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1篇

一、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本市范围内的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印染、电镀行业的企业自2011年开始实施考核,其他重污染行业的企业视情由环保部门提出,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考核。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方法

(一)考核内容为企业吨废水经济社会贡献情况、污染控制情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等三个方面。

1.吨废水经济社会贡献情况。包括吨废水税收和财政贡献率、吨废水社会贡献率两项指标。

(1)吨废水税收、财政贡献率主要包括:企业缴纳的各类税(费)。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减免税收数额计入排污单位的征缴数。由市国税局和财政地税局核定。

(2)吨废水社会贡献率主要包括:企业在依法纳税以外缴纳(捐赠)的费用,包括社保基金、慈善基金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其它捐赠活动等。由市人社局、民政局、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核定。

2.污染控制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总量控制情况两项指标,由市环保局核定。

(1)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按废水在线监测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日常环境执法监测数据和“飞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以综合达标率计。

(2)总量控制情况:考核企业全年废水量、化学需氧量是否超过许可排放量。

3.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企业环境管理情况。主要考核企业是否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是否配备环保专业人员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等情况。由市环保局核定。

(二)评分评分实行百分制,其中:吨废水经济社会贡献情况50分、污染控制情况30分、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企业环境管理情况20分。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染整治工作的需要,可适当增删和调整附件中的考核指标、分值以及具体评分细则,并适用于下一个考核期。

三、考核评分组织程序

(一)成立市重污染行业强制性改造提升考核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环保、财政、国税、经信、民政、人社、监察、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重污染行业考核评分的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二)重污染行业考核评分每年考评一次,考评时间为次年2月。

1.涉及考评数据核定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在次年1月底前,将企业年度相关统计数据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进行数据的汇总、校核、录入。

2.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个工作日内将汇总的数据反馈给相关企业复核,相关企业在接到复核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复核结果上报,逾期未上报的,视为认可。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数据核定单位重新进行核定。

3.领导小组办公室依照考评细则进行综合评分,形成初评结果报领导小组审定。

四、考核评分结果管理

(一)按照考核评分结果,对考核行业排名最后两位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改造。在考评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直接列入强制性改造名单:

1.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

2.因环境污染事故引发重大的;

3.未按要求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

4.生产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设备的;

各行业中,连续两个年度列入强制性改造名单的企业,实行强制性关停淘汰。

(二)列入强制性改造的企业,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改造提升计划,经审定批准后实施。逾期不报或虽经审定但未实施的,一律停产整顿。

(三)企业在完成强制性改造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所在镇乡(街道),并邀请有关专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企业恢复常态管理。

(四)强制性改造期间,企业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一律停批,环保现场监管频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同时,企业不得享受市级各类扶持奖励政策。逾期未完成改造任务或验收不合格的企业,实行强制关停。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体系建设 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23-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负荷日趋加重,环保压力不竭增添。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加强环境监测自然势在必行。所谓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准确的、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做好环境监测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滞后

1991年,为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我国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三项质量管理制度,对环保机构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职责、管理过程的监测内容做了相关规定,同时,各级监测站还先后出台了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仪器设备管理和视野和数据审核等具体的规章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监测领域的不断拓展,质量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发展不够及时,远远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环保局大力开展优质实验室评比活动,很多监测站都通过了计量认真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对质量管理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认识不够,对监测工作施加不正当的行政干预。

二是没有科学统一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三是仍然存在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两种方式,使质量体系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素质欠缺

环境监测人员水平的不足是制约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大多存在技术水平较低,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是由实验室人员或现场监测人员直接转岗而来,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的培训,业务水平和素养相对欠缺。环境监测部门是技术部门,需要全面的综合的专业的人才,而综合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1.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落后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资金投入不足,有很多需要更新的仪器和设备无法及时到位,监测技术也就无法更新。

二是与监测工作关系紧密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较为落后,导致很多监测方法由于缺少必要的质控措施而无法准确监测到污染情况,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的落后,一些工业园区的污染指数已经超过了总量的控制指标警戒线,却没有被监测出来,导致当地环境极度恶化。

另外,由于环境监测的应急设备的缺少,很多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一旦有环境事故发生,事态就很难平复。

2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建议

2.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质量的关键。

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促进质量管理的协调和整合,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

一是要尽快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明确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责,使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要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

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活动,促进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是建立适合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评价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模式。尤其要注意融入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测的理念。

2.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精准、可靠和完整的根本。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要运用技术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等形式,对所有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系统的协调的控制,对各个部门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应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监测、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等各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二是开展监测部门内部的审核与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有效进行。

2.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环境监测人员。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整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三是完善人才考核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在人才考核制度中,尤其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察 规范提高 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how to do well supervision work, each worker to consider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a specific, direct, "mic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is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implement unified supervision,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As the legal basis, methods, standards and other related method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环境监察是指环境监察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察合同,对项目施工建设单位实行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环境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污染日益加重,环保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完成环境保护,做好防止污染的任务,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监察体系,现在我国的工程环境监察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和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发展及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察工作将会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科学合理的环境监察对环境工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

实现建设项目环保目标,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落实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瞒住环境保及验收要求,对于环境监察单位必须要求在施工现场对污染进行防治、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督促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实处。对没有按有关环境保护施工的,责令单位限期整改,造成环境破坏的,应该采取有关补救措施予以恢复。

