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运动的魅力

竞技运动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高中足球;应用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中国人民对于足球的喜爱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国足球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足球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被纳入到高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那些喜欢足球的高中生提供一个从小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的选手,并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中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将竞技体育引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成绩。

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竞技体育教育模式是通过体育比赛项目而引申和提炼出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竞技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竞技体育教学是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的组合和尝试。由于足球属于竞技性和互动性较强的一项体育项目,因此将竞技体育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前在国家鼓励发展足球事业的背景下,一方面竞技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将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比赛的理解,以及了解足球战术相关问题,对学生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力,因此,通过竞技体育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主要途径。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魅力在于队员间的默契配合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足球运动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践能力。通常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就意味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班级中开展。这样的基础运动单位更加有利于教师通过体育锻炼和项目比赛来掌握同学们的体育能力,从而通过竞技体育教学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形成一个最佳效应的团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质,并提高班级整体的体育成绩。

二、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建议

高中阶段是学生期间学业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而在这一时期选择修习足球已经充分说明学生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喜爱和热情。在这一情况下,将竞技体育引入到高中足球教学中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足球能力和体育成绩。

1、端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

在学生传统意识中受学校和家长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运动就以一项学习之余的消遣和放松的运动。但是在现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消遣和放松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帮助学习培养耐力和意志力以及团队意识,这都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和技能。竞技体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学生的体育能力由基础上升到全面。这样,在竞技体育教学的模式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从而在运动中调整和纠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竞技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竞技体育教学中足球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运动细胞和运动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充分的了解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规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体育精神[1],而且在足球运动中需要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2、培养学生足球竞技能力

在高中足球体育课程中想要提高学生足球竞技能力,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学生关于足球的理论知识,包括足球运动的规则、动作技术要领、足球所蕴含的战术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足球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其次,在学生充分掌握了足球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需要进行相应强度的实践训练。实践训练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并且在体育教师严格的要求下做好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规范、正确,这样才能提升足球水平和实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只有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足球能力的提高和充实[2]。这样才能够将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

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足球项目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足球运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和水平,并将自身多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运动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和团队参与感,从而加强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学生间的凝聚力与整体性。

作者:董元朝 单位:陕西省礼泉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2篇

本文就通过对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发展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竞技健美运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进一步推进、深化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管理体制和加强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提出适合陕西省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陕西省;竞技健美;发展对策

1 进一步推进、深化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陕西省当前的实际,现阶段陕西相关管理部门应有效发挥“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功能,进一步推进、深化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管理体制改革。其中,引导,即加强对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发展的引导。陕西省体育总局依靠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并组织体育活动,在目前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尚处于不成熟、不发达阶段,省体育局在促进健美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应学习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充分发挥“引导”职能,依法进行管理。陕西省体育局可以借鉴国外领先经验,实行俱乐部化管理,一适应市场的需要,反应迅速,同时也能减轻国家的包袱。支持,即政府对体育健竞技健美运动的“支持”职能是长期不变的,主要体现在资金扶植、出台相应的法规监管以及对相关健美协会的协调上,减轻运动员、教练员的负担。竞技健美运动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余体育。近年来健美人群不断“增容”,全国、省市级健美锦标赛规模不断扩大,正表明了这项运动的魅力巨大。兴奋剂问题在健美界也并不鲜见,服用违禁药物的行为必然使旨在塑造完美体格和高尚人格的健美运动蒙受耻辱。对于此项运动的未来,既要充分鼓励公众热情的参与,又应加以理性的引导与管理,从而才能拥有既蓬勃发展,又规范纯洁的健美运动。

2 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竞技健美运动人才资源是竞技健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事实表明,国家或地区的改革与发展不能没有人才,竞技健美运动也是如此,认真做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一队伍建设是真正实现体育强省的关键所在,加强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对实现陕西省竞技健美运动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促进陕西省竞技健美整体队伍素质的提升,首先要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运动员队伍的发展提供完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应给予较高的待遇,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运动员选拔制度,完善重大比赛运动员的选拔法标准和方法,强化对选拔过程的监督、检查。

高水平运动员是竞技健美运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陕西省竞技体育实力的集中表现,更是关系到陕西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陕西省优秀健美运动员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应积极调动全省优势资源,配备齐全和先进的硬件设施,创造优越的条件为提高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总量,造就高水平运动员,创造优越条件。陕西省优秀健美运动员仅占全国优秀健美运动员极少一部分,因此应多举办培训班、辅导班,请外省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加强健美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科学化训练手段的运用,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同时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参与训练与教学,发挥陕西省各地区市县特色优势,以西安为辐射中心点带面全面推动全省竞技健美运动。

