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5月下旬,我们语文组的李春青老师上了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荷》专题。(为了便于我们组的调研,我们的老师作课都是借班作课)。在这节课上,李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了其基本功扎实的特点,运用表演、绘画、音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课堂气氛很话跃。
课后我们组进行了交流。大家首先肯定了李老师这节课的优点,然后每个教师又谈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该怎样上,教给学生们什么?是绘画,音乐,还是表演?李老师当时没有问答出来。大家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讨,觉得这节课师生的表演占用了不少时间,过分注重了外在的形式,从而忽略了语文学门的某些本质的东西。
于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李老师激动的说:“我再上一遍。”
过了两天,李老师又上了一遍《荷》专题,在这一节课上,第一遍出现的问题,这节课己经解抉了。课后的交流和反思,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上重点,难点的把握恰如其分,和上节课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校长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朗读增多了,如《咏荷》的诗歌,《颂荷》的文章读的不少。但过于浮于表面,还缺乏深度。在朗读时教师有时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使其被动接受。然而真正的课堂耍求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关、音乐美、意境美。一石激起干层浪,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共鸣。于是 ,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我们组本学期的一个教研专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的同事们进行了多次反思和交流。虽然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真正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我们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和万法,多次邀请其它组的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主动聘请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指导工作。
七年级的教师提出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达到解决。八年级教师提出要在创设情景的情况下指导朗读,使学生置身情景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人在画中,身临其境。九年级的教师则认为要给与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朗读。这次不同年级,不同组别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反思和交流。在这反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前所未有的。
10月份李老师又上了七年级上册《夏》一课,这节课她努力地体现着大家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然而在课后交流研究时,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情感还是不到位,也许是学生的阅历浅,生活经验少,或者对劳动人民的了解不太深刻,所以在朗读收麦片断时没能体现出农民那种对夏日收获时艰辛和欢快的情景。于是我们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了修改。李老师在全校展示课上,又增设了一个劳动人民收麦扬场的画面。通过增设这个画面,学生仿佛直身于场景中,体验到了那种既艰辛又欢快的情景,朗读起来恰到好处,便我们的预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我还认真备课,备课时除了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外,我还要对教材中心,重难点,易混淆点,常常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澄清,力争得出明确答案,而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写出详细教案。讲课以教学法为指针,注意应用“四条原则”,紧扣“五个环节”,积极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坚持“抓中等生、促优秀生、带学困生”的个人原则,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都能有所学,学有所得。作业全批全改,单元考试认真对待,期中期末、中考成绩常名列全校前茅。教书之余与教书同时,精心育人,我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很多名学生都有了光辉的前程。
在育人方面,我认为陪养良好班集体很重要。一个良好班集体的标志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坚强的集体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既当过九年级班主任又当过七年级班主任。
记得上学期我当现在九年级的班主任,这届九年级学生与已往不同,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也差经常迟到、旷课、说话不礼貌,是我这些年来教九年级所遇到的最差的一届学生。刚接班时我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入手,借助学校要求的写学习日记这一平台,让他们每人每天都写学习日记,我则每天都给他们批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特别是初二表现最不好的学生比如滕根、裴福祥除了用学习日记与他们交流外我还多次找他们谈话并给他们以重任,表示老师很器重他们并希望他们能讲义气,几天以后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能跟我说,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近了,我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也能听了。但学生的那种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需要有一个过程,可能老师上午才说完他下午又迟到,珍对这一情况,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规,按学校要求实行学习、纪律、卫生、间操四位班长轮流制度,班级另加设一名总管,由他们负责每天考核,一天一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而做为班主任的我则采取死看死守,发现没及时回教室的马上到楼下找,找到时学生自己就不 好意思了,发现没按时来上课的我马上给家长打电话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一段时间后,学生能基本上学不 迟到,不旷课了,我感到很欣慰,毕竟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段练,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本学期我又当七年级班主任,本届七年级学生基础知识差,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什么也不会,而且爱打群架。但七年级学生单纯可塑性强,因此刚接班时我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规,并把他们按成绩蛇形排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设一名学、一名考核组长。学选本组学习最好的学生担任,负责检查每天的作业,布置每天的学习任务,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带领全组同学共同进步;考核组长选本组最淘气的学生担任,负责考核本组成员的纪律、卫生、学习、间操,每天利用晚自习最后一节课的部分时间对本组成员的考核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及时反思,及时改正。而我则从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多鼓励多提问多关爱学习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学会了其它同学也就会了。班级还设了一名纪律班长,我不在的时候班级纪律由他负责,实践证明他做的很好。几天以后,班级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由其表现突出的是间操,跑的特别整齐受到学校的表扬。同时我还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一学生的特点是上进心强,好胜心切,所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与班委会、团支部积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有益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召开班会和学生共同讨论某些主题,比如《你打算怎样做合格的初中生》、《你将来要做个什么样子的人?科学家?音乐家?等等》等,提高他们对自身及对初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学校搞的大型活动,如踢跳比赛、“一二、九”长跑比赛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好处,并利用适当的时间开展唱歌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于卫生工作则是让每一名学生认领一块责任区,每天做好自己的扫除工作,班级则安排一名室外监督员一名室内监督员,每天进行总结及时根据班规进行奖惩。 我还注重班干部培养,班级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与骨干,它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实际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舞台”。班长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利助手,班级大部分工作我都交给宋佳薇负责,她协同学习委员张新颖把班级的晨读,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安排的井井有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结合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音乐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实践新课程》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音乐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我任八年级的10个班和七年级的3个班的音乐课,,共计13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兴趣。如初二(15册)第三单元是让学生了解国粹京剧,学生们的兴趣不是很浓,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自制课件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京剧、了解京剧、从而喜欢上京剧!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受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学生们在音乐这艺术的殿堂中快乐的成长!
