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乡镇企业 经济 形势
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的扶持乡镇企业。
一、新的经济形势下乡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乡镇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有效补充,在我国乡镇一级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企业的员工素质不够高,由于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所以它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也都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这部分人普遍在学历、素质和能力上不够。再加上农村企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很多农村企业里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都是沾亲带故,所以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乡镇企业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乡镇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而且环保压力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就拿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为例,该乡镇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虽然新建镇已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FDY细旦涤纶长丝生产基地,化纤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位于太湖地区,环保压力大,企业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增加排污装置建设,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同时政府减排指标也在不断加大,必将严格化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环境准入,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仍然较弱。很多乡镇企业根本没有开发技术的经费,国际上认为,开发技术的费用占5%才会有竞争力,占2%只能勉强维持,而我国大部分乡镇企业只占了1%左右,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缺少技术含量。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竞争中靠技术优势取胜的意识不强,创新手段和成果不多。并且大多数企业只注重常规产品的产销,缺乏对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资金投入。
(四)用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缺口。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造成大部分乡镇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上涨,据调研,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了50%,这进一步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乡镇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很大,随着由于苏南地区无大量剩余劳动力,迫使企业只能外出招工,而外地劳动力流动性又较大,造成了企业用工缺口的常态化。
二、乡镇企业为我国经济所作的贡献
(一)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为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取得了就业的机会,减少了社会失业率,并且使农村的经济情况得以改善。乡镇企业还是农村经济的主力军,随着一些特色经济和农村高新技术的发展,乡镇企业成为了农村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调查,江浙地区的乡镇企业已占当地农村生产总值的90.23%,全年上缴约10.21亿元的税金。所以,乡镇企业不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成为了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三)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宜兴市的电线电缆行业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近几年更是通过抢抓机遇、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已成为了宜兴市的支柱行业,发展速度位列全市支柱行业之首,在全国线缆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现有企业 418家,产量占全国的 25%。产品主要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并有与之相配套的一大批铜材、电缆料加工企业,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三、乡镇企业如何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良性发展
(一)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运作。多对员工进行鼓励和激励,并且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业务培训。要形成正确合理的员工结构,不片面的追求表面效益和短期效益,多考虑全面效益和长远效益,这样才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注意技术创新,环保节能。乡镇企业需要向大型企业学习,要向科学含量高、污染低的目标前进,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多乡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没有考虑环境的污染问题。虽然近年来我们乡镇企业在环保治污、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而现今我国节能减排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乡镇企业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向“环保型”、“节能型”方面转变。
(三)政府应当全力扶持,很多乡镇企业的倒闭除了因为管理不善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政府可采取乡镇企业贷款减少利息的措施,并且鼓励和带动社会各界为乡镇企业投资,或者直接采取补助的方式,向乡镇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为乡镇企业减压、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他们实行帮扶政策。
(四)找准市场定位,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差别化产品的开发。引导企业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应该注重常规产品档次提升和差别化产品开发并举,规避常规品种竞争风险,大力开发差别化产品,用差别化产品替代常规产品,撑开产品盈利空间。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能力,一方面提升常规产品的档次、性能,特别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性能产品,绿色环保的产品等差别化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未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还将面临多元化、集团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而乡镇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为21世纪经济的快速回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前进,才能找到更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继君.乡镇企业会计如何在现代经济中发挥作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7)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各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科室的整体工作情况在泰州市农委系统继续保持先进水平。
近年来,《农村新报》明确提出要“做农民走向市场的‘情报员’,做农产品价格的‘预报员’,做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的‘监督员’”。要求记者做某一个行业的专家,能看清“未来”,靠准确、科学的预测性报道为读者提供及时、实用的新闻资讯。
对农业农村经济领域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作出预测性报道,不仅是现代传媒实现监视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加强和改善农业农村经济报道的必要之举,是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预测性报道如何在及时、实用的同时,强化其真实性、公信力,是值得采编中认真思考的。
对农民负责 将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引入新闻
2008年6月6日,《油菜籽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专家认为农民现在该出手》报道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有读者认为,此稿引用专家的话语,表达农报的观点,向收购、加工企业和农民传达的市场信号,这样会使油菜籽收购价格走低;有的农民和基层干部则大加赞赏,认为这则消息刊发及时、管用、实在,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2008年底,食用油、油菜籽不断下降。市场运行态势证明,当初报道所做的判断是正确的、科学的。采纳农报建议的农民将油菜籽迅速出手,有的没有亏,有的减少亏损;一时间,许多农民打电话到农报表示感谢。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农民刘晓兵为感谢农报,还按报上的记者手机号,为写稿记者充了100元的话费。他说,听了农报建议,减亏1万多元。
我们认为,科学的预测性报道和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是传媒服务成长型读者的需要。它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过于平面化、表面化和简单化的问题。
也有学者将预测性经济报道大致分为:一是结论式的预测,二是提醒式的预测,三是预言式的预测。强调的是在预测基础上进行警示、提醒。预警性经济报道就是对经济领域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好或不利事实的报道,旨在通过警示、提醒。从而帮助人们规避或应对风险。
