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1篇

修身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虑,不仅仅局限在品质教育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使修身教育内涵更大丰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修身教育四大主题教育

礼仪修身,知礼仪,提升道德素养。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首先掌握基本礼节,“鞠躬礼”、“握手礼”、“鼓掌礼”、“招手礼”、“注目礼”。其次,使用文明用语:“您好”、“请坐”、“请问”、“请稍候”、“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第三,明确仪态美,仪表端庄、仪容爽秀、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第四,遵守校园礼仪,“铃声响进课堂,不吵闹不乱撞”等。

艺术修身,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开展艺术修身主要内容:推进高雅音乐进校园,用音乐铃代替电铃,每天播放课间音乐,设立开放音乐角,学生可以自由弹奏,开设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掌握初步的音乐欣赏知识;建立版画、铜丝画、书法等工作室,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同教师一起参加工作室的创作活动;创新教学形式,鼓励“乐器进课堂”,器乐演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十分重要,我们把葫芦丝、口琴等引进课堂,深受学生欢迎;要求每名学生要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如绘画、音乐、舞蹈、摄影、剪纸、书法、布艺、编织等,并且每学期举办一次才艺展示活动。

读书修身,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读书成为习惯”,以书养德,读书是修身的良方,读书使人志趣高雅,读书使人身心达到完善境界。

科技修身,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技改变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能用科学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身边的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常识和技能。

构建修身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修身教育课程化

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课程能保证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

礼仪修身――道德素养类课程。学校编写《弟子规》释译,《修身》读本等课程,《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艺术修身――艺术素养类课程。学校开设《版画》、《铜丝画》、《葫芦丝》、《书法》等课程。让学生在欣赏、弹奏中感受美,发现美,提升学生鉴赏力和艺术涵养。

读书修身――人文素养类课程。学校编写《百首经典古诗》,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闲L时间驻足走廊,培养阅读习惯。

科技修身――科学素养类课程。学校编写《走近机器人》课程,学生走进机器人活动室,了解简单的程序设计,学会编程,并且能组装简单的机器人,开发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足球等项目,增强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设立“科技走廊”宣传科普知识,把科学教育渗透到理、化、生、微机等学科的教学中。上好每堂科技课等。

构建四大活动载体,推进修身教育活动化

开展校本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经典诵读、举办读书节、开展“一班一品”活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举办“科技之旅”冬令营活动。学校每年举办走进“北京十大名校”冬令营,参加“清华大学的3D”实验室,参观北京航空航天航模展,并参与航模制作活动,参观中国科技馆,体验身边的科学。

开展修身知识竞赛和修身教育班会。通过修身教育班会,让学生明晰修身教育的重要性。每学期举办一次修身教育知识竞赛,让学生掌握学校开展的礼仪修身、读书修身、艺术修身、科技修身四大主题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修身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2篇

通过各种类型的文化教育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及优秀思想在工科学生心中加以内化,并通过其平时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外化,可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3.是构建工科高校中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而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失的工科类高校中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体系,将使我们对大学建设规律、人才培养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教育理念轻视传统文化教育中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偏重于以市场需要、以应用型为导向,过分倾向于专业技能教育,将实用价值明显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放在教育的首位,“重理工轻人文”,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高等教育的文化修身实践功能已经很少实现了。而且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已经被严重削减,进入工科类大学后被进一步削弱。很多高校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迎合社会需要,将目光仅局限在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上,严重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这种情况在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各类工科院校尤为突出。2.传统文化课程及师资水平有限工科院校专业设置过窄,课程设置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传统文化课程开设较少,仅有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也仅限于通识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且工科类高校文科的师资缺乏,相关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加上学生人数众多,选修传统文化课程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人文价值相对模糊,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养偏低。3.缺乏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途径虽然已经有很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当前的大学尤其是工科类大学中,还缺乏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大多数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仅仅流于形式,真正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匮乏。因此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工科类高校育人中的实现途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人文素养