三、任劳任怨,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
本学期绿园区、我校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如区里的“教师节大合唱”活动,我们音乐组的全体教师利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的时间给学生排合唱,但由于甲流病情,合唱比赛延迟了。
还有学校德育办和音乐组联合组织的“纪念一二·九,为青春放歌”大型合唱比赛,比赛前,我们音乐老师对各班学生加以辅导,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各班文艺委员排练指挥,后来都因为甲流病情推迟比赛了,好在小六和九年级都进行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六年级学生,穿着整齐的服装,优美的歌声,博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比赛过后,感到这样的活动不仅教师从中收益匪浅,我们的学生在创意上和表演上等方面也都得到了飞跃性进步!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期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音乐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本学期成立合唱队,或带学生去音乐教室上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新授课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新异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刺激物或手段,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情绪。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反思课堂教学导入,立足课堂实践,尝试、探索、研究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下面我介绍几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一、兴趣式导入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实物、图片、形态语言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如学习七年级上册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banana,pear and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2.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设计游戏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如单词复习,可采取同义词接龙比赛、同根词接龙比赛、头脑风暴等。
3.歌曲、视频导入法
音乐能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视频能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法
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巧妙的情境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事先带上一把guitar到教室里弹奏,然后问一个同学,让同学互相表演,接着引出Can you dance/sing/speak English?等。让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动作说英语,进一步引出新的句型I can play the guitar, but I can’t play the piano….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入境”,然后尽快地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
2.温故导入法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可以通过复习一般过去时来引出新知识。
3.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案例:我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10: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这一课前,要求学生做一个小调查(Make a survey),询问全班同学的“五、一”节是怎样度过的,并制成表格形式,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三、生活化导入
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实践出真知。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总有一种亲切感,因而他们愿谈、乐谈。如教九年级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第一课时时,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before going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 Do you like mornings? Why or why not ? 然后教师谈到自己的a terrible morning,再谈到Tina’morning.这样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绝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背景知识导入法
用背景知识来预告新授课的内容,也能充实学生的知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4: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教师可事先通过多种途径找到有关志愿者去西部山区支教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来展示。
四、主体性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三分钟课前演讲、自由式谈话
把学生的值日生汇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让值日生汇报当天学生的出席情况、天气情况,或师生就日常用语进行问答。教师也可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
2.课本剧表演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教八年级下Unit3:What a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教师可事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表演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再由学生进行排练。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
总之,“导入”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开端,它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的确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的灵活运用一定要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使用语言为目的的新教学理念,如果做到了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能顺利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体验《念故乡》的情感与情绪,并能有感情和尝试运用有气息控制的演唱方法表现作品《念故乡》。
2.聆听歌曲《故乡的云》,感受男声独唱与四重唱的不同表现风格,关注音乐要素,尝试交流听赏的感受。
3.在聆听与学唱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比较感知,关注音乐的情绪、音色、速度、力度等要素的变化,乐于参与音乐律动。
三、教学重点:以情带声,用有控制的气息和柔和而圆润的声音演唱《念故乡》。
四、教学难点:附点音符时值的准确与避免用真声喊唱歌曲的高音。
五、课时安排:1学时
六、教具准备:电子多功能教室,电子琴,口琴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1.自我介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姓罗,大家可以叫我罗老师,今天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课前我从老师和其他班同学那里了解到,我们七( )班的们大都喜欢上音乐课,不少同学还很有音乐天赋,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还很喜欢对音乐作品进行探究。
生:……
师:真是这样吗?下面的音乐课我们就从听赏一个音乐作品开始,不过,听完以后我有问题要你们告诉我哟!
