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优秀阅读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由于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又被称为“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同时交际法的功能项目又和意念紧密联系,并主张以意念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因此也被称为“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或者“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交际法的理论依据为:语言即交际。其语言理论起源于功能主义学派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海姆斯(D.H. 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语言功能与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Widdowson)的语言交际观等都是交际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提出了以交际为标准而设计的功能意念大纲的基本要点,对交际法的发展影响深远。
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视语言为表达意义的工具,重视对学习者情感和学习者需要的分析,强调几乎凡事都有交际意图, 倡导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接近真实情景的小组活动,通过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技能运用综合化。主张合理使用篇章型、任务型和实物型教材,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对学生语言结构使用的错误采取包容的态度并鼓励运用交际策略。交际法的教学过程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接触、模仿和表达三个步骤。
二、交际法教学案例
典型教学案例如下:
教学内容:外研版高一《英语》Book 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教学目的:以阅读材料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讨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标准;重点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Listen to the tape of My New Teachers.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1 to see if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Step 2: Reading and demonstration.
Read My New Teache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4. Write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 patterns on the blackboard and exemplify each of them. Ask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unctional patterns and report which teacher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and explain why.
My first impression of ... is that....
She explains ... so clearly that even I can....
I’d like to have ...,because ... .
Step 3: Practising functional paterns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functional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outline with “information gap”. Enable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exchange their roles.
Examples of dialogue outline:
Student A:
A: Who is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B: __________.
A: 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 B: __________.
A: What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teacher should be like? B___.
A: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and why? B:__________.
Student B:
A: ___________?B: Mrs. Chen.
A: __________?B: She’s very serious and doesn’t smile much.
A: _______?B: Kind and patient.
A: _______________?B: Mr. Wu. I think this is because....
Step 4: Free Produc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mini-dialogues of their ow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new teachers. For example:
A: Which teacher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nd why?
B: I’d like to have Mrs. Chen because her teaching is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
Step 5: Creative Production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work together with their partners to learn the way the author describes a teach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own favorite teachers’ names, appearances, personalities, subjects they teach and their ways of teaching in groups. Check the students’ work and help them if necessary.
Step 6: Retelling and writing
Ask the students to choose one of the three teachers and describe him or her by retelling the passage. 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prepare it. After they retell the passage, they will understand more deeply how the author describes a teacher and master the way of describing people.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My New Teachers again and help them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y meet. Write a letter to introduce your own new teacher.
三、教学案例分析及教法评价
本文的教学案例是笔者尝试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节录。从教学材料来看,选取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常态的阅读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来看,选用了交际语言教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交际法教学的基本步骤“接触、模仿和表达”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综合培养的要求,结合所教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实际,在导入阶段就安排了听录音回答问题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入境。然后,按照交际法倡导运用真实语言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活动训练交际能力的理念,设计了阅读问答、含有信息沟的自主对话、模仿复述、自主表达、读写结合等多种活动,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接近真实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运用交际法的主要优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接触、模仿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丰富了语言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不拘泥于课本,在较为真实的语境如含有信息沟的对话活动中自主决定自己的谈话内容。
3.增强了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本节课运用交际法的主要不足:
1.由于运用交际法不主张“有错就改”,在英语对话或分组活动中出现的语言结构错误常常得不到及时纠正,使得一些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强化。
这一问题的提出,一是基于目前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二是基于这类院校中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师教育素养日趋弱化的现状。据了解,除“师范学院”外,大凡设置有教师教育专业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师专升格的。由于学校升格、更名所带来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等的变化,这类院校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不论是从教育管理层面(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类专业招生计划限制等),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层面(如有的学校将教育实习时间缩短等),教师教育类专业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这类院校中的师范专业已经被“XX专业师范方向”所取代。
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师教育素养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弱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老师、学生均认为,师范方向学生毕业后不一定当老师,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专业思想教育,更没有过去那种“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认识和准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积极性下降。二是教学内容弱化。教育类课程教学时间被压缩,由过去每门课程5472学时,一律压缩至每门课程32学时。教学时间少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理论深度就难以保证。三是教学基本功弱化。这主要体现在缺少课堂教学技能实践训练,学生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欠缺甚至基本没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如何突出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中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师范性”,确保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质量,使师范专业学生学有所获呢?笔者认为,在加强专业基础、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学科教学素养培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学科教学素养结构分析
