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网络技术

物联网网络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电梯监测;电梯常用传感器

目前电梯安全运行是通过维护维保单的维护保养与电梯检测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维修维护人员短缺,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越难真正地做到位,而与故障的提前有效的预防更难实现。探讨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梯监查与检测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1 何谓物联网及应用物联网的电梯

将互联网、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等深入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称为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地应用。

将具备物联网技术进行电梯安全监测与控制的管理系统,成为应用物联网的电梯;电梯需要安装用于采集电梯运行过程、出现的故障以及维护维保信息的传感器,传感器的信息需要经过网络传送到电梯控制与管理系统。物联网电梯将能实现实时监测与监控、故障信息存储与判别、电梯维护保养、电梯困人营救方案的优化等功能,必将提高安全性、维护保养的适时性、困人营救的优化与及时性。

如何将电梯监测系统及传感器与网络的良好地结合是核心技术,必将是电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 如何构建电梯物联网体系

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监测管理系统,电梯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电梯物联网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智能管理设备构成,利用蓝牙技术、ZigBee、红外技术、工业现场总线等技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把采集梯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信息传送到互联网的网络设备。电梯物联网的感知层需要的关键技术有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蓝牙技术以及工业现场总线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梯物联网的技术必将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电梯物联网网络层需要采集感知层的数据,并且将数据快速可靠安全地进行远距离传送,是电梯物联网感知与应用层的中间层。电梯物联网网络层需要的关键技术有互联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等。

电梯物联网应用层需要将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采集的信息,经过物联网网络层传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后,进行远程监测与控制,并实现其智能管理。电梯物联网应用层由两个子层组成:分别为电梯物联网应用程序层和电梯物联网终端设备层。电梯物联网应用程序层充分利用服务器,将数据储备、分析及处理;电梯物联网终端设备需要提供人机交互操作界面,利用终端设备监测和处理控制物联网各个层的设备,将获取的信息经过服务器提供的各种灵活的应用。电梯物联网应用层需要的关键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运算技术等等。

图1 电梯监测系统原理图

3 电梯物联网监测常用传感器

若电梯发生冲顶、蹲底、关人、停机、卡门、坠落等故障时,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立刻传输到平台,并依据分级响应发出预警,将事故现场语音和视频信息及时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故障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电梯维保单位的工作人员、质监部门监管人员的手机都会同时收到警示信息,及时实施救援和维修。

常用传感器可探测的状态包括:总接触器状态、运行接触器状态、安全回路状态、运行状态、门状态(轿厢状态、平层状态、上极限、下极限、报警按钮状态)。可以判断的异常情况包括:安全回路短路、长时间开门、冲顶、不平层、蹲底、报警按钮按下、开门走梯、困人、运行超时、超速、反复开关门等。

监测前端设备和管理服务平台需要联动作用,可实现的功能包括:电梯状态实时监测、电梯故障前运行状态追踪、前端设备状态自诊断、轿厢有人探测、电梯故障主动报警、维保到场电子记录、故障发生地GIS定位、轿厢困人安抚。前端设备信息、轿厢困人语音对讲、维保信息统计与管理、轿厢困人视频对讲、电子工单、短信报警、年检信息统计与管理、自动拨打电话报警。

4 电梯物联网监测系统软件部分

电梯物联网监测系统除了硬件系统外,监测系统软件部分需要进行程序设计,其设计应包括电梯运行异常检测、系统数据处理、中断判断等内部的调整。系统软件编程流程图如图2所示。

系统软件编程包括:到达目的楼层的选择;门开关及开关到位检测包括:目的楼层的确定,轿厢门正常关闭检测,正常关闭轿门则启动,未完全关闭则禁止启动并且自动报警。若电梯正常启动,实时采集检测电梯运行中的距离、速度、加速度信号,将采集的信号与电梯正常安全运行的距离、速度、加速度信号进行对比,若数据有差异需要进行故障预警以及同时发送信息通知相关的部门进行及时处理。若电梯抵达到相应的楼层停止时,检测电梯轿门是否正常开门,若超时不开门,需要自动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后续的处理,并且启动设备对被困人员进行安抚。

电梯运行状态需要进行异常检测与判断,比如层轿门开关情况监测、门机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运行速度与加速度检测等等;若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处理并报警,同时自动发短信预警,各种信息需要在人机界面进行显示。

图2 基本程序流程图

5 预期电梯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电梯企业都在进行电梯物联网的构建,随着大数据、社会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遍采用物联网的智能电梯必将替代传统的电梯。必将在运行安全系数,节约管理,更智慧化服务等方面有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中兴,林创鲁,邱东勇,等.基于STM32的电梯实时监测系统[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2,33(1):43-45.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 安全 核心 技术 挑战

1 物联网安全核心技术要点分析

物联网技术以多网融合聚合性复杂结构系统形式出现,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并且此类安全问题渗透到各个层次之上,尽管当前网络安全机制出现可以合理解决安全问题,但是安全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对网络安全机制进行深度改进和深度完善,要拥有新型安全机制存在。

