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初级会计实操

学初级会计实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3802

会计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强调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否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会计岗位工作,首要条件必须在校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带给广大考生很大的冲击与难题。肇庆市财政局率先在2013年4月份第一次实行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根据统计考证通过率比较低,考生普遍反映考试题量大时间不够,考试范围广,考试难度大。因此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面对新考试模式会计教师应该研究其变化情况,进而积极探索适合的会计教学模式。

1 新考试模式下的变化情况

1.1 考试模式的两次变革

近几年随着国务院财政部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修订及颁布实施,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月1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发生了两次变革,《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考试科目由以往的有纸化考试模式—2010年起两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2013年7月1日起三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这种新考试模式不仅采用随机抽题,而且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难度大大增加。

1.2 考试内容的变化

以往《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采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第三版教材,《初级会计电化》采用的软件版本是“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10.0”。现在改为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系列书籍,共四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内附考试环境演示光盘)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考试教材的变化引起考试内容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新增考点比较多,增加了“现金管理”、“主要税种”、“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等考点;《初级会计电算化》改用新软件版本“用友畅捷通T3”。

1.3 考试题型的变化

与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相比,《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未变,依旧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但各大题的分值变化较大,前面三道客观题由以前的45分增加为80分,计算分析题由55分调整为20分,这种考法考生复习的侧重点应该适当调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题型增加了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这种考法虽然增加了难度,却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变革最大,以前考试题型是先考操作题,操作题60分以上才可以考理论题,操作题和理论题同时达60分以上方为合格。现在是理论题和操作题同在一份考卷,考试顺序先做理论题(40分)再做操作题(60分),两部分合计算分,此考法注重实操技能。

1.4 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

《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量合计为70小题,《初级会计电算化》理论题40小题,操作题15题。而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连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可知题量大而考试时间紧迫,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考后抱怨不够时间完成题目。

2 新考试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2.1 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考虑,配合学生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试通过率。结合目前无纸化考试变化情况,高职会计专业应该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每周6节课),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本课程新增考点比较多,课时安排由每周2节调为每周3节。《会计电算化》不仅是考证科目,而且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如果在校期间过分看重考证而忽略了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满足不了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为了协调好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之间关系,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该使用“双教材双学期”上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每周2或3节课),这样可以及时赶上当年6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二第二学期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72版》(每周4节课),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争取在大三第一学期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而且方便学院选拔优秀人才去参加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比赛。除此之外,每学期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会计上岗证选修课,进一步提高考证通过率。

2.2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生源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对于生源质量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在职业资格证书上起码要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于生源较差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激励的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或者对于部分成大学生在中职学校已经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可以免休相关课程,把精力放在冲刺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上。而对于普通高职学生,如果在大一第二学期顺利通过了考证,可以免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初级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并且期末考试成绩为100分,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优先获得奖学金的资格。这种激励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斗志,激发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动力。

2.3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紧扣考试大纲制作优质的课件。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大纲,紧扣考试大纲进行精心备课,制作优质实用的课件,方便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制作实用而又精美的课件适用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教学。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教材整本书都是文字,枯躁乏味,倘若教师采用以往“黑板+教材”传统模式,迅速划完重点然后完事,学生不仅记不住该记的知识点,而且会增加学生厌学的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内容做到以考试大纲为主线,重点突出,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做到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2)巧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不仅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计基础》是入门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担任该课程的科任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引路人。在课堂教学在避免满堂灌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运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去由浅入深讲解抽象的专业术语,讲完建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期末处理—财务会计报告每一个知识点后,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要注重与考试大纲相联系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多联系生活实例去讲解重点知识,运用“对比式”“迁移”方法去找出类似知识的异同点,为准确答题做好铺垫,精做习题以巩固课本知识。在《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操。由于《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教材缺少实验操作指导,教师在演示操作步骤时节奏不能太快,提醒学生要对关键步骤做好笔记,多练多思考。另外,课堂教学并不只要求学生听懂所讲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当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才能适应三科连考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做到灵活应变,获取好成绩。

