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视听法教学的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本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0 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要创新《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首先要找到能够指导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教育理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任务教学法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的“协作教学”、“情境教学”与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要求相吻合。因此,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任务教学法作为《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理念。强调英语在商务环境的应用,提倡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2)师生角色及关系。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师生平等;学生是参与者、决策者,信息与知识的探究者和主动获取者,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3)教材为主线,以案例分析、商务实践和网络资源为重要补充,紧跟时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丰富多元。(4)注重学生体验,学生在互动、探究与应用中获取习得机会,在参与创造中激发学习热情。(5)测验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创造性及其实践紧密结合,测验侧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非机械记忆能力,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出综合评估。
2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任务教学法的在课程中教学中的运用
2.1 选用合适教材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市场上相适应的教材和音像材料比较缺乏,且难度普遍偏高,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设想。合适的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教材应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既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又结合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突出了英语听说技能在各种商务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
2.2 建构课程内容
根据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以主体教材为主线,针对每单元主题对内容进行一定取舍,增添一定量的相关视听内容和口语训练材料,建构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主题内容充分体现当今商务运作的常见模式和英语表达方式。其实现手段分为三块:听力模块、视听说模块、口语表达模块,每个模块都建立了一个模拟的商务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模拟商务场景中了解相关的商务知识,操练商务交际技能。在教学设计上,视听理解、口头表达等语言能力以及商务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同时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交际和一般的商务活动中。
2.3 转变教学模式
改变纸质教学和文本教学的传统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活动。全程采用现代视听设备和电教手段,使多媒体授课课时由50%扩展到100%,基本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教学模式过渡。并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的被动教学法,将计算机和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利用生动活泼的视听说材料,创建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边学边练的教学原则和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全方位、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
2.4 改革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保证发音地道、节约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同时由于课堂密度、练习容量增大,多维立体信息资源共享,可使学生轻松投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其实用听说能力,也使得教师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设计模拟任务和提供真实语料更为便捷和有效。而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组合的立体化界面,语言和情景相结合,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相结合,营造出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下进行英语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音室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把真实的商务世界带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活动,且可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视听播放形式:按情节划分播放时段的讨论式播放、欣赏式整带放像、选择性观看的节选式放像、专题式播放、音像分离(放像不放音、只放音不放像)、定格放像、重复放像等等,方便快捷地展开各种师生、学生间的教学互动。同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跟读或模仿;能直接点播听录音或看录像、英语电影和教学片等,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视听效果和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克服了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缺陷。(2)模拟商务场景口语教学。商务英语的特点在于它是商务环境中所应用的英语,因此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首先要让学习者置身具体的商务情境。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视、听、说相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全方位接触各种仿真商务活动场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更能让学生充分熟悉与掌握当今商务运作中的常见模式和英语表达方式,尤其是特定商务场景中语言连贯、流畅、地道、得体的表达方式、对话技巧。在口语实训室,教师以英语为载体,以教材为依托,把教学内容与商务实际工作相结合,制造各种可能出现的商务话题,提供充足的实例。同时通过设置营造出不同的课堂真实商务环境,激发口语课堂的兴奋度。另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课内积极参与个人展示、双人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模拟、案例演示、话题辩论等各种模拟业务和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这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练和实践,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运用、展示其实际英语技能;强调了有目的的商务交际,培养提升了学生在综合商务环境下应用语言的交际技能即商务表达能力。
3 结语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真实商务情景,才能让学生在商务语境下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 马海龙,李毅.商务英语视听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组织;研究