1.1 认证机制

当前物联网是以多网融合为基准的聚合性复杂结构系统,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问题更多,网络认知机制建立,主要考虑部分就是人与人之间通信安全要素,但是却不与物联网模式相适应。针对物联网认知机制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看出,要按照业务归属分类进行业务层次认真分析,假设由运行商提供相应业务,那么就需要提供较为可靠的业务运行平台,有时是业务本身对数据安全性相对较低,那么此种状况出现,业务认证就难以达到标准。假设第三方提供业务,其不能对业务层次数据安全予以保障,再者就是业务本身对数据安全性较高,那么就需要实施业务认证操作。

1.2 密钥管理

物联网安全结构体系中,旨在保障节点通信安全,此时务必实施安全类型的办法,整体安全机制中,密钥是系统安全的核心要点与基础,与此同时,也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核心点。应该了解到,物联网中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相对有限,这就对密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应针对此种情况,在物联网密钥管理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复杂传感器网络环境,也要给相应的网络运营商提供便于管理网络的控制平台。现下密钥管理协议研究方向被分化为两个,前者是密钥体制密钥管理协议,后者是在非对称性密钥体制基础上的密钥管理协议,前者应该满足基本安全需求,但是无法拥有强劲抗击能力,后者安全性能力颇高,操作难度大且经济支出额度也相对较大。因此物联网密钥管理中,要考虑到物联网体系构建问题,操作期间应该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可扩展问题和有效性问题以及抗击能力问题。

1.3 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涉及和路由协议设计,二者是维护物联网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但是当前路由协议首要考虑的一点就是节点与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数据本身的安全考虑。因为物联网路由跨域IP地址,还有就是也跨越了移动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后两者支撑要素为标识,物联网路由协议设计程度深,操作步骤较为复杂,那么就需要分析多网融合路由问题及要点,不仅如此,还要将传感器网络路由问题纳入到操作范围之内,统一路由体系构建是最佳选择。传感器网络,因为节点资源具备有限性,但是抗击能力却很低,路由算法设计中务必融入抗击性要素,要达成可靠路由运行,但是路由安全更为重要。

1.4 代码防御

此处所说的代码防御主要是恶意代码防御,因为物联网平台和物联网应用以及物联网设备,它们均具备着多样性特点和公开性特点,由于复杂性特点存在,其操作难度远大于传统因特网,恶意代码攻击防止的挑战日渐加大。物联网中部分终端设备均处于直接暴露且无人看管,假设出现恶意代码攻击,那么通过蔓延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恶意代码防御可在当前现存网络恶意代码防御机制之上进行分层防御理念融入,从源头上找问题,稳定控制恶意代码辅助和恶意代码传播,稳步增强对恶意代码的防御能力。

2 物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分析

统一标准物联网,从实际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主要是指借助物体传感器设备和嵌入式芯片要素等,将物质信息加以传递,以传感网络模式为主,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本地有效处理,最后要并联到互联网终端。因为不同类型传感网络之间信息解读与分析,因此务必形成统一技术类型的协议和标准,互联集中是主要渠道,并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有物联网标准,还是将其视为单一的工业网络技术标准,但是应对互联需求技术协议才是最终的物联网实现关键。

另一大挑战就是安全隐私在物联网中事物均连接到整体网络中,相互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此种状况出现便滋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和隐私问题,最为常见就是可信度内容和认证内容等,还有就是事物所感知和交换到的数据融合。任何事物隐私本来就应该得到保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没有授权状况下进行的内容识别和供给,安全和隐私问题是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包括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技术在内,都要面对这些问题,所以要在物联网技术上作出优质控制,通过外部法规完善和内部技术整改等提升物联网技术安全性。

3 保障物联网安全的备份策略分析

物联网网络数据库,本体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功能和优质备份功能,假设出现故障性破坏问题,便要按照物联网网络数据库备份功能进行系统快速恢复。与此同时,旨在有效保障物联网网络数据结构系统安全,要与单位具体情况相互结合,之后在基础上制定出严密数据库恢复策略和备份系统。

身为物联网管理人员,务必要对数据进行优质备份,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数据库完整性和有效性等遭受到恶意攻击,正确的操作方案就是要建立备份数据档案。数据备份主要分为软件级备份内容和硬件级备份内容,通过双层次备份,创新备份恢复技术和运用日志恢复技术以及以备份为基准点的恢复技术。借助识别来解决所遇难题,通过交叉方案完成物联网链接操作和物联网部署工作,物理网运行阶段会出现拓扑结构变化,那么终端输出问题和输入问题便会相继出现,要从终端设计角度出发,从使用不可抵赖性角度和用户认证角度以及读取控制角度出发,全面的分析物联网安全性要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在当前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合理保障信息安全和处理好隐私保护问题,物联网安全核心技术主要分为认证机制、密钥管理和路由协议及代码防御,这些技术出现使得系统结构日渐完善,但不可避免的也会滋生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做好安全工作,以系统维护和安全备份为主,循序渐进的保障物联网系统安全,合理利用物联网核心技术,为社会、为企业、为大众、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炜皓.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2).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供应链 SCM

