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1篇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收购方因高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致使出价远远超出收购方自身的承受能力,无法获取预期回报的风险。价值评估信息失真和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定价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价值评估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目标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资产账实不符、或有债务未予披露等方面;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够准确,以及我国缺乏完善的企业并购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并购业务中因资金供应不足或资金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供应风险和资金结构风险。其中,资金供应风险是指并购企业未能够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进而影响并购活动正常进行所带来的风险;资金结构风险可分为成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成本风险是指因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并购方案失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合理选择融资方式,致使企业资本产生流动而导致并购业务无法顺利进行的风险。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因并购业务中支付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支付过多而造成整合期间资金压力过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在现金支付中,因并购方融资能力有限或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并购方案搁浅,甚至失败;在股票支付中,因换股比率不合理,使得并购方的股东权益被稀释,发生较大的股权结构变化,进而导致并购方的资本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使并购方陷入财务危机;在混合支付中,并购方难以保证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致使并购过程无限期延迟,给并购后的业务整合带来不利影响。

(四)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完成并购业务后,因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购企业不重视财务整合,没有派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务整合工作,使得并购企业难以掌握被并购方的运营状况;在整合期内,受并购双方财务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体系、考核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并购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购企业对财务行为人的监控力度不足,使得财务行为人出现财务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并购业务中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下面以A医药集团公司为例,对该集团公司并购业务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A医药集团是一家国有医药大型企业,从事中药材、西药、中成药、医药进出口、医疗器械、医药仓储物流、制药工业等经营生产业务。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大,在省内医药行业位列前茅。多年来,公司业务资金占用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选择了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所以,公司要向银行大额借款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这使得公司不仅要支付大额借款利息,而且还需要抵押优质资产,对公司日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融资风险,A医药集团公司可采取以下对策:集团公司可选择已经参股的医药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并购,以降低并购所需资金成本;公司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减少并购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支出,降低财务风险。

(二)存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医药企业的特殊性,使其必须保证药品、药剂等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病患的用药需要,所以,对库存药品的估测水平以及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就A医药集团公司来讲,若是无法及时了解并掌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实际库存,则可能造成实际存货超过掌握的数量,由此会导致额外资金被占用,或是由于并购目标企业与公司现有的存货发生冲突,多余的存货也可能占用额外资金。为了有效防止存货风险的发生,公司应当准确把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以此来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进而降低财务风险。鉴于此,公司在定期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调查时,应当对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加以关注,可通过到目标企业进行多次的实地参观,详细掌握目标企业的具体存货量,防止并购以后存货占用资金量过多的情况发生。此外,公司还可以采取业务调整的方式,适当改变经营品种,借此来减少库存。

(三)财务整合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若没有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及财务工作情况,就会面临着财务整合风险,影响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后,可从财务职责、部门设置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财务整合,具体如下:在财务职责方面,集团公司成立资金统筹中心,集中管理和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在财务部门设置方面,以集团公司为范本规范被并购企业的财务部门结构,设立相应的财务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主要包括票据管理、费用出纳、商品结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小组;在工作流程方面,集团公司制定统一的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以及审批制度与流程,要求被并购企业根据财务工作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财务制度并上报集团公司进行审批。

(四)流动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一些历史性原因,A医药集团公司的沉淀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其在医药行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并且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期也相对较长,借助这部分资金的回收来增强公司整体资金的流动性。此外,公司还可以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个别周转较慢、资金占用量大、效益不高的业务,从而加快资金流动,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追收计划,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减少或避免坏账的出现。