一项举措。所谓选材,就是通过各种指标的综合评价,从众多的材料中选优。健美运动员的选材,就是运用现代遗传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测量学、体育统计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从人体形态、机能、素质、遗传、心理以及运动智能、技能等方面选拔优秀竞技健美运动员的后备人才的过程。

3 培养引进高素质教练员,将实践训练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竞技健美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就是通过竞技健美的教学、训练、竞赛等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去探求竞技健美运动的本质规律,认识和掌握竞技健美运动教学、训练的客观规律,帮助健美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鉴识力,从而认识竞技健美运动发展的主流、趋势与远景,达到科学的指导训练、提高竞技健美水平。科学的训练指导能够不断增进竞技健美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完善身体健美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及健美专项素质和文化素质水平。使竞技健美运动员掌握先进的健美专项运动理论、先进的健美运动技术、先进的训练方法。并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在比赛中应变能力,在健美比赛中随机运用和正常发挥训练水平。教练员对于运动员进行的训练实践,主要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规律,经验表明,这样的科学训练实践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它难以达到更为理想的目标,因为运动训练实际涉及到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多种因素,如何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些因素或者说资源,特别是对运动员、教练员、领队、科研人员、队医、管理人员等各种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对于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其作用必然是十分巨大的甚至难以估量。

4 引导鼓励高水平裁判员成长

高水平裁判员是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陕西省竞技健美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首先,陕西省竞技健美赛事的中坚力量就是国家一级健美裁判员只有两名亚洲级裁判员,并没有国际级裁判员。对国家级裁判员来讲,不存在任何竞争机制,这样一些个别裁判员一旦获得等级后,不思进取,原地停步,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裁判员业务水平。所以应该通过健全的竞争机制,采用裁判员考核制度,加之优胜劣汰形式,在从健美优秀裁判员里进行推荐,争取扩充国际级健美裁判员的数量。其次,应建立并健全陕西省健美运动裁判员的奖惩制度。大赛结束后在对裁判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由大会组织委员会对优秀裁判员予以表彰。另外裁判员更好、更深的理解、精通和运用规则,及时掌握执裁最新动态,充分合理的利用规则执法比赛,以提高整体水平。

5 结论

陕西省对健美管理体制建设发展比较迟缓,省体育局可以借鉴国外领先经验,实行俱乐部化管理,一适应市场的需要,反应迅速,同时也能减轻国家的包袱。另外应政府加强健美机制的完善,加大对健美运动的保护力度,促进其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强.我国开发女子健美运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03):55.

[2]赵媛媛.广州体育竞技健美操队训练及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6):84-86.

[3]杨小红.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01):12-14.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排球;运动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349-1

一、前言

从排球运动的起源、演变乃至成熟壮大,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排球运动已从一门单纯的体育运动上升到了一种排球文化的层次。在中国,排球曾经是地位等同于“国球”乒乓球的绝对老大项目。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奇迹般的“五连冠”战绩,催生了“女排精神”。进入新世纪,我国各项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排球运动早已非当年那种独领的态势。但是,排球运动其本身的文化特性仍然对我国在新时期建设、丰富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

二、排球运动的起源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的体育工作人员威廉斯・盖・摩尔根发明了排球。网球、篮球在当时盛行一时,摩根先生整合篮球运动中对抗过于激烈与网球运动量太小的特点,发明了运动量适中与趣味性较强,且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开始,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一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三是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 25~27寸(约255~ 346克)规格的球。

三、排球运动的文化内涵

(一)排球运动具有传续性。排球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发展历史。19 世纪末期是排球运动问世初期,这一阶段的排球运动,大致可以看做是以娱乐、休闲和游戏的萌芽阶段向潜文化形态阶段发展和过渡的开始,从而逐渐向竞技以及对抗的方向发展。1947 年国际排球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排球作为一种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正式走上世界竞技项目的舞台。以奥运会排球赛、世界杯赛、世锦赛为代表的世界排球三大赛已形成了悠久的传统;国际排球联合会又先后推出了世界男子排球联赛、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等世界性的大赛。现如今世界范围内已有 230 多个国家开展了排球运动,这说明排球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文化得到了历史的承认,从而排球文化的传承性也被得以证实。

