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实务研究

会计实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实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1篇

会计实务中的所坚持的会计原则很多,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实际成本原则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等。以下将简要介绍三种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稳健性原则

1、内涵

稳健性原则又叫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只要是可以预见的损失或费用,都要通过会计予以记录和确认,对于没有把我的收入,则不能确认和入账。因此,不确定性是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的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围了减轻受托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投资分析与合理决策,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一般要坚持稳健性的原则。

2、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从资产定义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稳健性原则指导下企业不会将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作为资产来核算,这推动了企业在财会方面的制度改革。如针对我国且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许多企业都对财务进行了调整,相关部门也制订了新的规定,如对于坏账预备,原制度规定,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冲销,这导致了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账,难以及时解决,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而新制度中,坏账预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以及计提比例都由企业自主确定,这样能使会计工作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从收益确认的角度来看,稳健性原则坚持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负债,主要表现在:第一,短期投资所取得的收益作为原始投资成本收回,不再作为当期损益。第二,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当期损益。第三,对于使用借款购置与建造的固定资产,不再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作为标准。第四,企业如果确定被投资单位发了净亏损,可以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作为限度。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是会计实务中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配比原则

1、涵义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在这一规定中很明显的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配比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时间上说,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的时间段要保持一致。这是因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只有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才能准确把握某段时间内的收益情况。第二,在计量上,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和费用相互确认时要相匹配。即比对一定量的收入与费用时,必须是应计费用,或者说,在确定一定量的费用的同时确认全部收入。

2、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只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收入确认时积极贯彻配比原则的有关规定。例如,就商品销售收入与劳务收入的确认而言,除了要满足其他相关条件外,还要符合配比原则,确保相关收入与成本都能够比较可靠地计量;就劳务收入而言,要按成本确认收入,如果预计已发生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转换成成本,如果预计不能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补偿的标准确定收入,并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就建造合同收入而言,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只能根据实际成本加以确认。第二,在出售资产使用权时运用配比原则。出售资产使用权是指出售方将企业的一项或者几项资产的使用权无限期的转让给买房,并一次性收取购买方的相关款项的行为,在转让后,卖方不在承担任何维修的责任,但是在合同上卖方仍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部分收益权的行为。

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会计方法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五种。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会计信息的过程,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其他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有一定的程序,如:选定项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提出结论五步分析法。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都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会计监督方法是指在对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资料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经济业务是否合法有效。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课程资源

以职业教学名师为引领的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成本会计实务》,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丰富为基本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完善课程全套资源。通过互联网课程空间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使学员熟悉成本会计实际岗位要求和成本核算业务操作流程。在课程设计时树立为学习者提供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课程学习者及资源使用者的客观需求,达到开放共享的目标。

