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步骤

管理学的步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管理学的步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1篇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体系,启发式教学还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观的直观体现。我们可以把启发式教学灵活应用于管理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启发式教学应用过程中,承担着将书本和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任务,这种知识的转化虽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但灌输式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的知识转化过程中是低效的。我们在管理学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书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促进学生将知识自行转变为能力,最后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1.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诱导教学法中的渗透

诱导教学法使一种将启发式教学法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诱导教学法应用时,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能够用于诱导教学的内容,通过教师在灌输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展。诱导教学法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找准问题切入点,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寻找答案,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诱导教学法其实施的根本原理就是启发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师进行诱导教学中启发教学法渗透时,可以运用举例、比喻、对比等方法指点学生思路,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索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并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归纳整理成体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诱导教学法中的渗透,能够有效提升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灌输式教学法虽然有一定的弊病,但这种教学方法却能够准确、高效的将概念传授给学生。利用启发式教法的诱导教学法,更是能够在管理学的理论教学中实现对概念的进一步阐述和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对枯燥的管理学概念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对管理学概念的理解,促使他们掌握管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诱导教学法中还能将理论和概念具象化,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能力,而对概念的应用正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具体表现,因此,启发式教学应用于管理学诱导教学法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讨论教学法中的渗透

讨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因此管理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学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教学法大致包含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四个环节,讨论教学法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问题,并提前将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时,先将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的讨论能够向着教师设计的方向发展,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整体点评。讨论教学法的四个步骤中,无论是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思路阶段都包含着启发教学的思想,通过启发教学思想的应用,才能设计好启发教学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向着教师设计的讨论方向进行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3.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中的渗透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时,他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案例教学,不仅煅炼、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对所学过的知识能记得更牢。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将部分现实生活和管理实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这样,管理案例教学实质上为学生提供了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管理实践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有效缓解了学生接触管理实践难的矛盾。案例教学法作为管理学教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将启发式教学思想使巧妙的融入其中,因此,案例教学法正是在启发教学的核心思想中发展深化的,启发式教学的渗透体现在案例教学法的方方面面,并实现了较优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2篇

1.1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业经济管理学中还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是一切专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没有师资就没有发展前景,熟话说好马配好鞍,同样的好的专业也要配备好的专业老师。但是我国大学都有的一大教学弊端就是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领会到大学的灵魂在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经济管理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有关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但是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模式更多的向工业方面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大,国家非常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入驻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所以国家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增强和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第二,专业内容太少涵盖面太窄。教学内容太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骤,专业内容很是落伍。林业经济管理学缺少以经济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体系。同时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也缺少自己专业学科的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1.2处理林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的办法

为了全面改善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努力提高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就要大学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帮助年轻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者到国外进行深造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性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会议,促进和国际间的交流,开展学术专业研讨会,来提高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师制度来约束,进而使得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快速提升。教师队伍要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这样进步会更快。

2.结束语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3篇

作为管理学教师应熟练掌握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并将此方法融会贯通,融入到管理教学当中。任务型教学法共分为四个步骤。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自身在管理学教学的实际和新课改中提出的要求,总结出任务型教学的5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这几个方面是在课堂上做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一)任务的设计要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学生一般对当前发生的管理事件会保持着关注与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课堂上与理论相融合。设计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课堂上的具体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方法可以突破管理学抽象、难以理解的困难,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因此,管理学教师师在设计任务之前要认真思考,尽量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最好和实事联系起来,比如,讲到社会责任,可以联系到三鹿奶粉和地沟油事件;讲到组织文化可以联系到淘宝网的侠客文化和蒙牛的口号文化。这样,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就会大大提高。(二)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梯度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尽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有梯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如果只顾让成绩好的学生有尽情发挥的空间,而成绩差的学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旁观者,这势必会造成两级分化的状态,时间久了,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老师应该坚持“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任务型教学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效果更佳,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思想与思想之间进行碰撞,从而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科学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表明,异质分组效果比较明显,即将男生和女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和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分到一个组内,这将会达到互补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对个别性问题在小组内及时点拨,适时进行机会教育,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应有的效果。(四)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常规的传授知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在管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演员型变成导演型,从管理学学科特点入手,把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等重要职能以任务的形式设计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学生认真完成任务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的模式。(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知道答案但不发言的占有很大的比例,更谈不上竞争意识了,当今社会更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自身来讲是有好处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竞赛方法,无论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还是小组与小组之间都要有竞争意识,竞争会使学生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跃跃欲试。有利于集中他们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教学示例研究