(二)排球运动具有时代性。排球运动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一致的。排球运动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生产方式的进步,同时各个时代排球运动的性质、内容、及其特征也受生产方式的制约。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处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 ,随着以电力技术为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兴起、经济的迅速发展,排球运动是人们产生了对娱乐和体育活动较大需求凸现出来的必然产物。随着历史进程进入 20 世纪的中叶,随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状态,世界整体环境趋于平和,排球运动也随之进入了竞技排球时代,拉开了竞技排球的序幕。

(三)排球运动特点鲜明的竞技性。排球运动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竞技体育项目。排球具有通常意义上一切竞技体育项目的大致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球运动的娱乐游戏性逐渐被其竞技性所取代,特别是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竞技排球的技、战术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全方位的攻、防更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四、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思考

我国排球运动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迷的时期,如何促使排球运动重新得到重视与发展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应重视的关键所在。为使排球运动能再现辉煌,必须使排球向其它运动项目一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联赛、比赛,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热情,可相应的改变竞赛制度,使竞赛制度多样化,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一)排球竞赛多级化。球类项目的本源带有浓厚的游戏性,游戏中包含着强烈的竞技性,排球运动的本质决定它既有休闲娱乐的游戏性,也有双方比赛的竞技性,竞技能更好地促进提高和发展,运动水平提高了才会有更强的竞技性和游戏性。

(二)教结合”发展排球运动。体育是一种自然科学,想要排球更好的进入校园,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更需要一种“无形的声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崛起,对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促进很大,很多人自此喜欢上了排球并参与其中,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五、结语

展望21世纪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态势,世界排球运动正处在一个多强纷争的阶段。排球运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有传承性、时代性、竞技性和民族性。作为从事排球运动的工作者更应该从文化学角度来探索排球运动深刻的内涵,将排球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利.21世纪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集宁师专学报. 2005,(04).

[2]靳小雨.技战术指导思想与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J].中国排球,2003,(02).

[3]刘建伟.推动排球运动发展的真正动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7).

[4]李明.简论推动现代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8).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代价;竞技体育;信仰;反思

中图分类号:C6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4-0053-02

赵瑜是活跃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报告文学作家,他曾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而轰动一时,尤其是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和《马家军调查》)的付梓使我们对中国体育现状及危机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它警醒我们:抑制非体育观念,弘扬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是当务之急。

一、竞技运动的代价界定

关于中国体育体制的问题确实褒贬不一,在这其中关键就是对竞技运动的代价问题如何去界定的问题。有些人认为:代价是泛指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对象化的、补偿了的既有事物和条件(人力、物力、精力)。代价有这样的几种形态:自在性代价,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与人的目的和价值不发生关系的消耗;中性代价,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消耗在性质上无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对人的价值目标无好坏得失之分,在数量对比上无亏盈之分;肯定性代价,指那些推动了进步,使人获取了效益的代价;否定性代价,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活动导致的与人的价值目标相反的结果或后果。从这种代价观出发,中国80年代至90年代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对落后可以说是竞技体育相对进步的一种代价,它属于一种使人获取了效益的肯定性代价,而不是否定性代价,因此它是值得肯定的。而另一些人认为:事物尽管在发展的道路上都要付出代价,没有任何东西是十全十美的,但代价的界定必须在“有所收获”的前提下,即代价是某种收获的代价。不是一切错误的实践带来的损失都可以称为代价。违背常识的错误实践尽管可以称为教训,但却不能称为代价。赵瑜就属于后者,他认为:中国在浓厚政治功利性的文化心理与民族情结的支配下,将竞技运动视为表达民族意志和国家强盛的符号,并由此构建出官办的、封闭的、以竞技运动为主要特征,以夺取金牌为主要目的的“一条龙”体育发展模式。从而使貌似强大的中国竞技运动潜藏的深刻的危机(运动员的文化水平的低下、运动潜能的过早过分开发、退役后低生活能力;教练员人格魅力的昙花一现、理论智慧的的缺乏;运动员与教练员心理压抑的畸形表现;因追求金牌与地区利益而导致体育界的腐败之风;体育科研的薄弱与冷落;球迷狭隘民族心理的失控等等)凸现出来,这不是我们必须付出的应有代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就完全可以控制、减少这些损失。因此怎样减少代价就成了我们永远面临的课题,而有所失却未必就有所得,这正是最沉重的代价和最大的悲剧所在。在这方面,我们现在的体育界需要反思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二、竞技运动的信仰启示