三、结论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2篇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设立,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工业总产值1029亿元。在2009年《经济观察报》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评选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居第五,荣登中西部各开发区榜首。2010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①。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住宅产业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步伐,抢占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努力打造等离子产业园、高亮度LED产业园等科技园区,拥有如联想集团、仁宝电脑、航嘉、宝龙达、捷敏、芯硕半导体、泰瑞达等一批典型企业。它们分属两类产业,一是等离子产业。等离子产业主要以等离子产业成熟技术应用项目为主,兼顾发展与之相关的电子产业。主要项目包括关键技术的应用和设备制造: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制造;等离子体无害化热解处置危险废物设备;热等离子体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等离子体清洗技术;火力发电等离子体点火;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离子体环境技术;等离子体工程以及在材料工程方面的应用。二是高亮度LED产业。重点引进国内外LED产业上游的外延材料和高亮度LED芯片制造企业入园投资,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成每月可生产高亮度GaNLED氮化镓蓝绿光外延片15000PCS(片)、高亮度AlGaInPLED四元外延片20000PCS(片);若全数投产成芯片,则每月可生产GaNLED芯片400KK(4亿粒),AlGaInPLED芯片1000KK(10亿粒)的工厂[3]。

(2)生物医药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方向,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鼓励发展生物制造,积极培育生物环保产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以承接跨国公司的研发外包(CRO)、制造外包(CMO)、营销外包(CSO)等方式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重要的现代生物产业制造基地和关键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努力打造生命科技园、医药健康产业园,拥有如赛真、拜通、尼普洛医疗器械等一批代表企业。其中一类是生命科技产业。生命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占地约180亩,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品创新与研发机构。目前园区正在建设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亿美元,主要合作方包括波兰拜通公司、新加坡赛真公司。项目主要从事胰岛素、乙肝疫苗的研究与生产,园区将陆续引入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和乙肝疫苗、赛真公司白介素-2、干扰素-2、人生长激素产品、拜通公司的长效胰岛素、抗肿瘤药等产品。另一类是医药健康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完成用地77亩、建筑面积6万平米,2008年7月份交付使用,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仓储和办公。首批15家医药企业已正式入园,年销售额达20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今年6月交付使用,目前签订入园协议的企业已有20多家。开发区积极推动入园企业做大做强,力争经过3-5年的建设,努力打造一个以药品为主,医疗器械、保健品为辅的综合性产业集散中心,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配套齐全、交易电子化、信息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的百亿元现代化医药物流产业园区。

(3)新材料产业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发展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化;努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如杰事杰工程塑料、铜冠铜材、库尔兹压烫等一批典型企业。新材料产业园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规划面积约1500亩,建设项目包括轻质高强节能墙体材料、环保室内装饰材料、化学建材和防水材料等新型建材;光通讯、半导体发光等信息功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电容器等与能源相关的新材料;纳米材料应用等产品。

(4)新能源产业合肥新能源(节能科技)产业基地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规划面积约1500亩,建设项目包括光伏电池晶片生产、光伏电池制造、模组封装、太阳能聚光跟踪技术产业应用、太阳能照明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生物质发电设备、热泵等节能技术产品,将逐步形成光能、风能及节能技术应用为主的产业集聚。

(5)住宅产业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按照“四节一环保”的原则,在区内规划建设一个产业园区,打造全国住宅产业化基地;建立一批示范点,形成全国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形成全国住宅产业化产品开发和理论研究中心;建立一个物流与信息平台,打造全国住宅产业化物流与信息平台之一。目前,已有康拜环保秸秆板项目、蒙达科技园、西伟德建材、仁创砂产业园、罗宝墙板等企业入区建设,总投资10亿美元的中国阳光集团也已签约,一大批住宅产业化及关联企业正在积极商谈。与此同时,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合肥研发中心和合肥建材质量检测中心已建成。以住宅产业化生产、研发、示范、物流基地建设为核心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将快速形成节能省地型住宅及相关产业集群,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合肥经济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及对策研究

(1)规模小

合肥经济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行业处于初创期,企业规模较小,如捷敏电子员工总数400人左右,2007年年销售额500万美元;又如罗宝建材,员工人数150人,销售额最多的2008年年销售额也只有4000万元人民币。由于企业规模较小,难以从大银行那里得到贷款,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小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和成本上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开展业务,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主能力比较了解,并且管理层面少,经营方式灵活,这也使得它们贷款的交易成本较低。建立一个以民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中金融机构体系是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同时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社区信用组织是一个风险和成本均较低的选择。当然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开发区政府应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2)风险大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期,技术成熟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弱,融资主体希望通过出让部分股权,以找到能与其共担风险、共享未来收益的投资合伙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板上市等风险偏好型的股权融资模式则更为适合。我国总结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推进,设立了创业板,使之成为培育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孵化器。同时还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鼓励设立按市场化规范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范围;开发区政府对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亏损也应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3)信用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如何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信用评级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中风险投资的引入,也会对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开发区应进一步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积极引进权威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以消除投融资双方在信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

