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却造成了社会诚信的缺失。本文联系当前教育实际,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发表几点建议。

孔圣人曾说治国“三要”——“足食,足兵,民信之”。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离不开诚信;一个人要想发展,也离不开诚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诚信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了广大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看到,在广大的学生中,总体上诚信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诚信品质严重欠缺的人毕竟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的人”,全盘否定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教育中,我们要利用学生间的互动,利用群体的作用,带动诚信品质严重欠缺的学生,消除大学生诚信的功利倾向,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愿的关注、培养自己的诚信道德。

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凸显诚信教育

当前大学生不容乐观的诚信状况和社会上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诚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要求我们教育者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开展诚信教育;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要将诚信教育完美渗透其中。

三、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在教书育人中进行诚信教育,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课堂教育中渗入诚信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优势,让诚信的思想深入人心。

2.在教师的其他工作中凸显诚信

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课堂纪律,从小事上传播诚信信号,例如: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勤,对那些迟到、旷课情况进行处理,从一些日常小事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诚信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自我的诚信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机会,在学生心里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体现诚信

要教育学生讲诚信,作为教育者的学校领导、授课老师、其他教育工作首先要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诚信,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应该体现师生平等,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只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也应该规范领导、教师的行为。作为教育者,要率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对违反处理上要深刻、公开、平等。这样既给学生作出了榜样作用,又体现了学校的诚信。

2.建立诚信制度

将学生的诚信列入各种规章制度中,使他们“有法可依”,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个尺度。

3.建立诚信档案

建立与社会信用度相一致的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的诚信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真实的记录,在记录的同时对失信行为作出应有的处罚。

五、在服务工作中发扬诚信

这里所说的服务工作主要是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服务者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体现诚信。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表率作用。

六、在校园环境中体现诚信

作为大学生,学校是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出诚信,有助于学生的诚信观念形成。

1.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彰显诚信

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诚信质朴为教学之根本,以求真创新为教学动力,以为人师表为要求。

2.环境布置彰显诚信

在校园的环境设置中,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诚信标语、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关于诚信的名人小故事等,在校园的校园网、德育园地中加入诚信内容,时刻提醒学生为人要以诚信为本。

3.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中加大诚信的宣传力度,举诚实守信的事例鼓舞、激励学生,举欺瞒诈骗的反面事例告诫、警示学生。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让诚信思想深入人心。

总之,在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学校与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贯彻诚信观念。同时,作为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小事做起”。此外,还应该赏罚分明:诚实守信的,要给予奖励;欺瞒诈骗的,要给予惩罚。

参考文献:

[1]高朋.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新观审[j].思想政治教学研究.2007.(3).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2篇

一、在深化“三项活动”主题上下功夫

(一)以感恩教育为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感恩祖国。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了“学党史,爱祖国”等中小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以及“读红色书籍颂伟大祖国”读后感征文活动,使青少年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情感。

感恩父母。结合母亲节、父亲节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设计不同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举办了“读《二十四孝》,感恩父母心”青少年书信大赛,以及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一张卡片等)等活动。学生们通过广泛参与,体会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教师。结合教师节,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浓浓尊师意,款款爱生情”等庆祝活动。区少工委还在各小学开展了“感恩小明星”、“幸福老师”、“最默契师生关系班级”等评选活动。

通过感恩教育,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提高了他们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积极奉献的优秀品质。三年来,不管是在汶川、玉树赈灾期间,还是在支援国家西部建设,以及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全区40所中小学积极参与,广泛开展了“手拉手同成长共进步”结对活动、“心手相连,爱心传递”关爱地震灾区小伙伴活动、“特殊队费一元捐”活动、“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公益捐助行动,共捐图书3万余册、捐款近40万元,捐赠的物品达十几万件次。

(二)以中华经典诵读为基本功,扎实推进传统文化建设

2012年我们下发了《区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方案》,更好地指导各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区成功举办了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全区40所学校的80位师生代表参加了比赛。去年孔子诞辰2561周年纪念日,全区举行了“圣人训,永铭记”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区实验小学在人民会堂组织了两届“经典诵读、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大型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由于精心组织和大力推广,区学校的经典诵读特色教育日益凸显。路小学初步形成了“沐浴传统文化阳光”的办学特色;等学校构建了本校的课程体系;银海学校被评为省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嘉峪关等8所学校被评为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福林小学、区实验小学被推荐为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我区在省市各级的诵读比赛和活动中也取得了可喜成绩,选送的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更是名列前茅,表现突出。

(三)以才艺培养为途径,提高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我们把艺术节作为培养学生才艺的重要平台,全区41所中小学校全部举办了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开展了校园歌手大赛、主题创意现场绘画大赛、手工创意制作活动等活动。

我们还着力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合唱队伍。2011年举行了合唱专场比赛,近四十所中小学参加了比赛。去年2月份嘉峪关学校的合唱团作为广电少年合唱团赴台湾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电视台校园风栏目录制了专题片在QTV—6进行播出,7月份市实验小学合唱团作为广电少儿合唱分团赴绍兴参加了世界第六届合唱比赛,获得了铜奖。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区的青少年才艺培养硕果累累,区教育局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优秀组织奖,被命名为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嘉峪关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有9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二、在丰富“三项活动”内涵上下功夫

(一)普法教育,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教育主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一是体现常规性,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列为学校的必修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二是体现创新性。联合区法院在大学路小学组织“少年模拟法庭”现场会,全区中小学师生代表200余人现场观摩,取得了“少年模拟法庭、教育儿童少年”的良好效果。三是体现针对性。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中开展“法制童谣”进课间、“我与法制”小故事评选,“安全法制情景剧”剧本征集活动。区关工委先后多次到区教育局进行调研、座谈和督导,确保普法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二)读书活动,传承文化。我们积极发动中小学生参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组织的“阅读经典·让心灵与时代同步”读书活动,教育局荣获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组织开展了“热爱祖国唱响和谐”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在征文比赛中,普遍获得了佳绩,教育局荣获全国组织特等奖。