“信仰”的造就本来绝非易事,它是多少个世纪的结晶。但在中国急需想摘掉“东亚病夫”的渴望快速地造就了“竞技”神圣的信仰,中国的竞技运动就是依靠这样的信仰一夜之间貌似壮大起来的。而在其间代价的严重失真,却很少有人问津。赵瑜这位有着良知,社会忧患意识和勇气无比的作家没有随波逐流,他用那炙热的笔,触拨着社会那根脆弱的神经。一个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怎样去开发、引导、利用却不是事物本身自己决定的。竞技运动也是如此。在我国由于片面追求它的所谓的正面价值而导致竞技运动偏离了自己的轨迹,以至于使竞技运动竟然成了一面旗帜,一种符号,一种信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竞技运动称其量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现在用部分去取代整体,这就走入了竞技运动的误区。赵瑜这位铮铮铁汉不畏权势,掷地有声的指出:体育体制是一切竞技运动危机的根源。从而敲响了人们对竞技运动迷恋的警钟。游戏(竞技运动是游戏的一种)终究只是游戏,它在强大也只是游戏,而不是现实。这从这几年日本竞技运动成绩一般却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因此我们不要再沉溺于竞技运动编制的梦幻,再美的梦幻也终究要醒,现在到了我们必须正确评价竞技运动的代价问题的时候了,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未来国际地位的沉浮。

三、 思维模式的开启

今天我们重读赵瑜的体育三部曲不免又心潮起伏,他对中国体育以及由体育在上升至对体制和文化传统所作的深入反省与真知灼见的批判在今天有意无意的应验着。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永远不要固守一个信念,即使在某一时段聚精会神一个目标时,也要对外界开放着。因为一个务实的社会它懂得,压抑只能面临文明停滞的危险。而容纳这些批判者与梦幻者可能给社会带来福音。批判者与梦幻者不可以认为自己的蓝图完美无缺;决策者也不可以认为自己的政策就是最佳选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互动关系,任何一方不要企图兼并对方,合一便是灾难。我们庆幸我们的社会逐渐的理性,没有了过去的那种一贯的骄横跋扈,而多了些包容万象的气度。这是竞技运动的幸运,也是我们人民的幸运。

四、结束语

作者认为:一个失去了不同观点的社会将从维护现状走向抱残守缺。一个理论、一个体制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多元的社会体育结构,使各种“异端杂说”异彩纷呈,不断为体育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不仅为各种体育观点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也造就了一种宽松的体育社会气氛。从而顺理成章的在这种建构和气氛下,我们的竞技运动和体育步入真正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王晖.别样的反思与艺术批判-赵瑜报告文学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2,4(2):21

[2]李力研.日本体育就是日本体育-对日本体育现象的一点看法[J].2003,22

[3]张在宁.“代价论”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J].2003,10(5):22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动;篮球;本质;特征;规律

篮球运动自1891年问世至今,已走过110年的历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和发展,篮球运动已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遍及全世界;由一项室内体育游戏,成为现代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由以强身健体为初衷的竞技运动发展成为展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现象。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商业性在以美国NBA为杰出代表的美国职业篮球运动的世界超级高手不断创新的推波助澜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达到登峰造极,这是篮球运动的发明者奈史密斯先生始料未及的。然而,篮球运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这一不争的事实,在告慰了篮球运动的先躯们的英灵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建立和完善篮球运动的理论体系。

一、篮球运动的本质

篮球运动的本质指篮球运动内部根本矛盾的特殊性。在揭示篮球运动的本质之前,我们先要对篮球运动作一个界定。篮球运动是在严格的、专门的规则限制下,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和时间内,以控制空间为手段,控制球为焦点,控制时间和速度为保证,把球投入对方球篮得分为目的,得分多者为优胜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这一明确的定性,将篮球运动的本质圈定在了一个“准”字上,即篮球运动的本质是在强力对抗下的准确。尽管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和发展,篮球运动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场上队员由18名缩减成10名;球场由一块狭长的空地扩大到了28×15米;装水果的篮子已被装有网子的铁圈所取代;篮圈不再挂在体育馆看台的栏杆上而是安装在有遮板的铁架上;规则由最初的13条增加到了目前的58条;技战术的演进和发展远远超过了发明者的初衷。但是,高悬在空中与地面平行的内径为0.45米的投掷目标始终没有改变。事实上,与地面平行小而高的得分目标的设置,就决定了篮球运动发展的方向,就将篮球运动定位在准确上。因此,准确是篮球运动区别于其它球类项目的根本标志,也是篮球运动的核心本质。