一、新疆中职学校人文素养现状

为获取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本论文进行了实证调研,共在南北疆中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2%。问卷从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以及中职学校人文教育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其中,在人文知识方面主要涉及文学、历史、艺术、和宗教等;在人文理念方面主要涉及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人文精神方面涉及对各种人文知识的渴求,对前途、命运和价值的密切关注,对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关系的认识等方面;中职学校人文教育情况涉及到学生对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方法、校园氛围等方面的看法。

(一)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人文素养现状1.人文知识方面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人文素养知识匮乏。比如,有8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有40%的学生不知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人文精神方面的调查显示,部分学生看重专业知识技能,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不够。当被问及对“人才”的理解时,41%的被调查者选择的“德才兼备”,有37%选择“有专业知识技能”,仅有13%选择“丰富的人文知识”。3.人文理念方面的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是非观不明确,人云亦云。当被问及“你在学校看到遗失的钱包会如何处理”时有11%的学生选择把钱花掉,把证件秘密归还失主。有11%的学生认为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别的同学排队,我就排队,别人不排队我也不排队。人云亦云,立场不够坚定。(1)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8%的学生认为成功与信念无关,有18%的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信念有时很空洞”,说明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2)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没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当被问及“人生价值的标准时”,只有56%的学生选择“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20%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的高低”,8%的学生选择“金钱的多少”,仍有16%的学生表示“说不清”。

(二)新疆中职学校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现状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你认为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调查显示,30%的学生表示“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

(三)新疆中职学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1.高素质人文教师成为诉求。有2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素质教师讲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2.中职生人文素养的队伍建设不健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无法实现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的目标,而在新疆中职学校缺少人文素养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四)新疆中职学校人文素养氛围部分学校不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或人文素养教育缺乏吸引力。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没有开展过全校范围的《弟子规》知识竞赛、《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或者《舞台剧》等人文素养教育活动。有67%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开展的人文素养活动少且覆盖领域狭窄,有13%的学生表示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创新不具有吸引力,有19%的学生认为宣传力度不够,5%的学生表示内容不深刻没收获。

二、新疆中职学校人文素养现状成因分析

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对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分析。1.少数民族中职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所学的人文素养知识普遍较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文理念。2.对宗教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一定成度上影响了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3.学校缺乏统一的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新疆中职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礼仪指导课、心理健康课、文学、艺术类鉴赏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等人文素质类课程设置中的所占比重仍然很低。4.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对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予重视。由于没有统一的人文素养课程设置,造成有些教师对少数民族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三、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针对新疆中职学校人文素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产生的初步原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结合少数民族中职生特点,加强人文课程体系建设针对少数民族中职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理念及人文精神的错位。在第一学年可以及时开设人文知识的普及课程,比如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类课程,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类课程。另可充分利用开学前后的集中教育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比如集中学习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观看科教片辅助教育,使少数民族中职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在第二学年,可开展一些文学知识与文学、艺术鉴赏类课程。加强少数民族中职生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艺术鉴赏分析能力,增强其文化艺术修养。第三学年开设实践类人文素养课程。比如开设礼仪类、就业指导类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在前期已形成的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注重人文素养与实践的结合,结合工作特点及职业特点实施人文素养教育。