SCM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SCM发展状况

1.供应链。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它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组成,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历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运作过程。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是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是一种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若把供应链比喻为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制造企业就是树根,商则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梢,树叶便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干、枝与干之间的一个个结点上,都蕴藏着多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管理信息系统,这种关系可以用模型图1来描述。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通过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分销,降低系统的成本,提高总体服务水平,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

3.供应链的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开始认识到信息不共享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障碍,于是开始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了对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供应链管理得以发展成形;21世纪始,企业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战略同盟,并开始注意对不确定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作业支持和决策支持作用,从而SCM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自身结构和运作方式致使“牛鞭效应”的出现。供应链由多个节点企业构成,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够强,集成化供应链系统未构筑,则供应链的结构层次一般较多,这必然会导致上游企业无法实时共享末端用户的需求信息。当用户的需求信息从供应链末端自下而上传递,经过层层过滤,必然会扭曲、失真。同时,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以及短期博弈等运作方式也致使信息不对称和变形。因此,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未集成的供应链系统、节点企业独立地进行库存及订货决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

2.缺乏规范和标准化程度低阻碍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步较晚,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专家学者跻身其中,理论成果颇丰,但由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多,因而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供应链管理过程繁冗和信息编码标准化程度很低,这无疑阻碍了SCM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3.节点企业信任机制缺失造成战略同盟形成困难。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为了暂时和短期利益,没有真正做到让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共享全部信息,再加之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难以协调甚至造成脱节,使业务活动变成了各自为政,形成模糊的黑洞,导致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蒋伟,2011),所以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严重信任危机,包括下游节点不信任上游节点、上下游节点信任愿望不对称、信任的易毁性和恶性循环以及供应链规范信任机制的缺失,因此造成战略同盟很难形成。

4.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延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尽管节点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由于企业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相异,很容易形成行业壁垒,出现“商业机密”为己所有、不为他用的现象。因此供应链成员间相互挤压十分突出,这种挤压表现为价格、成本和风险挤压,最终形成利润和生存空间的挤压。这种挤压不仅对弱势企业是打击,也对供应链造成负面的影响,通常造成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增加,所以延缓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

物联网技术概述

(一)物联网

物联网(The Things Of Internet)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新一代信息发展技术,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所谓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设施,诸如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宇系统、家庭智能电器、视频监控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以及智能尘埃等,通过通信网络,与现有互联网结合,采用合适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让所有物品均能够彼此“交流”、为人类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安全防范、决策支持、远程控制以及自动识别等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低碳”的“管、控、营”一体化。

(二)物联网的内涵解读与结构分析

对于物联网的内涵,可以从应用角度和技术角度两个层面理解和把握。从应用层面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物联网”,然后“物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邱伏生,2011);从技术层面理解,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进行全面透彻的感知,经过传输网络的可靠传递,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智能交互与智能处理的网络(邱伏生,2011)。其系统结构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详细构成可以用图2的模型来描述。

(三)物联网技术

1.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的感知层就类似于人类的睛、鼻、耳、口和肢体等器官,融合了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功能。目前物联网就是通过相当于人类“五官”来感知信息,依靠的技术主要包含RFID技术、传感技术、定位技术以及激光扫描技术等。其中,RFID技术相当于物联网的“眼睛”,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理论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而传感技术充当了物联网的“皮肤”角色,利用传感技术可以把通过RFID采集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递至信息中心或信息平台;经过信息平台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必须要反馈给信息应用端或用户方能让人类享受到物联网带来的便利,因而必须利用定位技术,将信息准确地传递到有信息使用请求的终端设备或用户处;激光扫描技术则能帮助人类快速、高效、准确的将物品代码(EPC)或信息采集并传递至云服务器端进行处理。

2.信息传递技术。物联网的网络层是建立在现有的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的,利用互联网网络介质和网络设备(网卡、网桥、路由器、集线器和交换机等),将感知层采集到的物品信息实时传输,主要依靠信息传递技术,把现有的ipv4扩展至ipv6,解决信息传递带宽受限的技术问题。

3.网络技术。物联网的网络技术主要是借助互联网、2G/3G网络、通信网络、广电网等线路,利用现有的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已经成熟的各种网络协议,把感知到的所有信息按照要求进行加密、转换、分组、传递。

4.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物联网的所有成员一旦被植入智能芯片之后,就相当于它们有了“智慧”,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与用户进行交流“思想”,这是物联网的一个关键技术,这种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云计算,它具有虚拟化技术、高性能存储技术以及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利用这些技术物联网可以快捷高效地从云服务的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用户需要的信息,结合管理信息系统MIS,可以协助人类进行智能分析和自动控制。

物联网技术对SCM的影响及作用

(一)管理过程得以优化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把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变为“物-物”模式,通过感知、传感和智能处理技术,能够实现物与物的直接“交流”,从而减少了系统对人的依赖,这样的SCM过程得到很大的优化,进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

(二)信息共享得以同步

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物联网的网络技术、传输技术等,把供应链节点所有企业的全部信息实时在供应链之间同步共享,这样可以让所有供应链参与者都能及时、动态地了解客户的最新信息和需求,以便成员企业能够迅速作出相应的变动,利用物联网的跟踪技术可以减少向其他成员传递信息数据时出现的失真现象,参与企业就能最快而准确地预测各种变化,从而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

