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费用分析

会计费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费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1篇

本文利用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异常审计费用影响审计质量的机制及其后果。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考虑异常审计费用的正负性后,发现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了审计师与公司之间的经济依赖性,降低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反映出公司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较低的审计费用促使审计师减少审计投入,控制审计成本以实现一定的利润目标,这也会降低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费用;异常费用;审计师;审计质量

一、引言

财务报告的审计是公司和审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它需要公司、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协商、讨价还价(Gibbinsetal.,2001)。理解审计师在审计质量上的妥协是学术界、实务界关心的重要议题。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审计师的聘用、审计费用的支付依赖于公司。这种经济上的依赖降低了审计师独立性,增加了审计师默许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然而,屈服于公司的盈余管理要求是有成本的,它可能扩大了整个事务所的法律因素风险,甚至导致审计师整个既有客户群的丧失,如安然事件导致安达信客户群丧失和倒闭,这就需要公司补偿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导致审计费用溢价。另一方面,审计费用可能存在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公司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只愿支付较少的审计费用(Casterellaetal.,2004)。较少的审计费用则会使得审计师减少审计投入,控制成本以获得必要的利润,这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现有的国内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一系列的文献研究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和审计费用的经济后果。对于异常审计费用,国内相关研究则刚刚“始于足下”,陈杰平等(2005)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和不利审计结果改善之间的关系;方军雄和洪剑峭(2008)、唐跃军(2010)也主要是基于陈杰平等(2005)的思路,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结果改善、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关系。然而,国内研究只关注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忽视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对于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研究也不够。这些正是目前国外相关研究的重点(Mitraetal.,2009)。国外研究表明,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会损害审计质量(Krishnanetal.,2005;Hribaretal.,2010),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也会损害审计质量(AsthanaandBoone,2012;Blankleyetal.,2012)。对于中国审计市场而言,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需要利用经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如公司层面因素和事务所层面因素。Simunic(1980)开创性指出,审计费用和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存货等因素有关。后来一些学者将审计费用的研究扩展至审计委员会(Abbottetal.,2003)、内部控制(Krishnanetal.,2008)、事务所合并(PongandBurnett,2006)等领域。国内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也主要从公司层面因素和事务所层面因素展开。如张宜霞(2011)研究发现,公司自身资产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他一些基于公司层面因素研究,如公司治理(蔡吉甫,2007)、内部控制(张宜霞,2011)等研究了审计费用问题。对于事务所层面,李明辉等(2012)研究了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刘笑霞(2013)研究了事务所被惩戒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其它一些研究,如从媒体关注(吕敏康和冉明东,2012;刘启亮等,2014)、产品市场竞争(邢立全和陈汉文,2013)等角度研究了审计费用问题。国内现有文献对于审计费用关注较多,对于异常审计费用关注却明显不够。审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可能获得低于正常水平审计费用(SankaraguruswamyandWhisenant,2009),也可能收取过高的费用(陈杰平等,2005)。国外对于异常审计费用的研究,如DeAngelo(1981a)指出,审计师对客户具有经济依赖性,维持与客户的关系能够获得“准租金”(Quasi-rents),异常审计费用导致审计师独立性下降,损害审计质量。之后,一系列的研究均探讨了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如Defondetal.(2002)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师持续经营意见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关系。LarckerandRichardson(2004)利用2000-2001的数据,研究了审计质量(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和异常审计收费之间关系,发现异常审计收费导致了审计质量下降。陈杰平等(2005)认为,异常审计收费的提高会导致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也会提高审计后的会计盈余。方军雄和洪剑峭(2008)也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正相关,公司的审计意见会从上年的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改变为本年的其他类型审计意见。赵国宇(2010)利用受到证监会处罚公司为样本,同时加以匹配正常公司样本,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被处罚公司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异常审计费用越高,审计质量越低。虽然以上的国内研究认为,异常审计费用的变化可能导致审计意见购买等行为,但没有考虑异常审计费用的正负性,而国外文献早已研究其正负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于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一般研究均认为,经济依赖导致审计师放弃执行充分的职业怀疑态度来正确地解释审计证据或是公正地做出判断(Choietal.,2010)。过高的异常审计费用,导致了审计师独立性下降,公司通过高于正常审计费用促使审计师默许其盈余管理行为,这会降低审计质量。Krishnanetal.(2005)发现,异常审计费用和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异常审计费用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Hribaretal.(2010)发现,在2002-2007年间,异常审计费用和财务重述、会计舞弊、SEC评议函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的关系。以上研究均是考虑正的 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于负的异常审计费用,AsthanaandBoone(2012)认为,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了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越强,审计费用越少。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对审计质量可能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既然财务报告审计是审计师和公司讨价还价的结果,在不违反准则前提下,公司会利用自己的讨价还价能力实施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越强,其实施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这会降低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过少的审计费用会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活动投入程度,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质量。Blankleyetal.(2012)也发现,过低的审计费用导致审计师降低审计投入,更容易导致财务重述。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a和2b。假设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正的异常审计费用越高,审计质量越低。假设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负的异常审计费用越高,审计质量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筛选本文利用中国CSMAR数据库收集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数据和审计相关数据,在得到了数据库中的所有上市公司数据后,对其执行以下筛选程序:(1)剔除2007-2013年某一年度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2)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行为可能因受到多重监管而产生异化。(3)剔除某一年度或数年ST、PT类上市公司。(4)剔除指标异常的公司。本文的控制变量包含是否为10大事务所的虚拟变量,对此,通过手工查询中注协的事务所排行榜获得。最终样本数为9959个。

(二)回归模型对于如何计量异常审计费用,现有研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建立预期审计费用模型,用回归残差表示异常审计费用,如陈杰平等(2005)、AsthanaandBoone(2012)、Blankleyetal.(2012)等;二是考察审计费用的年度变化值,用年度变化值表示异常审计费用,如方军雄和洪剑峭(2008)等。本文采用第一种方式度量异常审计费用,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Lnfee为审计费用,用自然对数表示;Big10为“十大”的虚拟变量,当事务所为10大时,为1,否则为0;Op为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否则为0;Inv为存货水平,用存货除以总资产表示;Rec为应收账款水平,用应收账款除以总资产表示;Em为盈余管理倾向,当公司上年度亏损时,为1,否则为0;Change为事务所变更,当发生了事务所变更时,为1,否则为0;Sqsub为审计业务复杂性,用分部个数的平方根表示;Roa为公司总资产收益率;Lev为公司资产负债率;Sale为公司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Year为年度虚拟变量;Ind为行业虚拟变量。模型(1)的回归残差就是异常审计费用,用Resfee表示。其中|Da|为根据Dechowetal.(1995)计算盈余管理水平的绝对值,用来表示审计质量;Resfee为异常审计费用,根据模型(1)计算;其它变量的解释与前面一致。