一《成本会计实务》基本资源开发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作为长沙市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在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建设期内要进一步更新课程基本资源,同步支撑专业教学。课程资源的配置和应用,可以反映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及课程设计,充分展现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学风采,是空间课堂建设的重点。本课程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划分21个成本项目,完成课程基本资源建设:课程介绍:主要是初步介绍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求,也体现成本会计的课程特色,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发展趋势、课程展望、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等。课程标准:以纲要形式介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适用专业、修课方式、参考学时、参考学分、课程地位及作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深度分析、课程内容设计范例、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学习指南: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导学,是教师对学生学好成本会计课程提出的有针对性与适用性的的建议和指导。教学日历:是教师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具体时间安排与分配,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括授课周数、授课内容及对应时间、课堂作业、实验实训安排等。考评方式: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知识、态度、技能的全方位的评价方案与标准,包括考核的方式、内容及地点等。电子教材:是指课程组老师原创开发的成本会计教材的电子版,方便学员学习本门课程时对照演示文稿等配合使用,成本会计教材将在建设期内公开出版。重点难点:是对成本会计课程每个项目的教学侧重点及难点的突出列示,通过分析每个成本项目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学习相关成本项目做好充分准备。教学设计:是针对成本会计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学生活动、课堂提问、内容编排、教具准备等。微课视频:是在每个成本项目下按知识点录制的,使用录屏软件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基本涵盖整个成本会计的内容,数量较多,初步为40个以上。包括教师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知识点录制的微课视频、实验实训演示视频等原创资源(原则上每个为5-10分钟),采取MP4格式(标清或以上)。教学课件: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讲解和演示某个成本会计知识点、技能点所制作的教学资源,要求制作精美、图像清晰、放映方便,能通过常用的360等浏览器正常使用。典型案例:是与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对应的有实际意义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典型意义,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也可涉及一些与成本核算、分析、管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二《成本会计实务》拓展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组成,课程拓展资源是指能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进而提出拓展性问题,并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成绩评定等。拓展资源能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具有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它能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重要的交互性辅助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实现大众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库:除基本资源中用于成本会计课堂的教学案例以外,提供的用于课外拓展学习的多个案例。一般是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教师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设计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概念库:主要提供成本会计课程涉及的相关概念,如成本岗位、作业成本法、品种法、定额法等。图片库: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成本核算的流程,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以及企业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成品图片等,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更直观的感知。在线作业:在线作业系统具有布置作业、批阅作业、修改作业、统计分析等功能,可以在限定时间内规定学生提交作业,老师在网上即可完成作业批阅及管理。在线测试:教师事先通过在线测试系统录入成本会计试题(单选、多选、判断及核算分析等),然后从题库中智能组卷或手工组卷,以更加真实地考察学生的理论与实操能力。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在线提出发现的问题,由老师适时进行回答,给学员答疑解惑,相当于一对一教学,能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学科专业知识检索:通常是提供网络上已有的,与成本会计课程相关的知识检索系统,提供相关网址,如专业论坛、专业技术网站等。在空间课堂建设中,拓展资源是在基本资基础上的拓展深化,更具多样性、交互性,是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资源。由于课程建设期只有一年,而这些拓展资源的搜集准备需要较长时间,拓展资源的运行使用对于计算机配置及相应的软件、系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经济上、技术上课程组不一定都可以达到,但这是空间课堂建设的方向,课程组将全力以赴,尽力做到最好。在准备资源的过程中,课程组主讲教师要负责搜集、准备、积累平时的授课资料、演示文稿、实训资料、专业视频等相关资料,有序进行积累与整理归档,上传更新。同时也要注重搜集整理其他相关网站上的资源,做好空间链接,力求更新迅速,与时俱进。

三课程资源开发步骤

第一步: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了解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对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对省内外同类课程深入学习和研究,取长补短,课程内容进一步更新、充实、完善,开发原创教材及实训题册(纸质档、电子档),并公开出版。第二步:加强教学科研,鼓励教师定期到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去调研并深入学习先进的网络课程制作技术等,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第三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开展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实训等。第四步:完善本空间课程建设配套的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对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微课视频等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完成相关成本会计论文的发表。

作者:施颖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级会计实务》;资产计价与减值;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356-01

引言: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对新会计政策的全面领会。是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基本条件。会计政策再好,若没方会计人员的正确理解与实施,也是不能起到它应有作用。企业取得各项资产,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并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会计目标理论。资产减值会计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力图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其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提供资产价值的信息,向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未来经济利益”理论。对一个企业来说,它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购入时的资产价格代表了当时对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合理评价,在购买时也已预计到资产的未来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及资产的使用而减少。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购买时无法预料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资产取得时的价值评价曲线会与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特定时点上产生差距,而这个差距即为资产减值。

二、资产减值准则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事实上,会计意义上的资产,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资财”“财富”等概念有着极深的关系,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目前及未来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就把财务会计的重心由损益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这一定义概括了资产的本质,是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因为,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它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也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从理论上讲,企业的任何一项资产的减值都应当予以确认。但在会计实务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项资产的减值进行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应当考虑资产减值的可能性的大小。关于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有三种观点:一是永久性标准,即只对永久性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二是可能性标准,即只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三是经济性标准,即只要发生减值就应当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由于三种标准确认减值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均不同,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组织,对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中采纳了经济性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 (二)资产减值的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系统的核心职能。而会计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有关资产减值准则,中国同世界各国皆一样,涉及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公允价值、现值和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符合资产的定义,从理论上能够比较科学地代表资产的实质和持有的目的,较好地反映了资产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对不同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折现率,这种计量属性较好地考虑了资产的时间价值和持有的风险,因此与资产决策的相关性最强。可收回金额与公允价值一样,是由其他基本计量属性中派生出来的,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三)资产减值的披露。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应以会计目标为主,及时披露有利于决策的资产减值方面相关且可靠的信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在财务报告及其附注中,企业至少应对以下资产减值准备事项进行披露。1、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2、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和计量方法及相关依据。3、减值资产当期计提的减值数额及计提减值后账面价值。4、资产减值对包括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各财务报表项目造成的影响。