(二)加强教育资源开发,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中职人文素质教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在这里聚集、交流、交融的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灿烂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可充分挖掘新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课程资源与教学素材,提高少数民族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可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作为文学、艺术类鉴赏课程资源。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有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会说唱,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唱,教师及时点评与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另大型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优秀的哲学伦理学著作《福乐智慧》都可以融入对少数民族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的培养、道德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的升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三个一百”教育活动,提升少数民族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定期开展一百首古诗词,一百首歌曲和一百幅名画鉴赏学习与竞赛。另针对被调查者的愿望,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人文素养类知识讲座。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群、QQ群等方式,宣传活动的主题、意义,形成良好的氛围。2.加强校园人文建设。修建一些富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认知、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校园硬件设施方面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支持。比如校园文化长廊建设,可充分融入人文素养类知识。学校的宣传栏、墙体、教学楼走廊里的宣传板等都可以作为人文素养宣传的平台。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 人文素养 提升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大学生专业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发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增强人在生活中、事业上的成就感。如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作为学生灵魂滋养重要基地的高校图书馆无疑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下面,笔者就在总结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一下我们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当前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做哪些工作。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大学里教学设置更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习得。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迫使校方按照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知识性、技能性需要来培养学生,忽视了大学生人文方面诸如情感观念、人格完善、审美能力、价值观等教育的完整性熏陶。这种情况的持续势造成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品格缺陷日益明显。

(一)诸事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感

现在校大学生多为九零后,这代孩子自我意识极强。任性崇尚“自由”,如部分在校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旷课、迟到、逃课的问题,再加上当前在校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都是长辈的中心,不懂得尊重人不愿意理解人,拒绝站到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做不到换位思考。因此,无论是在校时与室友、同学的相处,还是离校进入工作岗位后与上司、下属等同事的合作之间都极易产生问题。

(二)生活、学习、工作上独立性不足

当前的在校学生一般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要么盲目自信,不能客观正确认识自我及周围环境,要么自卑,依赖心理强,不敢也没有能力面对问题。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形都将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意愿出现偏差,以致影响离校后工作期间的个人专业知识发挥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个人挫折承受能力下降

就世界范围来讲,近年间自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尊重生命的情况发展的越来越严重,没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遇到丁点儿小事就钻牛角尖,或轻易消失出走,或伤害自己,动辄迁怒他人,对自我存在感产生质疑,更无所谓生存的意义。

(四)普遍缺乏精神追求,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

因着社会功利化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显偏执或急功近利。对于社会所树立精神榜样持质疑态度。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接受,也不过流于片面,难学得其本质。当前在校大学生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难免了解和接触到社会中腐朽和不公平的一面,这些都使他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主流三观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政治方面的信仰已逐渐趋向于多维度、多元立体式发展,在这一基础上,对于诸多纷杂的政治事务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其中小部分学生在多层面的政治发展中逐渐迷失,所谓理想变得模糊,奢谈国家责任与个人使命,他们个人生活的个人生活更多地倾向于物质财富的追求。

二、高校图书馆在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措施及内容

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和增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人文素养是各类人文知识内化的结果。离开书籍的阅读,任何人文理想都是将是纸上谈兵。在这一点上,高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传势,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可供大学生们无偿使用。

(一)优化馆员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素质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敬业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有管理之职,又兼育人之任。工作人员须对于自己的职责有深刻认识,并自觉履行责任,关心学生发展,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优化图书馆内藏书结构

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为目的,将馆内藏书结构进行调整,制定更为合理的馆藏方针。科学分配购书资金来保障以文史哲为代表的人文社科文献资源的数量;通进校内师生自荐、各地专家推荐、图书市场调研等办法来确定进购书目,以确保馆藏文献结构合理。

(三)灵活开展服务并深化馆内工作管理

首先营造高雅祥和的阅读环境,充分利用馆内一切设施。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潜移默化、氛围熏陶可作为图书馆吸引凝聚学生的一大法宝。另外还可以利用馆内设施如:宣传栏、标语墙、LED电子屏、雕塑等等来宣传人文素养的意义,营造祥和舒适阅读学习气氛,以便提高大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在每一年度新生入馆教育阶段,做好这一工作,当然,其间要注意内容更换的周期性。

其次,经常组织开展针对学生的荐好书、读好书、评好书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荐书读书评书活动,鼓励学生有奖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再次,以图书馆露天为单位建立与大学生们的交流平台。可以在馆内刊物和图书馆网站上开辟专栏吸引学生参与交流;也可以定期举办人文方面的讲座;或者可以组织多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的读书知识竞赛等等,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构建更为广阔充满新意的天地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养 探究