二、篮球运动的特征

篮球运动的特征是指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篮球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它是围绕空中的篮圈而展开空间与地面、时间与速度的双线竞争的同场竞技运动,高空性、瞬时性、对抗性、多变性、立体性及观赏性是它的重要特征。

篮球运动竞赛的得分目标篮圈是悬空水平放置于3.05米的高度上(尽管这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时将篮球挂在的一个随意的高度),这就决定了攻守双方的争夺点在3.05米以上的高度进行。因此,制空条件和制空能力是攻守双方制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篮球比赛中,具有高空优势,控制了空中局面就控制住了比赛局面。篮球是巨人们的“空中游戏”的说法,形象地表述了篮球运动高空性这一鲜明的特征。

篮球运动发展至今仍经久不衰,魅力无穷的关键在于它的观赏性。随着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篮球运动的观赏性特征也日益突出。篮球运动竞赛过程中的多变性和综合化因素是形成篮球运动观赏性特征的重要方面。由于篮球技术动作细腻复杂,战术形式多样,球场变化多端和扣人心弦;优秀运动队和明星队员无论是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还是巧妙使用战术的配合能力已达到技艺化的程度,整个竞赛过程是在充满生气和活力、高度戏剧性变化中进行的。此外,篮球运动目前是世界范围内普及最广的运动项目,它吸引着千百万爱好者身体力行和亿万观赏者如痴如迷、始终不渝地为之守候。观赏性是篮球运动赖以发展的外部动力。

三、篮球运动的规律

篮球运动的规律是指篮球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篮球运动既具有同场竞技球类运动的普遍规律,也具有其特殊规律。准误转化、高速均衡、攻守平衡,从三方面全面揭示了篮球运动的特殊规律。

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竞赛的一对基本矛盾。竞赛双方,在同一时间段里非攻即守,交替转换,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平衡。一次进攻结束后就是一次防守的开始,一旦二者的平稳被打破就意味着一方要承担失败的结果。尽管从比赛的目的和防守任务的作用来看,进攻投篮得分,防守阻攻获球,进攻占主导地位,防守应居第二位,但因成功防守主动获球,不仅加快由守转攻的进程,而且破坏了对方进攻的有序性。此外,攻守因素相互包含,相互渗透,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寓于整个篮球运动竞赛中。策略上、战术上的强攻助守,强守助攻,都会使局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攻为主导,守为基础,攻守并重,相互平衡的规律反应了篮球运动进攻和防守的两个相互对应,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运动过程。进攻和防守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推动了篮球运动发展。因此,攻守平衡是篮球运动普遍性的形成。

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揭示了篮球运动内在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形式及其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篮球运动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建立和完善篮球运动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它解答了篮球运动从起源到成为全人类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原因,揭示了篮球运动生命之树常青的实质,也确立了篮球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本。探索篮球运动本质、特征及规律,无疑是对20世纪篮球运动的总结和对21世纪篮球运动的预示。

【参考文献】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云南省;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1.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国内外网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普及,由原来的贵族运动转向平民化和大众化;二是水平高,争夺激烈,在四大网球公开赛的举办下,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相当高;三是随着球拍材料和训练手段的运用,网球向着力量型、速度型方向发展;四是随着网球各种大赛奖金的不断攀升,网球的职业化、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运动的网球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发展的技术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使网球在地球上真正“飞起来”。

1.2云南省网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翻开2011年的网球杂志,ATP世界排名不见“中国”二字,WTA的世界排名上仅有李娜、彭帅、郑洁三个中国姑娘。在国内的各种比赛中,云南的职业网球运动员们在一年的劳累奔波下一无所获;在2011年中国业余网球公开大赛年终排名榜上,仅青年组女双和青年组单打的年终排名榜上有“云南”二字,并都出现在排名30以后,其他各项比赛的年终排名榜均与云南的运动员无缘。略感欣慰的是云南财贸学院的业余女子网球队,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上夺得1金1银的好成绩。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云南网球竞技水平与全国的巨大差距,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2.影响云南省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2.1网球管理体制存在明显问题。

