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的艺术表现

电影的艺术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过界》;环境艺术;色彩;自然性

 环境塑造是电影作品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中环境艺术的感染力、取代性、侧目性以及环境的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影创作的需要。艺术地表达作品内涵,通过声、光、电等美学手段塑造电影场景,并借助环境艺术的美学手段来完成影片角色创造以外的空间叙事能力的整合。电影中的环境艺术一方面是根据电影创作的空间需要来表现的,另外一方面优秀的空间艺术能够提升影片的美感、强化渲染主题,它能够使动画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能为电影作品提升品质,直接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电影《过界》是一部公路电影,其中的色彩掌握、环境塑造、创意表达、叙事动机、自然环境等元素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叙事职能之外,还对影片产生了完善美感的功能。尽管电影的故事情节比较丰富,一条人本性回归的主线清晰明朗,恰恰是融入了环境艺术的渲染,才使影片在完全美化了剧本情景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艺术的叙事能力表现。

一、环境艺术在《过界》中的广泛作用

电影的场景设计是应用于剧本情节的特殊环境艺术,是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空间环境造型设计。在电影《过界》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环境艺术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围绕在男女角色周围,与主人公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即角色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活动空间、道具陈设以及历史环境。在这过程中,环境艺术不仅起到了渲染和剧情交互的作用,在更大程度上,环境艺术制约了镜头的扩张,在整体的艺术审美体系中,环境艺术除了具有叙事的能力之外,还可以让人们产生联想,满足观众的视觉、听觉审美感官。

环境艺术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在电影中的大漠、烽烟、驼群以及白雪,这些物质要素的构成,形成了环境艺术在电影中的视觉冲击力,促使人们展开想象,配合影片的思考而进行思考;再者意识形态与人的思维形成了自性。它通过空间、造型、色彩、构图、光影等环境艺术手段来表达认得思维变化过程,在变化中形成与观众之间可能的共鸣,随着这种共鸣的升华,观众的欣赏细胞得到有效刺激,从而加深了电影的感染力,无论是视觉的、行为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冲击的表现力尽管是创作过程中不能体验到的,但是深深隐藏着电影创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于电影的情感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以上两个方面再进行剖析,不难发现,在《过界》中环境艺术内化了故事情节的突兀性,为故事情节的开展缓和了力度,但是又给人以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遐想,更容易使观众的主观映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再有就是环境艺术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表现能力,从道具到空间、从创意到平面、从设计到创作、从造型到自然,无一不流露着导演的精心谋划。归根结底,环境艺术既要求有高度的创作性,又要求有很强的艺术性。它不仅仅是绘景,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它是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环境造型艺术。其创作是依据创作剧本、依据角色造型、依据特定的时间线索规定的,对镜头画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场景空间设计制约着镜头画面。

二、环境艺术在《过界》中的现实意义

环境的特征变化感染人们的审美视觉同时又能深刻地体现出社会的本质和人物的心灵。导演在其艺术实践过程中紧紧抓住场景设计前后的对比与变化,紧扣人物的内在情感,表述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形成“标签式”“招贴式”的常用表现内容和手法。环境艺术设计是形象思维及其他多元思维的融贯与结合的结晶。环境艺术可以被视作“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空间营造,使之成为影片表现主题的缩影。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导演不失时机地借景抒情,体现人情味,把构建空间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主人公的个性和性格。通过暴露人物的性格缺陷来展开故事的演进性。

电影《过界》中环境塑造有动与静的区别,场景设计与环境艺术创作成品的造型因素及构成规律在影片中的表现是有差异化的。换言之,场景设计是动态的环境造型设计,动的形象思维基于电影剧本的文本描述,它离不开艺术设计的一般创作特点和艺术规律。

(一)渲染气氛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2篇

一、剧情简介

《釜山行》主要讲述了把工作看得很重的金融经理石宇为实现女儿秀安的生日愿望,带着女儿乘坐高铁前往釜山探望秀安母亲的故事。在去釜山的途中,一名感染僵尸病毒的年轻女乘客将病毒带上了高铁,并造成了车厢的大面积感染,为了逃避感染,石宇父女俩与孕妇盛京、摔跤手尚华、高校棒球选手荣国、拉拉队长珍熙一起与感染者斗志斗勇。列车上充满了血的恐怖和人性的冲突,最后石宇和尚华都为了就大多数人而选择了牺牲,秀安和盛京勇敢地活了下来。

二、影片的叙事结构

本部影片以一只被车辆撞死后,又“起死回生”的小鹿为开头,为故事后期的感染事件设下了悬疑。影片情节的叙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石宇与女儿秀安的日常生活,石宇是一个工作高于一切、利益高于一切的金融经理,对于女儿也缺少必要的关心。第二部分是讲述父女俩在高铁上遇见感染者,并与尚华等人接触后,石宇思想受到冲击并开始改变的故事。第三部分是石宇为了保护秀安和孕妇盛京与片中的大反派、自私鬼金常务搏斗,并牺牲自己保全两位女士的故事。影片始终以主人公的逃生为主线展开故事的叙述,在逃生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主人公思想的变化。

三、影片的叙事风格

本部影片在叙述事情时悬疑重重,着重讲的是棒球选手荣国、拉拉队长珍熙、孕妇盛京和摔跤手尚华、一对中年姐妹、一个巴士公司常务的故事,在主人公石宇和女儿秀安上火车开始就着重讲了这几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后来的荣国舍命救珍熙;尚华被感染后也要在意识清醒的最后一刻抵御感染者,直到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以及?山忝盟酪惨?死在一起的故事做足了铺垫。同时本影片的故事衔接得十分紧凑,虽然整部影片时长接近两个小时,却没有一分钟多余,让观众产生一种每一秒都不想错过的感觉。

四、影片的细节表现

本部影片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十分细腻周到,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与对周围环境的刻画、对剧情的安排。首先,影片中情感最丰富的莫过于孕妇盛京,当故事刚开始时,盛京表现出的是一个典型的温柔娴淑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然而当灾难发生时,她发挥出了自己“巾帼英雄”的特质,将秀安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保护,也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身边的人。其次,在对周围环境的刻画方面,电影每个场景都很好地还原了真实,采用了实景拍摄,对于物品的摆放也十分到位,同时对于剧情的安排也是前后衔接,如9号车厢是之前棒球员们所在的位置,到了石宇等人穿越9号车厢时,里面满满的都是球员们的球杆和服装等,也为石宇等人击败感染者提供了物资保障,使剧情更加真实。