(4)高级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投融资体系的创新则需要大量高级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合肥经济开发区应该积极引进大量高级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充盈到各投资机构、银行、评估机构及相关政府机构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出谋划策,制定出具有开发区特色、切实可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策略。

三、建立与合肥经济开发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融资服务体系

合肥经济开发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行业还处于初创期,技术成熟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弱。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发展阶段和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特点,开发区应建立相应的现融资服务体系:

(1)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制订税收激励政策。开发区地税国税应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二是开发区应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给予新兴产业政策上的扶助,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预算管理。开发区已每年从创新资金中安排资金,作为有偿资金滚动使用,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鼓励开发区内金融企业向区内主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贷款,如区内国元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还款意愿及还款来源、可提供的担保等相关因素,向中小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2)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首先,开发区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制定相应的引导性政策,促进并引导一大批民营性的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合肥经济开发区,进而带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合肥经济开发区,最终促进合肥经济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和私募基金。为规避风险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的投资风险,对其因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执行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后仍有风险亏损的,给予风险亏损额一定比例的资助。

(3)政府鼓励与支持下的金融创新第一,建立健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新型质押贷款,上述质押贷款发生风险亏损的,政府给予风险亏损额一定比例的资助。如2006年,合肥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需要总投资4.3亿元,企业却只拿得出占投资总额1/3的资金。合肥经开区在充分评估杰事杰新材料前期巨大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落户所必需的设备投入,由该区下属的国资公司海恒集团直接出资入股合肥杰事杰,占8%的股份,待项目正式投产后择机退出,条件是上海杰事杰把11项专利的知识产权质押给海恒集团,由海恒集团向银行担保贷款,并由海恒集团为其代建厂房。这种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模式的方式极大解决了企业资金缺口。第二,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行业处于初创期,企业规模不大,融资有困难。合肥经济开发区鼓励区内战略性新兴企业申报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走单独程序,不要求列具体项目,扩大了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有效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期融资难问题。

(4)加快发展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平台加快发展和完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平台,帮助合肥经济开发区符合条件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到深圳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为合肥经济开发区符合条件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并为一些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提供平台。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3篇

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 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 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 贷款的可研。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 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详细规定。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四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涵: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按照建设内容不同可行性研究可分为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农业/种植业与养殖业项目可行性研究 、市政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环保项目可行性研究、交通建设可行性研究、教育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各类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侧重点因行业特点而差异很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必要性

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在投资必要性的论证上,一是要做好投资环境的分析,对构成投资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 ,二是要做好市场研究,包括市场供求预测、竞争力分析、价格分析、市场细分、定位及营销策略论证。

2、技术可行性

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各行业不同项目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内容及深度差别很大。对于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论证应达到能够比较明确地提出设 备清单的深度;对于各种非工业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也应达到目前工程方案初步设计的深度,以便与国际惯例接轨。

3、财务可行性

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 清偿能力。

4、组织可行性

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5、经济可行性

主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6、社会可行性

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等。

7.风险因素及对策

主要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

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 ,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4篇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中商智业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中商智业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六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

6、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

7、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1、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7、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8、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9、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要求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可行性研究工作对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防止错误和遗漏,在可行性研究中:

(1)首先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要按照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深度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内容要完整具体,应尽可能多地占有数据资料,避免粗制滥造,搞形式主义。

在做法上要掌握好以下四个要点:

①先论证,后决策;

②处理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评估这三个阶段的关系,哪一个阶段发现不可行都应当停止研究;

③要将调查研究贯彻始终。一定要掌握切实可靠的资料,以保证资料选取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和连续性;

④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对于涉外项目,或者在加入WTO等外在因素的压力下必须与国外接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还应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3)为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质量,应保证咨询设计单位足够的工作周期,防止因各种原因的不负责任草率行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5篇