三、环境监察的主要工作方式

1、巡视:主要是根据施工区域污染产生情况并结合工程进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及时了解施工现场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2、旁站: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对环境敏感工程、环境关键部位及施工现场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环境污染的作业面进行旁站监察,以预防和减轻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

3、检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环境隐患和不足,共同督促进行整改。

4、监测:环境监察人员通过环境监测可获取具体的污染物浓度数据,经观察、分析数据,及时、准确地发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5、召开环境例会:每月定期召开环境例会,在各施工单位汇报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巡视、检查中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通知,并就一些重点问题和共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会议纪要,以便会后遵照执行和实施。

6、记录与报告:监察员需将每天的现场监督和检查情况予以记录,形成“环境监察日志”,环境监察部每月向建设单位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监察月报”,对发现的问题形成“环境监察专题报告”上报;工程完工后,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监察工作竣工报告,并提交全部环境监察档案资料,作为建设项目试运行申请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必备文件。

7、下发环境监察整改通知单、环境监察业务联系单位 :环境监察人员检查发现环保污染问题时,应立即通知承包商的现场负责人员进行纠正。一般性和操作性问题,采取口头通知形式;口头通知无效或有污染隐患时,监察人员应将情况报告总环境监察工程师,总环境监察工程师签发《环境监察整改通知单》。对于一般性问题,环境监察部下发《环境监察业务联系单》。

四、监察的作用

环境监察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建设项目的环境,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满足工程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要求,对环境监察单位则要求必须对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进行检查,督促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实处。对没有按照要求施工的,应该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对造成生态破坏的,应该最大努力的寻找补救措施,这就是环境监察工作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好环境,是每个企业环境监察人员要考虑的问题,环境监察人员应该接受岗位培训机构的定期培训,在经过一定的考核合格后上岗,环境监察人员也可以自学,定期组织座谈会,积极的引导、鼓励环境监察人的专业科技文化提升,积极的引导组织环境监察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无形中提高了监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议

1、加强环境监察宣传,提高大家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行环境监察制度。

2、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出台有关环境监察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建立环境监察技术规范、标准、指标考核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尽快制定环境监察机构资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及注册管理制度。

3、适应市场需要,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监察发展,积极拓展环境监察业务。

4、培养较高业务素质与水平的工程环境监察专业人才,组建精干的环境监察队伍。

5、作为一项国际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的制度,我国推行环境监察制应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总之,环境监察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尽管还有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的地方,但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对建设项目管理只注重审批和验收两个环节的“亚铃型”管理方法,变事后管理为全过程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次飞跃。随着法律依据、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相关内容的不断完善,工程环境监察必将在我国今后的环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叶晓斌;闫韶娟;崔青安;谢永霞;孙仲魁;;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26-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奠定科研基础和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档案管理则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档案,是正确全面地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过程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判断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1-2]。因此,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对学校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范畴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提出具体方法。

1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1实验室实施管理、决策的依据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准确地反映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等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可以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1.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愈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数量、水平和层次也必须快速发展。实验室档案是反映实验室工作、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真实记录,对于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3]。

1.3 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对实验项目、实验方法、手段、实验考试办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档案,都有助于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4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科研离不开实验,实验为科研提供财、物、场所的保障。

1.5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配置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实验室档案可以提供实验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用途、价格、质量、使用说明及仪器使用记录,可真实反映仪器的性能状况、使用效率、商家售后服务、实验科研对仪器的综合评价等,可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开发及仪器的合理整合等提供参考资料。

1.6实验室及教学评估材料的有效积累

实验室档案的真实记录是对该实验室的客观、正确、全面地反映,所提供的可靠文字、图表和数据等,保证实验室评估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实验资料的长期保存。

1.7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实验室档案建立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室档案进行比较、鉴别、研讨等方式,吸取经验和教训,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其他教师从事实验提供学习的机会。

1.8考核实验室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凭证

实验室档案记录着实验人员的基本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职称、学历、简历、资格、科研论著、表彰获奖等)以及个人工作日志,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兼职实验教师及实验员的在职、流动、职务职称变动、业务考核、进修培训、奖惩情况,实验室主任任命文件等,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德、勤、能、绩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

2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范畴

2.1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类

包括实验室的建立、整合、转型、搬迁的记录和文件,实验室平面分布、空间布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所承担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情况等文件。

2.2实验室管理类

一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档案。如实验室建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实验室环境管理档案,如实验室平面图,水、电线路图,实验室使用面积,学生人均使用面积,实验室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检查措施和检查记录,三废处理措施和记录等。

2.2.1岗位职责。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实验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实习报告等。

2.2.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赔偿管理制度,仪器调剂报废制度,仪器设备采购领导机构,购置计划、论证报告、维修和使用记录,仪器设备总值、明细表、配套率、更新率等资料。

2.2.3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领用、发放记录,药品招标采购情况记录,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物品保管制度。

2.2.4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包括实验室建筑环境,室内水、电安装布线情况,防火、防盗措施,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检查记录等。

2.3实验教学档案

一是实验教学文件及资料,如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指导书、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的各种文件。二是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实验考试成绩。