结语:《高级会计实务》对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企业具体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弹性较大,这在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上表现尤为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制度规范;制定与减值准备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上的一些先进做法。以弥补我国相关制度规范的不足。

作者单位:黑河市爱辉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l]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Z].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易庭源.资金运动会计理论[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葛家澍.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规划;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以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为基本模式,其本质是在强调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工作项目或任务之中,教学进程完全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单纯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该教学法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已经在高职院校的多个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有关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索也非常活跃,但是理工类专业对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较多,而文科类专业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偏少,目前仅在“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较多,而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其他骨干课程运用较少,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索也不够充分。

一、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会计实务”是高职会计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也是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最高的专业课程,如何提高“会计实务”实训课程的质量与效率是每个院校的专业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追求的课题。

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是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的积累,又需要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39个会计准则,会计专业理论教学的压力突然加大,加上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三年制教学,进一步压缩了教学时间,使得很多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课,重点讲授理论,然后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实训项目。讲和练不能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不易被掌握或掌握得模糊不清,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或者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没有办法有效地解决。

过去传统的“会计实务”实训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重复地习作模拟作业,基本上属于“照猫画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严重压制,多数学生是通过抄袭来完成实训任务的。而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激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能够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即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又能够大大提高实训效果。

二、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合理进行项目规划与项目任务设计,而这一点恰恰是会计实务课程优势所在。

首先,会计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本身就是按照“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依次展开的,具有天然的“项目”设计优势,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训可以同步有机结合进行。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业务准则也是按照会计行为的项目任务范围设置的,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职工薪酬”等,如此设计的会计准则体系为开展模块化的理论教学和项目驱动式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再其次,企业单位会计实践中的岗位设置与会计实务教学项目基本吻合,如出纳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主管岗等,而且会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系统也基本按照会计岗位设置划分模块。

最后,很多院校已经在会计实务课程实训中开展“模块教学”,并采用“把工厂搬进校园”或“账、证、表进课堂”的模拟方式,为进一步开展项目教学法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

也就是说,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天然项目”优势,又具有一定的素材储备和经验积淀。

三、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项目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默契配合来完成,应当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角色,专业教师需要做好项目规划、任务设计、项目实训素材准备、项目引领以及最终的评价与分析等工作,学生应当做好分组、解读项目任务书、按任务分工以及相互成果评价等工作。而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正确制定项目规划、合理设计项目任务和充分恰当地提供项目素材。

(一)正确制定项目规划

开展项目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项目规划,在进行项目规划时应注意:远期项目规划与近期项目规划相结合;单一项目规划与综合项目规划相结合;分组项目规划与单人项目规划相结合;项目规划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相结合。

一个完整的会计实务实训体系的最终整体项目目标应当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然后将整个项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分为若干子项目,如出纳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主管岗等,再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置项目活动,如制单、审核、记账等,让同学们分角色,轮流从事各个岗位的会计工作,从而使学生更能适应将来的岗位需要,也能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各个岗位的会计知识与技能。

(二)合理设计项目任务

每个实训项目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任务体系,如固定资产核算应当处理的业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取得业务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与计量业务核算、固定资产盘存业务核算、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业务核算、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等任务,引领学生通过解读任务书了解本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动巩固复习与本岗位有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快速认知并熟练运用与本岗位有关的业务素材,并能够快速主动地完成实训体系中布置的任务。

(三)充分恰当地提供项目素材

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最好的素材准备方式是编写专用的项目教学教材,通过教材把高度仿真的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引入课堂。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国家统一规定格式的资料准备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比较难搜集当属原始凭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样式各异,很难将会计实践中所使用的全部原始凭证都整理齐全并搬入课堂,只能选择较为规范并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凭证提供给学生。

(四)按项目组织教学

在项目教学法中,应当根据项目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活动,可以是教师讲授,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五)评价项目完成结果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评价的目的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教师要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四、结论

在职业教育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会计准则体系设计、会计实践中的岗位设置以及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模块设置等,都为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资源,以往的模块教学法又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经验积淀,这一切都为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新派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5篇

一、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现状

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现状和问题。

(一)会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隐性发展因素的估量不足。在会i"t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中,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隐性因素估量不足。企业不仅在创造相应的社会商品和服务,也在消耗社会资源,具有着对于社会的责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履行这方面的责任,在财务报表中,不应该仅仅将重点放在相关的存货、设备等资产统it和记录上,还应该对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隐性因素进行相关的记载和披露,从而不断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承当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进行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建姐会亂

