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污染 问题 对策

1.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1.1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问题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1.2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治理力度不够。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县市级环保部门,乡镇级环保组织机构标准不健全,落实工作还是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农村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 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农作物早结果早上市,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造成了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

1.4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在沟渠、村头路边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沟渠,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作为肥料或一遇大雨粪便污水随地表径流入水体,必然会导致疾病传播威胁到人体健康。

2.对策及建议

2.1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归根结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重视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各级领导要重视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环境意识入手,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帮助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2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各级组织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一是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制定“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加大对乡镇、村两级资金投入。二是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要持续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支持下,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大力开展“三池一改”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工作。三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将持续加强农村环保投入,我们要把握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

2.3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设施,完善管理机制清理垃圾。对所有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定期集中进行全面清理。建设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现象。

2.4全面推进村镇“清洁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2.5整体推进以创促建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 进一步加强指导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的争创工作。要把创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以及小康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农村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落实和实绩考核等,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把“优美乡镇、洁净村庄、环境新居”等方面的农村小康环保建设列入乡镇重点工作,以有效推动农村小康环保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马世俊,中国生态学透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8期

[3]马香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解决对策,环境经济[J].2005.(3):25—27

[4]赳亚凡.对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建议,世界环境[J].2006.(2):27—29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培养

一、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成为我们更加迫切的任务。而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十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向雾霾宣战的口号。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

环保教育就应该立足于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讲“碳――氧平衡”时,讲述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升高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无节制地排放引起的,因此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价值,即使现在对我们人类有害无益的生物我们也不应该把它从生态平衡中清除掉,否则将破坏生态平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但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环保知识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开牵强附会;

(2)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

(3)要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利用社会热点,通过典型的案例,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提高环保意识,如在讲授“空气质量与健康”时可利用社会热点和典型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深刻反思,提高环保意识。例如:新房主人死于白血病,装修甲醛超标;全国装修污染每年致死儿童200余万;本地实际农药化肥逐年超量使用,农药瓶化肥袋随处乱扔污染土地,污染地下水,给人们带来了隐形的灾难。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

3.组织课外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开展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又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1)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境科学知识讲座,利用电教手段增补环保知识。(2)实地考察居住环境,参观新装修的房屋、盐碱化的土地,亲自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并就如何防治污染发表自己的见解。(3)开展环境知识竞赛活动,学习环境法规。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如美化校园、植树造林、栽花种草。(4)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但这只是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一个短小的序幕,环保知识的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应贯穿生物教学始终。尽一切努力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

生态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4-6058(2016)32-0114

生物学是21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尤其是生态观的教育。这一点已在2011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来。笔者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出可用于生态观教育的素材。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高中生物生态观教育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长期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过度索取和工业化发展对大自然带来的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电器(如电冰箱、空调等)排放的气体,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2)土地沙漠化。由于西北部地区植被遭严重破坏,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至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且向东、向南发展,以致威胁京津地区。

(3)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是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状况极为严重,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被污染,白洋淀、太湖、滇池等诸多水体被污染,甚至有些地方的饮用水也被污染。我国海洋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出现赤潮天数在不断增多。此外,资源短缺是水资源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近一两年来,我国出现大面积干旱,使很多地区(如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等)出现长期水资源短缺现象。

(4)植被遭严重破坏。长期以来,我国植被遭破坏状况日趋严重,如长江上游植被遭破坏、东北地区植被遭破坏等。

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例如,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的干旱、2012年初全国大面积的雾霾、2015年部分省市的蝗灾以及2016年全国大面积水灾等,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水资源缺乏,导致国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我国京、津、东北等地区的缺水,使工业、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西北地区的缺水也使得西部开发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态观念。

二、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态观教育的策略

我国近些年来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加强国民的生态观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在提高国民生态素质,尤其是各级人才的生态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适于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

1.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物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等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

(1)使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中仅仅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绿化观念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在为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和该生物对人类有益与否来划定生物保护的范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观念,而且要使学生有保护连名称也不清楚却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基因库的价值)的野生生物的观念,即树立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或学生讨论活动,使学生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例如,某一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发展经济,每年砍伐一些天然林,同时又种植一些树木的做法为什么不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是用人工林替代了天然林,大大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不可取的。

(2)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识

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等,并且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寄生链或腐生链的关系。如果某种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让学生研讨保护不同生态系统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识。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于《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让学生讨论现在人们热衷于建草坪的做法与植树造林相比有什么不足。通过学习教材中关于湿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周围存在的池塘、湖泊、河流、沼泽等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观念。例如,二三十年前,天津市周围众多的坑塘被填平,对气候、降水等带来不利影响,这使学生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2.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时,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让学生思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来,大部分高中生都会进入大学深造,毕业后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科技人员或管理者。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及科技人员的决策与行为。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分析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很有必要。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调查、讨论或写论文等方式分析探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应走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之路,这才是对国家、人民、企业都有益的决策。