湖北是油菜大省,产量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受2006年至2007年油菜籽价格低开高走刺激,农民吃了一边卖一边涨的亏。2008年油菜籽再次丰收。因年初食用油价格猛涨,农民对油菜籽价格期望值很高。2008年5月底,我省油菜籽平均开秤价格只有5元~5.1元/公斤,离农民心理预期5.6元/公斤低不少。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惜售局面;而受年初食用油价格上涨,国内大量进口豆油、棕桐油、花生油,2008年6月,食用油价格呈现出“高位震荡”态势。对市场“先知先觉”的收购企业敏感地嗅出,食用油价格将下降,出现了惜收;而农民则惜售,出现双方互不让步的局面,油菜籽收购市场“相互观望,波澜不惊”。
随着传媒的发达,成长型读者已不再仅仅满足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在关心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将来会如何发展?等等。这就需要将调查研究、内容分析、实验研究等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引入到新闻实践中,重点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发生事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今后可能呈现出某一种发展态势、对读者有什么启发等这些实际问题上来。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观察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以专业的视角报道农村经济新闻,向读者提供周详的调查和富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
《油菜》一稿不仅仅报道了“油菜籽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这个事实,还通过新闻链接,分析了农民惜售的原因和油菜籽将要下跌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发出了明确的信号:5.2元/公斤的价格,农民朋友可以出手了。此外,在这一组报道中,还介绍了企业用“保值待结”办法来引导农民销售油菜籽的新举措,使资讯结构比较合理、完整,观点鲜明。
把准确的信息告诉农民,是因为农民朋友往往只看到很小的局部市场,而对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很难把握。在农产品市场已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为农民读者提出明确的参考意见,这是农报责任所在。
善于“说话”,上下求证,理性甄别,避免风险
预测性经济报道是建立在已经发
生的事实之上,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做一个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这就需要记者深入调查,上下求证,理性甄别。
针对油菜籽收购市场“相互观望”的现状,省农业厅专门派专家赴全省油菜主产区调查,并拿出了调查报告。应该说,就油菜办的调查报告,完全可以成稿,但记者没有这样操作,而是跑油菜主产区详细调查,赴油菜加工龙头企业探究竟,进农发行问专家,紧紧围绕油菜籽价格为何低开?油菜籽价格和下游产品食用油价格走势如何等实地调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有价值的信息。
强调深入调查,上下求证,理性甄别,是因为每个农户、每家企业、每个专业对一种市场表象的分析、判断往往有很大差别。《油菜》稿中,官方从农民增收角度看,价格应该稳定在5元/公斤左右,农户希望油菜籽价格越高越好,企业当然希望越低越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愿望。
经过深入调查,我们采信了中粮集团等一些国内大财团对市场的判断:“食用油价格将走低。”这是因为,这些大企业处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最前沿,他们对信息的把握往往更贴近市场;通过把龙头企业的信息与省内油菜权威专家掌握的信息结合起来分析,最后对油菜籽、食用油市场走势作出了明确的判断。这样做既对农民朋友负责,也是对媒体自己负责。
预测性经济报道在“求证”谁的问题上要非常慎重,一定要采访某领域或行业的权威人士,对近期发生的经济现象、事件进行精要点评、分析,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进行预测。比如生猪期货上市对生猪产业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经济大背景的变化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等,都在考虑之列。不同的专家常常从不同视角透视,因而看法不尽相同。因此,记者在权威人士的选择、甄别上应慎重,须知并非所有专家、学者的预测都具有新闻价值或者都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农村;经济学;集体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财务管理
2021年11月8—11日,随着党的六中全会召开,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农业管理方面,会议明确了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认识“三农”在“两个大局”中的历史使命与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既往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随着政策要求动态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与工作方针
1.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包括3类,分别为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个体经营方式,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必然催生出涉农企业,具备指引当地农业市场农产品销路的效果。若能由政府指引,充分发挥大规模企业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企业与农村生产大户之间建立双向联系,如组成“农产品”协会组织,该组织能促进当地农业资源的流动,发挥涉农信息共生共享的效果[1]。第二,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农业合作社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了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范畴,包括农畜、树木、土地等资源。农民通过参与股份合作,可享受到资源集中管理带来的福利,利于发挥参与个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个体经营方式。所生产的农产品归生产个人所有,以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从组织形式上看,生产经营渠道灵活,且未受到其他管理者的约束,可充分发挥生产优势[2]。
1.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方针
第一,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作为问题切入点,构建适配度高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案。采取民主型管理模式,加大培养优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以寻求农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点。第二,建立农业产业化管理模式。以当地农村发展特色为切入点,鼓励当地企业及文旅集团参与其中,创造出农业产业化与旅游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此外,为农民开展农业相关知识与旅游相关知识培训讲座,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第三,合理利用土地承包制度。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管理核心,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条件下,制定兼顾农民与国家利益的土地承包制度,发挥土地的创收价值。第四,减轻农民经济压力。以减轻农民上缴的农业税收额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税收体制,建立“专事专办”的奖励制度与农业支补制度,旨在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3]。
2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深入开展新阶段农村改革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工作,通过细化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尚存的问题,能够重点改革经济管理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工作的外部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三资”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并严格执行第三,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第四,尚未建立畅通的财务资源配置渠道。第五,尚未建立完善且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
3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预期发展趋势研究
3.1以数字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效
未来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着财务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动态化、分析预警即时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农村集体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与规范,将有更多的村级管理部门引入农村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人员信息百分百录入、银行信息百分百开通、农业支补发放百分百到位、账本初始化百分百完成的效果。
3.2更加重视精神效益与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发展的力量,在此期间,团队的个体之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
3.3生产导向逐步发生变化
当前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形势更加倾向于数字经济,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以技术为生产导向,如今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生产导向。通过了解生产导向具体转换的特点,可影响农村经济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这也是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走向。