(三)客户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

供应链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增强对供应链系统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事务流的监测和控制,帮助企业确定物资采购路线、降低库存仓储成本和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实现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再造,因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供应链管理可视化得以实现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我们为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物品”贴上电子标签EPC,标签里包含该物品的所有相关信息,通过红外感应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让每个人通过信息系统IS都可以追溯产品的成本、生产厂址及日期、加工过程、流通详情以及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来源。这种价值信息链通过互联网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以及外部网Extranet进行共享和交换,从而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可视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SCM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影响,首先,供应链管理反应速度更快,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集成化、协同化、一体化的趋势更加凸显,选择少而精的合作伙伴以保证供应链运作的高效性,因而供应链绩效更加优化(蒋伟,2011);其次,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货物在各个环节上的自动化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动态监控,保证企业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因而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更加智能化;最后,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保证采购、物流和生产等上游流程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监控商品流动情况,及时读取客户需求的变化,实施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切实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王辉等,2010),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体现企业的服务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和影响,那么未来的SCM发展必然会致使整个供应链波动幅度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若要保持增长需要真正的全球化客户和供应商网络,市场动态需要地区性、成本优化的供应链配置,风险管理触及端到端供应链,现有的供应链组织需要得到真正的整合和授权。

参考文献:

1.蒋伟.探析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J].物流科技,2011(2)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嵌入式网关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建筑数量的高速增长,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8.8%,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共同成为我国能源消耗三大“耗能大户”。目前,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的节能设计和节能材料的选用,均为被动方式[1]。

物联网技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和资源共享等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有智能住宅系统,并对其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裁剪”,充分弥补了原有智能住宅系统的智能和节能缺陷。

2系统总体结构

智能与节能住宅物联网研究系统结构,根据系统功能划分为终端层、网络层和服务层。

终端层由无线传感网络设备和住宅信息网络设备组成,是住宅信息服务的直供单元。无线传感网络设备由ZigBee节点构建,采用低功耗、低速率的通信方式,汇聚环境状态信息,并根据系统控制策略,执行相应控制命令。

网络层主要设备为住宅物联网网关,该网关不仅生成路由表和选择路由,解析和封装信息帧,实现内外网信息的协议匹配,而且,可通过远端云计算服务,为住宅室内设备远程控制、自动控制和节能控制寻求解决方案。

服务层基于Internet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器集群,为住宅系统提供各类功能。在此基础上,将住宅环境信息汇总于省和国家级物联网管理中心[2]。

3系统工作流程

根据内网设备的区分,可将系统分为低速控制网络系统和高速信息网络系统。

控制网络系统工作流程:终端层住宅无线测控节点获取住宅环境信息(温度、光照等),智能住宅网关采用ZigBee网络射频模块接收内网信息,并由网关控制中心汇聚和分析。网关控制中心根据室内环境状况和突发事件的产生,形成调用方法,通过以太网控制器连接Internet住宅物联网服务“云”获取相应服务(节能控制策略、娱乐、教育等)。该系统主要特点是:程序运行模式的中断设计和主程序的长周期睡眠(包括短暂跳起时序)。

4嵌入式网关技术研究

嵌入式技术是实现物联网M2M理念的关键技术,网关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外网网络控制模块和内网网络控制模块三个单元,实现内外网通信控制、内部组网和内网设备控制,是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处于核心地位。

5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特性和自组网、自愈能力,充分满足住宅内网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而进行选择的。为了满足家庭用户的应用需要,应选择和改造现有路由协议。

5.1 无线传感网络协议栈

根据IEEE 802. 15. 4技术标准和ZigBee联盟定义,无线传感网络协议栈自下而上包括物理层,MAC 层,网络层,安全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和MAC层由IEEE 802.15.4 定义,网络层、安全服务和应用层由ZigBee 联盟定义。根据系统的功能和应用需要,主要对MAC层路由算法选用和应用层软件实现进行研究[3]。

5.2 无线传感网路由算法

选用ReInForM路由算法,通过优化该路由算法,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链路的稳定性差,通讯信道质量低,拓扑变化频繁等问题。其算法实现如下:

(1)计算传输路径数

定义rs表示数据源发送数据分组到汇聚节点的成功概率,es表示信道差错率,hs表示传感器节点到汇聚节点的跳数。数据源节点通过rs 、es和hs,决定需要多少条路径保证转发数据的可靠性。对于数据源来说,经过hs跳后,到达汇聚节点的概率为,(1-es)hs经过P条路径数据包不能到达汇聚节点的概率 [1-(1-es)hs]P,因此源节点需要的成功传输路径数P由公式1得到

(公式1)

(2)下一跳节点选择和路径分配

根据到汇聚节点的跳数,源节点把邻居节点分为三类,与自己到汇聚节点跳数相同的节点H0,跳数少1的节点H―,跳数多1的节点H+,源节点首先在H―中选择一个作为默认下一跳节点,默认转发数据概率为1。如果成功转发路径(1-es)大于等于公式1计算得到的路径数,证明源节点只需要默认下一跳节点转发,否则还要额外转发节点,路径数由公式2所得:

(公式2)

当计算出的P值大于等于H―的节点数量时,需从H0中选取节点,如果P值大于等于H―,H0节点之和,需从H+中选取节点。

(3)邻居节点重新计算路径

源节点s在发送的数据分组头上加PH,es,hs这三个参数。邻居节点i在收到分组后,按路径数相同的概率转发。如果转发分组,则节点i将使用自己的ri,ei和hi按公式1重新计算路径数。

6物联网“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另一核心技术,随着网络普及和大量信息融合应用,成为进行廉价、超大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新趋势。与物联网的结合是物联网实现智能处理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发展融合的技术概念。云计算将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可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池上,通过高速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云”端可在数秒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计算效能,使各种应用系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软硬件服务,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这种网络应用模式,极大规模上将可扩展的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服务,向外部客户提供,具有动态和易扩展特性。

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通用性、高扩展性、高可靠性和按需服务等诸多优点。“云”的超大规模可以提供给用户前所未有的超强计算能力,虚拟化技术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并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云”计算支持任意点的恢复,使得其可靠性比本地计算机还要高。

7实验系统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由ARM9架构S3C2410x微处理器为主体单元的核心板构建网关中央处理单元,由M2110射频芯片实现的内网无线射频单元,256色触摸屏以及基于各类协议的通信接口。

基于ARM9架构的硬件系统,裁剪Linux操作系统构建软件平台,由于Linux 2.6内核,已集大部分成通用硬件驱动,因此只需在内核中固化无线传感模块驱动及其中间件。无线传感模块中间件由核心服务组、可交互平台层和模块组构建,可根据应用需求,编译DLL,执行相应功能。中间件对硬件系统进行直接操作,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标准API接口,采用XML流形式实现接口通信。

8小结

本文以物联网关键技术:嵌入式网关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云计算技术,解决了原有智能家居各个子系统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程度低,协同工作能力差的问题,从

而增强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达到主动节能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5篇

中国通信技术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尤其电子通信技术日渐发达,普遍在全国领域内使用。光通信技术也发展成熟。光通信技术作为以光波作为传输媒介的技术,具有传输频带宽、容纳信息量大、抵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传播特征。因此在结构复杂。内容庞大的物联网当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物联网的概念自从提出之后,就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全球范围内翻起了以物联网为中心的经济与技术大潮。

1 基本概念

光通信技术,就是以光波作为传送信息媒介的通信方式。与无线电波通信技术相同,光通信技术也属于电磁波通信技术,然而光波频率比无线电波的要高,波长较短,因此传播时信息容量更大。光通信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光纤与无线,表现出高度带动性、渗透性与创造性。在信号覆盖与传播上有着显著优点。目前中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以廉价灵活的传输特点,被运用到诸多领域内。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依照原定程序协议,将现实中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通过信息交换与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管理物体的网络。物联网物体本身与网络无关,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千万事物,在安装上传感器之后,与目前网络数据信息库链接,让人们直接去认识、管理这些事物。物联网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是不断演变,与概念刚提出时有了很大改进,涵盖范畴日益丰富。物联网核心能力是运输可靠、感知全面以及处理职能化这三个方面。它可以将识别的物件信息,通过场景感知,将信息聚合一起进行无缝连接处理。

尚前,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结构中发挥着巨大功能。两者互相结合,在工业、环境、军事、医疗、保健等人们各种日常生活与商务生产领域体现出优越的实用价值,造福人类生活。物联网中光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传感、射频识别、WiFi等近距离无线光通信技术、还有GPRS、3G、4G 移动通信技术等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科研工作者们已经开始着手将光通信技术引入互联网终端,实现远距离的互联网检测控制、维护管理与正常运营。

2 物联网的基本结构

物质结构决定其用途,物联网也如此。物联网的分层结构模型,决定其工作环节依照顺序进行,逐步实现每一项技术功能。现在,物联网科研者普遍将物联网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每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见表1。

①感知层,物联网最低层次组织,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层次,负责获取物体信息感知与获取。我们常见的硬件设施有摄像头、传感器网络、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视频检测标识等。

②网络层位于物联网技术的中间层次,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完成数据信息的长距离运输与管理任务,直接地讲就是信息传播的桥梁,将感知层获取采集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终端应用层。其实现方式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通信网络,如GPRS、3G、4G 移动通信网络,蜂窝无线通信网络、有线通信等方式。

③应用层,是物联网最上层,主要对数据进行运用,或者进行智能处理,将具体数据信息应用在行业当中。其表达方式就是终端显示器与数据库等,能够直接表现数据信息的平台。

物联网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其对数据信息的感知、传输以及智能处理的功能。正是物联网职能、便捷的功能,决定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

