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音乐课程一直都是作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的,它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以及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上都有很大作用。此外,音乐课还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锻造方面也能起到推动作用,但尽管如此,目前为止教育界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始终停留在表面的阶段,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影响,还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中小学;现状

多年来,音乐虽然始终贯彻于学生的学习阶段,但是教育界对其的重视程度依然没有进展,几乎是把音乐课程当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相应认真对待的态度,而老师们也没有将音乐课程和其他教学课程放在一个等量齐观的位置进行教学,实际上这是教育界的滞后表现,不仅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育体系来说,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赣州市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国内外音乐教育现状对比

在和我国对音乐方面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相比,国外显然一直都处于比较领先的状态,不管是研究还是已经取得的成果,国外在对学生早期阶段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始终优于我国,音乐教育在国外被看做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利器,不仅能够有助于他们情商的培养,在个人品质和文化环境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在当时,我国只是把音乐看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业,并不存在陶冶情操、提高情商等方面的认知意识,这就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和国外的音乐差距始终没办法被补齐。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提出音乐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是比语言对话还要真实的存在的想法;而英国则是明确的将音乐鉴赏、表演和作曲列为中小学生音乐能力的考察要求,因为相比之下,国外始终都是把除了学习能力以外的一切能力看做是衡量学生素质和基本品质的一个标尺,从中不难看出,音乐所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

二、赣州市中学音乐教育的调查现状与分析

1.赣州市中学音乐教育背景。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教育界就已经明确提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教育方针,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上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而美育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和其他三者并驾齐驱的,该教育方针的存在,不仅给音乐的重要程度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样也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层面取得了不断进展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在齐头并进,而音乐课程和之前相比,被忽视的程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到九十年代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方面已经基本步入小康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精神层面的锻造上,而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我国中小学教育学科在关于音乐研究上不断进行各类深入探讨和交流,每年关于音乐研究的更是达到了数以百计的程度。作为国家大力推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先行者,多年来教育领域上成绩斐然,然而尽管如此,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相对来说就显得相对不容乐观,这实际上也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缩影所在,虽然我国已经在音乐教育方面相较之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这就导致了音乐教育处在一个尴尬而又不受重视的地位,如何尽快改善这种局面,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

2.赣州市音乐教育的开课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赣州市的音乐开课情况良好,每班每周都能保证拥有一节音乐课的时间,这是一不错的现象,然而仔细调查就会发现,虽然在开设课程的设置上没有明显的问题,但是音乐课程却时常出现被其他主课比如语文、数学和英语占用的情况,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班的竞争压力比较大,此外,又存在毕业班的升学压力的影响,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应试教育中对主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音乐教育,这也是为什么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的关键所在。

3.赣州市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

目前为止,赣州市在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程度方面依然和国家所做的硬性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一些重点学校在音乐设备的配备方面比起普通中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但是从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他们的使用率并不高,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大型演出和重要赛事上以及给音乐特长生使用,在平常上音乐课期间,教师一般都是以口头作为宣讲的方式,没有进行其他乐器的辅助教学,而从普通中学中的调查研究情况显示的结果来看,他们甚至连专业的教师都没有配备好,这些现象不得不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大大了打了个折扣,同时也对整个教学进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关于改善赣州市中学音乐教育对策

1.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目前存在的状况来看,首先应该提高公众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同时,还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整个教育界最基础的存在,必须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和关注,除此之外,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最关键的阶段,在此期间音乐的存在能更好的将学生的品质和能力进行好的锻造和培养。

2.加大赣州市音乐设备的投入。

之前所说的赣州市存在音乐设备硬性条件不足的现象,其实这是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缩影,加大音乐设备的硬件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对教学进度也能起到好的推动作用。

3.提高赣州市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导致赣州市在音乐教育的传承方面和其他学校相比处于明显的下风,因此,注重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水平,对于音乐教师资源潜力的开发以及后期师生之间关于音乐方面的互动也有很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的初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为止在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我国和国外相比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同时赣州市又作为相对偏远的城市,在音乐师资和资源配置方面也稍显不足,但只要继续全力构建一个音乐和学科共举的局面,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进步。

作者:陈和林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段继海.从中师教学新课导入浅谈教学素质教育[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2-43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音乐教育学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