(3)以赛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无纸化考试的考试大纲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会计基础知识大奖赛、会计基本技能大奖赛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最终能让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全面提高,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4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面对学生在备考中的盲目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优质的考试资源包括从市场择优购买实用的考试资料和在网上建立习题、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的方法。但要建立这样的试题题库,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技术支持以及会计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有效积累相关教学资源,在广泛涉取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展示给学生。学校可先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开始着手建立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参照考试题型、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在题库中,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各个击破。网上测试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很好地与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接轨,而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2篇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由系统随机组卷、试题及选题顺序随机生成,考试全程有可视化监控,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考试实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三科联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联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合格证。新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网上办理各项考生的考试实务于一体。既方便了考生,也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的工作量。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主要特点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考试题型。三门课程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具体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题为不定项选择占20分;《会计基础》的核算题占20分;《初级会计电算化》分成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实操部分是财务软件的操作题。②单独试题。系统在题库里随机组卷,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都可能不一样,考核的范围很广。③时间紧凑。每科的题量都比较大,要求学生快速反应,迅速答题,才能完成试题,考完一科马上就考下一科,连续作战,没有休息时间。④考试难度增加。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型较为灵活,客观题内容比较细,单纯靠死记硬背的考点比较少,考试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每个章节都有考点,每个章节都是重点。学生答题时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才能作出正确选择。⑤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考试的命题,完全按照教材某一个知识点出题的情况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对章节的内容进行组合,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试题体现了不同知识的互相渗透,让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比较滞后,需根据新大纲重新选定教材

考试教材由各省级财政部门分别编写,为体现考试的时效性,一般每年都会有所调整。由于考试大纲是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最近这几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也比较大。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从2013年才开始参加无纸化考试,起步比较晚,我们还是采用旧的教材,效果不佳。由于新增和修订了很多内容,要尽快选定符合新大纲的教材。

(二)教学方法落后,有待于改进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不佳。现在刚刚变成无纸化考试的新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借着这次机会,我们也要变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无纸化考试通过率低

实行无纸化考试尚处于“磨合期”,学生还处于“适应期”。对于无纸化考试的考试范围和试题难度也更广更深,很多学生准备不充分,对无纸化考试的适应过程较为缓慢。与无纸化相配套的相关工作没有完全跟上,配套措施处于“过渡期”。学习教材、培训辅导教材还没有完全跟进,尚处于从纸质考试向无纸化考试的“过渡期”部分考生学习还局限于纸质学习,机考模拟、训练不足,对无纸化考试不熟悉、不熟练,这也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比较依赖老师

很多学生觉得考试很难,缺乏自信,复习一段时间又开始摇摆不定,需要不断的给她们大气,做思想工作。很多学生不会自主复习,比较依赖老师,而且偏科严重,大部分学生,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的成绩会高一点,财经法规会差一点。部分学生,会计和电算化都过了,就是法规不及格,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整合教材、辅导考证材料,搭建无纸化模拟考试系统

按最新大纲选择合适我校的教材,并按新的题型整合原来的练习题库。购买无纸化考试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进行作业练习和考试自测、平时测验,在线考证等模拟训练。提供良好的备考资料,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二)复习要全面、系统,做题要举一反三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岗证一体 课岗融合 课证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

“课岗证一体化”是指将国家职业标准对会计人员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贯穿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课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将岗位能力、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通,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上岗。

一、会计实务教学与岗位能力相融合的实施

笔者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该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情况。

1、岗位课程与会计岗位职责要求相融合

在课程体系上,以财务工作任务与岗位设置为内容起点,以财务工作岗位为主线,按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财务成果岗位和主管会计岗位构建内容体系。通过岗位课程与会计岗位的融合,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具体的岗位需求融入到会计实务的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与岗位职责融为一体。

2、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相融合

合理分配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适当地增加实践学时,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对会计岗位技能的实际培训,包括每个会计岗位的认知、职责、工作流程和实务操作,实现理论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如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中,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分配36个学时。有20个学时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流程,掌握职工薪酬的内容,工资计算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有16个学时的薪酬会计核算岗位实训操作和技能培养,通过模拟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体验职业角色,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岗位业务处理能力。

3、四环双轨实践教学体系与岗位技能相融合

构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模拟企业内外部职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实训。在实践组织方式上,采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双轨并行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1)基础技能实训。该环节的主要实践项目: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实践形式:手工模拟和计算机模拟。实践平台:会计手工实训室,厦门网中网的基础会计实训平台。

