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1篇

案例教学法思想政治实效性新课程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意味着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服务于学生的个性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理念,要尝试构建多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学记》,书中指出:“罕譬而喻”,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讲解、结合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道理。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启发式问答法”,自喻“助产婆”,通过提问、举例,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具体说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教学法,就是紧扣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描述一个实际情境,创设一个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描述的典型案例展开点评,分析、讨论、总结,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案例分为描述型案例与分析型案例两种。对问题发生的时代背景、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属于描述性案例;通过案例描述,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案例,找出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决策,属于分析性案例。如果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分类,又可把案例分为专题型案例与综合型案例两种。针对单一问题编写的案例是专题型案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内容单一,但是主题鲜明;对事物的全局以及事物发展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属综合型案例。它的特点是面广、量大,方案丰富。通过思想政治课不断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可行且具实效性。

首先,案例教学法促进了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教学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筒”,是引导者,促进者。案例教学法使教师对于教材的运用,由传统的简单执行者演变成设计者与开发者,对教材的内容教师要进行再“创造”,使教材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情。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促进了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必将反哺于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

其次,案例教学法生动、直观,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学生对政治课的感觉是理论抽象、内容枯燥、学习无味。思想政治课课程地位低下,远不如语、数、外等学科,甚至部分同学感觉政治课很简单,只须考前一背。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陷入困境。“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就概念讲概念,就原理说原理的教学模式,讲述案例,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由于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扣住了学生的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如果我们引进中东战争的例子,伊拉克战争中,英、波兰、西班牙等国为什么支持美国,站在美国的立场,俄、德、法等国却持反对态度,学生通过对这几个国家立场的分析探究,水到渠成的明白了国家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共同利益,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利益对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剖析,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政治素养。可谓润物于无声,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于无痕,刻世界观于学生心底。

第三,案例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能力。“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学法主张“学生主体自觉学习”的理念,教师通过生动、典型、客观的教学案例的描述,或者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模拟案例活动中的主体,“还原”真正案例情境,改变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被教”,调动了学生阅读案例材料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学识,聪明的才智,分析案例,通过思考、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判断,在案例中寻找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了良好的政治素养。

第四,案例教学法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经科学研究显示:人们通过语言,借助听觉所得到的知识获得的记忆比较低,约占15%,而通过视觉把握的知识再记忆达到25%,如果把听觉、视觉两者相结合,能够再记忆高达65%.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能记住学习的知识,但是这种停留在浅层的记忆,只是一种孤立、单一、浅显的抽象认识,不够深刻。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有大幅提升。比如,对于“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可以借助拆迁典型案例“最牛钉子户”,在拆迁中公民拥有财产权、房屋所有权,公民可以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处分、使用、收益等权利;但是在国家公共利益前提下,公民也有义务服从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1)被拆迁人为什么能那么“牛”,拒绝搬迁?(2)他们的“牛”有合法合理的一面吗?(3)在所谓钉子户与国家之间,涉及到哪些利益?(4)在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出现冲突时,怎么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公共利益?经过案例引导,同学们会深入探究,运用书本的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知识来说明社会现象时,无形中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更加深刻,大大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蒙春燕.关于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集实践性、思想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既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也不是法律知识的一味灌输,它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加大启发式教学的力度,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而且由于学生参与了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结合目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积极研讨、交流等形式,找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接受教育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以课程培养目标为导向,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解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生活实际中选择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的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到的答案基本只有一种,而案例教学提倡采用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等方法,吸引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真正实现了课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枯燥乏味,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学生只需要按步就班,不仅乏味无趣,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同时教师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自己去思考、去创造的空间。而且每个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见解发表评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做好课前的案例的选取和准备。

在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选取案例。首先,案例要有真实性。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而不是随意杜撰或道听途说的。其次案例要有典型性。教学案例没有典型性就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共鸣。对典型性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培养能力。再次,案例要有新颖性。在教学案例选择上要用的案例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师应尽可能及时地补充、更新,选取新近发生且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适时的运用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引入相关的案例,然后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该理论知识。二是在学习内容之前先引入案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性的、全面反映该节课程内容的案例作为引导,在课前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法律知识,引入不同的小案例,对所学知识加以讲解。