(三)传唱童谣,提升道德。省暨市“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在嘉峪关学校启动。中央文明办和省市区各级领导一同参加了全国组织的“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通过学唱童谣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中激发积极情感,培养良好品德。

(四)明礼诚信,提高素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各种诚信教育活动,通过举行手抄报征集活动、漫画设计大赛、主题征文等,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了守信为荣的道德观念,完善了明礼诚信的人格品质,推进了“我们在成长”现代公民教育工程。

三、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上下功夫

(一)抓好学校教育。学校是“三项活动”的主阵地。我们主要抓好教师的队伍建设,以“相伴成长,做智慧教师”为主题,开展三项基本功培训,开展“工作感悟”“辅导案例”“特色活动案例”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搞好“三项活动”。

(二)强化家庭教育。以“培育家长学校文化,建设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全面实施家长素质工程,引导家长主动加强对法律常识、诵读名篇佳作和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帮助家长提升文学素养,提高育子水平。

(三)完善社会教育。做好“三个发挥”推动“三项活动”。发挥社区的优势,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社区教育与实践活动;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组织“五老”宣讲团面向学生和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国学专家优势,开展“国学知识进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

四、在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上下功夫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三项活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围绕“三项活动”,主抓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整体推进的职责。建立“三项活动”项目年度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好事实事项目取得实效。。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3篇

(一)办学理念中缺失

古人一直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提倡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始终把“立德”放在首位。《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儒学创始人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孔子甚至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养成“君子”的品德,故《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代先贤认为人生一世,应该“不患位之不高,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后汉书•张衡》)。可见古人对“德”的推崇和重视。潘光旦先生曾说过“:只有可以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完全的教育”。今天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在于道德的培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里过度强调了职业性,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厂中校、校中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等。认识上的片面,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偏差。这种办学思想无疑导致高职院校将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技能培养上,忽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决定着一个人发展方向,影响和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因此一个人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胜于智力的开发。人们常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一个人可以不是英雄、也可以不是榜样,但一定应该是一个遵纪守法、有基本道德观念的公民。目前尽管有关高职学生给国家或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例尚未见报道,但不能因此认为高职教育不需要德育教育,一个人的品德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且终身相伴。技艺需要精益求精,品德也需要精益求精。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即使有很高的智力和超强的专业知识,也是这个社会不需要的。

(二)教学内容中缺失

1.仁爱教育缺失

仁爱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儒家的“凡是人,皆须爱”(《弟子规•泛爱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道家的“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太上感应篇•积善章》)等都是我国熠熠生辉的传统仁爱思想。仁爱思想提倡爱自己、爱他人、爱万物。仁爱是博爱、是大爱。因此,《论语》编著者刘强则认为“仁之所用,用于己则身修,用于家则家兴,用于乡则正风气化民俗,用于国则政通人和,用于天下,则治化太平。”仁爱思想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基本思想。当今社会,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人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本能,即用功利的标准看待和衡量一切,学校教育因此也变成功利性教育,教师灌输给学生更多的是“不输于人”的竞争意识,缺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提醒和教诲;习惯于用学习成绩好坏去评价一个学生,仿佛只要成绩好,其他都可忽略不计。客观公正地讲,学校灌输“不输于人”的竞争意识和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没有错,但学生是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需要全面发展,片面重视一方面教育而忽视其它方面教育显然是不正确的。功利性教育是片面教育,缺少人文关怀,教育结果是学生精神空虚,人格不健全,为人处事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仁爱,缺乏善良,对他人甚至是对精心呵护自己的母亲,多的是抱怨、冷漠甚至仇恨,缺少亲情、友情、同情,自杀或杀人事件时有发生,如发生在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投毒杀人案就是一典型案例。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一种失败教育,这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仁爱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可贵,众生平等,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2.诚信教育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流传下来,亘古不变。儒家提倡做人要“仁、义、礼、智、信”,“信”就是“诚信”之意,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一旦失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程颢认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可见,古人认为诚信不仅是作人的根本,而且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弟子规•信》要求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现今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国际化、政治民主化和交往方式现代化,诚信的价值更加凸显。诚信不仅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社会有序、有效的重要标志。诚信是需要教育的,然而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少诚信教育环节。高职院校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成绩,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因而出现了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协议准备上岗又临时决定不去等不诚信现象。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诚信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诚信,如果诚信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乃至经济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孝道教育缺失

“孝”是我国文化根本特征,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观念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孝”的重要性,《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这样论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认为孝是人最基本的品德,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最终目的是成就一番事业。“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古人甚至还认为“: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因此,几千年来,敬老、尊老、亲老、养老、送老等孝道思想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正如《增广贤文》所说“: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了孝道在当代教育中缺失。有调查表明学校在开展孝道教育方面效果较差,甚至几乎没有开展,因而造成学生尊老行孝意识淡薄,缺乏感恩之心,处事、看问题只考虑自己,很少顾及父母长辈。尽管时代不同了,愚孝要抛弃,但中华民族对父母、对老人的尊敬赡养这种优秀精神是不能改变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孝道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技能,还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回报社会。