2. 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报表分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力量,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中,缺乏对这方面信息的重视。企业的发展和创造力最终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知识价值比相应的设备资源更为宝贵,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挖掘,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企业发展空间。财务报表中,没有将人类资源作为相应的内容,没有对人力资本力量的分析,从而不能是一个详尽的对企业发展因素的估量。

3. 忽视相关监督机制的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进呈中,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促进企业会计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兴的会i^论中,没有重视到对相关会计工作中的监督机制的完善,使得相关的会计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和完善,从而不利于会i*t理论的发展。

(二)会计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相关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各种财务错报、欺诈以及造假等行为多有发生,而这些现象的发生时由于会计实务工作中诸多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在企业制定的相关会计制度和流程中,在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中没挪好地去执行,从而导致了封谓论与甜实务工作的相脱离。

在相关的经济理论分析中,个人在实际的行为和工作中会考虑到自身的收益和所付出的代价,如果能够通过一些行为取得较高的收益,付出的代价也不是很明显时,一些人就会铤而走险,进行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和操作。会计造假所需的成本很低,但却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从而使得一些会计理论和准则对具体的会计实务工作失去约束力。

具体的分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关会计规范准则给予从业人员选择的矛盾。会计准则将会计人员的行为严格的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荷扦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也不利于会计人员作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行为选择,从而为财务欺诈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工作在具体的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相关的财务等会计现象和会计实务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讨理论的知识和学习内容,改进相关的会计实务工作,从而促进两者的较好发展,促进现代彳七的发展之路。

(一)将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具体的实务工作相结合起来

在当前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对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的会计实务步调不统一的现象。我国在相关的理论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基础,将相关的会计理论研究作为科研课题,高校设置了相关的会计理论专业,对国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不断的考察,会计理论在我国取得了超前的突破性发展。与此相对的,会计实务工作却显得相对迟缓,导致了会计实务工作在运用相应的会i~f理论上的不及时以及不规范,十实务工作显得_昆乱,没有社赵谓论的錄她在新的发展格局中,会计理论应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起来,对于相关的理论分析应该不断结合我国的国情,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将先进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务工作中,力D1夫会计实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到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成为提高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发展的关键。

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升其专业素质;二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一般的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保障各项会计实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而要想不断改变会计实务工作中一些造假、欺诈等行为,就要从提升相关的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开始,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法律水平,在工作中能够自律,不做违法的事,自觉规范工作中的每一项流程,从而杜绝会计实务中弄虚作假的现象o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

相关的会计法制的不断规范,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够将相关的会i傻论和规则实际和准确地运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认证的监督管理,进行诚信建设,建立内部管理体制,促进行业自律。监督机制的完善还应该表现在对企业相关行为的监督上,确保其会计实务中的每一步都是合法的,没有钻法律的漏洞,自觉自律,促进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三、总结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特色 会计理论研究 宏观会计监管 会计实务处理

会计作为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门,它必然受到国家的、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的,从而使各国会计产生一定的差异。当一个国家的会计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时,就是会计特色。我国的会计在其发展变革中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微观会计实务处理层面的会计特色,即所谓会计的国家化。事实上,我国会计的特色不但表现在微观实务会计处理上,更表现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不但在会计实践上,而且在会计理论研究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研究中国会计特色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研究、宏观会计监管、会计实务处理三个层面探讨我国会计的基本特色。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

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任何国家的会计现状,都是发展变革的结果,而任何国家的会计变革总是要先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舆论上的准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之中,会计环境很不稳定,会计的变革是必需和必然的。如果没有理论的充分准备,没有舆论的强烈导向,会计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此外,会计理论对于宏观会计监管和微观会计实务处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为宏观会计监管政策的制定实际上就是政府对各种会计理论的取舍过程,而国家会计政策又基本上决定了(在我国应该不止是制约)的会计实务处理,加上会计理论在舆论上对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直接导向影响,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发挥着较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研究和研究结果上都颇具中国特色。

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特色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之一。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受过较系统的基本理论教育,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站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一般认为应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分为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次。

在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而哲学是关于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的科学,它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对所有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自觉运用哲学的认识论,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少走了不少弯路。

