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顺管理制度
医院高度重视项目示范工作,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修订完善了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措施、技术标准、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及人员岗位职责,进而根据医疗废物在院内的产生和流转,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医疗废物收集、包装、暂存、转运管理模式。
以医疗活动的过程分析,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既是医疗废物的产生者,同时也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参与者。因此,各科室护士长被任命为其所在科室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医疗废物管理的全过程。
医院总务科及保洁员负责对医疗废物进行打包、封存、粘贴标签(产生科室、废物种类),然后与责任护士签字交接,再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站登记,随后与本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字交接。
医院的院感办负责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全程组织和落实监督。院感办的专职人员每周到科室进行2~3次的督查,对各科室中出现的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撒落、收集运送不及时等不规范的现象时给予纠正并扣分,同时下达整改意见书到各科科主任、护士长。每月院感办还会联合医务科、护理部对临床科室进行质量考核,将考核的综合成绩与各科室当月绩效挂钩。各科室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成效,也由院感办负责在医院《医务简报》上进行文字通报,对管理规范的科室部门予以表扬,对违规者进行批评。
除了监督管理,院感办还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参加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流程的操作培训,强化其工作职责。
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医院结合“医院文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解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通过树立医务人员的大卫生观,将绿色环保和医德操守联系起来,在医院营造出清洁、安全和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对外宣传上,医院邀请了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到孝感进行指导,同时通过接受电视台采访、报刊和网站发表文章等方式,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规范医疗废物管理、促进绿色环保的项目现实意义。
绿色管理
依照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院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采取焚烧、高温蒸煮或填埋等方式对各类医疗废物进行处置,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解决感染控制问题。但由此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一环节缺陷也不容忽视。围绕控制医院感染、减少POPs产生,医院深入思考了工作思路,通过简化操作流程,细化、调整分类环节,把分类与处置方法相衔接,从源头开始对医疗废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管理。
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品种多、数量大,多为塑料、金属、棉纤维、纸质及橡胶等材质,这些物品需要分类处置。
医院将塑料、金属材质的感染性废物按可回收废物分装,便于再生资源化;对棉纤维、纸质及橡胶类物品,则按不可回收废物分装,直接交由处置中心焚烧或高温消毒后填埋;损伤性废物则置于利器盒,当装满3/4容量时及时封口。由于医院的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数量极少,所以由药学部直接交由专门机构处置。而感染性废物的消毒处理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直接完成,因此医院无须浸泡消毒后再移交,从而省去了中间环节,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医院还采取了有效措施,保证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以灭菌合格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替代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从而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
在主管院长的签字倡议下,各科主任、护士长积极响应。医院在临床上推广可重复消毒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道、不锈钢换药碗、氧气湿化瓶等医用品。在一些感控重点部门,则采用可重复清洗使用的拖鞋,减少了鞋套的使用。医院还通过安装酸性氧化电位水设备消毒系统,减少有害化学残留;基本取消戊二醛消毒剂泡盘、持物罐,减少化学液体污染排放。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废弃物是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对人的健康构成危害,对环境污染构成威胁,其病毒、细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已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危险的首位[2]。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愈来愈大。我国政府于2003年就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处理给予极大的关注。我省各地市按照当地的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条例,每年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可操作性小,对医疗废物及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警惕性差,更加加大了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也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山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在职职工学习培训机会少,政策性文件不能及时送达。为了了解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和在职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知晓程度,笔者于2009年度随县创卫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基层六家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医务人员
1.2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查看,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所需信息。
2、结果
2.1现场查看结果
对六家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医院只有一家(部分制度),其它医院均无制度可查。各医院均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予分类。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用后不做消毒、毁形处理,带针的医疗废物随处可见。(治疗室、病室、职工住宅区、垃圾场都可见到)。检查时只有两家医院偶尔采取焚烧处理,其它医院均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于垃圾场。个别医院还用使用后的输液吊管做成吊网等扩大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用途。
2.2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内容的知晓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52人中,有38人不知道《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出台,也不了解其内容,占调查总人数的73.1%。
