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安全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97―01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尤其是心内科患者具有年龄高,病情重,变化快,而且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1]。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针对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如下。

1 心内科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心血管疾病潜在危险因素: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型心律失常、突发性呼吸心跳骤停等。即使护士巡视病房发现也会影响患者预后。

1.2 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疾病及年龄各脏器功能减退等,使自护功能受限,易发跌倒、坠床的危险,尤其下床行走或上厕所时易摔伤意外,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猝死。

1.3 外出检查过程中易出现意外:患者住院过程中需要各种检查,在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运送过程中易出现心绞痛,呼吸心跳骤停等风险。

1.4 用药护理的风险据文献报道:据文献报道:60岁以上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为其他年龄组的2.5倍[1]。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的种类多,常用药物:如抗凝血、降压药、强心、抗心律失常、升压药等,由于这些药物有剧烈的收缩或扩张血管作用,处理不当,易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的发生。

1.5 人员配置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心血管多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护理记录多,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容易不到位,易出现各种不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中午,夜晚值班人员少时,遇到有抢救患者时,其他患者观察护理不及时,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防范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根据心血管病房的特点,建立以下制度:建立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患者外检查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制定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专科培训考核计划,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必须呈报,尤其对护理缺陷问题,意外事件,投诉或纠纷进行实时呈报制度。

2.2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有护长担任,质控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根据月和周的工作计划,并与质控员进行检查各种项目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同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分析改进措施。

2.3 完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为避免患者坠床,摔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病床安装上护栏,走廊设置防护栏杆,卫生间安装扶手,洗手间地面保持干燥,设置防滑装置。并向患者家属告知防范措施,患者需要上厕所排便时家属陪伴,如便秘及时处理,严禁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脏骤停。

2.4 建立健全健康宣教,相关疾病知识介绍等。如介绍管道管理的依从性,吸氧知识介绍,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健康宣教,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患者安全。

2.5 外出检查意外的预防。与医生做好沟通,危重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如带好急救箱,简易呼吸器,氧气袋等抢救药物及用物,有医护人员陪同护送。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抢救[2]。

3 效果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做好交接班制度,层层把关,减少护理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1年来,科内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各种投诉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4 体会

任何临床活动,都存在一定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方法更科学[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及防范意识能力,消除各科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于护理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始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的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淑梅.关于老年人用药问题.中国新医学,2004,3(2):106.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常见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6-01

临床上,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疾病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实施手术治疗并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与病房护士相比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1]。手术室内工作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并且需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等特点直接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率[2]。因此及时的发现手术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总结2010年1月起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管理问题

手术室中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因素之一就是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略有不当。

1.1.1 人员管理

(1)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由于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有些不合理,使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不能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管理力度不够强大:由于医院有关领导的不够重视,使手术室内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专业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容易忽视管理制度,从而未能完全按要求落实制度。

(3)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管的力度不够,使建立的管理制度未能有效的实施,从而使护理人员未能完全遵循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操作规范,并忽略建立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1.2 机械设备管理

(1)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由于忽略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手术器械准备不全,从而使医生不能顺利地开展手术,在耽误时间的同时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手术室内可能出现由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合格,使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从而使患者出现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手术器械保管错误: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的保管手术器械,使手术器械发生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延误病人的救治。

1.2 护理人员问题

总结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问题发现,护理人员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患沟通障碍单个方面的问题。

1.2.1 技术水平

(1)护理知识缺乏:一些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专科护理知识缺乏,使护理过程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如:仪器使用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引发护理安全。

(2)护理经验不足:一些护理人员虽然理论知识牢固,但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预见性相对较差,遇见紧急情况时不能迅速采取措施,从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1.2.2 责任心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致使出现一些器械、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等严重危害病人健康的情况。

1.2.3 沟通配合

(1)医护人员沟通配合:医护人员由于平时缺乏沟通,容易在手术过程中配合不够密切,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不能顺利的与医生进行配合,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2)医患人员沟通配合: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与技巧,使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延误病情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