(2)岗位模拟实训。该环节的主要实践项目:分岗模拟实训。实践形式:手工模拟和计算机模拟。实践平台:会计手工实训室,厦门网中网的分岗实训和福斯特财务软件。分岗模拟实训是在每个岗位理论学习结束后对应进行,针对八个具体的会计岗位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3)会计综合实训。该环节的主要实践项目: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财务链和供应链。实践形式:手工模拟和计算机模拟。实践平台:福斯特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该实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把会计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起来,能够独立完成会计具体工作的全部操作过程。

(4)企业顶岗实习。该环节的主要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基地或顶岗实习单位。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地接触社会的专业实践活动,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实现零距离上岗夯实基础。

4、课程考核采用理论知识和岗位要求考核相融合

采用“课岗证融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考评采用理论知识和岗位要求考核相融合的方式,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如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在实施“课岗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实现考试内容由教材向职业岗位要求转移。如《会计基础》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考核(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期中考核、作业等)、知识性考核(主要包括会计理论知识等)和职业能力考核(包括手工综合作业和计算机模拟)组成,考核的比重分别是30%、40%和30%。分岗课程采用“442”结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为岗位技能考核、知识性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实操能力考核占40%,理论知识考试占40%,平时成绩考核占20%。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证书相融通的实施

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将财政厅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财政部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认证相结合。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通后的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学年来实现。

第一学年:完成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资产岗位会计核算、往来岗位会计核算和薪酬岗位会计核算的学习,能够获得数码字书写、点钞等技能证书和会计电算化证书。最重要的是,这一学年会突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的学习与培训,加大学生在大一下学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机率。

第二学年:完成资金岗位会计核算、成本会计岗位核算、财务成果会计核算、主管会计岗位核算、纳税实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的学习,要求没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生获得该资格证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部分学生可以报考助理会计师证。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隐性分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2

Abstrac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se the hidden layer and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implicit stratifica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n Jiangh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for example, expounds the teaching method in accounting teaching attempt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hidden layer; group cooperation

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要求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常常存在部分学生早早完成学习任务,无所事事,而部分学生学不会的情况,于是,我们就尝试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1 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优势得到充分发展。20世纪90年代,分层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使用,一般都是分层进班,这样做有利于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手段,制订统一的教学内容,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在高校,英语和大学体育常采用分层教学法,有不少学者对分层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课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高校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分层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将学生分层后分配到不同的班级、然后由教师对同层次的学生分班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方法对于小规模课程并不适用,原因在于小规模课程人数少,经过分层后如果要分班进行教学,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显性的分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又会给“后进生”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不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加大两极分化。

由于显性分层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弊端,隐性分层教学方法也就应运而生。隐性分层就是在一个自然班,教师使用同样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其他方面进行分层处理。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水平相当的学生归结到不同的层次内,这种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可谓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基础、手工账等几门先修课程,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这是学好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前提。该课程一共安排了128课时,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有专门的财务软件实训机房,为排课方便,该课程全部排在机房,原则上教师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授时间不超过50%,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时间。该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课程内容包括财务总账、固定资产、报表、工资、应付款、应收款、存货管理等教学模块。

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之间的差距很明显,有不少学生挂科率高,不求学好,但求能过。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上了一学期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第五学期运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进行教改尝试的是2013级会计电算化(专科)学生,有三个班,对其中一个班实行教学改革,其他两个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3 课堂中运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践

3.1 学生分层分组依据及实施

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素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课程的特点,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上一个学期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为优秀、会计专业基础牢、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B层次,上一个学期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为良好,会计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C层次,上一个学期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一般,会计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由于学生分层后并不按层次分配教师,学生的分层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将上课的43名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各占上课人数的三分之一。

将A层次学生确定为小组学习的组长,每个组挑选B层次组员和C层次组员各一名,这样一共分出14个学习小组,多一个C层次学生,分给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除了要全面掌握知识要点与操作技能外,还要负责自己组员的学习,尤其是C层次学生的学习。组长课前预习、上课积极配合、课下反复练习,一旦小组中出现组员接受能力较差,无法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组长就充当小老师,一个组共同努力的结果计入平时成绩。

3.2 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针对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的学生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基础性的共同目标,这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基础性的教学目标,主要针对那些会计基础知识一般,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一般,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缺乏信心和学习兴趣的C层学生;第二层次的目标是提高性质的目标,主要针对B层学生,这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较好,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好,经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第三层次的目标为拓展内容的目标,针对会计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自信心强和对会计学习充满兴趣的A层学生,给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和拔高的机会。例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时,根据学生的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如表1所示。