五、影片的主题升华

本部影片主要揭示的是人类自身人性的伟大或自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私的人因为一己私利而置他人的安危于不顾,以他人的牺牲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比如巴士公司的金常务:当他处于15号安全车厢时,看见石宇等人救人归来却因怕被感染而拒绝为他人开门,最后因时间的延误导致了尚华的牺牲;后来他为了保全自己,将唯一能带大家逃离的列车长塞入了感染者的中间,导致了列车长的牺牲;在影片最后,他因为自己被感染了,也要拉着石宇等人不让他们安全离开,从而导致了石宇的牺牲。这就将影片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其实恐怖的不是病毒和感染着,而是病态和自私的人心。这就提醒人们,一个人的品德远比才华和金钱、社会地位重要,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就需要从小加强对社会成员思想品德的培养,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六、演员的表演魅力

《釜山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与演员精湛的演技是分不开的。在影片中,每位主演都将自己的角色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影响深刻,尤其是金义诚饰演的金常务,更是将自私自利的角色形象凸显到了极致。同时,小演员金秀安饰演的秀安,也塑造出了一个单纯可爱、善良懂事的小学生形象,小秀安的慷慨与大反派金常务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演员高超的表演能力。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影;美术;内涵;影响

  美术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而电影却是19世纪才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虽然这两种艺术在起源和发展轨迹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不断融合。

一、美术与电影的内涵解读

(一)美术的内涵

美术是运用纸、布、木板塑料等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的手法,创造出来的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是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因此人们也称之为造型艺术。美术是一种能够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美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把握它的内涵。如从功能上看,可以把美术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从实用性方面来说,它可以大体分成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

(二)电影的内涵

较之于美术,电影是一门崭新的艺术,它最早产生于美国。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的现代艺术,它通过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能够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充分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但是从根本上讲,电影是运动画面的集合,是一种动态艺术,它与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美术与电影的联系与区别

从内涵上看,电影与美术既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和电影都是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它们都具有一些相同的艺术特征。如它们都是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审美价值、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社会功能;它们都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都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把握,都是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们最终都是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包含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包含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

但是,电影与美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美术是一种以色彩、光影、线条、图形等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视觉艺术,而电影则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既包含视觉语言又包含听觉语言,它使用了音乐、美术、语言等多种艺术手段;美术是一种以物质介质为表现手段的空间艺术,而电影是一种时空艺术,它既有时间的运动性又有空间的造型性,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在对时间性的处理上,电影和美术有着质的区别,美术将时间导入人的心理世界并从中获取艺术的自由,从而给人无穷的艺术遐想;电影则是将连续的时空分割成若干部分,并对之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彻底的解放。在使用的物质媒介上,电影和美术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美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多是画纸、颜料、笔等,其艺术作品往往是画、雕塑、剪纸等实体存在,而电影使用的物质材料是摄影器材、胶片、计算机等,其艺术作品是影片等物质媒介承载的思想内容。

二、美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

美术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又是相互交融的,它们是同源的,都具有可视性,都具有造型的语言。美术是电影的母体,电影从美术作品中汲取营养。[1]如今电影已经发展成一门十分成熟的艺术,它常常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但是美术仍然是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美术对电影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美术保证了电影形象的艺术性和典型性

艺术形象是艺术中最核心的内容,它能传达出永恒的艺术意蕴,也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同样在电影艺术中,成功的艺术形象也会给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看完一部优秀的影片之后,总会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如影片《红高粱》中的敢恨敢爱的九儿,影片《天下无贼》中憨厚老实的傻根,影片《手机》中满嘴谎话的严守一等。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虽然都是演员扮演的、都与演员的演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他们都是经过导演、化妆师等人艺术化、美术化处理的,都进行了特定的艺术加工。如果没有进行美术处理,演员的演技再好、水平再高也很难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通常一个演员在不同的电影中可以扮演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且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如动作影星甄子丹在影片《锦衣卫》和《叶问》中就分别扮演了杀手青龙和一代武术宗师叶问,这两个艺术形象给人的艺术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固然与甄子丹高超的演技和对角色的准确把握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与美术师的美术处理密不可分。

(二)美术影响着电影的造型

电影中的造型主要有场景造型和人物造型两种。[2]电影中的人物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之中,总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与社会关系的束缚,因此影片的场景设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社会角色等。只有使人物与影片中的道具、环境、音乐等元素融为一体,才能使电影的整体效果得以充分展现,产生艺术上的真实。电影是一门艺术,当然要追求美,但是电影美离不开美术的表现力,这一点在动画片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儿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利用写实的美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创造出了多个深受儿童喜爱的艺术形象(懒羊羊、喜羊羊、灰太狼等)。可以说,美术在对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光影、色彩元素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光影和色彩是电影艺术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主题、营造氛围、表现感情变化和人物心理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还能传达出影片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影和色彩在电影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电影后期制作中,电影美术师通过对虚拟光源的调整,可以创作不同的意境,让电影的风格多样化。[3]

巧妙地使用光影和色彩这些艺术语言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眼球,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使用了浓郁、鲜艳而亮丽的色彩,用高粱红、黄土地、红盖头、红鞋等这些色彩亮丽的道具和场景来抓住观众的眼球,通过大面积的红色表达出强烈而炽热的爱情和原始的欲望,通过苍凉的黄土地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命力的强悍。而在影片《花样年华》中,导演用纯粹的黑白为影片的基调,这既符合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实际,又切合了特定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影片《英雄》中,张艺谋用黑、白、红这三种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起伏,使得色彩、画面和故事情节水融、浑然天成,使美术在电影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今,美术运用已经成了影片制作水平的重要标志。美术的运用贯穿于电影制作的全过程,从美术师剧本主题的把握到基调和艺术造型的确定,再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美术处理,都离不开美术艺术的参与。另外,导演的美术经历也决定着他的电影创作风格和创作水平,如电影大师黑泽明深受日本传统美术的影响,因而他的电影就显得纯净而古朴、文化韵味十足。

