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价托管的效果

竞价托管的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1篇

1. 股份转让市场交易机制的多元化与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当今时代,全球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各国资本市场都建立了适应本国国情、符合市场需求的交易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价格形成的根本机制,交易制度的选择事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价格稳定程度,并将最终影响交易成本的承担,而后者又与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相关联。就世界范围来说,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场外市场以做市商交易制度为主,并在引入竞价制度之后形成了混合交易制度;而以新兴市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场外市场都大多选择了竞价交易方式。建立于竞价交易制度之上的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在成立之初,相关法律法规就已对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方式限定为竞价交易制度。在其后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中,协议交易方式又被大量运用到了实践中。所以综合上述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不难发现股份转让的交易机制有三种:做市商交易制度、集中竞价交易制度和协议交易制度。这三种交易制度在我国目前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中均存在,并以后两种为代表。从多年实践看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证券交易所实行的都是集中竞价交易制度,差异的是前者是集合竞价,后者是连续竞价,在交易的连续性和股份的流动性上有较大差别。而股份报价转让业务以及在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所进行的股份转让,市场一般不自动撮合交易,只承担信息、股权托管等中介服务功能,股份转让还需买卖双方一对一洽谈协商来完成。至于在域外广为运用的“做市商交易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全面引入,实践中天交所在其混合交易机制中首先大胆采用,成为敢于“吃螃蟹”的第一家场外市场。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在2013年初出台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做市商交易制度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并将在上述办法实施后付诸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实践。但此种交易制度的施行是否可以使目前较为冷清的交易活跃起来,以及会带来何种负面效应,尚待实践的检验。

2. 对现有交易机制的改革需要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投资风险高、市场规模较小、股票流动性较差,并以大宗交易和风险投资为主。且各自在发展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市场对于自身的性质、定位也不尽相同,从事的业务范围更是界限不明、功能不一。就国有资产或大宗股份转让的具体操作来看,也只是为“手拉手”走进来的企业办理登记手续,市场所应有的信息发掘功能和价格形成机制未能真正实现,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流动渠道和资金进出通道依然处于闭塞状态。正如上文所述,完全采用竞价交易和协议交易的机制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高市场透明度,但却不能满足市场对流动性的要求,在寻找交易对手和即时交易上存在弊端,不利于大宗交易的进行。并可能导致估价的背离和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减弱,进而将更大的风险埋藏于市场之中。因此,突破单一交易制度的范围,在原有竞价交易和协议定价制度之外引入新的交易制度也成为了市场发展的趋势。就场外交易本身来说,交易方式的选择与交易成本的承担密切相关,而只有由券商担任证券交易一方当事人的做市商交易制度才能使交易活跃并保持低成本,以及在合理的定价机制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市商作为指定的流动性提供者,必须按照双边报价规则,在指定条件发生之时,报送具有约束力的买卖委托。其同时建立的交易监控机制,可以监督做市商双边报价义务的履行以及发现是否存在操纵市场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故而,做市商交易制度的贯彻实施是场外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 混合交易制度:多种交易制度的共存与“学不偏废”

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的交易制度设计表面上看是立法技术问题,但实质上却事关该市场的功能定位。从对域外制度的考察中可以发现,在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各层次市场都拥有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和交易系统。由于场外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标准宽松、灵活度较高的证券交易市场,因此理应采用有别于场内市场的更为灵活和创新的交易机制。

1. 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引入应正视其利弊。从立法层面来说,《证券法》在第四十条将证券交易方式规定为“公开的集中交易”已是对旧有“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的放宽,通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方式”的表述又新增了除集中交易以外的其他方式,这为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引入提供了可迂回的法律空间。事实上,做市商交易制度早在2001年就被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运行十余年以来,在以场外市场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发展思路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做市商数量有了较大提高,类型也由商业银行扩展到了证券公司,报价价差的缩小、报价量和成交量的放大都显现出做市报价在市场价格导向上的重要作用。该制度对于市场流动性提升和银行间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都将为其引入到我国场外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此外,上交所在大宗交易、权证和ETF等的创新中,设定的一级交易商制度也可以视为做市商交易的雏形。

由于做市商交易制度在保障市场不间断交易活动,尤其是在市值低、交易量小的股票和大额买卖指令交易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中适时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就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做市商交易制度虽然在流动性、交易时效性、处理大额交易的能力以及估价合理性和价格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其也并非完美。该制度在运作成本和透明度等方面就劣于竞价交易制度,且做市商还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在此缺陷上,无论是垄断性做市商还是竞争性做市商都难以完全克服。虽然有学者指出,做市商交易制度的交易成本高和做市商共谋等问题,一般只出现在股票流动性较高时。基于我国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流动性不足的现状,上述顾虑将不会成为问题。但从制度的稳定性和对社会实际的适应性上来考虑,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一时无忧而为长远的制度存续埋下隐患。单一做市商交易制度更像是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有了很大改善后,完全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弊端将逐步暴露。到那时,势必又要呼唤竞价交易制度的回归。所以,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某些良性机制我们是应当及时汲取,但对于其中弊病的弥补需要相关制度加以支撑,这一点从长远来看是明确的。

2. 做市商交易制度与竞价和协议交易制度的融合与并用。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引入对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巩固有很大意义,但这并非以完全推翻现行竞价交易和协议定价制度为代价。竞价和协议交易方式一开始就是我国的选择,已被广大投资者熟悉和掌握,并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交易系统、运行管理体系作支撑,几种交易制度可谓是各具优劣。正因如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应当结合不同市场及其挂牌企业的内在特征和差异,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针对性地推行做市商交易制度。并基于做市商交易制度与竞价和协议交易制度各具特点、各存优劣的现状,尝试采用多种交易机制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市场和产品交易的需求。这样既保持了制度的稳定性、保留了现行制度的优点,又能在恰当的时候充分发挥他种交易制度的优势,解决目前市场发展的症结,实现制度的优势互补。

需要强调的是,在制度的安排和选择的过程中,上述交易制度并非是孤立的或者相互排斥和不相容的,而是应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对方优点并逐步融合。从国际范围来看,近年来将三种交易机制交叉与融合的混合型交易制度已成为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巴塞尔协议Ⅲ在2010年11月的G20首尔峰会上获得批准,其倡导将做市商交易制度与场外交易市场相结合。作为做市商交易制度发源地的NASDAQ市场,在1997年执行SEC交易指令执行规则、引入电子交易系统后,竞价交易和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并行的交易模式被市场采用。之后创业板市场和电子化竞价系统逐步取代了做市商的控制权,实现了做市商交易制度与竞价交易制度的融合。此外,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在做市商交易制度之外,又于1997年推出了SETS全自动委托簿竞价系统,使得两类交易制度在LSE并存,一部分流动性较好的股票自此变为竞价交易方式。在混合型交易制度下,竞价交易、协议交易和做市商交易的优点得以融合,竞价交易和协商定价机制作用的发挥可以对做市商报价进行制衡,防止其对市场的操纵并抑制传统做市商交易制度对投资者权益的可能侵害;从另一方面来说,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又可以保证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的流动性,弥补竞价交易制度下的流动性不足和大宗交易困难的缺陷。所以,我国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交易机制的创新可以将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与主板市场的竞价制度、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协议交易制度相结合,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混合交易制度。

三、 依据市场发展成熟度不同的交易机制的分时分层构建

虽然未来我国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应当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采取混合交易机制,但在达到应然状态的过程中,成败关键取决于多大程度和范围来引入,以及该制度与竞价和协议交易制度如何有效衔接。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以市场发展的成熟度为基础,在微观层面上,对于不同市场中的不同证券或对于一支证券的不同阶段,建立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市场的差异化交易模式,将多种交易制度有机配合与衔接起来。