医院根据手术室的工作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一个标准的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除此之外,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2.2 加强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对器械进行保管与使用。除了正确的保管外,在使用前要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避免患者感染,并在术后及时的对器械进行清点,避免遗漏器械于患者体内。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与技术考核,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因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的护理安全问题。

2.3.2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对每一个患者的生命给予高度的重视。

2.3.3 提高沟通配合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给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积极地与病魔进行抗争,并严格执行医嘱。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增强默契感,提高工作效率。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先进化仪器的应用,进入现代化的手术室除了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3]。护理工作是需要护理人员集中脑力的同时又需要付出体力的工作,尤其是对护理服务和护士素质都有着高要求的今天,使护理人员处在了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因此,积极的发现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时的探讨并实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病人护理安全、改善手术室内护理环境,为病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美慧,毛静馥,柯云楠.哈尔滨市综合医院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46-48.

[2] 林桦,廖志玲.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5-01

我院护理部按照卫生部于2011年出台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 1年版)》.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等级院评审工作[1]。运用质量管理PDCA 的原理,把每条标准执行力分为四档,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对医院整体系统进行评审。其中69 项条款与护理密切相关,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金标准” ,“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则是创医院等级评审的载体[2]。针对这一特点,我院以落实新标准条款为版本,以规范护理管理流程为重点,以提升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为核心,扎实落实评审的各项要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学专业为安徽省“十二五”重点临床特色专科;实际开放床位1234张,全院护士床护比为1:0.60,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5.02%,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48。护理单元35个,护理人员746名,其中男12名、女734名,年龄20~56(31.6±3.6)岁。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8名,护士323名,护师228名,主管护师186名。学历:中专82名,大专582名,本科82名。

1.2 方法

1.2.1 解读标准,齐动员。运用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原理,并以ABCD4档表达条款的评审结果,实现护理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部将提高全员思想认识作为迎接评审的第一步.召开全院护士大会,对等级医院评审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通过举办培训讲座,深入细致地解读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标准条款,使护理管理者能够深刻理解标准的内涵,领会标准对医院长远建设发展、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结合医院的实际,拟定一系列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护理部与护士长,护士长与护士分别签订迎接评审责任书。

1.2.2 梳理条款,查问题。新的评审标准更加关注医院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结合,护理工作要有制度、流程、培训、执行、监管、反馈、整改和持续改进,并要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为此,护理部首先从完善护理工作各项制度、流程、标准和记录入手.以PDCA循环为指导。按评审标准,护理部成立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三级质控组织,设10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对质量检查的频次、方法与形式进行总体部署,检查频次由每月1次综合大检查改为每周分组和分项目检查,由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组织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定期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专项督导,帮助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检查程序包括检查、反馈、整改、复查。同时注重每月重点检查(上月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下月的重点检查内容)与平时随机抽查相结合,纵向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质量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整改,并在全院护大会上进行案例分析。

1.2.3 关注护理安全,抓重点。护理部根据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先后编印了护理工作规范、护士岗位说明书、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应急预案、出院健康指导等5本手册。修订了护理管理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考核等25项考核标准,新制订输血安全、预防导管滑脱、压疮等十二项核查表,并汇编成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护理质量的控制、评价处于良性运转状态。

1.2.4 推进优质护理,重内涵

1.2.4.1 制订了黄山市人民医院《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方案及实施细则》、《黄山市人民医院优质护理绩效奖励方案》、《护士岗位说明书》,按照先试点、再推广、到全覆盖,分九批逐步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全院100%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1.2.4.2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士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实行对临床护理岗位的N1—N5级护士科学分层,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培训重点和发展方向,护士分管患者、护士在职培训、晋升评优和绩效考核均体现能级对应,推进绩效分配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优化护理队伍人员结构,鼓励护士自学本科段的学习考试。对特殊岗位实行护士岗位资质认证制度,各专科岗位严格据此进行培训、考核、发证。