音乐教育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来自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总结音乐教育实践过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理论,反过来又指导音乐教育实践。它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形态,音乐教育实践的发展,使它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另一方面,它又是音乐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教育实践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音乐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非常年轻,但在人类文明史上却具有漫长的历史。伴随着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音乐文化的传承活动,就有了音乐教育活动的出现。现代音乐教育学,它的母系统音乐学和教育学成为独立的一门科学均创始于19世纪。1863年德国音乐学家F.克吕桑德(Friedrich Chrysander,1826―1901)所编《音乐学年鉴》被视作西方近代音乐学的发端。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系和裴斯泰洛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音乐学和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其边缘学科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创造了条件。音乐教育学与近代教育学发生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极为相似的,大致经历了“教”之法――“教”之学――“教育”之学――“教育学”等阶段,才形成“教育学”的初步格局。现代音乐教育学形成年代其说不一,一般认为是20世纪逐渐发展形成的。

在我国,伴随新学制而产生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1904年清政府明令规定师范生要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授法”。1907年中、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乐歌”、“唱歌”课。前后,我国各科教学法课程建设得到了发展。先生的“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等主张,推动和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1922年的“壬戌学制”,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一字之变,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研究的一大进步。当时,我国一些师范院校设置了艺术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歌唱教学法”课程。仅从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1923年6月4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932年10月)、《修正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1940年9月),就可以看出当时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水平。例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第四款规定的“教学要点”就有25条之多,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视的。

1939年,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1946年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颁发的《修正师范学院规程》,进一步明确规定分科教材教法是专业训练科目,并对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此期间,我国一些音乐教育家结合介绍国外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相继写出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的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如:《怎样唱?怎样教?》(刘良模)、《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胡敬熙)、《音乐教育通论》(贾新风)、《音乐教学法》(陈仲子)、《小学教师应用音乐》(朱稣典)、《儿童唱歌表演法》(高梓)、《小学教材及教学法》(赵廷为)、《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缪天瑞)等。

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950年8月颁布的《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明确规定《中学教材教法》为该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此外,还规定中等师范必须开设小学教材教法课程。1952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中对开设此课做了明确规定。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教学内容被规定为:“了解中小学教材内容和编辑原则,熟悉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使用教材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法,翻译出版了一批音乐教学法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研究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是《中小学唱歌教学法》(鲁美尔主编,陈登颐译,1955年)。当时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唱歌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及程式化的五段教学模式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段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偏重于具体教学经验的介绍或信息的传播,其研究领域偏于狭窄。

党的以后,学校音乐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蓬勃地开展起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学门类下将“教材教法”研究定为二级学科,确定了学科教育研究的地位。1979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同年12月在高师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上确定高师开设《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1986年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我们不但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1986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6―2000年)》,这就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1980年后,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著作。其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张芳瑞、李泯、杜光编著,1981年)、《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王克、杜光,1984年)两部书分别被中师、高师选用为音乐教材教法课程用书。与此同时,国外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法在我国得到传播。一些有影响的国外音乐教育书籍被翻译或出版,如美国音乐教育家默赛尔(James L.Mursell)与格林(Mabelle Glenn)合著的《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章枚译,1983年)、美国学者洛伊斯・乔克西的《20世纪音乐教学法》(陈平译,1988年)、迈克尔・L.马克的《当代音乐教育》(管建华、乔晓冬译,1991年)。此外,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连续举办了七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对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音乐学科教育研究,有巨大作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国家和地方性音乐教育专刊的创办,以及全国性音乐学术刊物音乐教育专栏的设置,为进一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几十年,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的萌芽、积累、酝酿、准备时期。

1. 近十几年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学科的新发展,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国外的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法体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想,转变了音乐教育观念,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准备了思想基础。

3. 蓬蓬勃勃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锻炼培养并形成了一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队伍,其中有一批长期从事音乐教材教法研究并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与修养水平的学者,成为音乐教育学构建的组织基础。

