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语文培训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是由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思想性质所决定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作为启蒙者,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此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要时刻依据教育教学法规的要求,积极工作,认真分析领会课改新精神、新理念,尽心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知识素质
渊博的知识积累是语文教师素质的具体体现。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掌握扎实的语文教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其他学科如哲学、政治、历史、物理等的相关知识,对社会地理、自然现象、世界形势、生活潮流乃至传统文化也要有一些基本了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时时充电,处处学习,真正做到学识渊博,为人师表。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教学能力
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首先包括备课能力,它是课前准备的关键能力,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其次是上课能力,上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教育的重心;此外,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培养多规格、多层次、多门类的人才,还要求教师具备活动课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
(二)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和创新思维,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展现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效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阐述创新概念,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对策
(一)积极自主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激活了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以新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以适应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注重相互交流,积累专业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和习惯特征,它是教师一生的财富,是形成自身教学特点、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基础,对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同事间的经验交流,就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构建展示平台,培养提升自我才华
语文教师自我才华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学识和才华的展示。语文教师可在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办公开课,邀请领导和其他教师参与,在授课中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在工作之余,可开展教师演讲比赛、写作比赛、备课展示等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将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供他人欣赏,展现自身魅力。同时,可定期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语文教师交流学习活动”,将本校的教育成就与其他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展示自身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等,并积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完善自身。
(四)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课程培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现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法规、教学理论、师德提升等各方面的培训,强化自身素质,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积极参加常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整体素质
(1)积极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公共课全员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2)积极参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培训活动,全面提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提高素质。(3)积极参加高等院校组织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使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以学校为本,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引导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提高语文教师“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2)针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
3.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提升语文教师专业水平
(1)以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干力量,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成果展示、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2)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积极参与城乡联动、骨干先行的活动,引导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4.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国培计划,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级培训,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培训,它是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的精神,由国家级知名大学招标后承担的培训者培训(本次培训主办方大学,领衔专家是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大学文学院院长),它的目的是培训担负国家级、省市级培训者的培训,为日后对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前的培训。
它的培训对象:是今后能承担“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各类语文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者。以师范大学教授、省市级语文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为主,其中不乏全国语文界的名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等。比例是4:3:3。
它的培训目标是定位于“学习‘培训’”和“‘研修’学习”两个方面。学习‘培训’的任务目标:学习“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组织管理和对培训研修活动的引领、帮助促进,提高培训能力。
“‘研修’学习的任务目标:“语文专业的研修”学习,“语文教学的研修”学习。在认识、解决语文专业、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培训典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反思和研修能力。
树立培训研修新理念,形成培训研修新思路,明确培训研修新目标,选择培训研修新内容,掌握培训研修新方法,设计培训研修新方案。
它的培训内容是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可以借鉴的培训模式,结合本地的培训现状,探讨当前培训问题与解决策略,以利于明确培训内容、有效地设计实施和组织各类培训研修活动。它有三大主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语文教师培训研修的目标明确与内容选择,语文教师培训研修的方案设计。