3、讨论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不仅对人体造成感染的危险,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疾病的流行[3]。此外,不法分子收购使用过一次性医疗用品,再回流到医疗机构或在社会上为吸毒者提供便利条件,给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医疗废弃物正确安全处理,对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发现,偏远山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出台和相关内容知晓率极低,同时医疗废物处理存在严重隐患,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人群接触机会很高。只有掌握更多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才能做好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这项工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1必须认真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医疗废物处理条件尚不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严格分类、收集、存放和销毁。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做到责任到人。设立医疗废物存放间并设标识牌、上锁,保证医疗废物不被盗用和丢失。指定专人将收集后暂存的医疗废物集中至焚烧或填埋地点进行最终处理。
3.2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强化政府责任[5]。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处理应由地方政府牵头[6]。在处理方式上政府要主导,要推行区域性处理,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设点建立处理设施,在处理技术上政府要引导,要鼓励采用无害化处理,以免焚烧时引起二次污染。县政府应注重和加强监管力度,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逐步规范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落后面貌。
3.3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产生危害的认识。
对国家的一项法律法规知晓率只有7.7%,这一结果反映了基层医疗单位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信息的闭塞。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反映了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产生的危害不了解,缺乏对医疗废物防范意识,因此县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认识。
3.4加大处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我县未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环卫部门涉及的县城区医疗机构大部分采取土建炉进行焚烧处理,偏远的山区医疗机构选择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处理。目前,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再回收利用监督管理,在环节比较薄弱,可能会造成流失或重复使用。因此,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诊所监督管理,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医疗废物焚烧装置,尽快使基层医疗废物处理走向无害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和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晓率不容乐观,存在储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县实际情况的处理途径。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7.
[3]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4]石英,齐立洪,邵萍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技术[J].天津护理,2003,13(5)454-455.
关键词: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 ,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的传播。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日益加大,良好的医疗环境已成为百姓判断医院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医疗废物的安全、规范管理已成为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内容。
1 建立管理机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院严格执行国务院第380 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第36号令《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以及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监控委员会,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 总务科、保卫科以及主要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委员会成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职责和质量考核标准,并下发各科室,指导各科室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同时,院长还与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签订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书,实行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制。
2 专人监督与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隶属总务部主管、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管理的模式。固定医疗废物专职人员,设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时贮存等日常工作。医院在专职人员的待遇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为专职人员提供了合格的防护用品;建立了专职人员健康档案,每年进行1次健康查体,并为乙型肝炎抗体阴性者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 严格按医疗废物的处置流程进行管理
3. 1 产生地的管理 各科室严格按照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我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流程》, 将各自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分别置于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 药物性废物的专用容器内。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和包装袋上必须有警示标识,包装袋为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黄色塑料袋,当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 4时,袋口进行有效封扎,防止泄漏和遗撒。每个包装袋外均有中文标签, 标注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由专职人员负责,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 用密闭的容器和车辆下科室收取并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点。同时填写内部交接转移联单, 内容包括:送交日期、科室、种类、数量、包装情况等, 交接双方签字备查。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 必须检查包装袋或容器的标识、袋口的封扎是否符合要求, 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点。
3. 2 规范管理 医院投资修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物暂贮间,暂贮间内配备了病理性废物低温储存柜, 具有防火、防鼠、防蚊蝇、防蟑螂以及相应的清洁消毒设施。医院还为各科室购置了脚踩式医疗废物收集桶和防护消毒用品,制作了各种警示标识、标签等。
3. 3 按要求处置,做好记录 我院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规定,每1-2天向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交分类收集包装好的医疗废弃物。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及时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交接双方签字存档备查。
3. 4 暂贮地的管理 医疗废物处置专职人员每天必须对暂贮间的地面、墙壁、收集箱进行擦拭和冲洗消毒,空气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1次/,每次1小时,并有记录。每次收集运送工作结束时,在指定的地点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并用1000 mg/ L 含氯消毒液喷雾消毒车厢内外。