对学科教学素养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学科”与“教学”的素养,即“学科素养”与“教学素养”的结合;一种是“学科教学的素养”,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等各类学科教学的素养,其实就是教师教育各专业的教学素养。本文讨论的是后一种解释。“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拥有的知识与思维模式;教学素养是指学科教师对教学过程拥有的体验与思维模式。”学科素养往往表现为学科知识的多少与学科思维的成熟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科知识的阅读与掌握,通过对学科经典实验的验证式体验来充实和提高。学科素养一般在大学专业学习中获得,而教学素养,“不管是数量上的多与少,还是获得过程的困难程度,都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话题。教学素养的习得比学科素养更为困难。”论者同时指出,教学素养一定要通过实践,尤其是教学实践体验与教学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最终提升,教学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为教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J从这个角度而言,笔者在这里讨论的其实是学科教学的基础素养。阎苹和张正君论述了“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即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文化科技知识等)、现代教育观和教育能力等。
参照这种结构,笔者认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科教学的基础素养包括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思想和学科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理论主要是指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这些都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问题,也是各学科教学要首先学习和理解的基本原理。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学科课程与教学现象,理解与掌握学科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学科课程与教学实践。学科教学思想是指对学科教学规律的认识、基本观点和系统看法。它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认识,既有对学科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主要来自于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堂学习经验),也有对学科教学的理性认识(理论,主要借助前述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学习形成)。第二个层次是学科教学观念,它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看法或见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认识。因为融人了个体的感彩、观念,实际上已转化为教育者自己的心理品质,它具有制约行为的功能。第三个层次是教学理念,教育理念也称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教育信条等。
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主要解决价值取向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有效地进行教学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的习得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二是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教学实践和科学训练,才能真正习得技能。学科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学科教学设计技能、说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和听课评课技能等。其中,课堂教学技能又有导课技能、结课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训练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还有组织与反馈技能、多媒体教学技能等等。’在学科教学的基础素养中,学科教学理论是基础,学科教学思想是灵魂,学科教学技能是关键,且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融合的。
三、探索
教师教育类学生职前培养中,围绕学生学科教学基础素养的形成,笔者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开设好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和语文教学技能。对这三门课程的目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分述如下:(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其目的和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限于学时(一般是32学时),这门课程可以采用“专题教学法”,就语文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分专题予以探讨,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理论,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素养。可开设的专题有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专题、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专题、阅读教学专题、写作教学专题、口语交际教学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和语文课程评价专题等。因每个专题都有一定的自主性,这就确保了专题教学内容的相对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如阅读教学专题,其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的本质、阅读的分类、阅读与语文阅读活动、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这里面既有新颖的理论认识,也有实践操作的知识,方便学生直接把握本专题的前沿理论,并运用于教学实践。(2)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它主要介绍当代中国中学优秀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学优秀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观。老一辈的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洪镇涛、蔡澄清等,新生代的如李镇西、韩军、程红兵、赵谦翔等,都是极具教学艺术特色和独特教学思想的中学优秀语文特级教师,他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和魅力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鉴。教学思想的形成,不是靠说教和灌输,而是靠体验和反思。同志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有限,但是,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或教学视频,获得丰富的间接经验,辅之以教师的点拨,获得一定的教学反思。这样,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感觉和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就可以把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思想。(3)语文教学技能。除了必修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已讲授的“教学设计技能”外,可根据学生实际和各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说课技能,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结课、讲授、提问、板书和教学评价技能等。尤其是说课技能,它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时,是一项重要内容,占的分值也比较大,应该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训练。多媒体教学技fi~fJ在选修课“现代教育技术”中进行讲授和训练。
2.把握好三个关键词:精讲、案例、善练。
(1)理论教学要精讲。语文教学理论就是要解答“语文教学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教什么”、“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等这些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问题。把一些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讲清楚,使学生理解了就行,因为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毕竟只侧重学科教学理论的“应用”而非“研究”。
[关键词]文本解读;细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35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事情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语文课堂教学中细节的处理也十分关键,它决定着学生阅读是浮于表面、走马观花,还是扎根文本、深耕细作。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留意课堂中每一个点滴并巧妙利用,以细节为桨,引领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一、矛盾处叩问,让文本在品析中得以厚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阅读文本一定要珍视学生的体验,尊重他们的个性感受。学生个性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存在差异,有些甚至会提出一些质疑。而“差异”和“质疑”恰恰是需要教师关注的细节。珍视这些细节,鼓励学生的个性见解,支持学生的多元解读, 文本才彰显它的教学价值。如,《珍珠鸟》一课教学,师生共同朗读“珍珠鸟”的描写片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一段,然后展开对话。
师:朗读了这一段,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把珍珠鸟写成人了,在作者身边飞来蹦去的不再是一只鸟,而是一个很熟悉的老朋友。
生2:不可能吧!我觉得文中的鸟是作者想象的,生活中鸟都会怕人,怎么会这样与人亲近呢?