它的培训形式是问题探讨,专题讲座,工作坊,课例研究,参观考察,学科前沿,实践活动,后续研修。
它的学员任务:每个学员要完成一份《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要完成一份根据下发任务的教学设计及其修改稿。
二.学习课程及其活动内容:
1.上午先组织开学典礼,由教育部师范司领导以及大学有关领导参加并讲话,接着由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大学文学院院长温儒敏教授作专题讲座,温教授作了两个报告:一是《全面认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研修与培训》,该报告主要是对学员提要求,二是《关于语文课改及阅读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该报告主要阐释课改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改要从长计议,一步步向前;对当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阅读教学要多读、细读与涵咏,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品位;认为写作教学关键要准确表达,不追求文采,要大量阅读,适当练笔,直面高考(应试作文不能不练),但不拘泥于高考。下午分组分工,布置每个小组和每个学员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和一份教学设计。
2.上午聘请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作专题报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与举措》,管司长的报告从三个大的方面教师队伍建设的真知灼见:一是全国教育发展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又分8小点,不赘述),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举措,具体举措有七条:第一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鼓励优秀人才从教,第二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第三建设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制度,改革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四是加强改革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五是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形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师资力量,七是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标准,形成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管司长的报告透露,今年国家要出台《中小学教师培训条例》,规定教师资格重新认定,继续教育学时为360学时。今年国家还要出台《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定标准》等四个有关教师专业化方面的文件。
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做了一个题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专题报告。
3.上午,聆听教育学院教授、原全国中语会会长苏立康教授专题讲座《语文教师培训的目标设计与内容选择》专题讲座。苏教授从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运用学科教学知识与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两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内容选择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什么不清楚,甚至出现了选修课连教的篇目都不确定的情况,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教学重点难点的不确定性,教学程序知识的不确定性。
2.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①合作交流上纯粹的为分组讨论而讨论;②对话理论上机械的师生问答;③自主学习上存在学生活动教师不动的现象;④探究学习上存在浅层化现象;⑤学生主体上存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学习时间的现象;⑥教师首席上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⑦课堂提问上惨遭相爱表面化热闹化现象;⑧多媒体运用上存在滥用化现象;⑨语言积累上存在弱化现象;⑩延伸拓展上存在泛化现象。
(二).运用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有效
1.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的特点:①融合性:学科教学知识涉及:课程知识,学习者知识,背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等。②建构性:教学工作具有情境性,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教学具有个性化。③转化性: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知识。
2.语文学科教学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指语文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运用“知识支架法”和“变式转化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语文学科知识的特点:综合性,层次性,实践性。
学科教学知识:理解(理解就是建立联系,建立支架,变式教学)
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跟上来,如小说教学,以前我们常常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小说作品,现在是通过叙事角度,叙事方法来分析作品。
4.下午,分组研讨教学设计和培训方案。
5.全天分组由个人汇报教学设计和培训方案,专家和其他小组点评.
6.上午聘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为我们作题为《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报告,王教授的报告主要有五个部分:①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②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母语的影响,③从语法中心到语意中心的变化成因,④言语到语言的转换,⑤教师的学理与素质。
(一)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①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从间接知识获得预备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②人的能力包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能力。
③语言能力的培养:人的这三种的原动力是心能(思维能力)与体能(健康体魄),而心能是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语言的丰富和思维的敏锐直接相关。语言能力对信息贮存加工的速度和信度有直接的影响。语言对调节自身的心理、整理自己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语言对通过别人的表述、吸收别人的思想来丰富自己也有直接的影响作业。
④语言教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⑤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日趋完善。
⑥语文课程担负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任务。
(二)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母语教学应有的关系
①语文课的特点和语文素养产生的途径;语文课是科学但又有评价,语文课有普遍性但又有个性,有理论但又要落实“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实践。
②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论
③语感和语理;语感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学习)就能自然正确运用和辨别对错的能力,而语理,是用语言学等阐述语文的理论。
④教材、教师和教学教材编写缺少梯度信度和理论支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材),教师的语文素养没有新的提升,教学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⑤口语与书面语载体不一样,文体不相同,加工度也不同,口头说的不一定是口语,书面表达不一定是书面语。
(三)从语法中心到语义中心的转变
①语法中心在余文乐教学中的形成(50年代,语文分成语音词汇、语法、文选教学)
汉语是一种语法简单但语义丰富的语言。汉语语法成分简单和语序变化丰富。
②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词汇与语义问题。重点是词义引申与词汇积累。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如:A文化与词汇的意义,B生活与词汇意义,C科学的数字观和文化的数字观,D社会与词汇意义,E言语意义的经验型