2.1.1管理权限集中,组织权责不明。

云南省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决策机构高度集中,具有较强的政府色彩,忽视了地方政府部门、俱乐部的自主决策,过分强调执行指令计划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各俱乐部自身产业生产者的身份。运动员的发展进程几乎都采用市队—省队—国家队—世界网坛的模式。

2.1.2资金保障不力,培养模式单一。

从网球运动的培养模式来看,云南省和国家都采用“举国体制模式”和“国家队、省队合资模式”,网球运动员的培养经费几乎都由政府财政投资,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和俱乐部、团体、社区、个人的作用,与企业、赞助商脱轨,使资金来源单一;政府的投资有限,导致在培养后备人才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昂贵的训练和比赛的费用,长此以往,因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缺乏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再优秀的苗子肯定也会被荒废,可见由于资金保障力度不足,而阻碍了云南省网球运动的发展。

2.2网球运动员选拔、培养模式方面存在问题。

2.2.1培养系统欠规划,后备力量需加强。

网球是一项需要从小培养、连续培养十年左右才能有获得成绩机会的运动。云南省网球基础薄弱、参与人数少,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人数远远少于篮、足、排、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而且参与的人也无远大的目标和长远的计划,没有整体的规划性,参加网球运动的人们大多数都是为了娱乐或强身健体,真正想在网球运动中取得成绩的极少,因此如何规划与发展云南省网球运动,培养网球后备人才,成为需解决的问题。

2.2.2人才选择不合理,培养过程缺乏科学性。

由于家长喜欢网球运动而带动孩子打业余网球,或者依靠屈指可数的网球学校进行后备人才选拔。从云南省目前的网球竞技水平来看,网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缺乏科学性;在选材方面不能很好地采用科学的选材方式进行运动选材,网球运动员的“出现”很大一个方面只能取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经济实力,导致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益不高。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云南省网球队在常年的训练中几乎没有采用高科技的训练仪器和生理、生化辅助设备进行相应的科学化训练。

2.2.3“举国体制”存在弊端,需向“职业化道路”发展。

举国体制即国家队培养模式,后备力量的训练模式完全是举国体制模式,国家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和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而职业化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即专门从事网球运动的人们。

3.改进的建议及措施

3.1构建文化,加快培养。

网球运动和网球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网球文化的形成会带动网球产业、网球比赛和网球市场的发展。云南省网球文化的发展完全跟不上网球运动的进步,这对云南省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只有在教练员的数量、执教水平满足广大网球爱好者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需求下,才能大力发展和推广网球运动,才能形成网球优秀人才群体,才能构建和谐的网球文化。

3.2加强普及,树立品牌。

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是网球项目职业化的基础,是决定网球项目职业化成败的关键。一两个高水平职业球员可以带动网球运动项目的普及,但绝不是网球项目职业化建设的核心。只有网球项目普及程度高了,才能促进职业化的发展。

3.3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论是商业品牌还是赛事要想走出去,都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包装。云南网球运动的发展也一样,要想迅速发展就必须让外界了解、认知和喜爱。通过媒体的宣传让云南的网球走出去,从而获得企业的赞助、社会的支持,资金的融入为举办各种品牌赛事提供条件。

3.4转变观念,科学训练。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定向运动;体育健康;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2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06

定向运动项目被引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之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定向运动教学实效做了几点探究。