这一时期,我国出版有关音乐教育各种问题研究的文献为数不少,尤其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相关内容的文献更是不胜枚举。但是突破以往音乐教材教法的局限,拓宽和深化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范畴,着力探索音乐教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及规律,从宏观上研究音乐教育理论,向音乐学科教育学发展,仍然亟待加强。音乐学科教育实践呼唤着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升华。1986年前后,我国的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现状的介绍和对音乐教育学体系和结构的设想方面的文章。如《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简介》(万庆华)、《音乐学学科介绍》(何乾三、罗传开、张前等)《音乐教育学构想》(曹理)《加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廖家骅等)。1988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酝酿艺术教育科研课题时,再一次提出进行有关音乐教育学研究问题。同年年底,由曹理负责组织成立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课题组。1989年8月此课题被列入国家教委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阶段研究课题。课题组以横跨全国七省市的高师担任音乐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师为主要成员,先后组织了五次课题研讨会,撰写了近40万字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主编,缪裴言、廖家骅副主编,199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为了组织起来,更有效地、更系统地进行音乐学科教育研究,1990年12月,以高师教师为主成立了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

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的成立,实现了我国学科教育研究的一次飞跃。从1990年至2004年,14年来,音乐教育学学会与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协调效应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1. 组织了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多种学术活动。基本上坚持了年会制度,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紧紧围绕本学会发展的目标展开,主题更加集中,研究的问题更加专门化,研究的方法更加灵活,注重实效。如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音乐课程建设研究、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等。

2. 集合了学术研究的队伍。这个学会的成员以高师或其他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担任本课程的教师为主,开展学术研究的“共同语言”较多,在音乐学科教育研究上比较有特色。学会成员,从开展课题研究时只有两名副教授,发展至今在238名会员中,已有教授32名,副教授85名,两项之和占会员总数49.2%。其中有的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具有独立完成音乐学科教育科研课题的能力,承担了省市级的科研项目,并能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如国家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项目“普通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分为三个子课题:“中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实践”,课题负责人姚思源;“中国近现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负责人伍雍谊;“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曹理。音乐教育学学会的一些成员分别参加了以上的三个课题研究,课题成果以丛书形式体现。现已出版的外国音乐教育研究成果分别有《德国音乐教育概况》(谢嘉幸、杨燕宜、孙海,1999年)、《美国音乐教育概况》(刘沛,1998年)、《日本音乐教育概况》(缪裴言、缪力、林能杰,1999年)、《苏联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儿童音乐学校》(魏煌、侯锦虹,1999年)、《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尹爱青、曹理、缪力,1999年)、《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蔡觉民、杨立梅,1999年)、《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2000年)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2002年)。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丛书主编为曹理。

3. 加强了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在第10届年会上围绕“21世纪全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建设与发展”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总结过去,展望并规划未来。出版了提供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本课程的教材――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学科教育学。如《中学音乐教学论》(郁正民主编,尹爱青、王昌逵副主编,1992年)、《中学音乐教学法》(邵祖亮主编,徐绪标、张荫尧副主编,1993年)、《音乐审美教育》(廖家骅,1993年)、《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曹理、缪裴言主编,1995年)、《音乐教育学》(刘云翔、魏煌,1990年)、《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等,2000年)等。

4. 扩大了对外学术交流。举办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培训班,以及1997年举办“中外音乐教学法信息交流研讨班”,邀请美国学者约翰・M.费尔拉班德博士来华讲学,介绍美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等。有些会员参加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建立了长期联系,并促成高秋保治先生于1993年8月来华访问讲学。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教育;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音乐教育学以塑造人为目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的实践性很强,其理论体系来源于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地方高校也在音乐教育中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然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逐渐兴起,使得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地方高校也逐渐开始引进多元文化教育,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措施,力求做好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当今音乐教育的趋势

由教育部主办的“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近日在河南大学落下帷幕。据悉,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62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186名学生参加。由此可见我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实现了大融合、大交流,音乐教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新方向、新起点,这是全世界音乐教育的共同趋势。从以上现状及问题不难看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应当将多元文化教学理念纳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促使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通过这一教学理论的运用来改善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促进高校音乐教学事业发展。

二、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重视通过审美教育让人们耳濡目染地去接受美好的事物,使性格、情操变得高尚、优美。地方高校教育也采用新型的音乐教育模式,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缔造出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音乐教育都可以提升学习审美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音乐内容,这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扩大了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空间。我国拥有56个民族,音乐珍品浩如烟海,高校应把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入到教学中去,在中外音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学习国外音乐,又关注本民族音乐,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高校开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作品,认识到音浅析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乐的丰富性,扩展自身的音乐体验范围,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体系、不同形态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及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兴趣及音乐感知力,切实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适应性

