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看课外书的方法

看课外书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1篇

我为中国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感到痛心,虽然很多人认为我的语言过于偏激,但是,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记得伟大的文学家曾对中国的教育方法作过评论,评论的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了,但是这篇评论的主题依然印在我的脑海里——中国的教育必会亡国!可能很多保守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一切皆有可能!请不要忘记,再过几年,便是80后、90后们带领着这个世界前进,我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中国的“念死书”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他们。所谓的“念死书”,便是死把住课本的知识,而不亲自去实践,现在每个老师自认为“优秀”的学生,无一不能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科书倒背如流,这样准能科科考满分。

还有更加严重的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假期看课外书(大伙注意,是在假期),便口口声声地说:“你不能总是在看课外书,课外书要在课余时间看!”试问这些家长,假期不算课余时间,那么什么时候才算是课余时间?也许有些人会问:“不给看课外书还能干啥?”答案可用两句话总结:琴棋书画样样学,课内书本天天看。第一句大伙可能理解,甚至深有同感,现在的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心切,谁都会逼着孩子去学琴棋书画;至于第二句,我就要解释一下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课内书本”,我这里指的是下一个学期要学的课本。“课内书本天天看”,就是说下个学期要学的课本,整个假期必须天天看!我再次向家长们提出疑问:假期时要天天看课本,到了上课时又要看,更加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对着课本看,这样,不成书呆子才怪!况且,我那天看的课外书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我们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试问家长们:是友谊、正直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最后我说说外国的教育,我看很多书、也听很多人说:外国的教育很轻松,西方很多国家的中小学四点便能放学,而且,外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总是很强。我认为:也许对于我们90后来说,更需要的是外国的教育方式吧!

唉,希望各人大代表和教育部门能了解我们学生的心声,改善中国的教育方法吧!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2篇

然而,有些家长反对我们看课外书,说课外书会教坏我们!他们的愚昧令我们放弃课外书,全心攻读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

或许他们不知道,课外书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像一条鱼,在课外书的海洋中自由自在游着;我们像一只小鸟,在宽广的天空中飞翔……

我们不能光学课本上的知识,课外书的知识跟课本上的知识的重要性不分上下。课本上的是基础知识,课外书上的是生活知识!

当然,家长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像那些“言情小说”我们可以是可以看,但我们不能光迷恋“言情小说”,把“言情小说”放在第一位,而把课本知识放在九霄云外!课本还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言情小说”的魅力而荒废了你的前途!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课外书 阅读方法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读课外书,越来越受到中学生朋友们的重视。

可是,茫茫书海,烟波浩渺,怎样才能把握阅读技巧,驾驶求知的小船,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自由泛舟呢?

首先,要选择好书

读书需选择,首先因为世上之书汗牛充栋,任何人都不能尽读,其次,图书亦有粗俗精雅之分,希腊谚语曰: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当前图书市场良莠混杂,要读到一本好书并不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中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因此,选择读物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是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意思是说,读书要有目的地选择。尤其是中学生,主要精力要用于课程学习,又因年龄特点,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书海”中“百货皆有”,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这样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

第二是要适合中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不能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符合自己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再去选择书目,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

第三是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要唤醒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选择课外书籍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中外名著、报刊杂志、可以涉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等。凡是觉得对自己有益的,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有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都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

其次,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地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一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不懂得归纳积累,吸取技巧,不会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简介几种供大家参考: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十则》一课后,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论语》一书中的其他内容。又比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类的说明文后,我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古人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由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快速地观其概貌的阅读方法。这要求我们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提倡速读能力由来已久。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4篇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既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又要敢于批评,善于批评,达到“情”与“法”的统一。

1.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是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基本精神,“情”之一字源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千年来“师道尊严”、“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老师总是对的”等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老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学生并不是那些可以被自己随意支配的泥塑木雕,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他们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人格尊严也理应受到保护。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努力蹲下来,与学生平视,用心灵去赢得心灵。如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好,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所以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懂情”、“重情”、“用情”,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在作思想工作时,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甚至体罚,须知,什么样的土地栽什么样的花,对土壤的改造都要得先分析土壤的构成,再选择适宜的方法。何况做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呢?教师更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譬如对那些一贯表现出色、懂得严于律己的学生,教师的工作要做在暗处,既要响鼓重敲使之警醒,又不可使之丧失威信和信心;而对那些性格内向、敏感而感情脆弱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采用一些迂回、间接的方法做反复细致的工作,从而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流程顺畅,达到满意的结果。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偷偷抽烟,每天总少不了给我添麻烦。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他当时满口应承,可仍一如既往,毫无长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他的父亲。原来,他的父亲是继父,在一家养猪场做清洁工作,收入很低且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她的母亲,并且不给他生活费。我曾经与他交流过儿子的情况,他的粗俗和漠不关心的表情让我震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情况后,我从这个学生很爱护母亲入手,“你想过将来吗?”“你怎样才能帮助你的母亲?”“你现在对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视不管,如果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你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吗?”他重重地摇了摇头。从此,这个学生变得学习努力了,也开始和同学们认真交往。我欣喜在心,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都表扬他、肯定他,他有时故意克制,但我能感觉到他的欣喜和进步。现在,他已能融洽地与同学们生活在集体中,学习情况也今非昔比。我感到很欣慰,这是“情”的力量。