四、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分析

表2中,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对主要的连续型变量进行上下1%水平的缩尾处理(Winsorize)。|Da|为审计质量,即盈余管理水平的绝对值,最大值为2.0771,最小值接近于0。Resfee为异常审计收费,最大值为4.2135,最小值为-4.1199,说明有的公司审计收费超过预期水平较多,有的则低于预期水平较多。审计费用Lnfee的差异性较大,最大值为18.3694,最小值为9.2103,标准差为0.7647。其它变量中,审计业务复杂性Sqsub的差异性较大,其标准差为0.6218。会计稳健性Cscore最大值为0.4247,最小值为-0.5919,均值为0.0109,该均值小于KhanandWatts(2009)一文中的均值,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不及美国上市公司。表3中,根据异常审计费用(Resfee和Dlnfee)中位数,将样本公司分为低于中位数、高于中位数两个子样本,对审计质量差异进行了检验。可以看到,对于Da而言,高异常审计费用Resfee样本的均值、中位数均高于低异常审计费用Resfee样本相关指标,T检验值为-4.4790且高度显著,Wilcoxon符号秩检验值为-5.154且高度显著,这说明不同的异常审计费用样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以Cscore表示的审计质量中,高Resfee样本的会计稳健性均值、中位数为负,这说明高异常审计费用的样本公司不具有会计稳健性,相对应地,低Resfee样本的会计稳健性均值、中位数为正,说明低异常审计费用的样本公司具有会计稳健性,T检验值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值均高度显著。同样,以Dlnfee为划分标准的两个子样本中,高Dlnfee样本的审计质量均值和中位数均高于低Dlnfee的相关指标,T检验值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值均高度显著。表3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不同的异常审计费用水平下,公司的审计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初步证实了本文的假设。

五、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的假设,根据回归模型(2)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回归(1)考虑的是异常审计费用加上公司财务指标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该回归结果中,异常审计费用Resfee的回归系数为0.0719,且高度显著,意味着异常审计费用每增长1%,会导致|Da|增长7.19个百分点。由于被解释变量为|Da|,它是审计质量的逆指标,所以回归(1)的经济含义是异常审计费用每增长1%,审计质量下降7.19个百分点,这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回归(2)考虑的是异常审计费用加上审计相关指标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异常审计费用Resfee的回归系数为0.0719,且高度显著,其系数大小与回归(1)一致,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回归(3)中,将所有的变量放入回归方程,异常审计费用Resfee的回归系数为0.0719,且高度显著,与前面回归(1)、回归(2)一致,同样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回归(1)、回归(2)、回归(3)中,不同的是放入的控制变量,这导致了回归模型的F统计量和可决系数R2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异。回归(4)中,解释变量为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其回归系数为0.0736,且高度显著,说明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导致公司审计质量的下降,这证实了本文的假设2a,这表明公司通过支付正的异常审计费用,降低审计师独立性,满足公司盈余管理目标。回归(5)中,解释变量为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其回归系数为0.0384,且高度显著,说明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也导致公司审计质量的下降,证实了本文的假设2b,这说明过低的审计费用导致审计师减少审计投入,降低审计质量,也证实了公司讨价还价能力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回归(4)、回归(5)的结论与AsthanaandBoone(2012)结论一致,因而本文认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异常审计费用会降低审计质量。控制变量中,财务杠杆Lev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资产报酬率Roa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现金流水平Cashf和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关系;Big10的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存货水平Inv的回归系数基本为负的显著;审计业务复杂性Sqsub和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

六、稳健性检验

(一)变量替换为了验证本文结论的稳健性,对被解释变量进行了替换,将|Da|替换为会计稳健性Cscore,它是审计质量的顺指标,意味着会计稳健性越强,审计质量越高。其次,对解释变量进行了替换,将取对数的审计费用的年度变化值作为异常审计费用的度量。回归结果显示,结论与前文基本一致。

(二)自选择问题异常审计费用可能存在自选择问题,有意降低审计质量的公司,可能自己选择支付过高的审计费用。为此,本文利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首先建立虚拟变量dumfee,支付正的异常审计费用时,dumfee等于1,否则等于0。采用Probit回归方式,对影响支付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如“十大”,公司盈余管理倾向、报酬率等指标,计算逆米尔斯比率(InverseMill’sratio),将其放入回归方程,然后执行回归程序。同样,对于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也采用类似的程序,结果如下表5所示。表5中是考虑自选择问题的回归结果。从回归(1)到回归(5),所有的Lamda均是显著的,这说明样本存在自选择问题,也说明Heckman二阶段方法的正确性。回归(1)至回归(5)中,异常审计费用Resfee的回归系数均是高度显著为正的,这说明异常审计费用导致了审计质量下降,证实了假设1;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负相关,证实了假设2a;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正相关,证实了假设2b。其它控制变量的显著性水平,符号基本和前面回归结果类似。不同的是十大Big10的回归系数,前面几个回归中其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这里为负且显著,这说明控制了自选择问题后,十大Big10和审计质量正相关。

(三)内生性问题经济问题研究中,影响研究结论正确性的重要考量就是内生性问题,不考虑该因素,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对此,本文将解释变量Resfee滞后一期以降低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此外,采用工具变量法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将Resfee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实施二阶段回归,回归结果显示,结论与前文结论一致。这些均表明,内生性问题不能影响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四)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回归时聚类。由于数据是跨时间的混合数据(Pooleddata),公司出现不止一次,产生聚类现象(Clustering)。这会导致低估标准误和高估显著性水平,因此,借鉴Petersen(2009)做法,重新执行回归并控制层面聚类和异方差性,结果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区分审计质量的方向。由于被解释变量为绝对值后的操控性应计,将操控性应计分为正的样本、负的样本,然后执行回归结果。发现,对于正的操控性应计,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与其正相关;对于负的操控性应计,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与其正相关,仍然支持本文的结论。七、结论审计师是由公司雇佣和支付审计费用的,这就导致了审计师和公司间出现经济依赖性问题。关于这种经济依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已经成为审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审计师获得过高或过低的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利用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借鉴陈杰平等(2005)、AsthanaandBoone(2012)、Blankley(2012)等建立的异常审计费用模型,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异常审计费用现象,异常审计费用的存在降低了审计质量。考虑异常审计质量的正负性后,本文发现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负相关,这说明审计师在收取过高的审计费用后,降低了审计独立性,默许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审计质量。同时也发现,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负相关,这表明公司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减少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同时,降低的审计费用也会使得审计师减少审计投入,如减少实质性分析与测试,减少审计成本以保持一定的盈利。当然,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一些数据的获取困难,本文没有考虑审计师的组成情况、审计工作的分配情况、内部审计等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这可能会削弱本文结论,这也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审计研究.2007(3)

2.陈杰平,苏锡嘉,吴溪.异常审计收费与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4)

3.方军雄,洪剑峭.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损害-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9(4)

4.李明辉,张娟,刘笑霞.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定价——基于2003—2009年十起合并案面板数据的研究.会计研究.2012(5)

5.刘启亮等.媒体负面报道、诉讼风险与审计费用.会计研究.2014(6)