研究发现,接受音乐训练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听觉记忆。此外,旋律简单悦耳的古典音乐还能提高注意力,这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效。良好的音乐适应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力。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学生接触了世界各地各种形式的音乐,培养并增强了自身的音乐适应性,从而能更好地进行音乐表演和欣赏。

三、结语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渐提升。音乐教育的发展赶不上学生新的追求,所以,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应该加快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借鉴外国文化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为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增彩。

作者:张小满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璇.音乐教育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初探[J].艺术教育,2016(09).

[2]唐小捷.基于网络时代的音乐教育发展探究[J].黄河之声,2016(10).

[3]王红艳.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J].皖西学院学报,2016(04).

[4]苏广勇.远程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6(10).

[5]邓芷晴.浅析中美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6(16).

[6]杨晓丽.浅析基本功练习的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以保山学院音乐教育学生为例[J].北方音乐,2016(16).

[7]张含星.国内线上音乐教育产品现状分析[J].北方音乐,2016(16).

[8]杜鑫.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通俗歌曲,2016(08).

[9]孔广馨.音乐学术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研究[J].文化月刊,2016(16).

[10]熊一鑫.浅谈贵州音乐教育的发展简况[J].黄河之声,2015(23).

[11]黄建平.素质教育视野下多元智能与音乐教育关联性探究[J].科技信息,2011(29).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一、中学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素质要求概述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鼓励学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中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是为了使得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够得到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并通过欣赏艺术而有所收获。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无论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才能或者音乐天赋,只要学生能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就可以从中受益。所以,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和少数的艺术特长生,它主要是以审美和兴趣的培养为主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上音乐课不仅仅是要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学会相关的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也不全是音乐的魅力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并且使得自己的心灵与情感受到陶冶与启迪,使得自己对音乐产生新的看法。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听赏音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音乐教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表演才能与创造才能,不仅让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古代,六艺之中就包括了对音乐的学习,可以说在古代文人所要掌握的技能之中就包括了对音乐演奏与演唱技能的掌握。而时至今日,虽然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尤其在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之后,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清末民初时期,只要开办学堂就会有学堂乐歌,可以说当时国家对音乐教育非常的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了基础教育体系之中,其中初中一二三年级都有音乐课,每周为一个课时,高中一二年级也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并且已经被写入国家的正式文件中,这说明音乐课在中学教育中有了一席之地。随着音乐教育地位的确立,中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展延伸,尤其是当前采取的演唱、欣赏、演奏、理论学习为一体的单元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综合知识的掌握。同时,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我国中学音乐教育采取多媒体和音乐教室结合的方法,将音乐知识分解成细小的音乐内容,以便学生掌握。

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也在受到新的考验,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而言之,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当前的中学音乐课程仍然将传授音乐技能与音乐理论知识放在首要的位置,而忽视了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审美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而不应该是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只讲究学会唱歌,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是中学音乐教师对中学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全面的表现,误将学会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而是要将培养学生会学音乐和要学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

其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基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当前中学教育的教学现状,迫于升学的压力,使得音乐教育的普及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也没有落实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之中,升学率和成绩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前一些中学的所谓“主课教师”经常占用音乐课的时间,甚至学生也认为上音乐课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备战考试。这种现状到目前也没有得到完全改善,致使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非常差。

最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协调。在一些大中型的城市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素质,都基本上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缺乏多媒体设施,也没有钢琴等音乐教学用具,甚至音乐教师也是由其他“语数外”教师临时担任的,这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教学条件差距,从整体上影响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进程。