对众多高校而言,物流专业都是一个新专业。新专业就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何提高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质量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物流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高校物流的教学内容中要有相当的比例是实践性教学。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物流综合管理、物流系统运作管理、物流技术操作与营销等专业人士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专业的系统教学。顺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物流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合格毕业生,是物流教育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组织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物流是实践性特别强的的工作,学生虽然学习了物流专业的课程,但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缺少物流经验,仍然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物流人才。因此,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作为新开办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往往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包括实践教学的准备、实践教学的流程以及各种实践教学新方式的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组织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使实践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物流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着重思考的问题。目前物流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有必要研究更加面向企业实际、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物流实践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实践教学的流程和实践教学的新进展等方面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个好的专业物流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物流知识,也需要有同物流管理知识相配套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并且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效果。
1.角色扮演法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角色的扮演,以互动与创新为特征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地说角色扮演法是指在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指定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学生参与性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扮演和观察其他学生的扮演行为,可以学习各种交流技能;通过模拟后的指导,可以及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角色扮演法是在特定情景下给予学生角色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模拟情景中,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改进提高。把这种方法应用在物流业务流程方面的实践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实践中尽快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讲授物流配送课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等流程,通过实际操作,从中学习和掌握配送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项目教学法通过学生独立地完成特定的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特定项目的完成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并且通过项目完成后的指导,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为其今后的职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案例研究法的应用
案例研究法是指为学生提供实际企业中如何处理棘手问题的书面描述,让学生分析和评价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的培训方法。案例研究法为美国哈佛管理学院所推出,目前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的是训练他们具有良好的决策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在紧急状况下处理各类事件。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物流实践教学中。
案例研究法主要的特点是可以提高能力、培养意识、交流信息、产生新知,比较适宜于解决某些有一定难度的管理问题。其优点在于学生参与性强,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知识传授中,有利于使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方式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容易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他人学习的习惯,鼓励学员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可以多向传递,知识和经验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能力的提高。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或改变工作态度特别有效。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全方位的教学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与实践环节上的误区,主要是受老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而造成的。克服这些误区,培养适合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就需要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可以从技术平台、实践场所、指导能力等多方面多种因素契合进行建设,从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中的技术平台,应以实验室为核心。作为技术平台的实验室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中的实践场所则依托于实习场所。物流专业实习显然是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传统实习模式下努力提高实习效果。对学生的专业实习,由一位有经验的技术能手或直接主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培训,如果是单个的一对一的现场个别培训则称为师带徒培训。负责指导的教练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做,提出如何做好的建议,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这种方法一定要有详细、完整的教学计划,但应注意培训的要点:第一,关键工作环节的要求;第二,做好工作的原则和技巧;第三,须避免、防止的问题和错误。
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中的指导能力,主要是教师的现场教学指导能力。除了传统教学法以外,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视听技术进行教学。现代视听技术的运用应满足:播放前要清楚地说明教学目的;依讲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视听教材;以播映内容来发表各人的感想或以“如何应用在工作上”来讨论,最好能边看边讨论,以增加理解;讨论后教师必须做重点总结或将如何应用在工作上的具体方法告诉学生。由于视听教学是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方式,直观鲜明,所以比讲授或讨论给人更深的印象;教材生动形象且给学生以真实感,所以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心和兴趣;视听教材可反复使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的要求。但也应注意避免其缺点,如:视听设备和教材的成本较高,内容易过时;选择合适的视听教材不太容易;学生处于消极的地位,反馈和实践较差等,所以一般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此外,探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组织,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物流理念及物流意识的培养,将物流专业各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较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高层次复合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开.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
[2] 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 程有娥.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8).
[4] 梁伟,于莉,陈晓林.经管类综合实验室构建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
[5] 杨浩军.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06,(2).