③实现言语到语言的转化——从语言现象中观察语言规律:
A从语言现象找语言规律,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
B在文字的语境中讲清词义
C感悟不应当成纯经验式的“定理”
D把握语言与体验情境
我们应当把语文教学是一个提高境界的过程,通过与作者和他人的语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体验,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7.下午聆听了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报告,程教授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专家,他从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对我们进行了古代诗歌常识的普适培训。
8.上午,分组讨论小组的培训方案,下午由大学中文系教授为我们作题为《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专题报告。钱教授的报告从①如何认识鲁迅作品、②让鲁迅作品从高处走下来,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生命的契合点,③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有所讲有所不讲三个方面指导我们培训者,正确教好鲁迅作品。
(一)如何正确认识鲁迅作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鲁迅是中国民主思想的原创性高峰作家。鲁迅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最软的心田。
⑵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师,鲁迅作品是汉语现代文学的典范作品。A鲁迅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融入外来语、古语,把现代汉语的抒情表意功能发挥到极致。B鲁迅语言的装饰性,色彩感鲜明。C鲁迅语言的音乐性极其突出,鲁迅的作品不能只是默读,而是要朗读。通过朗读进入情境,产生感悟。鲁迅有的作品可以“喊读”。D鲁迅语言具有镜头感。E鲁迅语言有游戏性。F鲁迅的语言极具创造性、个性化。
⑶鲁迅作品充满人性、童真、本真。
(二)让鲁迅作品从高处走下来,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生命的契合点。
⑴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内心的契合点,让学生愿意与鲁迅作品进行精神对话。
⑵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找到契合点。
⑶用语文的方式讲语文,讲鲁迅作品。文从心出,循文会心。
(三)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有所讲有所不讲
⑴过去我们常常以为鲁迅作品应该讲深讲透,其实对中学生而言,就鲁迅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就行了,不需要深刻了解,播下种子就行了,实事求是说,有的作品学生暂时是读不懂的。
⑵有的时候,鲁迅的作品只需要“引而不发”。教师讲得眉飞色舞的时候,常常学生“昏昏然”,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只要给学生播下阅读的种子就行了。
9.聆听大学教授的专题报告《语文与语文教学》,教授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①语文课堂到底有多大,②语文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审美教学,③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④朗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语文课堂到底有多大。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课堂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语文教学还需要广泛的阅读,解读语文文本的力量语文文本本身并不够。阅读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天堂是一座读书馆,读什么书比怎样读书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高雅阅读兴趣有教师和家长来担当。
(二)语文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审美教学。当下语文教育的维度单一化,只有知识维度,学校要培养完善、完整、完美的人,“知识就是力量”不不够,“审美也是力量”。语文课就是审美课。
(三)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写作不单单是作家的事,一个人能写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四)朗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
朗读要和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古代认为“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水深流曲慢,贵人言语迟”,而现代社会口才对于一个人来说,极其有作用。朗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口语的品质,可以提升一个人口语的能力,汉语的音乐性、深刻性可以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陆为我们作了《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研修模式与实践》专题报告。教授的报告分四个方面:⑴研修面临的问题,⑵研修的基础理论,⑶研修模式,⑷我们的实践。
(一)研修面临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培训存在许多问题,存在三大挑战,七个问题:
三个挑战为⑴发展和应用共享的知识;⑵可持续改变中的艰苦工作,⑶正在改变的学校文化。
七个问题:⑴教师的学习与教学的矛盾,⑵教师的合作与教师的隔绝,⑶教师的合作能力与教师的独立发展,⑷聚焦结果与聚焦活动,⑸为什么评估与怎样评估……
教师专业学习与培训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指:课堂教学能力,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
(二)研修的基础理论:
学习理论: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⑴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研修活动设计:课堂观察/观摩课堂案例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训练。
⑵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研修活动设计:同侪互助/认知学徒专业对话/案例研讨教师实践社群。
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研修活动设计:咨询诊断项目研修远程学习圈。
(三)研修模式
⑴研修模式
⑵研修的操作策略:
①教师的知识: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
②日常教学如何创造与反思。
⑶研修的操作程序:A教师作为观察者B教师作为反思者C教师作为交流者D教师作为研究者E教师再研究。目的是解决隐性知识学习的难题。
(四)我们的实践
一、培训主题
以更新教师专业理念、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抓手,做好Xx县2105年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
二、培训对象
(一)培训对象为Xx县小学语文教师(200人)
(二)培训对象的特点
1.年龄结构复杂。由于是5年一个周期的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班将由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构成。
2.层次差异较大。培训班中有县级先进教师、校级先进教师、各级教学能手及普通教师等。
3.学校地域优劣。培训班中有来自城区小学的语文教师、有来自乡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有来自村小的语文教师。
4.课改熏陶差异。部分教师来自已经验收合格的课改学校,部分教师来自正在推行课改的学校,还有部分教师来自课改根本没有启动的学校,比如村小教师。
(三)培训对象需求分析
由参训学员年龄结构复杂的特点可见:青年教师最缺乏的是教育教学方法,中老年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由参训学员层次差异较大的特点可见:优秀的教师希望展示,希望给他们提供平台交流,一般教师愿意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要求培训内容拿来就能用;由参训学员所处学校地域优劣可知:偏远学校教师想借鉴同类学校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向城镇优秀学校教师学习的愿望;由参训学员在教学工作中受课改熏陶的差异性可知:部分教师尝到了课改带来的甜头,部分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正在大力推进课改,还有部分教师思想守旧,排斥课改;部分教师渴望提高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渴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尤其是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的运用。另外,大部分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课题研究,部分教师安全意识薄弱且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修炼。