4新时期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4.1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提升认知是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管理工作者的行动才会自觉。第一,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工作管理现状,针对性指导并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不同领域的投资管理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经济学知识、农业学知识及市场学知识,对资金、物力及人力进行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客观需要[4]。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管理的推广力度。通过提升当地农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知,从群众角度获取经济管理工作的支持,为农民利益与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大力引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引进人才。第一,制订吸引人才回乡的相应政策。结合城镇对创业者的补助计划,制订更能吸引乡贤回乡创业的计划;鼓励外出务工者能回乡就业,为当地创造GDP,针对回乡就业单位难以落实的,由政府为其联系好工作单位。第二,开展专职农民建设工作。由政府主导,定期开展经济、农业、技术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旨在培养出擅长经营生产、了解专业技术与热爱农村的新时代职业化农民。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达到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正随着时展而发生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学者认识到,过于固化的传统经济管理模式限制了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在管理内容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陷入瓶颈。通过从管理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农村管理体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把控经济管理整体发展方位。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共性与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而城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工业等能够创造经济利益的行业为主。现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应与城镇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例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三农”创业创新措施并举,发挥城镇优质经济管理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推动力。第二,构建科学发展目标。相较于城镇,我国农村农业基础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零散化现状,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科学管理的关键性问题。若想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可通过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促进集体资源共享。在横向产业上,更要发挥出“全产业链”的特点,由一个行业带动多个行业发展。根据每年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同,修正并制订使其能科学发展的目标纲要,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经济管理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5]。
4.4创造数字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达到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能力的效果。例如打造农村信息交互平台,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放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及官方网站中,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4.5加大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文旅资源
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加大特色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助于为农民提供全新的创收渠道。以民间工艺(剪纸、年画、刺绣)、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民俗节庆(客家艺术节)、地方饮食(梅州菜、地方菜)、地方曲艺(地方剧、山歌)、地方建筑(寺庙、城池、桥梁)等不同角度对当地特色文旅资源进行开发,并对文旅资源不断创新,保持产品持久的吸引力。
4.6加强集体资金管理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关乎农村社会稳定性的关键问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当前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财务关系与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6]。对此,如何建立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针对集体经济中所涉及的投资监督与筹资管理工作内容,应对此方面内容展开细化管理。以减少税收风险、强化成本意识的形式,进一步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工作做细、做深,并将工作的开展水平纳入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的范畴中。第二,构建新型经济管理理念。可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为主、以数字化处理为主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性特点。第三,管理模式规范化。将各村级收入每月汇总1次,并保证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合理制订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例如属于集体的专项资金必须保存在专门的存款账户中。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转归,应在会计分录中明确体现;严格控制各村的非生产性支出情况,根据各村庄的经济规模不同,对每个村庄非生产性支出的上限进行界定,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办公室支出费用、招待费、差旅费等投入资金量。
4.7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
农村产业链的形成需多方协作,方可形成管理闭环,发挥管理效能。通过建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经济效益,最终可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议从如下几个角度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第一,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借助抖音、快手、淘宝等网络直播平台,对农产品进行营销。相关企业可通过打广告的形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建立农产品营销平台。以增加农产品销路为出发点,使农产品处于自由流通状态。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建立商品配送平台,促进当地合作社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农产品自产、自营、自销的效果,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预估未来农业农村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挑战,分项目、分类别、分行业细化发展,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指标。
4.8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以转变、拓展、提升为战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要把农业产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功能与市场相结合,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稳定性水平。第三,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例如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富余的劳动力资源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以政策的形式让更多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乡。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将其转化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在党的六中全会背景之下,国家农业农村部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农村经济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认识到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别从加大对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提升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等多角度出发,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升为科学化的管理系统,更科学地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农业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文章虽提出了现阶段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与针对性解决策略,但仍需认识到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在落实任何一项策略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及时修正、及时整改的工作方式下,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蕾.农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1,9(6):92-94.
[2]梁筱聃.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74-175.
[3]张建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业,2021,5(3):66.
[4]李叶.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1,7(3):131-132.