3.1 物联网感知层的应用

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层上的应用,主要形式是光纤传感技术。在光导纤维与光纤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形势下,光纤传感技术也同步发展起来。它是以光为载体,光纤为煤质传输信息的崭新传感技术,属于光子技术领域。光纤传感技术基本工作原理,是光波在光纤中传播时,光波主要性质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物理改变。将光纤传感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结合一起,是构建网络化与矩阵化传感体系的发展方向。光纤宽带性的特点,可以将多种传感器集中使用在单个光纤中,对多个目标进行测量,因此在物联网感知层上可以表现明显优势。

光通信技术为互联网感知层信息采集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连接起物理世界转向信息世界的关键环节。无线光通信技术,是光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物,利用频率高波长短特征,其通信宽带是WiFi的104 倍,4G 移动通信的100倍。

光通信技术在在RFID系统中的运用。光传感与通信技术在RFID系统上,实现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两者近距离无线通信,准确识别物体上的电子标签,读取其中的数据信息。目前,光传感技术主要读取无源电子标签,改变了传统无线信号射频短的不足,提高了RFID系统的感应能力。RFID读写器对于光通信技术应用,是与互联网网络层的接入当中,创建双向功能的网关设备,将其与RFID系统相互协作与融合起来,对物品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光通信技术的RFID系统,很好延长读写器与网络层连接距离,将读写器直接变成职能终端,更方便地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另外就是,光通信技术可以感应多个电子标签,并能防止信息之间相互冲突,减少信息干扰,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光通信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运用。传统无线网络的传感器随机分布,处理单元与通信单元自行组织。这种不稳定结构只能完成近距离传感、通信,传输距离也比较短。融合光通信技术之后,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 m。

3.2 物联网网络层应用

互联网目前信息有线通信方式中,主要就是光纤通信。以光波为媒介的传送形式,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容纳更多信息量,实现快速传播不受干扰,还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无论是传输速度距离,还是信息安全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并且光通信技术建设便于铺设,可以进行现20 THz 的宽带接入,十分适合物联网大数据传输需求。

GPRS在我国已成熟运营几十年,网络可靠性高,基站覆盖范围广泛,适合物联网无处不在的网络要求,GPRS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值为115 kbps。采用光通信技术的3G网络技术可以提供最高2 Mbps数据传输速率,为日益增强的物联网数据业务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而4G网络技术的性能更加优越,采用正交频分复与多端口输入输出技术,数据传输率高达201 Mbps,宽带是3G的十倍。光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物联网数据传输能力,大大优化了网络层结构。移动通信的安全机制,是以人与人之间通信基础,在物联网中进行应用时,大量的数据会造成网络堵塞,信息安全性降低。光通信技术创建了多个传入传出端口,签订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安全协议,并可以根据通信需要与物联网特征增强安全机制。

移动通信网络是以光通信技术为核心,在人与人、物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可以实现任意时间与地点的信息交换与交流。目前,中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以其作为网络层,可以更好整合社会中任意物品的信息,减少技术成本,并能保证高效的信息传输率,为开发移动物联网创造了优良的技术条件。

3.3 物联网无线终端应用

M2M设备中的光通信技术,可以满足许多数据请求,并自动包含其中的数据设备。将GPRS、3G、4G嵌入到M2M设备中,创建手机终端。这样就将手机打造成为通信、感知、信息处理的职能终端。光通信技术在将物联网终端塑造成移动通信终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它符合移动通信网络终端的管理方式,以人与人之间通信为基础,在安全协议与多端口通信信息处理上效果良好。

在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通过将光传感技术嵌入到设备中,可以职能处理电网、桥梁、铁路、建筑等信息,然后再与物联网进行结合,将多种施工设备、机器与基础设施等物理系统进行合理整合。让施工的大小细节,在物联网中得到科学规划与配置,节约建设成本,管理生产生活。物联网变现出的职能化特征,与数据信通过光通信技术在云计算平台中自行处理是分不开的。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6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迅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并得到了普及与广泛应用,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对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扩展,物联网的终端可以延伸到任何的设备与其他设备之中,进行信息交互,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开放性的问题本文针对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与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并对它的结构进行客观的阐述。

关键词:

代学徒制;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远程控制技术;分析教育模式;实践;解决办法

网络中远程控制系统能够改善网络功能,能够实现信息的控制目的,同时,物联网系统建设的同时,企业也要完成物联网安全机制,为网络通信树立良好的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保证物联网通信系统的运行持久稳定,在网络安全方面与远程控制技术方面,尤其是在进行远程控制过程中,应该多注重网络的安全,只有合理的远程控制结构设计才能更方便与用户的控制与分析。

一、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1.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控制。现代物联网安全控制系统要担任起全球网络的安全控制与管理的责任,并且也要维护物联网系统的安全运行环境,对于互联网安全控制实施时应该考虑的是整个网络通信系统的操作与物联网的操作,建立局域网控制系统,能够保证物联网信息通信的安全与保密的性能,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2.互联网通信安全。物联网系统在工作中,不仅仅要确保与计算机的信息传输的保密与安全性,也要保证网络服务达到合理的管理要求,同时,物联网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处理与控制功能常常受到来自互联网中非法程序代码的破坏,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采取控制措施,此外,要保证代码的系统安全环境运行。物联网络计算机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因此不断地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远程的数据信息的获取。