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是21世纪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完成培养新世纪高层次医学科学人才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全面关注并努力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一、当前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从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程度来看,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忽视人文教育。偏于注重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范畴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致使部分学生重视医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不愿意参加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常识等相关的社会科学课程。因而,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较差,易形成自我主义、功利主义等。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主攻理科, 文史哲知识较为欠缺,知识面狭窄, 在日常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实习期间与病患的沟通交流等方面严重显示出人文素质“先天不足”。 同是缺乏在文学艺术、文化礼仪、伦理道德方面系统的学习,导致人际交往经验不足、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全面搭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转变单一的专业医学科建设模式,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自然科学的密切结合,落实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策略,逐步建立医文融合、医文渗透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例如,制定具体的符合院校实际的特色课程、实用讲座、学术论坛等,使学生们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分团委、学生会负责实施的“临医之风学生干部培训班”也是一种颇见成效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一系列活动不仅巩固扎实了学生们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塑造了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在逐渐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终究会发展成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对培养大学生人文气质、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标志性建筑或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文景点,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于校园文化环境之中,使学生从感观上直接感受人文情怀;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除了创造一些地域性建筑、健全校园公共物质设施外,还应着力在课堂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开展人文讲坛、百科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茶话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与人文的气息。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和引导医学生广泛开展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氛围,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指出:“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直刚毅的精神状态或性格力量,主动地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最直接的直观对象和生动榜样,学生缺什么,他就从你这里汲取什么”。教师的人文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塑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发挥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发展。

2.组织外出学习、鼓励深造。为学习其他医学示范校教书育人的先进经验,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以更大限度地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倡导广大教师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3.加强制度建设,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严明的考评机制,奖罚公正、公开、公平,增强教师工作责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四)增强临床实践中的人文观。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在与病患的接触过程中,会对医学人文精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与不同性格、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文化素质的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中直观感受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实践中的人文观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医疗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一个优秀的医学生会自觉地将他从理论学习中领悟到的人文精神应用到医疗行为的各个方面。同时,实习带教老师也有责任通过实例全方位向学生展示医学人文精神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带教老师有责任通过实例全方位向学生展示医学人文精神在临床实践中的积极作用。针对我国医学教育现状,教师应在临床前期、临床期和毕业前期设置不同的临床沟通技能课和与沟通技巧有关的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医学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既要培养出卓越的医学技术人才,又要注重将人文精神融入于医学教育之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通才,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全面推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巫莎.浅论和谐校园文化理念下中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N].江西中医学院校报,2008,(02):12-11.

[2]徐伯慧.也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其途径[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30-32.

[3]简利亚.浅谈构建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2.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6篇

二、活动时间:

12月21日下午

①2:00各班开始进入会场

②2:30正式开始        

③4:00活动结束    

三、活动地点:  小演播厅

四、活动准备:

1、竞赛题目的筛选:各班班主任。

2、题目汇总:原冰霄、戴启雯

3、主持词、活动主持:原冰霄、戴启雯

4、分数统计:攸晓辰、陈晓

5、分数统计表制作:徐沛祥

6、PPT制作:宋振铎

7、学生安排、会场布置:徐沛祥、原冰霄

8、活动物品采购:徐沛祥、李锦钰

五、比赛规则:比赛共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附加题三大类型

1、必答题:以年级为单位分为6组,每组6人

           一年级两个班,每班3人,共6人

           二年级两个班,每班3人,共6人

           三——六年级,每班各6人

必答题每年级各进行六轮,每轮六道题目,共计36道题目(每题1分)

回答正确加一分,答错或求助失败不加分。

注:每组成员在答题过程中,各有一次场内求助机会,如若答题正确给相应班级加分,并赠与援助答题者精美小礼物一份。如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答出题目,主持人公布相应答案。