3.合理掌控师生的角色承担

案例教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担当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授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有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角色定位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负责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组织、引导、启发、记录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并予以归纳总结。

4.注意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教学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用案例教学法,也不是用了案例教学法就解决一切问题,绝不能用案例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

用辨证的观点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案例教学法还处于摸索阶段,资料不充足,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累案例材料和撰写案例,教学负担很重;对学生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学生需要搜集材料印证自己的观点,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与案例之间缺乏连续性,而且往往大部的案例只能隐含学科的一部分理论知识,案例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中就会缺乏系统性。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精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志波.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青年文学家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3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是覆盖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课程体系,无论是课时还是学分均占比较大,长期以来始终是高校面向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三观”,能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突出贡献。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亦是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改革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衍生一些新问题,而教学方法始终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展开深度研究,构建新型教学方法体系,不断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着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全面增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由王仕民等所著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一书,2021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简史,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并进行研究的系统化概述。第二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概述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及知识借鉴。第三章介绍中国古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系统化概述中国古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史、典型方法及其主要特点。第四章研究西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包含西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历史前沿、具体方法及特点等内容,为后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第五章着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方法,研究理论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类型和本质特征。第六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包括实践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制度化、类型以及具体实施要求。第七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理论基础、特征及核心要素,并分析案例教学方法实施存在问题,探索案例教学法实践路径。第八章结合网络时展形势,概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法的内涵、特点、具体方式,分析网络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第九章研究慕课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慕课的起源与发展沿革、慕课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和微课的异同,深度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第十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测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效果测评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与原则、具体指标和方法与优化策略。第十一章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构形态和具体提高途径与方法,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第十二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结合新时展背景,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分析教学方法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因素、时代向度,预测教学方法未来发展走向。第十三章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作者深人广东高校调研,并提出改革路径。该书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结合该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高校在具体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取案例.应突出案例导向性、政治性、典型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人案例分析与探讨.替代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依托案例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践。首先,案例选择突出政治性,始终将政治性摆在第一位,保证案例中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内容.在案例分析与探讨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案例中还应包含理论知识,结合案例讲解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其次,案例选择突出典型性。教师在选择案例过程中,需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选择与理论知识关联最密切案例,避免案例与理论相互脱离致使难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效应。所选取典型案例不能过于深奥难懂,否则会加大学生理论学习难度,甚至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依托典型性案例分析,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共性思想问题,提高案例教学法针对性。最后,案例选择突出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身边案例开展教学,选用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理论内涵.增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探讨的积极性.在主动参与与交流互动中增强理论课教学成效。第二,慕课教学法。慕课是现代网络技术与远程教育结合的产物,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深受大学生喜爱和认可。对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时,应加强慕课的本土化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慕课教育优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体系。其一,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系统化梳理思政理论课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炼与概括,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脉络。同时,正确认知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切人点及运用范畴,在突出慕课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打造定制化、个性化的思政理论课堂。其二,将慕课融人课堂教学时,需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前上传慕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进行知识点总结与提炼,并促进学生小组交流探讨,最后针对慕课教学进行总结评价。依托慕课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其主动思考与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慕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其三,加强精品慕课建设。慕课制作质量直接决定应用效果,所以思政教师应重视慕课制作,加强学习与借鉴,提高慕课制作与应用能力。

