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1篇

一、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

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很健康、很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占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今年寒假有幸参加了遵义师范学院初教系、道真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我针对如何《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参见下表:

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但现实与愿望截然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在阻滞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呢?不难看出,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任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时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少不了学生课外阅读。而学校的课外阅读情况开展如何,参见下表:

另一方面,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劲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学生被动地按照考试要求,读教材、背诵课文。这样长期下去只会扼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

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

请参看表(三):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字: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性策略;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方法指导;优化作业布置;多渠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3-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累计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我们该如何达成这项教学目标呢?陪着孩子们从一年级成长到六年级,经过六年的探究,我对培养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逐步整理出了一套还较粗浅但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出发,让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走进家长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是初中学历,还有的家长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这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落后,特别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且觉得孩子只要学会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就可以了,且认为孩子看语文书之外的书就是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在教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专题的课文后,我布置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其中就有两个学生写自己放学后在家门口看“闲书”被下班回家的妈妈调查,发现不是语文书而被骂的事情,其中一个还为了避嫌包上书皮的。前段时间,我家访时有个家长也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经常看“闲书”。其实这些孩子看的书都是从教室读书角或学校图书室借的,都是适宜他们年龄段看的书。我就笑着对她说,如果她孩子没经常看这些书,孩子的语文就不会总考优,作文也不会经常获奖了。于是,我对该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引导,告诉她应该鼓励孩子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而不是制止。当然,这些例子不是个别现象,还有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就要先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过,这个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若能出示《语文课程标准》,把低、中、高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让家长明确将更有效。学校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的形式,与家长分享新的教育理念。不过,后面这一方法对于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家长来说就没有效果了。

二、从低段的听故事开始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听故事开始。每天抽3~5分钟时间读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给学生听,让他们从听故事中获得快乐,为自发阅读打下基础。两个星期后,孩子们已经迷恋上这些动听的故事了,此时非常盼望能再听下去。这时老师可以指导个别基础好的学生来读给大家听,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去阅读带拼音的读本。但是,此时老师一定要为孩子们准备好多本拼音读物供选择,不然刚刚发芽的阅读兴趣将会枯死。

三、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做好榜样

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其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经常与学生分享他的阅读篇目,给学生讲阅读中看到的感人故事或把自己的读后体会读给学生听,读好文章给学生听,那么他就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喜欢读书”的印象。而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老师行为习惯的心理特性,因而“老师喜欢读书”这个印象会指引着学生去模仿老师,多看课外书,他们还会争取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方药,学生习得后,阅读行为的保持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

四、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效的阅读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白要有目的地去读。如,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请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哪些句子写得美,也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什么地方最感人或读后想说什么,写下来或与同学交流交流等。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外,还要“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而结合适当阅读方法的课外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兴趣自然而生。

五、多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自己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如讲名人故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还可以结合中队课以及学校少先队活动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举办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中队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的阅读

农村学生家里的藏书少,也不会经常去买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取图书。向邻居或亲戚借,向学校图书室借,这些都是不错的图书获得渠道。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相应年龄段阅读的书目,让有条件的学生一人买其中一本。有些家长没空带孩子去买的,我就回家后淘宝上给学生买,方便又便宜。大家买回来的书通过班级图书角相互借阅着看,书本更新快,阅读兴趣也随之增长。上学期,我又发现了一个让学生阅读情绪高涨的妙招——向大型综合图书馆借书阅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距离我们学校大约20公里,学生可以乘坐公交到达,办理借书证后一人每次可以免费借阅5本。第一次,我让他们由家长带领去,后来他们就自己几人约好一起去了,因为已是六年级学生,家长也较放心。有点孩子还让家长也办了借书证,为给自己一次能借10本。从此,我就不担心孩子们没书可以读了。当然,老师要对他们所借书籍的类型进行适当的指导。

七、鼓励学生多媒介的阅读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即时评价;过程快乐;分项考试;减轻压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16-03

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早在1998年,迁西县在小学语文综合改革中就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进行大胆尝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特别是经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的研究”实践,不断对评价改革加以完善,探索出了比较容易操作的评价模式。

一、即时评价让过程快乐

迁西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始终倡导“简简单单学语文”——多读、多说、多听、多背、多写,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们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弊端,强化听说读写训练,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包括练笔习惯、写规范字习惯、背书习惯、听记习惯、口语表达习惯、朗读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通过即时评价,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一)设置语文活动课