三、培训时间
第一阶段:集中理念培训阶段(20xx年7月17日~7月21日)
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指导阶段(20xx年10月~12月)
四、培训地点
第一阶段培训地点:Xx教师进修学院
第二阶段培训地点:学员各工作单位或学区内交流(由县教科所组织实施)
五、培训目标
学员通过集中理念培训和集中实践研修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将综合提高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转变学员育人理念。具体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参训学员的综合素质。
(一)知识与技能
1.提高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策略
2.了解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做文明教师的内涵
3.学会做智慧语文教师
4.学会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方法
5.学会小学语文教学课型的选择
6.熟悉20xx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7.能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
8.会开展过程性评价
9.学会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10.了解Xx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掌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高级思维的方法
12.学会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生成问题的能力
13.学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14.掌握语文教研课题的选题技巧、研究方法
xx.了解市、县级课题的申报方法和课题研究步骤
16.了解互联网+时代(教育)背景
17.掌握微课的简易制作
18.学会翻转课堂的运用
19.提高作文和阅读教学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学员在集中实践阶段,通过教学设计、教学观摩、课时说课、公开课等研修活动,从而提升构建小学语文“卓越课堂”的能力和备课、说课、评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德师风内容的学习,学员进一步明确做文明教师的内涵,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为师理念和积极向上、为人师表的心境。
一、强化语文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意识不强。目前好多的语文教师培训意识不强,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往往都是学校安排的就去,不安排的就不想去,更有的教师把培训当作是一次旅游,到培训地点不去参加培训,而是到景点去游玩。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学习与工作、家庭各方面的矛盾影响他们接受培训的愿望。再者培训后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培训效果好与差都不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使得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是消极的。学校及教师不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对进修培训也不积极参与,培训的实效自然会降低。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式单一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培训地点几乎都局限在校内。校内培训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束缚在校内,久而久之,不仅会让教师们的视野越来越小,而且培训的理论知识难以与现实相结合。现在的培训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怪圈,几乎都是台上自说自讲,台下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睡觉,没有讲与听之间的互动。要么就是一定要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或请专家来做报告,都是先上课,然后再谈自己教学的思想,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完之后,教师却很少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融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当中,用他们的话就是说,特级就是特级,他们的课我们只能欣赏,是学不来的。这让培训效果打了一个大折扣。
3.培训内容雷同。现在的语文教师培训,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着重介绍理论方面的知识,缺乏实践性、新颖性、前沿性的内容,培训内容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多数都是解读新课改,或大谈特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与当前的语文教学相脱节,没有涉及到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需要与教改的要求,更谈不到有针对性地对接受培训的老师进行因人施教。因此,这种培训内容中有助于系统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很少,实际效果也不明显。
二、强化语文教师培训的对策
1.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其次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可能。多鼓励语文教师走出去上交流课或公开课,当他们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已经不能驾驭课堂的时候,他们想参加培训的愿望就会与日俱增。再次,用奖励杠杆来激发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完善语文教师培训监督制度,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把教师进修培训获得的成绩与他们的晋职与评优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要探索培训新模式,采用“案例+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培训。因为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是在现实教学中对自己进行指导。所以,我们的培训可以走进语文课堂,对常态课进行分析与解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信这种培训模式能激发语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活动中,培训者引导教师们围绕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问题的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角色作用的发挥等进行分析讨论。这种培训模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培训时要营造一个和谐、互动的培训空间,让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参与进来,能够敢于与专家对话或争鸣,活动中,先由教师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新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帮助参训教师排忧解难,从而提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3.在培训中应关注教师经验。教师的经验直接影响对培训内容的认可,他们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学习效果等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评判。如果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脱离,那么很难激起语文教师的培训欲望,而如果我们的培训符合教师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师就会感觉到这样的培训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起到借鉴作用。所以,我们的培训要关注教师的经验,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其次,培训内容要经过精心挑选,不能信手拈来,要先分析培训对象的实际水平,然后安排培训内容,去除那些不适应培训对象水平的内容。让我们的培训内容真正对语文教师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
三、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培训实效
(1)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培训准备,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申请一个账号,方便他们在培训之前登陆平台,浏览需要培训的一些课程,并且了解这些课程的目的、内容,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随时查看培训的动态及信息。