1.2.4.3 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和方式,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扁平化排班责任护士包干患者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3]。每名责任护士均包干病人,负责所分管患者的病情观察、专业生活照顾、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全程的连续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开展热心、爱心、细心、耐心、精心、诚心的“六心护士站”活动,创新护理服务的模式,各临床护理单元,以“温馨服务月”为契机,开展各具特色的护理服务。

1.2.4.4 实施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需求制定并落实个性化护理计划。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的规范化管理,各专科制订了健康教育内容,印刷了专科疾病的出院健康教育资料。

1.2.4.5 采取“护士沙龙”的形式,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大家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定期总结、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集护士智慧,开发“金点子”项目,采取“1+3”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找出一个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及制定新的护理流程,让一批人收益。建立并及时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全院统一各类标识,制定规范的电子信息上报的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上报制度;加强对高危药品以及易混淆药品的综合管理。对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新生儿按不同性别使用不同颜色,做好患者的身份识别,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1.2.4.6 创新“夜督导”管理模式,加大对“七类”病人的管理。高度关注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及“七类”病人的管理。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每夜专门安排临床高年资护士及护士长对“危重、高热、腹痛待查、诊断不明、区县转入、压疮、跌倒坠床、有纠纷隐患”等病人实施夜间护理质量督导工作,有效地加强对夜间年轻护士上班等重点时间段及重点环节管理,从而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

1.2.4.7 危重患者“链条式”的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建立并对实施危重患者登记报告和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危重患者的风险识别,根据生命体征及意识、血氧饱和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为基础,制定危重病人安全管理规范,重点识别新入院的危重患者、识别危重患者的潜在危险,健全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源,严格“三查七对”和交接班制度,重点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操作流程。

1.2.4.8 拓展护理服务范围。骨科护士介入一期手术创口的换药,PICC门诊护士为来医院的肿瘤晚期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服务。伤口造口护士对全院疑难伤口进行会诊与换药。糖尿病专科护士开设了糖尿病专科咨询健康教育门诊,设专科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2 结果

2.1 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护理工作及时落实且更加规范,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等级医院复评审中,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2%,医生满意度达96%以上,护士满意度达95%以上。我院被评为“省级优质护理示范医院”、两个病区被评为“省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国家级、省级优质护理“优秀个人”各1人。

2.2 护理科研成果有突破。近5年共有5个项目获得市科技成果,1个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2.3 学科整体优势突出。我院护理学专业被评为安徽省“十二五”重点临床特色专科(全省地市级医院仅2家)。成功申报ICU、血液净化、手术室、糖尿病、骨科五个省级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培养了我院省级专科护士21人。临床带教了省级专科护士16人。

3 体会

3.1 营造氛围是前提,全员参与是基础。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它引领着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应用其理论,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及时总结经验。采取组织学习、加强教育及检查、考核等措施,本着三级质量管理及前瞻性管理的原则,充分体现护理质控前移[4]。因为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5]。在要求完善医院各种制度、规章、流程的同时,更强调护士能够遵守规范、认真履责,贯穿到每名护士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其内涵是要通过员工的实践,营造一个“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工作有激情,处处想到升等级”的良好氛围。

3.2 安全管理是根本,质量提升有保证。PDCA系统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能持续改进,使护理管理更为便捷、高效,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6]。护理部结合新的评审标准,确定护理质量标准和实施方案,狠抓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落实,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强化追踪验证和评价,确保各项措施的持续改进。

3.3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是核心,巩固专业是根基。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病人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数量,设计出各种结构的工作分配方式[7]。专业要发展,服务求品质,关键在于基础的牢固。基础护理为专业的护理服务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8]。实行护士长—领班—责任护士分层级管理,护士—医生—患者为一组的管理形式[9]。使质量管理能够层层落实,为实现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提供保障[10]。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护士包干病人,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医护患之间的情感指数和信任度也大大提高,为打牢专业根基奠定了基础。我院六年来创建的“六心护士站”,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的品牌,“六心服务”已成为护士的职业习惯,使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塑造了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形象,并配合护士的分层次专业培训,以专业人才引领专业团队的思想为指导,做大、做强了专业根基,实现了我院对护理工作塑形一塑心一塑品的过渡。以迎接评审为契机.加强医院日常工作与管理.形成常态机制,稳步推进优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s]2012.