1. 未来股份转让市场应允许拆细交易。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产权交易所中股权交易“不得拆细、不得连续交易和标准化”禁令的突破。但这样一种突破是否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则是需要结合不同时期市场发育程度来做判断。在我国目前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中,股份报价转让市场中的股份转让是可以进行连续标准化交易的证券活动;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中的股份转让则被定性为产权交易,并不允许进行“拆细、连续、标准化”交易。发生在河南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仿A股的证券交易模式,仅在6个交易日就被证监会叫停的事件更是说明了证券监管部门对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从事非公众股权交易的态度。但在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的刚性需求下,各地政府纷纷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试图做出些许突破。这在理论界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应当允许进行规范统一的股权拆细、连续、标准化交易”。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规模不经济;专用性资产;中标后垄断;药品采购和配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2-0106-05

引言

1984年以来,我国药品供应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在医疗机构药品自行采购模式下,用药量大的医疗机构在医药供求市场中的“双向垄断”导致我国药品供应市场治理效果不佳,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分散、用药量小、配送成本高的特点更加剧了治理难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省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在全国各省区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冲突,尤其是“二次议价”、专用性资产、中标后垄断等药品供应链治理难题。因此,采用统一模式应对数量众多且经济、地理、交通、物流条件差异较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是否可行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政策下中标企业间的“产量—价格竞争”和药品配送“区域决策”等模型研究,结合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配送模式实地调研结果,探索科学的药品采供模式,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供应效率。

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我国药品采供模式综述

1.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我国主要的药品采供模式

1984年后我国药品供应进入市场化阶段,多种所有制的医药商业企业进入药品流通。医疗机构药品自主采购成为市场主流模式。1998年以后,各地开始探索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模式。根据各地医改公开资料、新闻报道以及李法宪(2005)、杨成志(2006)、耿鸿武(2008)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我国主要的药品采供模式归纳如下:1998年河南,2000年海南率先针对“药品采购暗箱操作”实施网上集中招采。此后,大多数地区药品流通治理集中在对药品流通价值链上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调整:如云南宣威(2004)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间博弈的联合竞价模式,南京(2006)医药商业公司与医疗机构结成利益联盟的药房托管模式,上海松江(2006)独家企业中标模式和闵行(2006)“二次议价”模式则在考虑患者和医疗机构利益的前提下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价格倒逼,宁夏省级统购统配(2006)和安徽芜湖(2008)第三方机构管理模式则切断医药供应利益链,陕西子长(2008)和安徽省(2010)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通过政府全额补贴,提高患者效用。此外还有北京(2006年)社区医疗机构实施的按疾病类别打包采购模式等。

1.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模式综述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3篇

作为中国最早的富媒体广告产品iCast的开发者,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向记者表示,只有在纷乱繁杂的网络世界里成功抓住目标用户眼球,找准网络用户越来越稀缺的注意力,才能真正保证未来数字营销的效果。广告不仅仅是要新颖、具有创造力,同样也要有打破传统的丰富表现形式。

以其独有的可见性、互动性、分享性,富媒体广告近年来受到广告主的普遍青睐,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12年美国富媒体广告市场规模为18.2亿美元,高于2011年的16.5亿美元,2013年美国富媒体广告的规模更是有望突破20亿美元。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40%以上的网络广告都是采用富媒体形式。

碎片化创造平台机遇

富媒体广告在形式和效果上有着独特优势,但对于广告主来说,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渠道,如何轻松灵活选择最优的广告投放组合、达到最佳的投放效果,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难题。

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向记者表示,网络应用碎片化是互联网必然呈现出的特性,这同时给了第三方广告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把碎片化媒体集中在广告平台上投放、运营、评估营销效果,帮助广告主实现有效的媒体覆盖。

iCast是互动通2002年在国内最早推出的富媒体广告产品——互动通原来也仅仅作为门户技术供应商和免费创意制作商,但随着更多优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和网络广告市场的不断成熟,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投放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互动通开发了iFocus网络用户定向广告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契合品牌广告主的互联网广告投放需求,提供互联网广告解决方案。根据广告诉求,有效结合客户预算,采用优质媒体资源,整合定向技术解决方案,找到目标受众,达到广告投放的高回报,从而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

互动通2009年推出的数字广告平台hdtMEDIA,则致力于跨越PC、智能手机、平板等不同终端领域的数字媒体平台,打造三屏合一的富媒体整合营销方案。

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尝试,促使互动通2012年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平台产品iCast+,涵盖了富媒体广告的创意、制作和跨平台投放,为广告主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在广告形式、业务模式、整体运营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

据悉,iCast+包含iCast Ad Serving与iCast Social Media两个主要产品,其中,iCast Ad Serving能为广告主提供素材投放、超规格富媒体投放、定制化的全案创意和技术支持、素材托管、流量加速、客户数据接口增值功能服务、针对富媒体的复杂数据监测服务、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报表和分析、全程客户服务等;iCast Social Media则主要是针对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致力于在传统广告形式的基础上,增加社交特性。比如鼓励用户分享广告、对广告进行二次传播;用户可以评论、发表观点、投票,充分参与营销的过程;最终还能提供多维度的投放数据报表分析。

目前,互动通已经覆盖中国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超过千家的垂直网站,同时跨越互联网、手机、电脑终端、游戏软件等数字领域的媒体平台,每天产生2.5亿实时投得的曝光量,受众覆盖近95%的中国网民,可使用的日流量达34亿次。

另一方面,在国际领域,RTB实时竞价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和广告主的选择——媒体供应方希望最大化的提高某一广告位、某一时段的价值,更有效利用自己的资源;需求方广告主则希望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广告效果,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对网络广告的购买行为也从单纯的注重流量和点击的“购买媒体”向注重有效客户的“购买受众”转变。

而随着iCast、iFocus这些核心产品的成功,互动通开始研发自己的数字广告交易平台hdtDXP,包括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DSP、SSP和DMP,这也也是继数字广告平台hdtMEDIA、移动数字广告平台hdtMobile之后的又一广告平台,这也真正意味着互动通不再仅仅是一个富媒体产品提供商,而更多地像证券交易所一样扮演着广告领域的交易服务平台的作用。

不过,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向记者表示,RTB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国内有些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技术优势、向客户推广产品,纷纷拿各种夸大的数据做文章,值得业界反思。比如越是成立时间短的公司,对外公布的Cookie数似乎反而越多?郑斌认为,这个行业,未来需要更多的务实和自律,才能健康发展下去——毕竟,能长久生存的公司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公司。

新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看,富媒体广告正逐步走向平台交易化,而从具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些新的发展空间也正在显现。一个趋势是,图片相关网络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图片内嵌广告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品牌广告主的青睐。2012年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创办于2011年的图片视觉社交网站Pinterest也是成长速度惊人。在国内社交网站人人网,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应用上,图片分享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

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告诉记者,国外比较有名的图片营销广告商GumGum通过在图片的表面添加悬浮文字、横幅标语或Flash等互交形式来呈现广告内容,对于广告商而言,特有的图片识别与定位技术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定位消费人群。

相关数据显示,图片内嵌广告在品牌商和相关图片中建立连接关系,令其广告点击率要比传统广告网络高出20倍。

另一个大的趋势是,基于html5的web应用平台广告价值开始显现,Flash相关的富媒体广告产品,正在逐渐被html5架构取代。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4篇