2.怀揣问题,欣赏《故乡的云》
播放男声四重唱《故乡的云》mp3 256
提示:注意体味歌曲表现的意境和听听有几个声部?是男生还是女声的声音?
生:两个;三个;四个。是男声……(男声四重唱)
师:同学们能分辨出不是一个声部,耳朵真不简单。我这里还有一个这首歌的独唱视频,大家想看看吗?
生:想……
师提示在看和听时要注意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
播放视频:费翔1987年春晚演唱的《故乡的云》450
师:幻灯片介绍作品及词曲作者
欣赏了男声四重唱与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有谁愿意把自己聆听的感受说说,与大家分享吗?
生:……
师:同学们听得都很仔细,说的感受也比较中肯。
实践活动:(作业)
谭健常和他的妻子小轩共同创作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而且也很好听,同学们课后通过学校的图书室或网络查找了解一下,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分享。
3.师小结,导入学唱歌曲《念故乡》:
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这既是一种情感表达,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欣赏完中国的这首思乡歌曲,我们再听听国外的一首思乡作品,看看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播放天使之翼合唱团:Going Home.mpg 212
播放Will Martin:Going Home.mpg 338
提问对歌曲聆听后在音乐的情绪、音色、速度、力度等要素的变化比较感知,鼓励的同时教师进行归纳。
师:幻灯片介绍作品及作者。
播放05-1《念故乡》演唱+C调.mp3 222
同学们对《念故乡》这首曲子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接下来大家看着教科书p42页上的谱子,跟随老师的琴声内心用“u”音小声地哼唱,唱时注意倾听着其他同学的声音。
师弹琴,生哼唱
(二)实践活动:1、2
1.比比看,谁能唱好乐曲中连续的出现附点音符?(讲解并分解练习动作)
2.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方法演唱呢?(示范让学生感受选择) 演唱情绪:深情地 悲壮地 活泼地 演唱方式:断音唱法 连声唱法 3.旋律发展常用重复的手法。和组内同学一起分析歌曲《念故乡》的旋律,把其中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乐句找出来。(让小组发言,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请随着我的琴声,用轻柔的声音把唱名唱出来,尽管我们是用唱名来演唱,仍然要把那种“思”和“念”的情绪给表现出来噢!
师弹琴,生哼唱(针对学生演唱情况,教师作提示、指导,反复练习)
师:这一遍呀,进步真大,只是……就更好了,接下来我们请班上的一位同学领读歌词,其他同学跟读。(师对朗读效果鼓励并对有错误的予以校正。)
师:读得真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弹奏,相信大家能够把歌词正确地唱出来。
好,让我们随着琴声轻轻的演唱。提示注意避免用真声喊唱。
师:真是一遍更比一遍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范唱的《念故乡》,想一想,我们还能用声音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吗?
播放05-1《念故乡》演唱+C调.mp3 222
师:有谁能说说我们与录音演唱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吗?
生:………
师:找到差异呀就说明你们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提高了,要想演绎好呀,就需要课后多去练习才行。下面呀,老师用口琴把这首曲子吹奏给大家听一听,在老师吹奏的时候,同学们轻声的唱歌词,同时再加入这样做动作(乐曲的第一拍,男同学跺左脚,乐曲的第二拍,女同学双手交叉拍双肩,乐曲的第三拍,男同学跺右脚,乐曲的第四拍,女同学双手捻指)一起作律动。
练习分解动作后,师生合作表演。
4.课堂小结:这短短的45分钟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
们欣赏了歌曲《故乡的云》,听赏和学唱了《念故乡》,同学们还加进了自己的律动动作,看来学得都很愉悦轻松。其实用诗、画、歌、乐曲表现“思乡”主题的作品还真不少,大家课后去收集一下,下节课互相展示交流,看看谁的最丰富吧!