[2] 郑桂芳.准备医院等级评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3):149.

[3] 金艳艳,兰晓娥.扁平化排班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1,26(22)(外科版):53—55.

[4] 岳利群等.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64-1065.

[5] 高万良.质量文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38-42.

[6] 孙秀玲.王玲勉,薛晓英.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63-164.

[7] 叶志弘.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8-9.

[8] 兰晓娥,姚美蓉,吴雪华,李涵. 护理管理新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01-102.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对我院骨科出现问题的患者查找原因,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具体如下:(1)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促进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2)定期进行业务学习,不断的加强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3)提高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措施。(4)实施药品管理制度。(5)提高护理安全教育,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3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对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进行分析,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的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60.82%提高到现在的92.6%,明显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综合质量得分明显的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实行专科护理查房

专科护士组织的专科查房分3种,一种是常规查房,只要专科护士在岗,每天查看本科的危重患者、大手术后患者,将专科护理意见反馈给管床护士;第二种为专科护士结合典型患者组织的科内查房,达到教学、示范的目的;第三种是护理部组织的全院性查房,全院性专科护士查房以1个专科为主,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组织相应的2~3个不同专科的专科护士参加。

开展专科会诊

护理部制定护理会诊工作制度、会诊人员准入条件等,并评定专科能力强的专科护士作为会诊专家。会诊的工作流程为:专科护士接到会诊单或会诊电话后,原则上在24h内到被邀请的科室进行会诊。专科护士先听取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病情,之后到床边查看患者,进行查体,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或责任护士进行针对性的专科指导,专科护士还要跟踪会诊患者的个案进展状况。

开设专科护理门诊

目前,我院10个专科中有3个专科开设了专科门诊,即糖尿病、造口、PICC专科门诊,另每天还开设护理咨询门诊。如造口专科门诊的工作内容为:为慢性伤口的患者换药,指导患者及家属更换造口袋,对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糖尿病专科则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知识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给予技术操作方面指导和糖尿病足的预防指导等。

承担专科知识培训

各专科护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培训工作,各专科组定期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部分专科如糖尿病、造口及骨科等专科护士还要不定期地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

制定专科指引及规范专科操作流程

各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均不断规范及完善各专科的各种操作流程,制定临床实用性强的专科指引。如骨科护士制定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康复护理和膀胱康复护理指引、髋关节置换术防假体脱位护理计划等;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手术患者术前安全核对流程、防止术中、术后低体温的指引等;糖尿病专科规范了微量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老年专科规范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测试及锻炼的操作流程等。

结果

专科护士赴港接受10个月的专科护士培训,完成300多课时理论学习和临床专科实践,她们的临床思维、工作模式与方法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工作热情高涨,在各自的专科中开展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工作。见表1。2011年手术室专科护理培训小组对毕业5年以内的36名护士进行培训前考核及培训后的考核进行了比较,考核内容为日常手术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前考核合格率明显低于培训后考核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1护理部的支援直接影响着专科护士工作的效果

专科护士(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临床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临床能力,能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护士。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护理大学本科教育停滞了近30年,使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专科护士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时间和得到支持,经过严格筛选后护士赴港接受10个月的专科培训,完成300多课时理论学习和临床专科实践后,专业能力有了质的变化,经过专科护士不断的努力与实践,完成了大量的专科护理工作。专科护士专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专业教育。我院护理部高度关注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在与院领导、科主任、进行广泛沟通和协调基础上,立足临床一线,为专科护士搭桥铺路,护理部在配置专科护士所在的科室护士人员编制中,在遵循功能需要、合理结构、动态管理、相对固定原则的基础上放宽编制数要求,让专科护士有时间和空间开展专科护理工作。护理部并与专科护士一起制定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建立工作目标。10名专科护士在临床各专科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自的专科中开展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工作,开展个案护理432例,专科护理查房409次,护理会诊及术前访示554次、教学培训276次,护理技术改良45项,全院接受专科知识培训的护士人数累计达5000多人次,专科护士共制定专科工作指引及护理流程达200多项,有效规范专科操作,使不同的患者得到相同的护理,有力推动我院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