三、电影对美术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电影发展推进了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电影是一种诉诸视觉、听觉、感觉的综合性艺术形态。在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中,电影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其中美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理念、艺术语言等就被广泛应用到了电影艺术之中。在这种发展态势下,电影和美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一种新的美术形态——电影美术应运而生。电影美术设计的创作方式常常是以剧本为艺术创作的基础,以各种造型艺术表现手法为依据,将剧本中关于环境、人物等方面的描写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另外,电影美术十分注重视觉效果的逼真性,它对银幕造型形象、色彩运用、画面效果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今天的电影美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绘画,而是逐步走向立体化。特别是3D电影出现之后,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电影美术之中,环境、动作、行为等因素对电影创作的制约性大大降低,这也拓宽了电影美术的表现范围。例如电影《阿凡达》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虚幻的物体实际化,产生出逼真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如身临其境。

可以说,电影中所有的人物、场景、道具等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美术作品。虽然这些都是美术作品,但是它们和传统的美术作品并不相同,它们已经不再是静态的艺术形象,而是经过美术师的摄影、剪切等加工处理后,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的美术作品。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美术的造型元素,使美术具备了新的特质:静态的画面变成连贯的、鲜活的、动态的画面,空间艺术形态变成了时空的艺术形态,并且美术师可以根据影片的长短、节奏速度等任意剪裁、组接画面。这种变化丰富了美术的内涵,增加了美术的表现手法,促进了美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电影有助于美术作品的保护和传承

美术作品常常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具有惟一性,然而由于时间、保护不善等原因,这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可能遭到破坏,而电影尤其是美术纪录片的诞生为美术作品增添了一种新的存在性,有力地促进了美术作品的保护与传承。[4]这是因为电影有着独特的存在形态,一部影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保持,并且不改变原有的艺术内容。影片《毕加索的秘密》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该影片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记录了画家毕加索创作二十几部作品的详细过程,为我们研究毕加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在毕加索的这些著作被毁之后,这些影像资料更是弥足珍贵。

综上所述,美术和电影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是进行电影创作的重要元素,它在造型、色彩、光影等方面给电影提供了重大的支持,改善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它在电影的强化主题、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的发展推动了美术的发展进步,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有利于美术作品的传承和保护。我们相信在电影和美术的融合发展中,电影、美术将会共同发展、共同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 罗慧生.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史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32.

[2] 陈安健,张国辉.美术与电影的艺术交融[J].电影文学,2011(05).

[3] 秦婕.当代美术与电影的辩证关系解读[J].电影文学,2011(24).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4篇

动画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一直以独特而新奇的艺术表现蓬勃发展。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视觉艺术能够比动画电影更加具有震撼力和表现力。创作者可以借助动画电影这一平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艺术创意。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艺术特征成为了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动画电影色彩艺术的假定性、运动性、强化造型性和风格多样性四个方面解析这种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艺术特征。

一 假定性

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是动画电影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加入自己的思想而再创造的艺术作品。所以,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但却融入了创作者更多的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的假定性。这一点和绘画作品中的假定性是统一的。动画电影区别于普通电影的特点之一便在于动画电影可以根据创作者对于电影思想和内容的需要而对电影的色彩主观意识的修改,这一点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极为相似。动画电影在色彩上的假定性使得它在视觉审美上具有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表达手段。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故事主题而改编的动画电影《狮子王》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动画电影。为了完成这部画面唯美、场面宏大的艺术作品,迪士尼公司一共175位绘画师,历时两年时间完成。在这部经典的动画电影中,创作者为了突出非洲大草原的生机勃勃,运用了大量的暖色调绘制出了草原的背景,即使是描绘茂盛、丰富的植被,也在其中加入了适当的暖色调而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绿色。而在描绘特定的场景如冷峻的山谷、幽暗的墓地,创作者又使用了冷色调进行描绘。这些以写实为风格又超脱于对原景一成不变的模仿让观众能够随着故事的发展、画面色彩的变幻而深刻体验到动画电影中色彩的视觉审美。

普通电影可以通过对镜头色调的统一处理如变暗、变亮、加入颜色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感情,而动画电影则可以对统一镜头中不同的细节加入不同的颜色处理,从而使得画面色彩内涵的表达更加丰富。例如,在电影《狮子王》中的小狮子辛巴误认为是自己杀害了父亲而逃离荣耀国,身后还有土狼的追杀。为了突出表现此时辛巴心中凄凉、灰暗的心境,画面中出现了暗红色的荆棘、紫黑色的骨堆以及灰黑色的天空,这些冷色调中间是辛巴土黄色的身躯,这一点暖色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观众看到此处同样会感觉到主人公内心的压抑和绝望。如果单纯从色彩表现力来看,动画电影无疑比普通电影更具优势,这就是动画电影中色彩的假定性。创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对电影中的用色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是在尊重自然界原有景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然界中的写实景物永远是动画电影场景和人物创作的基础。

二 运动性

相对于绘画,动画电影具有更具表现力的运动性。动画电影中的色彩则使得动画电影中的运动性表达得更具活力。人们最熟悉的运动性艺术表现形式是音乐。音乐的力量大小,节奏快门,旋律变化都可以表达出主题所需要的运动性。动画电影中同样具有音乐,通过背景音乐可以更加突出地表达出动画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音乐艺术的运动性相似,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也可以根据强弱、浓淡、明暗等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出不同的运动关系。动画电影是一种多媒体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当动画电影中音乐的运动性与色彩的运动性相一致时将会产生极大的艺术共鸣,更加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而这也是动画电影创作者所不断追求和打造的艺术境界。在《大闹天宫》这部中国经典的动画电影中,画面色彩的运动性与背景音乐和主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孙悟空大战哪吒”的画面中,大红色逐渐充满整个黑色乌云的画面,红色金色纠缠在一起形成热烈、躁动的色彩关系,同时响起刺耳的锣声,急促的鼓声。这样一段色彩的处理火爆、急促、尖锐与背景音乐的锣鼓很好地达到了艺术同步效果,从而表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紧张、激烈、亢奋的主题情感。观众看到此处,视觉和听觉会产生同步的艺术享受自然也跟着电影动画的场景而陷入亢奋之中。