虽然教师可以引人慕课平台中的精品课程,但教师自主制作的慕课与大学生实际情况更为契合,有助于体现慕课教育的针对性。其四,建设慕课教学平台,借助该平台课前上传慕课视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及时与教师交流、与同学探讨,便于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结合理论课堂引人慕课教育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慕课应用流程,更好地发挥慕课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第三,网络教学法。伴随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网络媒体平台中传播正能量,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渠道。网络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至关重要,应以网络媒体平台为依托,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方法.提升思政理论课育人成效。一方面,积极发挥思政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考察其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以满足理论课教学需要为主,保证理论课教学成效。不同媒体技术手段的特性和教育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技术手段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继而针对性地选择应用信息技术。与此同时?积极为信息技术运用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与步骤,突出思想政治理论的重点与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及多媒体,以视频、音频、图片、PPT等形式呈现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化学习方面的作用。以往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大多呈现理论知识、测试学习成果,对学生自主学习监管不足,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加大理论课教学难度。对此,应积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汇总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等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高效化学习。第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路径。对此,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融通。首先,构建实践教学长效保障机制。由于实践教学具有一定复杂性,应制定完善制度体系,并将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的保障和依据,确保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活动顺利落实。其次,组织丰富多样实践活动。教师可借助当地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教学方法创新应用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在校园内组织红色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此外,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以多样化实践活动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深刻感悟理论知识内涵,促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理论结合实践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促进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作者:王贤昀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新课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进行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特有的规范性使教学有法,可操作性使教学直观、容易操作,变量性使教学丰富多样,中介性使之成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但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课题教学枯燥晦涩,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的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2]。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比较强调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体现边教边学,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政治课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案例分析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人,能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去体验,去感知与发现,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从而使其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教学模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如:探求模式、导读模式、讨论模式等,使学习生动活泼,在高中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的同时,进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3]。

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既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烨雄探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 现代阅读2012(2),3,73-75.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例案教学;优点;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35-02

高中政治课程新标准要求以"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相统一"为教学原则,而高中政治课堂采用例案教学法能够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所谓的政治例案教学法,就是指在政治教师的引导下,依据相应的课程目的和课程标准,结合课本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特定的政治知识背景,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由师生共同探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和答案。

1.高中政治课采用例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首先,例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政治知识相对枯燥和抽象,学生的掌握难度较大,传统的政治教学课堂多是采用教师讲解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影响了学生对所需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和吸收能力,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兴趣都不高,课堂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和抵触情绪。而例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活跃政治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例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案教学模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在例案教学的探究模式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谐的政治教学氛围,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例案教学模式能够使政治教学贴近生活。所谓例案,就是教师精心选择生活中包含政治知识和政治基本原理的典型案例。例案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生活性,二是典型性。来自生活的典型案例与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能够改善政治知识原理相对脱离生活的情况,还原政治知识的生动性和人文性,有效增强学生对政治事实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因此,在高中政治教育课堂中要普遍使用该教学方法,以期改善政治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2.高中政治课采用例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

首先,例案是政治课堂上师生展开教学和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精选政治教学例案。虚假的例案,会使学生对现实产生错误的判断,对政治知识和政治原理的真实性和适用性产生怀疑,最终影响政治教学的积极性。所选择的例案要来自生活、来源要真实可靠,具有客观性。如在讲授政治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常识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教学材料,参考《人民日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大门户网站,也可以利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实时性和较高的真实性,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作用。其次,所选择的例案教学材料,要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难度要适中,适合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不能离学生太远。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当中。同时,所选择的例案要紧密贴合政治教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如果所选择的材料离题太远,那么最终反而影响了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方式的主要采用形式,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既能展示文字材料,也能够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频,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减轻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扩充教学内容,扩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案教学法与多媒体教育方式相结合对于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大胆使用多媒体,保证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质量,控制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智力水平,推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再次,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例案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方式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够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目标,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掌控,因此它还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安排相关的教学步骤,调控课堂秩序和调整课堂的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有序参与,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组织严密,态度从容,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对于课堂出现的突况,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教学素养,能够实时调节和处理意外情况,保证课堂的教学进度,维持高效有序的教学秩序。

最后,注重教学反思。任何一项教学方式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反思。积极的、正确的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需要定时进行反思,在每天的教学工作完成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式是否合理,例案是否客观真实,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案例,能否做到举一反三,也要考虑教学过程的中的人文因素,学生的反应如何,自己是否体现了"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规范。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6篇