笔者以管理学激励中“如何提高激励有效性”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使任务型学习活动在管理学课堂中有效实施。(一)题材内容及学习目的教师以“父亲为什么困惑了”这一情景将任务导入,让学生思考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教师则是不断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做任务时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对激励有效性的理解以及尽可能多地列举激励的方法。(二)教学过程1.任务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在讲授课堂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情景“父亲为什么困惑了”。父亲让虎子去买菜,给了他10块钱,虎子花了5元买完菜,花1元钱吃了一盒冰淇淋,回来告诉父亲花了6块钱买的菜,还回4元,这时,父亲就损失了1元钱。管理难题就是如何让这个父亲少损失这1元钱呢?(点评:利用任务导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的设计尤为重要,从形式上,可以把这个情景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并配以图片,供学生分析)。2.呈现话题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任务,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师:同学们,我们下面一起要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个管理难题,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不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只采用启发式提问形式,同学们各抒己见,把你们好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都提出来,并思考此类问题本质。3.完成任务生1:父亲亲自买菜不就都解决了,再也不用花成本了。师:父亲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他实际上不可能亲自买菜。生2:我认为父亲应该对虎子进行情感教育,教育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个社会是需要诚信的。师: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假定虎子的行为永远是存在利己主义的,也就是说,打情感牌对虎子来说是不好用的。(点评:教师切勿批评类似如此“浅显”的学生,学生的回答说明学生们在激励方法与现实间未找到结合点。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为进一步的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生3:给虎子激励,买菜回来后,父亲给孩子5角钱作为奖励。并告诉他以后不能偷着买冰淇淋了。师:这位同学谈到了激励问题,大家认为呢。生4:这个方法好是好,但是虎子会因为得到这5角钱,而放弃吃冰淇淋吗?虎子会不会左手拿着5角钱,右手吃着冰淇淋呢?(点评:同学们经过思考,已经开始把案例和激励联系在了一起,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并开始使用激励的方法,)师:这位同学说的不错,虎子的得到了奖励,却依然吃冰淇淋,父亲的损失已经上升到了1块5。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5:请别的小孩去监督虎子,跟着他去,回来汇报,并且给监督的小孩5毛钱。生1:反驳:不行,不行,这样会出现一种情况,虎子会从父亲的10元钱中拿出一部分来拉拢监督的小孩。师:顺势点评,同学们说对了,虎子给监督的小孩6毛钱拉拢他,而且监督的小孩很快就被收买了,因此,父亲使用监督机制后损失了2块1。(同学们大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点被激发了出来,越来越觉得这个案例有意思,但不简单,学生开始激烈讨论,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生6:我认为父亲可以上网买菜,网上银行付款,快递会直接把菜送到家里,就不需要虎子去买菜了。师:同学们想法很超前,也很时尚,但还是不切合实际,同学们再想想其他的办法。(点评:由于本节课要学的是其他问题,故不可在此过于纠缠)生7:能否引进竞争机制呢?师:这个想法好,同学们的想法更深入了,大家认为呢?生8:对啊,多找几个孩子和虎子一起买菜,谁买菜用的钱少就奖励谁。师:好,同学们已经想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生9: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原因在于菜市场的菜价是浮动的,总是变化的,这就给了虎子可乘之机。生10:不错,如果是让虎子买一包烟或是买一包盐,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说明大家的思考更加深入了。(点评:完成任务阶段主要是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虽然开始解决任务设计的问题,但还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是教师精讲的重点,是课本的难点。)4.评价师:其实这个案例的实质是委托的激励问题,父亲是委托人,虎子是人。两权的分离使委托人采用适合的激励方法来激励人。刚才同学们提到父亲亲自买菜实际上是“两权统一”,但父亲的代价是机会损失,况且许多情况下这是不可行的。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解决方法是给虎子激励,然而孩子并不因为有奖励而放弃吃冰淇淋,其实企业管理经常有一种现象,即工资涨了、奖金涨了,但员工的行为还是没有改善。激励在这个地方没有起到作用。但如果这个家里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帮孩子,父亲就可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使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要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发挥作用,需要竞争机制的配合。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单位在员工的绩效考评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是竞争机制起到了作用。虎子之所以偷吃冰淇淋,其实是父亲和虎子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那么减少信息不对等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如果父亲不是让孩子出去买菜,而是去买一包盐或者一包烟,他还敢吃东西吗?不敢,原因是市场上的盐价和烟价是稳定的,父亲和儿子都知道它们的价格,儿子在这个时候就没法弄虚作假。所以企业管理者在激励的实施过程当中要减少信息不对等。下面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解释激励的有效性的。