二是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消费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越来越多,那么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也就会越来越大。例如,冰箱、空调等在消耗电能的同时还会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家庭装修将会浪费大量的木材;洗澡、冲厕所会消耗更多宝贵的水资源;大量食品的精美包装将成为垃圾;等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调查,学生意识到应该适当限制自我消费,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垃圾,为生态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生态观教育

教师除了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态观教育以外,还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实施生态观教育,以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渗透;意识;环境保护;经济

面对全世界加重环境保护的新形势,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这个重任。为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我们在渗透环境教育的时候要仔细钻研教材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动态、环境的严重后果和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认知度,真正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必然联系。我们的城市发展是迅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随之增加,“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仅是社会的热点话题,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也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前,各种污染的气体逐年递增,产生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全国各地气候急剧恶劣。同时,由于化工企业的污水排放,人们的饮用水资源与土壤也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才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就需要通过书本内容联系当前现状,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利用环保知识,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物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一直掉进大量的习题练习里,做不完的试卷、试题,让学生陷进周而复始的枯燥乏味中。教师这时候要将环保知识融入教学,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接受更多新事物的视野。环保话题的融入,让物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跟学生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教师要通过目前环境恶化的现象争议,激发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环境改变的一些独到见解。根据高中生的好动、爱问、活泼、积极、求新等心理特点,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将环保知识联系好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目前实际相提并论。如我会将不可再生的环保资源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让他们想办法研究可替代的资源,这样会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在这方面我会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环保专家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将我学习来的前沿的理论知识制作成经典的多媒体教学片;同时还可以参与网上的自愿者环保活动,我们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优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这样,将环保意识植入学生的脑海,会使学生在打造再生环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用具有创新的思路激发学习物理课的兴趣,一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路刺激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思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变得更加容易。

二、运用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环保知识融入物理学习,需要方法得当,这个是环保辅助教学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要融入现代环保理念,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如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人人网、微博、QQ群等,实现“互动交流”,这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现代化信息的传输速度特别快,丰富的环保教材为物理课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视频、图文、声音等创设模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提升物理学习,从而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个参与者,在良好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的热情,打造愉悦、和谐、快乐的氛围,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我的学生很喜欢物理课,原因在于我在授课的过程中用具有魅力的形象语言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当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将环保知识很好地融合展现的时候,我会及时地给予肯定赞扬。高中生需要一种认同感,当教师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时,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感觉物理的学习其实并不难,在实践活动中就获得了物理知识,提高了物理成绩。

三、搭建环保平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让学生感知具体的物理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当我们搭建一个环保与物理相结合的平台后,会使环保知识得到快速传播,让学生在对一些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够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让学生在获知的过程中理解概念,达到合理运用概念快速解题的目的。如我在课堂上,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用文字等难以讲清的物理现象时,会鼓励学生通过环保知识的运用由静变动,将概念具体化、变成可操作化之后,学生就在瞬间加深了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物理的世界是难以让学生有完整的认知印象的,这就需要我们将很微观、抽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缩放,通过一些实际的实例展示给学生,利用环保知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问题,熟记物理概念。学生的感情是丰富的,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特性,不能搞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学生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期望中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的求知,才会更好地将教材的内容消化理解。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把“外在”的环保信息通过物理课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增加环保的意识,树立环保观念,逐步形成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精神。同时,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物理课的优势,使环保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睿.物理教学注意环保意识的培养[J].技术物理教学,2002(3).

[2]李姗姗.物理教育学与资源环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

[3]王海民.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91-01

当前,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开展环境教育的良好平台。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进行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环境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渗透,使环境教育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教学《哭泣的自然》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讨论以下问题:假如停水一周,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厕所无水冲洗,如厕就会成为问题。”“衣物不能清洗。”“缺水会影响我们打扫教室卫生。”“没有水就不能煮饭、炒菜。”“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将会被打乱。”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节约用水势在必行。又如,《法律常识》中有“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的内容,笔者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教师可以思想品德课堂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例如,笔者发现,学生在生活中有很多不环保的行为:洗衣时,把衣服直接放在水龙头底下长时间冲洗;就算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也要把所有的灯都打开;随手乱扔零食包装袋;随意踩踏草坪,等等。为此,笔者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寻找身边的(特别是校园内的)不环保的行为,并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意识到环保离我们并不遥远,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不购买、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随手关水龙头、关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惜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珍惜每一粒粮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浪费纸张、粉笔等。

三、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环保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教学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后,笔者组织学生参加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和绿色校园”为基本目标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参加了种植“成才树”、清理公共垃圾、回收废旧电池、制定环保公约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产生了参与环保的自豪感。