国债可持续发放规模的“度”,是一个可变的量,和国民对国债的认知程度、国债发行方式、国债市场发育程度等都有关联。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发育程度高、流通性强、变现容易,因此国债的发放空间大;而我国的国债市场尚处于从创建到发育的过程之中,国债市场的封闭性、参与国债交易的局限性、可交易的国债量的稀缺性,使国债增发空间相对狭小。因而,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改进改善国债市场,使之从封闭的市场逐渐发育成长,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活跃的、规范的、稳定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充分实现国债筹资、融资功能,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服务。

促进与提高国债市场的发育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国债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发行规模和其它金融资产一样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增值性。国债利率一般略高于储蓄利率,其增值性对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二是安全性,国债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风险性小,被称作金边债券;三是流通性和变现性。流通性强的金融资产容易为投资者接受,那些对灵活具有偏好的投资者会选择变现性强的金融资产。国债前两个方面都不弱于其它金融资产,拓展增发空间的关键是提高流通性。

资产流动性的提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使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哪一类经济实体,所拥有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其效率就会越高,机会就越多,收益也越有保障。金融工具流动性可以从到期日、便通性和金融力三个方面考察它的内涵。这三个概念均与金融资产有关,如果将货币作为“零到期日”资产,依各类资产变现为货币的程度,可以形成一条以“零到期日”为时间(横轴)起点、以货币为各类资产起点(纵轴)的资产流动性曲线,这与金融市场上债权资产越临近到期日,其流动性也越大的道理相一致。而不同的货币资产、准货币资产、其它各类资产之间互换的难易有着区别,从而形成不同的便通性;至于金融力,是就某个实体以市值表明的净债权资产(包括对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来说的。不能说单个经济实体持有的净债权资产越多,就表明其金融力越大,进而其资产流动性越高,因为这要取决于其所持资产本身的流动性大小;但完全可以说,整个经济体系内的债权资产(当然是良性的)越多,亦即金融资产越多,规模越大,那么,整个经济的综合金融力就越大,经济的流动性也越大。国债资产除了到期偿还时存在资产与货币的互换外,其余的变现完全是在流通市场中实现的。流通市场中的国债越多,交易方式越丰富,功能作用越广泛,吸引的参与者也就越多,能够利用国债交易的频率也就越大。惟其如此,国债与货币互换也才越容易,国债本身的流动性也就越大。如果国债由此成为一种仅次于货币的准货币资产,它将成为重要的储蓄资产,并因其高度流动性而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货币,可能会因为资金的极易变现而“挤掉”一部分货币发行;此外,由于国债发行总额受公共财政决策、监督机制以及公债规模限额的限制,可以减少因货币发行的较大“随意性”而导致的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的“不当性”,进而使“货币的内生性”更加突出。

国债发行市场是以自愿、平等、互利的债权债务契约关系为依托的。国家作为筹资者与作为投资认购国债的投资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不是行政上的附属关系,而是一种以债务债权关系为基础的契约关系。因而国债发行必须建立在投资者自愿认购的基础上。没有这种自愿平等互利契约关系的基础,国债的循环运行就会受阻,发行计划很难完成。在自愿、平等、互利的自由买卖基础上,市场化的国债买卖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或者是财政部将国债直接卖给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出售,即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国债的间接发行包括代销、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和拍卖发行。在各种国债发行方式中,竞价拍卖最能体现市场竞争规则,最有利于降低发行成本。我国由于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竞价不充分,当拍卖标的为利率时,往往会抬高利率;当拍卖标的为价格时,则压价过低,从而增加国债发行成本。我国在1995年至1997年间曾加大交易所市场发行国债的比重,但因为发行成本高,效果不理想。从财政分配范畴分析,国债利息最终是由纳税人承担的,但税收负担人与债务利息享有人非完全对称,因而国债发行利率的高低就不仅仅是一个金融市场价格问题了,还牵涉税负及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在目前尚无法很快做到国债发行利率低于银行储蓄利率的情况下,其中的国债利息好处应由居民个人享用,而非财富直接创造领域外的金融中介机构。所以,在国债发行利率高于银行储蓄利率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之前,国债发行对象主要定位于居民个人的状况也难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近几年以凭证式国债为主体,面向居民个人销售,不仅充分满足了个人投资需求,于财富的公平分配也是必要的。在条件尚不充分情况下的招标发行,不仅极易助长利率的高昂,而且中标承销商的惜售行为,也使个人难以买到债券,较高利率的好处基本被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这就可能发生普通纳税人的财富转移到金融中介机构的现象。

国债流通市场的职能是为已发国债提供再行转让的机会,由此形成一种流动性,使国债持有者在急需资金时能卖出变现,并使新的投资者和资金富余者有投资选择的机会,从而使短期和不确定的闲置资金也能投资于国债,使社会资金融通有更多渠道和更加灵活,客观上扩大了债券市场的容量,促进了国债一级市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信用工具功能和融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场所。在发达国家,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金融投资意识的增强,买卖方式的多样化,国债流通市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参与者越来越多,不仅有本国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也有国外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交易市场网络不断扩大与完善,交易规模不断增加。如目前美国国债二级市场有50-60个国债品种在交易,不仅存在现货交易,还有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回购交易,每天的交易额高达3000一3500亿美元,国债的流动性仅次于货币。

国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互为依存的。只有一级市场发行了国债,二级市场才有可流通的筹码。而如果没有流通市场,中长期国债不能流通转让,其发行就会受阻。如果建立了公开流通市场,允许其流通转让,尽管债券期限较长但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可以变现,人们也会比较乐意持有,也能够促进中长期国债的顺利发行,有利于满足国家财政资金的周转需要,从而使那些拥有短期富余资金的机构和个人可以购买中长期国债,扩大一级市场的参与者范围,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闲置时间的资金,有利于扩大发行市场规模和丰富债券的品种结构。而且,流通市场扩展了国债的投资面与投资机会。那些无力参与发行市场或错过投资机会的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二手券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要;在国债流通市场上,通过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的场外市场和柜台交易,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国债投资,进而了解国债发行情况和国债投资的特点,起到一种提供信息和宣传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国债投资行为和发行市场的运转。

二、国债发行从行政派购到初步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20多年来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到招标发行几个阶段,国债市场发展初见成效。随着国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债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之势(见表1)。1981年发行第1期国库券时,还没有市场经济概念,发行时采取了行政摊派、财务扣款等一些非市场化举措,遭到群众抵制,虽然发行规模不大,但发行一年比一年难。当时国库券条例还规定,国库券“不得自由买卖”,投资人购券后只能持有到期满。持券人的变现需要与没有公开流通市场的现状产生了矛盾,便滋生了黑市交易。1988年国家在7个城市开展国债转让试点,初步建立了国债二级市场,但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覆盖面小、地区之间有较大差价、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黑市交易并未完全消失。直至1991年国债二级市场初具规模,并逐步趋于规范时,黑市交易才自行消退。

国债流通性的提高,可以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开设国债交易系统为界线,自此开辟了新的、市场化的国债发行和流通渠道。国债由一级自营商承购,并通过交易所的交易网络向广大投资者分销;而后又从承购包销转向招标发行。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可上市国债的公募招标为主,以向特定发行对象私募和在银行柜台销售不可上市的凭证式国债为辅的发行体制。国债流通也日趋活跃,国债现货交易和国债回购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也大幅度增长(见表1):1981-1988年,年发行额由48.66亿元增至188.36亿元,年均发行额75亿元;1989-1993年,年发行额由226.12亿元增至381.32亿元,年均发行额310亿元;1994-1997年,年发行额由1028.27亿元增至2411.79亿元,年均发行额达1700亿元;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年发行额由3808.77亿元猛增至2001年的5004亿元,年均发行额突破4370亿元。形成了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与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并存,国债流通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上海、深圳交易所市场共同组成的市场新格局。

