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考核方式;改革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操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工商管理工作技能,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课程的设计上要求体现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核心课程掌握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但能比较完整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还要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中,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

一、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1.考核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记忆,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电子演示文稿、课堂笔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不够,导致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

2.现行考核形式以闭卷形式居多,开卷考核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

3.现行考核成绩的构成以期末卷面成绩橹鳎平时成绩为辅,构成单一,以一卷定成绩。

4.现行考试时间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考试时间集中,也加重了学生考试的负担。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

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2.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

3.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增加小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课外专业书籍阅读等成绩在学业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4.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负责,严格考核过程控制,严格评分标准,确保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公平、公正。

5.参加考核方式改革试点的课程,应在考核结束后,组织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分析及总结(特别是不同考核方式的对比分析以及收集的学生反馈意见),写出考核改革总结材料。

6.为确保考核方式改革试点课程的顺利实施,各任课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学生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的相关记录,作为学生最终评定成绩的明确依据,并与最终成绩表一同形成成绩档案统一保存。

7.要及时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教学考核评价改革方案的精神,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时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考

1.每门考核方式改革试点课程应当由主讲团队制定考核方案,方案应包括考核范围、考核方式、命题要求、成绩评定标准、各类形式考核所占比例等等,任课教师在每门课程讲授前应向学生公布考核方案。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方案,经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审批后执行。

2.考核内容综合化,应以综合能力考核为核心,加强全面考核,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在具体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授课教师应将考核内容延伸到课外知识上,不仅考核专业技能,还要考核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3.考核形式多样化,核心类课程可根据课程本身特点、性质,灵活运用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小论文以及多种方式结合等。考核形式要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校内能力考核、社会等级考核等)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增加小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成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4.考核成绩合理化,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加大实训课成绩构成比例,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考试采取项目实训操作形式进行,项目实训要真正体现实用性。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方案设计。比如企业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促销方案”、“消费者消费行为调研设计”、“形象推广方案”、“渠道管理方案”、“价格设计方案”等,真正实现“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成绩的评定上也可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主考教师评定、考核组评定、学生参与评定)等。

5.考试过程全程化,将技能型、应用型课程从期末集中考核的方式改为将终结性考核和过程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期末统一集中考核的科目,既加强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学风,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

[2]罗映霞.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J].职教论坛,2008(12):50-52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4-01

一、概述

素质教育在日渐深入,也改变了过去的教育观念,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能将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还能用评价结果去衡量学生是否已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要求。

对中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必然,对教育改革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总之,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在教育改革观念下所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状况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判断。在新课程改革前,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在于甄别与选拔,却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做是关键,却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将量化评价作为重点,却没有注意到量化积累对质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自身具备的各种潜能进行开发和激励。每种潜能只是所在的领域都各不相同,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哪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维的。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通过客观的综合评价来发现学生的强势所在。而不是只采取单一的方式,用笔和纸去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质、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水平去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首要内容就是思想品德评价,这对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从根本上改善学校德育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相关文件,并有针对性地结合着当前教育需求和时代要求来制定出学生的评价标准。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要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这对学生参与评价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鉴定学生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要进行学期评价,在期末还要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做一个总评。另外,还要从上课、听课、课堂提问、课前预习、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去考查,最后给出一个综合评定。在教育进行中,还可以开展对美术、音乐、英语、社会活动的评价。美术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评价;音乐更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英语的核心内容是对话及表演;社会活动所展现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身心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心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素质;另一个是心理素质。我们可以将身体素质分为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对学生每天要进行一次卫生检查,每周还要进行一次综合的评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评定学生心理素质时,要坚持以平等、发展为原则,在学生行为基础上,还要概括、升华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劳动技能素质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以及对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劳动课教师应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来作为劳动课成绩,期末得出最后成绩。

(四)对每个成功的足迹都要做好记录,抓好学生奋斗的契机

各班班主任要将班会、日记等多种不同形式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并且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动机得以形成和深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走到他们中间去,真正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新时期,我们所追寻的是新的教育观念,以新视角去评价当代中学生,突破过去的种种局限,为综合素质评价开辟一个新天地。

