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1篇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如RFID、WFN、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技术)来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级部门也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相关战略规划。各地高校积极申办物联网相关专业,全国物联网相关机构也积极开展物联网研讨交流会议,国家教育部成立了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全国各地物联网研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从应用层面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将超过百亿元甚至达到千亿元。

2 黑龙江省适合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交通、电力、环保、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黑龙江省将针对智能农业、乳业、煤矿、林业、石油等龙江优势领域规划引导示范应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物联网、森林防火应用物联网、乳品安全应用物联网等,以此为试点,探索应用领域不断向广度扩展的途径,以此为牵动,促进相应制造业的跟进发展。争取五年内,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初步满足黑龙江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需求,力争五年内,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产业、智能环境监控、智能暖气供热等试点示范领域内实施示范应用工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的关键首先在于农业的信息化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黑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和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的农业优势地位,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打造龙江优质优价的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发展黑龙江省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是关键,应具有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模块应用与网络技术、维护和销售、RFID相关设备的应用、操作管理和维护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和销售、智能农业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这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3 黑龙江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

3.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黑龙江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RFID 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和有线系统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简单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通信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系统集成技术员,能够从事石油和煤炭安全智能环境监测、绿色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对物联网的应用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3.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以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根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基础,包括了RFID、二维码、智能卡、传感器等等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网络层是“物联网”互联互通关键,包括无线传感网络,WiFi自组网、远程控制、机器间通信(M2M)的移动通讯网络等通信技术;应用层是具体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商业智能、GIS、工业监控、云计算平台、中间件等软件技术。依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下面列出了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其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库应用、CAD工程制图、物联网技术概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微机组成与接口技术。核心课程: 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安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软件、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组成。另外配合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包括RFID系统设计实践、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在第五学期的教学周内,根据社会需要学习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开设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结合起来组建简单的物联网并实现相关应用,具体包括: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智能环境监测(比如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管理,智能家居的应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目前黑龙江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毕业生能够在信息、物流等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在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保护、智能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暖气供热、石油和煤炭安全、公共安全、政府工作、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中的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物联网方向的职业高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物联网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将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走集团化、专业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办学理念,并结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为立足于服务市场培养新型的、复合式高技能的物联网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海滢,刘昭等.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物联网 政府公共服务 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各国逐渐转换轨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保持国家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的出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积极的对其进行研究,由于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认真分析物联网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从而为物联网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物联网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物联网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方式,促进了政府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的创新,可以说加快物联网发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还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物联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普及,这就加大了社会公民参政议政的力度,不仅能改变政府决策存在的片面问题,还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促进了民主化决策的发展,为社会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提供了保障。同时物联网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物联网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公众建立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及资源整合,优化了公共服务方式,提高了政府行政质量,由此可见,将物联网应用在政府公共服务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政府公共服务中应用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物联网是对当前现有的互联网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人与互联网系统的高度互通,从而使得每个人的生物物品甚至是自己都处于被监控状态,物联网是通过对标签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实现安全保护,但当前的物联网加密方式过于单一,相关加密技术还不太成熟,同时在相关标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物联网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缺乏技术标准

物联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综合、全面的业务管理平台,从而对收集到的各类网络信息、物理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经过有机整合进行定向传输,但物联网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及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从而对物联网的应用造成一定影响。我国在物联网技术方面,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的安全技术、隐私技术、物联网架构技术等技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相关标准制定中,缺乏话语权。

三、物联网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

为确保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首先要明确物联网监管体系的执法主体,有效地避免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执法主体要积极的和相关部门进行联动,从而对物联网安全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引导、干预,确保物联网的稳定发展。其次,对于不同领域的信息网络,要采用多元化、差异化的力’式,对物联网进行特殊性保护,特别是对于核心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大人工管控力度,从而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3.2 加强技术创新

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从而为物联网发展指明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全局战略目标及战略规划出发,依据科学的顶层设计进行全面布局规划,并加大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而为物联网的正确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加大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最后要制定物联网通用标准,加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合作,在协议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制定标准服务平台,整合国内自主研究力量,从而加大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在国际的推广。

3.3 加强物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持

要加大物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物联网的依法治理,对于数据篡改、特权提升、身份欺诈、信息泄露等非法方式违规进入物联网数据库的个人或者组织,要通过法律进行制裁,并在技术上进行拦截,通过法律和技术双重保险来为公民隐私、企业机密、国家战略等提供保障。相关部¨要加大对物联网的资金支持,注重对物联网技术引起的社会矛盾进行调节,从而为物联网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457-02

Construction of IOT System Network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NG Ji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ianyungang Finance Branch of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Lianyungang 222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s of lOT,the causes of its popularity are analyzed,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10T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laborated,and the measures which alesupposed to be taken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IOT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leintroduced as well in the paper. IOT system network perception equipment, IOT system networkcommunication, IOT system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and IOT system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erving, and itsspecialty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niqueness of specialty, diversity of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interaction of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posts.