结论及展望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4篇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复杂行为及其规律。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方法始终是管理科学创新和传播、研究和教学、形成和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实验方法在管理学科发展中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在这个时期,管理实验与管理研究的发展同步,管理科学的理论在实验、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此阶段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企业关注的焦点通常放在如何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提高员工积极性、设计合理的工序等日常管理问题上。这一时期的管理实验主要是基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比研究,找到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积极性、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些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这一阶段比较著名的实验有:泰罗的铲掘实验和金属切屑实验、吉尔布雷斯夫人的动作分析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等等。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加剧,环境复杂起来,同时管理领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思想,管理研究开始注重企业管理的整体流程和具体的职能管理。此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被运用起来。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实验有:阿吉里斯的“成熟一不成熟人”实验;韦伯的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绩效研究比较实验;弗约的社会性动机比较实验;加拿大萨斯喀钦温大学C.C.Potter教授开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系统(BusinessSimulation)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阶段,竞争加剧与全球化成为时代特色,这迫使管理研究开始重视战略管理和跨国经营.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一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管理实验的中心由以人和工作为中心开始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不同模式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是指在受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下,有计划地设计特定的管理实验条件,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管理过程。在实验中,对其变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干预、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模型的内在规律性。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演示型实验教学、案例型实验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实验教学和探究型实验教学。

 

1.演示型实验教学

 

演示型实验教学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自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后,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

 

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技能。

 

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告诉一验证一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用实验验证己学过的管理学基本原理、概念或重要知识点,这种“照方抓药’模式是高度固定化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需要验证的概念或科学结论,讨论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注意事项,或针对学生普遍容易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进行示范。

 

2.案例型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属于讨论式或主体性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揭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引入大量的案例教学,将工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管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管理情景,产生丰富的设想和创意,树立管理权变的理念.

 

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不只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但在案例教学的分析和讨论中,由于没法设定边界明确的企业及企业活动的范围,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不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得到验证,使案例教学仍迀就于理论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管理类专业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

 

3.模拟型实验教学

 

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实验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一种背景设置,情景铺垫,追求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力图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情感强化、记忆强化。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当然,实验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历史的陈述,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只有当演示实验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所要观察的现象、探索的规律、验证的结论,才能牢牢拴在原有认知结构的锚链上,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实验本身只是一种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创设实验情境,使实验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部分,赋予生硬的器材以勃勃生气,单调的实验具有丰富的色彩,从而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中,有两种类型的模拟型实验教学:情景模拟型实验教学和模拟软件应用型实验教学。

 

前者主要通过设计现实管理场景,如人际沟通场景、对抗性沟通场景、谈判场景、团队沟通场景、拓展训练场景等,实地训练学生的沟通谈判能力;后者则主要应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理和决策支持系统(DSS)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模拟仿真,将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信息、流程、方法和理论架构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创建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模拟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事前的经营决策,适时的仿真出结果,并可互动性地调整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改善经营决策效果。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的五个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工商管理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培养计划中不同性质课程的组成及其所占的比重。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内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都不一致。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属于一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属于二级学科。本文为研究便利,以工商管理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调点,调查了国内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各具特点。这种差异一般是由于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背景和成长环境差异所导致的。