[5]聂星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6(4):54-55.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农村经济 农业
一、农村经济现状及风险投资参与状况
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42.8元,年均增长9.5%;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64.8元,年均增长10.6%;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85.6元,年均增长10.5%。在看到农村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566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24320元,依据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为0.45,得出年人均纯收入约为10944元。这一数据是东部地区农民纯收入的1.6倍,中部地区的2.3倍,西部地区的3倍。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4倍,分别为26690元和11400元。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长期以来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以大力支持,但由于受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发展农村经济依然需要长期的努力。
风险投资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到2008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已达1455.7亿元。如果能够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资金引入农村经济体系,必定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关注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商机,也在相关的农业企业中投入了一些资金。根据China Venture旗下数据库产品CV Source统计,截至2010年4月12日,农林牧渔行业共发生投资案例87起,涉及投资金额 10.59亿美元,但平均到每年的投资额占风险投资总投资额的比重较低,且投资总额极不稳定。
二、风险投资对农村农业投入过少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地区居民创业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农村现实来看,农村居民整体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率低。大多数农村居民过着靠手艺吃饭的生活,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一年中难得回来几天,加上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易满足现状,很难产生回乡创业的思想。另外,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大多用于建房、子女教育及生活开支,使得即使有创业想法也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创业时有很多后顾之忧,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低,在一些创业想法面前畏缩不前。
思想意识的局限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潜在创业主体无法产生创业理想,因而风险投资寻找不到创业项目,从而限制了风险资金进入农村农业经济体系。
(二)农村地区创业成长性较差
较低的创业率,并不意味着在农村地区就没有创业。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创业也有过几次,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但在新的时期,上世纪80、90年代的创业路线显然是行不通的。从目前农村创业现实来看,大多仍然延续了过去的创业模式,依靠技能或有限的资本开家小店小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好的最多解决一家的发家致富,很难获得太大的成长;或者照搬先进地区容易模仿的创业模式,成长空间也不大。
由于受到受教育水平等限制,这些类型的创业一般没有高科技作支撑,也很少有富有成长空间的独特创新包含其中,创业时也没有系统的发展规划,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三)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对外信息交流很困难。报纸送不进来,信件寄不出去,现代网络设施铺设不到或使用率极低,有的地区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这使得这一地区的创业者很难与外界的风险投资机构联系,推销自己的创业项目,有的甚至都不知道风险投资的存在。风险投资机构也没有一个获得农村创业项目信息的有效平台进一步筛选,投资更是无法开展。
三、增强风险投资对农业农村投资力度的措施
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以及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态度等。在基础设施及条件日益趋同的今天,软环境对投资的影响越来远大。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资金进入农村,软环境方面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提高创业意识
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以及几千年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相关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浓厚,甚至存在 凭手艺做工养家糊口的心态。
体现在创业方面,主要表现为,无法发现创业机会、把握不住创业机会,创业时困难重重、成功率低,创业规模层次低等。从而造成经济规模上不去,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乃至停滞,一定区域内投资项目偏少,无法吸引风险投资关注。思想上的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从政策导向上看必须尽一切可能解决思想上的落后问题。
1.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受教育程度低是农村居民的一个显著特征。要改变农村居民思想落后的状况,必须强化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适龄人口的入学率,降低失学率。不仅要推进免费的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建议延长至12年),还要从失学的原因入手,建立普惠制的入学奖励制度和特惠制的优学奖励制度,促使更多的农民子弟能够享受教育福利。并且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创业教育的环节,提高农村居民的创业意识与能力。
2.加大网络建设,降低使用成本。这里所说的网络包括交通网络、电视网络、电信宽带网络等。这些网络的建设与使用方便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与外界的接触,从而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激发新的人生追求与理想,进而逐渐改变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塑造创业精神。同时,这些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包含创业致富的信息,可以为农村创业,提供项目、创意参考。
(二)降低创业阻力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创业活动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政策上也给了很多的支持,但在农村农业方面的创业需要更多的支持。
1.土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1月1日生效,2004年又进行修改。我国在土地使用上实施了严格的管理,县及以下行政单位没有土地使用指标。这一规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在此不做讨论,但给农村创业的土地使用问题带来了难题。应该在农民创业活跃的区域设置农民创业园区,以满足农村创业的土地需要。当然,在园区土地使用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2.企业组织形式。农村创业者在资金上、风险承担能力上都是脆弱的。为保障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保障创业失败后农民的正常生活,需要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如有限合伙制,一般情况下其合伙人可分为两类,一类合伙人作为真正的投资者,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一般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并且只以其投资的金额承担有限责任,称为有限合伙人;另一类合伙人作为真正的管理者,只投入极少部分资金,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并要承担无限责任,称为普通合伙人,亦称一般合伙人或无限合伙人。就风险投资而言,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是有限合伙人,而创业企业家是无限合伙人。为促进农村农业的创业行为,在法律上可允许农民创业家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创业,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另外,在合作制股东限制上,在有限责任公司最低资本额的限制等方面都可做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农村创业,并吸引风险投资的加入。
(三)建立农村地区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创业项目技术含量
调查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农民回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回乡创业农民占外出农民的3.68%。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创业项目集中在传统的农业或养殖业项目上,这些项目收益不高,发展潜力不大,只能保障创业者自身的生活。因此,这些项目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关注。
要想吸引风险投资对农村创业项目的关注,必须提高农村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创业项目盈利水平。建立新型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扶持盈利性农业科技推广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构筑一套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无偿服务为先导,以有偿服务为补充,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四)新建农村地区融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是一个长期问题,农村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更大。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但对不断繁荣的农村创业而言,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创业初期的资金需求。数据显示,自2007年之后,投资于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越来越少,更多的投资机构选择了扩大基金规模,进入中后期投资领域。
因此,为支撑农村农业的创业行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构农村信用体系,强化小额信贷机制和建立农村居民征信系统,构建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二是构建农村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政策性保障性风险投资机构,服务于传统型农村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引导机制,引导风险投资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微型风险投资基金模式,适应农村创业资金需求特征。
(五)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数据显示,2004-2008年,“政府部门推荐”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获得项目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但农村相关行政机构在创业项目的推介上显然做得不够。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创业者中,对风险投资也是知之甚少。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必须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为风险投资机构和农村创业者牵线搭桥。
搭建风险投资机构与农村创业项目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解决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吸引风险投资对农村农业项目关注,是信息交流平台的首要功能。辅导农村创业者提高创业水平及管理水平,帮助创业者完成高质量创业计划书,是该平台的另一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
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9-2010)[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9.