20年来,我国国债市场建设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提高了国债的流通性。市场为已发行的债券提供出让转售的机会,国债持有者在需要资金时能卖出变现,资产富裕者在选择不同金融资产组合时把国债也作为选择对象,短期的和不确定的闲置资金也能投资于国债,社会资金融通增加了渠道和灵活性。这表明,不断提高国债流通市场的活跃程度,是扩大国债发行量空间的方向。

三、国债市场化与国债金融工具功能的发挥

我国历来只把国债作为财政工具看待,认为国债的功能只是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不得已的,因而运用国债功能也是被动的,在认识上仍旧把缩小财政赤字、缩小债务规模作为努力的目标。而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国债功能从财政领域拓展到金融领域,国债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市场,中央银行通过买人和卖出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供应,国债市场的利率升降已成为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风向标。国债已成为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

发达国家把国债作为金融调控工具,是在国债发行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国债的流通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实现的。货币流通调控是宏观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但其实施是以货币市场为传导场的,而货币市场又与国债市场交织。因此,有效地发挥国债市场的功能,基点在于深刻认识货币市场在传导和扩散货币流通调控政策效应中的功能与作用。从整体上看,拓展和完善国债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拓展和完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整体功能的高效发挥,部分依赖于国债市场的充分有效,并进而影响货币流通调控的效果。三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国债市场,特别是其中的现货短期国库券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的发展完善情况,影响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货币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又影响着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进行货币流通调控的效果。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明,货币市场是货币流通调控操作的基础市场。货币流通调控的效应传递需要货币市场作为信息载体,并且依赖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进一步使货币政策效应扩散到整个宏观经济中去。各国的实践表明,货币市场越发达,货币流通调控的预期效应和实际效果越吻合。各国在调控货币流通的操作中,都十分注重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利用市场吞吐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但货币流通调控要达到预期效应,货币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种类和规模的信用工具。美国之所以选择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主要的货币流通调控工具,是因为美国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有弹性的国债市场。发达国家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有的国家如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等达到100%以上。其所以能容纳那么多的国债,就是因为发达的国债市场已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市场子市场。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也需要对国债功能作进一步的拓展。目前我国国债流通性不高,国债市场发育度低,与国债功能拓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国债市场的规模还相当小。发达国家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50%以上甚至超过100%,我国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原来在10%以下,近年才提高到15%左右。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国债市场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天国债市场交易规模是股票交易规模的7倍左右,日本达到几十倍。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发育度都不高,尤其国债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规模小、发育度低的国债市场难以承担起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2.国债期限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3-5年的中期国债,长期品种少(1),短期国债只在1994、1995、1996年少量发行过。而流动性最强的短期国债的是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体。它的缺位,使国债市场患上流动性低的先天不足症。

3.国债市场参与者定位偏低,降低了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参与者定位影响国债发行的品种和方式选择,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对投资工具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发行可流通国债的比例会较高;若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则对国债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在国债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即参与者主体实现了机构化,国债市场的发展吸引着更多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进入国债市场,而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较低。例如美国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为10%左右,日本也不超过30%,我国1997年、1998年和1999年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占当年国债发行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8.12%、82.21%(不包括增发1000亿元和2700亿元特别国债)和38.60%.

4.国债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需要有包括现货与期货的发达国债市场,然后才能通过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的互补,提高流动性,形成短中长期的市场利率序列。我国自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后,迄今未恢复。

5.可流通的国债分割为银行间市场和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市场。在不同市场之间债券不能自由转移,资金不能自由流动、投资者不能自由跨市场交易,降低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他们的资金较充裕,买入债券后倾向于长期持有,资金趋同性使得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换手率相当低。到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有所好转,托管的每一元国债换手1.8次,而交易所国债市场该年的换手率为19.3次。

国债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分支,参与者包括供方和需方,资金需求者以一定的成本(包括利息和交易成本)获取一定时间资金的使用权;资金供给者通过让渡一定资金的使用权获取收益。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是商业银行,供给方资金充裕,而交易需求方主要是弥补金融机构头寸不足,需求弱于供给;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主体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商业银行不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资金供方实力有限,而交易需求中相当一部分是弥补短期资金不足,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这样,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分处于两个市场,形成分割,降低了流动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经济运行中也越来越强调用市场化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各国国债市场的演进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是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国债的货币政策工具功能,从实际出发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国债流动性,无论对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还是实施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国债流通性

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国债流通性,发挥国债作为金融工具的新功能,为增发国债创造市场条件。针对当前国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国债流通性的主要措施有:

1.调整提高可流通国债的发行比例。近年发行的国债中,面向个人不进入二级流通市场的凭证式国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国债市场化程度低,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的发行成本降不下来,反而使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有了低发行成本的优势,财政部门愿意多发。而且有一部分个人投资者乐意在投资组合中有不同流动性的搭配,愿意持有一些利息回报高于银行储蓄而流动性较低的凭证式国债,每次发售都一抢而空。这样,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停不下来,但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其比重可以适当降低,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的比重可以适当提高。同时,银行间市场的记账式国债,可以考虑通过指定银行的柜台交易转让,使之成为面向个人的可流通国债。

2.国债发行对象逐步转向机构投资者。不同投资者对国债流通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活跃的国债二级市场主要是机构交易商之间的市场,这是由国债市场的性质决定的,即它是货币市场的分支,国债流通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交易。在西方,由于国债与商业银行信用有密切联系,而且个人收入大多以非现金性的金融资产为存在形态,尤其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中的存款、基金等形式存在。所在,国债也大多被机构持有。个人直接持有国债的份额一般不超过10%.1994年日本长期国债的这一份额为2.4%.美国个人的持有份额1981年为16%,1993年下降到10%,其余全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所持有。以机构持有为主的市场结构,无疑是这些国家国债能够顺利实行拍卖发行的保障条件。同时,这也决定了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我国国债发行对象应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转移,这是提高国债流通性和拓展国债金融工具功能过程中的必然变化。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不能互补并形成统一市场,因此需要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在种类上丰富了许多,包括国内各类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交易主体趋同的不合理状况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员不断增多,从1997年的27家,到1998年的118家,再到2000年底的600多家。相当一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而且通过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缓解了市场资金供求不协调的矛盾,推动了市场发展和交易活跃,也意味着两个市场割裂的局面将被改变。但应该指出,近年来推进的交易主体扩大是单向的,主要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交易主体,至于对交易所的国债市场来说,主要是硬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进入交易所市场,交易主体的扩大受到限制,两个市场分割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市场流动性受到限制。

3.完善国债期限结构。我国现在的国债以中期债券为主,期限结构单一,缺乏短期债券和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今后在国债期限设计上要有长远规划。要合理安排国债的发行与偿还期,除充分发挥国债的筹资功能外,有意识地发挥国债的金融功能,如为市场提供利率基准和流通工具。应加快发行结构调整,满足不同操作需要,在增发国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长、中、短期限分布的合理国债结构。要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为市场提供流通工具。短期国债偿还期在一年以内,滚动发行,具有流通性强、交易量大、安全性好的特点,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对象。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活跃,与债券构成中缺乏短期国债品种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也要增加一些长期债券,特别是在当前市场利率较低的状况下,多发一些长期债券有利于降低长期筹资成本。

4.采取渐进步骤把分割的债券市场连通起来。可流通的国债分割为银行间和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市场,债券不能自由转移,资金不能自由流动,投资者不能自由跨市场交易,降低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两个市场分割不仅使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不同,而且债券的收益也不同,有时相差还比较大。发达国家通常把国债市场收益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我国两个市场的国债收益率差距大,不利于形成以国债收益率为基准的市场利率体系。

世界各国国债市场的演进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是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国债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提高国债流动性,无论对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还是实施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有必要改变债券市场间的分割状态。

改变彼此间的分割,并不等于变分设的市场为统一的市场。两个市场的功能有差异。自从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国债市场,另组银行间国债市场之后,两个市场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功能,两个国债市场的区别见表2.