前文已经论述了动画电影中色彩的假定性,由于这种特性动画电影在艺术表现时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这就为动画电影更好地表达出符合电影主题的运动性打下了基础。运动性是电影的基本属性也自然是动画电影的基本属性。音乐又是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通过色彩构成原理,对于动画电影画面中的色彩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主题情感和背景音乐的运动节奏是十分必要的。动画电影中的语言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两部分组成。为了实现动画电影中两种元素的艺术统一,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搭配和构成应该充分服从于电影中主题情感的表达。例如,上文所述为了突出孙悟空与哪吒打得难解难分《大闹天宫》的创作者对于画面中云彩的色彩变化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构图,使得画面中的色彩及其变化更加服从于主题情感表达。色彩是自然界的重要属性,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每一种色彩都是有生命的,动画电影的创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就如同将不同特点的演员精心安放在舞台上根据主题的情感变化而让其各自表现出自己应有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动画电影色彩视觉中的运动性。

三 强化造型性

色彩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在长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色彩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属性和情感属性。不同的艺术家都可以运用色彩来传递信息,传递情感。色彩对于艺术的造型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造型有着不同的艺术主题和情感,当色彩的主题和情感与造型本身的主题和情感相统一时,造型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艺术作用。动画电影中,造型种类丰富,不同的艺术造型组合在一起共同为观众展现动人的故事。创作者在进行艺术造型时首先要考虑造型形体,其次便是造型的颜色。色彩对于造型的作用便如同衣服颜色对模特的作用一样。创作者通过色彩造型可以更加细腻地刻画形象,表达情感,烘托特定的艺术氛围。这就需要创作者根据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以及长期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寓意和文化内涵特性,寻找和确定最准确的颜色用于造型的配色处理。在总体色调结构中,要藉助色彩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行为、动作特征以及画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目的,有效地使用色彩安排画面的逻辑顺序与主次虚实。

在上文所述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孙悟空这样一个代表勇敢、机智、忠诚的典型艺术造型,创作者在造型中借鉴了京剧脸谱的设计思想,并对其中的色彩选择和搭配上充分考虑到造型的整体风格而精心设计。在孙悟空的面部正中间创作者用红色绘制出一个心形。红脸在京剧脸谱中象征着忠勇,如人们所熟知的关云长就是如此。用红色的心形作为孙悟空面部造型的基本色调便是对于人物本身艺术性格的突出表现。此外,在孙悟空的眼睛和眉毛上也进行了色彩处理,孙悟空的眼睛被画成了金色的眼影,眉毛也被精心设计成绿色的,从而使得孙悟空的眼睛更加灵动、充满智慧,也更加传神。面部表现空间有限,但创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刻意减少对颜色的使用而是充分发挥色彩造型的艺术特点,大胆、细心地运用了很多色彩,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丰富。创作者不但在孙悟空面部造型设计中运用色彩强化了造型的艺术表现,在孙悟空的服饰设计上也同样强化了色彩造型,红色和黄色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红色象征着热情、激昂,黄色则象征着威严、权势。红色与黄色的搭配既很好地表现出了孙悟空机灵、热闹的人物性格,也表达了作品本身赋予孙悟空追求自由、勇敢战斗的艺术内涵。

四 风格多样性

动画电影的美学思想源于绘画。所以,动画电影的色彩风格与美术绘画风格休戚相关。当前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不同风格特征的绘画艺术形式得以互相学习、交流。因此,动画电影中色彩表现的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水墨画、装饰画、卡通画等都可以运用到动画电影的色彩表达中。动画电影的主题内容非常丰富,同样丰富的绘画风格艺术无疑为动画电影的主题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创作者在进行动画电影的创作时可以根据动画电影本身的主题思想和情感选择恰当的颜色格调,从而使得整部动画电影中的色彩风格服务于电影的主题表达。大体上来说,动画电影色彩的风格表达主要有装饰风格、抽象风格和写实风格三种艺术风格。

装饰风格的色彩配色并不受制于色彩的自然属性,而是根据所需要的主题表现对色彩进行大胆的使用和创新。这就如同人们装饰一间屋子一样,只要居住者喜欢并不一定非得要求颜色的自然和搭配的通常规律。例如,中国的剪纸动画电影便是将具有装饰风格的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电影创作之中,从而使得动画电影中的色彩对比更加鲜明,主题表现更加清晰。

抽象风格的色彩配色则要求创作者在对色彩的使用上和搭配上可以更加大胆、创新,将主题思想和情感抽象成不同的色彩组合,并且在颜色的运用上更加强调灵感和瞬间表达。抽象风格的动画电影色彩如同抽象风格的绘画一样,需要观赏者用心灵去感悟创作者所要表达的瞬间思想内容和主题。例如,加大拿的动画电影《糖果体操》便是这样一部借助五颜六色糖果的堆砌表达物质诱惑思想的一部抽象风格的动画电影。

写实风格中的色彩配色是常见的动画电影配色风格。相对于前两种配色风格,写实风格的色彩创作并不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创作,而是更加遵从于自然本身的色彩构成。写实风格的动画电影是创作者以客观的第三方视角将所有表达的内容和色彩,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和领取自然所具有的艺术情感。写实风格的色彩更加贴近于人们生活中真实的文化和艺术情感。创作者也尽可能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色彩,只有在必要的地方加入必要的艺术再创造。所以人们通过观看不同地域和民族写实风格的动画电影便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和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写实风格的色彩搭配也因此是动画电影中最常见的色彩创作和表达形式。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5篇

一、电影音乐在电影剧情发展中运用的现状

(一)艺术表现力不强,场景氛围不贴切

我国电影的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决定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国电影剧情的发展需要不断借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技巧来完成电影的创作。可是目前我国电影剧情的发展,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不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往往需要借助于场景设置和背景音乐等来增强其艺术性并推动情节的发展,但是很多情况下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却没有通过这些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是电影音乐选取不当会使得艺术表现力大打折扣。场景氛围不贴切也是电影剧情发展难以取得较大发展的另外一大因素。场景氛围不贴切主要表现在情节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安排好具体的场景,这就使得电影剧情的发展难以按照安排好的情况进行下去。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没有运用好电影音乐。所以相关人员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场景氛围的设置问题。而要把握好场景的设置问题就一定要利用好电影音乐的独特效果。

