计案例如下:

患者,男,23 岁,6 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感脐周不适伴恶心,无呕吐,症状逐渐加重并转为阵发性疼痛。2 小时前疼痛呈持续性并固定于右下腹。自发病以来,患者大便稀,未见脓血便。提出:(1)假如你是接诊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该如何进行问诊?(2)该如何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

教学案例可于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自学腹部触诊内容并分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并扮演角色。

2.课中模拟情景,角色扮演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包括接诊、收集健康资料、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等。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评委打分。教师对每组表现进行全程手机录像。

3.任务完成,总结评价

学生自评打分,选出最优小组,并通过平时分加分奖励。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作总结评价,并通过手机录像回顾讲解学生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于较难的操作技巧,教师边示教,边讲解。

二、调查结果

(一)对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优(>90分)、良(80-89分)、一般(60-79分)、差(

(三)结论。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运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后,实验组的《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学生对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认可度较高。

(一)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届学生都反映,《健康评估》易学难懂,概念多、数据繁杂、各知识点联系少。主要因为《健康评估》是一门桥梁学科,一般安排在临床护理课程之前学习,此时,学生对疾病护理还没学习,所以不能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去理解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只靠死记硬背去记忆知识点,感觉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尝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引用以案例为导入的任务驱动法。以案例为导入的任务驱动法是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案例和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并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从表 2 可知,96.2% 学生认为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主要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因而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提高。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分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

(二)提高学生对护理评估知识的理解、分析和临床实践能力。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主查阅资料,分析、交流与讨论,书写操作流程,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3.6% 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他们增加对护理评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不断调整学习计划,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协作的环境中学习,每位学生为完成任务,目标一致,共同探讨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充分,学习氛围更加融洽。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而且为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表 2 可知,79.5% 学生认为能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观念和形成临床思维。临床案例的导入,让学生直接接触临床案例,缩短临床与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以临床案例为导入,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思考和讨论问题,并按照任务要求设计护理程序步骤,有利于学生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对整体护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表 2 可知,84.6% 学生认为能提高临床整体护理观念的认识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同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模拟临床情景,学生体验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87.2% 学生认为自身职业道德观念有所加强。

(五)提高了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健康评估》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

四、存在问题

在实践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1)任务难易程度不易掌握。若导入案例较复杂,任务难度过高,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就会使学生有压力,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2)对于实施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查找、筛选和归纳信息资料。因此有些学生不能按要求查找资料和积极参与讨论,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3)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模拟临床情景,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的临床医疗设备,并且能按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初步诊疗。因此,对教学设备、场地,尤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改进措施

(一)案例引入、任务设置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案例、任务设计前,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让学生能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每一次课堂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二)加强团队合作。为了让学生能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方式完成任务。课前给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等,对任务中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查找。课堂中,小组成员将各自找寻的解决任务的方案进行讨论、分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坚实的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学体系的基石。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多途径的,可通过到临床单位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通过聘请名师到校讲座,也可安排老师外出参加各级别、各类型培训班。

总之,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康评估》的教学中应用是切可行的。在运用案例导入时,要选取符合学生现有能力的临床案例,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与其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方 芳,郑 毅,相悦丽.任务驱动法在卫生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3]张玉花,张 瑜.病例引导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

[4]胡小芳.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程序课堂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9)

[5]俞艳芳.任务型教学面临的向题及应对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

[6]袁红英,王 勇,田 敏,等.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4)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1.1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病案教学中,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所选择的案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1)所选的案例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贴切、恰当,能反应教学内容。(2)案例要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难易适度。(4)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来创设问题。

1.2病案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和结果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之后,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点评,其目的,能够使我们的同学尽快的习惯临床思维方法。此阶段,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必须要特别的讲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论背景重点指出,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做必要的强化,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疾病。

1.4设计实例

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查体:体重9kg,身长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1.5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2病案教学应用的启示

2.1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病案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病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病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在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各科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应用和联系实现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3结语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带教;应用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00-02

临床护理带教要为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在短时间内搭建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并能促进其专业角色的形成及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因此,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过渡的关键阶段,作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科室的带教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法,以便于帮助护生完成临床实习阶段的过渡。案例教学法是现代很多学科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1]。而妇产科则是护生轮转实习的重要科室之一,本人在对护理大专实习生带教过程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轮转实习的大专护生60名,其中男生7人、女生53人,平均年龄18.71a。在妇产科实习时间为4周。随机将护生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护生年龄、在校理论成绩和入科前实习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均P>0.05)。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2.1.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护生每天与带教老师共同上班,对每天发生的护理事件进行带教,并解答护生提出的问题。

1.2.1.2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实习护生每天与带教老师共同上班,护生除每天与带教老师共同处理护理事件以外,还要整理和完成带教老师确定的案例,以便于讨论。

1.2.1.3 案例教学法实施重点。

1.2.1.3.1 熟悉实纲:入科后带教老师应向护生简单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护生根据实纲预习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观察内容及干预重点。

1.2.1.3.2 确定案例:带教老师根据妇产科护理实纲及科室现有病人的特定,每周确定一个最佳案例,第二周案例可由护生自行选定,与带教老师讨论后可确立。

1.2.1.3.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护生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先自行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小组讨论,确定护理诊断,列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及目标,将整理好的资料与带教老师交流。带教老师将带领护生每天对此案例进行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做到放手不放眼,专科护理的具体操作:如胎心的监护、三产程的观察及产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可先由老师示范,再由护生操作,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或是小组讨论,自己解决。若病情许可一般采用床边教学更加深刻。每周带教老师组织护生交流一次,解决本周遇到的问题确定下周案例。