2. 适度批评是“以人为本”的另一种体现,不容忽视,“法”之一字现于此。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以人为本”的意义,对学生的错误不敢批评、不想批评、不会批评。其实,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批评与惩戒的因素在内,毕竟,不少事情都存在明确的是非对错,我们对此决不可含含糊糊,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言谈、举止,教师必须对之进行强制性的纠正。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应深知,如果一个成年人不遵循全社会起码的公共准则与公众秩序,是难以为社会承认与接纳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是错”,“犯了错误就必须要接受批评和进行反思并改正”。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忽视批评,不敢用“法”,处处“以情动人”难免会丧失原则,丧失法定权利,反而对管理不利。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为了照顾她的自尊心,我很委婉地说:“同学们积极扩大信息量是好事,但不要影响听课”。过了几天,我又发现这位同学在课上看课外书,几位科任教师也向我反映这一情况,于是,我利用班会又跟同学们说:“同学们不要在上课时看课外书,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习”,又讲了一通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我想这样应该好了吧。可没多久,大家反映我们班课上看课外书的现象越来越多。我很疑惑――说了几次了,难道学生不知道吗?还是故意与我作对?我找了几名同学做调查,他们都说:某同学上课看课外书你也没说犯错,我们也就看了。我这才意识到,用“情”过度适得其反,反而画蛇添足。我马上找来那位同学,对她上课看课外书的事进行了明确的批评,同时了解了她的想法。她认为,课上讲的内容已经全会了,就想看看课外书,再加上我也没有说明清楚,就一直看下来了。我给她说明了这样做对她自身学习上的不利之处和对班上同学的不利影响,她也认识了错误,并在班上作了自我批评,事情才得到完美解决。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5篇

[内容]

    “你在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们曾在2所城市中学、8所农村中学,近二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十多次学生座谈会上,向学生提出过这个问题。

    “没有什么写!”大多数学生都这样回答我们。有这种苦恼的学生,初一年级占接受调查人数的72.4%,初二年级为73.6%,高一年级为78.1%,高二年级为77.7%。这种苦恼不仅农村学生有,城市学生也有;一般学校有此反映,重点中学学生也有同感。

    为什么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呢?综合学生意见,有如下原因:

    课业负担重,学生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说:“我们每天浸泡在作业里,书本里,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有的打趣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几何题’,家庭——学校两点联成一线,或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有的学生痛苦地说:“我们是一头负重的牛,有苦难言。”

    沉重的课业负担给作文教学带来什么后果呢?一是缺乏生活乐趣,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二是人与人之间往来减少。大家都闷在作业里,连说句笑话的时间都不多;三是活动太少,有的学校连课外文体活动都取消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受到压抑。不少学生说,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叫我们写什么呢?

    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座谈时,学生都说,老师叫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物,但是我们很少观察,懒于思考。我们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说,一是课业负担重,没有心思观察;二是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观察的,每天都是走重复的路,做重复的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有了;三是没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遇事很少盘根问底,一看了之,过身就忘了。四是不会观察,有的说老师没有教我们观察的方法;有的说,老师讲了观察的方法,但真正观察时又忘了。

    读书量少而面窄,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三个原因。多读书是丰富写作内容重要途径之一。可是我们的学生,读的课外书不多,而且偏重于作文选,升学考试指导书,武打言情小说之类。

    学生之所以阅读量少面窄,主要原因有:一是课业负担重,时间紧,无暇顾及课外书;二是心理上压力大。别人都在紧张地学习,自己却在看课外书,似乎不时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谴责,看本课外书像做贼一样,得偷偷地看,三是书少。我们随机调查了21所农村中学的藏书量,平均每一师生为1.89本。其中6所没有一本书,7所只有对教师开放的少量书,4所因无房子暂不开放:就是说,这21所学校中,有17所学校的学生借不到书,占80.95%。学生借不到书;书贵也买不起。四是相当部分的家长和教师不准学生阅读课外书,认为看课外书“看野心”“分散精力”,只有课本才是“正经书”。有的教师和家长只肯看习题解答、作文选之类书籍,其他均在禁阅之外。