5.下课。
八、课后反思:
这是借农村学校上的一节音乐示范课教学设计,对学生也只是初步估计,结合教学目标的情景预设。
在本单元中,教参书建议安排2课时,但内容较多。作为1节新授内容,笔者安排欣赏《故乡的云》,再采用听唱法、声势律动法让学生再把握歌曲情绪的基础上能够唱准《念故乡》的第一声部。在教学目标的设订时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的已知、已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实状况,把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新要求作为目标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比较不同作品、感受作品蕴涵的人文价值的基础上,乐于参与音乐实践学习活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但在操作中,欣赏《故乡的云》一个mp3和一个视频加上简单的学生感受理解分享和作者简介,就要用去12分钟左右;再后面的《念故乡》新课听赏导入、歌曲中连续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以及最后四小节出现的高音的唱法等重点练习和学生的歌词朗读与声势律动等,在时间上就会不够,更不用说对整节课学习内容的小结了。今后应该把作者介绍简略些,作品与其他与故乡相关作品的比较应该放在教唱和声势之后,一是可以在突出教学重难点上时间得以充分保证,二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把握后更有利于对相关作品的对比理解。同时将声势律动等安排成教师简单提示后学生课后的创编作业,一是为学生创造发挥提供操作平台,二是为课堂教学赢得时间。
在导入部分,笔者作了简短的介绍后,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情况,增设了询问班上住校学生和留守学生情况的环节,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人生当中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离开家后盼望回家的心情感受及表现,让学生说出来、做出来,再小结后顺利导入学习内容,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劲之中。
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是一个演唱活动单元。在学唱歌曲、介绍“演唱组合”这一形式的特点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歌曲进行组合演唱的排练。这是一个表现空间很大的学习任务,表演形式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和创造的好机会。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大家纷纷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自己想办法到方案的讨论,意见的综合,再到方案的统一,直至最后共同完成表演,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承担并完成了这个共同学习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自己的组员沟通,建立起了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内的冲突,为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过程。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就有了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
2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唱支歌这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是一节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意欲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新课教学是这样的,同学们平时唱过很多歌,也听过不少乐曲,音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是音乐世界的色彩斑斓,所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啊!在音乐的大家庭里,只有七个成员。它们分别叫什么呢?出示音符1234567,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摆弄这些小矮人吧,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发一张老师已写好四小节节奏的纸板和铅笔,让学生在下面写谱。并采用每组计分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2/4XX|XXX|XXX|X-||每组学生哼唱自己的曲谱,老师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作,稍提些建议。非常不错,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填写音符。但你们发现没有,有的小组旋律高低音符没有组合好,听起来并不好听。怎样组合音符音乐才能好听呢?这中间是不是有规律性呢?好,就让我们先来学唱几首劳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民歌吧!《信天游》、《小白菜》、《嘎达梅林》等。通过了解民歌,我们已经明白歌曲的创作是有一定规律的。让我们模仿民歌“同头换尾”的组合规则,进行创作吧。(准备4条不同的旋律,分别让学生在纸板上填写出四个小节音符,并唱出),学生学的特带劲。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我想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创作课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吧!
3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做法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师常感叹学生呆,课难教,学生常抱怨负担重,没兴趣,难学。可见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应该是多样的、有趣的、富于探索性的。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探究者。
4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讲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资料搜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有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能唤起学习音乐的热情,并树立起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以此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的引导也就成了可能。
5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就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音乐,学好音乐。在上《中国民歌》这一课,我们给学生讲到中国的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而山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然后我们把“了解中国山歌”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布置给同学们,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山歌的各种资料,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同学们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但能知道山歌在陕北叫“信天游”,在青海叫“花儿”,在内蒙古叫“爬山调”,还能了解有关山歌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自己学唱其中的一些歌曲。这种学习方式无形中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而后将“自主”和“探究”的成果回归到“合作学习中”,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果这些内容由老师作为知识在课堂上来讲授,那么同学们将永远也无法从中体会那种自己寻找的问题答案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学生的探究反思是把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变成学习的动力,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
始建于1970年的长冲中学,位于县城南毕升大道中收地段,座落在三面环茶的万绿丛中。占地面积51260平方米,校舍面积18022平方米。
这里,办学理念独特: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
这里,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两套,图书、阅览、微机、摄像、广播系统完备。
这里,育才力量雄厚:107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91人,属于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占五分之一,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里,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25人教学班,1838名在校学生 。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
这里,教育质量上乘:综合实力属于黄冈市示范、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中考和竞赛成绩突出,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
这里,承担了“创新教育”、“综合实践”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小有成果。
起步——建构立项
为了确保教科研的落实,学校于2003年初成立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同时制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
2003年以前,学校积极参与县域之内的异步教学和物理STS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不了档次,出不了品位。2002年底,学校抓住市教科院下发的湖北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契机,向市院申报了涉及六个学科,八个子课题的创新教育立项方案,很快得到了市院的立项,正式投入研究,并建立了三个实验体系。
