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2-01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数学课就是要求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讲透,学生会记忆,会做题,而不管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要用于实践,其实数学实践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侧重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

高中数学课的的活动是指学生在实践中开展活动,是一种生活环境中的实践、感受、体验、领悟、动情,从而增强数学素养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前提,自主活动、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主要探索学生特征,以多种活动为组织形式。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中数学课必须发挥的作用。

现行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要求分为“认知”和“行为”两个部分。“行为”部分几乎都是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要”学生怎么样做,这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憋端“重课堂说教”、“轻亲身实践”,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的现象。其实,高中数学课就是一门工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养成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特点,将高中数学课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高中数学课教学发生深刻变革,由封闭型向开发型转变。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感受和实践,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寓认知于行动之中,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加强高中数学课实践活动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具体做法及肤淡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直接参与调查搜集等实践活动,实现课前预习的目的

课前预习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高中数学课的预习又与其它学科不同,它的大部分课文内容都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学生调查研究、访问了解、搜集相关资料或参加相关社会生活实践体验活动等,来实现课前预习的目的,促使学生产生高中数学行为动机。再学习教材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的道理了。

二、利用实践活动模拟,实现课堂教学的学习激情、突出重点、巩固新知

传统的教学往往习惯于用“说教式”的方法,把高中数学课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和公式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已有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主体性学习。由于学生模仿性强、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特别是喜欢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模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激趣、突重、巩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忠于课本设游戏――激趣导入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的学习将是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因此,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设计恰当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对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2.利用课本设活动――突破重点

对于高中数学课,每一课都有它的重点,而评价一切高中数学课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它是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个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加生活情景下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活动和情感,就非常有利于突出重点。

3.情境模拟――巩固新知

新的知识学完了,如果不加以巩固和练习,很快就会被学生所谈忘,而及时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生活情境中模拟实践高中数学行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主体性,更主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来巩固新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模拟实践高中数学行为,也是课堂教学体现实践活动化的另一种方法。如《合情推理》一节,通过模拟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演示评价,但在学生演、评价过程中,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激励他们大胆猜想、归纳出相关结论,进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

可见,指导学生模拟实践活动进行演练,是课堂教学体现实践活动化的好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学生演示时,要多让那些平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的学生参加相应的情境表演,便于及时矫正鼓励,其效果会更佳。

三、开展行为实践活动,实现高中数学课的“寓知于行”

行为实践活动是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生活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高中数学行为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一堂课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只有通过学生反复不断地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在抓好课前、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后组织学生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实践,开展行为实践活动,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变知识为能力,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切实实现高中数学的“寓知于行”。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2篇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素质教育。

一、构建素质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全面发展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般是:学科标准、会考说明、高考考试说明、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实际水平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在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目标必须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如知识目标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认知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用”什么等具体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识记、阅读、模仿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能力;情感目标即为个性品质目标,它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此外,素质教育还特别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广泛了解学生,建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高中数学,知识多,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只会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知道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必将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教书而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知识,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教材和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刻苦钻研精神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租J=进心。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问题,典型习题及其变式、引申与拓展等,创设问题情境,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考虑活动的方式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的能力,紧扣教学内容,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做到学生人人有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方式、任务、时间和角色等。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也是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功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分析概括数学概念。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概括实际问题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对于一些金融、经济的数学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经济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都蕴含在数学思想中,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高中数学蕴含着比如待定系数法、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和具备自觉采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衔接;方法;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5-02

