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2007年通信电源市场主要受益于四大因素:TD-SCDMA试商用、2G扩容、服务外包、海外规模突破。整体来看,预计2007年通信电源销售量达到29.6万台,同比增长10.3%。2008年,中国通信电源市场将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电信网络向全IP化、宽带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决定了通信电源的快速发展。

从电信网络的技术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来看,电信网络的技术演进趋势将会向全IP化的方向发展。全IP化正成为电信网络的发展方向。目前设备商与运营商正在积极推动电信网络的全IP化的进程。从电信行业的技术变化趋势来看,移动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IMS系统将会成为未来通信设备的增长重点。在IP网络设备和移动设备的产业化中良好卡位的公司将会从电信网络演变中获得机会。

其次,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的趋势将带动通信电源市场的快速增长。全业务运营是电信行业发展的方向。全业务运营有电信行业技术和管制政策两方面的驱动。国内电信行业的发展将会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运营商除中国联通拥有全业务运营牌照外,其他运营商都没有全业务运营牌照。而全业务的运营,就需要全业务的网络支撑,电信和网通未来将会加大移动网络的投资力度,而中移动将会加大宽带接入网的投资力度。因此通信电源等设备将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电信业转型与三网融合将带来机遇。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史红彦(1979-),女,河北保定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淮安 2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子项目(项目编号:G-12-03-590301-K-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1-02

高职专业建设要紧跟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1]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专业,率先与华为、中兴等优秀通信企业合作,紧跟行业企业需求,进行通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践行综合代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2]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位思想,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通信相关企业,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代维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回访毕业生并对其就业岗位进行归纳和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定位在: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与设计三大职业岗位,另外还服务于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及调测、电信业务营销等职业岗位。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调试与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动通信领域,能够胜任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和调测、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设计以及电信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ICT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ICT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

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企业工程案例嵌入课程内容,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培养贴近企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2.以技能大赛引领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了专业建设,将大赛新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中,将大赛项目引入课程内容中,将大赛评价标准引入考核模式中。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最终让所有学生具备较高水平、较高技能。

3.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入学初通过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二学期通过模块化教学、职场体验进行基本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项目化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五学期通过现网情景化教学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层层递进循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

针对通信综合代维工作岗位技能需求,重构综合代维ICT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既体现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要求的深度又兼顾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能力的培养

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课程的授课由经过系统、规范培训的教师授课,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通信专业的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明确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促进职业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与提高。职业素质课程由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来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通信企业生产实践,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对通信常用工具的使用等基础能力的培养。

2.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通信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的、概念性的知识以及从事通信综合代维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知识基础;掌握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熟悉通信常用线缆与接口的规格、标准与制作方法;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对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软硬件配置,能够排查和处理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故障;熟悉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与常用设备;熟悉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与工作条件;熟悉移动通信工程施工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3.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以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为例,从教学与光传输岗位工作内容结合切入,从符合通信企业行业人才需求出发,将光传输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完成从职业岗位需求到教学实施的转变,考虑项目先后逻辑关系,对知识和技能按项目任务重新进行整合,课程内容最后归纳序化为传输网规划、传输网组建、传输网配置、传输网维护四个项目。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导入光传输技术知识,项目载体跟随光传输技术更新变化,以培养学生光传输网软件调试、工程督导、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等岗位能力为根本目的。

4.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期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第二学期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学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第五学期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学生职业能力。

五、教学模式改革

1.借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参与2009年、2011年两届通信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及时将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课程设体系中,先后开发了“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基站勘查与设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增设了“TD-SCDMA业务配置”和“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两门实训课程,增加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EPON技术与应用”两门专业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借鉴了大赛的比赛流程,均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2.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质量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某个工作过程分析入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改课程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要素的普适性,为了确保教改课程实施的成功率,对教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了教改课程实施的过程资料,使教改课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以工作过程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改的主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式趋于“教学做”一体,教学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分组学习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开学到学生毕业全程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再通过职场体验熟悉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素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接着进行工作过程导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再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培训结果和前期学习结果选择职业岗位,最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杨俊,魏访.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2007年手机多媒体应用大会将于7月27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会议将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外通信运营企业手机多媒体运营技术研发企业有关负责人约250人出席会议,共同研究手机多媒体应用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手机多媒体应用的可行性发展策略,促进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2007数字电视运营中国峰会