3. 5 统一标识,统一模式 为了使全院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统一、 标准化,我们对各科处置室的污物处理进行了规范管理,制作了统一的标识,如 “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生活垃圾”、“输液瓶” 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固定位置、固定容器,加盖密闭存放,有效杜绝了医疗废物与其他废物的混放现象。
4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对一些存在高危险因素的科室如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等,我们实行重点和细化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处置流程,规范处置。对感染性疾病科,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将传染病患者产生的所有废弃物置于双层专用包装袋内,经有效封扎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置,医疗废水经含氯消毒剂有效消毒后排放。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标本、培养基、菌种、毒种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就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置[1]。
5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为了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负责 ,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人群,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医务人员、 后勤人员、 医疗废物专职收集人员、卫生保洁人员、新上岗人员。
5. 1 医务人员的培训 培训的重点内容:法律法规、医院制定的管理制度、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废物管理流程、职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推进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整体工作。
5. 2 后勤人员和医疗废物专职收集人员的培训 后勤人员和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参与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暂时贮存等工作。因此,我们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医疗废物的管理流程、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暂存地的清洁消毒、职业安全防护等方面,每年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强化他们的规范处置意识,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安全有序。
5. 3 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对于实习、 进修、 新调入和分配人员,重点进行法律法规、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
5. 4 卫生保洁人员的培训 医院的卫生保洁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人员不固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工作中的防护意识和消毒概念较差。为此,我们不定期组织培训,培训的重点放在职业防护和消毒隔离方面。在培训中,以现场施教为主,教会他们处理污物时如何防护、洗手、消毒,发生职业暴露时如何处理等等,不断强化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5. 5 规范患者的行为 为了规范患者的就医行为,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教,例如制作一些具有引导图 案的提示,张贴在检验科和门诊等候区的显要位置,提示患者和家属将手中的棉签、棉球等废弃物丢入套有黄色塑料袋的医疗废物收集桶内。在对住院患者的宣教中增加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内容,确保了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我院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科室的管理,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坚持每周1-2次巡查和月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 护士长反馈,并指导科室进行整改,科主任、护士长在质量考核记录单上填写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院感科根据科室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直至整改合格。对多次检查屡教不改者,按医院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在院感监控信息上通报批评,引起全院的重视。
由于管理规范,采取的措施科学、有效,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所以,在医疗废物管理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医院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23-01
摘要: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从90年代成立以来,通过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2、加强培训,提高广大员工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院感工作质量;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院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4、把好灭菌质量关,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5、把好进货渠道关,保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6、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全院质量监控体系,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发展。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控制院感
我院是一所拥有床位598张,集内、外、妇、儿等于一体的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从93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的持续改进,强化医院感染各环节的管理,使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各类检查中均获好评。我们的工作体会是: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安全,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健全组织,强化职能,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1名副院长任主任,部分职能科室、临床大科主任共33人为委员,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专、兼职人员8人,各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形成了完整的三级管理体系,为实现管理目标打下了基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全院各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质控、汇报质控结果,总结经验,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院感科专职人员,对全院各科实行周质控,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各科质控小组常规开展不定期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院“质控办”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通过这些管理监控的职能作用,落实了各项制度与计划,保持院感工作持续改进。
2 抓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员工对院感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院感工作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医院行管、后勤、医、药、护、技等几乎每名员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必须人人知晓,为提高知晓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编印《院感通讯》,派人外出学习等形式,对各科人员以及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等进行培训和考试,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及各项制度的落实。