Key word: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alent cultivation

1 物联网的定义及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这个词自它产生以来就发展迅速,可以说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近来,随着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传感网络(WSN)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M2M物物数据通信技术的完善及应用,物联网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物联网研究方面投入巨资,我国也不例外。早在10年前,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现如今,物联网更是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已进入快速发展周期。总体来看,物联网发展已成为国家层面技术及产业创新的方向之一,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推进物联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已基本具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

2 在高职学校发展物联网专业的意义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电子电工、通信、自动控制、软件、管理工程等众多实践性技术领域都有所涉及的专业,所以行业应用必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几年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物联网的人才特色为高职教育提供了用武之地。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机器智能、自动控制、传感元器件等这一系列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大致包括物流、交通、环保、零售、电力、安防、医疗、金融等,因此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无穷机会。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物联网技术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有这些都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高等职业教育能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培养大批跨专业、跨学科、高难度、深层次应用的人才,以满足物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3 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建设物联网专业应当从现有物联网的专业着手。先建立起以物联网基础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再逐步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专业交叉调整,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产业资源来实施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同时也可以边发展专业,边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导向,更新专业内涵。

职业院校计算机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培养目标应该是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推广工作,物联网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维护和应用管理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可以大概根据为四个方向,即方向一:物联网项目系统集成、工程实施、系统管理、技术支持;方向二:物联网产品应用推广;方向三: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方向四:物联网产品化技术员。具体的也可以细化以下几类人员:

物联网应用系统初级工程师:主要职责是物联网系统绘图、方案拟定、施工、技术支持等。需要掌握一定的CAD、VISIO绘图能力、熟悉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格式和撰写、具备初步的项目实施能力。

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主要职责对物联网系统进行配置、维护工作。需要熟悉物联网的相关原理和技术,熟悉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系统管理知识。

物联网应用软件初级程序员:主要职责从事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主要是编程、测试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物联网相关知识和技术,一定的应用软件开发技能

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主要职责是对物联网系统进行配置、维护工作。需要熟悉物联网的相关原理和技术,熟悉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系统管理知识。

物联网相关产品技术员:主要职责是从事传感器、RFID、物联网通信产品技术开发成果的产品化转化,产品化计划编制,负责产品化审核等工作。需要熟悉物联网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计划和技术文档撰写写技能。

物联网相关产品业务员:主要职责是销售、推广物联网系统相关产品。需要熟悉物联网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销售、推广技能。

4 物联网专业建设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各个高职类的学校对物联网这个专业的开设都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大部分学校的物联网学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建设物联网专业需要的相关实验实训建设标准需不断规范,实验设备购进加强,各学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所以目前对于大部分的高职类学校来说要在物联网专业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就需要及时跟踪物联网可能发展的就业空间,找准物联网行业企业动向,从高职学校的特点着手来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训机制,补充完善相关课程设置,补充加强相关师资,完善实验实训设备,这是目前高职类学校进入物联网专业比较可行的途径。

4.1 课程设置

物联网专业融合了多个专业的内容,所以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应用型、维护型.具备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高素质宽口径人才,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在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跨学科的学习,打破课程、学科间的壁垒,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由于五年高职类学校只有四年是在校学习时间,而且学生素质相对比较弱,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培训出高素质的适应物联网发展的人才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相关的课程设计就应该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抓基础――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除此以外物理、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有所学习;抓核心――这方面的包括传感器及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抓新型学科基础――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络芯片等;抓实践能力――利用实验实训设备加强实际技能操作。

物联网专业融合了多个专业的内容,所以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应用型、维护型.具备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高素质宽口径人才,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在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跨学科的学习,打破课程、学科间的壁垒,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由于五年高职类学校只有四年是在校学习时间,而且学生素质相对比较弱,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培训出高素质的适应物联网发展的人才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相关的课程设计就应该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抓基础――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除此以外物理、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有所学习;抓核心――这方面的包括传感器及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抓新型学科基础――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络芯片等;抓实践能力――利用实验实训设备加强实际技能操作。