2、抢答题;抢答题环节采用年级混合答题法

每个班级各选出一名答题代表与其他年级的答题代表组成一组:1——6年级共6人进行小组配合答题,场上共组合六组,共开展六轮答题,共36道题目,每题2分。

注:每组成员在答题过程中,各有一次场内求助机会,如若答题正确给相应班级加分,并赠与援助答题者精美小礼物一份。如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答出题目,主持人公布相应答案。

3、附加题:在抢答题环节,如若出现小组之间分数打平的情况,主持人可增加附加题目来进行最后的知识角逐,一道附加题5分。

注:每组成员在答题过程中,各有一次场内求助机会,如若答题正确给相应班级加分,并赠与援助答题者精美小礼物一份。如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答出题目,主持人公布相应答案。

六、评选办法:

1、比赛结束后,记分老师将每小组的分数整合,做好最后的成绩汇总。依据六个小分队成绩排名分别授予:书香之星(前两组)、智慧之星(三四组)、阅读之星(五六组)。

2、活动结束后,书法老师带领高年级学生上台书写八副字画,分别赠与每个班级,达到本次竞赛活动的,旨在将读书的好习惯进行到底。

书写内容为:书香校园(书法老师)

            一年级:书香伴我成长

            二年级:飘飘书香沁我心

            三年级:与书为友

            四年级:悠悠书香

            五年级:畅游书海

            六年级:博览群书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 人文素质 培养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军队院校而言,人文素质培养也是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军校学员,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学员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知识缺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问题,深层次的表现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难以抵挡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所偏移。这些现象与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学员全面综合发展,是部队对人才的需要,是学员成才的需要,是军队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要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抓起,从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环境氛围营造、政策制度调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完整全面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一、抓好顶层设计,完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教学体系

人文素质培养首选途径是人文知识的教学。这里的人文知识教学不简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应该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自然科学学习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知识学习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学员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而这种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锻炼,对军校学员理想信念、创新精神以及后续专业素质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过程中,要把人文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能力素质模块,从思想政治、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构建分层次、渐进式人文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等形式组织教学,为学员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奠定基础。要改革以往人文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根据学员能力生成需求针对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变结果启发式教学为过程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员创新思维方式生成,变灌输式教学为产出式教学,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课程教学是学员获取人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受总学时限制,分配给人文类课程学时比重不会太大,还需要学员利用课外时间自主的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把校园网人文类视频讲座等网络信息资源、向学员推荐人文社科选读书目等,作为人文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加强融合互补,提高教员队伍人文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员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学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感化作用。一个老师讲授一门课程,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对学员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老师自身的形象给学员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员思维方法上的训练;第三是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历史发展、社会应用、现实意义等人文背景,也会应用很多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解决问题,就是常说的课程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人文类课程教员还是理工类课程教员,都应该提高个人人文素养。人文类课程学习是让学员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人文类任课教员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员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人文类任课教员应该自觉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提升教学水平。要转变人文素质培养是人文类任课教员责任的思想,注重理工类课程与人文类课程的融合互补,增强理工类课程中的隐性人文素质培养作用。学员在课堂上面对的教员,更多的是理工类教员,学习的课程也以理工类为主,理工类课程任课教员在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将这些隐性人文知识融入理工类课程教学,既可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学员的人文知识,提高了人文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对理工类任课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员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前提下,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三、注重引导调动,发挥学员学习主体作用

学员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引导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引导作用。任课教员要针对人文类课程特点设计课堂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学习,适时将学员引入教学活动中,鼓励学员参与教学互动,逐步增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牵引作用。各级组织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员人文素质拓展搭建了平台。要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作用,将人文素质纳入学员综合素质考评范围,建立健全学员人文素质评估制度,学员参与各种素质拓展、文体活动情况要与学员综合素质评估挂钩,要在学员评优评先中予以充分考虑。