1.2.1.3.4 案例的总结:案例护理干预完成后,护生经过小组讨论将整理好的案例交给带教老师,并完成一份案例体会。

1.2.2 评价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参加本科室组织的出科考试,统一考试形式。①理论考核:根据实纲要求对护生基础护理知识及妇产科专科护理知识进行考核,传统题型,满分100分。②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及妇产科专科护理操作,满分100分。由 5 名带教老师同时打分,取平均分。③综合素质评分:内容包括着装仪表、学习态度、服务态度、应急能力、组织纪律、团队合作能力等项目,由科室所有护士及实习生沟通打分,满分100分。最后理论考核成绩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40%、科室评分占30%。

1.2.3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统计描述。

2 结果

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综合素质及总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综合素质评分比较均P

3 讨论

3.1 实验组比对照组评分高根据表1显示,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综合素质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2 案例教学法实施注意事项。

3.2.1 紧扣实纲: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必须以教学为目的,案例教学法的主干线为选择的案例,但是在进行案例讨论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必须贯穿基础护理操作的实践指导及专科护理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在完成教学的同时锻炼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2.2 案例的选择:案例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经分析、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吻合,与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相联系。案例中包含性别、年龄、主诉、生命体征的指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功能检测指标。避免言语赘述,病史过分繁琐,做到典型性和代表性[2]。

3.2.3 带教老师转变角色:传统的实习带教一般都是老师做,学生看,或者学生做,老师点评,老师一般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老师一般很难全面了解。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护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称,护生是主体,带教老师起引导作用,带教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活跃程度,分别采用主动发言、点名发言、小组讨论组长发言、学生相互争论等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评,让学生的脑子、瘦和嘴都动起来。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才能成功[3]。所以带教老师必须转变角色,逐渐由主导转换为引导,收放自如。

3.3 案例教学法德实施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医疗干预的成败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医疗工作者的技能操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患对人性化护理的要求更加强烈,法律意识也日渐增强,所以,只注重良好的技能操作技术已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护理岗位需要的是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法律法规教育更要贯穿于护生实习的始终。在实际工作中,带教老师要引导护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权、自、守密权、隐私权等,使护生及早树立法律意识;强调安全意识、督促护生严格遵守产房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无菌制度、查对制度;让护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身份,对实习期间个生呢个的差错事故引起足够的重视[4] 。这些教学细节的干预可以锻炼护生的综合素质,更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总之,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由学校向临床、由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关键阶段,选择案例教学法也是为了能够帮助护生做好这个过渡,更好的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不再死读书,学会应用整体护理人性化的对患者进行服务,并且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系统、全面、整体、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注重工作氛围,强调安全意识,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护士。

参考文献

[1] 田桂莲,王凤华.编写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本,2006,22(2):70~71

[2] 赵静,葛柳燕,王春红.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4A):644~645

[3] 邓博,等.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生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5):74~75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7篇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讨论,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由具体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大多依据疾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程序来进行,而大多数教师以讲授法、讨论法及演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方法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病例,让学生身临实际案例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护理问题的经验,从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1.1 案例的设计与选择。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要客观选择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以现实为范本,使案例接近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病例内容要得体,切合实际,应依据护理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及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教师要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案例,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收集病例,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尚未接触临床,没有工作经验,所以要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紧扣大纲的案例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为使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具有针对性,富有吸引力,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必须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相联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一个好的病例设计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临床护理的整体程序,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以及同一疾病、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情、病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

1.2 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

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要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最后,可就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易忽略的知识点和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对教案进行改进,并设置相应的问题供讨论,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并及时给予医学伦理的教育。

1.3 进行案例讨论是重要环节。

案例讨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自由阐述观点,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循循善诱,做好必要的铺垫或交代,使学生“启而有发”“一启即发”。切忌纠缠细节,指导学生以最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

1.4 案例教学实施时注意事项。

病案编写与选择是对已发生的典型病例的真实写照,必须具有高度的客观性。病案描述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老师不应加入评论性和分析性的语言。案例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这一原则。病案教学结束时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总结的重要性。儿科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临床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接触真正患儿时的临床应用能力。因此,在儿科学的教学中完全有必要实施案例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病案只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离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支持,案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教师积极、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其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案例引入时常用的3种方法及优缺点

2.1 课前设疑法。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选择一个按教学大纲要求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请学生带着疑问查阅相关资料,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为督促每一个学生积极准备,上课时老师可采取随机抽叫的方式,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或详细讲解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让学生自己去评判刚才结果正确与否。此方法优点在于能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增强探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方面充分暴露。不足之处是中专学生自学能力还不强,老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讨论结束后老师必须做系统讲解。

2.2 案例讨论法。在完成某一课堂目标后,针对具体目标设置案例并提出问题,请学生共同分组讨论,在取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后,每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可做补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讨论结束时,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此方法优点在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上课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比较符合中专学生的实际。不足之处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2.3 课前导入法。教师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展示一个病例,直观、形象的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体查:wt 9kg,L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 cm×1.5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此方法优点在于典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克服了床边教学学生学习不方便的问题,又克服了书面不能展示的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可以全方位地表现疾病特点。不足之处是典型病例多媒体视频资源缺乏。

3. 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3.1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往往是一个实际事件,没有分析,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是个难题。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各个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切换。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案例教学法将临床护理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它是中职学校乃至高校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法也只有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其他教学方法和谐运用,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郭金达.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81~ 82

[2] 熊永红1 孙爱芳2 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儿科学》的实践探索[J]中外医疗,2011, R2,15

[3] 杨玉霞.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NO.7

[4] 丁建云1,管勇丽1,孙丰斌2.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R473,2008 年12 月第5 卷 第3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