3.3 教W实施以及教学效果比较

A层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其能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B层学生处于中间位置,要求他们多练习,巩固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拓宽思路,朝着优秀学生的方向努力;C层学生因为基础不牢,主要关注他们上课是否听讲,是否积极上机练习,鼓励他们不懂的地方大胆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学得进,感兴趣。每个小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组员中如有人遇到问题,小组先商量着自行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小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与他们共同解决,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为检查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将实行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的班级会计电算化1302班与不实行教学改革的班级会计电算化1301班学生的期末成绩做横向对比(两个班实行的都是机考,使用同样的试卷),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行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的班级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不及格率低于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秀率大致一样,这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部分后进生进步了。

3.4 学生座谈交流学习体会

一共有25名实行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的会计电算化1302班学生参加座谈。参加座谈的学生一致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他们,也适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他们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以及实操能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加了友谊。但是如果是学习氛围不浓的小组,平时依赖他人,上课不好好听讲,实操效果欠佳,有部分组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拖累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5篇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设置较低,教学内容不完善

据了解,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与学生是否能拿到会计上岗证直接挂钩,而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则是会计上岗证的其中一个考核内容,这导致老师们被动地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为帮助学生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为考试而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但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2.师资水平制约电算化教学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单单是计算机和会计的结合,而是一门结合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然而,好多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由于没有系统的受过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熟练的解决会计电算化出现的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而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不能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联系会计。对于电算化这种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复合型的教师,而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的缺乏,成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3.教学设施跟不上,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是,不少中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财务软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学版,稳定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且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立即适应。

4.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手段单一,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学生根本很难理解所学知识。会计电算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来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基本上每个环节、步骤都要依靠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根本就很难掌握抽象深奥的理论,更不要说掌握这门技术了。

5.教学评价不客观明确,难以准确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不客观明确,评价教学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标准,对学生的技能能力的评价不够重视。目前有些技校仍采用理论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掌握情况,单靠这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片面的,而应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利用电子计算机与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考察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程度。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1.加大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领导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投入。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设备设施有所改善。当前我市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添置了与国赛对接的“用友”软件,但机房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课时,布局也不合理,设备也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应付危机的能力不强,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生。因此,当前在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的同时,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而有效地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不是“为比赛而教”,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为考证而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出发,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迎接会计工作而努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如下: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3.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更新教学知识,主动学习,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系统操作技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熟悉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并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在日常中软件的维护。为实现此目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如用友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以此来提高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在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制定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6篇

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职衔接,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关键词]

中职衔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越来越多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生和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混合编班的不合理的班级结构将逐渐改变。作为一直从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重新构建以中职生源为起点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将成为我们很快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中职衔接,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一、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往中职生和普高生是混合组班,而且班级中普高生占了较高比例,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中职生的专业基础,一般都是以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为教学对象来设置专业课程并展开教学,因此,基于中职衔接,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不再适用。

(一)专业课程简单重复正由于没有基于中职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又与中职学校缺乏沟通交流,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以及确定的课程内容与中职学校造成高比例的重复率。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单项模拟实训》等,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同样会开设,并且教学内容完全重复,重点难点没有区别,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都是在重复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这样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也造成了大量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

(二)文化基础课衔接断层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因此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中职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而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则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采用统编教材,忽视了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的基础差异,致使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基础课出现困难,特别是英语和数学,甚至在专业课当中一提到计算就有为难情绪,整体的综合素养欠缺,不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专业拓展学习和深造。

二、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将中职生单独组班,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的相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确定课程内容。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邀请中职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等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员参加,通过进行学情分析和市场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共同制定面向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生源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对会计专业的基本认知、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简单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算盘、点钞、小键盘录入等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概念。高职会计专业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养一线策略性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文化基础综合课程需要加强和拓展,会计专业课程核算应扩展到复杂的业务处理,应更注重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操作后的分析、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操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完成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以知识拓展、能力递进为原则,完成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即分为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如下图:

1.文化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见上图。文化素质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应根据中职生源的基础开发与之难度配套的校本教材,使学生能顺利地从中职过度到高职层次的学习。而通过设置计算机、心理健康、音乐、美术、体育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身心健康、爱好广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课程可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任学生选择,对于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多选修该类课程,其余学生则可以只学习必修的文化素质课。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见上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定岗实习实训课。由于中职生生源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专业课可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抵充学分和免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因材施教。如在中职已学该课程或在中职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重复学习,可以将这部分时间更好地用于自己的薄弱课程或拓展课程的学习。较中职专业课程而言,高职应更注重专业的深度和广度。