 

为进一步把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本文对国内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进行了统计可以发现,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8门课程,是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

 

2.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

 

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看,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大致可遵循这样的原则:1)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系统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在实验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使学生熟练掌握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普及型管理软件和工商管理领域正在推广的管理方法;4)引导学生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研究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

 

要保证实验教学面的拓展、质的提升,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管理实践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和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工商管理实验课程。从目前来看,可以围绕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课程,建立基于课程的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系统。表3是笔者设计的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JamesSwain.SimulationSoftwareSurvey[J].OR/MSTodayAugust2003.

 

[2|王守茂,刘栋,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改革的相合性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J报,2001,(6).

 

[3]郭道扬.中国管理教育事业的历史起点与初步演进[J].财会月刊,1997,(10).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管理学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1

Research on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I Zhen[1], LI Shixiang[2]

([1]Hubei Business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479;

[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purpose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It can solv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management course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earning problems such as fragmentatio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nnection problems. Management course module teaching, help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need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management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1 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1.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在著名的程序化指导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Riasat Ali,2005)。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有两种,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也称作任务模块,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另一种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也称作能力模块,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中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1.2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1.2.1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一是模块化教学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例如,管理学课程可以根据知识体系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又由一个或几个单元构成,每个模块之间可以是并列或递进的关系,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自由组合操作,灵活性强。同时,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灵活地增减教学模块的内容,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二是模块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是讲授-接受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会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三是模块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学,因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而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1.2.2 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章节来讲解,没有针对性,模块化教学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再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模块,教学目的性强。二是模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2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然而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教学基本是仿照一本、二本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来安排篇章,这种安排系统而且全面,但是独立学院的管理学课程的课时普遍少,大约40个学时左右,这样要面面俱到,教师连讲纯理论的时间都不够,更谈不上用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学时了,导致在教学时间上没有保障,学生也感觉很枯燥无味。

2.2 学生学习动力方面

一方面,管理学课程理论性很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揭示的是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仅靠传统的教授方法,独立学院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管理行为的实施主体和主要对象都是人,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实践,然而独立学院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之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社会经验匮乏,无法感同身受,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动力不足。

2.3 教学方法选择方面

独立学院多数教师习惯于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方式,通常是按照教材的篇章对管理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更谈不上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3.1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结果。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功能定位、区域定位以及专业定位三个方面。功能定位基本上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域定位上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专业定位上是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所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有合适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理论深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其特征表现为厚知识、强技能和高素质。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管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管理思想,并能将一般管理知识灵活应用到各种管理活动中。教学培养目标为:一是了解管理前沿理论;二是掌握管理基础知识;三是能够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可见,管理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3.2 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管理学课程是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该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同时,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然而很多独立学院教学沿用了传统的纯理论性的教学体系,在管理学课程上还是采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模块化教学改革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按照岗位需求对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进行模块化分解,然后整合管理学课程内容,每个模块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组合学习,而且,模块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弹性化及碎片化学习模块,适应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知识共享、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的碎片化学习模式。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是围绕某个模块采用讲授、讨论、模拟、实验、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3.3 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使得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成为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教与学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针对管理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游戏、专题讨论、项目等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高度逼真的管理情景,让学生深度参与这些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使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模块化教学模式减少了纯理论的讲解,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并且利用有限的学时时间学到更多的应用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4 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教学实现了教师从单一教学方式到多种形式教学的转变,从教学到导学的转变,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授课前要作好知识准备,精选教学任务并完成各个模块的导学任务,介绍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评估时尊重学生成果。同时要研究各个模块的教材及相关资料,深度挖掘适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自学资料,编写更适宜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指导手册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然而,教师自身对管理知识领悟能力及教学方法驾驭能力是决定模块化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训练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思路