[3]王元等.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9[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09.
[4]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
界,2009(3).
一、调研总体情况
团市委调研组由团市委党组成员__同志带队,团市委农青部主任科员陈付青、团市委城青部副主任科员__两位同志随同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机关、区县、乡镇等详细了解了我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益探索。分别在迎江区、怀宁县、桐城市召开了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座谈会,重点围绕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及如何引导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与基层各级团干部、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代表进行了工作座谈和深入探讨。
二、现状及原因
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现有劳动力300多万人,每年有110万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40%。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深受影响,许多中小私营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裁员。导致了农民工就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困难,部分提前回乡。我市作为劳务输出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加大了我市的就业压力并带来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__外出务工青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广东的东莞、深圳人数最多,行业多,大多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餐饮业;在东北的主要是建筑业;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筑业和饮食业;在浙江和西安主要为服装业;手机配件业分布零散而且边远。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因金融风暴返乡。这是调研的重点,按比例推算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5%左右。
2、因季节性等因素返乡。因为气候原因如在东北等从事建筑行业的提前返乡,按比例推算,因季节返乡的占15%左右。
3、受中央惠农政策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青年返乡具有吸引力。因此返乡的约占2%。
4、回乡创业。外出务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很多都想回乡创业。改革开放30年,但真正大量外出务工是90年代中后期,资金的积累并没完成,所以很多人想,真正创业的大约只占3%左右。
5、自身技能。有些务工青年因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解决夫妻分居,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约占5%。
三、机遇和挑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因为金融危机,工厂倒闭或裁员返乡的青年只占15%,但另一方面受访者很多都表示企业减薪了,自行创业的收入也有影响。当问及来年的打算,很多青年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家更好,这与当前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关,也与__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提速有关。
更多的返乡青年或不愿在外务工的青年,他们经过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洗礼”,学到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技术,是__经济发展的机遇;他们带回了或多或少的资金,是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他们不再两地分居,孩子不再留守,这是和谐家庭的机遇。
但挑战远大于机遇,更多的青年在当地就业,这对__的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开发并提供更多的岗位;而新农村建设也不是青年农民重新回到一亩三分地那样的简单;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又何来和谐。
四、对策及建议
综合各种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返乡青年是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如何加以正确引导,是当前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各级团组织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应对,主动解决青年返乡问题,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为推动__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做出贡献。
1、引导服务。各级团组织要对当前大部分务工返乡青年现象和情况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履行好职能,宣传政策法规;二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改水改厕宣传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推动农村青年健身活动,举办娱乐活动,丰富返乡青年的精神生活;四是结合扶贫慰问工作、志愿服务工作、三下乡工作真情服务返乡青年;五是尽自身所能,努力为返乡青年排忧解难,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使用好,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培训服务。提高青年农民的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一是利用团组织指导成立的15家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以及各县市区青年中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二是要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紧密围绕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做到使农民的素质提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结合起来,使有限的农村教育投入能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致富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就业服务。整合发挥团组织的网络优势,与市劳动就业局、市农委加强联系和协作,共同打造用工信息共享平台。一是为对务工青年提供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同时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二是合理引导返乡青年到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就业;三是充分发挥团属各类职介机构的中介组织作用;四是与市劳动就业局、市农委联合举办返乡青年专场招聘会。
一、农村宽带市场的商机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已成为宽带运营企业的重要战场。宽带业务正从城市市场出发,大规模、多方位地向广阔的农村市场挺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农村宽带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一方面,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正日趋提高。农村经济信息、文化教育信息越来越为富裕起来的农民所看重,互联网因其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同,他们意识到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上网查询、信息已成了他们开展业务、丰富生活的重要渠道,因此他们对先进的宽带网络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各地农村经济形势逐年趋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宽带业务消费需求日渐趋旺,农村宽带市场开始释放 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国近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8亿多,约占总人口的70%,农村8亿多人所组成的2.38亿个家庭,无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目前我国农民使用宽带业务的总体占比还相当低,据有关资料统计,还未达到城市该项业务消费的1/5。这是与当前农村市场作为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和其宽带业务的实际需求极不相称的。因此,按全国2亿多户的农民计算,农村居民宽带业务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多万户的市场需求。此外,还有近1000万家的农村企事业单位,其宽带上网率也很低,若提高3到5个百分点,又是一宗十分可观的需求。
二、农村宽带市场的特点
首先,当前农村宽带市场处于推广初期。与城市相比,农村宽带需求相对较弱,还需要宽带运营企业精心培育与造势。在这个阶段,宽带运营企业的农村市场营销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和刺激农民客户的购买欲望,将农村市场所蕴含的潜力充分地释放出来。虽然目前农村宽带市场的竞争没有城市那么激烈,但培育市场、探索发展道路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和富有挑战性。
其次,农村宽带市场的发展需要一个投入和产出的良好互动。由于处于启动期,农村宽带市场尚未得到宽带运营企业的足够重视,农村宽带发展在基础建设、业务应用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宽带业务又必须网络与应用先行,才有可能获得高速发展。因此,属意于农村市场的宽带运营企业必须下定决心并着眼于长期经营与长期收益,以建设拉动业务,以业务推动建设。