(2)培训过程中对教师进行辅导,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反馈。培训时要给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和作业,督促他们按要求进行课程学习,并且每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评选出优秀作业,实行学分制,教师在达到一定的学分之后才能算完成培训,对培训的教师起到监督和辅导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30―01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社会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新标准。那就是走专业成长的道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使其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是使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达到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的目的。要真正实现好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不仅要重视其自身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加强思想文化修养,还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生存与发展等环境需要。
一、教师要内外兼修,厚积薄发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业上有精彩的表现,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依赖强烈的内部动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因此要引导教师创造并享受自己的职业生活,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1. 要加强思想修养,提升道德水准。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非常重要,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文字本身虽然只是抽象的符号,可是它一旦有了生命的依托,就会异彩纷呈,就有了迷人的神韵。而能赋予语言生命的便是人的思想,思想的境界有多高,语言的魅力就会有多高。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实践语言,首要的就是要有思想道德的历练。像博爱、良知、志趣等等这些东西要好好培养。我们语文老师要在这些方面提升自己的修养,人品高了,文品才高,教品才高。
2. 要加强文化修养。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有了文化才有高度,才有广度,才有视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有个现实的问题,即文凭不高,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课。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精华、糟粕有准确、清晰地认知。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主题怎么把握,价值观怎么把握,都与文化功底有关。同时对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正确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 要加强文学修养。文学教育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但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文学修养就能够理解语言的奥妙,积蓄欣赏、运用语言的功力,能够欣赏语言、品味语言,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教师进行语文教育活动就能得心应手。熟知了文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运用这些规律完善语文教育生活,懂得完善语文教育生活就能享受教育职业生活。如果语文教师有享受语文教育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幸福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二、要营造适合教师自由成长的氛围
教师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尽管通过反思和行动能帮助教师发现很多自己没注意到的优点和潜能,但行动前的个人反思意味着自我揭短,群体间的反思意味着不断指出别人的不足,不断的行动研究意味着不断地揭自己和他人的短,并能不断积极通过行动改变这种“短况”。显然,要一直做有思想的行动者,除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勇气,还需要给教师一个开放的外在环境。
1. 建立学校群体对话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园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作为一种以学校为单位的参与专业沟通的过程来把握的,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场所,其管理和氛围时刻影响着教师。对于学校来说,没有教学的研究和没有研究的教学都是可怕的。
2. 改善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范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职后专业能力培养等阶段的连续体。教师的许多专业能力是在职后形成的,因此,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这是自身专业成长的一个机会。应当说,一次次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个加油站点,教师通过教师培训向新的征途迈进;好的教师培训是发展式的,它注重唤醒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成长与发展,它能触动教师对问题的思考,并带着这些问题向专业化的方向成长。
关键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西昌学院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号XY09-2B08。西昌学院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四川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治州辖17个市县(其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616个乡镇,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8.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占49.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基本处在大山之中,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信息不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彝族小学生语文学习,降低升学率,也不利于当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甚至也将影响凉山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解决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一、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汉语言学习语境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基本来自高寒山区,彝族生比例达到70%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达到95%以上(如喜德县民族小学)。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会说汉语,和孩子交流都使用母语(彝语),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学生进入小学,面对用汉语言教学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更不要说学习了,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语言关,先学会基本的交流用语,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即使这样,由于周围大多数场合缺乏汉语语境,汉语言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样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教学。