在会计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层次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即以规范化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旨在通过一系列会计原则的要求从逻辑上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方法,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规范化。规范化研究方法以规范化概念为前提和基础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只有具有相同价值基础的人才会认同其观点,理解其过程。我国是一个经过长期封建统治和高度集权政治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表现得较为正统、稳定,而在将"教条"化的,人们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即使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思维观念仍深受影响,对价值评判标准也有很强的趋同性,使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有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陆续有人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几年,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较多关注,形成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补充的格局。

2、会计理论构架特色

世界上会计理论构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模式,一是西方模式,由会计假设(或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组成;二是前苏联模式,由会计的对象、职能、作用等组成。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全盘引进了前苏联模式,直至一九九二年止,其间虽然也在会计理论研究上有所创见,如提出会计管理观点,会计决策职能等,但会计理论的构架从未有过突破。直至一九九三年,我国对会计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以使会计实务接近或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才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等。而原有的会计理论又未舍弃,形成了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理论为一体的会计理论构架。现在将会计理论表述为由会计假设、目标、原则、要素、职能、作用等组成的概念框架,几乎是会计界的共识,这种会计理论构架反映了转轨中的我国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的现状,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的一大特色。

二、宏观会计监管的中国特色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宏观会计监管体系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今天,这些宏观会计监管的方法基本上没有被扬弃,而是继续被成功他沿用并有所创新与发展,正是由于从宏观上有效地进行了会计监管,才保证了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会计工作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我国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用计划经济的强力手段为主辅之以职业界的自律来从宏观上监管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我国在《会计法》中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会计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除了政府部门外,会计学术界、职业界和其他会计组织均无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职能。

2、会计核算规范制定权限

会计核算规范是企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准则、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组成,其制定权和解释权均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这与西方国家由职业界制定会计准则,由企业自行根据准则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模式不同,也与只制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前苏联模式不同。

3、会计人员管理

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任职资格、继续教育等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规定,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今年7月起实施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的条件、科目,从业的注册和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也由以前的评审改为由各级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和管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总会计师,则作出了严格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不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考核、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而在西方,这一切几乎都是由职业界自律管理的。

4、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监督和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所有单位或特定单位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的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格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建立内控制度。与西方国家主要依靠职业界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进行事后审计相比,显得更为完善。

三、会计实务处理的中国特色

会计实务处理是会计的根本,会计和宏观会计监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与完善,一个国家的会计特色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实务处理层面上。这也许就是狭义的会计特色只包含会计实务处理层面的特色、以及会计实务处理特色最先最多在国际比较会计领域被重视和研究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实务处理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规范要求根据有关情况对业务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的过程,也就是会计实务处理的选择过程。所以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结果由会计实务处理规范和会计人员的选择两方面决定。

1、会计实务处理规范的特色

我国会计实务处理规范主要在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起步较晚,是迫于经济的压力而不得不加快步伐拟就,它不是瓜熟蒂落的结果,而是国家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而由财政部制定、并由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同时考虑到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为避免会计处理的混乱,又保留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这种"准则+制度"的实务处理规范框架是其他国家所不曾有过的。加上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使我国会计实务处理规范也显得与众不同。

乔伊·巴维希在研究世界各国的会计差异时,选择了32个不同的会计惯例进行比较,这32个会计惯例较全面地反映了各国会计差异情况。在此我们将其他国家处理基本一致而我国例外的几个方面列示如下:

⑴有价证券的计价不允许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

⑵存货的计价不允许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

⑶长期股票投资的核算方法按实际控股权来确定是否采用权益法,控股比例先是25%,后改为20%;

⑷商誉摊销没有具体规定,但商誉属于无形资产,而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原则上的规定,依此推断,商誉需要摊销;

⑸融资租赁资本化;

⑹不允许一般目的(完全是随意处理的)的准备;

⑺少数股权不包括在合并业主权益内;

⑻基本财务报表只反映成本计价,不进行物价水平调整;

⑼不提供通货膨胀的补充报表;

⑽折旧原则上不允许超过原值,但由于允许部分企业采用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从而造成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实际上可能超提折旧。

⑾外币折算损益反映在当期收益内。

2、会计实务处理方法选择的特色

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某种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似乎是会计人员个人的偶然因素决定的,会计人员的偏好不同,选择的具体方法也不同。所以,以全国之大,只要是允许的方法,几乎都有被选择的机会。但是,会计人员也是社会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所作出的会计选择不完全是个人偏好的结果,而是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调查,我国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具体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特殊的分布。