高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专业优势设立自己应用方向的课程和实训。一、二年级主要是打好基础,构建文化课和普通专业基础课的公共平台;在三、四年级则要在除了进一步巩固基础之外,对专业课程上深入研究学习,增加选修课的范围,形成培养适应性强宽口径的培养方案,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就业的机会。

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应以计算机、电路为基础、以传感网络为载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物联网的技术框架来设置,主要涉及的课程应该有:模拟电子技术、联网技术、rfid技术及系统设计实践、计算机网络、Zigbee协议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C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线路板设计、操作系统、运筹学、信息安全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web数据库设计实践、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等。

4.2 专业师资

物联网是一门实用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需要相关的专业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非常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熟练的物联网的系统管理技能。

1)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从行业企业中引入的专业人才在物联网发面既有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技能,能更好的指导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专业教师下物联网企业锻炼。专业教师下企业能促使教师带着任务去锻炼,着重发现与汇报企业中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不符的情况,带着成果回学校,最终通过汇报的形式实现成果共享,并为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3)专业教师接受高校技术培训。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和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往往目标明确,会以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为中心,全面介绍物联网理论和开发实战知识

通过教师的产学研及项目合作、顶岗锻炼、、共同开展教材开发和课题项目研究、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从而使得物联网专业的教师成为跨学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3 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物联网专业除了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有所改变以外,还要在实验教学上也所更新,因为实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职学校实验实训建设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加以改善和自建。要加强人才的技能培养,必须开发和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演练基地。实验室的建设要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做到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扩展性,从而满足学生创新和教师的教学研究科研开发。

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要使得教学环境的每个物件都具有数字化、模拟化、智能化的特性,可以将现实教学与虚拟学习环境进行无缝整合,由于大型的设备和流水线是不可能搬进实验室的,所以实验室要突出仿真性,如果实验室能够全面的模拟今后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实训室里作为训练的对象,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另外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还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开放性、教学设备的科技性,互动性等。

高职院校需要自主研制相关的一些物联网实验室,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节点、多媒体传感节点、RFID节点以及多种传感器节点实验室。搭建物联网融合实验室,包括网络传输节点、传感器节点、数据处理和控制节点,实现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功能。另外还可以与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如果能够与不同的物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来也可以弥补学校没有相应领域实验室的不足。

5 结束语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是科技领域的第三次革命。高职学校有义务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产业输送人才,要紧紧抓住物联网建设的机遇,建立起具备高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抢占先机,为加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宝亮.物联网引发新产业热潮[N].中国经济导报,2010-03-09.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必要性;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顾名知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及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职业院校承接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定位,如何培养,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随着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已经成为支撑众多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物联网初期投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集中在公共安全系统,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市政管理等工程,每一个点无不可以搜索到物联网技术的影子。尤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技术上,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平台或中心,从而实现物物、物人的信息传递,从而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可以跨时间跨空间进行溯源、追踪、定位、管理。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从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继而物联网也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的规模,并会在短期内可能超过万亿规模,是一个航母级产业。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物联网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从事该行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仅在交通物流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就超过20万,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做为基础型的产业对人才的海量需求,这也为职业院校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有一定基础、能力、条件的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与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工作。

1.职业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生产、营销和推广等工作。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众多本科类院校也在开设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但主要面对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研究方面的研发工作,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专业覆盖面广的优势,职业类院校学生胜任起来有些困难。纵观物联网的从业岗位,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建设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不需要非常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必备的技能技巧即可以,正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适合奔波式工作的职业特色,所以对于当前人才需求量大的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业,职业类院校开设上此专业正具备最基础的条件。

2.各行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公共安全、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

我国当前处理物联网技术人才处理缺乏状态,笔者随意浏览了一个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上与物联网相关的招聘信息有500余条,前程无忧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信息达到1000余条,智能招聘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岗位达到400余条,另经常有公司通过微信、QQ、网站平台、私人联系等方式在招聘技高能优的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几大应用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可能均会超过20万以上,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慧生活等。

3.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关键领域展开教学与研究。RFID技术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众多理工类职业院校有着丰厚的基础,承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职业类院校可以对这些核心的技术展开教学与研究,使得培养的人才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等领域得到发挥。