4.1 确定管理学课程模块教学步骤

首先,明确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传授管理知识为基础,提升管理能力为本位,为社会区域经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目标是以独立学院学生的能力养成为中心的,即立足于学会应用理论和技能、学会社会活动的教学目标。其次,进行课程教学分析。管理学课程教学分析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和教学环境分析。再次,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块设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的设计应该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为依据,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最后,是管理学课程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各个模块进行合理筛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例如,有些模块需要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有些模块需要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而有些模块则需要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4.2 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模块化教学的关键点就是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将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实用性综合处理,编写统一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必须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管理学课程通常是其他管理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时,还未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管理学课程应按照由基础知识到前沿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路,整合管理学教材的内容,把其分为三大模块:管理知识模块、管理能力模块和管理素质模块。管理知识模块采用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等基础内容。管理能力模块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包括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引导与控制能力、激励技巧应用等方面内容。管理素质模块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学生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和创新思维等内容。三大模块下面根据需要可以划分出若干小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内容和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B409)成果

参考文献

[1] 狄寒梅.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研究.科技信息,2011(5):127.

[2] 杨娜.高等院校战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经济师,2014(12):252-253.

[3] 宋伟,安锋.基于模块化技能训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手段研究――以实战模拟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为背景.民营科技,2014(7):304-305.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管理学教学 实际应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参与式教学被引入中国,研究参与式教学的学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他们对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和定义也是各有所重,有的把它看做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混合体。根据西北大学2008届毕业生马文川硕士论文《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的解释,我认为它是一种强调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教”与“学”活动中,师生在客观平等的条件下,完成知识建构、情感体验及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担当传播知识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协作者。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学科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涉及心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的学科,而参与式教学就是带领大学生了解这个学科的第一个向导。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参与式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心理构建。

2.管理学的教学内容

管理学这门课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协调、创新等内容,并涉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的发展史,延伸研究组织文化、比较不同国家的管理和管理发展的趋势。理论空洞乏味,讲解起来学生如坠雾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搜集相关资料、讲授相关知识,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管理的实践意义。

3.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目标是通过教与学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理论知识,对管理学的作用和发展史有比较清晰的感知;第二层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目标是通过优化学生的知识构建模式,激发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达到创新发展的效果。参与式教学能为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可行性

1.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便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转折。他们已经厌恶了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但他们又被传统教学模式深深束缚,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参与式教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和安全的学习空间,不仅能够自我学习,而且不用担心在学习中产生迷茫的时候无人指点。

2.参与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虽然研究参与式教学的老师不是很多,但是研究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和参与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管理学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是可行的,应该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

3.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参与式教学由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教学设施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学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学校管理者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悄然兴起,为实施参与式教学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三、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概括讲授整本教材和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我会先告知学生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学习重点,再通过一支铅笔的用途、非洲卖鞋等小故事,转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并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演讲证明这门课在他们整个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中的重要性。

(二)分组

我班有49位学生,分8组,7个组为6人,1个组为7人。准备8张相片,7张相片剪成6片,1张剪成7片,放在一个纸箱中。让每位同学随即抽取一张纸片,拼图成功的同学为一组。

(三)成立公司

一个组就是一个公司,根据个人演讲、互相讨论、毛遂自荐等方式选出总经理、人事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社会责任总监、采购总监等职位。制定公司的组织图、标识、口号、主营业务、广告主题等。学生在课下完成以上工作,上课时直接进行公司展示。每个公司展示时间为5―8分钟,全体成员都要上台讲解自己职责内容,其他公司按照评分细则打分,最后评选出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公司。

(四)教学任务安排

我把管理学思想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八个小节,由八个小组负责讲解。我把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领导职能、协调职能、组织文化、比较管理分配给八个公司。每个公司的任务就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课程内容讲解清楚,每位成员都要上台讲解,其他公司负责打分、评讲和提问。我把教学目标、大纲、PPT、搜集资料的渠道发给每位“老总”。我主要讲解第一章基本概念和最后一章未来的管理,并且在回顾课程重点的同时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内容,确保学生学到最多,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用12周完成任务,我用6周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五)上课点评和讨论