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既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又能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通过评价能掌握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也能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在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具有研究性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此外,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还能从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使分析更为精确,在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强化。

(二)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才,这也给人才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新要求,意味着要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在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时代,我国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以此增强综合国力。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使人才强国战略得以最终实现。

(三)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以往的教育及评价方式均是以选拔为目的,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教师也将考试作为导向,不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应以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观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人本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更重视挖掘学生的多种潜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社会及人的同步发展价值取向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教师的评价观念也从本质上改变,重点强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促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再根据反馈的信息来推动教学工作的进行。

五、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大力宣传先进教育评价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及评价观,从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进行完善,最终能形成全社会对教育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的共识,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建立起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将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以及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全部渗透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去。认真听取多方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再进行反复沟通和研究,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也就是总目标。要重视起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同时也要注重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有效结合。

(三)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进行不断完善

依托于信息技术,对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规范、整理、保存,并注重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另外,还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去获取评价信息。对于评价人员要进行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培训。

六、参考文献

[1]吴熙龙《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及问题审视》[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6期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课;考核改革;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50-03

课程考核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程度的有效方法,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1]高校设置的专业课,不同于基础课,它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最终落脚点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在高校,对于许多专业课的考核还是采用传统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于创新教育和应用教育的开展。相较于基础课,专业课的考核改革更迫切。教育部和各个高校也比较重视专业课考核改革[2] [3] [4] [5] [6],为探索专业课考核改革的新路子,很多高校对部分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试点。[7] [8]

本文在分析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基础上,通过“显示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实践具体实例,对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说明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重视课程的全过程学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高考是我国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在这个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基本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试教育模式。当学生经过高考升入高等学府,他们最熟悉的最擅长的还是考试,而且因为考试相对容易操作,所以高校专业课的考核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有考核形式单一化、考核内容教条化、考核成绩构成简单化几大特点。因此,这种考核体制下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亟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考核形式

目前高校专业课在考核方式上存在着单一性。[9] [10] [11]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专业课按照考核形式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最终成绩按照平时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考查课的考核主要选择大作业或小论文形式。考查课本来只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其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闭卷考试,导致部分学生对考查课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上课应付了事,考核时仓促准备个论文或大作业,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教师评分的随意性也较强。高校专业课大多数还是考试课,考核形式采用一次终结的期末考试形式。部分学生关心分数胜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考前突击背作业题、考点来应付考试。这种考核方式重知识轻能力,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别对于一些急功近利却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可通过舞弊的手段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就失去了考核的公正和真实性。因而课程考核改革首先必须改革考核形式,将考核形成过程化、阶段化、多元化。

考核形成过程化、阶段化、多元化可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期末阶段突击学习为平时全过程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过程化、阶段化体现在教学整个过程中推行多个阶段的考核,比如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等;多元化体现在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上,根据实际需要将多种考核形式,比如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学术论文等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考核内容

现行专业课单一的开卷、闭卷考核方式决定了考核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专业课相对基础课来说,内容多而广泛,教学时间又相对较少,这样导致了课堂教学内容量大,强度高,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吸收。很多比较宽泛的知识点考核不宜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因而往往在考试前,老师还会划定考试范围和重点,有的同学就简单地对在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内容,加以记忆,考前突击。因此,现行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明显不足。

专业课的开设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12],所以教学内容应该及时跟进专业知识的发展,这样才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难以考察出学生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三)考核成绩构成

一般考核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1+1”模式,我校对于大多数专业课程来说,一般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70%。平时成绩主要是由上课出勤、作业等几项构成。

根据上面对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改革必要性的论述,专业课的考核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要把专业课考核改革落在实处,还需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进行多指标考试改革尝试。应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比如主考教师评定、考核组评定、学生参与评定等等。

二、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实践

“显示技术基础”是西安邮电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类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光、电设计应用。在课程改革之前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70%+平时30%计。我校结合课程的特点,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进行了考核改革实践的尝试。

(一)考核改革的具体措施

1.考核成绩构成的改革

为了体现考核过程化(阶段化)、形式多元化,将原先的“1+1”模式改变为现在的“3+1”模式,而且比例有所调整:平时考核(考勤提问、平时作业、报告)35%+课题研讨(课程专题研讨)15%+课程及改革总结15%+期末考试35%。