即将在广州召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本着“打造高端交流平台、探讨数字电视最佳运营体系” 的宗旨,将于2007年7月27日推出高规格的“2007数字电视运营中国峰会”。本次峰会的主题为“驰蓝海 方致胜”,围绕目前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就数字电视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快速实现利润增长、如何成长为先进的广电运营商、如何应对三网融合等核心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峰会得到了业界人士的热烈响应与支持,届时将有广电总局有关领导、业内资深专家以及近百位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高管出席论坛,同与会者共同研讨数字电视产业运营,全面推动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2007中国数字电视

产业高峰论坛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简称CDTF)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该论坛在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数字电视》杂志社发起创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组委会负责实施,是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CDTF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已成为数字电视行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运营界、产业界、投资界精英人士的年度聚会盛典,是宣传企业品牌、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建立深入客户关系的有效平台。

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

设备展览会即将召开

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将于2007年8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届时,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士包括各级广播电视厅、局的管理者、电视台用户组成的众多代表团、广播电视研究机构或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寻求商业合作伙伴的商也纷纷赶来参加BIRTV。BIRTV在把市场需求和产品提供紧密连接的同时,也为业内人士学习最新技术和工具、交流先进理念、扩大合作、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营造自身的竞争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BIRTV已经成为一年一度中国广播电视业的重要约会。多年来,BIRTV得到了商业部(原外经贸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国各省广播电视厅、局和电台、电视台的积极响应。BIRTV是获得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支持的唯一的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也是商业部(原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国际展览会之一。

荷兰IBC2007国际广播电视展

9月开幕

欧洲最大的广播电视专业展会将于2007 年9月7日-12日召开。展览会每年都吸引来自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

业人士参加。多家全球广播设备及技术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将为与会者展示当今全球电子传播媒体业的最新产品,包括电视广播产品、电影动画制作设备、无线电和录音音响产品、卫星与无线电通讯产品、多媒体硬件与软件、因特网的应用及技术等。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扩大、突出数字化、网络化及媒体互跨整合是一大趋势,在IBC2007展会上您将会看到最新的数字音频广播、数字电影电视制作、卫星数字电视、卫星直播、有限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等先进产品及技术,与全球卓有远见的企业家及广电业领导者一起探讨行业发展方向,寻找最新技术及产品。

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

高峰论坛

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14-1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主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化与增值业务”,将邀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产业部相关部门领导介绍行业政策,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电信和互联网运营商,节目和内容制作公司,技术与设备研发、生产单位的高层领导、权威专家做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各方提供交流平台。

第九届中国卫星应用大会

即将召开

2007(第九届)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定于9月19-21日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同期召开“2007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是我国卫星应用领域倍受国内、外业界关注的国际会议。大会得到国家发改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航天局、科学技术部、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的积极支持,同时得到国内、外著名卫星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赞助支持。大会指导委员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卫星企业的领导组成)、专家委员会(著名卫星专家组成)负责对大会的指导与资讯。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以推动中国卫星应用的发展为宗旨,是业界探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定位、遥感、远程教育与医疗等应用的开放平台,更是中、外企业与用户交流的重要桥梁。

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

技术展览会

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将于2007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展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承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海外组织单位为美国克劳斯公司。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的展示内容覆盖面广、技术领先,涉及信息通信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得到了国内外信息通信界的高度重视、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产业链外延的不断扩大,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制造商、测试设备生产商、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新闻媒体、分销商和广大消费者等共同参与的盛会。

第9届四川电视节国际广播电视网络设备展览会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9届四川电视节,将于2007年10月28日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电视节将继续高扬“和平、友好、交流、合作”这一主题,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着力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为使展览会圆满成功,组委会将积极组织和广泛邀请国内外影视文化产业集团、投资商、采购商、经销商等参与,向四川本省的200多个市、县及县以上的广电局、电视台、网络公司以及全国其他省地区县以上的广播电视机构发出参观邀请,一如既往地积极邀请和接待其他文化、教育、邮电、部队、公安、工矿等企业事业单位,为国内外广大参展商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市场主体,搭建巨大平台,使“四川电视节”成为中国广电设备重要的销售渠道和贸易平台。

第11届南方国际广播电视与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进入4G时代后,通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通信行业急需大量人才。但目前从现状来看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通信企业为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而烦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普遍偏低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高职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严重偏差呢?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是其根本原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这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到实处。

二、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过强,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未能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通信企业的工作任务的相似性和匹配性。目前,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还是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不能保证高职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实践锻炼,不能满足企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2、缺乏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整体教师队伍的结果来说,既要有本校专职教师,又要有企业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专职专业教师既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即具备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素质。而实际学校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很欠缺,老师们缺乏出去深造、交流的机会,主要通过书本网络等获取信息,与实际不能很好地结合。这对于我们这个技术不断更新的通信行业来说,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通信专业设备价格较高,实验设备很难满足实训需求。据了解,仅一套DTAS分析软件价格就高达10万,其他硬件设备价格也都不菲,仅靠学校的力量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通信实验室基本难以实现,更何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可能跟上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步伐。