有的小组分工明确,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采用讲授、案例、图片、动漫、视频、互动、提问、讨论等方式授课,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和任务。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备课不充分,同学上讲台读几段教材了事,整个公司士气低落。有的小组可能由于总经理沟通能力有限或者组员内部矛盾,造成总经理一直很忙,其他的组员参与度不强。每节课前35分钟讲解理论知识,剩下的时间是活动或讨论。如果学生讲解知识有偏差或占用时间太长,我就会主动干预课堂。

(六)课后总结

每家公司讲完后,我会问他们感觉如何。有的小组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小组则非常自信地说他们是最棒的。所有公司讲完之后,我会做一个总结。以前是直接公布结果,第一名公司的成员会很高兴,成绩不好公司的成员则会受到打击影响自信心。现在只是把公司分数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不再在课堂上公布孰优孰劣,而是让他们猜测哪个公司最好。每一个公司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以后的授课和案例分析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

由于前期的自我学习和讲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我采用快速回顾所有知识点和重要知识点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构建他们的理论框架。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会主动参与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比如,讲到激励章节时,同学们会以宿舍卫生为例,证明语言激励的积极作用。

四、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弊端

1.学生不会备课和准备材料,他们经常给老师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求助,耽误老师很多的课下时间。

2.这门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强,老师要严格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课程进度。

3.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授课效果难以保证一致性。老师要充分备课,提前到达课堂,准备好多媒体设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

4.参与式教学要求老师管好自己的思路和嘴巴,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和鼓励,对于习惯用传统式教学授课的老师可能是个挑战。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好处

1.因为学生们很好奇他们的同辈是怎么授课的,所以会更加仔细地听讲。他们的听课是学习和比较共存,所以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讲解理论知识学会了认知事物,在小组内部分工、协调、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做事和合作,在分析案例和互相讨论中学会了企业的生存法则。

3.学生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发表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帮助他们克服自我、树立自信、学会表达与沟通,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学会尊重。

4.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平等,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避免了传统教学鼓励优秀同学多发言等隐形不公平待遇的存在。

五、结语

虽然把参与式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中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师德水平,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为国家的昌盛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老师把参与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文川.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西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2]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9.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7篇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或译为个案教学法,在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蓝德尔(C.C.Langdell)首倡,并于1919年受到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成为此两学院的教学特色和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一、《管理学》理论与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3)较强的综合性。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且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2.案例教学与管理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与管理理论教学在前提假设上是不同的。管理理论教学认为,只要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就会自然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案例教学认为,聪明不是由别人告诉得来的,管理实践的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管理学中固定的原理或原则,而是培养学生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创新能力。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二、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分析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管理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其内容在管理实践中可能无法应对多变的管理情境。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对整个企业管理需求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管理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管理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过程

1.管理教学案例开发

课堂教学案例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一般管理案例包括:(1)意外式案例。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2)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管理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3)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4)课题研究式案例。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

管理学教学案例的研制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1)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2)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3)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4)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开和案例的总结。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须突出三个要点: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突出主要学习步骤;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2.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讲究客观生动。真实固然是前提,但管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

讲究案例的多样化。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员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21世纪,案例和案例教学法能否成为教师在管理教学中的标准教学法,答案还不清楚,因为对它的基础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对案例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案例的不同使用情况的理解,要求人们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表达。研究者必须明了预期的结果,同时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群.浅议高职《企业管理》案例教学[J].职业,2009,(09).

[2]崇曦农.对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9,(05).

管理学的步骤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学通论;辩论教学模式;步骤

辩论教学模式是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围绕特定的主题(辩题),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针对同一个有争议的事物或问题,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是语言艺术,是思想的交锋,是智慧的碰撞,是一个发现真理、认识真理、服从真理的过程。《管理学通论》课堂采用辩论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在自主、激烈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扮演课堂的主要角色,使得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得到充分呈现,最朴实的道理得到挖掘,从而做到对管理学知识点有更新的认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下面讨论在管理学通论课堂中应用辩论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选定辩论的主题