6.刘笑霞.审计师惩戒与审计定价——基于中国证监会2008-2010年行政处罚案的研究.审计研究.2013(2)

7.吕敏康,冉明东.媒体报道影响审计师专业判断吗?——基于盈余管理风险判断视角的实证分析.审计研究.2012(6)

8.唐跃军.不利意见、审计费用与意见购买.证券市场导报.2010(1)

9.邢立全,陈汉文.产品市场竞争、竞争地位与审计收费——基于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双重考量.审计研究.2013(3)

10.张宜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内地在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1(12)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2篇

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开辟了人类经济管理领域又一个新的“利润源”。物流管理会计是一门服务于企业物流管理的学科,旨在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通过运用各种定量计算与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物流本身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物流信息,以便于企业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物流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流成本资料

现行的财务会计把企业的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而销售成本只是生产成本的一种转化形式,企业的费用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3种,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之分。在供应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在库存过程中产生的挑拣整理费、资金占用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制品运输费、运输设备的折旧费、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在废弃物(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不合格品等)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本文由收集整理用等等,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有的进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的进入企业的管理费用,有的进入企业的财务费用,有的进入企业的营业费用,要想从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中重新分离出企业的物流成本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应该成为物流管理会计重要的研究内容。

2.物流管理会计意识淡薄

对比管理会计的框架,物流管理会计的框架应该包括物流管理会计基础、物流管理的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以及业绩评价与责任会计4大部份。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管理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管理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是企业整体的事情。

3.没有企业物流成本测算规则和方法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管理会计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4.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信息体系缺乏物流管理数据

在国家的宏观统计中,还没有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完善数据。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把企业的物流成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想从现有的财务成本数据中计算出比较正确的物流成本数据,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机构与人员。

二、研究物流管理会计的意义

物流管理会计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内部会计,它以内部会计报告的形式计算并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关的责任以及解决的办法等,以此辅助决策者。随着现代社会各种现代化工具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物流成本也相应增长。搞好物流管理会计,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主要有:第一,提高对物流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的第三源泉;第二,预测物流管理活动,为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第三,计算分析物流成本,为制定物流价格提供参考;第四,制定物流标准成本,为进行物流业绩考核提供依据;第五,划分物流责任中心,为推行物流责任会计打下基础;第六;进行物流管理全面预算,为制定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创造条件。

三、物流管理会计之核心——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在经营物流业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它既是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通过对物流成本核算中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单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程序等要素的探讨,提出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为物流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模式。

1.成本核算对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物流企业设置物流业务成本明细账、归集和分配物流业务费用、计算物流业务成本的基本前提。明确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核算对象,也就是明确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耗费的承担对象。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物流业务合同相当于制造企业的一份产品订单,可以将物流企业承接的每一项物流业务作为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对象。考虑到物流企业所承接的物流业务合同业务运作的特点,还需要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明细对象。物流企业可以按照每一份物流业务合同和具体业务订单开设物流业务成本核算明细账。

2.成本项目

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其属性可以划分为物流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前者属于物流劳务成本,后者属于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业务运作的组织管理,可以把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的费用归为与物流业务相关部门的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物流信息系统费用与履行物流业务合同费用四类。

(1)与物流业务相关部门的费用

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所负责的物流业务的

承揽工作实质上就是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工作,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场所相关费用、人员薪金相关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承揽过程的业务费等。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可以被理解为物流企业的物流市场营销部,其发生的费用与制造企业的营销费用属性相同,可以将物流业务上述前期开发费用作为营业费用处理。根据目前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物流业务的作业职能部门无论是物流中心还是下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机构费用、人员费用等都是因承做物流业务而发生的,所以应将其计入物流业务的成本。考虑到物流企业与交通运输企业的相关性,可以把这一类费用归属为营运间接费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不同的物流业务成本。

(2)物流方案设计费用

在物流企业自行设计物流方案的情况下,具体负责物流方案设计的职能部门一般是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物流方案设计所发生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咨询费、各种耗材等费用一般包含在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的机构和人员相关费用中,很难分离出来,物流方案设计费用在发生时已作为物流管理职能部门费用计列为营业费用。如果通过专业物流咨询公司代为设计物流方案,物流企业所支付的物流方案设计费或咨询费,可以归属于所投标的物流业务,但这时能否中标尚未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规定,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归为营业费用较为合适。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费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自行开发投入与外购投入两种方式。由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能够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并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与现行软件业的软件自行开发具有类似性,为此,可以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发生的耗费作为期间费用计列为管理费用。在物流企业从外部购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下,根据目前企业把软件购置支出一般都作为期间费用计列为管理费用的实际操作。

(4)履行物流合同费用

物流服务包括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两部分。基本服务包括运输、仓储、装卸等;增值服务包括仓储等环节的贴标签、分包装或更换包装、生产性组装等。物流企业可以把履行物流合同的环节分为运输、仓储、装卸、增值服务等。

第一,运输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合同中的运输服务全程外包的情况下,则该项物流业务的运输费均属于直接费用,支付给签约运输服务商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项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外包运输服务涉及不同物流业务的运输,则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支付的运输费在不同物流业务之间进行分配。

第二,仓储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仓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给签约仓储公司仓储费。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仓储费分配给不同物流业务的成本中。

在物流企业利用自有的仓储设施设备提供仓储服务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仓储费用由三部分构成:仓储机构和员工的相关费用,仓储设施设备相关费用和各类仓储操作费。如果仅涉及单一的物流业务,应将所发生的所有仓储费用均直接归属于该项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同时服务于多项物流业务,则需要对这三种仓储费用进行分别处理。仓储机构和员工的相关费用可视为仓储管理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

准分配于不同的物流业务;仓储设施设备的相关费用和各类操作费用可视为仓储作业费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是否有必要将其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三,装卸费:装卸作业与运输和仓储作业密切联系,物流企业可以对装卸作业进行单独运作也可以把装卸作业并同运输或仓储作业来进行运作根据装卸作业外包或自营情况,其成本计算方式与仓储费相同。

第四,加工增值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涉及的加工增值服务和仓储等服务一同外包的情况下,根据加工增值服务费的重要性程度,外包的加工增值服务费可以合并计列在物流业务成本的仓储费、装卸费或运输费中,也可以将加工增值费单列计入物流业务成本中。

第五,其他费用:物流企业在履行物流合同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各类费用,如保险费、税费、事故损失与违约赔偿费等。保险费、税费、事故损失等费用通常都表现为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某一项物流业务的成本,违约赔偿费则比较特殊,应计列为营运间接费用中的违约赔偿费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于相关物流业务成本中。

3.成本核算程序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成本会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涉及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由于不同企业会因生产经营情况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的特点,而且在同一企业也有可能因生产模式或技术工艺的改变以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满足未来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的需要。本文就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设置存在某些不足