2.4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的领导机构及工作人员分工,申购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申购报告的各级审批文件;仪器设备购置招标记录,供货合同或协议书,招、投标的中标文件;安装调试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学校审计、监察结论;设备购置材料、使用说明书及维修卡、使用维修登记册、赔偿记录等。

2.5实验室资金投入档案

其主要包括实验用房、配套设备设施的投资情况;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投资情况;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日常实验经费开支情况。

3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主管领导重视不够

主管实验室的领导缺乏对实验室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对建档工作支持不够。

3.2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较差

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淡薄,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往往记录不全或者零乱,建档不规范,导致有价值的资料流失而不能及时服务于实验教学。

3.3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同时年终目标考核没有对实验档案评价的内容。

3.4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未经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懂档案的归类、整理及收集,即使积累了一些实验资料,在查找、调阅、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3.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的载体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还包括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实验室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及科学的管理系统,实施电子档案的网络检索,优化电子档案的利用服务。

3.6档案工作环境和设施缺乏

档案管理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档案室,设立专门的防潮、防腐、防火、防盗设备。只有在档案管理用房、设备上配置完备,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有序,真正做到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正规化。

3.7实验室档案信息开放力度不够

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类、归纳、研究和开发使用体系,采取封闭管理方式,查阅利用范围小,利用率过低。

4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室档案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实验室档案在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实验室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职责范围,加大领导对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支持;将其列入高校档案工作和实验室工作计划;详细规定归档内容、归档时间、归档类型和统计、保管、使用制度等[4]。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如《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实验设备采购制度》《实验物品领取制度》等。对实验室档案组织机构、职责权利、利用及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4.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关键,领导对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室档案管理研讨和开发工作,加强交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4改善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硬件设施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经费许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为实验室档案管理投入一定的资金,创造必需的设施保障。

4.5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手段

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意味着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档案管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5]。利用电子文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档案管理已势在必行。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的命名规则,逐步将手工操作的纸质文件分批向计算机操作的电子文件转化,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络扩大信息量和服务范围。

4.6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

开展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源,因此,档案是一种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源。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片、录像带,实验方法的研究,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扩展与整合等资料,都会为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但不能将这项工作简单化,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真正的为教学、科研服务[6]。

4.7加大实验室档案的开放力度

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历来是高校的重要办学理念。因此,实验室档案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大与兄弟院校、生产厂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其他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5参考文献

[1] 马斌强,袁超,李聪,等.高等农业院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04-206.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 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司现有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的两条刨花板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5万立方米。一条甲醛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万吨。并在北京建有刨花板饰面深加工生产线。

根河人造板厂是85年引进的原西德比松公司成套进口刨花板生产线,设计产量5万立方米,96年首次实现达产达标,二十余年的生产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及管理经验,生产的“根河牌”刨花板获内蒙名牌产品称号,并多次获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在经济上为林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该条生产线运行至今已生产运行25年时间,设备老化、磨损严重,有的已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根欧人造板厂是2001年根河森工公司与意大利法拉蒂集团合资共建,2002年6月安装完毕并实现联产试车,该条生产线属国外七十年代二手设备,设备状况存在很大问题,故障率频发,产品一等品率仅为50%左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经济发展。

为保护好“根河牌”刨花板在市场的品牌效益,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内部成本控制,最大限度节约挖潜。使老设备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强化管理与目标化考核相结合,确保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为加强成本考核,我们从管理上下功夫,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目标化考核,将管理工作做细、抓实,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公司制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节能降耗,生产绿色优质产品的承诺。

公司将利润、能耗、产量等指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各工厂,对工厂产品实行成本、模拟利润双向考核,成本节余,模拟利润达标兑现责任者年薪、职工奖金,不达标即予以否决,以此激励工厂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与质量,预防伤亡事故、机械事故、质量事故及经济火灾的发生。为了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公司对板边板条回收利用、砂光余量、产品容积重、质量赔付额、质量/环境及产品标志认证、环境保护、重大机械事故、企业管理年活动等20项管理指标进行了细化,核定了目标值,制定了祥细的考核细则。

砂光余量、容积重是产品生产工序一个小的控制指标,在过去从未提到管理议程上来,也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一个小小的砂光余量、容积重指标却蕴含着巨大的挖掘潜力,砂光余量的大小关系到木质原料的消耗及各项化工原料的消耗,容积重指标不仅关系原料的消耗还影响产品力学指标和产品装车载量,容积重低,产品力学指标不合格,容积重指标超,装车载量上不去,由于设备的磨损、老化、精度下降,满足不了工艺要求,只能靠提高铺装厚度和加大施胶量来保障产品质量这样就增加了毛板厚度和重量,无形中增加了木质原料、化工原料的消耗及装车载量等一串的连锁反应。公司将砂光余量、容积重做为一项管理目标列入经营责任书中考核就是要约束工厂、逼迫工厂想办法降消耗降指标,经过一年的跟踪考核各工厂已由最初不理解到支持和积极想办法进行技术改造,砂光余量和容积重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几家工厂都达到了标准要求,根河板厂砂光余量已由最初的2.4mm降到1.8mm,一年可节约木质原料1876m3,合资金30余万元。容积重也由最初850 kg/m3降到了现在的750kg/m3(16mm),产品的装车载量明显提高,按每车皮可多装2立方米,一年发运3000个车皮,可多运输6000立方米人造板,分摊装车费用120多万元。