(二)教师素质不高,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1.教师学历低、任务重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语文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或者代课教师,大部分教师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 知识层次较低;也有部分教师属于民教转正,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很多教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懂英语、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在个别学校,一个教师既承担语文教学,还承担数学等其它课程,教学任务重,出现了对教学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山区,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上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思路公式化,常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让学生思索。带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倾向,不注重彝族小学生个体感受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 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仅仅使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进行课堂教学。在字音教学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读音练习上而不善于运用直观方法进行教学;写字教学基本以抄写为主来加深识字认字的印象,而忽视对彝族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示范指导;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上不注重“以读为本”,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对课文的讲解而不注重彝族小学生自身的朗读;习作教学脱离生活,不注重教授彝族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一味追求范式。
(三) 教学资源不足
与城市学校相比,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目前凉山州内11个国家级贫困县90%的村小教育情况都非常简陋,20%的乡小教育设施也不完善。全州处于较差办学条件的村小学生计91526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 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中,文章通过描写北京的景物来表现美丽的北京,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大山里的孩子很多还没有看过电视,老师除了干瘪的讲授没有其他任何的教辅手段,如果有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北京的图片或视频,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乡村小学都还没有计算机,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
二、对策
(一)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汉语言语境情况,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与彝族小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自由交流,从而使他们增强汉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自信地接受语文知识。在课堂外要鼓励加强彝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注重彝族小学生和汉族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多让彝族小学生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带着兴趣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通过与老师和汉族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来提高汉语交流水平,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多途径努力提高凉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1.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力度
针对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基本语文教学能力培训(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语文教材教法、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教师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语文教学新课改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认知结构。同时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要使教师学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网上查找学科教学知识和内容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培训方式从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培训等,用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在岗教师语文教学素质。
2.政策支持,引进高素质人才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地理条件、环境等较差,很难留得住人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而当地教师严重不足,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这些农村小学。鉴于这样情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提高教师待遇,或者进行定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三)争取投入,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影响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设施。学校领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同时,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应抓住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加大力度的机遇,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政府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大力改善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缩小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差距。
2. 面向社会,争取多渠道建设资金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个人纷纷参与到教育的投入中来,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就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出资,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配套部分资金,旨在促进中西部贫困县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项目。再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小学争取到了上海商人个人捐款资助建设了一间计算机机房和一个远程教育教室。今后,我国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例如:建立面向学校的优惠服务制度,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所需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注:本文感谢黄远春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
[2]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6期 ,第27卷 2011年12月
[3]张华,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线 2008年4月
[4]陈 芳,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资治文摘2009年4月
[5]吴平,提高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5)