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高中数学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高中新教材,进行模块教学,感觉内容多,时间紧,学生难学,教师使用教材困惑多。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师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材,师生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而且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心理因素等。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1.研读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初中课改采用的教材,从内容,编排及要求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的改变,不了解这些,在衔接教学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如初中课标降低了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注重估算等,这些和以前差别较大,中招考试试题的难度比以往降低不少,允许考生携带计算机进入考场。这些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不可否认地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致现在的初中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依赖很大,离开计算器,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初中数学新课标降低了一些要求,如只要求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且明确规定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没有列入《标准》中,高中教材在必修2的解析几何内容中,求直线和圆的交点坐标,求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时,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出现了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二次方程组等。初中的老师为了对付中考,很多与高中知识有关联但是中考不考的数学老师课上不重视,给我感受比较深的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这个内容很多在初中只是提一下,有的甚至连提都不提,但是高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经常要用的,当然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如配方法、公式法,但是对于系数大的方程,学生就无从计算了。所以就造成很多高三的学生都面对一元二次不等式都是一个难点。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一必修1集合章节,设A={x|6x2-11x-30<0},B={x|7x2+13x-60<0},求A∩B,A∪B。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用公式法求解,但是结果大部分不正确。如果会用十字相乘法求解就会非常方便。再举一个例子:韦达定理x1+x2=-■,x1x2=■。我在上课的时候说出这个定理很多的学生都说没有听过,但是高中这个定理却在高中非常重要,比如必修四三角函数章课后有这么一道习题:已知tanα,tanβ是方程2x2+3x-7=0的两个实数根,求tan(α+β)的值。这个题目是A组的一个简单题目,只要用和角的正切公式展开,在结合韦达定理就可很快解决,但是我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包括好的学生展开后就不知道如何做了。还遇到过很多这种类型的练习。还有就是完全平方和(差),平方差,立方和(差)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都是高中必备的基础而学生又是初中学的很薄弱的环节,这里不一一举例。若教师不了解这些,在相关内容上很难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上做到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做好初中数学内容的针对性复习,加深和补充工作。高一的必修课程不管采用那个顺序,都要先教必修1,从实践过程来看,必修1的内容学生普遍感觉抽象,难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包括原有的知识结构,都不大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因此,不论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还是人文关怀的角度,对高一新生的数学教学要安排一个过渡和缓冲,查漏补缺。根据各校的实际,用一个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补充初中的数学内容。复习拓展的内容主要有: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②函数的概念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联系,初中教材有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内容,相关的探究方法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对这个做法目前争议不少,有些老师认为高——个学期要完成两本必修教材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这么做不可行。但是从课改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这么做有三点理由,一是有利于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前面的复习有助于后面教学的展开,为学习高中新课程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三是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存在的脱节问题,避免以往必修1刚学完学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的尴尬局面。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渗透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挑战,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即科学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

一、通过介绍数学史来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历史有以古知今的作用,如何运用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是国际数学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数学教学应充分反映数学的文化底蕴,从课程内容、概念形成、证明方法、习题配置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融入数学史,丰富和促进数学教学。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史,着重于过程,学习历史上世界各国数学家的献身精神、创新思想、细致敏锐的见识,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

(一)开设数学史选修课,介绍一些涉及重大进展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比如:数学科学产生与逐渐繁荣的历史;数学思想逐渐演变的历史;数学家逐渐纠错的历史;数学应用逐渐扩展的历史;数学崇尚理性的精神;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数学的美学价值等等。

(二)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相关人事,将人文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强调数形结合。华罗庚教授曾写了一首词: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知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这样一给学生介绍,既有助于加深理解,也有助于记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数学文化教育,学生很乐于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华罗庚教授的文学水平极高,他写了不少诗文,并以诗歌的形式传授数学方法论,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和挖掘的财富。

(三)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再通过撰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数学作文并组织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资源了解数学与历史、经济、文学、艺术、军事等的关系。引导学生就某个专题通过网络搜集、查找、阅读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些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科普论文,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文化、科学、美学价值,如通过网络查找有关我国古代、现代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成才过程,他们对现代数学的贡献等,都是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

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课时相对多一些,加上高中数学又是相对比较难的科目,许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数学课堂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就显得特别大。课堂文化是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文化现象,它是由教育传统、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个人的修养和作风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定,弥漫于课堂的特定氛围,以及制约师生行为的习惯等文化现象。同一个学校的各个班级的课堂上因科目、老师、学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课堂文化,它就像校园文化一样属于一种亚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力量,把握得好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笔者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文化需要重建数学文化的内涵,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魅力,使课堂文化成为渗透数学文化,影响学生精神风貌,和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创新是高中数学课堂文化的灵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一定要有数学大师们那样辉煌的数学成果,但应该具有他们的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学者,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感染和鼓舞下,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怀着对未知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努力探索新知的抱负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和信心。