大多数国家进行大笔国债交易是在场外市场(即银行间债券市场)。因为债券买卖除资金筹措调度之外,还要考虑资产结构调整,内容复杂,数额巨大,不适宜在交易所的交易系统集中撮合竞价成交,而适合用场外询价方式。在两个市场功能有差异的状况下,保持两个市场分开的格局,更有利于适应不同需求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两个市场有分工,但是可以创造条件把两个市场连通起来,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发行市场的连通是容易的,只要发债主体采取类似1999年记帐式五期国债同时在两个市场发行的做法,两个市场就有了相同的国债品种。而流通市场的连通则相当难,难在两个市场的交易主体不一样。如今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允许非金融机构进入了,可是交易所债券市场仍不许商业银行进入,其出发点是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以此构筑一道防火墙,其实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关键在于执行严格的监管,不宜简单地用割裂市场的方式来达到监管目的。但现实情况是不准进入的规定必须执行,连通便显得十分困难。连通的最根本的阻力在于限制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规定。变通的办法可以设想让信用社联社、城市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等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因为它们的身份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渐进方式证明连通的有效性,有步骤地让国有商业银行重新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样,投资者同时参与两个市场的交易,就把国债流通市场连通起来了。流通市场的连通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如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系统,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的颁布实施以及实券国债的停发等措施的推出,表明国债的统一托管已经实现。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可以通过各自与对方进行系统联网来延伸其交易系统与功能,或各自对交易系统和清算系统进行改进,以实现两个市场之间的连通。比如,交易所应在交易系统中添加大宗交易的功能,以满足大机构进行大宗交易的需求以及避免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银行间市场应对其报价系统和报价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降低询价难度,提高交易的效率。

国债存量在各种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较低时,国债市场的金融功能是有限的,流通性必然受到限制。提高国债流通性,拓宽增发国债空间之后,国债发多了,有了一定规模的国债存量,国债流通的活跃才有基础,债券市场才能在货币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2000年,我国发行国债连同以前年度的国债余额为12300亿元,占当年GDP的13.76%.2001年国债余额增加到15608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提高到16.3%.这样,国债存量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国债作为金融调控工具功能的发挥。而国债市场化的发展,国债流通性的提高,又能够使国债因容易变现而逐渐地成为仅次于现金的准货币,投资者更乐意持有国债,进一步拓宽了国债的可增发空间。这时候,宏观当局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是继续实施还是适时淡出,便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贾康、赵全厚,2000:《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经济研究》第10期。

刘迎秋2001:《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经济研究》第8期。

马栓友2001:《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和赤数字的可持续性分析》,《经济研究》第8期。

项怀诚,2002:《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经济日报》3月7日。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5篇

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概念逐渐清晰

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这一对紧密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总算逐步清晰起来,曾经,对此认识的误区表现在两个极端,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在网上销售产品就是网络营销,另一方面,一些提供企业电子邮件或者网站设计的公司就声称那些服务就是电子商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手段来实现一定目标(如品牌或销售额)的一种营销手段。

搜索引擎的变革

CRM概念热起来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先进的软件技术和优化的管理方法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通过识别有价值的客户、客户挖掘、研究和培育等,以便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并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当众多的.COM公司无法取得满意的利润时,将眼光转向新兴的CRM,企图出奇制胜,显然也不足为奇,然而,到目前为止,对CRM的应用水平,很多还处于概念培育阶段,离真正的客户关系管理还很远。

垃圾邮件管理办法出台

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随着电子邮件营销收到普遍重视,垃圾邮件泛滥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对垃圾邮件的管理是许可Email营销成功的重要保障。2000年8月,中国电信出台了垃圾邮件处理的具体办法。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认定垃圾邮件,如何投诉等具体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执行。

中国电信将垃圾邮件的定义为:向未主动请求的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广告、刊物或其他资料;没有明确的退信方法、发信人、回信地址等的邮件;利用中国电信的网络从事违反其他ISP的安全策略或服务条款的行为;其它预计会导致投诉的邮件。

网络企业开始关注网络营销

网络企业对网络营销的普遍关注大约开始于2000年4月份,在那斯达克股票市场开始剧烈震荡之后,投资人开始对网络公司谨慎投资,甚至对.COM已经失去了信心,在融资越来越艰难的情况下,许多网络公司想到了还可以利用少花钱或者不花钱的网络营销方式。

调查资料表明,网络公司选择网络媒体做广告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比传统媒体要低得多,如果不是资金原因,估计网络营销估计不会得到网络公司的重视。至于其它方面的网络营销手段,网络公司和传统企业网站一样都处于初级阶段,不仅不能充分且合理地利用网站注册用户的资料,从网络营销的角度考虑,大多数网站设计甚至非常不合理。

网络广告形式多样化

网络广告已不再仅仅局限在标准BANNER广告形式,各种规格的按钮广告、异型广告、插播式广告、文字链接广告已经获得普遍的应用,其效果也获得了广告主广泛的认可。 但是根据我们测试的一些资料,新型网络广告的点击率仍然不高,与标准BANNER广告的0.4%—1%左右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好在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为网络广告挽回了一些面子:网络广告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点击率,除了1%的点击者之外,网络广告对其余99%的观看者同样会产生影响。

会员制营销浮出水面

临近岁末,终于有几个电子商务网站推出了会员制营销的形式,虽然看起来还很幼稚,带有太多拷贝国外网站的痕迹,这也不足为奇,本来,会员制营销就来源于美国。在美国,这种网络营销手段被证明为有效的方式,为中国网上零售网站所采用。

会员制营销在中国的前景如何,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网站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会员网站的理解和努力程度,以及整个网上消费市场规模等。

2002年的中国网络营销

【摘要】:影响网络营销的因素也呈多极化方面发展,既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因素,也有影响网络营销正常发展的因素。六个方面值得引起关注:(1)搜索引擎营销向深层次发展;(2)网络广告应用更深入;(3)垃圾邮件太多了;(4)Email营销退信率太高了;(5) 网上销售产品简单了;(6)网络实名显露光明前景。

?(1)搜索引擎营销向深层次发展

以关键词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营销是2002年萧条的网络广告中的唯一亮点,尽管网络广告市场总体下滑,关键词检索市场份额去却节节上升,美国交互广告署(IAB)的统计结果显示,关键词检索形式的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也从2001年第二季度的3%上升到2002年同期的9%。根据调查公司Jupter Research于2002年9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网络应用依次为:Email(93%)、搜索引擎(79%)、研究产品/服务(63%)、本地信息(60%)等。可见,近80%的用户都使用搜索引擎,仅次于电子邮件,这种状况与CNNIC历次调查的中国网民使用网路服务的行为相一致。可见,在世界范围内,搜索引擎都仍然是最重要的网络营销工具之一。

国内主要搜索引擎全面开始付费登录之后,并未改变人们应用搜索引擎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搜索引擎登录并获得好的排名仍然是网站推广的基本任务之一。搜索引擎登录只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初级形式,关键词广告将搜索引擎营销的定位更推进一步,因为利用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广告内容,可实现高级定位投放,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关键词,相当于在不同页面轮换投放广告,因而总体营销效果更加显著。不过,国内的关键词检索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搜索引擎的主要服务方式为付费排名,关键词广告的方式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也将是未来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2)网络广告应用更深入