(三)校园环境氛围中缺失

古人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据说孟子小时候非常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住在墓地附近,由于经常看见埋葬死人和祭祀死人,孟子就玩埋死人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母认为这种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就把家搬到一个集市旁边,这样以来孟子又经常看见商人经商和屠夫卖肉,于是又模仿商人做生意和玩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又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看见学生们在学堂学习礼节和知识就跟着学生们一起学习,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于是就不再搬家了,孟子也最终成了学识渊博的“亚圣”,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校园是学生赖以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造就德才兼备型人才,校园内应该四处张贴古先贤画像、悬挂名言警句等,时时提醒和规范学生言行,形成一种文明谦让、尊师重教的良好治学氛围。然而高职院校由于强调职业技能,校园内很少张贴古先贤画像,古圣贤的语录更少。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校园环境中人文氛围淡薄,学习风气不浓,学生“心中无戒”,精神空虚,容易遭受诱惑,迷失自我。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电线杆上广告在校园内经常出现、教室课桌上充斥污言秽语等。不错,时代在前进,观念要转变,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的基本价值标准不会变,做人的基本准则不会变。高职院校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构筑校园文化,让学生明礼仪、知廉耻,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二、高职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传承的思路与方法

(一)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根本任务的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完全教育”,品德教育比技能传授更重要。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被定位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需要的专门人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但不能因此就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重技能轻品德”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识文断字”、“谋生求职”,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中,要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同时知羞、知耻、知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二)改变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加强人文教育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国家对此早有规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曾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践行传统文化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及时召开总结会,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胜任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立教之本。教师除了“授业解惑”外,更要“传道”,教师不仅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以身作则,努力笃行,潜移默化地教导与影响学生。对教师工作曾作过这样崇高评价,他说:“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教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教师,是民族的希望。”关于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他又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好教师是“言教”和“身教”合一的,可见,好教师是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唤醒高职学生的自觉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笃行精神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链;人才培养 ;学业;就业;创业;事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3-0070-02

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充分就业,必须“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 创业能力”。 因此众多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要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四种”能力,仅靠增开几门相关课程是不够的,而需要将“学业、就业、创业、事业”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安排,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笔者将“四业” 教育有机融合的模式称之为“学业、就业、创业、事业”教育链人才培养模式。

一、“四业”教育链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业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就规定学科进行教育的过程。就业教育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的职业定位、 职业心理发展和求职择业准备等施以影响,从而保证大学生实现合理、顺利就业的教育过程。创业,从狭义上说是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性地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并获得经济利益的实践过程; 从广义上说还包括个人以工资形式就业以后, 在已有岗位上努力工作, 不断创新,把原有的事业开拓壮大。创业教育则是高校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 以开发和提高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品质等素质。事业教育则是以事业心、责任感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和成就事业。

在教育链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大学生进行的“学业、就业、创业、事业”教育,四者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性。就其联系性而言,学业是基础,就业是完成学业的基本目标, 创业是高水平的就业(它不但为自己实现就业,且为他人提供就业),事业则是学业、就业、创业的终极追求目标,是最高境界。根据系统工程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如果把大学生“学业、就业、创业、事业”四个环节的教育紧密而灵活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良性运行、互为促进的教育链, 其教育效果及作用必将大于对学生进行的单独专项教育。

因此我们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学业、就业、创业、事业”的系统教育,构建“四业”教育链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备“四种”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着现实的深远意义。

二、“四业”教育链的教育内容体系

1. 应以学生就业、 创业为目标组织和开展学业教育。(1)专业教育,即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就业、创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学习方法教育,即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最有效的学习。(3)实践活动教育,即通过模拟实践、案例教学、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主要是教育引导学生大一时认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定位,规划好大学生活,引导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政策,科学确定就业目标,力争正确求职择业。(1)就业政策教育。向学生介绍当前我国及院校所在省区关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户口、档案管理政策和升学、入伍政策等方面内容。(2)科学确定就业目标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有意识地确定自己就业地点、就业岗位、就业收入、就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3)就业方向教育。以学校所设专业为主, 结合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该专业就业范围的知名企业或用人单位情况, 包括企业的简介、 用人需求、用人特点、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信息, 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做好就业指导教育。(4)求职择业教育。主要是教育引导毕业生怎样调整就业期望值, 怎样认清就业形势,怎样收集及利用就业信息,怎样撰写制作就业自荐表, 怎样面试, 怎样节省就业费用, 怎样选择就业单位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5) 就业励志教育。主要介绍在实行自主择业政策之后, 国内各校各专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典型实例, 以及世界名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经典实例等。 通过成功就业案例的分析点评, 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3.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 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的教育。(1)创业政策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关于创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所需场所、资金的解决途径,税收政策等方面内容。(2)创业实践教育。开设“创业学”课程,教授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通过创业成功案例以及聘请有实战经验的成功创业者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学习, 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创业大赛教育。 针对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提供相关大赛学习讲座,如借鉴学习其他高校组织师生参赛的先进经验, 历届参赛获奖的优秀成果, 世界名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成果等方面的内容。(4)创业实例教育。 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点评,归纳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学生创业提供模仿的典范,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

4. 事业教育。 事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具体就业指导有机结合,教育和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引导学生树立事业观,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以及事业责任感。(1) 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信念形成某种系统, 它们就变成了人的世界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责任感, 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2) 行业形势教育。结合国际政治经济时事,为学生介绍各行业建设情况和发展前景、趋势,为学生的正确择业就业提供方向参考。(3)社会实践基地教育。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行业先进典型教育基地,就业、创业教育基地, 以及国内外名校毕业生执著追求、奋力拼搏、取得辉煌业绩的典型实例,我国及世界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 军事家等取得辉煌业绩的经典范例等方面作为教育内容。(4) 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追求事业发展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保证。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 爱岗敬业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等方面内容。通过经典案例生动解析职业道德对学生今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四业”教育链模式的实施方法

1. 创建“学业、就业、创业、事业”教育网站。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且能够广泛、灵活地操作使用的特点。依托教育网络不但使“四业”教育链功能大大提高, 而且有利于广大受教育者运用和接受。教育网站不受时空限制的持续服务,内容的不断更新、充实,更有利于受教育者随时都能方便地接触新知识,这也使“学业、就业、创业、事业”教育链的持续性得以充分体现。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引导他们进入“学业、就业、创业、事业”教育网站进行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有关意识和能力。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5篇