《成本会计》校内实训包括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其内容是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应掌握的某项方法或技能设置,具有一定的仿真度。但是由于教材所涉及的进行成本核算所运用到的各种方法均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说是经过整理、加工而模式化的方法,因而据此安排的实训,也只能训练典型工作方法的运用,并不一定就是实际工作中能直接用的上的方法。比如为了配合学生掌握品种法的应用,教师会选用一套为“品种法”“量身定制”的仿真实训资料。资料中背景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管理要求和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完全一致,相关成本费用资料按也是按照品种法的费用归集分配顺序提供,操作步骤完全按照品种法的成本核算流程设置,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指令按部就班的完成指定工作任务,只要不出错,都能得到设定好的工作结果。但若仅仅止步于此,仍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忽视成本会计意识的培养

尽管经过传统实训训练,学生们的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会了如何设置成本费用账、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账表间的结转、账务处理乃至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编制成本报表并分析。但是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也只是机械的执行工作指令的结果,并不明白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当然也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如何设计各种费用分配表格;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有什么用。甚至于离开了业务提示,学生们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忽视了对学生成本会计意识的培养。所谓成本会计意识即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感觉和职业判断能力,包括对自己岗位功能的的充分认知,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处理工作任务时习惯遵循的原则。成本会计意识是支配和调控成本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和活动的调节器,只有形成了成本会计意识,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对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事项由被动应对变成主动反应。

(三)文字性的实训资料缺乏真实感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在制造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等情况,因而对课程涉及的成本内容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仿真实训资料对背景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描述,但限于资料自身的用途和局限性,学生对一些名词与术语诸如;车间、工段、工艺员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工序、定额等等不知所云,且难以有切实的感受和体验,囿于这种情形下的学生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将会大打折扣。

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精神才能放松,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要让学生消除对仿真实训环境的陌生感,让学生感受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除了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鼓励学生假期到企业实习以外,让学生观看视频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方面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去合作企业录制生产经营活动的视频在课上播放。一但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观能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他们会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样,积极思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一项认知及掌握三项原则。一项认知是指明确成本会计工作服务于企业成本控制、节约费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成本管理的全局意识,应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核算、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三项原则是指:重要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受益性原则。其中,重要性原则强调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分清主次,主应从细、次应从简;简要有理、细应有用。即从实用角度出发,既不盲目追求繁琐,也不片面追求简化;因地制宜原则是讲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必须考虑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管理的要求,切不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要学会变通;成本的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过程,但所有费用的分配都应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承担,单独受益单独承担,共同受益分配承担,分配标准与受益数量之间应具有因果关系。

(三)以典型工作方法为基础,提升实战能力。由于课程所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大多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已经模式化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制造业的成本核算环境远比书本上要复杂、灵活的多,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方法很难照搬到实际中去。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之后,还应适时进行非典型状态下的训练,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将来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实战模拟”训练,比如:选取若干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应采用那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自己假设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计算投料率和在产品约当产量时让学生思考非俗纪读戏绞较拢4种投料方式以外)如何计算投料率;仅提供背景企业成本资料不给予任何业务指导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包括选择具体方法,设计费用分配表格和成本核算程序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等。

参考文献:

[1]庾慧阳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与探讨《中外企业家》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4篇

所谓审计前期工作:泛指在具体执行审计测试程序之前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客户的筛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前调查、审计计划的制定等等。

一、对客户进行筛选

1、客户的分类

年终,应对本所的客户做一筛选分类,分析客户每年在本所的业务量占全所业务量的比重,并考虑客户的行业类别;重点考虑比重大的客户的工作安排。建议根据事务所的业务构成和总收入情况制定最低的收费标准,如对收费项目低于1000元或10000元(具体标准根据情况而定)的业务不再承接,对一年内其在总收入中占1%以下的客户都不应再采取打折策略,除非个别极具成长性的可以特例。目前,行业收费普遍偏低,并且竞相打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按照博弈论的原理,竞争的企业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结果是两败俱伤。

2、与客户接洽,了解客户的需求

大多数事务所的客户在12月都基本定下,无论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项目经理要立即进行联系,了解客户的情况与要求。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客户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对这类客户,要么在事前就告知,即将出具保留意见报告或是否定意见报告,要么就明确拒绝该客户要求甚至拒绝这项业务。一些注册会计师由于怕失去客户,一味让步,甚至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出一些令客户较满意的“馊主意”,当时客户满意了,但注册会计师尊严和职业道德也就由此丧失殆尽,客户会对注册会计师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直到注册会计师不能承受。

在与客户的接洽中,要充分考虑胜任能力,一般来说,社会公众很难对CPA的业务质量做出评价,但是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却很高,一旦承接,客户又会对你的工作提出要求,特别是现在事务所审计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客户会暗地将你与前任会计师比较,因此,对超越专业胜任能力的业务要慎重考虑,不要盲目承接。

此外,这里的胜任能力除了专业方面的考虑,还有时间方面的考虑。承接业务时,一定要进行实地调查,搞好时间预算,事务所应有制度明确规定,给二级和三级复核预留起码的时间,不能一味答应客户的要求。在业务高峰期,如果时间安排有问题,应慎重考虑,一旦承接,又不能按时完成,导致客户不满,反而影响事务所形象,工作程序在草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更无法保证。至于客户方面,在审计计划和时间预算出来之后,应立即与客户沟通,告知完成报告起码的时间,争取客户的理解。

3、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在完成了前面两项工作后,就应着于与客户洽谈审计业务约定书,在实务工作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计业务约定书迟迟不签。有许多客户会用各种理由迟迟不签订业务约定书,甚至正式报告都提交了,再后补业务约定书,这使得这一重要的业务环节完全流于形式。

二是,在签订业务约定书时,事务所关注的焦点就只有审计费用一项,只要费用谈满意了,其他的审计范围、责任、义务等等都按下载的模板一套了事。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最后发生分歧,往往没有合同给予支持。

因此,我们特别提醒各位同行,在正式进场之前一定要先行签订业务约定书,事实上,没有签订业务约定书,从法律角度上看委托关系就不成立,尽管在事务所进场后再发生更换事务所的情况不多,但是,如果不事前将各种事项约定,在最后出具报告时,一旦发生分歧就很难解决。有些客户在审计结果出来后,拒绝调整,并以降低审计费用要挟事务所让步。其实,事前签订好业务约定书,对客户同样是起到保护其权益的责任。国外的经济领域非常重视合同的约定,而中国的国情喜欢以人情、口头承诺来替代合同,先说断后不乱其实利人利己。

此外,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也要特别注意,除了审计费用,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的约定也至关重要,特别是非年报的专项审计,如果事前不约定要完成哪些工作,很可能到最后注册会计师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客户也不满意,因此,要与客户反复沟通除费用以外的主要内容以及双方的责任义务,同时也最好在业务约定书中限定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和责任。

二、审计计划

事实上审计计划是审计业务的起点,一个好的审计计划不仅能对整体工作的标准化操作起指导意义,而且,项目经理在拟定计划的过程中,对业务的整体把握和了解,使得项目经理的业务水平会不断提高。对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计划都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审计计划在不同情况下的繁简、粗细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1、编制审计计划的重要性