(二)民主是高中数学课堂文化的准则。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自然就有一个发挥民主的问题。数学世界是最能体现民主的,没有绝对权威,能者为师,教学相长,学生会在民主氛围里感受到数学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将启迪他们热情地走向数学文化。民主的课堂是思想自由、开放的课堂,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探讨研究甚至争论成为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的这些思想火花要给予保护。

(三)合作是数学课堂文化的核心。现在欧美等西方各国盛行“合作学习”教学法,除了学习需要相互帮助之外,培养合作精神是教育目标之一。数学史的进程本身就是合作的结果:古――今――国内――国外,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完善了数学,也完善了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合作小组寻找课题,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实现真理的平台,学生必将自觉深入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去。现在部分重点中学竞争过度,通过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来刺激学生争名次,实际上是摧残学生心灵,弊多利少的做法,数学文化的介入,无疑将净化我们的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 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心志、培养思维的有效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它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意义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教师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长此以往,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表面看,提问多是教与学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三、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提问措施

1.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仅仅在表面上看似繁荣,背后却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良好态度

老师的教学态度就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老师以平等和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会跟着老师的引导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所以教师应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进行课堂提问,使学生在轻松、自在、和谐的气氛中、愉悦地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如一位教师提问时,被叫到的学生答不上来,很难为情。这时,教师马上请他坐下,并走到他身边说,对不起,老师不知道你没考虑好。这种尊重学生的师德和教学艺术,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后来,在课堂上,这名学生总是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而且正确率很高。

3.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仅仅在表面上看似繁荣,背后却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对于数学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

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的规律,精巧创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5.课堂题问要积极评价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6.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主。学生主动学了以后会提出哪些问题、发表哪些观点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争执,产生困惑。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出来,充当“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还可能承担组织部分学生间共同活动的任务由于增加了学生间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即使原先学生主要承担的“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只是听教师“问”与“说”.还要听同学的“问”与“论”。学生会对教师的教提出建议,他们的主动性已经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发生了“教师听学生指挥”的现象。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逐渐养成了从善如流的豁达态度。

参考文献:

[1]林建平.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U].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6).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6篇

【关键字】新课改;高中数学;方法策略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过度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改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主张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内涵所在。新课改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把整个课堂都交给学生,让学生独自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拥有课堂内容、作业形式和内容等决定权。因此,很多教师由此过分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学校也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相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需要一提的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多样性,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都降到了很低,对于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研究直接照搬别人的方法,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2.新教材存在缺陷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相应的高中教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规划调整,但是在新教材中数学知识的顺序存在不合理,有些知识点没有循序渐进,还有的前后衔接不得当,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知识点在教材的编写中被删减,加入了很多现代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出现了很多探究性的问题,但是删减过程中一些重要或者为后面学习铺垫的知识点也被删减了。并且,新教材与其他教材的衔接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教材更加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高中阶段,其主要目的还是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3.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说课改后的新教材的确存在着很多不成熟不准确或者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也不能把新课改的主要问题归于教材内容的缺陷和新课程标准的不合理,因为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因为课时不够用,因为他们往往会觉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所以对有些重点的知识点进行盲目的扩展,因而增加了教学实践。相比以往的教学,是鼓励教师对知识进行补充和扩展的,所以教师会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来进行教学。总而言之,教师需要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样才能为实现高效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良好的基础。