3 健全各项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各级人员职责,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制度等十项制度,成立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专家组”,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 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各科护士长是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消毒工作的方法与环节质量控制,院感科负责监控消毒灭菌终末质量,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为100%。坚持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普通病区空气、物表、手及消毒剂每季进行一次监测,对手术室、产房、口腔科、ICU等特殊区域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追踪、反馈、处理与整改。每半年对各科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进行监测,每根灯管都有照射时间,累计时间及强度监测登记,及时更换新灯管,保证消毒效果,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
5 把好进货渠道关,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安全
物资供应科必须严把货物质量关,每次采购的物品必须“三证”齐全,对每批次产品的消毒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期限、生产厂家、产品名称、数量、规格等,保管人员建立专门的登记本,每批进行登记。对输液器、注射器进行数量管理,对低价值的一次性用品进行热源监测、无菌试验抽检,检查合格方可向科室发放,检查各科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保管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用品的安全,并监督供应室统一发放与回收,并有登记。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产房是产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范围。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产房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确保每位产妇平安生产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笔者分析了产房院内感染的管理风险,并探讨产房院内感染的六级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1产房院内感染的管理风险
1.1意识风险 部分助产人员职业防护观念薄弱,缺乏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且自我防护意识差。
1.2接触风险 助产人员在接生过程中容易接触血液及体液有传染性的产妇,如出现针器等锐器损伤时有可能被污染。
1.3预防风险 一旦职业暴露发生时,有的医务人员忙乱中常忽视了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
1.4其他风险 无菌操作不严格;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对空气消毒监测不够;产床、操作台等未定期消毒处理[1]。
2六级防控措施
2.1意识防控 我院定期对产房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再教育,严格执行《医院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者进行正确、规范化的培训,认真执行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等工作,定期监控和考察产房的消毒质量。新人上岗必须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后,医院护理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逐渐提高,能严格地执行制定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积极配合院内感染监测人员进行各项监测评估,认真落实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2.2规章与制度防控 根据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化要求,成立了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院内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医护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必须及时按相关规定程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感染隐患,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此外,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科室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日常清洁消毒、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3管理防控
2.3.1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产房实习、参观和陪护制度,限制进出人数,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进入产房必须按规定更换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并更换产房专用鞋;医护人员患呼吸道等感染疾病时,应立刻暂停产房工作;陪产人员仅限1人,且不得有任何传染病。
2.3.2布局设计 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2.3.3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产房是院内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科室监控人员每月定期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器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空气等采样送检,医护人员应不定期抽查监控。
2.3.4物品管理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控制院感的关键,由于医疗器械不洁净引起的院感事件经常发生,因此,器械、敷料等应彻底清洁,在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使用;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消毒指示卡;产包一经打开,4 h后即视为已污染,需重新进行灭菌;各种用于有创操作如注射、穿刺采血等的医疗器具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产妇的血液、体液等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控制和预防,我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2.3.5环境管理 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c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2.4医疗废物管理防控 医疗废物也是产房的重要感染源,我院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产房医疗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分类、收集、运送、存放,以减少院内感染。
2.5孕妇隔离管理防控 对产妇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首先安置于隔离待产室休息待产、并按隔离技术于隔离分娩室接生分娩[2]。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须严格进行终末消毒,所有医疗器械严格单独消毒灭菌[3],预防交叉感染。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胎盘妥善包装并焚烧处理。
2.6无菌技术管理防控 产房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断增强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避免造成医源性疾病。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生的每个步骤都应该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
3总结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不断完善产房院内感染管理及六级防控措施,能有效预防产房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了产房的感染管理,确保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说明制定有效的产房感染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六级防控措施,是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黄丽红,包金莲,肖伟秋,等.助产人员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4-185.