2护理管理者要重视专科护士管理制度的建立

专科护士在我国是一种新的职业,目前还未出台对专科护士使用及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同的医院有各自的做法,对专科护士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专科护士在医院的定位,其职能应该是利用专科护士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促进康复和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对同业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在开展本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中,积极参加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考核评价和成本效益的测算工作等。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专科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的专科护士,并建立专科护士的准入、选聘、培养、绩效激励等管理制度及规范,建立长效机制,让专科护士看到职业前景,促进护理向专业化发展。

3专科护士可提升医院专科护理水平

专科护士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位护士,使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如骨科专科护士开展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康复护理和膀胱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术防假体脱位护理计划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开展如何提高手术室运作的调研、规范手术患者安全核对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护理,脑卒中专科护士开展吞咽功能测试与训练等。我院于2011年4月率先在本地区开设了3个专科护理门诊(糖尿病、造口护理门诊及PICC门诊),自开诊以来,共接诊1215例患者,电话咨询682人次。专科护理工作效果受到医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组长;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新会人民医院是基层医院,其外科病房患者人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其护理服务具有复杂性多需求性特点。随着APN排班的开展,普外科设立护理组长负责制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控,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减轻上班护士负担,有效防范夜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病区现设有固定床位54张,由于人力资源紧张,我病区现有床护比远远不足。护士层次难以平衡。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为做好APN连续性排班,减轻上班护士负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病区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在科内把护士分为5个层级: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把各层级的护士分为两组,患者也分两组,每组护士固定管一组患者的,组长由具有大专学历,护师或以上职称,在本科室工作满5年者轮流担任负责观察病情开护嘱,安全评估,健康教育,护理质量监督和指导。责任护负责技术性的专业治疗、护理及指导助理护士的工作。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非技术层面和低技术层面的操作。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状况比较:见表1。

表1  护理质量状况比较(%)

比较项目病区管理护理质量达标率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达标率护理文书护理质量达标率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达标率实施前9492959496实施后98989797992.2  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比较()

比较项目例数入院指导巡视病房护理技术出院指导实施前15090.7±1.892.3±2.391.4±1.992.7±2.8实施后15095.3±2.196.0±2.694.8±2.595.6±2.2t值

19.8913.0513.269.97P值

<0.001<0.001<0.001<0.0012.3  考试成绩比较:见表3。

表3  考试成绩比较()

比较项目理论考试平均分(n=19)操作考试平均分(n=19)实施前86.7±4.984.3±5.2实施后91.9±3.593.3±4.3t值3.765.81P值<0.01<0.001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1]。合适的护理管理制度能使各级护理人员各施其职,保证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我科在进行了护理组长管理制度改革后,在实践中逐渐摸索,不断细化补充。我们发现,护理组长制度的确是一种高效而保险的制度。

传统的护理管理结构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士”。其中管理者只有护士长一人,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协助护长工作,但显然面对一个科室如此纷繁复杂的事物是不足够的。而护理组长制度在其中增加了护理组长这一环节,由护士长管理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管理护理组长,护理组长管理下级护士。同时护理组长对护士长负责,下级护士对护理组长负责。

护理组长负责全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必须全面了解病情,落实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组织健康教育及指导出院患者,直接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疑难纠纷患者,检查和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处理当班时段的护理突发事件。与相关专业团队,如医生、医技、辅诊人员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其充当指导的角色,使护士单独承担责任和风险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护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取决于护理队伍中各种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效应[2]。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突出和发挥了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地位和临床技能,解决了中午班、夜班时段的监管盲点,减低其风险和安全隐患,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行了护理组长制度后,我科护理质控的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