(二)主题思想不明确,人物形象不丰满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主题思想往往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可是如果主题思想不明确,那么电影剧情的发展也就缺乏其原有的意义,难以取得较大的发展。电影音乐在电影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可是电影音乐搭配的不合理则会使得剧情的发展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相关人员要在电影音乐的选取和具体的搭配方面做好准备工作。电影音乐对于电影人物的形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影音乐未必能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较大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电影音乐在衬托人物内心感受的过程中有着微妙的效果,而音乐本身的性质是否符合却是需要反复斟酌的。如果电影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倾向与电影本身的思想缺乏一致性,那么就会适得其反,产生不好的效果。1974年上映了一部极具时代特色的影片《闪闪的红星》。在这部电影作品中《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等都是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对于推动电影情景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独具风格、艺术特色鲜明的音乐作品,那么大众是不可能了解到这部作品的主题的。每当响起这些熟悉的旋律总能浮现出主人公那鲜活的形象,音乐与人物形象非常搭配,很好地展现了电影的主题内容,电影音乐对于电影主题思想的描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矛盾冲突不明显,情感表达不充分

电影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会出现多种变化。在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过程中电影音乐对于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爆发具有推动作用。可是在很多电影中,电影音乐却没有起到这种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情感大片中往往会因为电影音乐的不合适而难以提升电影的整体质量。节奏迅速而又急切的音乐往往是矛盾激化的表现,而沉闷低缓的音乐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一些电影创造者却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专业的研究。当然,电影的精华部分往往是表达出电影人物的情感,这也是促进电影情节发展推动电影艺术进步的重要方式。音乐会改变人的心情也会营造各种气氛,如何使得电影的气氛更加符合情节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电影创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有些时候,由于电影音乐没有恰当的出现或者是出现了不合适的电影音乐,这时电影本身的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取得较大的突破,也难以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做到合理而自然。

二、如何通过电影音乐推动电影剧情的发展

(一)增强艺术表现力,渲染场景氛围

电影音乐的发展和电影艺术的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推动电影剧情的发展就应该要充分利用电影音乐的优势来提高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增强艺术表现力应该要从音乐的性质和音乐的旋律等方面着手。电影音乐的选取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电影对于音乐有着不同的需求。关于电影音乐的来源问题也是一个应该要多加考虑的问题。有些经典的音乐是可以用在电影中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有时候因为特殊需要而难以在现有的音乐中选择到比较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电影音乐,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要根据需要创作出新的音乐。这是一个比较考验电影创作者的事,因为电影音乐的创作需要从电影内容和电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而且电影音乐的作词作曲和演唱技巧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和考核。电影音乐除了可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外还可以起到渲染场景氛围的作用。场景氛围的渲染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选择,因为人的综合感观能力对于电影场景氛围的感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音乐从听觉方面对人们的情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人对周边的环境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急促嘈杂的音乐会使得人的心境异常烦躁,这就使得人的心理对周边氛围的感知产生错误的判断并有极大的抵触情绪。舒缓和谐的音乐则会让人感觉舒适,这就使得人可以亲切地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可以让人产生较好的情绪。所谓情景交融就是体现在人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的场景氛围产生较为微妙的联系,相互影响并产生让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通过渲染场景氛围以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周星驰是著名的笑星,他的许多电影都是为了娱乐大众的。影片《功夫》中有一场包租婆追阿星的戏,这场戏本身就非常搞笑但是其最值得欣赏的部分却是背景音乐《流浪者之歌》。这是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作曲的著名小提琴曲,音乐热烈欢快、诙谐幽默,其节奏与包租婆和阿星的快速狂奔恰到好处地吻合,更加突出了剧情搞笑的喜剧性,增添了不少的笑料。这反映了电影背景音乐对于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主题思想,丰富人物形象

针对有些电影主题思想不明确的问题,相关人员要对电影创作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将电影的主题思想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这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电影音乐在推动电影情节发展表达电影主题思想的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电影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电影音乐的作用应该要从专业的情景构造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仅要使情节合理符合人物性格,而且电影主题还要将语言等多种因素融合到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主题始终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只有通过情节的发展才能表现电影的主题,也只有通过主题的深化才能使得情节的发展更加具有意义。在明确主题的过程中,电影音乐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但是却最能引起人们感情共鸣,也是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音乐的插入使原本没有生气活力的剧情变得充满了灵性与光芒。所以要充分认识到电影音乐对于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利用电影音乐丰富人物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物的出场或退场都会有特定的音乐,这往往是电影创造者精心设计的。有些音乐是为了营造具有特殊效果的氛围,有些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某些音乐在不经意间就暗示了人物的最终命运。无论是音乐的间断性播放还是音乐的连续性播放都反映了电影情节发展的需要。电影《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为了刻画小丑的丑恶形象并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就运用了非常躁动不安且易于变化的电子音乐来描写。在每次小丑出现前,为了烘托气氛这段电子音乐就会响起,人们的神经会因此而立刻紧张起来,因为音乐的响起就暗示着小丑的即将出现。这段音乐贯穿于整部电影之中,将小丑的邪恶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电影音乐对于电影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激化矛盾冲突,充分表达情感

由于电影创作本身具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电影创作需要利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对电影的情节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电影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剧情发展到关键时刻的重要特征。在矛盾激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迅雷般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复杂而让人警醒的。电影音乐的特殊爆发性使得剧情的突然变化更加充满了神秘感并能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为了利用电影音乐来突出电影中的矛盾,应该要采取比较灵活的音乐表现形式,富于变化的音乐配上符合矛盾激化特征的场景,可以将电影的情节发展推向。很多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乐于采用一些富于变化性和拥有比较曲折的旋律的音乐来作为电影情节发展中的音乐,这就使得电影情节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和变化性。只有这样才能牵扯到观赏者那脆弱的神经,才能体现电影音乐的独特价值。当然,在利用电影音乐激化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充分表达出人物的情感。音乐中包含着非常强烈的情感因素,在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要从音乐本身的情感宣泄出发,要从音乐的情感宣泄中体会到剧情的发展走向。《辛德勒的名单》表现了犹太人不屈的抗争、人性的善良、战争的灾难。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着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但是由于电影音乐的配合而更加具有生命力。这些深刻地反映了电影的思想主题,电影音乐的作用在于使得一切的启示和深刻的内涵都通过音乐的奏响而被揭示。帕尔曼那如泣如诉的小提琴诉说着那动人凄婉的故事,向人们展现着战争的罪恶和人性的光芒,启迪人们要珍爱和平,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正是因为音乐旋律的变动才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全部感受都激发了出来,使得电影的情节像流水一般倾泻出来。所以,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应该要认识到电影音乐对于激发矛盾冲突表达情感的作用。这也是电影情节发展的必然要求。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人声 声画关系 经典电影理论