对板边板条的回收工厂也找到了最佳方式:一是做垫方,替代木方,二是做锅炉燃料,板边板条密度大燃烧发热值比较高,是替代燃煤的好原料,三是回收经再碎机再碎后做产品原料,重新压板。一个宽度不足10cm的板边板条它的潜力不可忽视,一个工厂一年就可回收400立方米的板边板条,节约了大量资金。

为加强质量控制,我们设立质量奖以此来控制质量售后赔付额,质量奖与产品售后赔付比例和定额挂勾,超出定额指标不予兑现质量奖,考核以市场反馈为准,2009年刨花板赔付率由5%降到了1.5%,也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二、保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坚持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夯实和提升企业管理基础

为了促进公司各工厂协调一致快速发展,公司开展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三大标准贯标工作。为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持续性、有效性,公司内审组不定期深入到各工厂进行内部体系审核,从技术文件、岗位运行记录、操作规程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不符合体系标准、《质量、环境手册》规定或本单位《工作手册》规定的,立即下达《不符合通知单》,由审核员监督整改,确保公司建立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公司鼓励各工厂在段队班组中自主开展群众性修旧利废、节能增效及QC小组活动,让每个职工都成为自已岗位的行家里手,精通专业技术和管理,通过夯实基础管理,实现企业自我控制、预防、改进的良性生产运行模式,为公司整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行节能优化系统,提升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板业公司做为人造板生产企业属于呼盟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公司从综合管理入手,开展节能规划,实行节能优化系统工程,确保能源、资源消耗逐年下降,完成集团公司及根河市政府下达的能耗下降指标。

公司设专人对能源消耗进行监督,设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制度:一是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工厂把年度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耗能产品和生产工序上,建立节能降耗岗位责任制,使节能管理制度明确化、定量化、到岗到人,做到考核严格、奖惩透明。二是严格投料配比,松木40%,桦木60%,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胶耗和木质原料消耗。三是将产品砂光余量和容积重考核纳入工厂班组考核,超标按超标立米折算原料价格并从工厂工资总额中扣除。

公司主要能源消耗为生产用蒸汽、电、煤、油脂,仅根河板厂生产用蒸汽就占该厂生产成本的五分之一,生产用蒸汽主要依靠外购电业局饱和过热蒸汽,通过减温减压后供干燥机生产使用,供热管道长,热损失较大,为了综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多年来一直酝酿通过技术改造取消外购生产蒸汽实现蒸汽能源自给自足。2007年通过多方考察论证购置一台600万大卡热载体加热炉,并对根河板厂干燥机进行改造,蒸汽式干燥机改为热油式干燥机,由600万大卡热油炉供干燥机、热压机及制胶生产用汽,热油炉燃料主要采用砂光回收木粉、生产废料为主,不足时补充生产用燃煤。

几年时间里公司先后对六大工厂燃煤工业锅炉全部进行了改造,淘汰落后超过使用期限的高耗能烟气锅炉,采用节能、环保型、高效热载体、使用燃料范围较广的热油炉,同时对热油炉排放的尾气进行回收,用于补充采暖用汽。对有价值的能源进行充分再利用,不让能源产生任何浪费。通过对公司能源使用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节能系统改造,不仅生产废料及将砂光木粉全部回收再利用,而且取消外购电业局蒸汽,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在能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实现了环境方针:减少污染物排放,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承诺。实现企业经济快速增长也为林区人民造福,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双利双赢的目的。

四、技术改造创奇迹,老设备焕发新活力

板业公司几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00多万元,完成技改项目130项,各工厂每年要进行一次大修,每月要进行一次检修,通过不断的技术投入,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精度得到极大改善,各条生产线均已实现达产达标,并出现产量、质量年年攀升,工厂日高产、月高产纪录被一次次改写的可喜局面,公司完成的几个重要以提质、节能降耗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

1、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公司各工厂的燃煤锅炉都不同程度存在高耗能超期使用的问题,先后对这些锅炉进行了改造,选用节能、环保型、高效热载体加热炉,并同过增设真空热管换热器实现锅炉尾气回收,加上充分利用砂光木粉及工厂废料做燃料,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2、铺装机改造。铺装机是人造板成型的主要设备,它的设备精度、性能直接影响产品边部和表面质量,由于几家工厂铺装设备使用时间较长,机械铺装且铺装辊磨损严重,箱体框架变形,产品出现边部残损,表面大刨花等质量缺陷,为了提高产品等级,减少废品率,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六大工厂分别进行铺装机技术改造。

3、根欧板厂成型线PLC改造。将原生产控制系统由手动变成计算机程序化控制,不仅减少了操作误差,降低了生产故障率,而且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生产水平。

4、根河板厂压板改造。由于压板使用时间较长,表面压痕、焊斑、焊缝已严重影响产品表面质量和产品的厚度控制,通过对同行厂家的考察和根据压机实际情况,在上海申昆热压板厂订制了两块压板,对原有压板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投入使用后产品一等品率由原来82%提高到91%以上,砂光余量从2.4mm下降到1.8mm。提高了质量也降低了木质原料消耗。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work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make the many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not promptly correct and should be investigated, som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licy to implement well. The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is the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system, carrying out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 important means of environmental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一、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观念淡薄,影响或干扰环境行政执法。有的部门领导环境保护法制观念淡薄,使现有的环境法规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认真贯彻,少数领导甚至利用职权干扰环境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执法活动。某些领导,重经济轻环保,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不惜用牺牲环境来换取眼前利益。