(3)垃圾邮件太多了

2002年的垃圾邮件增长速度实在惊人,是有史以来最快的一年。CNNIC第十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2.7)中的数据显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数为6.9封,按照目前的水平,2002年每人将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为360封,大约为同期美国用户的一半。这些数字是全部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值,在网上公布的电子邮件地址将收到高于平均值几倍到几十倍的垃圾邮件!难怪一些网管抱怨,每天收到的垃圾邮件近千封,真正有价值的邮件反而很难被发现,可能都被当作垃圾邮件删掉了。

垃圾邮件为什么会爆炸性地增长?通过对垃圾邮件的分析发现,垃圾邮件也并非都是盲目的,而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对于较少使用的邮箱,收到的垃圾邮件通常也比较少,而对于活跃的邮箱,尤其是公布在网上的Email地址,更加容易受到垃圾邮件的青睐。这种状况与一些收集邮件地址的所谓“网络营销”软件密不可分。这些非法搜索用户Email地址的软件,打着“网络营销”的旗号,利用了部分用户急功近利、贪图便宜的心理来牟取私利,对网络营销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尽管国内已经成立了反垃圾邮件组织,但能够遏制垃圾邮件的泛滥仍然是个未知数。

(4)Email营销退信率太高了

与传统直复营销中用户被动接受信息不同,开展许可Email营销的前提是拥有有效的用户邮件地址资源,并且将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用户主动加入邮件列表,自然希望能按时收到自己订阅的信息,但越来越高的退信率却为Email营销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即使拥有大量的用户邮件地址资源,仍然无法“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

评价Email营销的有效性有多个指标,送达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邮件退信率的上升就意味着送达率的降低。根据“网上营销新观察电子周刊”的退信情况统计,近年来邮件列表退信率在不断上升,从1999年底的5%逐步上升到2000年的20%,到2001年底邮件列表的退信率为35%,2002年3月底已经达到43.9%,2002年12月,更是达到接近50%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外,根据笔者对Email营销专业领域的了解,一些服务商遭遇的邮件退信率比这些数字还要高,已经接近甚至超过60%!造成邮件列表退信的主要原因包括:邮件服务商对邮件列表的屏蔽、用户废弃原来的邮箱、免费邮箱终止服务、用户加入列表时的邮件地址不准确等。

(5) 网上销售产品简单了

建设和维护一个完善电子商务功能的网站并非易事,要涉及到网上支付、网络安全、商品配送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不仅投资巨大,而且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这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企业还很不现实,即使从技术和资金上可以实现,但网上销售对于整体销售而言可能所占比例很小仍然,大规模投入不一定合算。随着一些网上商店平台的成功运营,网上销售产品不再复杂了,电子商务不再是网络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特权,而逐渐成为中小企业销售产品的常规渠道。

(6)网络实名显露光明前景

与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检索类似的还有另一种“关键词”,不同的服务商使用不同的中文名称,即CNNIC阵营的通用网址与3721的网络实名之间的竞争。2002年10月31日,微软最终舍弃CNNIC转而支持3721而使得网络实名继续占据上风,并且在中文关键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国内各大中文搜索引擎都集成了3721网络实名的服务,作为一种便捷的网站检索和访问方式,网络实名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用网络实名进行推广网站也将成为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如果网站已经注册了网络实名,用户访问网站就更加便捷,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改网络知名即可直接达到目标网站,并且可以用中文名称,这是网络实名最主要的优点。尽管在应用简便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如果不知道某个网站的网络实名,或者企业没有注册网络实名,要获得更详尽的检索结果,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将更能接近用户需要。目前在3721注册网络实名的网站数量还无法于主要搜索引擎收录的网站数量相抗衡,可见网络实名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其网络营销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综述:2003年的中国网络营销

【摘要】:2003年是中国网络营销迅速发展的一年,较之前几年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如搜索引擎营销得到广泛应用、网络会员制营销快速发展、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等,但与此同时,网络营销中的欺诈行为更为突出,垃圾邮件对网络营销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2003年是中国网络营销迅速发展的一年,较之前几年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如搜索引擎营销得到广泛应用、网络会员制营销快速发展、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等,但与此同时,网络营销中的欺诈行为更为突出,垃圾邮件对网络营销的影响也更加严重。这种状况说明:一方面,网络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正逐步走向深入;另一方面,国内的网络营销离规范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

1、网络营销迎来搜索引擎营销时代。如果说2002年是网络广告革命的一年,2003年则是搜索引擎独领的一年:2003年的中国网络营销迎来了搜索引擎营销时代。以搜索引擎为主的网站推广服务已经为许多企业所认可,也成为网络营销服务领域的核心业务之一。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搜索引擎营销过热并不完全是好事,搜索引擎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仅仅依靠有限的几个搜索引擎难以保证网络营销取得全面效果,不应忽视搜索引擎营销之外的其他网络营销手段。

2、网络会员制营销得到快速发展。

网络会员制营销是电子商务中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笔者在关于2000年中国网络营销的综述文章中曾提出“会员制营销浮出水面”,时隔3年,现在的网络会员制营销已经在国内大型网络公司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不仅受到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重视,也扩展到其他网络服务领域,如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竞价广告等。但由于对网络会员制营销模式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2003年上半年,以“短信联盟”为代表的网络会员制营销模式几乎到了过热和失控的状态,最终这种短信联盟被有关部门所取缔。而在其他正常的业务领域中,网络会员制营销模式更多的表现在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

3、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

网络营销服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现已展现出勃勃生机,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市场,也成为网络经济最坚实的基础。根据时代营销对中国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进行的调查研究,目前最常见的网络营销服务内容包括: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网站建设、搜索引擎登记以及网络实名注册、google关键词广告业务、供求信息、通用网址等。在网站推广服务方面,服务商的主要业务模式为:主要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付费登录、网络实名注册业务、百度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服务等。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服务商经营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国际推广业务。

4、网络营销服务出现三大特征

时代营销的研究发现,网络营销服务表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网站建设与推广一体化。有一定实力的服务商通常都提供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网站建设,以及搜索引擎登记等网站推广服务,网络营销服务一体化趋势比较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信息:企业需要有实力的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商。

(2)网络营销服务产品化。网络营销服务具有产品化的趋势,像在线销售商品那样采用购物车销售模式,一些常见的网络营销服务如搜索引擎付费登录、竞价排名、网络实名等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定价和销售模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在线销售。另外,虚拟主机、网站建设套餐等服务也出现规范化和产品化经营的趋势。

(3)网络营销服务仍处于较低层次。尽管网络营销服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服务层次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目前的网络营销服务主要集中于网站建设与推广相关方面,这只是网络营销服务的最基本内容,一些深层次的网络营销服务如市场研究、网络营销顾问服务等尚未形成气候,这些“看不见”的网络营销服务还不太容易被企业所认可。

5、网络营销的欺诈行为出现新的特点

网络营销中一直存在一些欺诈现象,如虚假网络广告、交付给用户的商品与网站介绍的不符、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等,这种现象一向只是个别信誉不高的公司所存在的问题,但2003年网络营销的欺诈行为比以前更加明显,涉足欺诈经营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并且某些领域出现行业欺诈现象,多数服务商甚至不少知名企业也参与了种种欺诈活动。比较突出的领域如短信服务、网络广告恶意点击、google关键词广告、网络会员制营销中的佣金欺诈等。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6篇