(此言一出,教室里顿时哗声一片)
教师看到眼前的情景,决定抓住这个极好的细节,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后师生共读、学生齐读,最后学生终于顿悟。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在矛盾处叩问,顺藤摸瓜,在循序渐进中将课堂推向;而学生们也在逐层叩问中理解了“信赖”的真谛,实现了与文、与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增加了文本的厚度。
二、细微处感知,让理解在延伸中得以提升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犹如课堂上的精灵,如不及时把握,就会稍纵即逝,给人徒留遗憾。因此,教师除了要善于预设细节之外,还要灵活捕捉课堂上生成的细节,并沿着学生的思路拓展延伸,给学生更真实的体验。如,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在朗读“40年过去了……嘴已经歪成了S型”这一片段时,班里的几个调皮鬼在座位上挤眉弄眼,龇牙咧嘴地学起了霍金的样子,逗得其他学生忍不住笑起来。这明摆着学生没有走进文本。这是一个极易被忽视,但又极其关键的细节。
师:同学们,你们得了感冒会怎么样?(学生说)
师:对啊!得了感冒本来就不舒服了,可是还要打针输液,对不对?
生:最难受的是感冒了,输着液,还要写作业呢!
师:是啊!一个小感冒就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困难。而霍金呢?他的人生路怎么样呢?
生1:霍金的一生太艰难了,尤其是嘴巴歪成S型。
生2: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他依然思考宇宙,他真的很伟大。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抓住细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学生只看到文字表面,而没有深入文字“里面”的时候,教师就创设情境,还原生活,给学生们真实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三、情浓处留意,让心灵在碰撞中得以成长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然而要让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的学生嗅出文字的香、品出文字的味儿,还需要下一番真功夫。教师可以在浓情处切入,沿着文本的思路引领,让学生入其境、生其情,感受情感的美好,触摸文字的细腻。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教师让学生自主酝酿情感。
师:文中有些词很普通,但是也很深情,你能找到它吗?
生:我从“直奔”一词中读出了爸爸为妈妈病情而着急的那份心焦。
……
师:这些琐琐碎碎,这些平平淡淡,是什么?
生:是爱!
师:这种爱悄无声息,却无处不在;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情浓处入手,精心打造细节,让语文课堂流淌出飘逸、透露出恬淡,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迸发,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中成长。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是一种吸收,在阅读中可以汲取创作的经验,体验作者的情感;写作是一种倾吐,可以表现自己的技巧,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段话鲜明而准确地揭示出读与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不仅指明了作文的方向,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给予了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文本,艺术化地实现读写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一、依循文本创作特色,在模仿中实现文本迁移
儿童具有无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儿童作文的起始阶段的高超的模仿才能上。这种仿写练习是从阅读教学走向习作教学的桥梁,更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借助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文本,可以在文本所展现出来的技巧和语言的浸润感召下,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强化学生谋篇布局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鞋匠的儿子》一文在展现林肯平等、宽容待人的思想的同时,也彰显了林肯面对羞辱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演讲艺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对一个人物的思想的了解,而在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借助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考试不理想遭到别人嘲笑时,应该如何以语言面对”的问题,让学生撰写演讲稿给予合理有力的回击。如此一来,这篇课文就不仅仅是了解人的文本了,还是一个语言运用的范本,语文课程资源被充分挖掘出来了。
二、巧用艺术留白,在读写转换中实现文本迁移
文本的空白是指文本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因表达的需要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情节发展和人物状态上设置的留白。这些空白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无甚大碍,但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既可以有效地补充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借助文本所提供的情节和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朗读体悟、揣摩玩味,深刻体会到大瀑布昔日的雄伟壮丽与今日的枯竭无力。教师根据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的情节,向学生提出为总统撰写演讲稿的要求。从形式上看,这似乎与文本的内容关联不大,但从内容上看,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整合文本描写瀑布的语言文字,抒发内心的痛惜之情。学生以自身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悟,创作的过程是深化文本理解的过程,更是升华自身语言情感的过程。
三、拓展文本故事情节,在情动辞发中实现文本迁移
文本创作者因表达的需要,在结尾处常常采用艺术化的创作手法,言虽尽而意无穷,让读者浮想联翩。这些艺术化的创作手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创作范例,而且也为学生进行文本迁移提供了教学资源。如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时,教师可提问:当大尖哥和水社姐变成两座青山之后,人们带着自己的后代到两座青山前祭拜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他们会如何介绍这两位英雄?