[6] 秦立公.《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J].物流科技,2006,(10).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大学英语 视听课程
一、混合式学习对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教学的影响及其必要性
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曾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模式,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其共同的特点是需要迫切创设和模拟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而事实上,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室要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仅仅靠教师来创设语言环境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以教师主导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就成为了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的自学要求,又能满足教室课堂教学,他的教学设计具备学习内容支持(课件、视频等)、学习互动支持、交互支持、导航支持、评价反馈支持等方面。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已经使大学英语视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视听课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因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加、英语师资力量的不足所带来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视听课程教师一人忙、学生主体地位不足、学生语言交际活动几乎为零等问题。大学英语视听课程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十分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综合效率,而且全方位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真正实现信息资源丰富、真实情景再现、语言教学互动、处理手段便捷等优势下的课堂环境,改变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真正实现英语教学过程所推崇的情景式英语教学。
二、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实施过程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方式以课堂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采用交际法、情景教学法和语法翻译,其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混合学习其实质上首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哲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多种教学媒体、方法、模式甚至教学理念都可以根据需要综合应用。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在教学模式层面上的混合则主要表现为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结合,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结合,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理念上的结合等。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一)前期分析
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就以其中的知识点为例,进行内容分析。比如单词与语法的要求识记和应用,文章阅读理解和写作要求的理解和应用,听说对话能力则需要熟练应用;对于单词与语法的要求识记和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自学来变成,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作文则要面对面地教学来完成,听说对话能力需要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教学计划的设计
设计教学计划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开始第一次课之前一定要做到对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心中有数。通过开学的摸底练习了解学生的听说基础,充分考虑学校已有的教学条件(信息化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进度,并针对教学内容和进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不同活动,采用混合学习设计的思想,根据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对课程进行设计。主要从宏观教学模式和微观教学模式两个层面进行混合,采用网络和传统课程相混合,以构成一个混合性学习环境。
(三)混合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设计策略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常见的混合式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基于专题的混合式学习、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基于任务的混合式学习、基于案例的混合式学习、基于研究的混合式学习五种。根据教学的实际,大学英语视听课程主要采用基于专题和问题的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单元大多涉及一个主题,在网络自学中,学生可采用基于专题的混合式学习策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面授中教师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四)修改计划
初步的教学计划和设计维度形成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实时调整了课堂面授、在线学习和课下辅导的比例。
(五)教学计划实施
教学计划实施是英语视听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已制定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有关的听说技巧,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以达到对句法、发音的融会贯通。
主要的学习活动包括:(1)进行面对面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存在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突破。(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进行Idea share环节的学习;(3)利用网络平台提出问题,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疑释惑,如QQ、BBS、博客等方式;(4)完成自测题目,对自己的学习项目、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诊断。
(六)教学效果检验
在实施完混合式教学后,要有一个总结及效果检验的步骤。这是一个产出和收获提高的阶段,教师可以有一个简明的总结,学生则根据一阶段的学习将自身感受反馈给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拓展课程;新思路;商务英语视听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75-02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商务英语视听说是很多高校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1-3册)以及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等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视”“听”“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合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商务知识,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效地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而且成绩还相当不错,但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低下,特别是商务领域的交际能力很差,所以抓好视听说教学十分重要。笔者基于以上总体形势和背景,结合自己这些年从事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对如何搞好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对推进我们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明确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课程目标
首先要明确该门课程所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通过一个学期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教学,应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能听懂一般商务活动中的电话,会议,谈判等,基本把握说话者的态度和意图;掌握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基本常识、常用词汇以及商务活动中的基本会话策略,并运用基本正确的英语进行一般的商务活动,如外贸业务、外事接待、旅游酒店接待与服务等工作。其次是明确商务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所培养学生的素质目标。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受“应试”教学的困扰,师生一起为四六级考试而奔命,其结果是英语综合素质越来越差。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开设为提高英语综合素质提供了大好的契机。要搞好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我们要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迈进。所以我们的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如下:(一)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三)具备跨文化交流的素质和礼仪;(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五)具备较强的社会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六)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及方法