2.考核形式的改革

改变了原先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单一模式,实现了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和考核阶段化。平时考核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上课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和报告完成情况上。考核阶段化体现在两次课题研讨上。期末考试虽然采取了传统的闭卷考试,但是调整了试卷的结构,加大了主观题的分数。考试后,还要让学生提交课程和改革总结。真正做到考核过程化、阶段化、多元化,贯穿考前,考中,考后,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课程综合的能力。

3.考核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

因为采取了多元化、阶段化的考核方式,而且考核的比例得到了调整,所以可以说改革后的考核内容更加全面,提高了学生对显示技术基础发展及应用的理解。对必须要掌握的原理等,我们采用了闭卷考试;对应用性比较强的显示技术纵向发展比较,学生通过调研提交显示器技术指标/显示器件技术报告;为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记忆,介绍了脑图记忆法,学生根据记忆法整理OLED学习脑图。

考核改革势必影响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们不再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将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分组研讨,主动参与完成课堂任务,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考核改革的效果分析

为了评估课程考核的效果,对未参加考核的2010级和参加考核改革的2011级进行抽样分析,为了排除任课教师自身的原因,只抽取笔者任课的教学班为样本,分数分布图如图1所示。因为考核方式改革后,期末闭卷分数比例下降,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及多种考核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上课出勤率提高了,重视作业报告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所以,不及格比例下降。同时看到考核方式改革前的优秀率高于改革后的优秀率,原因是未参加改革时,期末考试分数所占比例高达70%,学生考前突击取得好成绩所导致,而改革后成绩构成多元化,各项比例下调,优秀率就会有所下降。此外,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优良率稳步上升,中等学生的比例也大幅上升,表明大多数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总的来说,改革后的考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考定高低的弊端,能较好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学生主动参与,对显示技术行业了解更充分,在大四就业中,选择显示行业的学生比2010级比例大。

总之,通过考核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到课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分组课程研讨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实现了培养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专业课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采用多元化、过程化、阶段化的专业课考核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平时学习更主动、更有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总之,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考核改革任重而道远。因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套路已为广大师生所习惯接受。[13] [14]而要改革这样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必然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去研究去创新教学方式内容,去评价考核结果,这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劳动强度,对教师、对学生都将是一种挑战。因此,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广,最终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系统化的考核机制。

[ 注 释 ]

[1] 柯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分析:以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0(2):25-30.

[2] 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3] 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5-47.

[4] 齐宁,巴海君,曲占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8(4):69-71.

[5] 唐琦.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3(19):7-8.

[6] 赵菊珊,漆玲玲.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3):65-66.

[7] 袁健,朱龙英.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8-20.

[8] 陈进,李幼平,李静.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7):511-514.

[9] 王烨,李亚宁.新形势下专业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浅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2):158-160.

[10] 刘荣.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比较及启示[J].北方经贸,2009(6):134-135.

[11] 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4-17.

[12] 尹宁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71-75.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活动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建立高中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体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其中主重要的是元教学评价应致力于整体性评价,一切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愚以为,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本是首要原则。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根本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是重要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努力程度和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

(4)遵循全面性与全程性原则。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全程性”,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及内容

新课程下形式下,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我们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就评价内容而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接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命感、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制定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试行)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项内容组成。

(1)平时成绩:可以从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基准分上加分或扣分的方法。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在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3)技能技巧:可以采用作品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平时作业)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期末综合作业)。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采用实作评价的方式

实作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也是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其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实作评价对于带动教学和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信息技术实作评价的内容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布置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创作作品。例如:制作母亲节卡片、设计课程表、制作全校各班人数统计表等。

(2)要求学生从事一些需要高层思考或问题解决技能的事情。学生可依据问题情景,以科学的论证和推理方式建构合乎自身认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如:在教学中学生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与分工,谁来搜索资料,谁来完成作品、谁来演讲等,都要根据个人特长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评价的重点是作品和过程。作品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如高层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考核 模式研究