一、培养项目顺应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与未来诉求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2011年4月,宁波市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实施《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会议强调,宁波在新一轮发展中要争优势、创一流,关键还是要靠科技、靠创新、靠人才,归根结底靠教育。办一流的教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城市。会议提出了“在全省教育现代化中,宁波要率先实现;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教育要率先实现”的“两个率先”的教育发展目标。强市必先强教,突出抓好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成为贯彻落实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关键所在。这为推进宁波市名师以上名优教师的高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支持。
目前,宁波市5万余名中小学教师中,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评选考核等途径产生的骨干教师共有2500多人,其中市名师和省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285人,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1.4%。成熟、骨干、优秀等关键词涵盖了这个群体的共性特征。这一由学科骨干教师成长而来、已被评为市级名师或省特级教师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在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何在专业发展上从优秀走向卓越,实现新的突破,从而引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引导其专业发展方向,为他们终身、可持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发展平台,是思考和探索高端培养培训问题的核心。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专家型教师培养项目――学科教育家(小学语文)培养对象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这一项目的推出,既是对社会呼唤更多优质教师的现实回应,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的内在需求。
二、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与策略选择
教师专业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要求培训分层进行,通过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参训需求,搭建多种平台,让有差异的个体在理念与行为改进上都有所提升。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小学语文)培养对象由小学语文学科宁波市级名教师和省特级教师组成,22名学员中,6人为省特级教师,16人为宁波市名教师。其中,有6位男教师,16位女教师,县市级教研室语文教研员8人,担任所在学校正副校长13人。这些培养对象,不同于其他培训群体。作为宁波市顶尖的高端培养项目,学员的学科教学和科研能力虽已有扎实的基础,但关键是让其如何通过项目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梳理和凝练自我教育主张与教育思想,实现专业发展由优秀走向卓越,在突破中跃升到新的高地。基于此,在培养路径与策略的选择上作了探索性的尝试。培养项目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宗旨,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采取导师带徒、小组工作坊等方式进行。研修尊重学员已有的教学和研究基础,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精心设计研修方案,以专题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紧密结合设置课程内容,使培训课程与活动方式既能满足特定参训群体的实际需求,又能顾及项目培养目标适度提升,体现课程的前瞻陛、导向性。研修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教学诊断、经验分享等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践智慧与理性思考的有机整合,帮助学员深刻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提高其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语文教学科研能力,促使每位学员能够学有专长、研有特色。导师组成员全程、悉心指导每个学员的研修过程,指导学员确立研究课题与个人发展计划,结合阶段性的主题理论学习,强化具有个性特点的岗位实践。项目研修的高端平台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促进了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全新认知,开拓了教师们的研究视野,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的教育教学难题。
在具体培养路径上,一是采用首席导师负责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育名家担任首席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审定任务书及小组内指导教师的分工,指导本组的教师实施项目;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多采用小组工作坊,其内容采取专题化设计,每个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坊,满足各自通识培训的同时,照顾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三是采用到南京、苏州、福州等地异地访学等方式,开拓学员视野,拓展延伸已有知识,把握住时展脉搏与语文课程改革趋势;四是专题论坛与撰写论著,即通过论坛和论著审视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促成其专业发展由零散趋向系统,从朴素步人科学,由表层走向深刻。
同时,遵循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优势为原则,以历练参训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导向,选择上海与宁波本地优质学校作为培养培训基地,引导学员在实践历练中感悟理念提升能力。
三、培养项目的“三高”特色与实际成果
项目培养对象由宁波市在职在岗小学语文学科省特级教师、市名师组成,培养项目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优势,实行首席专家协调下的导师组带徒制,通过专题学习、教学诊断、经验分享、读书报告、学员论坛、蹲点访学等方式进行。导师团队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吴忠豪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导师团队由上海以及江苏、浙江著名特级教师等构成。由此建构起国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屈指可数的学术高地,为学员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审视省思自己的日常教学,重新获得一种思考、批判和进取的力量,为教师们实现自我超越提供前提保障。
培养项目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培养宗旨,力求打造一支理念先进、造诣高深、素质优良、影响较大,能反哺教师队伍成长的教育家型的学科高端人才。
两年中,项目研修有序展开依次推进,从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写作教学的研讨、课例与课题研究方法到专题研修课程设计和实施,学员们始终沿着语文课程的前沿方向,行走在语文研修和专业成长的路上,将学术思考和理念实践两相结合,参悟到了语文教学的门道,寻找到了学术研究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研修为宁波市处于顶尖层面的骨干教师提供了高端研修的平台,满足了这类精英教师群体专业再提升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激情与创造力,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两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团队高屋建瓴的引领下,我聆听着智者的声音,感受着语文之美的濡染,在思想的盛宴之中,我收获巨大。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幸运。”“尽管我们心中明白自己离学科教育家还有很大距离,但我们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向着卓越型教师挺进。对教育的热爱给了我们毅力,给了我们勇气,给了我们腾飞的双翼。”学员的研修感悟,足以见证项目研修的及时性与必要性。
二是学员在研修中快速成长,已经或正在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区域中坚力量。在22名学员中,有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有2人被评为2014年省特级教师,有2人人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据统计,两年来,学员方蓉飞、顾可雅、罗树庚等已经或将出版个人专著12本,93篇,还有39项课题在省市级立项,其中33项已经结题。另外,还开设公开课110节,作专题讲座287个,培养指导青年教师276人。