审计计划旨在控制三个关键的领域,使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而有效的完成:

(1)审计要求;(2)审计成本;(3)审计风险

很明显,在审计计划过程中,尽可能早地确定客户的审计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审计人员需要知道预期的工作范围、报告日期等,以便充分调动事务所资源来完成这些目标。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划审计工作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制定审计计划。在一些审计项目中,直至审计工作全面结束,根本就没有制定审计计划;

(2)补做审计计划。相当部分的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后不是先行计划审计工作,而是先行实施现场审计工作,待审计项目结束后再补做审计计划;

(3)套用固定格式的审计计划-

(4)不及时修正审计计划。一些注册会计师虽然在实施现场审计工作前制定了审计计划,但没有根据具体审计情况或其他有关因素的变化对审计计划做及时的修正和调整;

(5)审计计划不全面、不规范;

(6)审计计划成摆设。

3、编制审计计划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在编制审计计划以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合同、协议、章程、营业执照、重要会议记录、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厂房、设备和办公场所。

(2)了解与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所在行业的影响以及其他与编制审计计划相关的重要情况。

(3)查阅上一年度的审计档案,关注上一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计划和审计总结、重要的审计调整事项和管理建议重点以及上一年度的或有损失和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4)如果是初次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讨

论总体审计策略要点和某项审计程序,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的工作相协调。注册会计师还可以考虑是否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查询审计工作底稿。

4、审计计划的编制

调查工作完成后,项目经理应提出审计计划,计划可以简约一些,但应有以下基本要素:公司简况、审计基础、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审计策略及工作要求、人员安排、时间预算。

[审计计划范例]

XXX公司

2009年度报表审计计划

一、公司概况及组织结构

(一)公司概况

该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营业执照号、地址。公司下辖的分公司,2009年末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职工人数,业务范围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行业制度的有关规定,是否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二)公司组织结构

(对于大型集团性公司,应在计划中将组织结构列示,以便于审计人员了解复杂的往来关系,从而对关联事项予以充分的关注)。

二、审计基础

[范例1]公司2003~2007年由×××事务所审计,以前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均为无保留意见,2008年报审计由本所审计,报告类型为保留意见,保留事项为公司新增的固定资产未提折旧或……,因此,公司具备一定的审计基础,与公司财务人员容易沟通,本次年报审计的重心是2009年当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上年保留事项继续重点核查,同时对期初数应予以适当的关注即可。

[范例2]公司系新设公司,以前从未进行过审计,验资报告由×××事务所出具,出资主要为实物资产,财务人员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出纳,从初步了解的情况看,财务基础差,公司方面对审计持被动态度,公司基本无内控制度,本次审计应采用主要证实法,重点在实质性程序上,对其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应予以适当的关注。

三、审计范围及目的

(一)审计范围

公司总部2009年度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其他N个分公司或子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二)审计目的

对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恰当地发表意见。

公司委托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工商年检(或用于增资扩股/申请贷款/产权结构调整等)。

四、重要性水平及风险评估

(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的真实性、重要性比例确定如下:

1、以利润总额为计量基础,重要性水平确定为:

公司报表利润总额×××万元。重要性比例关系10%;重要性金额×××万元。

2、对不影响损益,但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公允表达的会计事项,以资产总额为计算基础,重要性水平确定为:

公司报表资产总额×××元。重要性比例关系0.5%,重要性金额×××元。

各账户或各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1/6~1/3。

上述重要性金额按比例分摊各资产项目如下:

货币资金15%

固定资产净值及在建工程15%

应收款项20%

各项投资15%

存货20%

无形资产15%

对审计抽样结果及审计差异的判断,凡是涉及损益,适用于第一种重要性标准,凡是涉及表达和披露的,适用于第二种重要性标准。

(二)审计风险评估

1、重大错报风险:通过前期工作以及控制测试的结果显示,公司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较好,并且由于公司是本所的老客户,对其比较了解,故其重大错报风险为中,但由于公司经营处于困境,在审计中对涉及损益的处理以及潜在的损失应予以重点关注。

2、检查风险:对检查风险要求为“低”。

应采用分析程序、专业判断、重要项目抽查来降低检查风险和审计风险,每一位审计人员均应保持高度的谨慎态度,在实质性程序阶段应重点使用分析程序。

五、审计策略

[范例1]由于在前期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控制测试,并且公司本年度较上年度而言,内部结构及相关控制无重大变动,其2009年度的重大事项公司也经常与我们保持沟通,年终决算前的许多问题都交换过意见,因此,本年预审不专门进行控制测试。在进行实质性程序的同时对注意到的一些异常事项,追加部分环节的控制测试。

[范例2]由于公司的前身为国营企业,财务管理较为严格,有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并且公司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测试,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审计策略将分五大循环进行,(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货币资金和特殊项目),从公司总部开始,对其中三家比重较大的分公司同样进行,对比重较小的另外两家只进行简单的穿行测试,若无重要问题,对此两家可以采用审阅的方法,不再进现场进行实质性程序。

[范例3]由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健全,无法给予充分的信赖,并且考虑时间因素,执行控制测试所用的工作量预计将超过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因此,计划直接进行实质性程序,对主要循环进行穿行测试。

预审工作:

1、参与年末存货盘点

根据公司的存货分布情况,选择占比重较大的三家分公司参与盘点,公司例行的年终盘点在每年的11月20日,参与盘点后要与财务账面核对并顺轧至年末。

2、往来款项的函证

拟定于12月31日左右,对往来款项中账龄长、金额大的客户开始函证,样本采用分层法选取,(例如:往来款总额为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3万元,样本总量=1000/13≈77,共有6家分部(包括总部),平均每家的样本量应为12~14个,每层级差为×××)。同时,为了配合计提坏账准备,要求客户在清理内部往来的基础上,对各自对外应收款项的账龄进行分析填列。

同时要求对所有银行账户及贷款情况进行函证。

现场审计工作:

在预审工作的基础上,拟定于2010年1月15日左右进场,对内控制度较好、所占资产份额较小、本年度经济业务较少的单位如××厂、××公司采用审阅财务报表的方法进行,对重要科目或发现有重大变动或特殊事项的再进场审计。对本部、××公司、××公司、××公司按常规进行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重点: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根据前期审计工作的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对××公司2009年报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关注或有事项及承诺事项的处理情况;

2、关注委托资产经营管理的情况;

3、内部往来的清理核对;

4、关注存货暂估入账的清理;

5、对销售实现的真实性要重点关注,销售公司从本部发往各销售点的货物是否真正实现销售,内部未实现销售是否全部抵减,对销售的截止测试要重点关注;

6、对关联方及交易的识别与披露;

7、在建工程中代建工程发生的费用及相关利息费用的处理等等。

六、审计人员安排

项目负责人:×××

后期制作:×××

各小组安排如表1。

各小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计划要求完成现场工作,各组长应在现场对组员工作进行复核,并完成试算平衡表及现金流量表的核查,需调整事项及时与负责人联系,以保证统一的步调,调整事项未经负责人同意,不要随意与客户交换意见。