笔者还利用“植树节”“水日”“环境日”等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玉林市福绵镇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建起了很多制衣厂和与之配套的洗染厂,这些工厂所排放的污水造成了附近江河的水质污染。于是,笔者带领学生考察当地江河的水质情况,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向学生介绍污水处理知识,使学生亲身感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义。

在笔者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环保先锋队”。“环保先锋队”利用板报、教室文化墙等宣传环保知识,为其他同学推荐有关环境保护的杂志、报纸和书籍,利用假日分发环保资料、张贴环保标语,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社会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当前所提出的环境工程建设就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资源过度使用的现象。环境工程建设旨在及时处理环境污染,减少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保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步加强,环境工程的建设对象也越来越多。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致力于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可持续发展主要着力于环境建设方面。以下是本文对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见解和看法。

一、环境工程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环境工程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环境工程,可以对新技术加以开发,可以采取更加科学的手段对生态环境加以治理,所以说通过环境工程,可以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利益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的,环境工程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够将二者独立。而环境工程是使得二者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说环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农业生态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生产对于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农业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农业生产也将获得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农业生态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水体生态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水是生命的源泉,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水资源,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资源被污染之后,整个水体生态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说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重视水体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通过对水体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水体生态环境的现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水体生态环境也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建筑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建筑环境工程也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要重视建筑环境工程的建设。建筑所带来的直接污染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次生污染,比如说热污染、噪声污染、建筑垃圾等等,所以说要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要努力建设建筑环境工程,通过新的技术和手段来对建筑污染加以有效的治理。

三、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建设环境工程的策略分析

(一)农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要想建设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首先需要保证我国的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都还不够强烈,所以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使得人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奋斗,使得我国的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农业开发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引入新型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的运行模式,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的特色,每个地区的生产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必须要依据当地的生产模式,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加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生产活动不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进而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 水体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使得我国的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说当前还必须要加强水体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当前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已经遭到污染的水资源,要积极的寻求方法对其进行净化,通过有效的净化,使得这些水资源能够重新被我们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对于尚未遭到污染的水资源,必须要加大保护的力度,而不能够让其继续遭到破坏。水资源与我国水产养殖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水资源的破坏会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水产养殖业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因此必须要采取生态养殖法,使得水产养殖既不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也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 建筑环境工程建设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对建筑环境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环境工程的态度也已经有了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环境工程的建设。在建设建筑环境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建筑垃圾、热环境等的处理,必须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其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又能够得到循环利用。同时,还有建筑的热环境,空调对于建筑热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注重对于空调的清洁,从而使得建筑热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环境保护的见解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11-01

一、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一)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门就公众参与做了明确规定:“参与评价工作的公众包括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除专家以外的公民);公众参与应覆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有论证会、听证会、问卷调查、大众传媒、公告或设置意见箱”。因此公众参与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本完整的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让公众参与进来,利用他们的切身体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可以使公众认识到白己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环境意识,同时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公众接受环境教育的好机会,这对提高公众自身的环境保护水平,增强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提高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对和区域相关项目有关的大量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由于所需的信息广,涉及的范围大,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较一般建设项目复杂,环境评价中漏评甚至误评某些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这就更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集思广益,避免评价单位考虑不周而导致环评失误。由于轨道交通规划涉及的决策层次高,影响而也大,因此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和建设项目不同,在有关环境背景调查阶段,将规划信息通告公众,可以得到有价值的反馈,这种反馈有助于评价人员收集到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中收集不到的信息,并且掌握评价重点和识别出公众特别关注的事物。在对几个选线方案进行比选时,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防止一些有价值的方案由于评价人员的局限性或疏忽而未加考虑。对规划的负而影响提出削减措施时,公众参与可以使这些措施切实可行。特别是在对多个比选方案决策时,公众参与可以对线路走向、敷设方式(地下或高架)、车站、车辆段合理选址提出宏观要求,化解人们对不同方案偏好所引起的冲突,通过协商和合作做出明智的选择和抉择,以达到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

二、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虽然也写了公众参与节,做了部分公众参与工作,但在实践中,常常受到许多客观条件制约大多雷同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参与形式单一。当前许多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都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信息的渠道单一,参与公众的数量有限,参与者分布的范围较小。

2.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广度和深度都有别于一般建设项目,对于采取民意调查形式的公众参与,其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目前的大多数调查问卷中,其问题设置和情况介绍缺乏科学性,有的甚至对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没有说明。

3.受时间制约。对于一个具体的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来讲,一般都和单个建设项目环评一样,要求评价工作在短时期内完成,以便尽快报送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这就可能影响评价单位对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工作,特别是对公众参与的部分,由于时间短可能调查不充分,不能客观反映公众意见。

参考文献:

[1]舒型武.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3):45-48.

[2]肖怀德,舒型武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钢铁技术,2004(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