电影艺术家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丰富了声音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证明了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电影理论系统中,相对于画面理论,声音理论的研究似乎滞后了很多。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有关电影声音理论的研究成果问世,更没有专门研究电影声音的电影理论家。有关电影声音的理论问题只能从电影理论著作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章节中找到。这在声音不受到重视的经典电影理论研究中尤为明显。

一、声音是画面的补充?

经典电影理论认为电影是活动的影像,声音作为复现现实的手段是画面的补充。人们关于声音在电影中的这种认识直接决定了人声在电影中的地位。通过几位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富有代表性的理论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声音特别是人声在电影中的认识。

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对电影中声音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的论文《电影中的声音》中,他分析了电影声音的发展历程,从而对于有声电影的发展前途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对当时的对白片进行了理性批判,认为电影中各个元素的比例关系应该取得一个平衡,总结了对白的用法和注意事项,认为电影中的对白应用自身的特性。

巴赞是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他并没有对电影中的声音进行单独的理论研究。他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由此可知,声音只是作为再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存在于电影中,没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巴赞的这种观点对为了纪录片的发展及纪录片的声音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倡导理性蒙太奇的爱森斯坦则认为:“只有将声音同视觉片段加以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新的可能性,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必须在声音同视觉形象截然不相吻合的方向上进行。”因此,他虽然是欢迎声音的,也只是将声音作为视觉服务的手段。他还规定了视听结合的方式仅仅是声画对位,这样的想法显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理论学家巴拉兹贝拉对电影中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将辩证法运用到了电影理论的分析中,这种创造性的理论研究使得他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受到关注。他认为,听觉是需要培养的,因而音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十分强调声音的空间特性,认为声音可以解释画面内容等。但从他的观点中还是可以看出声音在电影创作中处于画面的下级,声音是从属于画面的。

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理论家们对声音的态度呈现出多样性,但有一点是他们共同认定的:声音在电影中不具有独立性。声音究竟是画面的补充,还是独立于画面这个问题,不能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电影的艺术性随着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表现和拓展。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状态。虽然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是现代很多观众的观影需求,但艺术毕竟不能成为迎合受众的附属品,而应有其独立的品格。理论家对于艺术的理性思考应对艺术的发展有指导作用。电影声音艺术是体现电影艺术家艺术追求的重要方面。随着大众对电影艺术认识的深入,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也必将提高,对电影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影艺术也应同其它艺术一样,获得心灵上的净化才是艺术的终极目标。

二、人声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

人声作为电影声音最重要的表意方式,是体现人物性格,揭示电影主题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电影中更是已经必不可少。

人声=语声+语义,在电影中,人物讲话会首先带来如下的信息:

1.提示性别、年龄。

2.语言信息的传递。

3.体现人物性格。

4.讲话人的情感性,音色对形象的塑造。

《电影艺术词典》对人声的解释是:“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包括言语、歌声、啼笑、感叹等。是电影反应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声除了具有表达逻辑思想的功能外,还因其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因素而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形象方面的丰富表现力。在电影录音过程中,对人声进行必要的处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电影中人声主要有如下功能:

1.直接表现电影内容、主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2.对电影节奏有重要影响。

3.同画面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声画关系:主要有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对比。

4.人声的个性特点是建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5.精彩的台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声在电影中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国电影;电影美术;电影美学;研究;发展

 我国电影同戏曲等传统文艺事业比起来,还是一个完全新兴的项目,其兴起和发展时间都比较短。至2005年时,中国电影事业才迎来了开创100周年的诞辰。在这短暂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同时也从高端到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电影美术美学的发展,也从借鉴外国艺术形式、机械导入我国地方传统的艺术元素走向了自主创新和发展的历程。尽管如此,我国的电影美术美学尚有极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完美地同世界发展相接轨,其发展和上升空间都还较大,这说明我国电影美术美学还应该走得更好,做到更完美。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对以往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使之日臻完美。

一、当下我国电影美术美学的集成解析

(一)电影美术的集成概述

电影美术是电影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对电影播放画面的造型进行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它的内定工作极其广泛,包括拍摄场景的选取和制造、道具的设计采用、人物造型、灯光效果、音效效果、画面风格等,是一门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其实用性的要求下,需要电影美术严格遵照影片的需求,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从而发展出富含科技成分的摄制影片过程,所采用的手段必须同时代相接轨,继而使电影制作的实际效果同影片所要求达到的视觉形象造型相吻合;其观赏性决定了电影艺术的运用和发展,应当以影片能够符合广大社会群体的口味为目的,符合时展中艺术观的基调、电影观念的基调。因此,当下我国电影艺术中使用的手法,与社会科学技术的现状、人文艺术观念的现状等有着极大关系,较多的采用借鉴其他艺术精华来进行表达。比如,电影的主题曲、片尾曲、插曲,就是音乐艺术在电影中的借鉴表现形式;又如电影中的动作特效、光幕效果等,也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再如电影的拍摄剧目、场次等环节的设计以及演员的化妆等,又是对传统戏剧演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二)电影美学的综合解析

电影美学是建立在电影学、艺术学之上的一门集电影学和美学为一体的新式学术,是专门针对电影进行审美研究的系统学科,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社会研究性学术科目。电影美学基本上是和电影同时开始发展的,现实中的电影美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技术主义和纪实主义,这两大流派的歧义主要是由于各自关于电影同现实之间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电影美学其实际上是建立在电影基础上的审美意识和抽象思维的升华产物,研究的是电影创作应当遵循何种美学规律才能获得理想目的的达成。其内容之广,涵盖了电影艺术的创作、风格、现实性、图文实际、演技、摄影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包含了对电影的评价、电影社会效应等客观的社会现象的研究。