    老师命的题难写,指导不力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四个原因。据调查,有些老师命的题大致有这样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陈旧不堪。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中学,经常出现。学生说看了这些题目,感到厌烦、勾不起一点写作欲望,只好提笔勉强凑上几句,以塞其责。二是限制太死。学生的经历不同,见闻不同,感受各异,但有的老师的命题,圈子小,范围窄。学生说,为什么不给我们一点点选材的自由?三是大而不当。“纪念150周年”“观《大决战》有感”,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四是逼人编造。有的学生说,猫捉老鼠多在黑夜,亲眼所见者不多,而老师却以“猫捉老鼠”为题让我们记叙其过程,我们不编造怎能完成任务?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6篇

青土坡小学几位六年级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看课外书,书包里就装有课外书。“我们最喜欢读童话故事、历史书。”

事实上,并非农村小学生不读或不愿读课外书,而是有太多因素羁绊着他们的“悦读”之路。

课外书从哪里来

“要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真的很难!”红古区某乡村完小一名叫亮亮的六年级学生这样感叹道。

亮亮以前随父母在广州上学。“我喜欢读故事书和漫画书,最近想看看《我为歌狂》,可我们学校没有,图书室也不对学生开放。”亮亮说,“在广州读书的时候,学校有专门的图书室,我在里面能看到很多好看的书。”

为了看到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亮亮每个月会抽出一个周末坐近三个小时的班车到兰州市区的书店一趟。

另外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看的课外书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从学校借的。

“我们学校的图书室每周对学生开放,以班级为单位借阅,这周借下周还,学生可以带回家去看。”青土坡小学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学校藏书约有2000册,生均15册。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但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还存在很大差距。”

苏校长认为,学校图书馆(室)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渠道,学生读不读课外书,与学校和学生周围的阅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据记者了解,并非每所农村小学的图书室都像青土坡小学那样对学生开放,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小学图书馆(室)形同虚设,或大门紧锁或只对教师开放。

“学校图书室并不是不想给学生开放,而是很多软硬件不达标,如果没有经费保证,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很难真正起到作用。”兰州市某农村小学的图书管理员道出了自己的难言之隐。

在从学校图书室获得课外书的路被堵死后,一些农村小学生只好向同学借书或自己买书。

今年11岁的玲玲是红古区花庄镇上另一所农村小学的学生。她最近看的一本课外书是《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是向同学借的。

玲玲说:“我们家条件不好,没什么课外书,只有姐姐留下的几本作文选,我看的课外书都是向关系好的同学借的。”

“现在课外书的价格越来越高,经济条件差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又不知道去哪里买,买什么好。”玲玲的爸爸无奈地说道。

据青土坡小学苏校长介绍,学校附近并没有书店,学生买书要去镇上或红古区政府所在地——海石湾。

玲玲的同学青青对记者说,在外打工的父母每年过年回家会给她买一些衣服和零食、玩具,但很少买课外书。

“家里有二十多本书,但主要是农业种植、武侠小说、作文选,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青青说,“爸爸妈妈每年会给我一些压岁钱让我买书,但一些最新的课外书要到市区里的新华书店才能买到。我也不知道该买什么书好,每次都是姑姑让我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有多少课外书适合学生阅读

学校图书室不对学生开放,无疑影响着农村小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堵塞了那些把一本字典就能当成奢侈品的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但就是对学生开放了图书室,也难以让他们尽享阅读的快乐。

记者在兰州市一所藏书量相对较大的农村中心小学看到,30几平米的图书室内虽然摆满了图书,但却显得有些简陋,墙皮大多已脱落,一些书上落满了灰尘。

学校图书管理员赵老师向记者介绍,学校图书室藏书量为3000册,每天的借阅量在20册左右。据她估计,每个学期的借阅量为500多册。

图书室书架上摆放的图书看似很多,可记者仔细一看,大都是教师业务用书,甚至还有家庭用书、农业用书,虽然也有一些世界名著、科普读物,但数量不多,近年内出版的图书更是屈指可数。

“相对于其他学校,我们这里的书算多的了,但书比较旧,新书偏少,有些书来自社会捐赠,有些是老师捐的,很多书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现在大多数学生经常看的是故事类、漫画类和教辅类的书籍。”该校教导主任张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孩子为了看书,会用零花钱去买口袋书,也有的会去农家书屋看,但那里的书也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