2、执法程序不完善。由于环境执法程序还不健全,因而在环境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环境行政执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采取适当的形式。实践中经常发生一些对环境行政执法中技术性问题处理不当的情形,如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不明、用语不当等,并由此可能引起其他纠纷,影响环境行政执法效果。

3、环境标准不完善。环境标准是国家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基础和准则,是环境行政执法的尺度,在环境监督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大量的环境标准,但还不够完善,有的环境标准尚未制定,有的虽有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但无收费规定,等等。

4、环境行政执法范围十分广泛和复杂。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环境行政执法的主要方面。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环境执法任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执法任务和权力,从广义上讲也是环境执法部门。另外,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海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核安全管理部门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也具有一定的环境管理职权,因此也应属于环境行政执法的相关部门。

5、越权行政执法。有环境行政执法权的机关超越其权限,作出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环境行政处理决定,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理相对人处以本应由人民政府作出的停产治理、责令搬迁、关闭等的处理决定。而无环境管理权的机关行使环境管理权,如有的地方县委作出停产治理决定,这就违反了环境法的有关规定。越权行政的现象目前在环境执法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其危害非常大。一方面,越权行政打乱了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使有关管理机关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必然降低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越权行政于法无据,因而它埋下了环境行政纠纷的种子,成为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因。

6、少数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少数执法人员不能正确行使行政执法权,有的执法人员不懂法,有的对法律理解不深,对违法乱纪者的违法事实掌握不准,以及调查处理的程序不规范,有的甚至在执法活动中自身严重违法。由于历史及各方面的原因,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机构、队伍一直偏弱,存在着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环保执法功能。

二、完善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相关措施

1、加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

要改善和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就必须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保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对一些不合时宜或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法律法规应及时地修改或废除,对存在的环境法律盲点要尽快加以立法,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设置相应的法律责任,减少原则性规定,来增强环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对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标准,以解决污染企业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倒置现象。并赋予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相应的行政强制权,如可以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没收、责令停产等必要的强制措施。

2、充实和健全环保执法机构,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素质

和业务水平充实和健全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县级以上必须要单独设置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落实环保执法工作的经费,增加环境执法人员的编制。严格把好进人关,择优选择一批年轻化、知识化、能力强、能吃苦的人进入环保执法部门。改善环保部门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增加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大力推进执法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文明执法和规范执法,树立良好的环境执法形象。对执法人员的环境业务知识和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先进环境监测、分析、检验仪器设备,提高污染源现场快速监测取证的能力,为环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3、落实地方领导环保政绩考核,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地方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确立“绿色GDP”的概念,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要在制度上将环境保护列入各级领导进行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将环保指标作为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指标来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推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和“环境保护问责制”,凡是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官员,不得晋升提拔,甚至还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促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理顺环境执法主体体制,加强环境监察力度

首先要统一环境执法主体,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各个环节中的环保职责和执法责任,把本应属于环保主管部门而又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环境执法权尽量集中到环保主管部门。凡是涉及到执法主体较多,执法权力和执法责任分散的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要与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环境监察力度,对主管环境违法案件徇私枉法、包庇纵容、推诿责任、查处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要追究其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环境保护部门要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省级以下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的任免,由上一级环保部门来决定,地方政府只能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样可以避免地方领导干预环境执法工作,有利于环保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结: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就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总体而言,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现象还很严重,各地普遍存在环境行政执法难、执法软弱、执法无力等问题。正因为如此,环境行政执法在人们的眼里显得苍白无力。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实施,阻碍着我国环境法制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吕泽天.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2).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议

Abstract: Project environment and accept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t is the last one to check whether the demonstr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fulfill the "three simultaneous" system, its role is essenti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monitor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mple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rfect acceptanc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procedures to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project; completion;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7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前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所以工程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在国家大部分省、市层面上基本形成正常的工作程序,验收监测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得轨道。但是在遵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实施具体工作的同时,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常见和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需要学习和掌握。另外,由于验收监测与建设工程项目环保验收工作直接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建设单位的利益,因此,管理部门把握验收政策尺度、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配合、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水平等因素会对验收监测产生影响。其中,政策把握、建设单位配合属于影响验收监测的两个外部因素,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水平是影响监测工作的难点。现在就建设工程项目监测工作遇到的常见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二、验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和建议

1、验收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

一是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把关不严。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上重环评而轻验收的现象较为普遍,突出表现在批准企业试生产时把关不严,许多企业只顾生产不顾环保,不到万不得已不申请验收,甚至部分项目以试生产为名长期生产,不主动委托开展验收监测。二是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环保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建设项目单位也未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环评中对施工期提出的环保要求基本上未得到落实,监测验收时项目单位不能提供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效果及环境影响情况。三是环保部门对验收监测单位的监督有待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承担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对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结论负责”。然而在现实中,有些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这样极易给环境行政管理和决策带来失误甚至隐患。