为了搞好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透彻掌握语言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筛选、归纳,然后划分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以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马龙海、李毅主编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材体系是单元模块主题,层层递进。前八单元主要是公司企业的日常商务活动,后八个单元主要是经贸知识和商务实务案例分析。教师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提供各种商务领域的如商务洽谈、机场接待、景点介绍等口头和书面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授课时,教师先扼要地介绍教学材料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针对相关内容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围绕画面和情节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会话训练。通过商务概念介绍和中西方商务文化对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商务听说技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丰富的视频、音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手法把“视”“听”“说”三位一体完美结合。
三、合理有效地设计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组织形式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设计紧密地和教材所涉及的日常商务活动商务实务案例紧密第联系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课堂组织形式和课堂活动:
(一)单人活动(Solo work)。单人活动指一个学生的单独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种活动便于检查学生对新材料掌握的情况,发现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还可以培养学生单独活动的胆量和能力,增强自信心。这种活动可以在重复视听材料时使用,教师指定一个学生重复,接下来让其它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做下去,这样能够加快课堂活动的节奏,加大语言训练的密度。在口语训练上进行纯正英美发音的标准示范、要求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跟读模拟。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候比方要求学生单独针对某个话题准备下节课的Oral Presentation时也可以进行这种活动形式。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集体活动(Collective activity)。集体活动指全班、半班、排或一行学生进行的集体操练活动,其目的是扩大练习面,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人次的练习。例如在进行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辩论环节时,可以把全班分成男女同学两方进行该活动,男女同学分别找几个主辩手,其他同学分别坐在相应的性别辩手后面可以进行补充,全班参与,效果较好;又如课堂听力测试。老师可以通过听力课堂测试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通过测试的情况向学生讲解专业英语听力的大体情况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听力方法讲解,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改进。例如笔者在讲授第一单元Job Interviews时就剪辑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全班学生听写所听到的经典对白,既训练听力,又可以学习经典口语表达。
(三)小组活动(Group work)。小组活动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对话、表演、讨论等。小组活动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积极竞争向上的精神。例如在课堂上学生看过剪辑与本单元相关的电影的一个片段后学习了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可以扮演剧中人物,可以模仿剧中内容,也可以自编一个短剧,每个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角色扮演能培养学生处理真实情况下交流信息的能力。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自主创意。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薄弱环节。学生在模仿和自我创造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例如笔者在讲授第七单元Product Presentations的时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商品的产品介绍方案,经过讨论后每组拿出最佳的方案让一个同学在讲台上进行现场演示,小组活动讨论热烈,集思广益,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布置的形式多样、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后作业。课后小组作业的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商务英语电影片段的配音、商业广告的制作、产品的推销计划并做ppt.presentation、商务场景的模拟表演、现场导游接待、外事迎宾及导游接待的对话设计等等。并鼓励学生把相应的作业们拍成视频,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team work精神,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完成得很好,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笔者在讲授第五单元Travel and Visits时就要求学生把广州一日游入境旅行团导游接待和讲解工作的场景以小组为单位拍成相应的视频,学生们很重视,态度认真,拍出来的作品体现了他们能熟悉所介绍景点的特点并能流畅、准确、得体地用英语介绍,而且视频和电脑制作技术高超,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四、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评价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即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操能力。评价按照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在过程性评价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每节课都应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如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次数、发言质量等都将被计入平时成绩。此外,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小组作业的表现情况也将被记入平时成绩。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的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过程性评价在总成绩中占40%。其中终结性评价以听力为主,过程性评价以口语为主。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由于学时安排、设备条件、学生意识与个体差异、教师自身经验以及理论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目前还只是处在改革初期的探索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与成熟,教师知识经验的进一步累积以及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应用研究 案例选取 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5-02
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和职业型法律人才,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上应与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有所不同,应更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应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形式与方法。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库的编写和案例教学的实施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
收集大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科学筛选,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一般来说,教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再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案例来。对于高职法律专业案例教学来说,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才能做到精选案例:
1.典型性和真实性
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法律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例实事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与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而真实的案例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疑难性
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外,所选案例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疑难主要是指在案例的定性、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律的适用、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存在着分歧意见。重大的案件不一定是疑难的案件,即使是情节简单的案件,也可能出现多种结论性意见。而各种意见、方案及理由均应提供出来,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
3.针对性和浓缩性
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分析研究。教学案例的浓缩性能够使师生在剔除了无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教学和学习。
4.贴近性
所谓“贴近性”是指案例选题要尽量普通化,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案例能否吸引学生,主要是看学生对案例的内容和题材是否感兴趣。就法律案件本身而言,由于法律纠纷中往往存在着学生比较模糊、需要填补空白的法律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陌生、厌倦感,因此案例素材必须是受学生欢迎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可视听性
“可视听性”是指选取的案例是否好看、是否好听,是否能吸引学生。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图文并茂、声形并举的现代教学手段深受学生欢迎。在案例教学中要运用音像资料等一切有效教学手段去表现事实,揭示实质。
6.思想性
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案例的思想性和内容的深刻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搜集、选取、编写案例的过程中,立意要高,挖掘要深,案件事实及处理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法理之中。选取的案件要体现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性、和谐性。
此外,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法律是不可能包罗万象或一成不变的,法律疏漏在所难免。一些案件的处理在现行法律上可能难以找到合理的法律依据,将这类案例适当地引入教学中,通过法理的分析找到对案件的最佳解决方案,这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理解。