有些文本在核心处只用简短的词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意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通过言语实践将其具体化。
如《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缓缓摘下了军帽”,一个“摘”字就将对大黑骡子的敬意和歉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想人物之所想,感人物之所感,就能够循着人物的情感轨迹探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取得感悟和练笔两不误的效果。
四、寻求文本核心支点,在深层对话中实现文本迁移
从整体上审视文本,文本看似有着篇幅的限制,其实其内涵非常丰富,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都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对文本的教学,教师没必要也无需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文本进行地毯式的迁移练习,应依据文本的核心寻找文本中最具实力的支点,设计相关的练笔习题,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例如,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展现了扫路人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而展现这一精神的支点便在于:“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很多经典的教学案例都会引导学生以“扫路人究竟累不累”为支点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探讨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当学生将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全班进行交流之后,必然会引发全体学生认识上的碰撞,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为动笔奠定基础。
学生以探讨作为认知积淀的基础,而教师为学生搭设言语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将汲取所得倾吐表达出来,这就如同给学生开通了一条渠,让学生能够将情感体验与思想认识道出,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自主学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00-01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设计规划、自我调节,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对话,去领会文本意义,探究文本多重含义,并且能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主动建构过程。在阅读教学之初,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主提问、质疑乃至进行观察和调查;在阅读教学之后,学生能自我评价总结。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已的教学案例,给大家试图探索总结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
一、老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过程,它需要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有利于减轻学生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阅读,主动探索。
二、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省时高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揭示目标,以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求知方向。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从理性上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明确,否则,自主学习是盲目的,难以持久。中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体系编排的,每单元由同体裁优秀作品篇目组成。每一单元按单元提示说明都有其训练的目的、重点。自主学习必须先要把握这些单元训练的目的、重点,对该单元文章有明确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阅读愉快体验的积累。如何使学生有阅读愉快体验呢?我抓住语文学科本身绚丽多彩、包罗万象的特点,课前坚持3分钟美文品读或文化名人名句介绍,接下来新课导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抒情,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用图片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或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等。在具体鉴赏文本中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阅读与鉴赏情景,把活动引进阅读课堂,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教学中要行为前移
1、预习。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预习文本呢?首先初读课文,按“导读”提示、注释自学,接着深入理解课文,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2、先学后讲。过去,课堂教学更多采用“先讲后学”。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先学后讲”。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先学后讲”就是让学生按学习目标、自己的阅读思路,先自主阅读,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并提出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讲解要重视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把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合二为一,去完善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古诗词教学,学生先自己颂读感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体裁特征、注释、意象、直抒胸臆的句子等,定基调,明确方向,推测写了什么内容,可能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问题,解析应证。
五、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展开,教师要将一些必要的自主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有法可循,提高阅读效果。阅读课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五法:看(导语、注释和练习)、读(课文)、查(工具书)、想(问题)、作(笔记),阅读课进行中,可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浏览、略读、精读、品读、朗读、默读的阅读方式。如: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领悟审美。
六、问题质疑,启疑引思
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是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无疑则无学的愿望,无惑则无学的动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疑引思:启发学生生疑(无疑处教师生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主解惑,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阅读中学生自可生疑,疑之出则为不通处。然有疑却可能不会、不敢质疑,教师则要积极引导、启发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随着质疑的展开,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疑解惑。
七、人际互动,合作交流
新课标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明确提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人际互动,合作交流(其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讨论交流,既可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立课堂上积极的合作讨论交流,必须考虑将单一的“全班教学”形式转为“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组合。
读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读前活动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犹如优秀小说的开篇,在故事即将开始时就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让其产生急切探究的心理驱动力。读前活动中教师若能紧扣话题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渗透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产生对阅读本文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扫除学生阅读中的部分障碍,帮助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准备,让其充分理解阅读教材的文化背景、故事背景等,为学生进一步的深层阅读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阅读前的活动中,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凶猛的狮子和小老鼠的图片,告诉学生语篇的主题The lion and the mouse,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角色介绍I’m Mr Lion/ Mouse. I’m … I have… I can…,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之间的不同,学生产生疑问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接着授课教师将两只动物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当狮子遇到了小老鼠,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们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结局,有的说狮子放了老鼠,他们成了好朋友;有的说狮子吃了老鼠……众说纷纭,故事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产生急切探索的欲望和冲动。