案例教学是一种课堂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已被公认为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医学院校,医学生除花大量时间记忆繁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做实验、去医院实习,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时间较少。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效率,激发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表明,从2006开始,“思政”课教材改革虽取得了成绩,但是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调查显示,学生渴望活泼和创新的教学方法,52.7%的学生喜欢案例式教学,66.1%的喜欢以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介,50.2%的喜欢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他们认为“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希望“少说教,多案例”,“多一些案例讨论,多一些课外活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采用案例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讲授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学,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就是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集知识、思考和态度于一体,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看待社会问题,提高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后教师所做的评讲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的。“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评”的有机融合,以彰显出其内涵。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传授知识,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领会和运用知识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有效地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案例教学中学习知识理论,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案例中长见识,在讨论中增才干,强调“教与学”的联系,重视“评”,鼓励学生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允许其发表意见,使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达到学的目的。教师通过评讲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评讲,让学生认识到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解决不到位。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又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评讲过程中语言要精练,论据要充分,评论要正面、客观。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对于医学生来说,最大的缺失莫过于人文精神的缺失。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学习人文社科知识。教学评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体现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它打破了学科分界,强调内在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从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两方面着手,对医学生进行积极、高尚、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等教育医学生,在保持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用鲜活的案例来解读抽象的理论知识[1],既能把握时代旋律,又能坚持正确舆论和正面教育。教师要精选案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问题,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给医学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营造激烈探讨的氛围,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让其畅所欲言。同时在评讲中要注意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用中西方优秀的作品引导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文化视野看待现实社会,在美的熏陶下,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辨别能力[2],使医学生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现实,提高抵御挫折能力;用优秀的文化作品为医学院校审美教育开拓新的渠道,激发其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选取教学案例应遵循的原则

选取案例的总体原则应是“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案例最好与大学生密切相关,最好是近期发生的,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篇幅最好控制在3000字左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探讨,具体说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参与性。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3]。“思政”课多数是大班上课,医学生对待本课程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上有不适应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好动员,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参与者转变,实现教学相长。(2)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才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才会具有教育性[4]。教师可收集CCTV栏目中的《法律讲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相关视频案例,以及《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刊登的案例。(3)实践性。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这样才能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的窠臼,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归属,通过学生体验学习获得相关有用信息。所以,实践性原则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情况。(4)典型性。没有典型性就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关注。案例选取应是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典型案例分为正面和反面,正面的典型案例对大学生起着矫正、启发、导向作用,反面案例对大学生起着告诫、警示和教育作用。

四、案例教学中的评讲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心理情况和道德水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选取的案例要与所讲的理论知识相呼应,使本次教学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形象化、直观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其主动参与、增加讨论和发言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于学生的总结发言,教师在肯定优秀学生的基础上,评讲案例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简明扼要地指出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与学生在课下交流、沟通,并把好的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正、剪裁和归档,为以后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评讲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要紧密地融合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总之,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运用案例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

[2]胡金凤.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理念[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村镇规划作为一门规划类的专业方向课,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将具有典型性的村镇规划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镇规划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等地理学类、城镇规划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涉及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规划与开发的现实问题,是一门政策性、综合性、现实性较强的专业课。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积极贯彻农业土地流转政策,以达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此相对应,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村镇规划课程的开设日益增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开展也得以深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日益提升。

案例教学作为管理学等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创设一种特定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或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在该案例或场景中自主分析、比较、决策和总结,最终实现对现实案例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达到将典型案例与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1村镇规划课程的特点

村镇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规划类专业方向课,以农村各级居民点的方方面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wWW.133229.COm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村镇规划的任务、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与工作方法、规划内容与技术经济层面的分析等;了解村镇规划领域同城市化、城市发展等政策方面的紧密关系,学会利用村镇规划专业知识进行基本的实践,为后续规划类课程的开展奠定原理与实践的基础。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均比较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城镇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蓝本,虽然在具体工作层面有条条块块的分工,但是在总体规划层面,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因此,村镇总体规划涵盖了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决定村镇在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发展方向。村镇规划课程的综合性也体现于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1.2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层面有很多,例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公共中心等;而就村镇规划与建设领域而言,其涉及的学科又具有独特性,例如村镇用地布局、村镇道路规划、农宅院落布置、公用设施规划、旧村镇规划、古村镇改造、村镇环境保护与村镇旅游资源开发等。