2、验收监测部门的法律地位较弱。

验收监测工作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必须从法律上明确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督地位。目前,验收监测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接受环保部门指令进行验收监测,全面检查环境法律、政策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是行政角色;另一方面,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以技术服务角色进行验收监测。环境监测部门的双重身份,使其处于尴尬局面,验收监测数据难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的影响状况。

3、忽视环保“三同时”的全过程和非污染性建设项目验收监测。

目前,验收监测局限于对环境治理设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验收监测,局限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的监测。总体而言,侧重于污染型项目的环保设施,对环境管理、监测制度、防护距离、生态保护等重视不够。

4、验收监测技术规范有待完善。

一是验收监测技术规范机制设计不完善,局限于对技术性测试内容的监测,对环境管理检查缺乏明确细则和评定标准。二是生产工况的把握方法不明确,验收规范要求对验收工况达到设计规模的75%以上,判断方法不明确。

5、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力度和违法处罚力度,同时制定统一的验收评判标准(包括监测收费标准),尤其要明确环境管理检查内容的评判标准。对于污染治理设施、措施不符合环评及批复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同意试生产;对于故意拖延不申请验收或经验收监测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处罚,使验收监测结果真正成为执法依据,进一步维护“三同时”制度的严肃性。

6、要建立对验收监测人员的培训机制,引入职业资格制度。

由于验收监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验收监测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正规培训。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相应的验收监测人员系统培训机制,引入职业资格制度。这是验收监测在全国规范有序开展的技术基础。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机构要重新认识和重视验收监测工作,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保证验收监测工作开展,发挥验收监测或调查对污染物排放的监视性作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7、制定适应形势发展、可操作性强的验收监测规范。

建议制定适应形势发展、可操作性强的新验收监测规范并配套实施细则,同时制定验收监测结果的评定标准,使验收监测程序化、规范化和易操作。

8、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目前,中国已将公众参与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尚未明确提出公众参与要求。事实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项目周围的群众和一些行业专家,有时能通过现象挖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承担监测或调查的单位,应主动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或企业公示等形式征求意见,并把意见写入监测或调查报告中,反馈给项目单位和负责验收的环保部门。竣工验收监测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不仅可以使各项环保检查情况更为准确,也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三、验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建议

1、审核

在建设香米环境保护验收中,部分地方环境管理部门主要审查监测单位提供的验收监测报告,而非依据验收监测报告对建设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检查。其原因是部分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管理对象错位。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给建设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领导造成监测不达标是检测单位责任的误导;二是挫伤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环评制度的执行和保护环境的效果与目标。

对此,应从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验收监测技术和监测报告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审视整体验收监测工作是否符合验收监测管理要求,找出并解决验收监测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组织验收监测人员学习,正确认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积极与环境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达成共识;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验收监测程序,将验收监测程序报环境管理部门备案;

1.在受理验收监测时,积极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验收监测和工作程序的宣传;

2.在管理部门政策把握存在较大差异时,要积极寻求上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部门﹑监测管理部门和监测单位的支持。

2、复测

部分建设项目出项超标时,建设单位不认真查找原因并整改就提出复查要求。超标原因包括三种情况。

(1)建设单位建设了环境保护设施,但管理部到位,未调整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的匹配运行条件,操作人员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条件不了解,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接受验收监测前准备不充分等;

(2)建设项目未落实环评要求,设施建设或措施实施部到位,造成一些污染因子排放超标或敏感目标环境质量超标;

(3)建设单位认为环评及批复过于严格,执行环评及批复时有抵触情绪。为通过验收,建设单位间监测后发现有超标现象时,会提出复测的要求。

复测是负责验收监测单位的责任,但是无原则的展开复测,会失去验收监测的严肃性。为使验收监测真正服务于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首先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验收监测工作程序,包括:受理﹑资料收集﹑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检查﹑审核﹑复测条件与受理﹑提交报告等一系列涉及验收监测各环节的制度和规定。在受理验收监测时以介绍﹑指南等方式告知建设单位。在受理验收监测复核时,要有建设单位整改措施说明和委托,将正常的验收监测和复测区分出来,以便通过复测报告的形式督促建设单位加强环境管理,并让管理部门了解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环境管理。

3、验收监测未正常开展

目前,一些经济部发达地区存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松懈,验收监测未正常开展,验收监测脱离实际监测能力的现象;一些地方建设项目验收监测由其他测试机构承担。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学习宣传﹑环评制度的执行﹑要求和检查部到位,重发展﹑轻环保,对验收监测时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技术支撑的理解不足等是出项这种问题的原因。在存在这类问题的地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验收监测是服务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开展验收监测是环境管理要求的宣传,监测部门对验收监测任务,应牢固树立为建设项目技术把关和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宗旨,认真从程序、技术、政策等方面逐步完善验收监测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个验收监测项目。对存在其他测试机构开展验收监测的地方,监测部门要注意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自身验收监测水平,掌握验收监测涉及的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动态;在承担一些难度大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任务或审查检查机构的验收监测报告时,应充分发挥监测部门的技术水平和把关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

因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或对环境影响评价理解偏差,造成个别建设项目环评及其批复要求不合理,给验收监测带来困难。对于此类问题,建议:

(1)不断总结和积累验收监测经验,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对有明显问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能够说清的要在验收监测报告(表、卡)中说明;

(3)对一些难以讲清的问题,可以积极与管理部门联系和落实,最终将情况反映到验收监测报告(表、卡)中,必要时也可以与环评单位沟通;

(4)通过专项报告对各类问题进行汇总,集中反映给环境管理部门,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借鉴和参考。

5、敏感项目处理

少数建设项目因其建设位置或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一些建设项目环评和批复要求未落实,或与环评预测存在较大误差时,社会反映强烈,从而成为敏感项目。

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建设单位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不落实,环评及环境管理部门监督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周边居民及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国家政策和标准要求理解不清,从维护自身权益出发,提出相关意见和要求;同时也存在少数人希望从建设项目建设中获得额外利益。

对于此类项目,首先应选择政策把握能力强、技术水平过硬的项目负责人;在充分了解建设项目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周密严谨的工作方案;增加社会安全意识,制定公众意见调查表和应急事件对策方案,避免出现;之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或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建设单位达成共识,及时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沟通;在监测方案中,工作要求一定要细化到位,保证验收监测质量;报告编制和审核,应该根据环评及其批复要求,把握建设项目污染排放和环境保护设施工作情况,按环评批复要求说清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结果,避免出现无依据的结论,保证验收监测报告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6、建设单位配合

当前,部分监测站开展验收监测工作仍不能得到建设单位积极配合,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认为验收监测时监测站的事情,领导不重视,工作人员难以协调相关工作;建设单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部门一旦发现项目未及时开展验收监测,责任就推到监测站。

分析原因其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对环境的义务和责任不明、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不清、对验收监测准备工作不了解、内部环境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企业领导重生产轻环保等原因。

对于这种情况,在确认建设单位不能正常对待验收监测工作后,应下达环境设施、措施落实和整改的建议、验收监测准备要求等相关文件,同时抄送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和监测单位。

1.帮助建设单位了解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整改;

2.解决建设单位配合及领导重视的问题;

3.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监督检查中有的放矢。

7、监测技术与监测管理

监测技术和管理问题是验收监测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断发展的问题。监测技术问题直接受监测管理的影响。监测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面,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监测单位技术工作正常运转的保障。由于各单位地这项工作的认识、重视和要求不同,因而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也成为一些监测单位验收监测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

目前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认识、管理和工作安排上,都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具体表现为:少数监测站在意识上,没有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划为监测工作的一部分,将质控措施及所需经费视为额外负担。在管理上,以样品考核代替日常质控措施,以质控措施代替质量保证,忽视人员培养、技术审核等重要的质量保证程序。在工作安排上,忽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个别监测方案和计划缺少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监测方案和计划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内容制定的不完整。

解决验收监测技术和管理问题,必须加强对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认识,按照相关要求,制定相关程序和制度,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努力提高检测技术,并根据环境管理和社会需求实际情况对程序和制度加以完善;在监测工作计划和规划中,积极争取人员、装备和经费保障,使监测站的整体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水平不断适应环境管理和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俞美香,常卫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复测原因探析和复测程序制定. 2010年22期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体系;公众参与

1、 前言

城市垃圾产量逐年上升,不仅占用土地,且伴随着二次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据环保部、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现象,已侵占土地75万亩[1]。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市区生活垃圾日均处理量8356吨,年均增长率为6.5%,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破解垃圾围城困境已刻不容缓。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垃圾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的最有效手段[2, 3]。2016年12月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00年,杭州被列入住建部制定的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形成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后G20时代,杭州正向国际化都市迈进,给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湖区作为杭州重要的主城区,其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杭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成败,如何提高垃圾源头分类实效已成为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垃圾分类现状

自2010年3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西湖区通过以下五方面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二)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目标责任体系,通过考核评比、选差通报等手段落实垃圾分类目标任务。(三)组建垃圾分类志愿宣传队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活动。(四)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创新途径,实施生鲜垃圾专线清运,解决农贸市场空余场地少、分类质量差等问题。(五)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鼓励社区采用激励手段、第三方服务试点等挖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0个镇街、74个社区、354个小区近18万余户家庭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区属112家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约83%,主城区除部分城中村外实现了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3 、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法规不健全,约束性与激励性动力不足并存

当前,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为了结合杭州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更好地加强生活垃圾管理,近年来,杭州市陆续出台了《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细化了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具体规定,但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条例》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丢弃、如何收集、如何处置,以及如何实施处罚措施等未能给出具体的规定,这种政策的模糊性给市民、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条例时带来一定难度,从而使得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其次,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条例》指出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鼓励经营者或管理者设置便民回收点,但是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也没有给出奖励、补贴等激励政策相应的具体规定,这对于公众参与垃圾源头分类与减量化缺乏实质的激励作用。再次,规定了监督及惩罚措施,但是当前的垃圾分类收集现状下,一定时期内在执法上显然存在一定难度。此外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未能体现“多生产、多付费”的原则,无法体现垃圾减量化的激励作用。