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行护理组长制度后住院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我们发现,由于APN排班,分组后护士分管患者的数量减少,有效的降低了护士管理患者的宽度,相对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触患者的频度。护士巡视患者,与患者沟通时间增多,服务由变被动为主动。与实施前相比,护士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普外科涉及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肿瘤等多个专科,很多患者病情既复杂又凶险,而且变化迅速。同时我科手术量大,且多为开腹全麻的大手术。这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元化的理论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和操作多种专科器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除了护理部定期开展系列的系统培训考核外,我科根据专业分组学习,推行学习培训。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和知识缺乏也是导致护理措施缺少针对性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专科知识不足,临床判断能力不强 ,护理评估注重表象 , 收集资料没有特异性,抓不住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我们定时组织二级、三级查房使教学监督贯穿于临床工作之中[3]。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护理组长制度后,我科各级护理人员无论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术均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我科在实施了护理组长管理制度后,将护士长的部分权力以及责任下放,发挥了高年资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各项护理操作制度以及质量控制得到更严格的落实,也让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更及时、更到位的指导和帮助,保证了护理安全,同时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护理组长全权负责本组的护理质量,使护士长的管理更系统和宏观,也使得护士长能从更多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进行科室整体、宏观的管理[4]。

4 参考文献

[1] 林秋里.儿科设置护理组长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学报,2009,16(4B):24.

[2] 刘芳环,李庆印,张学军,等.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28.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1加强职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向全体护理人员宣传标准预防、医患双向防护与职业风险知识、艾滋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如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知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使护理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掌握有效的消毒预防措施,尤其要强化洗手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预防职业感染

医院对护理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如在护理操作中尽可能避免手与锐器的直接接触,配备锐器丢进后不可倒出的锐器盒;注射器用后不许复用或取下针头;器械清洗使用超声波自动清洗器,而不用手直接清洗;医疗废弃物用后分类放置或用钳子夹取锐器收集;接触操作时戴手套等。只要采取适当措施,针刺伤的发生率可以极大地降低。因此,除了配合必要的安全设施外,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锐器伤的安全操作规范同样重要,可以有效切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3规范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可行性的管理制度,制定专科消毒管理制度,规范高危科室消毒管理程序,制定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管理规定,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使之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明确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要严格检查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加强防护措施应用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从事高危操作的护士,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传染科、检验科、急诊室、ICU等科室的护士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预防纠正。对于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器械刺破皮肤或溅污眼部、口腔粘膜者,应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发生。

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器械;规范化管理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妇科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手术医生视野清晰,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因此,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腹腔镜的组成包括腹腔镜设备和器械两部分。腹腔镜设备包括腹腔镜成像系统、气腹机、图文处理系统、冲洗吸引系统、能量平台等五部分。其中能量平台包括高频电刀、PK刀、超声刀、血管闭合器等能量输出机器。器械包括腹腔镜镜头和腹腔镜器械两部分。腹腔镜设备、器械均为贵重、精密器材[1]。如果说腹腔镜成像系统是手术医生的眼睛,则腹腔镜其它设备和器械是手术医生的手。一台成功的腹腔镜手术除了手术医生的经验外,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损坏率,延长了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妇科腹腔镜器械的及时供应,保证了手术时设备和器械的性能良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现将妇科腹腔镜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层流洁净手术间15间,其中妇科腹腔镜手术间有两间,腹腔镜设备有两套,腹腔镜器械有6套,每年完成妇科手术约2200 例,其中腹腔镜手术1400例,约占64 %。我院从2011年开始实行手供一体化管理,所有的腹腔镜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均在供应室进行,手术室-供应室的交接通过洁污两部传送梯分别进行。