谁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主要还是从兴趣出发,有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晚上就能读完,不感兴趣的则随手翻翻。”苏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每两周会开一节阅读欣赏课,由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但要在农村小学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仅靠语文教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并未负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责任,有很多学生看书囫囵吞枣,不会写读书笔记。

正上五年级的小霖告诉记者,语文老师很关心他的学习,但从来没有给他推荐过什么课外书。平时,他要么去找小伙伴玩,要么在家看动画片,“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书好。”

农村小学生在学校还能够得到老师的阅读指导,而在家中,这种可能性则变得非常小。作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孩子阅读能力重要途径的亲子阅读在很多农村家庭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7篇

不久前,听闻河北某高中以备考为由,不准学生带课外书进校,对此我感到无话可说。什么是“课外书”?不让孩子读课外书的学校还算学校吗?如果真让制定这荒唐规则的校长说说理由,他也许敢理直气壮地说一通,说不定还有不少支持者。

不止一次地听到家长反映:想让孩子看一些文学作品,但孩子带到学校的书被老师没收了,不是所带的书内容有问题,也不是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而是学校规定学生不准看小说――教科书以外的书都不准看。老师还发短信给家长,警告“下不为例,否则通报批评”。世上竟有这样的学校,匪夷所思。有同行说,一些应试疯狂的学校,W生即使上了大学,仍然表现得粗俗,这与学校禁止课外阅读不无关系。

为了应试,学生已经没有“课外”,而个人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读一两本经典作品,却被教师(甚至是语文教师)训斥,我不明白这些教师有没有文化?他们站在讲台上,会给学生作出什么样的示范?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熏染,他们有可能认为“阅读”与“学习”无关,会干扰学习,从此丧失读书趣味,进而排斥阅读。学校教育没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反而灌输错误的思想方法,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反教育”了。

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这样的常识:儿童学会了阅读,就有了认识和观察世界的基本能力,而保护并发展这种能力,是教育的任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是获得教养和发展思维的途径,同时也在培养趣味和情调。学生走出学校时,他应当是个有阅读习惯的文明人。

在一生学习的起点,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远比那个“起跑线”有价值,因为它没有终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难看到错误的教育观导致的落后状态。在一些学校,由于部分教师对“阅读”的狭隘理解甚至错误理解,其专业能力往往也比较差,他们误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只有阅读语文书才是阅读,而不认为是人的基本能力。他们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只迷信“用时间换分数”,只要文凭,不要文化。专业人士曾说起,从事阅读推广最大的阻力,来自家长、校长和部分教师。

人的高贵源自教养,教养则来自于“精神底子”。学生时代,是人生“打底子”时期,此时读什么样的书,以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小学时期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强,最容易接受真善美的事物;这一时期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能形成丰富的经验,从而影响人的一生。读书“不能错过季节”,如同作物的种植,过了时节,很难补种。学校禁止带课外书,让学生淹没于题海之中,是对生命的践踏,也是对教育的亵渎。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总有悲观论调,认为在当下中国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素质教育。其实,这全在于学校能否排除杂念,坚守常识,追求教育的品质。面对应试大潮的冲击,一些学校坚持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积累阅读经验。不久前,访问合肥某中学,我认为他们的阅读理念值得重视。学校要求教师在推进阅读宣传时,不能有利诱的语言,比如不得宣传“读课外书对高考有用”。如果教师说这样的话,是对阅读的歪曲,不能容忍。我想,真正形成读书风气,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命方式,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自己必须是读书人。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第8篇

中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初中生)背诵篇目不少于8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由此可见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和必要。

然而,目前"快餐文化"背景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又如何呢?据笔者对所教的七年级55名学生进行调查,在"一周内看课外书的时间"调查栏目中,完全不看课外书籍的有32名,占58%;一周看课外书时间超过7个小时间的10名,占18%;偶尔翻看一下的9名,占16%。在"你最喜欢看什么课外书"的调查栏目中发现,83%的学生课外阅读消遣休闲的漫画、卡通、袖珍类书籍,看文学类作品的学生只占17%。从上述两项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阅读量不够;二是目的性不强。

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阅读,既力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多组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听者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平时,我每周安排每个同学背诵一首诗(词)。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效果颇佳。

二 、有效的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先天智力、后来知识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快慢高低之分,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以承认差别为前提,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使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充分发挥那些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小先生"作用,对提高学生整体语文能力效果特别显著。教师要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读完指定的作品,并写出笔记和随笔。比如:写出文章的作者,写出阅读中发现的新奇事,写出文章中自己人和事,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等等。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答案后,教师积极组织交流,并对有创见的答案要特别鼓励。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

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过自身不断地反复实践, 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看云是天气》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有关天文知识的资料。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