三、中学音乐教育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第一,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音乐综合知识与音乐技能。音乐综合知识包括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与演唱的技能。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技能,比如,应该懂得钢琴演奏、即兴伴奏、视唱练耳、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等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了解基本的合唱排练知识,具备指挥的技能以及懂得歌唱的基本要求等。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的时候,可以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词作者席勒,并且朗读席勒的其他歌词作品。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音乐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对其他文化素质的修养,比如文学修养,延伸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 实用教学能力 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承担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简单讲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是否合格,我想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用人单位。音乐教育实习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是检验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好战场。现以某高校07级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实习反馈情况为例,了解用人单位如何评价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个旧第四中学:“实习生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歌曲伴奏能力、自然歌唱能力。”蒙自第三中:“实习生示范演唱能力较差,特别是边弹边唱协调能力,对于欣赏课,实习生专业以外的综合知识掌握不够。”从以上两个中学反馈的实习教学情况来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距合格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是高校对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不够清晰,他们认为给学生讲一些用“枪”的理论,学生就应该会“打仗”,他忽视了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高校作为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主要机构,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教学实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用能力,进一步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用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有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及综合大学开始分析研究,怎样调整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保证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此,全国多个音乐教育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集中起来看,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五个部分: (1)音乐审美课程,如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美学、音乐欣赏、音乐风格和体裁等;(2)音乐表现课程,如声乐、钢琴、中外管弦乐器演奏、舞蹈、艺术实践等;(3)音乐创造类课程,如歌曲作法、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电脑音乐理论基础等;(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如: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音乐、音乐学概论、音乐与自然、社会、文化等课程;(5)音乐教育类课程,如:音乐教材教法与教案写作、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教育技术等课程。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强化多能、突出师范性。人才的培养要依托课程,课程的设置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用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二、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应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

(一)自然歌唱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能力之一。

在声乐教学方面,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当前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主要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的适应能力较差,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他们只会用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范唱和教唱,小学生学唱难道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吗?他们能发出那样的声音吗?显然学生是做不到的,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要干什么,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来进行声乐教学。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自然歌唱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我们要在自然的基础上去培养和挖掘孩子的歌唱能力,孩子的感情只有在自然的基础上才能真实流露。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掌握自然歌唱的发声方法和基本原理,只有具备自然歌唱的能力我们才能真正走进音乐课堂,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才能和学生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将来才能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所以音乐教育应注重自然歌唱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和声乐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实用教学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教学要和声乐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唱必弹、弹必唱”,两者要如影随形、形影不离。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弹和唱的协调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自弹自唱是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教学能力之一。教育部开展了以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为主的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共设置了五项比赛,即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指挥和综合音乐知识。在充分展现音乐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选手们自弹自唱协调能力较差。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确实很难完成自弹自唱的教学环节,这种现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所以,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强化自弹自唱协调能力的训练是刻不容缓的。传统的音乐教育中的声乐和钢琴是分成两个专业来开设的,或者说两个方向,声乐方向的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差,特别是即兴伴奏能力,钢琴方向的学生声乐演唱水平较低,特别是自然歌唱。我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走了很多年,任凭实习单位抱怨:“你们的学生伴奏能力太差,弹着不会唱,唱着不会弹”,我们还是无动于衷,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如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音乐教育专业就是音乐教育专业,是为培养音乐教师而设置的专业,不要和音乐表演专业混为一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钢琴或声乐可以有所发展,但两者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两者必须并驾齐驱,还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以为:“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和声乐基础两门课程应在大学一、二年级分别开设四个学期,三、四年级四个学期接着开设自弹自唱课程。”这样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很好把技能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能力。所以,音乐教育专业应把声乐和钢琴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唱和弹的协调能力,为他们适应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会怎样学,而且要学会怎样教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和经验,所以,高校音乐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学,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教。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是音乐教师,常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会教,“教”确实是一门学问,下面以声乐为例加以阐述。声乐教学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高校声乐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发声练习,却不能够给学生更详细、透彻地分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发声练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歌唱发声技巧由抽象化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启发学生用自然的生活习惯、行为和动作去训练歌唱机能,这样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学生自学时也很容易操作,经过不断的学习,他们歌唱机能就会得到锻炼,歌唱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学生教学能力也能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擅于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要求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有较深的呼吸,用“吸气像闻花”(缓吸)、“吸气像惊喜”(急吸)来比喻;为了帮助歌唱者对声音通畅的理解,就启发他们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管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要有一个管子形状”。教师唱不好可以原谅,教师教不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这可能影响到几十批学生。所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如何教,如何科学地教、合理地教、自然地教。