3.2 末端处置与前段分类脱节,垃圾收运与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城市垃圾除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及有害垃圾等生活垃圾外,还包括建筑装修、大件杂物、园林绿化等非生活垃圾。当前,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焚烧场处置,但其面临着消纳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可回收垃圾中具有高价值的部分由企业回收,而大量低价值可回收物(包括玻璃、木头、陶瓷等)面临无人收运的尴尬境地;虽然有害垃圾数量极少,市环保局指定的处置企业仍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处置需求。非生活垃圾的消纳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建筑装修垃圾、大件杂物垃圾主要依靠外运,而部分园林绿化垃圾被混入生活垃圾处置渠道。自2009年推进垃圾清洁直运以来,垃圾清洁直运的推进减少了各垃圾中转站周边的污染,但也因为清运距离的增加带来了清运频次减少、垃圾满溢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同时清运过程中存在将分类的垃圾进行重新混合收集运输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3 垃圾处理经费保障不足,资金渠道有待拓宽

城市垃圾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当前城市垃圾治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外加卫生费,尽管杭州已实行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然而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收缴率并不如意(仅为50%左右),垃圾所收费用并未随着垃圾的增长同比增加,资金无法满足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所需,导致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实际工作中缺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激励经费,无法对分类减量成效显著的社区、单位及市民进行有效激励。同时,随着垃圾分类覆盖面的拓展,对前端垃圾分类设施保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使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预定目标。但仅靠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拨款解决,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3.4 公众参与后劲不足,参与深度与有效度有待提高

城市中80%以上的生活垃圾来源于家庭[4],社区居民是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排放主体,因此居民在垃圾源头分类和收集中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垃圾分类、废弃物的利用率、运输成本、末端处置难度等。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环保价值观、环境态度、公共宣传教育、具体环境知识、感知到的行为动力心理因素等。尽管已经开展了多元化的垃圾分类意识宣传、培训等工作,已大大提高了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居民在实际日常操作中分类意愿尚未深入人心,正确分类投放有待提高,参与热情和参与有效度亟待提高。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快制定垃圾分类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

为了提高城市垃圾源头分类、回收、运输、及处理的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协同推进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快制定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技术规范,垃圾处理收取制度等立法工作,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切实制定鼓励垃圾分类的配套政策,明确奖励机制、资金来源渠道,实施细则,监督机制等;此外,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目标的激励约束机制。

4.2 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强化垃圾排放者的责任和义务,推行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建议进行分类计量收费制度,将垃圾分类阶梯收费制度延伸到普通居民,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及减量化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减量考核机制,垃圾分类涉及单位部门众多,小区内需要住建部门协调物业企业,农贸市场、商场等涉及商务、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医院、学校的垃圾分类需要卫生、教育部门的协同组织,而目前虽然我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制定了对镇街和各部门的考核办法,但此项考核并不具备强有力的约束力,难以达到部门联动的效果。建议动员社会组织介入,加强第三方监督力量的体现。建立垃圾分类信息通报制度,促进各部门对分类工作的执行力度与相互监督。

4.3 构建多元化畅通的回收网络,规范现有回收设施

除了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设施外,还应在人们经常光顾的公共场所设立可循环物质回收网点,如在超级市场,便利店、停车场等,同时鼓励以互联网等创新方式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的模式,构建多元化畅通的回收网络,对于加入回收网络的网点主体给予一定的回报。规范现有回收设施,垃圾回收设施应有统一标准,并在不同颜色标注的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对于有条件的社区,建议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分,如分别回收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4.4 继续拓展宣传渠道,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教育

前期环卫部门通过宣传橱窗、电视、网络等开展了各N宣传活动,但垃圾分类尚未引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垃圾分类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从幼儿园、学校开始抓,将垃圾分类积分列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在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活动中,成立生活垃圾“三化四分”讲师团,优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垃圾分类,带动其他成员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三是积极与“双11”、“双12”活动电商平台合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推出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消费单位。

4.5 采用利益驱动方式推动公众参与

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关心的不是公众是否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而是如何激励公众为了社会的利益而行动。通过积极的激励方式来推动垃圾分类往往可以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收取垃圾处理费时,按照垃圾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进行分别计费收缴。对于垃圾量较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收取较低的垃圾处理费,反之则收取较高的垃圾处理费。可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如通过“绿色账户”、“垃圾智慧分类模式”等,将居民信息与垃圾分类进行关联,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积分,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奖励,如购物卡、话费充值卡等。此外,对于垃圾分类执行不力的个人、单位、及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也有助于弥补现有垃圾分类监管力量不足。

4.6 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当前,政府应利用经济激励手段促进市场机制在垃圾分类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引入多个社会主体承担垃圾收运与处理责任的实施,向公众提供一个设施更加齐全、环保质量更高、运作更加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减免税、贴息、专项资金等方式对致力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机构进行激励。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充分挖掘垃圾治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垃圾治理服务质量和能效,另一方面可以培育新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政府资金负担大的压力。

5 、结语

面对城市垃圾逐年增加,处置瓶颈日益显现,加之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改变传统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进行垃圾源头分类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高效的回收网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协同共治的局面,才能破解垃圾分类实践困境。

[参考文献]:

[1] 信息评论, 我国超三分之一城市遭垃圾围城 侵占土地75万亩. 我国超三分之一城市遭垃圾围城侵占土地75万亩信息评论.

[2] Sinclair, R.G. and R.C.O. Ontario, Solid waste reduction through recycling : an examination of program design. University of Ottawa,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