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分析研究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经验,教师要加强与司法、政府、人大、政协、媒体、企业等部门的联系,多方搜集他们处理、经历、登载、报道的案件,依据上诉提出的各项要求精心选取案例。
二、案例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收集、整理、改造与自编的关系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目的的收集国内外案例,经过深入细致地加工、改造和整理,在课堂上使用,这是案例教学初期的主要案例来源。同时,要综合各种媒体信息和典型材料自编一部分有一定容量、质量较高的案例,条件成熟时可到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直接编写案例,在使用中加以完善和充实。
2.案例与教学内容衔接的关系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约束,而具体的案例具有法律适用的特定性,因此进行案例教学时不强求每一项教学内容均采用案例教学。采用什么案例,何时引入案例,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准则进行选择。
3.案例本身的复杂程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要针对教学对象考虑案例的难度水平,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加以接受。提供的案例过于复杂,超出学生接受水平,教学效果不好,也影响教学进度;案例过于简单,答案直白或显而易见又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科学设计案例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案例教学过程环节因人而异、因案而异,一般来说,案例教学过程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①仔细地通读相关教学案例,在关键处作出指示,找出案件中关键性问题;②思考在课堂讨论中分析案例的顺序;③判断是否只存在一种分析序列,是否可以认同其他的序列。如果只有一种序列,即可以此组织教学;如果不只是一种,就有必要征询学生的看法;④评估一下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情况,或者是否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如果是一边倒,就要想办法扭转,自己扮演与学生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如果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学生不能引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⑤从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评估、思考学生对于某个特定的案例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要准备对学生适当引导。
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案例库中将进行讨论的案例进行预习,并能够提出问题。学生准备案例学致有两种不同的情形:①个人分析;②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或将二者结合起来。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工作。对于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而言,该阶段也是对其所实施的案例教学的重要考评阶段。学生之所以接受案例教学也主要是因为其教学的实施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呆板、僵化及不能使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其中的弊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展露无遗。
在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先要把有关的基本知识透彻地讲授给学生,然后由教师围绕所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包括知识的重点、关键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知识,之后进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分组讨论阶段,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各组要互相交流,发表本组成员对案例的看法,从而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消化吸收。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兼主持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活泼和有趣的课堂环境,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见解,予以正确引导。最后由教师作出讲评,布置新的案例。讲评不但是巩固既得知识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更是进行反馈纠偏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加快成长步伐,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评定案例教学的质量,建议教师在课后可以写一些对案例的评论,这样做既可评定案例的适宜程度,也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材料。这种反思包括:案例讨论实际花费的时间与最初计划的时间之间的出入;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哪些方面反映得较好,哪些方面反映得不好;案例作业怎样布置才能更好一些?一些至关重要的观点是否可以从案例中引导出来?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评论,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档案。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10-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课题(2015XJG-YY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柏琦(1979―),女,湖南双峰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一、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问题
血液病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且涉及学科广泛,有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1]血液病学的临床治疗对医生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对血液病学专业及相关专业都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完善的专业实践技能。[2]一般临床见习生刚进入医院科室见习时,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的血液病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面对患者时会出现胆怯的心理。由于血液病复杂、抽象、难懂,很多临床见习生在见习期满之后,对血液病仍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正确的识别、筛选,采取有效的治疗,无法胜任血液病专科诊治工作。
血液病是一门非常难懂、难学的学科,因此,血液病学专科医师的成材率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将抽象难懂、理论性强的血液病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化,让学生能记忆得深刻,理解得透彻。近些年,这个教学观点逐步受到关注,也导致医学专科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模式,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实践中的图片及视听资料,配合专科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参与观摩专家对血液病病例的诊治、疑难病案的会诊,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血液病学临床教学具体化,降低了理解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血液病学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结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是血液病的突出特点。[3]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一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理论性文字和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让学生在课后去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正常组织和具有典型病理改变的骨髓片、血片及淋巴结等病理组织,转化成图片输入电脑,将图片编辑成幻灯片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可以形象阐述血液病或者与血液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动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与血液病相关的影视资料,录制血液病病例的治疗过程,将其制作成VCD给学生看。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记忆会更深刻。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获得很大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临床教学与持续性病情观察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的教学中有临床课程,上课时学生会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学习。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无法一次性向学生讲解太多的内容,只能根据所教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在相关的床旁学习,例如询问病史、查体等,并让学生在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相应的诊断以及预处理方案,然后由带教老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诊断,最后带教老师对病情做具体分析,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另外,血液病的病程往往是连续性的,仅依靠最初的症状无法判断患者后续病情的发展,学生也无法通过一次观察对病情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这不利于学生对血液病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因此,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不间断的跟踪观察,例如,急性白血病案例,其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治疗后病情变化极为复杂。[4]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出现某些症状前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比,并记录在案,然后将记录与主治医生的病历记录相比较,最后将资料整合交给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分析和总结整个案例的病程、治疗方案。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医疗的积极性。