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经过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这些教学法已经在部分学校中推广使用,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如提倡体态律动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提倡以集体歌唱为主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的奥尔夫教学法,才能教育的铃木教学法等。学习国外的优秀教学法我们不能简单的套用和模仿,关键是在了解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使其本土化,真正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服务。通过对这些国外先进的教学法的学习和利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演唱、演奏技能外,还应该重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广泛涉猎音乐相关艺术、姊妹艺术,如美学、文学、历史、美术、哲学等。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充分丰富自己的艺术想象力。知识越渊博,艺术想象活动也就越自由、越广阔、越有创造性,从而为丰富生动的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只有加强教学实用能力的培养,才能缩短学生从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时间,才能使其逐步向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耀华,王安国著.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课程设置指导纲要.北京.2004.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6篇

高师艺术教育本、专科专业点也从1987年的300多个增长到500多个;并且有硕士点30个。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怎样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相接轨,实现与其携手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已成为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讨的课题。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在召开的专门研究布署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也在全国教育科学科研培训会上强调:“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应该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落差;与新时期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距离!在地方所属高师教音乐普修课十几年,最令人无奈的是,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各专业学生中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几乎是乐盲,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阶、音高、节奏、节拍都不清楚。据学生们讲:“小学时上音乐课,就是跟着老师学唱歌,流行什么就唱什么,音乐课还经常被换成语文或数学课;到了中学,学校为了抓升学率,音乐课基本就没有了。”

而在基层高师,也就是地方所属专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仍延用着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课程方案(试行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农村音乐教学的实际脱节,且滞后于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甚至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等同于音乐表演人才来培养,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以讲台、课堂为主要定位的教师的标准。以技能代替素质,把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引向技能教学的误区中,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在对基层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作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大多数音乐教师不知道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甚至没听说过,更谈不上参加“新课程”培训。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音乐教师,也就是音乐教师不但要上音乐课,还要兼上地理、自然、英语,甚至语文、数学等课。这与新世纪我国迅猛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在部级、省属高师和大城市、发达地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大的落差!然而,这些地方所属基层高师,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他们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中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图示:为了培养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适应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的音乐师资,由沧州师专音乐系牵头,组织集中了15所地方所属基层高师在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把目光集中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教师的焦点问题上。从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入手,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通过零距离接触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研究途径,掌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现状,拟订出相对合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匹配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和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层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切实达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

类似这一课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在欧洲音乐教育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音乐师资的培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科学、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能力)、课程类别多样、各校特色鲜明等特点,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相配合的基础上,重视音乐教育学,重视民族意识和品德教育,并且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管理科学严谨、评估体系完善。德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将音乐理论知识、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组织教学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倡音乐教师应当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和革新者。日本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侧重教育思想准备和音乐专业修养,其课程结构包括一般教养课程、音乐专业基础课程、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使音乐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修养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有其历史形成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各其独特的条件和环境,各区域高师之间也有自己的体系与特色。因此,不同地区、院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针对本校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特点、发展趋势而进行。尝试将地方的风土人情融入本校、本地区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使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所以,课题组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向及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

2、不同国家、地区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历史、现状及其得失研究。

4、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5、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评估体系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

6、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贯彻实施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具有地方特点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改革方案。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逐步改善目前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尤其是北方农村音乐教育实际发展需求)的现状。

2、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现状。

3、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实施的、符合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教学大纲。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详实的、有说服力的决策参考依据。为21世纪广大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发展型、综合型、开拓创新型的教育师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从适应新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视角来审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格标准,进而探索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指导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各地所属高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对知识结构、培养目标的要求上也都有其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采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措施与方式。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用比较法、历史与文献法、观察与调查法、实践与经验总结法,通过深入农村中小学校调研、体察、指导,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切身体验来指导基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95-02

音乐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它不仅具有相应的教学作用,更多的是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过去,我国教育水平比较低,过多重视重要科目的学习,忽略了音乐这个审美类课程,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就缺少对事物的审美,缺少思维和素养的提升。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从学校对音乐课程的规划、从教师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方法、从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改革,是带有积极推进作用的,可以把音乐真正带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让他们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改革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积极调整学生的不良心态,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对过去传统音乐课堂进行全面革新,取优去糟,把音乐的优势全面带到课堂中,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

一、音乐改革对学生的促进意义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灵升华。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音乐的熏陶和教育,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模式都是锻炼学生对于音乐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传统音乐有着优美、和谐的旋律,较为简单的曲谱可以演奏出非常美妙的乐声;现代音乐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把传y与现代相结合的音乐课堂则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全面升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传统的韵律让学生身心舒缓,而流行歌曲又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改善紧张的学习氛围。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印象。[1]