(三)电影美术与电影美学之间紧密关系的探讨

表面上,电影美术与电影美学之间关联并不是很紧密,前者主要是对电影艺术活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规划和指导,更偏重于一门实践技能;而后者则是对电影的艺术性和电影现象的社会性进行分析,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但实际上,电影美术与电影美学之间却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电影美术是为了电影的艺术性而发展起来的,其兴起过程和发展过程无不透露出应电影美学要求的意愿,既电影美术是以电影美学的评判结果和期望意向为发展目的的,受电影美学的限制和引导比较重;其次,电影美学是基于电影的艺术性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和工作都是为了对电影的艺术性加以鉴赏,如果没有电影、没有电影美术的存在,那么电影美学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电影美学与电影美术之间彼此依附,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二、我国电影美术美学的发展趋势

(一)电影美术美学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应用,我国社会各界与国际社会之间的接触也日渐紧密起来。在外国事物进入我国,同时我国的事物被推向国际舞台,接受全世界的点评时,电影艺术的发展之路也悄然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首先是电影美术的国际化,现代电影在制作和表现过程中,为了适应国际艺术环境,添加了诸多国外元素,比如增加了外国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分量,在电影字幕上使用双语甚至是多语同步等,这些国际化的改进,最早应当见诸于港产影片中;其次是电影美学的国际化,在对电影艺术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可能会参考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或是优雅艺术风格来进行,有时甚至于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对国产影片进行赏析和点评,比如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一部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国产影片,就应当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最起码是要获得提名。

(二)多元化发展方向

科技时代的创新,也为人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最佳机会,在宣扬个性发展的当今时代,电影美术美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个性化”发展。首先电影美术借鉴和灵感的来源以及表现形式出现了多元化形式,打破了向传统戏曲、地方戏曲、国际影视的限制,开始致力于从社会各界,各学术中获取灵感、采用借鉴等,在整个过程中加入了诸多社会元素和学术元素,使电影美术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如我国诸多影片中出现的人体艺术、竞技艺术、体育艺术、人文艺术等,又如贺岁片等专职娱乐的电影都是电影美术多元化的表现;再有,电影美学的多元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传统的影片题材不予满足,开始追求一些所谓的“非主流”影片,并对这类影片报以热烈的期盼。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影;美术;审美形态

《英雄》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无论是票房还是艺术评价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是电影中极其唯美的画面,令所有的观众陶醉不已。一个优秀的导演会在电影中运用恰当的美术手法,为电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变异式、拼凑式、虚拟式、舞台式等几种不同的电影表现方式,来分析电影美术的审美形态。

一、拼凑式中审美形态的分析

波普式的美术风格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态,包含着很多种艺术因素,有趣味的,有时尚的,有通俗的,在嘲讽中表现美学。它使高雅和低俗变得模糊不清。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是一部叫好又卖座的电影。电影中参考了美国好莱坞的很多经典电影,香港本土电影的有机结合,掺杂了日本游戏漫画的艺术元素,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

《三峡好人》近年来是比较成功的文艺片,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拿下最佳影片奖。电影中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现实社会中国很多场景,电影中三峡中的纪念塔尾楼的飞走和神秘飞行物的出现,充分展现了导演对表现观念的随意性。导演对于叙事和画面的展现在处理的方式上完全处于天马行空的感觉。在创作中不遵循常规的创作方式,完全由自己的想象随意来表现生活的本质,把现实和想象相结合相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带有趣味和戏谑的美学模式,使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视觉享受。

《佛里达》这部电影中,导演只是随意将各种场景拼接在一起,把静态的场景和动态的场景相结合在一起,定格成电影画面,构造成了一种拼凑式的电影模式。同时在这部电影中,里面会出现很多静态的图片,还有很多流行的元素在电影里,充分展示了导演的随意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电影美术设计的开放包容,是当下电影人需要学习的美术技巧。这样的美术设计包含现实的、虚幻的、现代的、古代的等一切都可以融入电影创作中的,不断地增强人们的视觉效果。

二、舞台式中审美形态的分析

现在的电影发展已经超越了过去的表现方式,从过去的小场景,到现在发展到大空间的室外取景拍摄。电影的拍摄方式从过去的小棚子的取景拍摄,到现在的大场景、大空间的随意取材,美轮美奂的背景,现在又要回归到最初的简约拍摄场景,成为一种简约的符号。是美术设计不断上升的规律。舞台式的多种美术表现方式对于现在电影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的重要意义,使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电影《狗镇》的拍摄场景创造了极端另类的舞台形式,让所有的观众感到惊讶,为之震撼。场景造型的设计极为独特,因此展示给观众的画面效果极为震撼。在影片里,小镇居民的想象力非常独特,以画在地上的平面图的白线表示房屋与墙,布景也较为简单独特,颇具舞台式的特点。这种表现方式在以前的电影拍摄上并不多见,通过这样的一个拍摄手法,充分展现了狗镇居民的虚伪性和残忍性。舞台式的简约场景很清晰揭示了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改变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环境场景,非常的纯净,清新,其中的美学原理的运用也让人极为惊叹。极大程度表现了简约的美感,实现了电影美术艺术品位的升级,体现出了对传统的回归和现代的颠覆。

获得西班牙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哥雅》,化妆,色彩,都是一种颠覆和创新。被电影和喜剧融合在一起,通过黑白的简单色调象征回忆真实的通道,墙壁反映了时空的转化。电影同时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时空场景,通过舞台的纱布巧妙连接在一起,通过不断变换的色调来烘托气氛,实现空间的不断转化,体现了美学的特性,通过电影实现喜剧的转化。

这种简约舞台式的美术手法,在电影的拍摄中,把现代电影在室外大空间取景的方式重新转移到舞台上来。把戏剧舞台的造型方式和手法移植到电影,使舞台造型艺术手法和电影艺术手法相融合,是源于把戏剧作为电影的一种文化传统,戏剧的表意是电影精神结构中摆脱不掉的历史情结,一种埋藏在叙事艺术精神深层的原型图式,推行戏剧场景转换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三、变异式中审美形态的分析