3.数据信息备份与限制隔离。物联网系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与信息,确保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并能在收到破坏之后实现快速自动修复功能,保证后续环节的进行,对于系统功能隔离问题,在物联网中,每个技术控制区域需要相互隔离,在保证实际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的控制操作,使得非法入侵者无法入侵此系统中,同时也要建立生产操作规范,比如机器与操作人员实现责任制,以及操作人员对于智能的设备有着唯一的操作权等等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结构

计算机远程控制作为一种新需求,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与方向,比如网络的自动化管理、监控、远程控制及办公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方面。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结构包括服务器终端、用户端、通信网络与受控网络等等,受控网络主要通过数据的处理对主控网络的命令分析,并且分布到具体的设备中,其中主控网络的操作系统通常是Windows7或者WindowsXP;而受控网络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7、Windows8或者WindowsXP系统;并且程序的一些语言如果C语言、C++等等,开发工具包括;硬件环境为内部的局域网。

1.主控网络。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是依靠主控与受控网络系统以及信息数据的传输,这些方面共同合作,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所谓主控网络的功能主要是为了集中结构与分散结构,集中管理结构操作比较容易与简单,但是它的缺点是安装的成本较大,耗费的时间也很多,这样会导致资源共享困难。分散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能很高,相比其他较为安全与可靠,虽然部分环节也会出现问题,但是整个的网络并不会因此而瘫痪出现故障。所以,在系统无法用集中控制结构的时候,分散结构更加安全与合理化。

2.受控网络。受控网络是通过软件或硬件进行控制,然后提供控制服务,受控网络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和数据集合的控制系统。受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规则,还有不让用户的信息泄露问题,并且进行安全保护,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之后能够及时得到修复。对于受控网络的应用问题,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才能获取资源的服务,需要远程的进行内容传输,并向主控端发送出去,远程控制计算机的开关机或者重启等等,远程还可以对计算机硬件设备控制,最后,远程还可以进行传输文件或者管理文件,开关客户端。

3.通信协议。通信协议通常是TCP协议与IP协议,其中TCP协议具有固定的标准,安全性能高,能够长时间的维持系统的稳定,但是它的缺点是占用太多资源,导致系统处理率降低,TCP协议需要两台计算机之间连接进行资源共享,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会以包的形式传输,IP协议会用于多个终端网络,在提供网络服务的同时,对数据进行时间处理,如果TCP协议与IP协议合成TCP/IP协议,就是指这两个协议共同使用时,就是一种网络协议的集合。

三、结论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的开放性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企业在大范围的应用物联网网络提高资源共享与传输速度,也要注意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目前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需要对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进行完善,并且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秦艳华,浪花.计算机密码的设置与破解.成功(教育版),2011

[2]张亮.浅论可信计算机平台密钥管理.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电力系统 ;通信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55-01

0 引言

物联网主要是指凭借射频识别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变电站、供电单位等电力系统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全覆盖,根据各个地区的发展需求,建立起了相应的网络系统。想要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支持。

1 物联网技术

1.1 组成构架

物联网网络主要是由用户层、控制层、接入层、承载网络以及应用采集控制层组成。其中用户层主要是给用户提供用户界面的借口,如手机、电脑和传感器等设备。控制层是由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具有聚集、转换和数据分析的功能[1]。承载网络是由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构成,能够实现接入层和控制层之间的信息流通,其联网方式可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种。采集可控制层是由接入层层和末梢节点构成,而末梢节点则是由都中类型的采集与控制模块组成。接入层是由接入网与基站节点组成,主要对采集控制层的信息进行汇集与控制,并且能够向采集可控制层发放相关信息。

1.2 关键技术

国际电联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物联网中的四种关键技术,即标识事物的 RFID射频识别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

REID凭借射频信号能够对信息进行识别与搜集,这种非触摸式识别技术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应用,其主要是由标识、天线和读写器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包括了信息搜集、传送与处理的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 ,该系统具有功耗很低、移动方便和便于铺设等优点。传感器网络技术a主要是对各类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智能技术指的是在物体中植入一套智能系统 ,赋予其特定的智能性,借助智能系统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分析,并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纳米技术是研究 尺寸在0.1nm- 100nm之间 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这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主要包括了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及纳米生物学等多种科目。

2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2.1 应急通信

由于应急通信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具有不确定性能,因而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把控,通常不能快速确定出故障地点,加大了指挥中心的工作难度。一般情况下,电力抢修人员达到现场以后,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且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把现场情况回传到指挥中心。而物联网的出现,调度中心或者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对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及电网状体信息的智能监测,就能够给调度中心的管理部门或者应急指挥提供出实时、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一旦出现应急情况,通过物联网就能够准定位出故障现场的准确地理位置,并能够清楚掌握现场设备、部件及杆塔的破损情况,从而可及时挑拨相应型号的设备,以便更换。与此同时,利用光纤或者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进行电话和视频通信,使现场的抢修人员能够更好的接受指挥中心的指挥,从而提高故障抢修的工作效率。