(二)正确看待音乐教育,让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育改革,重视音乐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评价一位学生是否优秀,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整体实力,而非学习成绩的好坏。这就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改革不单单是对知识内容进行改革,更多的是对授课方式、课程认知、音乐内涵传授方面的改革,从根本上重新去认识音乐,教会学生真正懂得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所收获,培养每一位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设施,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利用音乐的力量感染学生的心境,缓解紧张的学习,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只有这样,我国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真正得到发展。[2]

二、我国学校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教师都认为音乐课是一门多余的课程,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减少学生上音乐课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们对音乐的热忱下降,对音乐的追求和热爱也逐步消失。

(一)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而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单一、枯燥、乏味,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陈腐的。他们认为,只要按照教学大纲把音乐教给学生就可以,采取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只顾讲课,学生只顾听课,双方缺少交流。学校对音乐课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措施,这就造成了音乐教师不重视教学水平,学生不看重学习效果。此外,很多音乐教师都是音乐学校毕业,而非师范类学校毕业,这些教师缺少正确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往往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时候讲课过于刻板,缺少灵活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音乐课没有渴望。[3]

(二)课堂教学内容现状。在我国音乐教育方面,音乐一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样的现状,也与课程内容单一、死板有着密切关系。音乐书本所选取的内容是丰富全面的,但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却是枯燥乏味的,很多音乐教师缺少对知识内容的梳理,不会把音乐同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与此同时,很多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对一些音乐基础知识都不了解,这也造成了学生更加不喜爱音乐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音乐教育逐步退化缺失。[4]

(三)学生心理需求现状。学生的本质是热爱音乐的,他们希望借助于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排解心中的忧虑,释放自己最真实的感情。但是,如今很多学校安排的音乐课都是根据大纲要求开设的,而非真正从学生的需求角度考虑,不顾及学生的内心渴望。平时课业的繁重在学校得不到舒缓,回家又要面临较多的作业压力,这样的学习状况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很多音乐教师也缺乏主动性,对于课程的讲授都是应付的,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这样的教学心理也是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兴趣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要推进音乐改革,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状态,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5]

三、推进音乐教育改革有效实施的策略

音乐教育改革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它可以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全面普及素质教育,让学生们真正走进音乐、爱上音乐。音乐并非是只有专业人员才可学习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接受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多一项爱好,多一种改变自我的调节方式,让音乐真正走进生活,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知音乐。[6]

(一)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好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的主要手段,要想彻底推进音乐教育改革,就必须先改变教学模式。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授课模式,例如,借助电脑授课,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手图片和歌曲,为他们播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他们对音乐的错误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音乐典故,通过故事来介绍音乐的由来和基本内涵,利用这样的趣味性授课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让他们不与社会脱节,又让他们不遗忘传统音乐。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学习音乐知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爱上音乐,喜欢音乐。[7]

(二)丰富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氛围。音乐教学内容是整个音乐课堂的核心,也是改革的关键点。教学内容涉及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这两类音乐的改革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古典音乐,教师要选择一些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例如,让学生观看古典歌剧,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来认识古典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别样的体验,提高他们对于古典音乐的认知;同时,在现代音乐教学上,要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音乐进行讲解,可以开设一些课堂活动,如让学生们自主演唱歌曲,通过学生们的演唱,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学好现代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锻炼学生的音乐演唱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水平。[8]

(三)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师认知度。推进音乐教育改革就要提高教师对音乐课程的认知程度。对教师严格要求,鼓励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改善课堂的气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才会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授课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素材选择,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教师还可以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歌曲进行赏析,或者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审美修养的音乐进行讲解,从而锻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更好的面对未来。[9]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对于有特长的学生,音乐又可以成为其一项技能;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学生繁重学习压力之下的一剂良药,可以全面放松身心,拓宽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音乐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只有不断改革和发展音乐教育,才能培养出思想和学习成绩双重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美好。[10]虽然在改革的路途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要寻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改革道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音乐来帮助他们舒缓紧张的学习情绪。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学校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合理的音乐课,选择正确的教材,把音乐改革全面落到实处,提高整体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牛学琴.德国音乐教育模式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作用[J].大舞台,2013(9).