根据语文课改实施方案,我们在各年级开设语文活动课,包括听力课、口语课、朗读指导课、课外阅读课,每周一节。所需时间,一是靠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时间(学完一课只做抄写积累词语、用词写话和仿写句子),来增加语文活动时间。二是从语文课时调剂,三是从地方课时调剂。

听力课:学生的听记习惯和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经常上听力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使学生的听一记一说融为一体,为习作奠定很好的发展基础。基本方法是,听录音或讲一段故事,连续听三遍,让学生到讲台面向大家,低中年级以重复主要内容为主;高年级以概述主要内容,谈感受为主。

口语交际课: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书面语言训练,忽略口语表达训练。而学生走向社会,口语表达和书面语同等重要,在就业应聘中,口语更为重要。设置口语课,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口语表达习惯、临场发挥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基本方法是,组织参加一些活动,如体育、游戏、或说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或讨论一些现象,发表各自看法。给出话题之后,学生略作准备,可打腹稿,轮换登台表达自己的想法。

阅读课:现在的学生不看书,不是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读书时间。设置阅读课,带领学生到阅览室或集体借阅在教室安静地看书,自由阅读,营造读书氛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读书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逐渐发现读书的乐趣,进而喜欢读书。一节课快结束时,用三五分钟,鼓励善于表达的学生介绍动人的故事、喜欢的人物或情节,谈几句感想。也可以不说,让学生安静地读一节课外书。

朗读指导课:朗读既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又是课文理解的一种方法和形式。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追赶进度,在朗读环节往往只是叫朗读好的同学,或是很少的一些同学朗读,大部分同学被冷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解能力,也不利于发现有朗读天赋的学生。设置朗读课,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方法是朗读课本中富有感情的文章或段落,采用指导朗读与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然后,每个同学到讲台前朗读。

听力课、口语课、朗读指导课都采用现场评定优良可差等级的方法。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包括态度、礼仪、声音高低、语气语调、普通话运用、表达流利程度等,提议给出等级,大家举手表决。根据举手情况确定或调整所获等级。课外阅读课和平时自己抓时间阅读情况一般按每天或每周或每本书登记阅读量,专人记录。

(二)练好规范字

写字质量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写字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有社会的影响,有家长的认识,但关键还是语文教学目标有缺失: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更加速了学生写字质量的下滑。为此,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基教二[2011]年4号),作为学校作为师生来说,要切实提高对写字的认识,明确提高写字质量是语文课改的重要任务,除了语文课重视写字指导训练,还把记生字和写规范字相结合,每天老师范写3~5个生字,学生自由练习,写规范为止。老师根据学生写字质量评出优良可差。

(三)多读多背,增强记忆力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是最好的语言积累方式,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重要载体。根据课题实验方案,每篇课文按多读、多说、多背的要求,基本可以做到学完一课背诵一课。一二年级全部课文背诵,三四年级大部分课文背诵,五六年级短篇背诵,长篇选段背诵;增加经典诵读,一二年级以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词为主(每学期15首),三四年级以背诵中外现代经典散文为主(每学期8篇),五六年级以背诵我国古代经典散文为主(每学期8篇)。各年级对背诵情况做好记录。

(四)日记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一部分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4篇

一、注重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亲近文本,对文本有更加宽泛的了解。预习就为学生提高这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自觉地去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有成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子,每篇课文的预习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我学会的词语;②我喜欢的句子;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例如,预习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做的:①我学会的词语:一碧千里、翠流、低吟……②我喜欢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您去过草原吗?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学生的预习就不会停留在读一两遍课文的形式上,他们必须去认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当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对文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这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一堂课的目标、方法、提问、板书,甚至教学的语言和教态都要进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对文本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当学生理解肤浅、领悟不到文本的主旨,或者说对文本的主旨缺少更深层次的感悟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结果,学生的认识都是:“我”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完全是因为唯一的听众——那个女音乐教授的鼓励。此时,教师很有必要讲解一下,“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除了老教授的赏识和鼓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气馁、不放弃。这样就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别人鼓励外,还要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遇到深、宽、难的问题时被卡壳的现象。当学生的讨论停留在同一个低层次,重复徘徊的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点拨,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让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原因时,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廉颇能知错就改,蔺相如大人有大量,不计恩怨,没有把将相和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点拨学生:①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这是为什么?②秦王为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呢?③若将相不和,赵国会怎么样?至此,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将相和好,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热爱自己国家的精神比起他们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品质就更加伟大了。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后拓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巩固