4. 职业院校具备校企合作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步伐一直没有停息过,从项目教学法、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微课教学、Mooc教学、混合式教学、顶岗实习等,究竟花落哪种模式,没终极结论。实践场地不断翻新,合作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入,已经让当前的众多高职院校具备了充分的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发物联网技术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上看,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积累了成熟适用的经验,从硬件基础上看,已经具备了搭建物联网相关实训室的基础条件,从师资力量上看,已经拥有了开设此专业的技能与技术。院校与物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熟练掌握物联网知识与技术的信息服务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开放性、深入性、针对性。

总之,在当前本科类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同时,各职业类院校也必须要迎头赶上,以呼应本科类院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中高等职业类院校作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开办此专业显得尤其重要与必要,有处于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大好形势 ,扭转物联网人才资源匮乏的局面,从而培养大批的具备物联网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全国的职业类院校都以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大好背景为依托,积极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培养人才战略。

由于我国物联网专业教育于2010年才起步,对于很多院校开设此专业还处理犹豫与探索阶段,如如何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从何而来?实验室不完善如何办?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等等诸多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所以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及输送人才的通道更显得重要。

参考文献:

[1]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2]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3]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关键技术;进展;应用

0引言

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从原来的计算机、无线通信过渡到远程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多行业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对物联网发展计划高度重视,国外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和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产业战略布局。因此,研究物联网技术的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能够为我国在全球信息化发展阶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扩展形成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同的是,物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架构,来实现物与物相连的技术,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在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是: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利用互联网架构搭建的能够进行定位、跟踪和追溯管理的网络。因此,物联网的技术关键就在于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获取物品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因此,物联网技术进展,就里不开无线传感器、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的发展。

2物联网技术的进展

从物联网的概述以及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传感设备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本文探讨了无线传感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纳米技术和智能技术这4种关键技术的发展。

2.1无线传感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是连接物理世界、数字虚拟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桥梁,物联网的应用的基础,就是无限传感技术,利用无线传感技术,能够更好地对物品进行监测、感知和数据采集,同时也能够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因此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技术落地和实际应用的领域。目前,低成本、微型化、低功耗以及灵活的组网方式、铺设方式是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2.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通过非接触对附有标签的物体进行辨别的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3个重要部分分别是天线、阅读器和标签,其优势在于能够可实现高速运动下对特定物品的识别,且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附有标签的物体的识别的目的。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

2.3纳米技术和智能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了以物体为核心,将物与物之间进行智能化关联,而纳米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利用纳米技术,能够让物联网更智能地互联,且进行数据交互,纳米技术的应用方向为纳米电子技术、纳米力学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而智能技术则是通过对物体内植入智能芯片,将智能赋予相关的物体,并通过互联网与物体、人之间进行主动、被动交互,机器人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3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属于初级阶段,预计物联网技术的未来会迅速地发展和长远地应用,本文从与人生活相关的吃穿住行方面,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方向和前景。

3.1生活相关的智慧城市物联网

在城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让城市的规划更加科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的各项服务更加便利,能够让城市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将城市生活与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完美结合,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能够让城市更加方便管理。

3.2出行相关的交通物联网

目前,城市道路拥堵已经越来越普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交通上,将公交车、公交站点和城市道路结合起来,同时利用传感器和监控中心数据交互,能更方便人们的出行。

3.3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能够让农业有更好的发展,节省人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例如在大棚农业种植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物联网将实时对监测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盐碱度等数据,便于对大棚的管理,同时也可以远程控制大棚的温度调节装置,大大提高大棚管理的效率。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也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应用基础,能够更好地对农产品追根溯源,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4建设医疗服务物联网

建设新的医疗互联网,将病人和医院的数据库系统相结合,能够对人体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到医院的大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分析,进而掌握病人的生活数据,能够在就医时,更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同时也能够为人提供更好的就医和健康咨询服务。

4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吃穿住行方面,物联网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前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是,物联网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实验性应用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量,加大专项研究力度,更好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小区安防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0,(6):24-26.

[2]盛魁祥.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J].现代商业,2010,(14):153-154.

[3]唐爽,刘颖.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9):140.