一、发展特点

(一)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六大优势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9%,2012年六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7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1%,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0%。六大优势产业中,钢铁业仍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一还多,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以上。

(二)二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增加新建项目投入和技改投入,寻求新的发展点和优化产品结构,进行二次创业。仅2012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就完成了94亿元,实施了123个工业项目,同比增长了48.8%;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0.6亿元,同比增长23.5%。一大批从事铁矿采选业、房地产开发和矿山机械制造业的企业家把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再利用等新兴产业。

(三)企业品牌意识显著增强。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839件,“栗源”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城、蓝猫等12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美客多袋装甘栗仁、栗源甘栗仁和塑杯水果罐头、等16种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知识产权,提高了企业产品知名度,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

(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通过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学研技术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龙公司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国家钢铁研究总院合作,成立了国内民营钢铁企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一超盛方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遵化装备制造工程研发中心”。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企业科研中心15家,承担国家、省、市项目26项,取得科技成果6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6.8%,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85%。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全市主导产业和企业,主要集中在依托冶金矿山等资源型产业上,而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则明显缺乏,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县域经济竞争力较低。在产品结构方面:企业产品普遍存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多、高中端产品少的现象,产品竞争力不足。在支撑作用方面:各产业支撑作用非常不均衡,具有支撑作用和地位的产业单一。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虽然是三大优势产业,但就其工业增加值在整个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来看,三个产业之和只有11%,只相当于钢铁业的二分之一,一钢独大局面非常明显。在企业规模方面: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20家,只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大型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建龙、港陆两家。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各行业非常缺乏具有带动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

(二)发展后劲相对不足。项目支撑方面:从全市来看,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数量非常不足,在建项目的质量和档次又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工业未来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技术支撑方面:不论是在企业创新投入上还是在技术引进上,虽然都较前几年有了明显进步,但企业创新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互动机制还没有普遍有效建立,真正属于企业的核心技术成果还很有限,创新步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智力支撑方面:全市大多数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还不适宜高级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虽然有部分高端技术人才和中、高级技工加盟企业,但也很不稳定。企业高级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工人普遍稀缺,已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瓶颈”。电力支撑方面:由于近几年电力项目建设滞后,造成了我市220千伏网架结构不合理、110千伏网架薄弱转代能力不足、35千伏网架单一不具备转代能力,电网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已没有太大的增容空间,电力供应问题将成为制约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硬件因素。

(三)发展环境尚需优化。环境也是生产力,企业只有在优越的发展环境里,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更有效、更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贡献社会,否则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还存在“服务企业停留在口头上、政策落实停留在纸面上、严格管理体现在吃拿卡要上”的现象,政府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助推企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围绕优化传统产业、扩充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谋划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培育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着力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坚持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并重、大中小项目齐上,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支撑。

1、做好耗钢产业这篇大文章,实现钢材就地转化升值。

按照“控制总量、整合重组、延伸链条、节能减排、循环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科学编制耗钢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耗钢产业项目谋划和引进力度,放大钢铁产业优势,推进“两减(减量、减排)、两增”(增质、增效),重点实施“四个一批”,实现钢材就地转化率达到65%以上,总量突破550万吨。即:转型升级一批。围绕加速推进普钢向特钢过渡、原料型普钢向终端产品转型,在钢铁企业实施一批技改项目,将现有800万吨普钢产量,在企业内部转型升级385万吨。就地转化一批。装备制造业是遵化市耗钢大户,每年耗钢在180万吨以上,主要使用中厚板焊制机体,但建龙、港陆两家钢铁企业目前产品均为薄板。为解决钢材生产企业与本地钢材耗用企业产、需断档问题,提高就地转化率,应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通过技改调整“两钢”产品结构,增加中厚板品种,使装备制造企业在本地有可用之材;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增加钢材使用量,使每年本地装备制造企业耗钢总量突破150万吨。引进加工一批。鉴于建龙、港陆两家企业的板材基本销往江、浙、粤等南方市场,作为生产家电、五金、钢木家具的原材料。应依托“两钢”,吸引下游用户来投资建厂,力争钢材就地转化量达40万吨以上。循环利用一批。围绕整个产业“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对钢渣、废钢进行循环再利用。一是利用“两钢”的钢渣废料,建设年产40万吨硅钙硫镁肥项目。二是依托石门废钢加工基地,进一步扩大废钢收集、加工能力,使废钢生产炉料产能从现在的30万吨扩大到50万吨。三是鼓励现有铸造企业增加废钢使用量,提高钢材重复利用率,年利用废钢总量突破15万吨,促进废钢、废料直接转化成终端产品。