A股 

A股是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市场于1990年成立。

(B)

B股  B

B股是中国大陆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币交易。B股场于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仅限外国投资者买卖。2001年2月19日后,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

保证金 

在证券市场融资购买证券时,投资者所需缴纳的自备款。

贝塔 

贝塔一项用以衡量一种股票价格的变动与整个股票市场整体变动的相关性的指标。

承销商 

承销商向公司担保所筹集资金会及时到位,不足部分由承销商负担。

(C)

初次公开发行 

指私人公司首次在公开市场发行股票从而成为公众公司的行为。首次公开发行目的是为快速成长的新公司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本。首次发行的股票一般由一家或数家投资银行购入,然后,由其分销给广大投资者。

除权 

除权报价的股票赋予出售者保留分享公司新发股票的权利。

除息 

除息出售的股票赋予出售者保留即期红利的权利。

创业板市场 

也称二板市场,是上市标准较低、为中小创新公司融资的股票市场。

重组 

包括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部分偿还)以及名称改变。

(D)

到期日 

所有未行权期权或权证的期满日。

到期收益率 

考虑基于面值的价格折扣或者价格升溢时,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如果债券以折扣价格出售,该收益率大于当前收益率;如果债券以升溢价格出售,该收益率小于当前收益率。

低押债券 

指公司以设备、财产或其他不动产作为抵押权所担保发行的债券。抵押品的价值不一定等于债券的价值。

断路器 

当市场下跌达到一定幅度时,证券及商品交易所采取的暂停股票和股指期货交易的措施,下跌幅度通常是依据特定一段时间内下降的百分比。例如,根据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春季引入的新断路器,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0%、20%和30%时,股票交易暂停。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月、4月、7月和10月的第一天对规定的下降点数水平进行季度调整。断路器最早是在1987年 “黑色星期一”后采用的,1989年市场暴跌后又进行了修订。断路器的规定经常变化,但通常都包括暂停交易和对股指期货交易的价格变动限制。断路器的目的是通过重新平衡买卖订单来防止市场急剧下跌。

对冲基金

此类基金有别于共同基金,被富有的个人和机构用于实施进取型策略,包括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和衍生品交易。法律规定每个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应少于100人,因此一般情况下,对冲基金的最小交易额限定为100万美元。

(E)

二板市场 

见创业板市场

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是股票或债券的交易场所。多数证券的交易活动都在二级市场进行。

(F)

法人股 

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非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分拆 

指公司通过发行新公司的股票,将公司分支机构或部门从公司中拆离出去的行为。母公司股东按原来持股数量比例获得新公司的股票,总价值基本不变。

分散化投资 

将资金同时投资于不同类型证券和不同领域公司股票的行为。

封闭式基金

基金的一种,发行的基金单位数目是固定的,通常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与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封闭式基金不持续地创造和赎回基金单位。人们通常认为封闭式基金经理对利润的追逐动力不如开放式基金经理(因为开放式基金经理必须吸引和留住基金投资者),所以封闭式基金通常是按净资产值的一个折扣进行交易。

(G)

公司行为 

公司行为是由公司实体实施的措施,其目的是赋予公司某类证券的持有者以某种资格,例如优惠认股权分配、红利分配、股息和其他报酬支付、或回购计划中的出价。

公司治理 

描述权利与责任在公司各参与方之间,特别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分配方式的术语。

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股份 

股份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拥有权,分为普通股、优先股、未完全兑付的股权。

股票交易所

一个有组织的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会员经纪商在证券交易所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报单交易提供集中的供求方面的撮合。

股票认购权发行 

公司股东购买该公司新股份的优先权利,购买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格。

股权 

在股票市场的范畴内,股权与股票是同义词,它们有别于公债和债券等债务性证券,都表示对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在工商业领域,股权表示有关方对工商实体财产的全部权益,贷款人和债权人拥有“特别股权”,而所有人拥有“剩余部分”的股权。

股权收益 

在进行股权投资分析时,需要计算公司对股东的股权回报。股东的股权通常不包括无形资产(如公司信誉),计算股东权益时要在总资产中减去总负债和无形资产部分。股权收益=(税后利润/股东权益)*100%。

股息率 

以占股票最后销售价格的百分数表示的年度股息,该指标是投资收益率的简化形式。

固定资产 

不易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如住宅、退休金等。

关联公司

通过分支机构的股权来控制一家公司和被一家公司控制的公司。

关联公司

如果在两家公司之间存在某种类型的安排,则可以称这家公司与另一家有关联。当一家公司持有另一家的股份时,它们也可以被称为关联公司。

柜台市场 

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广泛市场。柜台市场证券公司大多通过电话联系而完成交易,在交易中一般充当做市商或经纪人的角色。

国际证监会组织

是国际间各证券管理机构所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其宗旨是:通过交流信息,促进全球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各成员组织协同制定共同的准则,建立国际证券业的有效监管机制,以保证证券市场的公正有效;共同遏制跨国不法交易,促进交易安全。

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 

见世界交易所联盟

国有股 

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国有股不能在股市交易。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

合并

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整合成为一个单独的经济体。

红筹股 

在香港注册、上市并由大陆控股的中资公司。

红股

公司向现有股东发行的免费的额外股票,通常按照事先制定的比例按股东持有股份数发行。

红利 

股东所获得的公司部分净利润分配。通常,红利表示为每股一定金额数

互换交易

根据一定条款,在一定时间,参与者在支付方式方面的交换。最普通的交换方式是利率互换,参与者一方同意支付一个固定的利率以换取对方一种可调整的利率支付方式。

换手率 

以百分比衡量的一年内股票的成交量占股票总数的比例。以样本总体的性质不同有不同的指标类型,如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的总换手率、基于某单个股票发行数量的换手率、基于某机构持有组合的换手率。

回购 

公司将自己发行的股票或债券购回。回购的目的包括利用闲置现金,提高每股盈利,提高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获得股票以便用于员工股票期权计划或退休金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也被称为公司回购。

会员

是指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依法可从事证券交易及相关业务并取得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会籍的境内证券经营机构。

(J)

基本面分析

股票价值的基本面分析要素涉及所分析企业的销售、收益和资产。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要素包括销售、资产、收益、产品或服务、市场和管理。对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研究,则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利率、失业、存货、储蓄等内容。

基金资产净值

投资基金资产净值指的是基金投资组合资产的总市值减去基金的总负债以及其他成本费用后的净值。

基准风险/基本风险

在期货交易中,基准风险指的是因为期货合约的价格变动与合约的基础金融工具或商品的价格变动不能保持完全一致而带来的风险。

集合竞价 

指通过收集订单,然后在特定时间按单一价格执行订单的交易形式。

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或图表分析)指针对市场价格行为的行情预测分析。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或股票)的供求关系。技术分析师通过对价格的运动规律、成交量、变化模式等的研究,并以图线的形式反映这些指标的运动特征,来试图估计当前市场行为的可能效果或者某证券的未来供求状况。

价差 

某证券当前的买入与卖出价之间的价格差异。

交易所交易基金

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投资基金,它兼具股票和管理基金的某些特征。

较现值不利 

指买入期权的执行价格高于基础证券的现时价格,或卖出期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基础证券的现时价格。就执行而言对买方是不利的情况。

较现值有利 

指当买入选择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基础证券的现时市场价格,或卖出选择权的执行价格高于基础证券的现时价格,期权就处于较现值有利状态。期权的内在价格等于较现值有利额。