最后,农村宽带市场不同于城市市场而呈多样化和复杂的态势。从全国范围看,农村宽带市场的增长只是一个总体趋势,由于营销水平与营销力度的不同,各地实际的市场开发速度、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广电宽带运营企业想在这一市场有更大的作为,必须高度重视营销的针对性与营销创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营销策略,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以落实。
三、农村宽带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与价格策略
首先,通过广电运营商遍布乡镇的光缆与电缆资源,打造优秀的农村宽带。农村用户在分布上距离远且分散,并且农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宽带运营企业要建设并推广易于维护、总体造价低和扩展性好的接入手段。
在农村,发展宽带业务还需要充分地考虑宽带终端的问题。广电宽带运营企业应该通过定制终端、合作营销等方式多元地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例如有些地方实施了“装宽带送电脑”或“买电脑送宽带”捆绑营销模式,受到了农村用户的广泛欢迎。
拓展农村宽带市场也应与开拓城市市场一样,充分注意产品的适销对路。要进一步做好农村宽带市场的细分,在细分基础上针对农村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目标用户群推广不同的产品。例如,可以针对农村企事业大客户推出10M光纤接入,针对中小商业客户降低门槛推出宽带捆绑组合产品,针对公众客户则根据具体需求开展各种宽带套餐或不同包月方式销售,均能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
2、渠道策略
农村用户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这给宽带业务的密集营销带来难度,因此集中货批量性营销是不可能的。广电宽带运营商必须充分利用自有的农村分支机构乡镇广播站等营销渠道点多面广的优势,建成上下联动的新的营销系统和销售网络,以提供零距离、及时快捷的服务。
另外还应该积极推进营销制,大力发展代销网点,以适应农村地广人多、需求面宽的特点。广电宽带营销应走一条企业内部营销服务渠道和外部社会渠道“双轮驱动”的新路,以尽量延伸农村宽带业务营销服务的“触角”。广电运营商可以在电脑厂商、增值服务商以及网吧、零售店等单位和个人中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合作营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使农民客户能够便捷地获得产品信息与服务。
在渠道建设上,应该进行不断的创新,将渠道的销售责任与宽带业务的宣传、展示、信息反馈等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渠道担负起传递产品信息与企业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3、服务策略
随着农村宽带用户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宽带故障也不可避免地增加。宽带用户故障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病毒入侵、拨号认证失败、用户电脑设置与操作不当等。由于农村客户的计算机知识的相对缺乏、动手能力差,广电宽带运营商必须加强宽带售前、售中、售后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才能使农民宽带购买方便、用的放心。
应该建立多通道的服务方式,包括电话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服务等,及时为宽带用户排忧解难。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分流和差异化服务体系,做到既保证服务又控制成本。
要有效开拓农村宽带市场,网络和服务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多数农村远离城市,网络的质量往往不能像在城市那样得到有效保证;农村亦应为维护人员少、员工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也很难跟上,这些都直接影响农村宽带业务市场的拓展。
为此,必须从优化网络入手,通过热心、优质的服务,为农村用户提供便利,打造广电宽带的品牌,以此赢得市场、赢得农村客户的青睐和忠诚。
这次农办主任会议,全省市州农办主任、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农办主任都参加了,规模最大,开得很成功。崇禧副书记、钟勉副省长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崇禧副书记由于有重要工作,不能亲自到会,作了书面讲话。钟勉副省长亲临会议作了讲话,崇禧副书记、钟勉副省长对当前全省“三农”工作和农办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大家一定要及时向党委汇报传达,认真抓好省领导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昨天市州的同志介绍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县上的同志提供了书面材料,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对策措施建议。全安同志、新元同志刚才都作了很好的讲话,我都赞成。这里,我着重就农民增收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有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着力抓好事关今年增产增收的紧迫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甲型H1N1流感对生猪产业造成的困难,抵御了自然灾害频发的侵袭,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级农办的同志为赢得这来之不易的发展好势头也作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奉献。全省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8.3亿元,同比增长3.1%;农民现金收入为1406.9元,增加169.9元,增长13.7%。从大家的发言和提供的材料看,上半年大部分市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小春粮食稳中略增,预计产量达150.6亿斤,比上年增产0.2亿斤,增长0.1%。大春粮食播面完成7384.3万亩,比上年增加113.6万亩,增长1.5%。各地抓住一批特色农产品市场看好的有利时机调整农业结构,茶叶、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扎实推进,在市场困难的情况下生猪出栏继续增长,畜禽规模养殖扩大,畜禽产品结构趋优。渔业、林业加快发展,园区农业、设施农业蓬勃兴起。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发展推进。一批龙头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产业发展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龙头企业都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兑现订单合同,实现保护价收购,一些重点龙头企业适时增加企业收储,为缓解农业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确保种养农户收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专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省市示范专合组织带动作用明显,一批有基础、有实力的专合组织成长为管理规范的实体性合作社。
(三)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农业农村投入大幅度增加,省级财政“三农”预算安排133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亿元,增长37.4%。各级加快实施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深入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新增1000万头出栏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建设。上半年全省骨干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项目建设投入创历史最高水平。一些市州已经提前完成年初与省委、省政府签订的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四)劳务经济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趋于稳定,农民工外出就业情况好于预期。加强与18个对口援建省(市)的联系协调,省外在岗农民工就业情况稳定。省内非灾区与重灾区开展劳务市场对接,引导农民工参与灾后重建工程,有效增加了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百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全面开展,通过订单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根据农民工所需量身培训,努力打造劳务培训品牌,培训质效不断提高。
(五)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开始止滑提升。全省乡镇企业停产半停产逐步减少,对农民就业的吸纳能力恢复增长。农村服务业蓬勃发展,农民参与发展农资、农机、农技、农产品包装运销等服务增多,服务收入不断增加。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已经成为部分农民重要的增收来源。
(六)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加大。茶叶等农产品品牌资源加快整合,区域性品牌打造迈出重要步伐。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省上重点推进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加大我省特色农产品推介力度,一批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民经纪人、农村营销大户活跃,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位,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困难局面。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还在蔓延。农民工就业、农产品出口及外销等仍然面临不小困难。二是自然灾害出现频繁。我省幅员面积大,旱涝灾害在各地往往交错发生。这几年川北达州等地连续洪灾。往年旱情较少的川南地区今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同时甲型H1N1流感以及重大动物疫病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挑战。三是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正处于新一轮下降周期。猪肉、油菜籽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我们过去分析过的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三大制约因素——即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土地、水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紧缺,城乡二元结构状况下的体制在当前的综合反应。我们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努力克服这些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农民增收目标任务完成