1.3课程内容实践性强

村镇规划课程内容在理论性层面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更要重视其实践性强的层面。该课程与具体的村镇规划与建设行为紧密相连,理论层面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规划建设实践工作的总结,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选取上,选择典型性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实例,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夯实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4课程理论内容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作为我国于2007年新颁布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规划设计的各项细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着重考虑对国家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但是,国家标准的内容作为一种行政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不够生动形象,如果将具体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例和《镇规划标准》的条款相结合进行教学,既可以加深对“国标”的掌握,又会对具体的案例有直观的体会。

2案例教学法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2.1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在村镇规划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首先选取某地区的特定村镇,将该村镇作为规划与设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资料与图件;然后明确该区域规划的任务、内容、原则与基本方法,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统计年鉴等多种方法自主收集规划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己经具备的规划原理和相关方法来解决案例中的现实问题;最后,引出该区域已经通过或己经实施的具体村镇规划方案(含文本与相关图件),与学生自行得出的初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最终达到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运用水平得以升华的目的。

2.2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是否得当是该方法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对比性。在规划类课程中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典型性村镇规划方案的选取上。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注重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特征的村镇规划方案和抽象概括、难于理解掌握的规划基本理论相结合。例如,选取典型性的南方村镇与北方村镇进行对比,选取沿海和内陆地区、平原和高原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等有代表性的、可进行对比的案例,从而使学生在习得基本理论的同时,对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要素对规划、布局和建设产生的现实影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2)案例应具有时效性与新颖性。纵观某一城市或区域历年的规划方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规划领域,时效性和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很多村镇规划的理念与决策和时代特征以及国家宏观政治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因此,案例的选取应选择时效性强、能够反映近期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典型性案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城镇规划政策敏感性层面的认识和理解。

3)案例应侧重于现实科研项目。由于村镇规划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教材等资源相对缺乏,而教材内容又略显滞后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要侧重于将教师自身从事的相关在研项目,特别是本区域的项目,来弥补教学中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此来促进日后的规划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

2.3案例教学在村镇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在选取典型性的、优秀的村镇规划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可选用引导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例如,教师手中己有备好的某村镇规划的实例,包含文本和图集(选取自近年来全国村镇规划方案评比中的获奖项目),但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该实例并不提供给学生,而是将该村镇的基础情况通过图、文、表格、统计数据的形式出现,待学生了解该区域基本信息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穿插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和启发。经过约一节课的讨论后,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现实方案,与学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与讲评,总结优点,分析不足,达到使案例教学升华的目的。在充分对比讨论之后,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文字部分的撰写和规划图的编绘工作完成,使整个案例教学形成一个闭环。同时,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制定村镇规划方案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比较政治制度》课程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将《比较政治制度》一课列为政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该课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当代西方国家①的政治制度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探寻中外政治制度的形成历史和文化背景、结构内容和基本特点、功能作用和运作机制、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等。这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结合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许多学生会感到似是而非、不得要领,以至于无法科学认识中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不同政治制度间存在的差异。

所谓案例,是一种运用对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人多年从事《比较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法的心得,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 教学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的选取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在选取《比较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案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

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是指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比较政治制度》一课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诸多具体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如行政制度、政党制度、代议制度、司法制度、选举制度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在进行每一个具体政治制度学习时,提供一个或几个教学案例。教师在提供教学案例时,必须考虑案例的代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的学习,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分析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时,可以以“天价村官”②为典型案例。

2.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一是指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必须考虑它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相关主题或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即所选用的案例必须与本节课知识点相一致,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二是指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如对低年级学生,选用简单案例,对高年级学生,选择相对复杂一些的案例;给政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教学时,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在学习比较选举制度一章的内容时,提供“美国政府关门”③这一案例就明显是不恰当的。