授课教师在刚上课时,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突出故事的主人公,让学生进行故事的预测,围绕主人公设疑布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有效探索和解决疑问。
读中:合作探究,感悟体验
读中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读中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效体验、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多样方式和活动体验提高阅读策略的过程。读中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文本,汲取相应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本课的读中活动中,授课教师通过课文动画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意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预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授课教师通过出示打乱顺序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打开课本迅速浏览语篇进行排序复述故事,培养学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然后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读故事,在跟读的过程中获取阅读材料中的详细信息,通过肢体语言和上下文信息猜测重要词义,让学生专注于获取语篇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在层层深入挖掘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阅读习惯,发展其阅读策略,在扎实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板书在黑板上的关键词汇为学生语篇复述提供帮助;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提问,并邀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问答;最后,授课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模仿朗读故事,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
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如排序、概括、提问等,带领学生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有效体验文本,层层深入挖掘语篇信息,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让英语课堂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读后:语言实践,提升能力
读后体验活动是学生语言有效输出的环节,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必要环节。读后活动中教师要创设体验式的语言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在有效的体验活动中及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及时在语言实践体验中提升语言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读后活动中引导学生提炼文本内容,一人扮演狮子,一人扮演老鼠,进行创造性的故事表演;接着授课教师通过问题:如果狮子没有放掉老鼠,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狮子那么强壮,自己却不能做洞?老鼠那么弱小,却能帮助狮子?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增强学生的语言体验,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升华语篇的主题:善有善报;再强的人也有弱点;相信自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国培计划(2017)’——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初中语文) ”培训汇报材料
李 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承蒙领导的厚爱与同仁的支持,我于9月1日到11月10日,很荣幸的参加了“山西省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这里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这次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山西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第二阶段是基地校临汾市曲沃县乐昌中学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
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众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见解令我折服的同时,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饱享了高水平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里我将培训中感触最深的内容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话题是“走近卓越,超越自我”。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触。不当之处望大家见谅。
一、热情点燃激情,坚持成就不凡
8月30日接到通知让我到山西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培,当时心情矛盾复杂,更多的是对家庭的不舍与事业的惰性带来的排斥,几经周折还是决定奔赴学习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盘点行装、带着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踏上学习的征途,途中载着思索、揣摩、忧虑、企盼……种种复杂的心情,于1号中午1:30到达山西师大文理院报道,心想正当午一定不会有人接待,但是师大的老师们一直坚守岗位,热情招待每一位报道的学员,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时那刻悬着的心落地了。
9月2日上午的开班典礼上聆听着教授们的句句诙谐幽默的忠言,享受着学员之间探讨交流的真挚热情,我的心一步步的贴近培训,抑制不住的激情在悄然中被点燃,在释放。
临汾一级教师王玲玲老师做的《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他之所以优秀因为他每一天都在热情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她的生活名言是“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的语言质朴传达着真理:“高高兴兴的教学,让学生享受语文”,“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人没有被好好的对待过,他就不会好好的爱别人”“快乐自己也让别人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从阅读上找乐子”等等,每一句质朴的语言都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自己创设情趣,需要在平凡中用心经营,需要乐观开朗的待己待人,需要在一丝不苟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成就不凡。
二、聆听专家讲座,在收获中提高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师大培训项目共30多个活动专题,基地校亦有20多个专题,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现在我选择性的将几位专家的讲座精髓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
山西师大副院长武永明教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现截取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大家分享。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
第一、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性。
第二、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三、语文课程的民族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证,为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标要求,吃透课标内容,践行课标准则。
特级教师杨东俊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专题》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专题》亦让我们叹为观止,学有所获。杨老师特别强调
1、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它是“思维课”。二是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它要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精彩的道理,它是“智慧课”。三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它是“能力课”。
2、阅读教学要有意思
阅读教学要有意思,用理论语言来讲就是“寓教于乐”。 “有意思”指的是你能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提供新鲜的思想,新鲜的认知,新鲜的看问题的角度乃至于一些新鲜的知识。这些东西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授让我明白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鲜活的感觉,生动的讲述,巧妙的点拨,智慧的思索,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教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甚至决定一个教师自身的价值。好教师之所以好,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很精彩。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刘静教授深入细致地讲解《群文阅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现截取几点与大家分享。