摘 要: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学生群体中,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风气逐渐显现出来,有些学生甚至藐视道德、无视法律,过于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置之脑后,学生法律素养以及道德水平令人担忧。整个教育行业的法治教育体制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只是发现问题再进行补救。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法治教育 整合 对策

在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在中职院校德育课程中实施法治教育,要运用综合性方法、思想性内容、素质性目标以及德育性性质。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的整合创新,必须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保证现实和理想高度统一。下面笔者就对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进行分析探讨。

一、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全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进行专业知识和道德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包括法律知识。如果中职学校的德育和法治教育相脱离,那么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知识也会分离,这样便无法形成系统概念,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法律素质。将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必须要有一体化课程,这样才有利于全面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应将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纪律管理、制度管理等,对德育和法治教育不断强化,使学生耳濡目染,提升教育效果。

此外,中职院校还要注重建立起德育环境的法治保障体系。在建设中职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道德代替法律的思想,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实现法治化,有制可循、有法可依地开展德育工作,注重养成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有利于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借助很多教育资源。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是指,在实际开展德育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财力、物力、师资力量等。人们将教育资源分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这两个主要方面,硬件资源是教师在开展德育和法治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活动设备,软件资源是指教师在开展德育和法治教育过程中自身具备的信息资料、教育经验等。

在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和法治教育是分开实施教学的,教师队伍也是分开的,这样需要消耗中职学校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而将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不仅可以降低中职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成本,更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都集中起来,将经费更多地运用到整合完成的德育和法治教育之中,进而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可以达到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目标和预期效果,还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进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不仅要从内容方面进行整合,还要保证其形式方面的整合,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授课等各个环节和方面,都要实施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保证中职学校的资源合二为一,德育和法治教育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个体。

二、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对策

1.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思想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而以人为本中的人便是现实中的人。基于此,教师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这个教育对象为本,否则就无法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想要将法治教育和德育整合在一起,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对学生的主体思想进行培养。主体思想不仅指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还指学生在群体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主体意识表现为自我决策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在传统中职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学生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中职教育的管理者以及教育者的任务,仅仅是保证中职学校正常运转,这样便与教育根本宗旨相背离。因此,在新时代和新背景中,学生主体思想的培养十分重要。主体思想和主体意识强的学生,其自我管理能力很强,而创业意识、成功意识、创新能力、自强和自立意识均在自我管理能力范畴中。在整个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将学生实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鼓励学生对例行教育进行接受,帮助学生经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并且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决策和选择负责。

2.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即便是经过多年呕心沥血的教育,仍然有犯罪的学生出现。这些犯罪的学生可以对我们日常教育的内容倒背如流,但是他们仍然会做出犯罪决定和犯罪行为。原因就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甚至压制学生的个体和个性发展,剥夺了学生自由的权利。很多学校会认为,鼓励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发展,会导致学校无法管理,进而增加学校的教育难度。这种思想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错误理解,这样的思想将个性发展绝对化看待。如果长久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就会很差。当然,我们所鼓励的个性是指学生好的个性,而非我行我素的个性。

想要将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有效整合,就必须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关注,单一道德案例的教育或者法律案例的说教并不能够教育学生。中职学校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整合,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尊重并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具有低劣和良好的分别,很多学生都能够实现自身个性的良好发展,这也得益于学生的老师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父母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老师善于对他们的个性潜能进行挖掘,进而加以培养。而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的某一个方面有特长,便可以获得很强的成就感。有些学生擅长主持,教师便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或社会各项演出、文艺活动的主持之中;有些学生擅长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向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投稿,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长篇小说;有些学生喜欢发明创造,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申请专利。这样便可以有效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取得良好的成效。

3.制定教育规划

要保证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效果,并不能单纯对学生实施统一式规划,必须要将学校德育与法治教育的整合作为一项统一系统工程来实施规划,对年级、院校和地区实施层次分明、清晰的教育规划工作,在制定教育规划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做教育规划。

例如,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增加生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使低年级学生远离考试的压力,教会他们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教授日常生活中的道理,还要融入基本人文法律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对学校规章制度逐渐掌握,尤其是学校的法治性以及强制性规章、规范和制度,使学生可以对中职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为高年级学生实施统一的规划,在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法律教育。由于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占据主导地位,法治教育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多犯罪都发生在更高年级和更高学历学生身上。因此,要在高年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融入基本的刑法、民法知识,还要为其引进一些真实的案例,使学生可以抵制社会和身边的各种诱惑,可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思考和解决。

统筹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立体的整合模型,对不同层次教育目标进行确定,再对不同层次教育对象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对教育规划、教育调整、教育内容进行选择,使其更加完善,进而逐渐达到教育目标。

4.丰富授课内容和方式

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选择基础法律知识的教材,还要为其增加专业法律知识的教材,适当减少道德理论说教,通过运用更多的案件、事件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使法律思维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现阶段,中职学校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注重为学生传授普及化、大众化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在制定教材和修改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使教材更加具有吸引力。除了要为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外,还要增加《刑法》《民法通则》等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法律常识的讲授。在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关注,坚持将学生实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根本,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以及法治观念进行把握,还要对学生生活方式进行把握,对学生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密切联系。在整合教材的时候,要注重对国家时事、百姓民生进行关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中融入集体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教师还要对教授方式进行改革。在整合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要转变德育为首、法治次之的思想,把德育和法治教育提升到均衡的地位。不管是授课教师,还是接受知识的学生,都必须遵循法律原则以及法律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杜绝用道德替代法律。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小组讨论,运用时事辩论等方式,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的道德案例和法律案例,并且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整理,进而合理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5.开展教师培训

在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师开展专业的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可以聘请法律方面的专家或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士,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还可以组织其他学校的教师到自己学校来,或者请自己的教师到其他学校中去,互相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队伍。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和国家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对国家文化发展、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在创建浓厚的道德氛围的同时,还要提升法治教育的地位。偏离了法治教育的德育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而偏离了德育教育的法治教育同样寸步难行。正因如此,我们应该遵循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重要原则,明确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定位,在实践中积极、努力地探索,真正实现中职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席东梅.展现德育魅力 强化理想信念强化理想信念和中国精神教育——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

[2]袁鹏.经典润泽心灵,诵读激感——让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成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5(3).