“三农”工作领域宽、头绪多、任务不少,这里只着重就完成全年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讲一些想法。今年是我省农民收入升位最关键的一年。打好今年攻坚战,不仅是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的需要,也是拉动内需、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是推动“两个加快”、确保全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去年我们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的同时,在分析客观困难和充分估计主观努力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建议提出“确保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农民保增收”的奋斗目标,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困难较大,但也存在很多有利因素:一是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仍将继续实施,有利于“三农”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灾后重建、交通枢纽建设、大项目建设等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拉动作用;三是农业农村自身存在诸多增收的潜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今年我们要响亮地提出“保八争十”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力争增长10%以上。我们要坚定信心抓机遇,攻坚破难促发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坚定目标任务不动摇,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是推进“两个加快”的迫切要求
“两个加快”是省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全省工作总体要求,既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又突出了近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既确定了未来发展的宏大目标,又涵盖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现实内容。加快发展,“三农”最迫切、最现实、最急需。尽管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城乡差距大,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推进“两个加快”,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机遇再上新台阶,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发挥好农业农村在全局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为全省“两个加快”作出新的贡献。
(二)坚定目标任务不动摇,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我理解,中央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应当包含改变长期以来对投资过度依赖格局的要求。近年来,“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的作用逐渐增强。今年一季度消费已超过投资拉动作用的一倍,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需全面萎缩,中央、省委强调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止滑回升的关键性举措之一。我认为,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我省农民这个群体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农民目前的消费水平仅为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潜力巨大。农民不仅生活物质基本需求量大,而且生产性需求、精神需求等不断增长,消费升级需求强烈。一旦收入增加以后,购买力将大幅增强,对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坚定目标任务不动摇,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是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要求的紧迫任务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唯一量化的指标就是农民收入,明确提出“在全国的排位明显上升”的奋斗目标。今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力争在全国的排位提升”。从2008年开始,五年时间至少应升两位,去年在极为不易的情况下排位稳住第21位。今年是背水一战,几乎没有后退余地。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1元,增加575元,增长16.2%,是改革开放以来增收额度最大的一年。但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差639.4元,比19位的安徽差81.3元;比20位的重庆差5元,比22位的山西仅多24元。从增速看,比重庆的17.5%、安徽的18.1%还慢了半拍。从市县的情况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成都市达到6481.5元、收入最低的市州仅为1925.6元,高低之差是3.36倍。绵阳市在去年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的情况下,排位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德阳市稳住第2位。非灾区中内江由11位上升到10位,但有三个市分别下降了1位。21个市州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个。在181个县市区中,农民收入水平位于全省平均数以下的县有78个,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达到了6.2倍,即使把发达地区与三州除外,县市区之间农民收入差距在3倍以上的比比皆是,数量还较大。差距就是潜力。我们要把缩小差距作为奋斗的目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千方百计增添措施,努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三、采取扎实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在今年严峻形势和特殊背景下,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在我省更关系大局、更具特殊意义。当前主要是强化政策措施,开辟增收途径。
(一)努力在现有的农民增收途径中增添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措施
我们过去已经开辟形成了农民增收的一些有效途径。当前,关键在于要努力增加新的实实在在的举措。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省粮食自求平衡的前提下,继续放手调整农业结构。各地要围绕市场需求,挖掘本地光热、土壤、品种等多种优势,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还可以在这几方面增添措施:一是充分挖掘结构调整的潜力。结构调整不是一“调”永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还可以再调整。马铃薯、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草食牲畜、小家畜禽、水产等特色养殖,门路很多,增收作用明显。今年生猪价格下跌,但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牛羊等草食牲畜和小家牲畜的价格稳定。一些地方抓住时机引导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多。这说明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整还有很多文章可做。特别是丘陵地区畜牧业发展应当改变“一猪独大”的格局,扶持牛、羊、兔等节粮型养殖业发展。同时,在全省农民收入构成中,林竹业、水产业的比重还不大,近年来已在加大力度。继续加快发展,将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二是有新的抓手。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政策文件,要整体推进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就是钟勉副省长讲的“3212”几个重大专项工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基础,就是要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各地既要负责抓好省上确定的示范片建设,自己还要建设一批。通过几十个村、几千户适度规模养殖或几千上万亩特色种植业的产业基地,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参与,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带动主体,通过发展种苗场、畜禽繁育场和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更多收益。