此外,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环境,体现学校精神风貌的校园景观环境,都对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军校学员人文素质,为部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人格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兰.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报告.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 大专院校 学生管理工作 渗透

大专院校与其他高校一样,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这也意味着其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乎人才质量,虽然多数学校认识到了该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但在管理理念、手段层面有待改进,尤其是忽视了人文教育,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人文素养,以及身心健康,故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与本科学生相比,大专院校的学生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加之受信息技术、文化思潮等的影响,其自我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注重彰显个人魅力,实现个人价值,显然规范、统一、僵硬的制度化管理已难以适应学生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故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对话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变得十分重要,同时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大专院校理应与时俱进,调整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和管理比重,以此适应时展要求。可见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使然。

二、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性文化,既可以是物态环境中彰显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是学校风气、价值取向、人文传统等意识形态,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正面导向,使其在无形的熏陶和感染下吸收人文教育,进而将其转化为内在素养,这就要求大专院校努力营造打造充满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张旗鼓、兴师动众的建设“大学城”,而是从细节处彰显人文内涵,以此吸引学生驻足、体验,进而受到熏陶,如注重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营造特色的自然景致,设立孔子雕塑、唐诗碑刻等人文景观,在校园宣传栏、橱窗、图书馆、教学楼大厅等人流大的位置挂设、张贴富含人文内涵的校训、条幅、至理名言、经典文章等,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歌唱比赛、知识竞赛、趣味体育、美文赏析、人文讲座、义务献血、义务劳工、社会走访等等,以此为学生行为模式、人格品质、道德情感、精神风貌等提供正确的引导。

(二)将人文关怀渗透于学生管理制度中

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渗透人文关怀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适当的将学生的权利和需求纳入制度制定的标准中,尽量少出现严禁、不得、不准等禁止意味和命令色彩浓厚等词语,以免引发学生反感和叛逆,尽量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氛围中实现教育和管理的双重功效,如针对容易被忽视的学籍管理,可以根据学生挂科的数目给予恰当的规定,严重的责令退学,以此督促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严于律己;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事前通知学生,并允许学生自我陈述和申辩,以此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避免不必要的师生矛盾;尽量考虑学生的情感、形象、心态、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如丰富管理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以此调动其责任感和自信心,彰显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等。

(三)将人文理念渗透于日常管理方式中

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重大,因为若管制较严,学生可能会有所方案,若管理松散,学生则易出现自甘堕落等不良心理,故在日常管理中渗透人文理念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可借助适当的谈话交心、实践活动等方式建立信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引导学生消除对教师作为管制者的偏见,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感染和熏陶下学会遵纪守法,尊师重教;同时注重关注学生的思想言行,当其言行出现不良势头时,应予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尽量少用制度加以压制,且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市场趋势、时政热点、职业素养等相关知识,以此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此外,还应充分把握传统节日、世界性活动等时机,开展实践类活动,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等。此外,还可根据在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实际水平,多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具体可立足学生专业特点、职业要求等,以此督促学生自觉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树立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弃恶扬善、甘愿奉献等诸多人文精神,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四)注重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鉴于人文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大专院校还应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以此为满足工作实际要求,发挥模范作用,树立学校形象等提供重要保障。具体可以借助适当的优惠政策、拓展人才选拔渠道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用于充实工作队伍,如加薪、创造学习机会等;可以加大人文教育培训力度,如进行人文课程学习、知识讲座等岗前培训,针对脱岗人员可为其提供全日制培训,或以学分制进行培训,也可以是根据爱好自行选择人文培养内容,通常培训内容涉及思想、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成果,《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课程;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文素养标准和考核标准,督促工作人员自觉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以此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工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我们转变管理理念,建设充满人文特征的校园文化,制定渗透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加以灵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进而为渗透、深化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健康品格、道德修养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渗透人文教育的路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2]陈哲力.大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在弘扬人文精神[J].延边党校学报,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