1.以竞技形式展示项目魅力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的运动项目被引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为了让该项目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定向运动的意义与优点,以加深学生对新运动形式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该运动的积极性。但是,口头宣传的形式显得有些虚幻,不如让学生以实际体验来感受定向运动的魅力。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定向运动的竞技特性,为学生设计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游戏,该游戏以真人CS为蓝本,并加入了定向运动的一些内容与元素。在游戏前,笔者请初中学生准备了绘图纸、铅笔、直尺、红蓝颜料及水枪,以学生熟悉的真人CS形式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每两个小组相互对抗,利用淘汰模式最终选出钻石战斗组。在具体的分组决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绘图纸上绘制地图并科学布点,然后为他们布置100米飞夺路牌、8分钟救火、30米定点取球等场景。在对决过程中,各个队队员不能被对方队员的水枪射中,并且同队队员应相互掩护,如果谁被水枪射中前胸、后背一次或者被射中腿部两次的话,须退出对决。学生虽然尚不清楚定向运动的理论,但是瞬间被CS对决模式点燃了热情,都积极地参与比赛活动,亲身体验了游戏的冒险性、竞争性、趣味性。在游戏中,笔者刻意引导学生学习了定向运动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游戏结束后,学生们都意犹未尽,我趁机向学生们介绍游戏并不是纯粹的CS对决,而是融入了一些新的定向运动项目的特色元素,而真正的定向运动比真人CS游戏更有趣、更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定向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加定向运动项目的亲身体验,使得他们在后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都能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寻宝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的重大任务,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最终提升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差异,教师可利用定向运动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制订分层教学方案,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耐久力。比如,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寻宝游戏”为载体,恰当设计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4人组,两组对决:一组绘制地图并定点藏宝;另一组根据地图提示,科学设计寻宝路线并完成寻宝任务。为了加快游戏进度,教师还可为寻宝一组规定寻宝时间,如果超过时间还没有寻到宝藏,就算输。为了充分发挥女生细腻的性格优点及男生体力上的优点,教师在分组中应注意男女搭配问题。新颖的“寻宝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耐性,而且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寻宝成功后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信心。

3.立足校本,开展分层教学

定向运动模式,是借助指南针与地图等工具,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依照一定条件完成若干任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在周边环境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恰当安排活动内容,确保定向运动顺利、安全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活动中,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定向运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实物符号、地貌符号、地形特点、绘图技巧等内容。教学效果表明,分类、分层教学法可同时满足多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引入定向运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意志力,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定向运动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践行新课改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方面彰显出明显优势,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心平.定向运动引入初中体育健康课堂与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8).

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第8篇

摘 要 本文从训练学的视角对影响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较差;心理训练不足;训练与比赛的结合密度不够,以及网球的后备力量和专业教练人才的匮乏等原因的影响,致使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水平与世界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这些训练学因素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竞技 网球运动 训练学因素

一、前言

自1885年网球运动传入中国以来,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年多的历史。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和孙甜甜勇夺女子网球双打冠军后,我国网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金花不断在世界网坛上书写着传奇。2011年,李娜更是创历史的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并把我国网球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鲜花和荣耀的背后,更加突显出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不足。近几年来,我们在世界网球赛场上看到的一直是她们几位金花的身影,而我国的小姑娘们以及男子网球运动员们很难在大赛中取得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视角去探索制约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结症所在,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看清未来形势,把握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现状,分析阻碍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真正原因,为我们制定相应的网球方针、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制约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训练学因素分析

(一)只注重技战术训练,忽视了体能训练

从项群训练学理论可知,网球运动应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在这一项群中,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及女子排球在世界上均处于优势地位,而网球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年来,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在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体能训练不足的问题。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对体能要求很高的对抗性项目。可以说,在网球运动中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战术的基础,而战术是对比赛结果起到最为直接影响的因素,因此网球的体能训练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现代竞技网球运动的高速发展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网球项目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的今天,一年中网球比赛可持续11个月,遍及六大洲50多个国家,运动员每年要参加40多周的比赛,场地包括硬地、草地、红土等,高水平的职业网球选手为了维持较高的世界排名,一般每年要参加20站左右的比赛,平均每2-3周就要打一次比赛,有时连续参赛4一5周,并且有些运动员要同时参加单、双打比赛,有时一场比赛要耗时四五个小时,这样大强度、高密度的比赛,在其他项目中是没有的,因而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非常高。其次,在过去的10-20年间,网球无论是在球拍及其他装备的设计还是在比赛的技战术方面都飞速发展,训练方法不断改进。顶尖选手比以前更为强壮和敏捷,比赛较以前更为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暴露出的体能问题,一方面反映了长期以来我国在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上还存在一定误区,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反映了我国在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尤其是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的滞后。

(二)心理训练不足

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在参加高水平的网球比赛中,竞技双方的身体状态、技战术水平较为接近时,心理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训练水平在比赛中的发挥,这时,心理对比赛的胜负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网球比赛没有时间的限制、无法确定比赛开始的时间、不允许教练临场指导、比赛条件多样化以及大量的“死球”时间,这些因素无一不在挑战着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很多时候,网球比赛中会出现一两个球决定一盘、甚至一场比赛的情况,那么这一两分我们称之为关键分。关键分在更多的时候要归到心理的层面,顶尖选手之所以会成为顶尖选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保证,处理关键球的能力更胜一筹。因此对于心理能力的考验,体现最为淋漓尽致就是在关键分的争夺上。我国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很难取得突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心理能力不够强大,遇到比自己排名高的选手时,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一遇到关键分,更不知如何处理,这与我们日常的训练安排是密不可分的。心理素质在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四个能力中是排在首位的,所以只有心理素质得到足够的训练,才能保证其他竞技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训练与比赛的结合不够紧密