(一)审计时间安排

1、预审时间

(1)2009年11月20日开始参与年末存货的盘点,对残、次、冷、背的货物单独归类。

(2)2010年1月10日左右对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往来款项及银行款项进行函证。

2、年报审计时间

预计××公司2009年年报将于2010年2月15日完成,拟定于2010年1月15日进场,争取在2010年2月4日完成现场工作,后期制作时间预计2天,复核时间2天,修改及装订2天,于2月10日拟出初稿。

具体科目详细计划参照各项目审计程序表,凡该表中有的审计程序,均应考虑执行,未执行的应说明原因。

上述计划未尽事项,将根据审计现场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计划编制人:

复核人: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5篇

(一)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并对享受加计扣除的情况作了具体说明。

(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究开发项目未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二、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与会计核算差异分析

(一)人工费用税收规定,人工费用指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会计规定,人工费用指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差异:(1)会计核算上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记入研究开发费用,但税收政策上没有规定,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2)会计核算上对在职研发人员没有进一步细化的规定,而各个地方税务机关在执行此项税收政策时对在职研发人员还有更具体的规定,如对研发活动人员的范围和人数有限制。

(二)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税收与会计都将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界定为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但税收政策上更加强调直接消耗,尤其是对于一些共同耗用的费用;如:水、电、汽等共同耗用的费用,企业仅仅简单按比例分摊到每一个研发项目上,无法提供直接消耗的依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三)装备调试费税收规定,装备调试费指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会计规定,装备调试费指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会计核算对工艺装备和装备调试费的内容没有细化,范围比较广,而税收政策对此有限制性规定,对企业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装备调试费费用不能享受加计扣除。另外对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会计核算可记人研究开发费用,但税收政策上没有规定,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四)折旧费与长期待摊费对该费用的界定,税收规定为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会计规定为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税收规定必须是立项书上标明的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而对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和共用设备计提的折旧费或租赁费,则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五)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对该费用的界定,税收规定为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会计规定为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费等费用;不包括企业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后,在境内外发生的知识产权维护费、诉讼费、费、“打假”及其他相关费用支出。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差异:会计核算上对参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其他费用均可记入研究开发费用,而税收政策上没有规定,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六)其他会计核算上未明确但税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研发费用。应按照税收政策的规定操作,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否则,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其中: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会计核算上未明确但税收政策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应将其记人研究开发费用,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2)合作和委托开发项目。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能享受加计扣除。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的项目成果应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3)企业集团集中研发费用。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需要由集团公司进行集中开发的研究开发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可以按照合理的分摊方法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间进行分摊。企业集团应将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且该协议或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参与各方在该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等内容。如不将协议或合同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研究开发费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4)凡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不征税收入部分,此不征税收人用于支出所形成的研究开发费用;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在会计核算上记入研究开发费用,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均不得税前扣除,更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5)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后,如果改变用途对外租赁或转移,则停止享受加计扣除,以前年度加计扣除的部分也不予以追溯调整。

[例]A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

主要从事新型液压打包机和剪切机的研究、生产和销售,注册经营地在江苏省××市。2008年公司实施了"Y63型城市生活垃圾压缩机产品”开发项目,其中Y63型城市生活垃圾压缩机的主机委托由滨江大学进行设计,其余部分由公司进行设计、生产;该项目已获市科技局立项,所申报开发项目属于节能环保型的新产品,并已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会计核算账面反映情况如下:2008年度会计核算账面反映共发生研发支出3850170.43元(均为费用化支出),本企业没有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不征税收入的发生的研发费用。(1)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人工费用1326028元,其中:工资863400元。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支出362628元,福利费100000元。(2)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1768008.32元,其中:材料764144.12元,分摊的水、电费753864.20元,设备调整检验费100000元,试制产品检验费150000元。(3)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68555.77元,房屋租赁费200000元。(4)装备调试费80000元,其中:工装准备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30000元,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费用50000元。(5)支付滨江大学新产品设计费150000元(由受托单位归集费用,符合税收管理规定)。新工艺规程制定费20000元。(6)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37578.34元,其中:技术图书资料费15000元、资料翻译费20000元,办公费35000元,差旅费52852,34元,电话费5000元,招待费9726元。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企业通过应用abc分类的方法从复杂繁多的费用项目中找出主要的费用控制项目,同时应用abc分类从企业里庞大的组织架构中找出主要的费用控制中心或部门,然后对其发生的费用项目实施有效管理。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生存的最终目标,衡量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利润。我们知道,“利润=收入-费用”这个简化的会计方程式,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断地用这个等式核算自己的家庭利润。一个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直观地看增加收入或减少费用都可以使利润上升,接着就来谈谈企业费用管理的问题。

企业费用的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企业的费用项目烦多,全面涉及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张办公用纸,大到所有员工的工资福利、国家的税收,最终都形成企业的费用。所以费用变量,有无数个解,需全员共同参与来解决,不是单靠领导或财务部门就能管理和控制好的。

但是,费用管理作为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管控的好坏,对企业的最后的费用支出总额有直接重要的影响。下面来介绍应用abc分类法来管理企业的日常费用,提高财务部门对企业费用的管理水平。

首先,我们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否能控制将费用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两大类,然后在可控费用项目里面再次依据费用责任主体将其分为某责任主体可控费用和某责任主体不可控费用两大类,进行两个层次的划分,找出每个可控费用项目包含的责任主体。可控费用通常的判断依据是必须同时需具备四个条件:可以预计、可以计量、可以施加影响、可以落实责任,凡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费用一般分为不可控成本,同时费用数额的计算依赖其他费用项目、受非正常经营事项的影响形成的费用项目或受会计政策和方法约束无法随意变更的费用项目也列为不可控的费用。

第二、将可控费用分为abc三类:a类费用为项目少且金额大的可控费用项,其占了整个可控费用项的百分比为70%左右的金额;b类费用为仅次于a类费用项的金额可控费用项目,大概占了整个可控费用项的百分比为20%的金额;c类费用项目多,金额小,发生次数少,金额稳定的费用项目。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依据每个费用项目占可控费用的权重对其进行从高到低的排队,将累计费用项目占总可控费用项目百分比为5-15%,而费用金额占总可控费用金额累计百分比为60-80%左右的费用项目,确定为a类;将累计费用项目占总可控费用项目百分比为20-30%,而费用金额占总可控费用金额累计百分比为20-30%的物品,确 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项目百分比为60-80%,而金额累计百分比仅为5-15%。根据这三类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对a类费用项目采取重点管理和控制、对b类费用项目采取次要管理和对c类费用项目采取一般管理三种不同程序的管理,具体情况列举如下表:

 

表格一:某公司商品流通费用明细表   (单位:万元)