(三)典型案例讨论与疑难病案讨论相结合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血液病中的典型病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模拟诊治,让学生通过患者病史、体征、症状表现以及各项指标检查报告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出自己的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方案,以及对疗效的判断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对疑难病案进行分析时,根据其病情、病因、病理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以辩论的形式授课,将病案信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思路查阅资料。在组织辩论的时候不分正反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引导。通过这种人人参与讨论的方式使讨论结果清晰化,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做铺垫。
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在血液病学的临床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对血液病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血液病医疗的兴趣。
(四)操作教学示范与动手体会相结合
医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医疗过程中,这是考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血液病学中的骨穿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5]针对见习生的教学,以教师操作示范为主。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学生对骨穿以及医疗实践操作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概念,这为他们以后实习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操做了铺垫。针对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可以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动手的方式。教师在示范教学的时候反复强调骨穿的关键步骤,在多次示教且学生已经清楚操作程序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操作,但要在旁边做关键性指导,及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血液病学理论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关键词: 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 ;项目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主要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使职业教育很好地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很好地适应我国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很好地适应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和复合技术技能培训,避免在实训教学中进行简单重复的单一技能训练;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和项目,推动学习者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显然,国家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明确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 因此,如何构建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使其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课程的理论依据与特性
随着职业教育理念与课程理论研究的日渐成熟,项目课程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理念。项目课程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产生的新型课程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产品为目标,将学生的完成过程设计为教学过程的课程形式。它具有立足岗位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情境为依托,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因为偏重理论学科知识传授、教学内容实用性不高而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足,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问题。
二、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项目课程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界主要对专业技能课程项目化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高职语言类专业语言基础课程进行项目设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针对英语视听说课程项目化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给出该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具体
案例。因此,本文将以项目课程理论为基础,以淄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视听说课
程为例,从该专业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探讨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三、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项目课程设计
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以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贯穿“一条主线,两个突出,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相结合,模拟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英语视听说项目课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标准
邀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行业企业专家与课程组教师一起,立足区域经济,结合社会及企业需求,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出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
(2)将真实工作任务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需求
以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引用本院真实的国际友好学校合作项目,融语言交际能力、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洽谈能力、英语导游能力的培养于一体。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在模拟情境中体现能力要求
充分利用校内语言实训基地和专业仿真实验室,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课堂上尽量模拟出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实操性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使真实的外贸业务、外事接待、英语导游等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同时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全真岗位实践,实现语言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同步培养的目的。
(4)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实施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采用课堂教学、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为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3.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项目设计
通过对山东淄博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进行的大量调研及毕业生跟踪,淄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外贸业务员、商务文秘和商务翻译。这些岗位所涉及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国际贸易业务、商务接待及商务翻译。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及商务接待能力。因此,根据本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英语视听说课程引用淄博职业学院与加拿大的“中加国际友好学校合作项目”,依据工作流程,按照递进式设计了4个子项目及子项目所包含的16个学习情境,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将语言交际能力、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磋商能力、英语导游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 1 淄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项目设计
4.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按照信息收集、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成果展示、评价总结、能力拓展6个步骤组织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和监控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四、结语
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变革,将专业知识贯穿英语课程的始终,把语言习得与职业技能融为一体,使语言知识的获取与岗位技能的形成同步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从职业教育的性质来看,基于工作任务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高职语言类专业语言基础课程项目化是一项复杂的,需要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来完成的任务。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项目化,除了本文提到的校企合作、项目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项目设计等,还包括项目课程的评价考核设计、项目课程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昕.建构主义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课程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2010(11): 124-127.