2.2 配网通信

配网是相对于高压输变电网而言,尤其是 电压等级在10kV 以下的网络结构比较复杂、配电设备数量比较多,而且支线较多、分布范围较广。根据配网的层次要求,可以把配网通信分为通信子站、配网主站、以及区调分站三个层次,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通信子站层主要是指配网FTU、TTU及DTU等终端和通信子站层之间的通信,通常通信子站都设置在110 kV或者是220kV的变电站[2]。配网主站层主要指通信子站和配电主站二者之间的通信层,按照电监会第二次安全防护的相关规定,该层数据承载在调度数据网之。区调分站层指的是区调分站和配电主站两者之前的一个通信层面。根通过对据配网通信特点的分析,可以知道,现阶段单一的方式不能实现配电网通信,而主要是通过采用光纤通信、载波通信、以及无线宽带技术来实现运行。其中载波通信和无线公网的安全性相对较差,由于光纤专网是覆盖到110kV变电站,配电网络变动频繁,增加了光纤施工难度大,灵活性较低,增加投入成本。无线宽带技术能够弥补配电网的不足,但是会受到天气和多路反射的影响,也不利于大范围的进行推广。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把配电网的所有设备及部件连上物联网,轻松地完成配网通信任务,同时能实现配网遥信、遥测及遥控信息的自动化。总而言之,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数量多、变动频繁等多种问题。

3 结束语

就物联网技术本身而言,它代表了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电力系统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一定要继续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发挥出物联网的功能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物联网网络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线通信;室内通信;家庭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11-02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是通过电力线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是现在比较热点的研究课题。这种接入技术并不需要重新布线,而是在现有电力线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的承载,能实现多网合一,终端用户只需要插上电源插头就可以实现多种通信功能,如因特网接入、收看电视频道节目、接打电话或可视电话。PLC结构图如图1所示。

1 室内电力线通信特点

由于直接利用已有电力线系统,避免了工程的重复性建设,不仅节省了施工时间也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对运营商来说,在节约化建设的同时,获取了抢占用户的先机。

与现有室内接入技术相比,PLC通信具有如下较显著的优点:

1)节约成本,电力线的覆盖范围远远大于光纤,铜缆等,有电力线的地方无需额外布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节约投资。

2)工程施工快,利用现有网络,可以不对已装潢房屋进行挖洞,穿墙等。特别是较旧住宅未铺垫光缆线路。同时无新增线路,不破坏房屋美观。

3)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应用,实现信息传输的同时,实现家电控制等,也为可以为现在比较热门的智能家庭、物联网等提供物理基础。

4)每个插座均可实现网络联接,也方便同一房间内实现局域组网,为家庭共享,协作办公提供方便。

下表从多个角度分析有线和无线室内联网技术的速度、距离及优缺点:

2 电力线信道特点

与光纤等通信信道相比,由于电力线最初设计并没有考虑通信需要,作为通信信道,条件相对恶劣。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1)电力线网网络内广泛存在其他电气设备干扰严重。很多设备均非纯阻性,这些设备会给传输信号带来恶劣影响。

2)较强的时变性。由于早晚,冬夏,网络中设备变化很大。

3)因为较强的衰减特性,网络中各节点也会表现出性能差异较大。

在PLC通信网络,通信信息由信息输出端通过不同路径到过信号接收端,由于阻抗的不匹配,网络各节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信号反射,多次反射后的信号由不同路径到过接收端。给网络带来了严重的多么效应。

3 PLC关键技术

通过研究知,影响电力线通信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噪声电平高、阻抗变化大、信号电平衰减剧烈等。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OFDM技术具有较强的抗ISI能力以及高频谱效率,基于电力线的信道是时变的,存在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径效应,可通过OFDM技术提高电力线网络的传输质量,保证带宽传输效率。

下表对PLC 200M技术进行了概述。

4 PLC适用场合

根据前文分析电力线室内互联具有其他接入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随时拆卸,重复利用,不浪费投资;组网灵活方便;区域内信号随处可达;且可达到通信要求。特别适合于场地不固定,随租约而变(会展、专业市场、个体户);没有条件进行有线网络部署(租房用户);相对孤立的特殊区域(游船、列车、地铁)等特殊场景组网。也适用于家庭室内互联,小公司内部建网以及会议室联网等。

5 尚需解决问题

PLC通信目前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三点:

1)目前PLC技术不如其他技术成熟,还达不到高质量的数据传输要求。

2)目前其他上网接入技术带宽越来越高,新的接入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LTE的应用,无线带宽接入更加方便。相对成熟的通信传输技术,PLC技术还需要继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绿色生活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虽然PLC技术相对其他无线技术拥有低辐射的优点。但随着要求的越来越苛刻。在实际应用中,电磁辐射要降至最低。

6 结束语

该文综述了室内电力线通信技术,并对应用进行了分析,也介绍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利用电力线来传输数据的技术已相当成熟。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电力线来实现高速Internet接入及多媒体信息传输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在相关研究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利用电力线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良好的网络化通信平台,能推动数字家庭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善现代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信.电力线通信室内联网技术研究报告[R].广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2010.

[2] 康恩婷.宽带电力线信道特性及OFDM性能的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5.

[3] 毛婕.基于OFDM电力线宽带通信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