[3]印建清.基于“三贴近”原则的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准备策略探析——以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4(36).

[4]张富明,辛潇静.构建美丽校园 实现德育环境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作用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4(4).

[5]王福建.搭建风采活动展示平台 助力文明学生全面发展——山东省获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十年成就奖”[J].现代教育,2014(4).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6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思想诚信教育是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关照下的经验主义、演绎主义关照下的归纳主义、“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按照特有的思维方式,定量地揭示教育领域中“寓于偶然性中的必然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模块优化课程结构的关键是要吸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重新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特点、体现教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新体系。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厚基础、专题化的研究性学习理念为基础,构建了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课程教学新体系。1.理论教学模块(1)描述统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统计指标的意义、应用;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及其应用。(2)推断统计模块主要包括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及总体平均数的推断、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3)教育测量与评价模块主要包括教育测量产生的历史、类型;教育测量的质量特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编制测验的原理;测验题目的类型及编制要求、适用条件;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2.实践教学模块(1)会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是用数字精确反映事物的一种定量研究。[5]平均是描述统计分析的核心思想。如,(1)有3位报考相同专业的研究生考试成绩,各课程权重系数给予同一规定,试问录取结果如何?(2)有两组个数相同、数字不完全相同的10个分数,试问:两组分数的分布是否一样?为什么?哪个平均数的代表性更好?为什么?由样本推出总体是推断统计分析的核心思想。如,从某年高考作文试卷中随机抽取100份,试估计作文总体平均分数95%和99%置信区间。(2)会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如,零假设H0:某人患癌症,备择假设H1:某人未患癌症。医生给此人做诊断时,尽管遵循小概率事件原理,仍可能犯两类错误:此人未患癌症而被诊断为患癌症(α错误:H1为真却拒绝,弃真);此人患癌症而被诊断为未患癌症(β错误:H0为假却保留,取伪)。如果医生犯α错误,此人是否会抑郁而患癌症?如果医生犯β错误,此人是否会错过治疗而成为不治之症?两类错误危害很大,应该降低犯错的概率,尽量控制。(3)会编制测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般都会通过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如何编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并进行科学分析,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自编测验必须明确三个问题:测什么,为什么测?怎样测?包括题目双向细目表的制定,题目的类型、数量、记分方法的选择,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分析等步骤。[6]3.应用教学模块(1)应用一:用Word、Excel绘制统计图、表。统计图、表能简洁、直观、形象地表达数据。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植树活动,总计需要植树120棵(其中槐树46棵,柳树24棵,松树50棵)。请绘制圆形统计图。再如,某小学在雷锋活动月中,各年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分别为:一年级男生12件、女生15件;二年级男生16件、女生24件;三年级男生11件、女生13件;四年级男生20件、女生24件;五年级男生18件、女生15件;六年级男生5件、女生10件。根据上述资料,请编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2)应用二:考试、竞赛、选拔等。应试技巧: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如,(1)一个学生猜做10个是非题,若全凭猜测,平均就可以猜对5道题(np10×0.55)。假如规定做对95%的题目才算掌握了测验的有关知识,那么,学生必须做对多少题才算掌握了这些知识呢?(2)一份试卷有100道四选一的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考生答对了其中80道,有20道不能回答,因而对这20道题作猜测,则猜测得分的范围有多大?(3)某项职业录取考试,在参加考试的1600人中准备录取200人,考试分数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分数为74,标准差为11,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3)应用三:对两组或两组以上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的比较。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如,(1)某学校将80名学生按年龄、性别、智力水平、原有知识基础等一一匹配后,分成两个班级进行教材改革实验。甲班学生使用旧教材,乙班学生使用新教材,学习后两班学生测验的结果已知。两班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2)某学校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从某年级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三种教学方法实验。一个月后进行统一测验,测验成绩已知。三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4)应用四: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方法的运用。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方法主要有:客观题与主观题评价法、表现性测验评价法、评定量表评价法、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考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作业批语、课堂提问是一种评价,家访是一种评价,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

(三)改革教学方法1.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人认为:用相对位置或相对分数来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课堂思考,分组讨论。如,某学生一学年内期中考试各科平均分数为95分,期末考试各科平均分数为90分。95分与90分相差5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吗?该学生家长批评了他,你赞同该家长的做法吗?你眼中的素质教育与分数、排名有什么样的关系?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汇报:如,计算某班某两门课程分数的平均分、标准差、相关系数,画出成绩分布图并判断是否为正态分布。小组合作学习描述统计:列举经典实例,分组课堂练习,分析比较数据,探讨在教育科研中,标准差S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讨论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推断统计:对小组合作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等。3.讲授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要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心理测验、考试等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组随机样本来比较实验前后的效果,比较的目的是看实验前后随机样本是否有所变化。引出差异显著性检验:根据两个样本统计量的差异检验两个相应总体参数差异的显著性。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原理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把基本原理正确地运用到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选择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4.案例教学法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的案例教学法被日益广泛地运用到我国的教育领域。通过案例的桥梁可以实现学习材料与认知结构的连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如,飞机失事,大家已经众所周知,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乘坐飞机?人们坐飞机出行前,都坚信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飞机失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头上。任何事情都有偶然性。概率就是偶然性当中的必然规律。把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比作“人才”德和才的关系,有德有才为一等,有德无才为二等,无德无才为三等,无德有才为四等。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一位学生在一个学期中,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5分,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8分,家长会评价说:“你看不努力,退步了吧!”这样的评价合理吗?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很好地阐释相关理论;要典型,具有说服力;要深入浅出,使学生通俗易懂。5.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法如,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让学生们参与调查、评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渗透参与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将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6.抛锚式教学法如,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教学,以典型例子呈现正态分布的应用。分析问题时,先抛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知问题后,再作引导性讲解。紧紧抓住学生,适时引导和修正,使他们逐步理解和概括。总之,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有意义地学习。通过行动与体验,培养学生教育统计与测量能力。