“在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复习、巩固、运用的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其中课外作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课外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所以,教师应注重阅读的课外拓展,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对5—6年级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可见,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效果。如今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阅读的内容也良莠并存,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一定要加以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以,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好语文创造重要条件。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东莞是发达地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图书馆、家庭藏书等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具体的作业。比如,学习六年级第六单元后,我们就设计了一项探究性阅读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的总标题是:调查人类生活的资源情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大气资源。学生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览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还满足了学生上网的迫切愿望。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切实可行地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实践取向——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教育的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5篇

一、课内外链接:立足名家名著,增加阅读积累

1. 教材重组――语言重构,内容组建。

许多名家的作品是散落在教材的各个册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有时不妨对课文进行重组,将某位作家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探究。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综合复习”的《养花》时,可以让学生重温已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四年级上册的《猫》、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以及刚学不久的《北京的春节》,这样学生就会对老舍的幽默风趣、老舍式的语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其人,近其道”,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而细致地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可以联系其生平介绍,让学生明白,因为作者呆在德国,所以他看到德国街头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己种的花摆在窗台上让过路的行人欣赏;也正因他呆在德国,没有亲人的陪伴,所以会异常怀念自己的亲人,怀念自己过世的母亲。两篇文章一对照,再去阅读季羡林的《留德十年》这本书,学生的理解将会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

2. 单元导读――情感引导,对比阅读。

从教材的编排角度看,每一组都有学习主题。选择同一写作对象,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感受选材立意的别具匠心,有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比如,同样是童年生活,林海音笔下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体现了作者学骆驼咀嚼时的稚气、遐想驼铃时的天真,可以说,作者的童年过得趣味横生;而萧红在《祖父的园子》中,愿意捉蜻蜓就捉蜻蜓,愿意抓蝴蝶就抓蝴蝶,童年生活随心所欲,无忧无虑。但是联系课外读物――高尔基笔下悲惨苦难的《童年》,学生就可以从主人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时常忍受毒打的现象中,发现童年是有不同色彩的,有玩耍嬉戏时的快乐,也有为生活所迫的艰辛。这样学生对于童年的认识就比较丰富多彩,多角度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

3. 作家牵引――作品牵头,名家引路。

从《窃读记》中我们认识了作家林海音,进而走进《城南旧事》,我们了解到那幅美丽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画面,对《城南旧事》就有了新的认识。再如,从《斑羚飞渡》《猎狐》《第七条猎狗》等一系列的动物小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进而走进他的更多小说中,就会认识他喜欢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的写作特色。

二、课内外兼顾:以“三段式”教学,提升阅读能力

1. “三段式”阅读教学。

“三段式”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种方式,指的是:教师立足课文,从教材结构、单元导读、名篇作家等方面开发出课外阅读的资源;学生利用平时记录的“图书名片”进行深度的文本交流与欣赏;最后学生进一步理解读物的内涵、写法,也由此产生更深层次的阅读疑问。

2. 基本流程。

主题确定后,师生共同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充足的时间保证下进行整体阅读。在阅读中,师生对文本内容整体回顾,对经典章节精彩回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体验文本内容。

3. “三段式”阅读范式。

以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一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为例,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这一组的单元导读是“童年”,根据“不一样的童年”这个活动主题,我们走进了高尔基笔下悲惨苦难的《童年》,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童年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阶段:借助“图书名片”,交流汇报欣赏。

根据“图书名片”,从浅入深,开展三个层次的比较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展开多角度思维。

第三阶段:升华阅读价值。通过再次读整本书,以聊书的形式开展阅读,重在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以照下列环节展开:①探讨话题――什么样的童年是有意义的?②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与生活背景。③质疑:本书里你有所质疑或者尚不能理解的地方。④拓展阅读:成长类小说的意义。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推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40-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下的阅读教学已初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增强,阅读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水平也蒸蒸日上。但在这大好的阅读形势背后,偏远农村的课外阅读却形势堪忧。

目前农村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课外阅读量明显不够。这表现在阅读数量少,阅读质量低。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人拥有的图书量极少。人均图书连五本都不到。如果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学生拿出来的几乎都是作文选。而且个别学生连作文选也没有。如果问:你看过哪些课外书?孩子们再三思忖后,回答的几乎都是《白雪公主》、《小红帽》。学校图书室的书内容比较陈旧、数量偏少,而且大部分是些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类的书几乎没有。

2.农村的课外阅读静悄悄。在多次家访中,家长问我最多的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一谈到让孩子多读些课外书,家长却一脸严肃:书本上的还学不好,再读课外书?那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那买课外书的钱还不如买点练习题呢!学会书上的知识,考出好成绩,走出咱这土窝窝,那才是我们的希望。可我明明看到他们要么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要么任由孩子乐此不疲地看着没完没了的动画片。课外阅读在农村的冷遇是谁之错?是谁之过?是谁之失?