(1)允许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的几个主要项目的首选方法为:

发出存货计价:加权平均法

折旧:直线法

长期债券溢(折)价摊销:直线法

坏帐准备提取:应收帐款余额比例法

所得税核算:应付税款法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实务 实务活动 审计活动 联系研究

对于会计实务活动与审计活动之间的联系,一直以来,都是会计从业人员和经济学者讨论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分别介绍二者的不同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的同时,对二者的角色进分析,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和冲突之处,为加强审计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会计实务活动与审计活动各自的体现形式

(一)会计实务活动的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活动和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企业管理控制需求的变化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通常所说的会计实务活动指的是财务会计活动,主要形式是核算,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采用一定的核算方式,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整理、核算、汇总,形成会计报表,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为企业的决策者财务审核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提供基础。会计实务活动的主体是人,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对企业财产及财产活动进行管理和清点的人员,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财产的拥有者能够真实的了解企业财产的使用情况,以及资金流向,随时掌握企业的盈亏,为企业发展把关。

(二)审计活动的表现

传统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对企业的账目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这个活动被称为审计活动。早期的审计活动仅仅在于审核和检查,以便找到错误和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显得更加重要,如今的审计活动已经不仅仅限于对账目和报表的审核检查,更加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可以看出,审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活动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一般指的是由某个企业单位内部人员组成一个特殊队伍,通过一个系统的和有条理的方法,对企业的内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内部审计只是从企业内部处罚,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活动的监督和评价,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活动,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效率和效果方面的分析评价。外部审计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是企业外部的组织和个人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的审计活动。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基于委托和责任所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对需要分离的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而产生的,企业的所有者只能通过提交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需要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来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判断。

二、企业实务活动与审计活动的联系

(一)二者有着相似的目的

会计实务活动和审计活动在根本目的上,都是从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参与会计实务的人员,对于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及时向相关管理者提出意见以促进改善;会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风险,通过向当局提出审核报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说,会计实务活动和审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二)二者在范围上都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

无论是企业的会计实务活动还是企业的审计活动,都是对企业的财务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审计活动也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保企业各项资金的有效流动,为了提高审计活动的效率,审计人员要设计到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二者在范围上是一致的。

三、会计实务活动与审计活动的不同之处

(一)二者在含义方面存在者不同

通常所说的会计实务活动,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经营价值的计算,也就是把企业利润的损益作为财务核算的根本对象,从广义上来看,财务活动指的是以资金作为管理对象,对资金的流动和筹措过程进行监督和核算。审计活动则是在企业中具有超脱财务人员的地位的特殊人群,对于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和监督的活动过程,在含义方面,与会计实务活动存在者很大的差异。

(二)二者的工作重点不同

会计实务活动指的是企业在资金的运营以及组织方面,对企业的财务关系进行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其侧重点在于通过真实有效的会计数据,对企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约束 ,其重点在于实现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就是说,会计实务活动的侧重点在于帮助企业的当局者进行理财,以实现企业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审计活动则是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对人事,内控制度,资源,环境等等各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中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三)会计实务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的冲突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会计实务人员与审计人员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二者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冲突的一面。参与会计实务的人员不能参与到审计活动中去,审计人员需要对所要审计的企业和单位坚持公正的立场,同时也需要对企业中参与会计实务的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价,但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又要依赖于会计实务人员,因此,会计实务人员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的基础,同时,工作又要受到审计人员的监督。

总结:

现代经济互动中,只有正确处理会计实务活动与审计活动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8篇

实证会计源于中的“实证主义”。著名的学家凯恩斯把分为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首创了新的科学-实证经济学,将实证主义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经济领域。1986年美国罗切斯特学派著名经济学家瓦茨和齐默尔曼发表了专著《实证会计理论》,这本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实证会计研究开始跨入体系化阶段。

对于实证会计,理论界并没有确切定义。在汤云为、钱逢胜所著的《会计理论》中,将实证会计解释为“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并用经验这些数据检验这些命题是否正确,在会计方面就是研究采用这样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而不采用那样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原因”。陈国辉在其所著的《会计政府体系研究》中指出:“实证会计理论就是旨在建立一个能对先行会计实务现象和事实做出解释和预测的理论。”葛家澍教授则认为:“实证会计的中心思想是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先设立各种有关影响会计实务因素的假设(和假想),然后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如数理统计方法等)再回到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以证明这些假设与假想的现实性。”可见,实证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目的在于揭示会计现象的内在性,从而为解释现行的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