(四)整合教学手段通过PPT、Word形式呈现讲解内容,使学生会读统计图、表;借助Word、Excel制作统计图、表,将概率分布等直观的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减轻教师上课手绘画图的难度。整合后的教学手段=板书+电子教案(PPT、Word)+Excel+统计软件(SPSS)。

(五)构建教学评价根据教学改革评价多元化的理念,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既体现知识与技能又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考核的内容与权重为:教育统计与测量基本概念、原理30%(如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软件操作20%(如运用Excel绘制统计图、运用SPSS统计分析数据、检验测验的信效度等),平时学习态度20%(如出勤、课堂参与),教育统计与测量实践应用30%(如考试、作业)。总之,考试形式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更侧重于实践与应用。

(六)践行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接受与理解水平,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使得他们容易感知、领悟;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与理解,使得学生活学活用。2.案例生活化,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抽样分布”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师用生活化、典型的例子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训练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教师举出应用性的实例,进行软件操作与演示,拓展学生的学习。如相关量数的教学,重点是每种相关适用条件的判定,而不是公式的推导。3.精选教学内容,开展形成性评价夯实理论教学,践行实践教学,突出应用教学,精选教学内容。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一项教育研究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

二、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改革的展望

(一)建构网络互动平台组建QQ群,使得师生互动和交流有效、及时;逐步实现典型试题库、教育统计与测量相关操作软件的共享,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师生互评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一种“双主体”的评价关系。

(二)加大教育统计与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地位,重组教学模块,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教育统计与测量能力。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第7篇

(一)办学方向明确,管理渐趋规范

近三年,各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清晰。如城东实验学校以“崇实图新、立德树人”为校训,营造了“德厚学博、业精绩显”的教风和“好学善问,能知会行”的学风,着力打造“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学校;籍山镇大港完小以“厚德载物、全面发展”为校训,以“章程”“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体系”为纲领,努力践行办学思想,分别实施和规范学校发展;何湾镇绿岭完小以“勤奋诚实、和谐礼貌、尊师爱生”为校风,以“勤教严谨、从严从实、乐教创新”为教风,以“勤学好问、刻苦顽强”为学风,努力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的校园新风尚;籍山镇先进完小“以管理创新立校,以环境创优治校,以特色教育兴校”为办学理念,抓管理,促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三里镇峨岭完小一直秉承“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树校”的办学理念,致力打造充满情趣、充满魅力、充满诗意、充满活力的特色学校。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各校在管理上,一是坚持制度管理:基本做到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据可查,各类档案齐全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紫溪完小校务班子以校长为核心,凝心聚力,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建章立制,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二是坚持民主管理:各校基本建立了学校工作决策、实施和监控机制,有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重要事宜有教师参与。如城东实验学校的教代会工作已成常态化和制度化。大工、呈祥、桂镇完小等学校将每次“三栏”公示的内容拍成图片,然后将图片汇总作为档案保存;三是坚持科学管理: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构建和谐校园,使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如籍山镇大港完小无论是学校的《章程》《发展规划》,还是《制度体系》,都对学校的办学性质、方向、理念及文化思想作了整体定性,形成了一整套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四是坚持依法管理。各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五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各校都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制度全,工作实。如黄塘完小学生接送车管理常态规范,监管有力;绿岭、幸福完小校舍检查与排查的记录细致具体;峨岭、新胜、葛林完小还在每次检查排查之后附有专门的整改报告和排查小结,使安全检查排查有始有终,落到实处;城东实验学校由于临近公园,专门增加了午间“公园检查”;大港完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严密的学生放学路队管理方案,不仅保障了学生的放学安全,进行了纪律教育,更使学校放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办学条件改善,经费使用合理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局的坚强领导和统筹安排下,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县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城东实验学校建有300米的环形塑胶运动场和168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还建设了高标准的电子授课录播教室;华林完小新建了200米塑胶环形跑道;三里镇峨岭完小2012年配备了具有省级标准的示范档案室和图书室;何湾镇绿岭完小近几年更是步入了我县教育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新建了1542平方米的幼儿园大楼,拥有了标准的学校食堂,学校的教辅用房和学校的基础设施全部到位;籍山镇先进完小,近几年投入3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目前该校的办学条件标准、育人环境优美。另外,学校都建有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有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大部分学校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电教设备达省规定标准,仪器、设备、器材正常使用,且使用记录比较详实。各校均实现了“班班通”。

在教育经费使用上,各校公用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能充分利用有限资金进行维修,购置教学设备、器材及图书,美化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公用经费使用比较规范,非教育教学性支出逐年递减。学校财务管理民主:所有学校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年终对学校帐目进行审核,公用经费支出进行公示。城东实验学校制定了大宗物品购置的规定,在资料中附有大宗物品购置会议记录,真正把民主理财落到实处。大部分学校对家庭经济困准学生减免、补助、资助评定制定了规章,评定后能及时公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完整,如马仁、希望、华林、大浦试验区小学做得较规范。在校内考核分配制度方面,充分体现了学校人性化管理思想理念。