一是学科创新实验体系。语文确立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课题;数学确定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确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学科确立了“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确立了“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确立了“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学科确立了“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实验班体系。开展之初,我校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全面铺开到学校24个班。
三是实践内容体系。全校107个任课教师全面参与人人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
跨步——有序推进
1、实验运行阶段
根据学科、类型与学段的不同,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模式。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情——引导——动笔——互评”模式;精读课文“导——悟——创——评”模式;数学课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模式;物理课的“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释——归纳”八步教学模式;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模式;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情景与体验——创新展现”等模式。创新课实验推广到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2、全面实践阶段
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在教师中推广模式;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课;说讲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举办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调整完善各学科堂教学模式;全面探索新的创新策略。
3、踊跃投身课改
2004年秋进入新课改后,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七年级教师重点训练,在随后的全县语、数、外三大科研讨会上,分别推出了与课改俱进的三篇实验介绍。占全县发言材料的三分之一,学校在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讲任务。
4、不断外派学习
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三年,我们先后派出12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学校相继在黄梅、市院参加全市的创新教育专题会议,并分别作了《稳步、科学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创新教育第二阶段小结》专题发言。
飞步——全面开花
我校积极稳步开展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充分肯定,在2004年的创新视导中,李小七书记、朱书超主任、王泽芳、商瑞国等老师亲临我校,指导实践,获得良好印象,并决定以我校为现场召开该课题全市第三次专题会议,在今年的5月中旬,全市在我校和红山中学召开了专题会议,学校推出了六节研讨课、一台创新晚会、一个电子创新汇报、一室创新展览、一套创新资料,市教科院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实践已进入结题阶段。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学困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但学生的语文成绩却有着巨大的差别,是因为学生的智力问题吗?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体育、手工等方面并不比别人差。
2011年我校实施了“教师推门听课”活动,我听得最多、评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课,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个人肤浅地认为,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之一。
一、“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学法的指导,老师喜欢学生围着“自己转”。一次我去听一位七年级教师上文言文《戴震难师》,还没有走出教室,就听见一个学生感叹:“这节课好像听天书啊!”为什么学生会这样的感叹?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以下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像学“天书”:
(一)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而言一直是个难点
纵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只是把课文翻译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懒得动手抄。老师对于重要的虚词和实词根本没有任何的提及,一味地让学生分层,学生连字词都理解不了,又谈何理解和赏析课文?七年级如此学,到九年级学生又怎会不觉得文言文就是难懂的“天书”?
(二)在这节课中,教学过程甚至连答案都掌控在老师手中,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被严重剥夺,缺少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困生”的激励,由此造成一帮“懒学生”。
而这样的课堂不在少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解决“哪些课文、题目会经常考?学生是否会做这些题目”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喜欢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思考、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往“老师的标准答案”靠,却很少去真正引导学生思考、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想象、阅读的能力,对学习缺乏探究和思考,久而久之,变成了懒惰的学困生。
二、“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课堂过多关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课堂过多关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忽视教学目标基本点的落实。我校许多老师外出学习后,把新的教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课堂比以前丰富多样化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外来的经”是否适合本校学生念。
一位特岗教师给我们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刚开始时,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真不错。但两个学生的交谈让我不得不反思:“好玩吧?”“好玩,有视频看,不过就是最后两次讨论的问题我还是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结果?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自主学习时教师没有给予有效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学生小组讨论时都会推选本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发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困生的权利,小组讨论有点形式主义倾向。
(二)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点的落实不到位,课堂形式多样却没有时效性
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兴趣调动得“兴趣盎然”,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立足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整节课老师在黑板上没有写字,幻灯片的播放较快,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而言,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导致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会做,基本的内容得不到落实,学习就更觉得困难了
三、“样样俱全”的语文课堂关注“完美”,关注优生
“样样俱全”的语文课堂关注“完美”,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习惯的培养;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我执教上了一节仿写诗歌的语文研讨公开课,虽然“听说读写”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学生也觉得上课很快乐,大都写出了不错的作文。但经过评课,同事和领导的意见让我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做法会让怕写作文的学生留下“后遗症”:
(一)“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从课堂表面来看,这节作文课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音乐、画面、文字相辅相成,教学过程设计巧妙。但是老师在课堂中训练的主线是“仿写诗歌”,但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与诗歌的仿写相关的内容不多,过多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想象的兴趣的教学设计冲淡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导致了训练过全、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问题。
(二)课堂点评没有原则,一味激励却缺乏引导
为了鼓励学生,学生朗读自己仿写的诗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不断地给予“写得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评价,学生是高兴了。可是老师在表扬的过程中只顾一味地鼓励,却缺乏引导,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
(三)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
公开课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总是喜欢提问优生,提问机会大部分都给了优生,即使提问学困生时如果遇到学生回答不出,不是另外提问优生就是匆匆给出自己的答案,学困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关注,课后的精心辅导就更是一句空话了。学困生认为自己被老师漠视,对学习更失去了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