2妇科腹腔镜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2.1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妇科腹腔镜专科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受过培训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担任,其他组员每3个月轮转1次。先由供应商对于新购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全员培训,了解设备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和维护,增强每位人员在使用腔镜对设备器械保护的意识;其次由各专科小组长定期运用多媒体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培训设备器械的构成、正确操作使用、清洁与灭菌方法、手术配合及注意事项,专科的操作如套扎结的打法等。最后对入组人员再次分层级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一个轮转的组员要熟练掌握。以提高其操作技能,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和器械损坏[2]。专科小组长不但要配合手术,还要全面负责腔镜管理工作。她们需要掌握腔镜设备、器械的数量、性能、使用、维护、清洗灭菌和保养,及时解决常见故障;建立腔镜手术配合常规;了解每位手术医生的习惯,建立手术医生资料卡。专科小组长定期与手术医生沟通,听取手术医生对专科组的手术配合能力的评价,对手术器械设备的要求,做到及时添加、更换维修。专科小组长要根据每天妇科的手术情况统筹安排,必要时与供应室或其他科的腔镜组沟通协调,以达到资源共享,保证腔镜器械的及时供应,提高手术质量,使手术顺利进行。

2.2腹腔镜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腹腔镜设备定位固定放置。专科小组长每周对机器进行保养、设备科每月进行巡查维护。每台机器建立使用登记本,记录使用情况。建立带相片的操作流程并将其塑封挂在主机上,便于操作。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如中心供气,避免接错气阀,中心供气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气腹机应先调好压力,成人气腹压力调为12~14mmHg,术中要注意观察有无气腹并发症;冷光源要待镜头进入机体后,再将亮度调亮。避免强光对着眼睛照射引起眼睛不适,手术结束关时先将亮度关小,再关电源,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光纤、摄像连接线避免扭曲,术后大弯盘旋放置,严禁成角折叠,以防导光纤维折断;摄像镜头轻拿轻放,平稳放置[3];电子镜连接和拔出时冷光源机和摄像机都必须关机进行。

2.3腹腔镜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2.3.1腹腔镜镜头的规范化管理 腹腔镜镜头有硬式光学镜和电子镜两种。均采用硬质镜头盒单独包装,用低温等离子灭菌。一般情况下镜头固定一种灭菌方法,急用时只有镜头上有Autoclavable标志时才可采用卡式消毒炉快速高温高压灭菌。镜头是精密、贵重的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防压防震防摔。防止刮伤镜面和破坏电子镜导线的外皮。使用时如果镜头起雾,可用碘伏溶液轻拭,再用湿纱布拭于净。使用后禁止用酶浸泡和超声震动清洗。

2.3.2腹腔镜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因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分别在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距离较远,手术室-供应室的交接通过洁污两部传送梯分别进行,每天都有大量的物品往返于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易造成腹腔镜器械的损坏。腹腔镜器械种类多,精细,为防重压,根据每台妇科腹腔镜手术所需器械以套为单位,采用不锈钢硬质器械盒存放,用高温高压灭菌。器械盒里另放一小网状器械盒,专门放易脱落、易丢失的小部件,如密封帽、吸引头零配件等。腹腔镜器械在盒内分层存放,并用卡固定器械,有利于器械的保护和彻底灭菌。每套器械编码如1#、2#。器械盒里用胶皮片建立每套腹腔镜器械的基数卡 ,便于使用时的检查核对和使用后与供应室的交接。并单独纸塑灭菌几把手术中容易出故障的器械如双极电凝、吸引头等,以便急用时使用。。其它特殊的器械如PK刀、超声刀、血管闭合器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每个小组的成员要熟练掌握每一把器械的构造、拆装、清洗、灭菌、使用方法[4]。特殊感染的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器材,如一次性Trocar,其他器械按照消毒隔离的要求去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备用的腹腔镜器械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腹腔镜器械的使用档案。在初次领取设备器械时,由主任、护士长、组长共同清点,将领取的设备、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逐一登记。

3体会

通过建立妇科腹腔镜专科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规范专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级培训、考核,加强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损坏率,延长了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妇科腹腔镜器械的及时供应,保证了手术时设备和器械的性能良好,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贺吉群主编.图解内镜手术护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28-035.

[2]路琴,阮蒙蒙,宋妍春,等.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9,26(5B):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