[2]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白.项目教学法在职业类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2014,2:159.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微课教学 教学效应
一、微课概述
近年来,微课教学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十分盛行,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微课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从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微课概念可被概述为:按照教学规划及教学实践的需求,以5分钟~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述。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微课理念应用的案例及分析
(一)用微课作为伏笔,打造探究性课堂。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获取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他的话向教育工作者阐述了“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已有的普遍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教学思路大多陈旧、老套,虽然教学方法成熟,但对学生的吸引力完全不够,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展开的探究性学习,逐渐会产生“索然无味”、“缺乏新意”的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为使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得到创新,教师可将微课的理念引入课堂中,通过5分钟-10分钟的微课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构建形式多元的课堂。
案例1《鸿门宴》教学设计:
首先,我从网络上下载2011版的《鸿门宴》影片,利用软件进行剪接,着重突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部分的内容,并在视频中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当课程开始后,我为全班学生播放小视频: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目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当播到该部分影片内容时,我突然停顿下来,而影片中也出现了我的身影,并伴随着一个提问)我: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范增会“数目项王,而项王却默然不应?”(我的问题一提出,大家纷纷放下书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次,我故作神秘地说:“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当播到该部分时,我又顺势停下来)我:同学们!看起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可为什么他要针对沛公呢?
在微课的视听引导下,一连串问题不断涌现,大家的好奇心完全被激发,我则顺势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针对视频问题,展开探究。
最后,我要求各小组选派成员阐述讨论结果,当他们全部回答完后,我则继续播放视频,此时我出现在视频里,为大家亲自解答两个问题。由于我在视频中的亲自现身,大家更有兴致。
教学效果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将网络影片剪辑成微课视频,并融入探究性提问,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微课探究性课堂,相比传统模式下一成不变的语文探究性课堂设计而言,该种方式巧妙地运用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打造了立体、动态、视听效应突出的探究课堂,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趣味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微课视频的引入,课堂探究氛围变得更浓。
(二)以微课作为工具,构建网络学习课堂。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微课的最大特色在于:它通常以网络为平台,构建起师生之间虚拟沟通的桥梁,展开无缝化教学。为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将微课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用微课作为语文教学渗透的工具,为学生构建全新的网络学习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新颖和奥妙。例如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我便“以微课作为工具,构建网络学习课堂”,展开全新的教学尝试。
案例2《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为使学生充分掌握中国建筑中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征、人文内涵,我利用互联网,设计微课教学欣赏平台,具体的教学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首先,我让全班学生登录班级QQ群,我则在群内上传两组微课视频,分别为“北京易郡四合院实景”和“四合院风格设计”,两组视频的长度均不超过五分钟。
其次,我提出教学要求“请大家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其他与北京四合院有关的视频、文字、图像资料,并展开群内共享交流”。由于有了我视频的提示,大家的查找变得有的放矢,纷纷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搜寻,QQ群中不时地出现大家上传的成果,一组组小视频、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关于北京四合院的资料不断涌现。
再次,我在群内发出新的探究学习要求,引领大家对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历史演变进行总结。群内的交流气氛不断浓郁,大家纷纷表达对北京四合院的全新认识,而我则将大家的成果整理起来,作为本堂课的资料,共享到群空间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方便今后教学的利用。
教学效果分析:将微课教学引入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尝试。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微课与互联网搭建的平台,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顺畅,每一名学生都能及时获取教师的学习要求,并利用自己的资源,展开学习搜索,不仅语文知识获得积累,网络搜索能力也将长足进步,教学双向效应得到彰显。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理念,搭建全新的教学实施平台,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并实践更多、更好的微课教学策略,让小视频发挥出大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