3.农村课外阅读冷暖自知。时下,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确给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内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好的渠道呀!但是,农村的课外阅读却在繁华似锦的阅读中遇此尴尬。痛而无泪,在贫瘠的精神夹缝中奄奄一息!

4.对于农村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少农村教师也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紧密联系,深知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精髓,可我们向学生真正推荐过哪些优秀的作品?我们自己又真正阅读过哪些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在推动课外阅读方面做过什么努力?有过什么积极的尝试呢?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优秀诗文60篇,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所以,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积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承担的“教书育人”职责让自己无从埋怨,无有退路,所以利用课内阅读作为契机,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有效性、时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延伸阅读的广度、深度、梯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深深感受阅读带给心灵的滋养是多么丰润。

其次,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延伸,不是不分良莠的滥读、粗读。

作为教师一要本着课标的要求有选择地推荐适合学生心理、生理、审美的儿童读物;二要遵循阅读的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益智性、引导性的原则,做到开卷有益;三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向学生多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勃兰总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就曾说“文学史是一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灵魂的灵魂历史”。所以,要珍视阅读的文学性,遵循文学的规律去进行阅读指导。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推荐的有经典图画书——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孙幼军的童话《小猪唏哩呼噜》;而对二年级学生则推荐任溶溶著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迪米特尔·茵可夫写的被誉为“描写童心童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的《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而对三年级的学生则可推荐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极简单的方式表现的乔安娜·柯尔著的《神奇校车》和梅子涵所著的蕴藏幽默的《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对于四年级学生,可以推荐写出了很多阅读方法,习作方法和为人做事的方法的由贝芙莉·克莱瑞著的《亲爱的汉修先生》和既是历史学家也是教育家的林汉达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对五年级的学生则去推荐我国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老象恩仇记》和比《鲁宾逊漂流记》更适合孩子阅读的由斯·奥台尔著的《蓝色的海豚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如寓意深刻,曾经感动了一代代孩子的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E.B怀特所著的《夏洛的网》和曹文轩著的《草房子》。这样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进行的有目的、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推荐阅读不仅使孩子们有了榜样的力量,而且阅读不再盲目,更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鲁迅在给颜黎民信中写到的“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读书境界,博览群书,而后自觉。

最后,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7篇

    习惯一、阅读习惯

    阅读量对于写作文的作用毋庸赘述,而暑假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建议:

    1、小说、名人传记、诗歌……阅读内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即可。

    2、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3、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5、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阅读要求:

    年级

    学期阅读量

    合格

    学期阅读量

    年级

    学期阅读量

    合格

    学期阅读量

    优秀

    每天阅读量

    不少于

    一年级

    2万字

    4万字

    150字

    二年级

    3万字

    6万字

    250字

    三年级

    20万字

    40万字

    1500字

    四年级

    25万字

    50万字

    2000字

    五年级

    45万字

    90万字

    3500字

    六年级

    55万字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8篇

一、调查的目的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面窄、见识少。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抱有畏难情绪。但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我们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求教师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并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我校课题组于2015年1月份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23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勤于积累、习作兴趣、乐于观察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对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下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分析统计。

2、调查对象:福和小学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8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籍,但不能坚持天天阅读。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从不读课外书籍。

2、学生所读课外书籍主要体现是作文书,漫画书。

3、主动积累的学生很少,都是老师布置有积累的作业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摘录好词佳句,但能巧妙运用的较少。

4、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事从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师不应该限制习作的范围。

6、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习作帮助最大;少数家长能够指导学生习作。

五、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面简直就是一个空白,所谓的阅读就只是读读作文书,漫画。阅读面太窄。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习作中真情实感就无法抒发出来;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才是他们习作进步最有效途径。以上的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学生习作内容枯燥、甚至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相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每周留一两次读书作业,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慢慢尝试写出感悟。

3、每月进行一次读书摘抄作业比赛,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

4、经常在班级里举行讲故事比赛、口头作文比赛,鼓励学生把从书本上看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