课程考核是学校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发挥着“指挥棒”的功能,起着导向作用。

近年来,随着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调整,以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确定,该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也随之得到加强,大大改变了曾一度以临床医学本科为模板的学科体系化的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层服务能力。然而,单纯的依靠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变化还难以评价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为此,本文将从课程考核为基点,从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着手,探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与能力培养的评价的方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良好对接,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传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传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的是以闭卷为主,辅以专业技能操作的一次终结性集中考核模式,考试形式单一、内容局限、题型呆板。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一般综合考勤、作业和期末考核而确定,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程考核的目的认识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上大多采取课程结束时的一次性考试,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淡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考评。

1.对教师而言,“教”即为完成教学,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一锤定音”,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关注,“考”则成为给学生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不能完全体现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来说,“学”则为参加考核,获取课程成绩或学分,取得毕业文凭。按目前的课程考核模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许多课程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过关,致使学生平时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课程的学习过于依赖期末考试,人才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3.对教学管理者而言,“考”则当作是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能否毕业的考量手段,过多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和指导教学的功能。

如此以来,“教即为考”、“学即为考”、“考即为证”的考核误区,忽视了考核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忽视了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和考核的有效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人才质量的提高存在诸多不利,更是造就了“应试教育”下“60分万岁”或“高分低能”。

(二)考核方式和成绩计分方式单一,不利于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

目前,大多数的考核基本采取较为固定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以期末或期中的一二次考试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对课程学习的成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对大纲知识的记忆和推理能力,但不易考察学生利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成绩的计分方式大多采用单一的卷面成绩,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不利于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

(三)考核内容局限,不利于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1.医学是实践科学,而目前大多数临床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局限于课程大纲中的基本理论,侧重于教材和课堂笔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重知识轻能力,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由于考核内容局限于书本,偏离了课程本身的学习目标,学生则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重点,致使学生学习无动力,往往平时不努力,考前记“重点”,抄“笔记”,背答案,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轻松过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考核题型不尽合理,不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大多数考试中,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考试题型被限定在有限的传统题型范围内,不能以合适形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限制了考试内容及形式设计上的创新,不利于检验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不能够全面反映新的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要求。由于考核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建设,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教风、考风,出现学生学习主动性、自学性差,应付考核的现象,不能真正考察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职业综合素质的自觉锻炼,所以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课程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的综合评价,也是检测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依据,更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考核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地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研”、“以考促改”、“以考促管”,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新性,促进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转变,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升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

(二)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努力施行多形式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知识积累的考核,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等。可采用平时作业、平时学习表现、阶段性测验、大型作业、实践性项目考核等。通过查资料,出报告的形式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及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实践性环节考核要重点考察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三)建立学习过程考核标准,采用多元式课程成绩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培养方向发展。

教与学均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测验、期中考试、实际操作环节考核等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摒弃以往“一锥定音”的课程考核方式,不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引导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培养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为保证过程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应合理分配考核过程中的成绩比例,应在通过有效渠道告知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方式和评分标准。同一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原则上要统一,减少过程考核的随意性。不同课程可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但应制定符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过程考核的评定细则,并制定格式统一的过程考核成绩登记册。

(四)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总结、整改,充分发挥课程考核指导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

1.课程考核结束后,相关学科、承担课程的教师要及时分析、总结学生考核结果,查找考核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完善考核体系、成绩计算与构成比例,调整考核改革方案,总结考核中反映出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经验,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考核最大程度地发挥有效的指导教学的功能。

2.课程考核结束后,要求学生个人作出考核过程、成绩的自我评价,并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总结学习经验,查找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差距,找出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使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树立“教考结合”的理念,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进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树立“教考结合”的理念,把考核与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进一步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发挥课程考核的教育作用。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与必要性,努力掌握所任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专业水平;融课程教学过程与过程考核为一体,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且要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二)教师要努力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以紧扣人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摈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摈弃一本教材讲到底的照本宣科模式,开展病案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PBL教学、床边教学、电子仿真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从一讲到底的模式下解脱出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查阅文献、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梁春兰,于万海.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6,24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6篇