1、“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扩大阅读量是改革的方向,因此“部编本”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2、“部编本”语文教材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增加了一些分量。希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3、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词“思辨”,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理解、感悟、体验、动情,也是诉求、宣泄和表达。群文阅读强调思辨,就是强调思考与辨析,强调想象力、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阅读空间的演练与自由飞翔。
群文阅读以“解放”为前提来张扬学生的阅读感悟,以期“知无不言”,以“对话”为载体来展开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以期“言无不尽”,又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系列冲突与协调,达成“分享阅读感悟,提升文化底蕴,完善人格品质”的阅读目标。
通过聆听刘静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应将推进学生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群文阅读。
另外,山西师大卫建国校长讲的关于新时期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的讲座,也让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卫校长在讲座中就当前的社会风气和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听了他的讲座,我深感做一名教师,特别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肩上所负的责任有多重。我很欣赏也很赞同他的一句话:“你怎么样,中国的教育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的教育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的教育便不会黑暗。”
其次,晋中师范的赵介平教授与学员们交流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交流中赵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师生的互动迭起,学员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明白了“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语文报社副社长刘远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会使我们智慧地生存,享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张春莲老师关于“教好语文课为学生铺设未来之路”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家——不人云亦云,有教学智慧,是学习者——不断学习进取,对生活充满兴趣,是实践家——语文课要常教常新,教师要勇于实践,更应该是写作者——必须会写作教后记、教学论文、文学创作等。
……
聆听一位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无不在告诉我,作为教师,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思考,在琐事中积淀总结提升。
三、博众彩之长,做最好自己国培期间武永明教授引领我们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并进行精要的点评,在临汾三中现场观摩了宋小民老师的小作文教学,在西安市远东二中蒋慧玉校长关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讲座中狩猎了贵校众多的优秀教学案例, 在乐昌中学进行了一个月的基地校实践活动,观摩了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每一次的观摩、聆听都在震慑着我,感染着我,敲击着我想要超越自我的心,惊喜之中忽又陷入迷惘,名师们众多的精彩我能学的几招,他们的方法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吗?走进乐昌中学,结对教师范晓鸿老师的言行举止,及其卓越不凡的成绩帮我解惑,让我明白我们和名师之间的距离,隔着仿佛千山万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与名师最主要的差别来自于行动,他们之所以一身光芒,是因为他们的词典中没有观望,只有行动,而我们经常是想法激情四射,行动聊聊无几,所以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少了。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名师,成功的背后何尝没有过坎坷、艰辛,人生就是一堂大课,透过别人耀眼的光环,我们要成长,成功,就要用心去读、去悟,去聆听。
萧伯纳说过: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的心力的时候。一位老师也说过: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越努力,越幸运!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句句哲人的思想精髓,都在告诉我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博采众长,让自己好些,再好一些,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现象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综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沿袭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2、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语言锻炼。
3、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造成了写作知能割裂,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走出作文难的困境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在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课内,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其他同学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课外,有时通过名人名篇的赏析,精选词语片断吟诵,优作佳句阅读等激发美感兴趣;有时通过精心组织文艺活动、游戏活动等激发兴趣。
(2)以恰到好处的评语激发兴趣,鼓励进步。学生作文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小学生更是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可以不精批细改,但评语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眉批还是总批,都要以鼓励为主。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他们学好作文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为主体的行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
三、细致全面地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认识
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明晰观察任务。其次,要抓住观察重点。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再次,要确定观察顺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经过这样的反复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就会牢固的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并熟练运用。
2、引导自我阅读,积淀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这样,从阅读入手,增强了学生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写作时才会“信手拈来、落笔生花”。
四、转变作文评改的理念,改革评改的方法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握好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教师疲于奔命,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二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在教师主观的“剪裁”下学生受益甚微。由此可见,传统的评改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
1、学生方面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先交互评改,再自主评改。
(1)交互评改:即让学生互相修改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其评改时的要点是①通过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含糊、错别字等毛病;②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内容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2)自主评改:即在交互评改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作文的二次修改。其评改要点是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再看文章的立意是否鲜明、布局是否合理。
2、教师方面
一是要尽量采用“面批法”,即师生面对面的评改作文。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
二是评语要精彩深刻。对每篇文章的评语要有针对性,不能公式化进行评价。评语要多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新内容,鼓励他们不懈努力。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热情。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9条[S]
[2]张志公文集.3--语言教学论集[C]: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