[4]由.浅谈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10,(4):55-57.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能环保感知技术 物联网 概念 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行业竞争激烈,人们对信息产业和相关技术十分重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组织网络、智能感知等技术,因此研究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符合时代要求。下文对该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简述物联网中智能环保感知技术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联网的逐渐成熟。物联网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分别是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其中,感知层中应用的技术即为感知技术。在物联网中,将智能感知技术与网络设备结合,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物联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利用传感器和智能装置。另外,物联网中应用的技术大多具有定位、传感、自动识别等功能。目前环境问题广受关注,人们也开始对相关技术进行改革使其在环保方面有所应用,本文研究的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即为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改进物联网技术使其在环保方面有所应用的方法为将设备和技术结合,及时监测生态情况、污染源等信息,完善对生态环境的检测系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范生态环境中的风险。技术的改革不仅有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拓宽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有助于物联网的全面发展。

2 物联网中智能感知体系的建立

作为网络系统,物联网有着自身的内部构架,其构架由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组成。感知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相关技术和传感器获取、传感具体信息;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构建网络平台,例如互联网、4G网络等。并且网络层能够在接收感知层中的信息后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送,并且能够清理传送数据中的无效信息,整合传送数据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出现的问题与异常状况,利用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提炼数据信息。应用层的功能较多。首先它能够接收过网络层和感知层处理的信息,根据系统要求准确处理该信息,实现防治环境污染,相关信息。另外还能够自动调整工作,在环保事业中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最后,应用层还可以维持设备的稳定,及时发现并解决软件运行中的故障,不断调整传感器,确保其能够采集需要的环境数据,预防环境污染,进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3 智能感知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价值

利用物联网中的相关技术与软件采集、提炼数据信息,可以使物联网为多个领域提供数据信息数据 。只有实现相关技术的智能化,才能充分展现物联网自身的优势,增强竞争力,实现多个领域的应用。在环保领域也要实现智能化处理,能够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工作,主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3.1 延长预警时间

在传统的监测环境污染的体系中,首先要将监测数据传到信息中心,然后在信息中心分析各种数据,并将其与预警指标做对比,然后对环境状况进行预警。这种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因而一旦发生环境问题,相关部门难以及时处理,将导致问题的严重化。另外,利用传统方法做出的预警情报精确度较差,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较差。而应用感知技术,能够发挥智能化的优势,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分析环境污染程度,做出相关预警。不但预警信息较为准确,而且预警时间较长。

3.2 加强环保部门环境治理工作

环境问题的存在与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对环境的治理依赖于实际经验。将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应用到环保领域,能够准确监测到环境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环保部门能够依据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治理方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治理方案。 并且,物联网中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部门加快治理措施的制定,并且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4 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前景

未来智能感知技术将在环境保护方面将获得广泛应用,智能感知技术设备将实现简易化、微型化发展。当前应用智能感知技术的设备体型过大,占据的空间多,只能应用在大型环境保护项目中,而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微型化的设备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使智能感知技术在污水处理等方面得以应用。

目前,智能感知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了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但是该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环保方面效果却不是很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要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利用智能感知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物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未来将向控制生活污染方向进一步发展,可以做出如下改进:在相关设备中运用智能芯片,改进环保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物联网中传感设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可以运用抗氧化材料或防腐材料保护设备,提升设备的抗损坏能力。为了加强环保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多平台的网络模式,促进对环境状况的监测和防护工作。

5 结束语

智能感知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其能够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分析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有利于环保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治理方案。和传统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预警时间长、准确性高,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未来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将深入到人们生活中,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珊珊.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环保感知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

[2]刘君.物联网技术的认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5.

[3]李爽.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4.

作者简介

从树(1989-),男,湖北省枣阳市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物联网;实验教学;实验设备;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01-06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set up engineer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s) or related professionals on the undergraduate or specialis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learning of IoTs, practical operation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more intuitiv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oT technology,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dustry of IoTs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ome research data, th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dustrial chain, market and enterprises of IoTs are analy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found, and some solutions are proposed so that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f IoTs can be scientifically chosen, designed and pro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equipment;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1 前言

物联网掀起了第三代信息产业浪潮,它突破了传统的互联网,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力求把人和物看成可以连接在网络中的结点,可以随时通信,达到高度智能化的互联时代。2009年8月,在时任总理“感知中国”的讲话后,物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并在这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华为等通信运营商、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2010年6月,江南大学开办中国第一所物联网工程学院,引起全国本科、高职院校的普遍关注。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而重新整合的一个新兴专业,自2010年在31所大学首批开设以来,在2010―2013年期间,教育部陆续批准在262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物联网技术相关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新热点,在很多未专门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也设置了物联网方向。

物联网涉及高频微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技术、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鉴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其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直观地验证和理解组成物联网系统的各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培养学生在系统应用技能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是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的物质基础。目前,各高校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需求大大推动了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的发展,相关的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产业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2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种类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于方便教学的器材,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教学设备中运用了物联网相关理论和技术。