解构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应用在文学和哲学批评领域内的,之后美术设计界重把解构主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把另类的艺术手法转化为新的造型创作欲望融入影片的叙事和主题中,更多地传达出一种变异的美学艺术。它以全新的叛逆的形式展现了什么是美的艺术形态,是全新的艺术方式,能够达到最大限度展现美术的设计性。

《圣诗复仇》这部电影是变异式的代表,是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而改编成的电影,在美术手法上运用了加空间的构思手法,古代与现代相结合,古代的服装道具与现代的服装场景有机融合。既有现代的桌球,大型游戏机,可口可乐,麦克风,也有古代的宫殿,这样的全新的尝试和创作是对残虐的重新解释。《圣诗复仇》的美术手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以重组。将叙述故事和造型元素相结合,重新诠释了人性的复仇和弱点。这部电影中应用的美术设计打破了固定的限制,为原著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让精髓得到了升华,赋予影片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打破了艺术创作原有的局限。影片造型把一种不和谐不统一的张力完全释放出来,表现出一种更有弹性的造型的时空组织形式,全新的美术变异手法赋予电影无限的活力,也使这部电影成为当代史上电影美术设计里程碑式的一部艺术作品。

2004年泰国电影《暹罗复兴》是一部充分应用美术设计的大型商业片,电影表现了一个在新时期的女子获得了特异功能,时空穿梭返回一百多年前的时期和贵族相爱及展开一段反殖民反侵略的历史。在影片里,女主人公所游走的两个时代有些空间造型却在同一个电影场景中出现,在人物通过电话聊天的过程中,路过的厨房与居室就与古代暹罗的集市场景相一致,她在同一个景物中,境外的真人所穿的是现代的服装,但是被镜子映射出来的却是古代暹罗的装扮,造型的不同使我们产生了时空的错觉。从解构主义来讲,虚空不在场的概念显得特别重要,它是能实现自由变构、形式实现转化生成的重要前提。

相似的艺术手法在英美拍摄的影片《诺丁山》中也使用过,讲述的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剧中有男主人公威尔独自走在波多贝罗大街上,同时播放的背景音乐是一段优美慵懒的旋律,男主人公走过了一条阳光普照、绵绵细雨、雪花飘舞的将四季融为一体的情景,这样唯美的艺术画面,展现了一年中不同的四个季节,很有创新意识,现在的很多MV中都应用这样的艺术手法。

解构主义不断追求无限性,改变了理性现实之间的感觉,不同于传统的剧作题材,其根本动机是源于一种打破秩序和惯性、挑战平庸、建构自由和个性的另类美学。其把传统的造型方式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诠释出来,不受原来的思想和形式的拘束,体现了一种展现个人品质的银幕方式。被称作是后现代主义之父的里欧塔说过,创造起源于分歧,异构是产生分歧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虚拟式中审美形态的分析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为电影美术设计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方式,数字虚拟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方式有着很大的优势,在过去电影的场景构造上要花很大的精力,比如说构造个古代的画面,这就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出场景,而且更加浪费时间,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巨大的财力保证,等到拍出来的时候可能都几年过去了。而数字高科技的发展,通过电脑特技可构造出所需要的一切场景,比如《金刚》的拍摄,电影里面涉及大量的原始森林的场景,金刚和霸王龙的打斗场景放在几十年前是根本拍摄不出来的,但是现在却很容易。这就是数字科技的先进性。

数字技术的运用在现在的电影运用中的手法越来越灵活,通过麦喷、模型、合成等数字手段使美术设计手法脱离了传统单一方法,使得造型更加生动,增强了视觉感和画面感。

美国好莱坞是世界的电影中心,也是数字美术技术运用的最成熟的。很多的好莱坞商业大片都拥有成功的美术特效,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比如《泰坦尼克号》《金刚》《指环王三部曲》等一系列影片充分展现了数字美术技术多年来的发展,使电影的美术效果表现得非常逼真。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方式,使一切想象得到的画面场景都可以在电影中呈现出来,所以使电影的拍摄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现在的电影大片,无不应用数字化的美术特效,可以说,不管你需要什么样的场景,数字美术技术都可以很好做到。在电影的艺术表现上、主题的升华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潘神的迷宫》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许多的特技手法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打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甚至超越现实的魔幻般的童话世界,在影片中,大部分的场景设计与人物造型都比较特别,脱离自然,尤其是迷宫的造型,极其独特,其中的那个圆环形的阶梯以及圆形的入口都是通过建模而形成的,在建模的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是三维软件,这样最终显现出来的圆弧线条别具特色,美感性十足,并且上面覆盖着泥土材质,灰咖色的设计给地下洞穴增添了许多的美感,并且人们在观看欣赏时也完全看不出特效的存在。并且片中奇幻王国大厅装饰的色彩也独具匠心,片中就连女孩子所住的简陋房屋的窗户与墙壁也都是应用建模来进行渲染,极其优美;精灵、螳螂魔鬼以及人参娃娃的造型都使人们眼前一亮,造型极具特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字科技展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属于未来或是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这是对于现实的一种超越,对于美学的一种追求,它丰富了传统的电影画面的表现手法,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是美术手法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它证实了人类的无限想象空间,是对于电影美术手法的不断创新。

五、结语

美是指当事物进行巧妙组合后给予人们一种主观上的享受,这种特殊的感觉不同于对其他事物所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普通的焦虑或者反感,它要区别于这些感受,甚至高于这些感受。虽然它们较为独特,但是仍然以人为主体,只是所赋予的深度比广义上“感受”更为深刻。当面对电影、审美形态与艺术,思考也逐渐变得深远和有价值。分析电影美术的审美形态,找到电影在审美价值中的源泉,这样我们就可以更为深刻地懂得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同的原因,正是这种原因,才使得电影深受人们喜爱,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魏蒙.当代电影美术设计及其审美形态[J].美术,2011(05).

[2] 王丽君.当代电影美术先锋设计及其审美形态[J].科教文汇,2012(04).

[3] 刘克效.当代电影美术艺术的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