日常训练的目的在于强化技术定型,熟悉战术的运用,提高身体机能等,其最终目的是为比赛服务。现今世界大趋势是各种网球赛事频频举办,运动员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所需的训练,因此以赛代练,赛练结合的方式成为许多运动员的必然选择,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在科学合理实施的前提下,确实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这从正面直接印证了训练最终的形式是比赛,比赛是检验技、战术水平的有效手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体制同国外运动员的训练体制存在着制度化的根本差异,虽然目前在局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但主流未改。当今世界网球正朝着快速积极、进攻为主、技术全面的方向发展,这就必然要求运动员的训练必须以实际比赛的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做到训练有效。如今,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都是边赛边练,以赛代练,为了参加某一重要的比赛,其间会参加一些小型比赛来代替训练。反观我国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大部分运动员由于排名靠后,所以没有资格去参加一些高级别的赛事,而是参加一些小型比赛来赚取积分,他们在一个训练周期里为了某一比赛而不停地训练,中间基本不参加其他比赛,这样的训练就不能有效满足比赛的实际需要,技战术不能得到及时的改进,在比赛场上遇到各种变化也不能够做到灵活应变。因此只有把训练和比赛完全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四)网球普及程度低、后备力量薄弱,导致选材受限

如今,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是起步阶段,并且在发展网球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在一些沿海城市及中东部的发达地区,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网球是什么。虽然李娜的成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网球,但是对于我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讲,网球运动仍然是一项比较奢侈的运动,真正参与的人少之又少。在美国有2000多万人打网球,占全国总人口的1/14,其中少年儿童占40%以上;德国有十多万14-18岁的青少年在网球协会注册;瑞典青少年网球选手有5万余人。相比之下,我国青少年网球人口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总人口的比例,与上述国家都相去甚远。

网球的普及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网球后备力量是否充足,竞技网球后备力量不充足又直接导致竞技网球运动选材的受限。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科学训练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几乎所有体育强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攀登世界冠军宝座最强有力的要素。在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我国网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其他运动项目大致相同,即从小由家长送到业余体校开始入门训练,有潜质的就推荐到体工队,随后便是市队、省队、国家队。由于我们的基底小,所以经过每一级的选拔后,输送到国家队的优秀网球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正是我们国家存在网球普及程度低、后备力量薄弱的问题,这大大缩小了我们选材的空间,才限制了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

(五)专业教练人才的匮乏

一项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专业人才。网球在我国普及程度并不高,但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网球已经逐渐让人们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在这一轮的社会变革浪潮中,网球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首要解决的便是人才的问题。结合我国网球发展的现阶段特点,最为迫切的是需要大量的教练员,教练员是网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唯有高水平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据调查,我国30岁以下网球教练员比例为36.87%,30-40岁的教练员比例为36.31%,40-50岁的教练员比例为19.27%,50岁以上教练员比例占7.55%。既具有一定执教经验的青年教练,又具有开拓精神的年富力强的中年教练,还有50岁以上的有丰富经验的老教练,保证了好的经验和作风得以传承。这体现出我国教练员以中年为主体、青年为补充、老年为坚强后盾的特征。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教练员队伍的核心及骨干教练员队伍尚未形成。目前,我国教练员群体的学历较低,具有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及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很少,缺少威信高的领军人物。因此,怎样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网球教练员队伍是我国网协目前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影响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训练学因素分析,发现我国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失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不够;心理素质平时训练不足以致在大赛中崩盘,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训练与比赛的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做到以赛代练、赛练结合;网球的普及程度太低,参与的人数少就直接导致对运动员选材的受限;网球专业教练人才的匮乏等都对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探究出这些影响因素,为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建议

1.注重日常训练的合理化,强化体能训练。

2.有意识的加强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3.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小周期训练要有针对性,提高比赛的成功率。

4.大力普及网球运动,为网球参与者提供更优越的设施条件。

5.建立科学的选材机制,为国家队输送更优秀的运动员。

6.加强教练员的管理,完善教练员等级制度。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 甄新喜,李竹青.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