3.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设置见上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信息量的增加,开始有职业梦想的萌芽,对很多领域都会有好奇,对知识有渴望,因此职业拓展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职业拓展课程应采用选修课程方式为宜,这样学生学习没有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完全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职业生涯规划自由选择相关课程,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眼界,接触到更多领域的内容和多元的信息,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分化和整合课程内容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确定,应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市场的人才需求,准确定位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聘请企业专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共同探讨,以考证内容为依托,制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地分化和整合。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可分化为《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以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会计专业的定岗实习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在中职基本的单项会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熟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面对经济业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整体职业能力的提升。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课程设置并确定了课程内容,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网络优质的课程资源,实施翻转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场景引入课程教学,能接触到更宽更广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及在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加了解中职生源的学情情况,通过邀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开发、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研讨,并就衔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更准确把握中高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对接点,更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构建面向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目前绝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都是以普高生源为基础编写的,因此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将成为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教材的编写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或中高职院校组织会计专业教师,以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厘清高职会计专业每门课程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加快专业教材的开发,以解决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现有教材与新课程体系不匹配的问题。

(三)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面对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中职生源,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应该更专、更精、更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加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多创造访学、下企业、培训的机会,了解最新的行业专业信息,更新教师职教理念,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与职业素养,为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中职生进入高职学院就读人数的不断增加,构建针对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与实践。而要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高职的学制结构、招生政策密不可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还需要高职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的整体统筹安排,建立相应的跨系选课、学分制管理制度,对专业教师也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将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14]19号.

[2]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2).

[3]高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会计教育,2015(12).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

一、因材施教,以深刻了解学生为前提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太薄弱。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②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③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职学生从来都是直接听课,没有预习复习和做笔记的习惯。⑤学习的自制力差。

二、浓厚学风,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激发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年龄平均都在十七八岁,正是好奇的年龄,而会计基础知识本身就是规定,没有好玩的事情,所以过去满堂灌的做法,让很多学生昏昏欲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将会计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经济活动过程。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式、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对于不好记忆的会计基础知识,采用“引导式”“图表归纳法”“讨论法”“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每次接触新的会计班级,首先让他们明确这三年该做些什么。关键的就是会计从业资格证,鼓励学生自己学,靠自己力量考试。以前拿到资格证就能参加10月的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现在比较严格,拿到中专毕业证才行,工作满五年后可以报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大专的学生取得专科学历后工作满六年,还可以报考注册税务师等。

(3)引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很多学生认为会计很难学,搞不清楚借贷方向。所以第一堂课就讲解会计的学习方法,熟悉会计科目表,树立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只有分清楚科目,才能根据科目性质来区分方向。给学生总结科目性质,让他们掌握基础的会计理论。

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强调角色扮演。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些知识的讲授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岗位进行会计实操。既练习原始凭证的填制,又练习了记账凭证的填制,体现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课堂教学,强调实践练习。针对会计的实用性,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能力,一开始在教财务会计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买凭证,平时讲完理论就用大量的实务题来帮学生巩固知识,并在课堂上穿插着讲解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制,并让学生课下就根据课上的业务题来联系凭证的填制,让实践始终贯穿在课堂上。

(3)课堂教学,强调职业细节。上学期,开设了出纳会计实训。出纳是和会计不同的会计岗位,会计管账,出纳管钱,因为管钱所以容易犯错误,所以一开始就强调会计的职业道德,并且加上了很多案例,警醒学生。根据出纳的特点设计内容,挑选重要关键的部分讲给学生。

(4)课堂教学,力求实效。以前觉得多教给学生知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可是后来发现,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课后复习,所以很多同学都只是在课程上走了个过场,并不能充分掌握课上的全部内容,有些同学因此觉得会计不好学,就干脆不学了。讲解一个账户至少花费两节课的时间,坚持“少而精、务求实效”的原则,把知识讲透,慢慢的让学生领会账户的使用,知识不在于教的多,而在于能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