关键词: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63-02
1加强医务人员意识及职业道德
医德与院内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预防院内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
2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感染知识的学习,使医务人员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必须使医务人员,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工作,视所有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3加强对手带菌的预防控制
患者的院内感染,通过医务人员、病人手带菌污染最为严重。除医护人员外,医院清洁卫生员由于要经常清理污物、医疗垃圾、手的污染更为重严重。接触传播是许多疾病重要的治病原因。手的污染常造成医院环境物品的污染,就要有效的控制预防手带菌。
4观念改变
口腔治疗中要解决部分医务人员传统观念,即认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概念不强,因此应加强对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引入标准预防概念,视口腔为感染源。接触病人诊疗时穿立领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应和洗手相辅使用,每次诊疗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均需洗手,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有研究显示,虽然病人是感染的直接来源,但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途径则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消除率达99.5%。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5.1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要求,制定适合本医院口腔科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5.2 制定诊室保洁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棉球、纱布及各种敷料以及注射器、手套、帽子、口罩、一次性诊疗器械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包装袋中,对于针头、探针等锐器需按损伤性废物放入防渗漏、耐刺的锐器盒内,在包装袋和锐器盒外应当有警示标识,并标明科室、日期、类别,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采用双包装袋双扎口。科室人员与专职回收人员严格交接登记手续后送焚烧站统一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各项操作程序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4 定期监测,规范化管理
口腔门诊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设立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加强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口腔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管理体系。
总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诊疗过程中交叉感染发生的核心,工作中严格执行现有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案,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卫生习惯教育,增强行政部门的有效干预,可确保口腔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因素。
【摘要】2003年“SARS”的爆发暴露出了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的严重弊端,于是卫生部等几个部门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的废物。在我院手术室是产生医疗垃圾的重要科室,主要有血液、体液、手术附属物及其他医疗废物,其特点湿性感染,不易清洁和消毒,污染性强。自2007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以来,我院比较重视医疗废物管理,特别是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58-02
Primary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WANG Xiao-Qin1,LI Xiao-Qin2Gansu Province Huachi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Code:745600
【Abstract】In 2003,the outbreak of SARS in China exposed the serious shortcoming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So the Ministry of Health,and several other departments have jointly formulated and promulgated the Regulation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Provides:medical waste is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in health care,prevention,health care and other activities which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infectious,toxic and other hazardous waste.In our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s an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medical waste generated,mainly blood,body fluids,surgical adjunct and other medical waste,infection characterized by moist,easy to clean and disinfect contaminated strong.Since the 2007 establishment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has been more emphasis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in particular the operating room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adopted a series of strong measures,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废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废物:注射器、输液器、手套、血液、体液、冲洗液等。损伤性废物:针头、小瓶、刀片、缝针等。2009年1-12月,我院共实施手术756例,共收集医疗废物1175kg;其中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锐器,共计75kg。血液、体液、冲洗液等1100kg。
1.2实施方法:
1.2.1管理方法:制定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登记及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组织手术室工作人员及后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收集、分类、运送等具体实施方法,废物的危害性及自我防护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深入科室督察指导。
1.2.2处理方法:严格分类收集和转运,并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示,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设置了2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及容器,医疗垃圾用黄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袋。使用的污物袋采用坚韧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胶袋。必须先毁形,浸泡消毒后待污物袋34时封口转运。后勤人员认真核对种类,数量并填写登记本,双方签字后统一密封运送到废物中心焚烧,每日一次。转运过程中严防废物暴露、泄露、遗失。收集人员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戴手套、穿水鞋,做好个人防护。
2.结果
2.1由于制定了各项措施与制度,手术室无感染病例发生。
2.2通过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的院内感染控制,达到了清洁消毒,隔离的目的。是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同时防止了污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2.3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转变了观念。
2.4改变了以往注射器,输液器楼梯走廊随处可见的现象。
3.讨论
3.1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废物时必须按程序密闭包装,统一装在加盖的专用桶内,严防二次感染。
论文关键词:医院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1.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1.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或补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1.3??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为了节约开支管理学论文,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1.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 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 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 并与经济处罚挂钩, 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 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1.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1.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免费论文。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48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2.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 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 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 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管理学论文,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2.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 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 做到日产日清。
2.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 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 1 ]刘素球,聂玉兰,韩永毅,等. 门诊公共区域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5) : 552 - 553.
[2] 刘素球,菜尤菊.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