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德育目标内容》为依据,以日常言行规范的养成教育和专项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两个层面的考评为主要手段,一个层面由德育处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协助,分八个方面评定&“精神文明班集体&”。另一个层面由年级组长指导,班主任具体操作,科任教师协助,初中各班按初中生综合素质考核条例精神,制订各班综合素质考核条例,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每周小结学期末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定期报告家长;小学各班根据各自的学生特点和班级情况,制订班规,每周小结,以贴小红旗、小红花的形式考评每位学生的在校表现,定时报告家长。专项教育活动由学校有关部门谋划组织实施,各班级按工作安排进行,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及时深入开展在德育管理方面。年级组长、班主任每月初确定工作内容及措施,每月末汇报工作情况及效果。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依据《班主任工作常规》班主任按常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年级组长加强检查、监督及时明确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定期进行工作小结,客观分析评价,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寻求办法,采取措施。

2、班级学生量化考核

各班都要制定《学生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并公布结果;初中与小学公布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形式;各年级在制定具体内容时,要依据本班学生年龄段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不可提过高的要求,也不可降低要求。

3班集体考核评价

德育处修订《精神文明班集体考核方案》。在上年七方面内容基础上增加学风一项,共计八项考评内容,新制度发放到每位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加强工作针对性。

4、明确德育目标内容

德育处制订《金盘实验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发放给各班主任,格班主任每月初按目标内容细化本班的工作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制订月份工作计划。月末按工作内容、效果、成绩及不足写情况小结。计划及小结及时上交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按上述要求制订月份年级工作计划及小结上报德育处。

5、班主任培训工作

在现职班主任中,挑选新班主任为培养对象。由年级组长传帮带,组织学习理论,严格要求遵守班主任工作规范,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能力。

6、学风建设

本学期的专项教育工作之一。德育处牵头,教务处协助制订方案,由年级组长牵头执行,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实施,有关科任教师行动,在课堂听课、早读和自习、作业缴交三个方面提高要求,抓出效果。

7、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工作针对工作过程存在的不足和成绩,采取戒勉谈话的形式。由校级领导和部门领导一同约见个别教师,肯定成绩和优点。明确提出不足,帮助分析原因及采取措施等,限期整改。

8、家长学校工作

组织家长听报告。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初一新生军训2、稳定开学秩序3、仪表整洁4、安全教育、排查

十月份:

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组织建国60周年成就图片展览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集结号》(初中),组织学生写观后感

3、组织家长学校

十一月:

1、中考迎考工作2、组织召开家长会3、法制教育

十二月:

1、迎元旦黑板报2、安全教育3、仪表整洁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护理;综合实验课程;多元化考核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护理本科院校进行了专业认证[1]。专业认证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宗旨,对专业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评估[2],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专业认证关注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考核,是随着教育评价不断完善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3],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与专业认证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评价标准,在认真剖析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考核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结果评价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以期对学生学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护理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护理专业本科2012级1班和8班护生共60人(其中男5人、女55人)作为观察组,2011级1班和8班护生共58人(其中男4人、女54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前期课程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学习能力、智力、知识结构、在校期间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方法、教学内容和课时数均相同。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2015年9月至11月和2014年9月至11月开设以临床病例为教材的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时数和内容总学时60学时,周学时为10学时。本教程以近期临床真实病例为教材,其中食管癌护理28学时、糖尿病护理12学时、产科护理和败血症患儿护理各8学时、沟通4学时。此教程包含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技能达40余项。两组均实施以临床路径为主线、合作学习为主导,将课堂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采用范例、临床情景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1.2.2评价方法1.2.2.1观察组强调过程评价与期末结果评价并重,提高过程考核的比重。过程考核满分为10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小讲课、提交的论文、技能操作和情景扮演,每项成绩均占过程考核成绩的20%。过程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解决问题的策略、护理技术和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护理能力,每次课后任课教师依据评分标准对每组及每个人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个人、小组内、小组间亦可进行评价,设小组分、个人分和加减分项目,加减分值1~5分。期末结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分为5站:分别是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成人护理操作技能、母婴和儿童护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每站成绩均占期末结果考核成绩的20%。各站点分别由1位非任课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1位非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并取平均分,从病例分析、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1.2.2.2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采用期末操作考核模式。设置抽签考核,每位学生从确定的考核项目中抽取1项,按学号顺序依次进入考场,2位非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取平均分记为期末操作考核成绩。