技术内涵 物联网专业是复合型的专业,其中涵盖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RFID射频识别、通信和网络传输、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的感知和识别检测、物联网数据的管理和信息处理等技术[1]。因此,物联网教学仪器技术体系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感知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如温度传感、湿度传感、烟雾传感等技术)和识别技术(如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等技术)。

2)控制技术,包括施动技术(如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开关、继电器等技术)。

3)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以无线通信技术(如GSM/GPRS/3G/4G、WiFi、ZigBee、蓝牙等技术)为主。

4)系统开发技术,包括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如数据库、开发集成环境等)和开发方法等。

产品种类 物联网的实验教学产品主要分为仪器仪表、实验箱、实训平台和创新套件[1]以及体验中心等形式。此外,物联网实验器材还包括钳、剪、镊、钻、烙等工具以及PCB板、面包板、焊锡、线缆等耗材。

1)实验仪器仪表。物联网实验采用的仪器仪表主要有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源装置等。而在示波器中,有触控式测量仪器平板示波器、液晶数位式示波器、数字示波器ODM和手持彩色液晶数字存储式示波器等示波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上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示波器。该实验设备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A/D转换、软件编程等一系列技术制造出来的高性能示波器,并且可以完整地解决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信号发生器中包括正弦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微波信号发生器、扫频和程控信号发生器、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函数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随机信号发生器、噪声信号发生器和伪随机信号发生器。

2)实验箱。在实验箱形式产品中,有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箱、RF-USN V10、SP-WSNCE15A物联网教学实验箱、IPV6无线传感网络实验箱、嵌入式3G移动互联网、示波器、物联网综合实验系统和物联网云计算教学系统等设备。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深圳无线龙科技公司推出的RF-USNV10。该实验设备能够较完整地完成最新一代USN网络相关传感器和射频识别、微功耗网状无线网络、无线互联和将采集数据送往互联网的全过程多种教学实验。另外还有凌阳公司研发的SP-WSNCE15A物联网教学实验箱,这是一款采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教学平台,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物联网工程专业、通信、嵌入式、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及科研。

3)实训平台和创新套件。在实训类设备中,有智慧交通物联网实训系统、智能电网实训系统、食品智能追溯实训系统、智能家居综合实训系统等设备。如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智能追溯实训系统、浙江求是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的QS-iHome-I型物联网―智能家居综合实训系统。

4)体验中心。物联网体验中心是仿照实物系统构建的完整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国内已陆续出现一系列物联网体验中心平台,有广东顺德物联网体验馆(中国内地首个物联网新技术体验中心)、郑州物联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无锡感知中国博览馆、大连供热物联网体验中心等。广东顺德物联网体验馆于2012年2月16日开馆,由IBM软件集团、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三方合作建成,包括智能平台、珠三角产业物联网现状与未来、城域物联网、未来家具城、媒体流、家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生活、智能市场、智能仓库及智能会议10个展区。同年,首家供热物联网体验中心在大连市高新区网络产业大厦成立。郑州物联智能家居体验中心,主要有智能照明、电器控制、安放监控、环境调节、健康报告、综合服务等模块。

3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发展状况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 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主要有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和应用层[2],构成从物体感知到实际应用的完整体系,如图1所示。

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发现针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物联网体系结构,结合对物联网专业要求和产业链相关理论的理解,可得出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的内涵、要素和技术等。

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正形成一条包括物体感知、识别、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多功能产业链,并且包括设备物质、相关技术、资金等链条。该产业链构成要素主要有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等[3]。而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支撑技术主要满足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由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决定。由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要素可知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都必须满足。例如,RFID至少应包含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设备以及系统软件;传感器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无线通信技术至少包括WiFi、Zigbee、蓝牙以及无线传感网络等。

市场发展状况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是全球各发达国家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也同样迅速发展。国内大学紧跟产业发展,国家战略体系将物联网专业引入高校,而这些高校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影响并促进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开设物联网的高校地区分布,可分析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产业市场发展情况。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情况如图2所示。

可见,江苏为我国开设物联网专业学校第一大省,占总数的10%;其次是河南、陕西、湖北和四川,各占约6%。也可以看到几乎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学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普及范围较为广泛。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开设的物联网专业的院校基本越多,且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辽宁、北京、山东、福建、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河南、安徽、重庆、湖南、四川、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而且,也可以发现,物联网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层次特征,开设物联网专业院校多且发展较好的地区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即长三角和珠三角省域分布较为集中。