2、狠抓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做强。

装备制造业:要围绕“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上项目。通过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技术引进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装备制造项目的谋划、引进力度,扩充项目建设总量,逐步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食品加工业:要围绕“提高食品加工企业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上项目。狠抓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提高行业经济总量。建材业:要围绕“扩规模、上档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上项目。重点突出尾矿砂综合利用、门业提档、岩棉扩能项目。医药化工业:要围绕“强化硬件、新产品开发、扩充总量”上项目。全面实施新版GMP,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开展通用名药物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和再创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加快新产品产业化速度,打造重量级的医药企业。

3、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一是依托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大型成套设备、新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装备等先进装备产业;二是全力抓好泰达秸秆发电、三兴生物制炭、大唐新能源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促进生物质等能源的综合利用;三是加快信息产业项目谋划和实施力度,以建设“智慧唐山”为契机,加速电子信息项目的引进,填补产业空白。

(二)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院校和中介机构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现代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企业自己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激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通过不同方式和模式的创新体系建设,使技术创新网络覆盖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努力打造技术创新承接和扩散平台,强化企业技术支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作用,组织引导企业加快攻关一批对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并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扩散。

2、加强知名品牌培育,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的信誉支撑。坚持把加快质量品牌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名优产品培育计划,建立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会商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争创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的鼓励支持政策,激发企业品牌建设的热情。开展先进的营销理论、品牌管理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品牌培育意识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营销策划、公关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企业推行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加快构建食品质量诚信体系,打造质量品牌文化,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智力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开展“人才兴企行动”和“素质提升工程”,建立起人才引进和培养相互补充的智力应用体系,把短期培训与长期教育结合起来、把企业自主引进与政府重点引进结合起来、把政府鼓励政策与企业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联合互动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一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全市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实现技改节能20万吨标煤以上,力争在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二是强力淘汰落后。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督促企业制定淘汰计划,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进行强制性限制和淘汰,加速淘汰落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推进尾矿砂、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钢铁利用为重点,抓好中环固体废弃物利用、金圆环保抗震建材等尾矿砂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尾矿砂综合利用率;加快石门物资回收公司国家级废钢配送中心扩建步伐,打造废钢循环利用基地。积极推广尾矿砂制转、修建路基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尾矿砂综合利用水平。鼓励支持企业新上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做大循环产业。四是严格行业准入。优先发展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产业项目,加大土地、资金、电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从源头把关控制,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扩张。

(四)以优化环境为助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

1、落实政策,为企业提供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

积极落实国家、省、唐山和我市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等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让各项优惠政策惠及所有企业,切实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放大效应。同时,按照市场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向民间资本开放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所有可能领域,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序竞争,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2、强化服务,为企业营造温馨亲商的社会环境。精简审批事项,推行服务公开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查处刁难企业、人为设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行为,切实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健全工业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工信、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推进企业融资体系建设,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积极化解融资难题。依托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人才培训基地、职教中心、工会技校等技能培训机构,为企业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在“管理创新、素质提升”、“市场营销与发展战略策划”、“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和企业员工技术水平。

3、规范管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五规范”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压缩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空间,细化完善等级标准和适用条件,促进公平公正执法。全面推行联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重复处罚。严格控制涉企评比、达标等活动,继续落实企业生产“宁静日”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全面治理市场秩序。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严厉打击“三抢”和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干扰企业生产、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保护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真正让广大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三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评价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全面客观的信用评级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五)以培育龙头为支撑,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