[2]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2013.

[3]张晓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瓶颈与突破口――再议高校音乐多元化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

[5]冒小樱.浅谈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大关系[J].黄河之声,2013.

[6]黄崖云.新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研究[J].音乐探索,2014.

[7]李东华.浅谈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8]李越平.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4.

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音乐教育

当今社会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由于天生身体上的缺陷,导致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接受相同程度的教育。在此背景下,很多专家学者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笔者检索了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和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文献97篇,经过研读,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作如下分析。

一、特殊儿童音乐教育问题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独特的形式针对不同缺陷、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受到许多专家的青睐并且投入研究,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产生很大成果。李小威认为“特殊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主要力量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其次是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连赟分别介绍了美、英、日三国的特殊教育,美国重视特殊音乐教育,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学资源;英国的音乐课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课程,且对特殊音乐教育师有专门的培训;在日本,除了聋哑、盲人、养护学校及普通小学中的特殊教育班均开设了音乐课。一些学者把乐器教学融入到特殊教育中,将钢琴运用在特殊教育中的郭洁表示“特殊的音符领悟,促进他们学科的发展”。还有将现代的流行音乐与特殊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李亦辉、郝文涛,因为流行音乐较为贴切人们的生活,常常会使特殊儿童常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帮助特殊儿童适应现实生活。

二、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问题

音乐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研究促进了特殊教育这一领域的进步,且有一定的成效,通过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有效的促进了音乐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建设,刘英曼发现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着声音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孙韵通过对6名孤独症学生的研究表明,在音乐教学中要“以体态助说话”,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对儿童进行辅助教学,即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沟通能力。宋丽晓认为要从节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手势和学生感兴趣的图片、音乐和游戏等活动方面入手。马骁将肢体动作、舞蹈、语言等结合在一起的,强调了节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大量采用了节奏性乐器,将欧洲、亚洲、非中的各个时代的打击乐器进行改良,并被称为“奥尔夫乐器”。在对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意义方面,龚文嘉提到了“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反映他们心理各方面的成长状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成长。

三、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随着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逐渐增多,在音乐治疗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专家日益增加,宋博媛、郭卫利通过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结果表明“儿童音乐治疗的基本训练方法有律动、跳舞、歌表演、为乐器伴奏等”,治疗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张焱结合了音乐治疗、结构化教育以及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一例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提高主动语言表达的动机、转化和改善刻板行为、提高其社会适应情绪与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外的很多教育家的教学法在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方面也有所帮助,黄牧君提到了德国的音乐治疗师格特鲁德、卡罗尔和耶加德依据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并形成了系统化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他表示“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音乐感知、身体律动、言语表达、情感体验的机会”。对奥尔夫音乐同样有研究的张墨文、郑舒婷也介绍了国内外自闭症的相关研究,在经过奥尔夫音乐治疗后,自闭症儿童的感知、交流、协调、创造、思考、理解、记忆等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不的进步,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通过对此类文献的研读,笔者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一是师资方面,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师很多是普通师范类院校毕业,之前很少涉及到特教行业,缺少专业的训练,因此在教师入职前,应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师的整体水平。其二是教材和课程方面,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普通音乐教材,但这些教材未必适用于特殊儿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供音乐教室上课使用的器材较少,学校应找到适合自闭症儿童使用且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音乐教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其三是不注重个别教学,大部分学校都是给学生进行同一内容、同一形式的音乐课程,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集体授课的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对其制定不同的音乐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作者:李叶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小威.中国大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1995—2012)研究现状分析[J].音乐大观,2013,10:12-13.

[2]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3]郭洁.钢琴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李亦辉,郝文涛.流行音乐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推动作用及现实意义[J].通俗歌曲,2015,04:62.

[5]刘英曼.音乐教育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影响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孙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方法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宋丽晓.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中集体活动课模式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07:71-72.

[7]马骁.音乐在自闭症儿童行为认知功能改善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2,05:42-45.

[8]龚文嘉.浅析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J].黄河之声,2009,19:106-107.

[9]宋博媛,郭卫利.个性化音乐治疗在自闭症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大观,2014,11:142-143.

[10]张焱.音乐治疗干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08: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