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市场上生产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的企业众多,从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http://.cn/z/wulianwang.shtml)获得的数据显示,具有代表性且成就显著的有北京联创中控、新大陆公司旗下的新大陆教育、杰创科技和深圳市海天雄电子有限公司等近300家企业,各企业发展及产业分布领域如图3所示。

图3(a)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自产自销,随着市场和企业的成熟,也有近20%的企业专门从事营销,在生产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桥梁。图3(b)显示,企业相对集中于设置物联网专业较多、研发力量较为雄厚的京、沪、深、穗、宁、杭、苏、锡等城市。图3(c)显示,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主要分布在实验箱、通信与网络、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传感与RFID等10多个种类中,较多的企业提供物联网实验箱,也有一些企业在实训设备和体验中心推出产品。

4 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很多大中型物联网企业已具有较为完善的技术,也有很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但是由于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利润低、风险大、投入多、批量小,所以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多为不完善的设备[4],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实验设备技术简单且重复 物联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应用领域也非常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掌握物联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样。而目前市面上的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针对性不强,大都是依照原有学科理论培养体系而设计的,各实验项目主要完成对教材中相应知识点的验证演示,往往是含有一种或几种物联网技术的设备,很难通过对这种设备的运用达到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掌握,这种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有待商榷。另外,产业出现大量的技术重入现象,导致市场价格偏低。面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与物联网专业发展脱节等现象,市场亟需一种能全面、系统涵盖相关技术,满足物联网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6-7]。

标准化统一问题 任何一种设备用于教学,都有对教学的适应性问题。物联网仪器和设备标准之争将体现新的特点,如何充分认识这个新兴产业和技术特征,走好标准之路,依赖标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还仅是零星碎片应用,最大领域的技术标准化还处于幼年期或是呈碎片状的,标准先导、标准协调和标准创新是产业后期将要努力做到的。而服务标准化也是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广泛地为普通民众所能接受的服务,物联网只能是空中阁楼,所以伴随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而来的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标准化问题也陆续出现[5]。因此,技术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应用标准化和商业标准化是需要持续研发的聚焦点,将物联网技术纳入教育仪器和设备体系就必须考虑标准化问题。

设备的开放性不足 实验箱的系统结构开放性明显不足[6],严重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硬件都是设计调试好的,几乎无法进行更改和配置,不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其硬件组成。学生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可以完成软件设计和实训,而到实际应用领域,换成一个全新的硬件平台和环境,可能会不知所措。

对物联网实验教学建设认识不足 我国的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当前的物联网发展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处的实际水平较低。建成完整物联网实验室并及时进行更新的院校只有十几所著名院校,多数学院的实验室还停留在互联网实验室的水平上,并且硬件设备老化比较严重。以上数据和我国院校的总数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相比可以发现,物联网这个新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

售后服务不完善 教学设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水平一直是学校采购者关心的重要话题,也是采购成交评定办法中所考虑的必备要素。如何提升售后服务能力,更是各供应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市场中生产教学设备的公司售后服务尚不完全,主要表现有:学校设备损坏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售后服务时间在项目质保期过后,供应商的履行能力下降,供应商为学校维修时经常收各种费用,学校会因辨不清真伪而花费大量费用,造成资金浪费[7]。

5 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对策研究

为推进物联网专业建设进度、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针对现阶段物联网典型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全面涵盖物联网核心技术,按需定制 将物联网的相关核心技术(如物联网通信和网络、传感和控制、嵌入式系统工程开发、RFID和物联网数据融合及管理等技术)分散到不同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在设备上任意选择相关技术模块进行集成,实现自己的实验设计,从而解决内容分散的问题,同时降低设备成本。

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进步 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等情况,定位即将来临的物联网仪器和设备的目标市场。其次,企业要进行选择,确定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总的愿望和目标。然后,企业量身定制企业标准化战略。标准化工作应努力建立相关领域的全面视野,跟踪本企业领域相关的研发重点和进展,分析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了解群众普遍接受的服务要求等,加快推进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完善设备功能,促进教学发展 实验设备应该提供从底层核心部分到各模块、再到一个完整的模拟系统的一整套软硬件资源,给学生提供组成物联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模块,让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模块组装训练;同时,还应该提供一个核心的系统开发平台和调试环境,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这样才能使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具有较完善的功能。

加强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大政策实施 学校和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推动物联网专业教育和物联网校企联合实验建设。学校需要科学制订学院的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做好物联网联合教育和联合实验室建设。企业需要跟踪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需求,将成熟的技术产品化,为学校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设备。

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品质 服务需要付出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教育设备产业也是如此。当前,学校和企业应分别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提供订购维修等费用,使设备得到有效的保障与维护。同时也要尝试服务外包,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减少企业的产业链,提高竞争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战略合作供应商,让供应方与采购方达成一种长期互助合作关系,相应的,售后服务变得简单方便。

6 结束语

高校是培育物联网人才的集结地,是中国物联网未来的希望。高校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价格和性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研制和开发高性价比的物联网仪器和设备应是目前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高校应加大对物联网设备的投资力度,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物联网产业的投资和对物联企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亮,陈东红.中国物联网教育装备现状分析及前景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4-7.