2.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我省产业化经营发展了10多年了,关键是要上水平。衡量产业化水平的标准,就是要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农户面是否增大、带动农民增收的成效是否增大。一是带动主体化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作用。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我省一些龙头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仍然确保了养殖户平均每头有80元钱的收益。对龙头企业这么多年的支持,就是要让龙头企业发挥助农增收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要把龙头企业在市场低迷时期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收购情况作为动态监测的重要指标。二是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机制。产业化经营要通过有效的机制让农民参与生产,确保农民获得收益。资阳“六方合作”机制,关键在于通过农民专合组织把农户联系了起来,其他五方围绕专合组织一方转,为农民服务,带动了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其他各地也探索出了股份合作、寄养托养等好的机制,都要大力推广。三是继续大力培育带动主体。要加大扶持力度,既要培育百亿、五十亿、几十亿元的龙头企业,也要培育中小龙头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要支持专合组织加快发展。目前专业合作组织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只占了20%左右,要支持专合组织逐渐向合作社发展,向实体法人组织发展,增强带动能力。龙头企业参与专合组织,不是要当领办者、管理者,而是必须与农户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确保组织起来的农民的话语权、市场谈判权。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要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的农产品直销,推广“农超对接”等方式,努力扩大农产品销售。要整合品牌资源,创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市场品牌。对于有特色的优质产品,要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实行统一品牌经营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3.巩固、扩大劳务开发,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坚持把向外输出作为劳务开发的方向。继续巩固东部沿海劳务市场,大力开拓西北、东北劳务市场,积极发展外派劳务,稳定转移输出规模。把农民工培训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性举措,整合培训资金,突出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大针对性培训力度,搞好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扎实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支持农民就业创业。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关键在抓好环境和服务,而不能去把已经在外务工创业的农民工成批引回来,更不能搞成一个大的工程。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项目建设。要注意研究灾区部分重建任务完成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问题,为他们寻找、开辟新的就业门路。
4.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鼓励在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经营机制方面探索创新,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民得实惠,农民群众满意支持的改革探索,都可以大胆地去创新,去试验。成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创新性突破。省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总结经验,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改革的核心环节。下一步我们要专题调研,总结成功经验,在其他统筹城乡试点市县积极探索、推广。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原则,支持在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经营机制方面大胆探索创新,为农民享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重点是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规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激活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新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
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破解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和体制障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1.坚持不懈地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尽管这些年各级财政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但由于农村欠账太多,投入与“三农”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我们要继续建议各级大幅度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以解决历史欠账,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大金融投入力度。充分领会和用好中央关于农村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的系列政策,因地制宜地扩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试点,支持培育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参与组建的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强农业发展投资项目对城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2.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村内部,重点是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下一步要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要推进与扩权强县相配套的激发乡镇活力的改革,加快乡镇发展。要探索途径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农村外部,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着力,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劳动就业服务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城乡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的统一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3.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干旱缺水地区饮用水难题,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乡镇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发挥好参谋部作战部作用
农办作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是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方面的重要参谋和助手,随着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的启动、省委“两个加快”战略决策和九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领域更宽、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崇禧副书记、钟勉副省长都已经讲了: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已经同意省委农办更名为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并增加领导职数。各级农办要充分认识到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高度重视,决不能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厚望,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更为勤奋努力地履职尽责,更加主动、扎实地抓好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一)就“三农”工作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农办的同志一定要从一般部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超脱出来,看清发展趋势,把握工作全局,理清总体思路,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工作重点,围绕重大工作、难点工作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办法,供党委、政府参考。当前,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要深入调查研究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示范、破解“三农”投入难题等方面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好务。
(二)牵头推进全局性、综合性工作。在各级农口部门和涉农部门中,农办起着重要的牵头协调作用,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机制、很强的推进合力。当前,“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各级农办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牵头协调的重大职责,更加努力地工作。要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着力协调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大项目建设、农产品市场开拓、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为凝聚有关力量抓好“三农”各项工作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