3.教学案例要具有可讨论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案例的编写也要考虑案例的可讨论性和讨论的多角度性,以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首先,案例的难度也会影响到案例的讨论,设计案例时要考虑案例涉及的概念难度、资料与表达难度、案例自身难易度三个方面的因素。其次在案例表述方面,过于直白的案例会减少学生的思考量,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于晦涩的案例会加大学生解读案例内容的负担,冲淡推导政治制度理论的主题。为了增加案例的可思考性,可以在案例的相关段落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围绕悬念进行思考,进而为课堂讨论作准备。需要强调的是,应该避免教学案例本身既有描述又有评论总结,甚至有教师的个人分析,因为这样的案例会减少学生的思考空间,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案例长度要适中,太长的案例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压力,降低阅读兴趣,如果案例太短,则无法涵盖案例的全部内容。

4.教学案例要具有趣味性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趣味性教学案例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知识要点,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目的。

此外,针对本门课的特点,教师可以广泛关注社会实践和时政热点,提供一些与时事密切相关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关注时事的心理,提高学生案例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2005年开设本门课,学习比较代议制度一章内容时,正逢英国议会下院大选,就将此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导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

教学案例的展示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展示案例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一是可以在一章内容开始学习前就抛出教学案例,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提高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尝试着解决案例涉及问题的答案。

二是在具体讲解到某个知识点时导入案例,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

三是在一章内容结束的时候导入案例,这样的案例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涉及到本章的多个知识点,通常在一章内容结束课堂讲述后展示给学生,讨论放在下一次课进行,以便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通过这种案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的讨论

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讨论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在《比较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经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自由讨论式,即由学生自由发言,大家畅所欲言,进行思想碰撞;二是小组讨论式,即在集体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当然这一讨论形式也提倡小组内部的思想交锋;三是角色扮演式,即由学生亲自扮演角色,切实体会政治制度的具体运作过程,例如在讲解比较代议制度一章内容时,我曾经让学生模拟演示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议案的程序,教学效果很好。除了上述三种常用的方式外,我也进行过模拟教师教学式讨论。具体做法是案例通常提前一到两周展示给学生,然后选择一名学生做讨论的主持人,五名学生做讨论的评委,在正式讨论前,教师首先与主持人和评委进行预讨论,将案例涉及的关键性概念、知识点以及问题讨论的方向加以明确。在正式课堂讨论时,由主持人主持讨论,评委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评分。这种方式完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这种讨论方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如果进行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这种方式只能是一种补充,只能偶尔采用,不能作为常用讨论方式。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整个的讨论过程中,尽管学生是讨论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围绕案例的中心议题积极发言。当学生出现与中心议题关系不大的话题时,要及时调整讨论方向。对于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偏颇思想倾向,教师切不可急于批评,而是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在《比较政治制度》一课中,这一点尤其重要。例如在进行比较政党制度一章案例讨论时,有学生流露出对于西方国家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向往之情,我就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目前中国的国情、西方国家政党制度运行条件等不同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目前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推行两党制和多党制,但是可以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借鉴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有益成份,例如政党间的监督等。

3.教学案例的总结和评价

总结和评价教学案例,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教学案例讨论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教学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三、在《比较政治制度》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1.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的素养要求很高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一个学科知识贫乏的教师是无法提炼出案例主旨,完成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有张有弛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在学生的思路脱离了主题后,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回归正题;要求教师有高超的应对技巧,因为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各种突发的问题都可能出现,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应对技巧。

2.实施案例教学,要重视思想引导

鉴于《比较政治制度》一课的特点,无可避免地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会涉及到对中国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的评价,能否辨证地看待中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差异是科学评价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引导学生从人类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待当代中国和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中西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西政治制度的异同和优劣;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角度,揭示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真实状况和本质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具体政治体制妄自菲薄。通过科学引导、系统的比较研究,使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自各的优劣,便于借鉴和吸纳西方政治制度的有益成分,进而推进中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

注释:

①这里讲的“西方”是地理概念,主要指西欧、北美地区,也是政治概念,泛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瑞典、丹麦、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