二、解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策略

1.变换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果高中数学教师想要深刻理解并且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观点、理念以及教学目的,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新课改是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从以老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多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与需求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用因材施教,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最后,老师也需要在平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开展高效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从而从本质上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互助、自律自主的学习环境,并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还建立起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到,高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和叛逆期,正是学生需要张扬个性、凸显自我的时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课下多多了解和注意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地帮助或者指导,在课上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和提问,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且不吝啬于表扬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展现自我,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对于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也要给予及时地反馈,使得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能找到最好、最高效地解决方法。总而言之,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环境,营造良好的学生氛围,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需要团队的合作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又或者是课上遗留下的难题,需要团队的发散思维和资源整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团队协作方式和方法进行启发与指导,教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以及讨论模式,避免闲谈聊天等现象的发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能让同学之间能够互相更加了解与信任,也丰富了课堂形式,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团队的意义和作用,团队的队长会有成就感与,队员会有自豪感,而这些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给不了的。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

三、总结

在新课改的步伐下,我国的教育迎来了新的突破与改变,教学内容变得更贴近实际,教学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向分看”也渐渐向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转变,虽然存在着教师认识不到位、教材不合理等等问题,但是不能否认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其时代意义。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与创新,从而真正迎来新课改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邱守杰.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浅见[J].基础教育论坛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7篇

算法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数学中就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大到各种规划、政策的制订,小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甚至生活中诸如洗衣、煮饭之类的小事,无不蕴含着算法思想。总之,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既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高中学生而言,培养算法思想对其思考、分析问题上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的养成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对数学家庭中的这个新生事物,在目前高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材编制上存在一些问题。算法作为一门“语言”,必须有它的语法规则,但笔者翻看了新课程的几个不同版本,发现其代码的语法规则不同,如对print语句各版本规则、要求不一;即使同种版本前后两次印刷说法也不尽相同,如苏教版教材在第三版时对“if…else”的嵌套问题在书写格式上对else后出现的if没有另起一行缩格书写,这与结构化算法设计要求大相径庭,学生也容易造成混淆(这个问题在第四版得到修正)。特别要提的是算法虽然跟计算机联系较大,但在“语言”表述上教材上却推出了“伪代码”这一概念,用的虽然是BASIC语言的关键词,可语法却不相同,这样教师、学生编写代码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上机操作调试,缺少了这一环节,学生就少了对算法用途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对有些问题的分歧也只能停留在争论阶段。

(二)教师对算法不太熟悉。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没有程序设计基础,对算法不很熟悉,基本是在边学边教,特别是对算法的结构不了解,简单的流程图还能马虎过得去,对复杂的流程,如“百鸡问题”等不看答案还真不知如何处理;另外,算法的逻辑性较强,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变量被重新赋值、条件不严密或死循环等程序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少教师都感觉较累,还经常应付不了好学学生拿来的课外参考书的问题。而各主管部门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主要是讲早已学习过的新课标的内容、设置的理念,对具体内容特别是对算法基本没有相应的培训,教师只能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自己去认识算法,这就难免有认识上的不足和教学上的被动。

(三)算法与其他数学分支的整合度不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算法除作为本模块内容外,其思想方法应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其它有关内容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用算法解决相关问题。”目前,算法与其他数学分支关联的题型并不多,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也就是等差、等比的求和等简单应用,与其他数学传统分支的整合程度相比,算法的情况不能尽如人意,但实际上,算法与其他分支的整合还很多,如判断元素与集合折关系、复合函数的迭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统计的运算与判断、几何概型的试验、复杂的数列问题等都可用算法来解决,07年广东高考的第六题就是一道算法与统计的整合题。就目前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⒈课程资源缺乏,即使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资料也存在着若干问题,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渐渐好转。⒉先期进入课改的广东等四省高考中对算法的考查只有一道填空题,整合程度并不大,各校对开发算法与其他内容整合的新题型的兴趣不大。