(三)校园文化浓郁,教育成果丰硕

近年来,各学校强化先进办学理念,丰富活动载体,追求文明、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环境,坚持文化立校,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准了新路径。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力,重视校园环境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如城东实验学校充分注意师生的参与,师生作品极大的美化了校园,该校的25分钟大课间活动常年开展有序,内容丰富,得到了很多来校参观领导的充分肯定;大港完小则充分注意校园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通过班级门口、过道、消防栓等处贴切展现。该校一直坚持每年一度的“大港之星”评选活动,以“道德讲堂”为阵地,不断遴选校级优秀学生的典型事例,树立良好班风、校风,引领学生欣赏美、尊重美、爱护美。二是始终坚持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明显。如大浦试验小学创建生态校园,精心规划,积极实施,已初见端倪;华林完小以“端正写字,方正做人”为主旨,营造墨香校园,成效显著。三是重视少先队工作,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少先队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校刊、宣传橱窗等阵地的育人作用。利用“我们的节日”,尤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了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素质教育得到较好地实施。如幸福完小、长乐安完小非常注重养成教育,方案具体细化到学生的日常举止,成效明显;先进完小、大港完小的《书香苑》、《杏坛》校报更是全县小学创举;马仁完小、先进完小充分依托乡村少年宫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制定了详实的制度和方案,电子琴、绘画、舞蹈、书法、棋类、科技实践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多彩,记录详实,成果丰硕;丫山、绿岭、红星、大港和城东实验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各具特色;华林完小的书法教育、茶林完小的“千名教师进万户”活动、大港、先进完小的经典颂读活动、葛林完小的少先队活动、戴家汇、长乐安完小的班队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校的素质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了学校品味,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队伍建设规范,德育亮点纷呈

一是干部队伍真抓实干。诸多学校的领导班子能围绕学校大局谋发展、图创新。切实做到以身作则,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学校干部分工明确,求真务实,明职责、讲实干。城东实验、大港、长乐安、丫山、先进、马仁、中联、大浦、黄墓渡等完小的校长,重视自身的理念学习和提高,不仅有学习制度,学习笔记,还能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相关网站和刊物上登载。许多校长能够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如马仁、大浦、希望等学校还建立了班子联系班级和教研组制度,校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听评课。二是教职工队伍爱岗敬业。所检查学校均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健全,师德工作有考核。不少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和规范办学行为的承诺书。所有学校都能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不少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各校在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时,能够联系学校教师及学科的需要,注重培训实效,如:峨岭完小与上海市长江路小学、浙江温州安阳实验小学、江苏沛县实验小学组建“长江之路”网上结对学校、与铜陵市太平中心学校网上结对,还与市狮子山、罗家闸小学“手拉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在各方面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年来,不少学校又涌现出一批省、市、县级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各校尤其注重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非常重视班主任的考核评价,如桂镇完小强化班主任管理工作,学校为班主任发放《班主任聘任证书》,在班主任培养培训工作中,有明确的年度培训计划。全县各校均通过绩效考核兑现了班主任津贴。

各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均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阵地,以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对内拓展、对外延伸,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法制纪律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深入挖掘、整理中华经典文化,不同程度地开发设置了校本课、鉴赏阅读课等。如大港完小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践行“诵读经典,涵养本元”的办学特色,在全县小学经典诵读比赛中,连续三届获县级一等奖,曾被评为县“特色项目”优秀学校,市“经典诵读”先进学校;城东实验学校实行班级德育管理“流动红旗”制,将德育教育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使德育工作走向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城东实验学校、大港完小的班级文化尤为突显出特色:从班牌的制作、班级布置、班刊都能起到育人效果;幸福完小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每位学生,学生个个讲礼貌,文明习惯随处可见;中联完小还开展了文明礼仪达标活动。全县小学整个德育工作的实施,既重视学习,更重视育人;既重视结果,更强调过程。形成了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另外,在重视留守儿童管理、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城东实验学校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先进完小有较详的个案心理辅导记录,其中为一位残儿坚持送教上门,从心理健康和文化课方面进行上门辅导,事迹感人;绿岭完小、葛林完小荣获市“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称号,有详尽的花名册和结对帮扶,成长记录袋记录了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活动丰富多彩。

(五)教研成效显著,教育质量递增

各校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大多数学校教研形式多样,切合实际,工作扎实。中联、马仁、华林、紫溪、四连、黄塘、大浦等学校在听评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培养、信息技术整合等,丰富校本教研内含。近几年,大部分学校均能充分使用“班班通”等各类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各类教学论文在省、市、县获奖、交流,有力地提升了教师整体教科研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部分学校还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城东实验学校的课题《农村小学思想品德体验式学习策略的研究》,峨岭完小的课题《优化大课间活动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行动研究》,新胜完小的课题《开展自主学习,深化素质教育》,先进完小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现都已结题,特别是大浦试验小学的省级课题《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做得像模像样,已经编辑了《校本课程读本》(低中高),征集了《课程案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带动了全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素养的提升。

检查发现,各校都能认真开展艺体活动,形式多样。体育课和阳光一小时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学校的重视,学生近视率、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在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方面,正在取得新的进展。如华林完小一直坚持书法教育,并已经形成特色;蒲桥完小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篮球训练,已初见成效;先进完小响亮地提出了“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口号,并着力打造电子琴团、葫芦丝团、合唱团等办学特色,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遇;大港完小突出“遵循‘四项’准则,打造‘四个’校园”办学特色,高标准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经典诵读和艺体评选活动,正在成为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城东实验学校紧紧围绕“管理规范、质量ᅳ流、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开设了金话筒社团、翰墨书法社团、电子琴社团、葫芦丝社团、国学社团、日语社团、百人腰鼓队,并又在积极筹备陶艺社团和学校陶艺馆,各团体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另外,籍山一小、新胜完小、绿岭完小和桂镇完小着力打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特色,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各校在不断提高智育质量的同时,也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评估中发现,大部分学校都拟订了劳技教学计划,手工制作实施办法,计算机考核评价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部分学校还有绘画、剪纸、手抄报、贺卡制作等作品,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地发挥。如大浦试验区小学利用大浦试验区组织学生参观,结合创办生态校园建设,开展科技活动。