三是联手国内著名高校对本地名优教师进行专业再提升培训,是宁波市培养高端教师的又一种新的尝试与实践。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培训的实践,引发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扩大了宁波市师训工作的影响力。宁波《东南商报・教育周刊》分别以《努力培养宁波本土学科教育家》、《栽培自己的学科教育家》为题,详细报道了学员课堂教学实践研修与专题论坛的实况,全景展示了项目研修的系列成果。《浙江教育报》在2014年2月26日以《宁波着力培育本土“学科教育家”》为题作了概要报道后,便在同年3月26日围绕卓越教师培养推出整个版面的专稿,在实践案例板块中以《合作分享成长共融》为题,系统介绍了宁波的实践探索与获得的成果。
四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培训的实践与积累的经验,为后续的中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家培养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在具体策略与路向选择上提供了借鉴,并与省“双名工程”和宁波市的“卓越工程”实现了有效衔接,丰富了教师培训尤其是高端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思考。“卓越工程”推进过程中,小学语文等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学员,将在自己由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发展之路上,肩负双重任务,合作分享,成长共融,发挥专业特长的示范引领,担当起“卓越工程”培养人选的导师角色,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代际传承,追求卓越,在岁月的淘洗中逐渐汇成富有特色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宁波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四、几点思考
一是凡是卓越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风格来源于思想。针对精英教师培训群体,学科教育家高端培养项目如何立足于学员实际,基于课堂,又能超越课堂,凝练提升个体富有探索性的思考与实践,借助专家团队的前瞻陛引领,以学员已有的本学科扎实知识和储存的丰富经验为基础;打开、表达作为经验的知识;审议经验,形成自我对学科的解释体系;传播、共享自我的解释体系,呈现实质性的物化成果等,这些应是项目实施中重点关注的“点”。
二是如何整合放大高端培养项目导师团队的效能,各展其长,形成合力,以及充分发挥宁波本地实践基地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一时间,各地掀起培训“大潮”,寒暑假对于教师不再是休息日,教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充电。
实际上,各级培训活动中的专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播给每位教师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农村初中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就要扎实开展诸如教学反思一类的,切合农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重视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反思基础
以前上苏教版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的时候,总是认为课文很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了解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论后,我感觉课不能这样上了。我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图片:千手观音邰丽华、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冰冷风雨中拾荒的残疾人、荒凉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通过我的深情讲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讲述自己积累的或是见过的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在被确诊为癌症后,没有想拖累儿女,自己决意和老伴住在一边,并坦然开朗地面对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面对治疗,结果癌症状况大有好转。她的讲述令我和全班同学非常感动。下课之前我顺势布置了作文――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例典型,很多学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二、把握反思内容,增强教学反思实效
1.反思教学成功的原因
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反思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以备业务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乡愁》时,县教研室领导坐堂听课,听过后给了我很高评价。我在窃喜之余,也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点是我设置的配乐朗读。首先,我在音乐的背景下深情朗诵诗歌;其次,在学生准备之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这样做一是突出了诗歌的情感效果,通过音乐和人声的力量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苗;二是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效果,为学生做了良好的引领。
2.反思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教学,发现不足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上的遗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语文公开课,来人很多,我感觉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结果课上得真不好。反思过程,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学生实际,结果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迟缓,我不得不把教学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主导课堂,就这样还是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设计。等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我就变得从容多了,因为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结构更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更实在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真得很大。
三、总结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语文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统一
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机械式的工具化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能把知识及时、迅速、有效地“塞”给学生,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设计,整个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并不鲜见。只有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细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过程中,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课堂。
2.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众说纷纭。我以为,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说,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串讲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讨论法、研究法)和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问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课文、学生、课堂情况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语文教学情感美、画面美的特点,能创造诗意般的审美课堂,带给师生美的感受,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多尝试情境教学法。
3.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否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第三,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立足文本,并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11-14.
[2]张小建.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学术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