三、通信类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对于通信类企业而言,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1、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

2、现在的通信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即企业不养“闲人”,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那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该能在众多的高学历应聘者中让你脱颖而出。 对于通信企业,他们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通信工程的施工与概预算能力及通信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方向和企业需求相背离、通信设备投入大、实训基地难以实现是摆在所有通信类高职院校面前的难题。如何应对?校企合作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依托通信行业和企业的优势,寻求共同的利益驱动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合作机制,为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条件。

2、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应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建立多元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社会服务、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等多途径向“双师型”教师转型,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另外,明确校外企业到校兼职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任职条件、管理规范。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为学校的通信专业建设和教育做出贡献。

3、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设计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改革,提高教学水平,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实际教学中,采取“讲、学、练”相结合,通过具体习题案例的学习操作,体现“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开设实践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共同研究完成,企业兼职教师提供实际运用中的一些技术方法,对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技术指导,让学生融入其中,感觉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工作人员,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实践。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偏离―份额法 工业产业结构 竞争力

烟台是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省实施“东部突破”的重点城市,工业基础较好,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建立起以汽车、电子、食品、纺织、机械、建材、化工、冶金等行业为主,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偏离―份额法用来分析某一时期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是评价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基本方法。

一、偏离―份额法原理及评价模型

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A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后由邓恩ES和A埃德家・胡佛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偏离―份额法以其所在的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额G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区域竞争力分量D三个部分,分别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来解释区域各产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

假设区域j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经济总规模为Fj(t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经济总规模为Fj(t),区域j第i个产业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分别用Fij(t0)和Fij(t)表示;参照区域在初始期和末期的经济总规模为F(t0)和F(t),第i个产业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为Fi(t0)和Fi(t)。在[0,t]内j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的增加量Fij可分解为三个部分:

其中

1.Pij=Fij(t0) (R-1)为全国增长分量,即j区域i产业按全国总产值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额,其中(R-1)全国总产值增长率。

2.Pij=Fij(t0)(Ri-R)为区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即j区域i产业产值增长偏离全国产业平均增长部分,反映了j区域以全国为标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其中(Ri-R)表示全国i产业增长率和全国总产值的增长率的差异,当Pii为正值,表示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好,促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当Pii为负值,表示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影响区域经济总量增长。

3.Dij=Fij(t0)(rij-Ri)为j区域i产业增长额分解的剩余部分,反映该部门在全国同行业的相对增长水平,体现区位条件或区域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因而也叫竞争力分量。其中(rij-Ri)表示j区域i产业产值的增长率与全国i产业产值的增长率的差额。如果Dii为正值,表示区域处于有利区位,Dii为负值,表示区域处于不利区位。

二、实证分析

根据偏离―份额法模型原理,本文选取2000年~2005年作为考察区间,2000为基年,2005为目标年,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分析烟台市工业产业在此区间内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状况。数据来源于2001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烟台统计年鉴》,本文选取烟台市工业中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0.5%的25个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借助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偏离―份额表格,具体运算结果参见表1。

为方便起见,对各行业进行编号,依次为: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非金属矿采选业,4-农副食品加工业,5-食品制造业,6-饮料制造业,7-纺织业,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10-造纸及纸制品业,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2-医药制造业,13-橡胶制品业,14-塑料制品业,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金属制品业,19-通用设备制造业,20-专用设备制造业,2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2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偏离总量分析

从经济总量看,烟台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但结构偏离分量为负(-62.54),说明烟台市工业行业中增长快的朝阳产业部门比重小,发展缓慢的部门比重大,现有的产业结构对工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滞后影响;而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1099.6),说明烟台市有较多的部门,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行业竞争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对工业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2.具体产业分析

烟台市25个工业行业中,只有7个行业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制造业偏离份额较大,说明这些部门基础较好,经济结构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大,其余18个行业结构偏离分量为负,说明烟台市工业产业结构整体水平偏低。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有20个为正,排在前6位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这些行业竞争力较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的有5个产业,偏离份额最大的是纺织业,竞争力最弱;结构偏离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的只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这些行业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竞争力;结构和竞争力偏离份额都是负值的有纺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塑料制品和专用设备制业4个行业,这些行业发展速度慢,无竞争优势。