(5)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问题,在课堂按照难易程度安排内容,基本做到简单内容占到40%,一般内容占40%,有点难度的占到20%。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让大多数学生都听明白基础和一般内容。同时适当提高一些难度,并说明是拓展部分,不给基础差的同学压力,而让基础好的同学掌握更多的知识。布置作业也是分层次,给基础差的同学布置一些简单的,让他们能有学会的满足感,基础好的同学布置一些综合题,让他们有挑战较难问题的满足感。把知识与实践联系,尽量弱化知识的难度。

四、突出实践比重,努力完善考核标准

(1)学习过程的检查考核。会计的特点,就是零碎知识太多,记住就会,记住就不会,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得不断地加强检查考核。每节课安排让学生上黑板做题或是提前布置作业,在课堂看学生的作业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考核,基础差的,就检查会计基础的科目表的掌握,出一些简单的分录,基础一般的,就出一些稍微复杂的业务题,掌握的好的,就各种类型的都给出一些题。只有经常考核,那些琐碎的知识才能不断地被重复记忆。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 一体化教学 优点 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46-02

1.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

1.1会计理论和实践脱节

课堂授课一直是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暴露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其主要是理论和实践容易造成脱节,主要表现在会计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分开,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未能把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导致教学效果低。因此必需把会计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技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1.2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新形势下大中专院校的不断扩招,现在技工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纯理论教学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大多数学生选择到技校学习目的很明确,学好一门技术或技能为就业打下好的基础。但在技校的学习期间,其学习表现、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与当初的学习愿望不一致,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而失去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设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迫在眉睫。

1.3不能满足用人的需求

现代企业要求的不仅仅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会计理论基础的学生,更需要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中初级会计人员正是缺乏这一点。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差,不能立即适应企业对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要树立技能教学的观念,要有配套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再延续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2.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这样的教学有如下特点:

2.1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行会计一体化教学上,老师不仅要熟悉会计的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掌握会计的岗位操作技能,这就迫使教师主动学习会计的岗位操作。同时让学生在现场实践,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既学到会计理论知识,又能学到岗位的实操技能,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这些正是技工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方式。

2.2提高技校会计教学效果

会计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提升了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又提高了会计教学的效果。

2.3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可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无缝对接务实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扩大技工院校的社会影响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看重,对于技校而言,其学生的实操能力才是其超过其他类学校学生的素质依据。

3.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建设思路

目前在技校的会计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且实操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建设会计一体化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教育与生产联系日趋密切,传统的“教”是理论教室与会计实训室相分离的自封状态,要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首先要明确技校的教学目标,端正其会计实训教学的目的。技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是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为主的会计工作人员,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学校的社会价值。会计教学的实训教学方法重在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实训课程和练习必须建立在提升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之上,注重让学生学会一些常见的会计分录和单据处理,并让学生学会懂得运用企事业单位常用的财务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

其次是应该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室,让师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会计专业来说,完整的、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应该主要包括:会计资料和会计工具的陈列室、手工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化实训室、模拟银行、报税模拟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等。这些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将学生所学的各种会计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真正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

最后要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尽可能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确定培养会计人才方案;走出校门,结合会计部门组织教学等,成为开放教学的有效延伸。

3.2会计教学和会计实操相结合

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能保持学以致用,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时候,做到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的内容,而在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知识作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增加理性认识,而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来解决,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功效。要想会计教学和会计实操相结合,必须完善技校的教学内容。设计其会计实训操作的内容要能够提升技校教学应用――体化的效果,学校和老师必须在课时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革。课堂上的实训教学需要设计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课程,并提供丰富的实训练习题目。教学课程的设计要讲究层次性、阶段性和新颖性,让学生能够逐步递进式地提升其操作能力。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编制相关科目的汇总表,登记一些日记账和总账等,并进而学会报表的编制,在电算化模拟实践阶段就需要掌握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常见的项目(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税费)等的计算,学会运用EXCEL和财务软件等,最后综合阶段需要增加会计和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内容的结合,并结合公司的战略进行演练等。

3.3 建设会计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会计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要有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既要了解会计专业及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对于学校原有的课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教师“走出去”取得社会的从业资格(例如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讲师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证书)等,或行业资格证(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等,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

另外,从校外 “引进来”,建立健全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从企业中聘用各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作为兼职教师。以客座讲座、实习指导的方式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技校的教学研究,探讨会计一体化教学问题,对其优势和建设进行探讨,技工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学生,积极探索技工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现代社会为宗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技工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