费用监控的类型

费用监控的重点类型

行次

项目累计百分比

项目内容及累计百分比

本年累计

占可控制费用的比例

金额累计百分比

可控

a类费用

1

2.86%

2.86%业务招待费

1,942

18.97%

18.97%

可控

a类费用

2

5.71%

5.71%支付物流费

1,550

15.14%

34.11%

可控

a类费用

3

8.57%

8.57%办公费

980

9.57%

43.68%

可控

a类费用

4

11.43%

11.43%车辆费用

836

8.17%

51.85%

可控

a类费用

5

14.29%

14.29%差旅费

744

7.27%

59.12%

可控

a类费用

6

17.14%

17.14%低值易耗品摊销

641

6.26%

65.38%

可控

a类费用

7

20.00%

20.00%会议费

569

5.56%

70.94%

可控

b类费用

8

22.86%

22.86%运输费用

538

5.26%

76.20%

可控

b类费用

9

25.71%

25.71%宣传费

447

4.37%

80.57%

可控

b类费用

10

28.57%

28.57%包装费

429

4.19%

84.76%

可控

b类费用

11

31.43%

31.43%修理费(除车辆修理)

394

3.85%

88.61%

可控

b类费用

12

34.29%

34.29%销售管理和打假经费

262

2.56%

91.17%

可控

b类费用

13

37.14%

37.14%水电费

208

2.03%

93.20%

可控

c类费用

14

40.00%

40.00%技术开发费

106

1.04%

94.24%

可控

c类费用

15

42.86%

42.86%其他

102

1.00%

95.24%

可控

c类费用

16

45.71%

45.71%审计费

97

0.95%

96.19%

可控

c类费用

17

48.57%

48.57%咨询费

74

0.72%

96.91%

可控

c类费用

18

51.43%

51.43%租赁费

73

0.71%

97.62%

可控

c类费用

19

54.29%

54.29%其他

56

0.55%

98.17%

可控

c类费用

20

57.14%

57.14%保险费(除车辆保险)

48

0.47%

98.64%

可控

c类费用

21

60.00%

60.00%涉外费

43

0.42%

99.06%

可控

c类费用

22

62.86%

62.86%软件服务费

36

0.35%

99.41%

可控

c类费用

23

65.71%

65.71%消防警卫费

33

0.32%

99.73%

可控

c类费用

24

68.57%

68.57%绿化费

21

0.21%

99.94%

可控

c类费用

25

71.43%

71.43%检验费

20

0.20%

99.94%

可控

c类费用

26

74.29%

74.29%标识费

17

0.17%

99.94%

可控

c类费用

27

77.14%

77.14%物业管理费

6

0.06%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28

80.00%

80.00%保管费

4

0.04%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29

82.86%

82.86%排污费

3

0.03%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30

85.71%

85.71%整理费

0.00%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31

88.57%

88.57%仓储费用

0.00%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32

91.43%

91.43%广告费

0.00%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33

94.29%

94.29%土地使用费

0.00%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34

97.14%

97.14%库存商品盘亏

0.00%

100.00%

可控

c类费用

35

100.00%

100.00%库存商品盘亏

0.00%

100.00%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项可控费用的占可控费用总额的百分比,及其排序后的累计百分比。

第三、绘制abc分析图,根据金额累计的百分比情况,以费用项目百分比为横坐标,以费用金额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 如图:

图一:abc类费用项目分析图

从此图并结合表一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企业从业务招待费开始到会议费为止划分入a类费用,费用金额累计百分数为70%,费用项目累计百分数20%;从运输费用到水电费为止划入b类费用,费用金额累计百分数为93.2%,费用项目累计百分数37.14%, 单独b类费用的金额累计占整个可控费用22.26%,单独b类项目累计占整个可控费用项目的17.14%;其他项目归入c类费用项目。

第四、对每个责任主体列出其对应的所有的费用项目,形成某责任主体费用项目情况表,并标明费用的abc类别、金额及比例情况,如下表:

表格二:某公司综合办公室费用项目情况表(单位:万元)

部门情况

项目内容

费用监控的类型

本年累计

占可控制费用的百分比例

综合办公室

业务招待费

a类费用

1,942

18.97%

综合办公室

低值易耗品摊销

a类费用

641

6.26%

综合办公室

会议费

a类费用

285

2.78%

综合办公室

办公费

a类费用

980

9.57%

综合办公室

车辆费用

a类费用

836

8.17%

综合办公室

差旅费

a类费用

372

3.64%

综合办公室

水电费

b类费用

208

2.03%

综合办公室

物业管理费

c类费用

6

0.06%

综合办公室

其他

c类费用

6

1.86%

综合办公室 汇总

5270

51.48%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中心,可涉及的费用项目、类型及百分比。

第五、汇总各责任中心所有费用项目金额,并对所有责任中心的费用金额依据第二步的要求进行abc分类方法,分类出abc三类责任主体,形成整个公司责任主体abc分类表, 并标明责任费用累计,占可控制费用的比例及部门类型,如下表:

表格三:某公司责任主体abc分类表(单位:万元)

部门情况

本年责任费用累计

占可控制费用的百分比

责任主体类型

综合办公室 汇总

5270

51.48%

a类主体

营销中心 汇总

2863

27.98%

a类主体

产品生产部 汇总

1405

12.35%

b类主体

财务部 汇总

313

3.06%

b类主体

综合计划部 汇总

73

0.71%

c类主体

物流管理办 汇总

262

2.56%

c类主体

总计

10192

100.00%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责任中心控制的费用比重、及依此划分得出的部门类型,如上表内容清楚的说明综合办公室和营销中心为a类责任主体类型,可控费用百分比为79.46%。

第六、对每个费用项目列出其对应的所有责任主体,形成某费用项目责任主体情况表,并标明部门的abc类别,如下表:

表格四:某公司费用项目责任主体情况表(单位:万元)

项目内容

部门情况

责任中心的类型

本年责任费用累计

占该类费用的百分比

会议费

综合办公室

a类责任中心

285

50.09%

会议费

市场营销部

a类责任中心

213

37.44%

会议费

产品生产部

b类责任中心

71

12.47%

总计

569

100.00%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某费用项目涉及的责任主体及该项费用支出在各责任主体的比重。

第七、在找出费用和责任主体或部门的abc类型后,我们对a类费用,a类部门均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一般情况a类部门自然包含较多的a类费用;对b类部门里含有a类费用项目较多的也进行a类部门的重点管理;对b类费用和部门采取相对于a类来说简单的管理,对c类费用和部门采取一般的程序化管理。

应当说明的是,应用abc分类法进行费用管理,一般是将费用对象分成 a、b、c类三类。但我们也可以根据费用的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对象的数量的大小分成两类、或三类以上,同时也可以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管理目的调整分类的依据,增加或减少重点管理的对象,如有时受政策和经营方向影响的酌量性的费用,有时也比较难以用单纯的财务指标进行衡量的费用,对这种类型的费用,可以结合其他评价因素将其纳入重点管理。

总之,在企业会计数据核算日益的精细化的今天,实现企业费用管理的精益化,用abc分类法能很好的从纷繁的成本费用对象中,分清主次,抓住重要的管理对象,防止鸡毛蒜皮一把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清一陈梅君任豪祥: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65-66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高等教育成本 控制