[2]闫雪.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定位[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4]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3-65.

[5]郑兆铭.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标准化之路的思考[M]//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2010:1-8.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朱金秀(1972-),女,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副教授;韩光洁(1972-),男,黑龙江伊春人,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副教授。(江苏常州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物联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卓越计划’课堂有效教学方法”(KT201117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67-0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根据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1]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到物(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联。这一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领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美国IBM公司基于物联网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中国科学院早在物联网概念诞生之初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2009年,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成立,总理考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2010 年3 月9 日教育部网站发出通知:我国拟针对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这其中就包括增设物联网专业,以期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相关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自2010年7月教育部批准30余所高校院系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以来,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直高度关注物联网及相关专业建设。全国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组织高校在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国内高校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2-4]2010年7月,河海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成为首批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30所大学之一;2011年3月,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成为第七批国家特色专业。物联网目前属于新兴产业,中国高校刚刚开始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笔者近年来致力于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及核心知识领域,力求归纳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共性基础,并结合我校特色,构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期为兄弟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课程规划抛砖引玉。

一、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析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1,5-7]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传感器网络。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网络层将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基础上,其主要功能是直接通过现有的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如GSM、TD-SCDMA)、无线接入网(WiMAX)、无线局域网(Wi-Fi)、卫星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网络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

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

物联网各层次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功能服务于某一具体应用,各层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与共享。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也不一定所有层次的技术都需要采用;即使在同一个层次上,对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按需配置。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分析

所谓专业体系就是把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组织成专业干线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结构衔接完整的一个知识框架。在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物联网工程”知识结构中的专业知识部分应能够构成物联网整体的框架并体现其关键技术。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应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知识和系统整体架构与优化的知识。对应的核心知识领域为:对应于感知层为射频识别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对应于网络层为通信与网络技术、异构网络互联与协同技术;对应于应用层为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对应于物联网整体的框架为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和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基于以上讨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要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培养造就具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系统、网络、终端、协议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组织和实施物联网应用项目的能力;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信息产业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等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构成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尽可能多地覆盖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围绕物联网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知识领域和知识点,该专业知识部分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类、感知类、网络与通信类、数据处理与领域应用类。

基础类课程为:数理类课程,例如高等数学或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物理等;电路类课程,例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高频电子电路等;程序类课程,例如程序设计语言C、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感知类课程为:射频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与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模式识别与状态监控、物联网定位技术、数据获取与信息处理系统等。网络与通信类类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等。数据处理与领域应用类课程为:物联网工程导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云计算与云存储、定位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移动开发等。

四、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应用为驱动的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共性基础和我校在物联网方面的领域区域特色。因此我校培养模式坚持以水利特色为主导,发挥水利学科的传统优势;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物联网工程专题课程群,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学科基础课程群:按基础类、感知类、网络类、应用类将相关课程分为四大课程群,有效克服每门课程各自为阵造成的“内容重复、衔接不紧”等弊端。物联网工程专题课程群:根据专业共性基础和我校在物联网方面的领域区域特色,重点建立无线传感网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两个方向,明确制定各方向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课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1.无线传感器网络

该方向侧重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的研究,强调物联网传输与网络层的开发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学生将掌握扎实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具有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方向重点是物联网网络层和感知层的研究与设计。

2.物联网应用开发

该方向侧重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强调物联网应用层的开发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学生将掌握扎实的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物联网基础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方向重点是物联网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研究与设计。并增加水声通信技术、水联网及水环境检测应用作为我校的行业特色。

综上所述,我校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在课程设置中,把行业应用特色纳入个性化课程、专业课模块,形成学术型和技术型两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坚持以水利特色为主导,夯实基础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以方向选修课为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认识视野,妥善化解突出特色和拓宽视野间的矛盾。

五、结束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不是以理论为主导,重点是工程应用,教学应该由应用来驱动,时刻做好准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内容应重在特色,在实施过程中,将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点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ITU Internet report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