二、针对以上状况,笔者认为可在以下诸方面作些努力

(一)教材改版时要及时修正,以求统一标准,易操作。教材编著者要时时关注一线教学,对可能的存在问题要多加推敲,及时修正。如对代码可考虑用VB,因为VB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接触过,有基础,而且也方便对代码进行调试。另外,统一代码也能有标准的语法规则,方便横向沟通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自我业务进修。针对教师对算法问题的一些困惑,各级教育部门在组织新课程培训时对算法这个“新成员”要多加关注,要重内容轻形式。各位数学教师也要注重加强自我业务研修,对程序设计要多涉及、多认识,可考虑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教学,以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注重算法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在算法三大结构中,循环结构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分析算法出主要问题就在这儿。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语句顺序变化和条件变化作比较辨析。如对右面这个简单问题可考虑作如下变形:①将“SS+1”与“ii+1”语句互换,看结果有何变化?②将“print S”放到“Wend”语句前,结果又将有何变化?③将“i1”改为“i0”,看看①、②的结果又是如何变化?④再考虑将当型循环改为直到型循环,又如何变动?通过种种变型让学生了解了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了如何去分析算法,培养了学生的算法意识。当然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全面。

(四)加强算法与其他数学分支的整合。随着算法逐步深入地走进高中课堂,将算法与其他数学知识融合将越来越重要,以后高考中出现算法新题型也应是意料之中,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在算法综合运用上下点功夫,这样既能注重知识前后呼应,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对右面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就较多:先分析算法,得出该题实质上是“求满足S=1×2+2×22+3×23+…+n×2n≥7000的最小整数”,再用错位相减法求得S=(n-1)×2n+1+2≥7000,得到(n-1)×2n≥3499。解此不等式用一般方法不太可行,但由于n为整数,不等式左边又为单调递增数列,可考虑用二分法思想来求得n的值为9。形如此类的题型只要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多思考,真正重视算法思想的渗透,定会给自己教学带来一番新气象。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第8篇

创新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站立在世界列强、屹立在民族之林的保证。我国的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却存在普遍落后的现象。教育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尤其在我国处于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更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出一批将来社会的栋梁人才。因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了课堂上教学重点的重中之重。

从数学课程来分析,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对既出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应用数学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部分能力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中必须抓重的部分。为了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不断的设立问题,打开学生们的大脑,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培养创新能力。本文将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2.离中数学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的用创新的思维、用多种角度来解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变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方面实现创新的同时,注重实际的运用,使学生习惯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鼓励提问和质疑,培养创新的行为。所有的创新,离不开对事件本身的质疑。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会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知识的教授对学生而言本来就存在很多难以接受的点,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对命题和真理大胆的质疑,而不是用搪塞的方法把学生的创新苗头给掐死在摇篮里。用宽容的态度,用弓丨导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们的提问和质疑,尝试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用Xt命题真理推演的过程提髙学生的发现和分析能力。通过这搜,能有效的使学生们自觉的思考问题,形成自我主动性的创新,也就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了创新意i只。

(2)构建新型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创新意识的养成离不开互动性的氛围,应该给予学生们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课堂气氛的营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和学生们进行互动,多提出问题,把自己定位成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和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们的理性思维问题,给予充分的帮助,让学生们体会到课堂的温馨,才会促使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去共同解决问题。

3.离中数学教育学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一直发生改变。而培养创新能力是时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在多变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社会的需求。

(1)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高中的数学学习不应该知识简单的接受和模仿,还应该多多自主探讨,尝试合作交流,培养自学的方式。多样性的学习,能放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实现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放开手脚,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形成了自主学习,就形成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再结合平时课堂上正确的引导,这种自主思考能力能很快的转变为创新能力,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

提倡探索性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扮演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利用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给学生们提出问题,一起进行探索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其他应用科学结合在一起,不断的为数学的教学注人活力,探索式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善于合作的人,才能更适合社会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学生一^人去面对问题,而是多方共同讨论,在合作i寸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形成了自主的学习,能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我的改善,这样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解题教学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于使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更注重的是使学生们自主解决生活的问题或者学术上的难题。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解题的技巧,从多个角度来看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说教式教学,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从所学的知识中自主进行验证,这样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还能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拓宽,提高创新能力。

(3)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学科的创新教育。数学是一门活学活用的学科,在髙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形成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最后形成一般规律。所以在这其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研究性教学。

4.结语

当下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便是从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引导学生耳朵理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利用髙中数学独具的魅力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们自我创新意识的进步,在高中数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们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新时代的社会人才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