一、高等教育成本控制的含义

教育成本的概念是伴随着教育经济学产生而产生的。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成本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它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损失。还有学者认为教育成本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是高校办学过程中按国家有关标准,结合高校现行实际支出指标测算的各种教育性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具体可包括:人员经费、业务费、公务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及其它费用等。

高等教育成本的控制是使教育成本达到预期目标,采取一定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对各种教育费用的发生额进行约束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它是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过程中的资源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使教育成本按预期发展的过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并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是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教育支出。

二、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高,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且缺乏成本意识、教育成本投入偏重导致成本上升、浪费惊人。如何加强成本控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业成本法无疑成为加强高等教育成本控制的一副良药。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库伯(R.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Kaplan)于1988年提出,在先进制造业首先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的一种新的成本计算理论与方法。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上,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上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同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它提供的会计成本信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改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特别是能为产品或服务定价、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完善的会计信息。

运用作业成本法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改进作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高校资源使用效益。同时得到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为学费标准的制定、财政经费的核拨、成本需求的预测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企业及高校的应用比较广泛。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形成教育成本。准确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各高校追求的目标,并为高校进行管理决策、确定恰当的生均培养成本,以及为国家财政对高校进行财政拨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业成本法为计量高校学生教育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系统的方法。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体现了“二维”观念,它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还通过对作业链、作业和资源动因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引起作业的原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一方面是将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耗费进行归集、分配以及将其对象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耗费进行信息反馈和控制的过程,不仅能保证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准确性、明晰性,还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掌握影响教育成本的因素,促使高校有效地控制形成教育成本的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支出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三、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引入作业成本法应采用下列基本步骤:

1.划分资源库,确定资源动因。借鉴高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确定高校教育活动消耗的资源库。如工资及附加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办公费、业务费、折旧费、修缮费、图书资料费、水电费、低值易耗品、科研经费和其他费用等。

2.分析作业消耗的方式,确定作业动因。根据教育活动的价值链分析将作业分为主要作业和支持作业两类。例如将高校培养学生作业分为招生就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和实践等;支持作业分为房屋折旧、设备折旧、资产维护、行政管理(包括日常管理、科研管理和教学管理等)、学生事务管理和福利性保障支出等。然后对各项具体的作业根据其相关性和同质性进行合并,分为几大主要作业中心(作业库)。

3.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分配到产品。根据“资源――作业――产品”的分配顺序,首先将高校教育支出分配到消耗该资源的各种作业上,然后将作业分配到消耗该作业的学生中,最终确定高校教育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中单一的分配标准和过于依赖产品数量的做法,具有分配因素细化、分配结果相对准确的特点。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主要立足于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源消耗,从作业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资源消耗过程,运用作业成本法对高校的生均培养进行量化。为高校成本核算与分析、为高校规范收费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总之,引入作业成本法,是高等教育成本控制机制的创新。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确定科学的成本,实行科学的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将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根治高校教育乱收费和乱借债等行为。

参考文献:

[1]任继玲.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7.2.

会计费用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成本核算

房地产成本核算是指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项目开发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会计过程。房地产成本核算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成本核算环节多等特点。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构成

房地产开发成本以用途划分,可以分为土地、前期工程和设备费用,配套及其他费用以及筹资成本和管理费用三个部分。

(一)土地、前期工程和设备费用

土地、前期工程和设备费用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占开发总成本的80%以上。其中,土地费用又是此项费用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动迁费用、土地出让金、拍卖佣金以及契税等;前期工程费用是指为保证工程进度而在施工前支出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测绘规划和设计费用、三通一平费等费用;设备费用则主要包括设备购置和安装调试费用等。以上费用均可视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沉没成本(Sunk Cost),即在真正进行开发活动之前已经支出的费用。房地产开发商通常将土地费用、土地开发面积及容积率结合考虑,换算成每单位平方米的土地成本,作为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要参考。

(二)配套及其他费用

配套费用主要指为了保证和提高房地产项目销售和使用价值而投资在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上的费用。大致可分为基础设施建设费(水、电、煤气、照明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费(商店、停车场、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常需要支付诸多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一类型的税费种类不一、收费标准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开发商构成了一定的成本负担。配套及其他费用一般占总开发成本的10%-15%,由上可知,这其中的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削减,从而显著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房地产企业利润率。

(三)筹资成本和管理费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周期长、数额大、风险高的特点,决定了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通过外部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的,外部融资成本即为筹资成本,是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费用则主要包括管理施工人员工资薪酬以及相关折旧费用等。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在资本规模和开发周期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适用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核算。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困难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进行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提条件,确定的对象保证了成本核算的质量。对于独栋到几栋的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开发,此时的核算对象较容易确定,但对于大型住宅小区或老城区旧城改造这种规模很大的开发项目,就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困难的问题,这是由大规模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决定的。划分成本核算对象过粗、过细甚或随意划分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质量。划分过粗无法准确反映项目开发的实际成本,给进一步的成本分析和控制造成困难;而划分过细则会人为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增加核算成本。

(二)费用化归集和分配方法不合理

成本会计理论认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建安工程费等费用为直接开发费用,应直接计入开发成本;而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设施建设费等间接费用,理论上应该先进行归集,在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归集的费用进行分配,分配到最终成本当中。但在实践中,拆迁补偿费以及配套费用等间接费用,其归集和分配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每个公司的划分、归集和分配标准各不相同,任意性很大,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统一的间接费用归集和分配方法。

(三)重工程决算,轻项目决算

由于工程决算一般在时间上比较明确,计量较为方便,而项目决算时间上较为不确定,因此实践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常常更加重视工程决算、轻项目决算。另一方面,房地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常会跨越几个会计年度,而通常成本明细账设置非常详细,预收账款设置相对简单,这就容易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三、提高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

通过严格限制建设项目的建安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以有效提高盈利水平,同时注重控制降低拆迁安置费用。融资成本方面,应根据融资期限长短和资金回笼规模科学制定适当的财务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二)合理归集分配成本费用

对于开发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复杂工程,如上文所述,很多费用不能直接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中,应避免任意分配,使用合理方法间接的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例如,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可以按照受益比例进行分摊,基础设施建设费可以按照历史发生原因(即因果关系法)进行合理分配,现场组织管理费用的分配可以参照建筑面积比例,土地拆迁补偿费用则可以按照实际占地面积进行分配。总而言之,间接成本的分配应充分考虑到成本核算对象对分配成本的承受力,公平合理的归集和分配各类成本。

(三)提高对项目竣工决算的重视程度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的重工程决算、轻项目决算的现象,本文认为,应通过“预提费用”的方式,将未完工的工程预算计入成本,从而保证项目预算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实际支出成本在项目竣工之后再作调整。在权责发生制下对项目成本进行决算,根据所归集的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结转完工成本,并进行明细核算。

四、结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通过明确核算对象、合理归集分配成本费用、重视项目竣工决算,从而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有效减低成本、控制费用,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野.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