实证会计理论在中显示了比传统的规范会计理论优秀之处:它的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而不是描述会计实务,从而在没有谁先谁后的目标前提下得出结论;它将会计、企业和市场纳入一个模型,从而可以在整个经济框架结构中问题;它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某一假设的合理性,也可以评价现有会计原则的合理性,将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而这是规范会计理论无法相比的。

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

我国的会计理论主要是规范研究,规范研究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规范会计理论的内含是阐述会计应当是什么,从既定的目标和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依据一定的原则准则,评价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其次,规范会计方法论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特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它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无法用事实来验证,它的判断标准不具有可证伪性,并非一定要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最后,规范会计研究采用演绎推理的手段来构建会计理论。从规范会计理论的特点可以看出它的缺陷十分明显。它的研究从抽象到抽象,主观色彩较浓,有些理论脱离实际,使其缺乏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作用。同时,由于其研究方法是演绎,论断和价值判断没有经过实证检验,因而缺乏可信性。持规范会计理论的学者往往只提出一些理论、概念,并不寻找这些理论、概念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证据。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会计理论真要在开拓会计的理解上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上有说服力,它们就必须接受检验或证实。可见,在我国运用实证会计方法研究会计理论来弥补规范会计理论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三、实证会计研究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绝大部分属于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实证会计研究基本上没有,这就使得我国的整个会计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经验这块基石,理论与实务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的繁荣,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资本市场的规范需要实证会计的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迫切需要进行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快速的发展使问题不断出现,而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这一部分研究不深,从而产生了许多必须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如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如何确定,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上市公司预测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的偏差等。现实的问题要求会计学者进行实证研究。

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对企业的会计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现今,财政部在已公布的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在加紧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如无形资产、租赁等,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贯穿着会计选择,然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结果是否符合财政部会计准则制定的初衷?企业如何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会计处理方法?新的会计准则将如何影响各相关利益集团?我们的会计学者运用规范会计理论恐怕将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实证会计研究现在已成为我国会计学者接受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它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前面已经提到过,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而实证会计理论引入了科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数学模型,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它拓宽了会计理论研究的视野,将许多传统的会计理论很难研究的问题,纳入到会计理论的研究中来。

其次,规范了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当然,问题也越来越多。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规范的会计。西方的经验表明,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繁荣的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我国会计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证券市场研究将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界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得出合乎国情的结论。可见,要想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

第三,在实务中,实证会计也有着广泛的。比如说,实证会计的预测能力能帮助注册会计师预测到可能出现的,减少审计风险。再比如说,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通过实证判断会计准则的适用性。

四、实证会计在我国的前景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客观上促进了实证会计的发展。实证会计离不开信息和数据,我国机的普及为实现会计研究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选取所需的及时有效的资料提供了充实条件;十几年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宏观环境;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实证会计研究的队伍中来,为实证会计的研究提供了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实证会计已日益受到学术界和职业界的重视,在我国的一些主要经济类报刊中,实证会计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这一切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实证会计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国内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问题可能到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可靠性。

首先,从资料上看,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财务报表存在着比较多的水分,我们很难保证取得资料的可靠性,从而也就无法保证做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其次,从研究上来看,国内学者运用的都是国外的一些数学模型,但这些数学模型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具体环境令人怀疑,而且,实证会计研究中大量运用统计学的,其误差的大小也值得关注。

最后,从其依据来看,实证会计研究运用的主要是归纳推理,归纳法的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这很难避免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

五、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相结合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

实证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目的在于揭示会计现象的内在性,从而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而规范会计学是一套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实务,规范实力。实证会计与规范会计各有优缺点。作为规范会计理论,它的缺点前面已经讲过,但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其可规范会计行为。它能找出较佳的会计规则和较优的会计程序与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因此,它能推动会计理论向前发展。作为实证会计理论,它的最大优点是运用了较为的方法论,它重视实践,重视对理论的检验。但实证会计理论也有缺陷。

第一,它主要研究现象,社会现象复杂多变,再加上人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实证会计有时很难发挥其作用。

第二,它所提出的假说,可能不是奠定在客观地收集样本检验的基础上。他们可能为证实自己的假说和结论,而去有选择地收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