二、存在问题

1.校舍场地状况亟待改观。全县38所小学的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的有26所,达标率为68.4%;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达到要求的有28所,达标率73.7%;全县多数学校无标准运动场和简易60米直道;不少学校的教辅用房奇缺(仅三里、何湾、家发、工山和籍山片的19所小学,就有9所);有少数学校的食堂面积小,硬件设施差,布局不合理(如桂镇、戴家汇、长乐安、先进完小和城东实验学校);还有像华林、黄墓渡等完小一样的部分学校大门附近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现象严重。

2.民主管理意识亟待加强.不少学校教代会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科学决策的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家校联动促进教育发展的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3.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许多学校缺乏音、体、美等专业课教师,为使所有课程开齐开足,一般都是由语、数、英等统考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专业课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严重制约了学校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五连完小,有教学班级12个(含教学点),但截止2016年9月份就有6名教师退休,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难维持。

4.教学教研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弱,老龄化严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只停留在听听课上,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记录册》抄的多,真正属于老师的东西少;对教师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没有刚性的要求,虽然配有“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只能是“望机兴叹”。尤其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有的学校至今仍不知校本课程为何物;有的学校备课名为校本课程,实际上备课内容基本不具备校本课程的特征;校本教研内容单调,会议型的多,研究型的少,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5.学校规划实施亟待落实。部分学校的图书、计算机等还有较大缺口;有的受校舍条件的限制,部分仪器、设备堆放闲置;因师资不足,功能室的仪器,设备,器材使用率低。特别是校园运动场地建设,许多学校虽有规划,并请设计部门制定了详规,教育局也审核批准,但真正启动的较少。

三、建议与要求

1.优化教师结构,加大招聘力度。鉴于我县各校教师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特别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科的师资奇缺的现状,建议县政府牵头,教育、人事等主管部门联合进行逐校审核师资状况,摸清家底,逐步进行教师结构调整;同时结合我县学校实际,及时利用暑期加大招聘相应学科新大学生的力度(或划拨专项经费,制定相关标准,允许学校自主招聘急需人才),确保各校各学科教学的基本需求。

2.加强安全工作,注重结果检查。安全工作不仅要有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检查、排查、整改以及整改后结果。建议各校要加强和完善整改结果的过程性材料,使安全隐患切实排除,工作更加责任明确,落到实处。

3.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研水平。随着各校“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根据部分学校教师老龄化的实际,建议相关学校或中心学校把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作为一项刚性任务进行培训,对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提出要求,真正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在教科研方面,各校要有新思路,通过课改实践,使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改革等课题得以真正推进,使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学校要结合自身校本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开展多样的教研活动,可以多一点走出去和请进来,可以搞一搞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与完小老师结对子,可以做一做针对本校弱项的课题小研究。

4.加强校产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学校要增强校产管理意识,建议县教育局相关部门加强对基层学校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方面的培训,从各种表格内容规范制作和登记进行指导,对学校财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如何整改进行指导,使全县学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5.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均衡发展。县、镇两级政府及教育、财政、土地、发改委等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运动场地的征用和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如弋丰、蒲桥两完小场地狭小,华林、马仁两完小规模还在发展,排湾、民一、红塘三所完小都面临着生源减少的压力,需要县镇通盘布局),不能让已批复的学校规划变成一纸空文。部分学校的功能室不足,要抓紧投入,使学校配置的仪器,设备有室摆放,能够使用。一些学校图书和计算机的缺额要抓紧补齐。

6.着眼科学发展,重视规划建设

“没有战略管理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好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评估中发现,虽然各校的学校发展规划渐趋成型,但仍不符合“发展性评估”的本质要求。一是发展目标不清晰,二是官话、套话、网上下载的话等“维生素语言”太多,三是不具有检测性,没有“预设”与“生成”。为使这项工作得到充分落实,我们要求学校的发展规划应有对学校现状的理性认识(所谓理性认识就是深刻而实际的分析)。包括学校的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发展的优势、现存不足等内容;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阐述要简短,深刻,不故弄玄虚);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含三年总目标和年度具体发展目标);要有年度发展项目(德育、教学、科研、后勤、两支队伍、学生发展、教育资源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几大方面)。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学校发展蓝本,而是一个追求更有效的、真正发挥作用的行动纲领。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具有可检测性的目的是提高自主监控能力,促进规划的落实。各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可采用领导班子集体确立目标和发展项目,分管领导分头思考措施,再集体推敲决定的方式。这样既锻炼队伍又利于规划的实施。

7.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强化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一是要注重创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因为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激发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要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这就要求各校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形成心理相容、催人奋进的好校风,治学严谨、开拓进取的好教风,完善品格、全面发展的好学风;三是巩固制度建设。因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因此,各校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学校师生一言一行的关键环节。一个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各校还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强化校园文化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这一特征,充分体现其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认识整合功能,以至有助于培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8.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功能室作用

学校功能室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设施保障,也是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保障,更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功能室的管理,使教育技术装备使用和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各校一要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统筹安排;二要加大投入,加快中小学功能室标准化建设步伐,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建设规划,落实好有关人员分工及职责,扎扎实实抓落实;三要对现有房舍进行挖潜改造,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好各功能室,逐步补充完善设施、设备、器材及图书;四要建章立制,科学管理,落实管理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各个功能室的综合效益。五要把功能室的使用纳入绩效考核,建议每一位老师除了带好一个班,教好一门课以外,还要负责管好一个功能室,或者至少必须参与一个功能室管理;六要加强此项工作的专项督导,将其结果与今后校长任用、教学设备更新配置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