3.支柱产业分析

食品(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机械(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6.5%,是烟台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行业除了专业设备制造业,其余行业竞争力偏离份额都为正值,且偏离值很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份额均为正值,说明这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合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对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是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核心。

三、结论及发展战略

通过对烟台市关于产业偏离―份额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烟台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竞争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行业竞争力较强,比较突出的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这些产业是烟台区域经济中需要重点规划和大力支持的优势产业;但烟台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工业行业中增长快的朝阳产业部门比重小,发展缓慢的部门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具备优势,现有的产业结构对工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滞后影响,纺织业、有色金属矿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占比重大,发展速度慢,同行业中又无竞争优势,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烟台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化发达,已形成酿酒、蔬菜、食品、饮料等加工制造业集群。烟台要以果蔬、水产、粮油、酿酒等为重点,突出发展果汁、葡萄酒、保鲜菜、水产品、食用油等系列产品加工和制造,加大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的配置力度,更好的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要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设备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数控中心、组合机床等基础设备制造业,强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优势产业是黄金产业,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提高探、采、冶水平,拓展金银珠宝深加工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要以产业龙头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计算机及板卡、通信设备及网络产品、数字及信息终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计算机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要依托烟台港西港区,发挥万华集团品牌优势,推进港口建设和输油管道工程,推动石化产业迅速崛起。依托烟台造船产业基础,抓住建设海阳核电项目的机遇,加快船舶业和核电产业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7篇

通过今日投资“分析师实时排名”系统对业内1800名分析师的追溯跟踪,中信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兵在“最牛分析师”排行榜中名列近六个月排名第一,近3个月和一年都是位居排行榜第四,获得我们评选的第三十二期“每周一星”称号。

在其2009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中曾提到,3G网络的建设将推高未来3年国内的电信投资。并在他9月的跟踪报告《“后3G”投资价值在四季度进一步显现》中再次写到,在3G终端价格大幅降低、iPhone上市、资费门槛降低等多因素的推动下,四季度3G手机市场有望真正启动,3G用户将加速发展,推动3G消费兴起,“后3G”主题投资价值进一步显现。并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空口无凭,而二级市场的走势也并未辜负他,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研究报告中极力推荐的中兴通讯、武汉凡谷、国脉科技、烽火通信等,屡创新高,就连推荐的大盘股中国联通也走出了上升趋势。我们再追溯到他08年5月所写的《电信重组公布3G将随之而来》,其中提到“以业务融合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业务交叉竞争”,回顾近期,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是如此的吻合。

展望未来,在其2010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中提出,通信设备投资是2009年行业增长的主驱动力。他认为3G投资后,逐渐起来的3G消费及增值服务将成为行业激动人心的推动力,并成为投资的主线索。维持电信运营业“中性”评级,维持电信增值服务业及通信设备业“强于大市”评级。并推荐两个投资组合:一、增值服务及后3G消费;二、所处行业景气向好的公司。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通信行业2010年投资策略《增值服务及消费接力设备投资》

通信行业跟踪报告《继续看好“3G消费”及“景气子行业》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通信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9-01

1 引言

2014年,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陆续推出4G业务,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正式跨入4G时代,也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信技术发展如此快速,市场对通信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这给开设了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2 校企合作进行通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背景确定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 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背景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与国内多家通信相关企业合作,对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教育产品制造商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加强了学校与通信行业的联系,开拓了专业建设的思路,修订了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瞄准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潜力,使之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能系统地掌握通信设备与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最终培养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通信技术应用性人才,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2 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

通过对当前通信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分析,强化学生在通信工程及其应用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本专业体系不但是面向专业的,更是面向企业的,确保学生的就业空间。在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掌握通信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和集成方法;

(2)、具有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3)、具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

(4)、了解和初步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2.3 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项目组的指导下,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干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增加了实践课的学时,减少理论课的学时;增加了新技术的内容;增加了与职业岗位联系紧密的知识。

专业基础课及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并按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模块的限选课,同时设置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充分保障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为形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一方面加强专业师资的引进,从相关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兼职教师的聘用,让兼职教师在专业师资队伍中占到一定比例。我们聘请了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讲授《Andriod系统开发》和《C语言网页编程》课程,聘请了电子设备制造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讲授《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在研究所、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

另一方面对专业的专任教师则是采用岗位培训、到企业跟班锻炼、跟班研讨、导师带徒弟等方式,让他们定期到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熟悉通信技术的应用,积累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在校内开设相应的项目开发课程,使专业教学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

4 小结

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适合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进行通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实验中心的建设。通过这种模式,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2] 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69-73.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