辩论应有一个主题,辩论的主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辩论的效果。因此,辩论教学首先应精选辩题。具体有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教师对《管理学通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教为熟悉,应根据其丰富的教学经验,确定能产生良好辩论效果的辩题。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确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的现代化和激励的公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家族式企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辩题的教学活动。家族式企业中的那种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治理模式的利弊分析,有助于引发学生多维度地思考企业管理的理论,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析实际问题。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与管理相关的“热点”话题来选定,这样既可以弥补教师和学生思想不同步的弊端,又能在理论知识与社会知识之间达到平衡。最近,中国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收购通用汽车旗下著名越野汽车品牌“悍马”,此次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事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此项交易将使腾中重工迅速进入国际高端越野车制造行业,这与腾中重工的企业发展策略相吻合。然而,资质问题、悍马车型与国家促进节能环保政策的趋势抵触也是制约其有效收购的瓶颈。届时开展一堂“民营企业是否应该收购悍马”的辩论课,可谓是既迎合学生的心理,又能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收获不少管理知识。

无论采用哪种途径获取辩题,都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第一,辩题应反映时代潮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针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问题,可就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道路展开辩论。只有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才能使辩论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二,辩题要与《管理学通论》课程理论知识紧密挂钩,应尽量涉及与管理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就企业应进行多样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可以展开辩论,这个辩题就涉及企业战略、决策、组织结构等问题。

第三,辩题应具有辩论的空间,使辩论各方都同等地具有辩论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辩论过程中出现一边倒的倾向。例如,让学生辩论“是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绩效,还是工作绩效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而工作绩效越好,得到的言语表扬、加薪晋职的机会也就越大,这些奖励反过来有会增强工作满意度,这让学生有足够的辩论空间;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间又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对学生又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挑战。

二、辩论前的准备

确定辩论的主题后,教师应进行辩论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自己应收集、阅读、分析相关资料,并结合辩题选择适当的辩论模式。教师应根据辩论模式的设计方案,预计辩论中可能出现的林林种种问题,准备做针对性的引导。教师要及时针对辩题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明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生对不清楚的地方也应提出质疑,向老师咨询,避免在准备过程中误入歧途。教师应督促和指导学生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资料,要求学生形成辩论手稿。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才能达到辩论的目的。这正如北师大郑日昌教授曾说:“老师自己拥有一杯水,应该让你的学生获得一桶水”。在《管理学通论》课堂中运用辩论式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应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对资料正确分析,掌握各种分析工具。

三、辩论过程的控制

为了激励学生参与《管理学通论》的辩论课,教师应将辩论课程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以此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教师在《管理学通论》整个授课期间组织四次课堂辩论教学,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其平时成绩,并计入期末总成绩。把形成性考核方式纳入成绩考核体系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有纸质准备稿,而且还要参与辩论,这两个部分都要给予评分。当学生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形成了辩论手稿后,辩论教学就可以开始了。辩论伊始,学生处于一种尝试状态,教师要激发大家辩论的热情。而且,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公平、开放、自由的辩论氛围,让学生不为“书”,不为“师”,尽量敞开自己的心扉来进行辩论。例如:辩论“企业以人为控制重点还是以财为控制重点”时,一方认为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最直接创造者;另一方认为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一切以财务指标为重点,没有“财”,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无法进行。当辩论双方各执一词无法达成共识,教师要撩开面纱,拨开云雾,使学生豁然开朗产生顿悟。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少数人的意见,对那些性格腼腆不善辞令的学生,在发言时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不能作壁上观,要投入到学生的问题情境中去,恰当引导,或正面激励,或旁敲侧击,或反面驳斥,让学生对管理学理论有更深的认识。

四、评价总结

通过激烈的辩论,各种不同的观点以及支撑观点的论据均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可能越辩越糊涂,迷失自我。此时,教师应该在辩论后总结辩论过程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针对学生在辩论中的具体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对学生理解或领悟不足或有误的内容进行必要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应给予高度肯定,而对辩论的对错应进行淡化处理,鼓励多视角、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对其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给予中肯的评价,以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学生辩论手稿和课堂辩论表现应给予平时成绩,这些成绩的评定重要应考察学生认真参与的程度,而且应公布这些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雍.浅谈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2007.

2、曹红菊.辩论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08(10).

3、陈志.新加坡式辩论赛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

4、吴明亮.由哲学课辩论教学看研究性学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