1.3测量工具

1.3.1综合成绩满分均按100分计算。观察组采用过程评价成绩占60%,期末结果评价成绩占40%,合计为综合成绩。对照组采用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记为综合成绩。1.3.2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定应用中文版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RSSDL)[5],包括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共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2个条目,采用1~5分Likert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676,内容效度CVI为0.866。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4年9月开课前对观察组、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前测),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后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综合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综合成绩(87.61±2.64)分高于对照组(86.16±3.86)分(t=-2.377,P=0.019)。

2.2两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观察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后测得分高于前测(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讨论

3.1专业认证驱动下多元化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满足专业认证要求,培养出满足知识、能力、态度等要求为一体的高等护理人才,护理教育者必将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以便更全面、真实、可靠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其产生的各种护理问题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护理知识、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综合性实验在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改革考核体系也是一项根本性措施。考核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检验。专业课教学目标已经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考核方法也应从知识考核为主转向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

3.2多元化考核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生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元化考核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自2015年我校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考核模式创新、有特色,对提高学习兴趣具有指导意义。多元化考核模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专业课教学充满活力。

3.3多元化考核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主动学习 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突显出适应能力低、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导致人才供需相当矛盾。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各种要求,高校教育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讨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研讨式教学始于国外,目前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尚未普遍采用。但是,自2011年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进行深入的教学方式改革,极力推行研讨式教学。整个教学团队围绕如何实施研讨式教学、如何保证研讨式教学质量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一、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传统式教学,然而,传统式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的就业供需矛盾越来越突显。剖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完整性。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满堂讲解,与学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学生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总是被动聆听和接受知识,忽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会对知识进行模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与沟通。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疑问或讲解提出来与教师或者同学一起交流。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分析。因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4.传统式教学忽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传统式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原理,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遇见问题时不知用哪一类方法解决。

二、研讨式教学过程

1.研讨主题的确定。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讨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研讨主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包含应需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关于课程研讨主题的确定,我院教学团队经过校外考察、专家指导、集体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每门课程的研讨次数和研讨主题。

2.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每一次研讨主题包含的知识点材料及对本次研讨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任务,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每次研讨分组完成,5~6人一组。每组共同完成知识点学习和研讨式实践任务,由教师随机抽查分组对研讨式学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展示。随机抽查可以监督每个学生参与到研讨式学习中,讲解和展示过程中,如果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对该组展示有疑问,可以随时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既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结果,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研讨式教学中的评分制度。在每组展示了研讨式学习结果后,由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对该组学习结果进行打分,并综合统计。每次研讨的分数和研讨次数的数值直接作为对课程成绩考核评定分数的一部分。

4.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制度。研讨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课程评定制度与传统教学下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有较大改变。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总是通过课程期末考试决定学生学习结果。而在研讨式教学方式下,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研讨式教学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的课程成绩由研讨式成绩60%)+实践成绩(20%)+期末测试成绩(20%)三部分构成。

三、研讨式教学效果

研讨式教学同时改变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方式,与传统式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取得以下教学效果。

1.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活跃气氛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提问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研讨式教学重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参与度、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动态地掌握学习情况和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忽略学生学习情况而臆断授课。

3.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研讨式教学任务并进行展示。对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采用加分制度。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监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4.研讨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模式,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主动性。这样能打消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较好的课程成绩评定,公平地评定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成绩。

5.研讨式教学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地学习研讨的知识,还要很清晰地把学习结果介绍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这样,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此外,分组共同完成研讨任务,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地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研讨式教学的不足

虽然研讨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

1.研讨式教学需要更多课时,如果整个课程的知识点都采用研讨式教学,课时往往不够。因此,采用研讨式教学的课程需进行课时的重新规划。

2.研讨式教学下课程教学进度较慢,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存在矛盾。这个问题有待更好办法加以解决。

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完善研讨式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更多高等教育者参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克玉.研讨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和方法[J].青春岁月,2013(12).

[2]彭婷.大学本科课堂研讨式教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3]张仁芳,尹丽娜.对研讨式培训模式的运用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院,2014(5).

[4]鹿守富.浅析研讨式教学法[J].焦作大学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