接管收购 

当公司或个人希望取得某公司的控制权时,会向公司股东开出一个每股的价码。通常这种出价会附带有一个开价有效条件,规定接管的最小股份数量和一个特定的时期。

金边债券

由蓝筹股公司发行的高等级债券,因投资者对其利息支付有充分的信心而得名。

金融期货

以金融工具为基础的期货合约。在美国,基础金融工具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其他与利息有关的证券发行、货币和股票市场指数。

经济增加值

对一家公司而言,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收益减资本金的机会成本。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一家公司在给定的时期内价值增加的多少。

(k)

开放式基金 

基金的一种,可以根据需要持续创造新的基金单位。当基金管理层认为基金规模太大时,开放式基金也可停止发行基金单位。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按基金净值购买基金单位,并可随时按照现行市场价进行赎回,市场价可能高于或低于投资者当时购买基金单位的价格。

看跌期权 

一份买卖合约,合约持有者有权在到期前按规定的价格卖出规定数量的股份。

可转换债券

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价格转化为一定数量普通股的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为投资者提供了高于普通股的收入同时又比普通债券有更高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

(L)

蓝筹股

蓝筹股指的是那些在行业景气和不景气时都能够有能力赚取利润,同时风险较小的公司的股票,蓝筹股的价格通常较高。

累积投票制

一种选举公司董事的投票制度。股东将其股份数与投票选举的董事职位数相乘得到其选票,他可将全部选票投给一位董事或在所选择的一组董事中分配。例如,一位拥有10股股票的股东名义上可以将其10张选票投给董事会12位提名人的每一位,这样他就拥有了120张选票。根据累积投票制的原则,他可以将120 (10x12)张选票全部投给一位提名人,也可以给2位提名人每人投60票,给3位提名人每位投40票,或其他任何一种他所愿意的分配方式。在美国,部分州已将累积投票制写入公司法,并且,这一制度已在多数州得到执行。

连续竞价 

指通过直接连续撮合买卖订单来形成交易价格的交易形式。

零股交易

在证券交易中,交易数量低于交易单位者(如100股)。

零息债券 

一种在到期前不支付利息的债券,该债券的发行价格为其赎回价格的一个折扣值。

流动比率 

一种衡量流动性的方法。该指标显示的是公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偿还次数

流动负债 

按要求或一年内应清偿的债务。在公司的年度报告中,这一指标表明公司在12个月内应偿付的债务数额。对公司而言,通常是指一年期的欠款和应付帐款。

流动性

指资产在无太大损失下能迅速转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也指市场参与者广泛,同时买卖双方报价差距也很小,交易便利的市场状态。市场流动性是衡量市场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风险;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集团风险相关理论

中国银监会2004年9月1日出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将集团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登记、以资本为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企业集团风险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企业集团对集团所处环境不适应,管理机制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威胁以及偏离集团公司管理目标的可能性或者不确定性。

二、企业集团面临的风险

企业集团在我国发展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企业集团面临着很多风险,主要是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企业集团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环境;内部风险涉及到企业集团的并购、结构、权责、协同效应、集团管控模式、人力和文化、公司治理风险等。

三、企业集团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一)企业集团外部风险形成机理。集团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集团战略、经营、财务等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比如,国家经济政策对企业集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国家的政策不同,在经济高涨时期,会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增加国债的发放等财政政策抑制企业的生产活动。企业集团在某些经营方向税收增加到不能接受或者无利可图时,就会调整内部一些下属企业的经营方向,引起相应层级供应链的变化,价值链也会随之变化,集团的经营目标也会因此不能实现。国家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应的增加一些法律限制条文,一些旧的产业可能面临被限制,甚至停产的风险,企业集团面临国家这种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也会相应地调整集团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等,集团目标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国现在的企业集团大多并不没有达到在一个行业内垄断,大多是多元化的竞争战略,所以企业集团在自己下属公司经营的各个行业中都面临着与竞争者激烈竞争的风险,用波特的产业竞争力模型来解释,就是面临着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潜在进入者、供应商、买方以及替代产品的威胁。

(二)企业集团内部风险形成机理

1、企业集团并购风险形成机理。企业集团形成扩张大都是以并购的方式,这是一项迅速的扩张方式,如果并购目标企业的股东采取联合行动抑制收购,或有实力更强的第三方竞价收购都会使得企业并购活动直接宣告失败。自身战线过长,指挥失灵,也可能是陌生行业,经营困难,甚至可能是有未曾预料的债务负担都会使盈利企业补亏损企业的资金,造成企业集团整体被拖垮。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股价飞速上涨,收购成功的话,成本消耗过大,接管后股价大幅跌落,甚至可能大市逆转,低迷不振,以至于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还债,最终会给企业集团的经营带来损失。

2、集团公司组织结构、权责、协同风险形成机理。集团的公司结构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控股公司制。其选择分别能够引起的风险:直线职能制公司结构,随着企业集团日益扩大,企业职能任务增加,管理跨度容易失控,总部日益庞大,协调成本上升;事业部制公司结构,各事业部利益有独立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公司总部与事业部层面上都设置职能机构,导致机构重叠成本上升,在对事业部授权的权限上难以把握;采用控股公司制的集团在大多数,这种结构其下属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受公司最高领导层直接指挥,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不能明确分开,这样就使得公司高层领导的精力分散,则企业集团内部看上去会忙乱,最终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集团目标。

集团公司必须有相应的权责体系,集权可以提高集团的控制力,但不一定能够解决集团的凝聚力问题。集权过度,则集团的有效运行要受到层层限制,下一级的单元缺乏效率和反应能力。分权过度,则下属企业就相当于失去控制,自行其是,偏离上一层级的战略目标,甚至挥霍工司资源和转移利益,或者出现不必要的内部单元之间的竞争,那么整个集团就没有统一的发展战略以及为实施该战略所需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投资决策,那就可能使集团公司退化为松散的经济联合体。

集团公司成员企业较多,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如果下属企业各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很小,集团公司无法协调成员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使集团内部产生强大的合力,那么整个集团成员的合作达不到1+1>2的效果,还会相互牵连、相互拖垮。

3、集团管控模式选择风险形成机理。集团管控模式主要有战略控制型、财务控制型与经营管控型等模式。下属企业所处行业、背景、发展状况与外部竞争环境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不同的集团对下属企业采取的控制模式不同,如果集团所涉及行业多、领域宽,企业集团实行经营管控型模式,那么集团的下属公司在生产制造、流通过程中会严重按集团总部下达指示来运行,也由于集团总部与其下属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有下属公司不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公司资源或者超公司负荷地去完成总公司任务的情况,最终会因为错误模式的选择使上下公司都有怨言,不能够团结一致地达到集团的目标。

4、集团公司治理风险。公司决策主要在于董事会和高管层,如果董事会人员专业、数量等的安排不合理,就会引起对公司决策的偏差,从而影响整个集团的经营与发展;对高管层的激励不合理,则会使得高管层注重近期利益,提高集团近期业绩,达到保职加薪的目的,忽视集团整体利益,不能够为企业集团谋求更长远的利益,因而产生了风险。

5、企业集团人力以及文化风险。集团公司特殊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企业集团当中员工的知识、文化背景差异大,企业集团员工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集团的管理跨度大,调动员工、派遣子公司经理困难,对各个职位集权分权的适度难以把握,这些都能够导致集团各个公司的员工在合作时不是从集团整体利益着想,而是从自己公司的成本利益来想,没有使之共同向前的文化,企业集团的队伍庞大,对于集团人员的选聘、激励、考核不到位等都会引起下属公司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公司之间互相竞争、互相猜忌,无法顺利完成集团的经营总目标。

6、集团绩效考核风险。在外部市场变化比较大,而下属企业各自资源能力也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集团没有合理的设计针对不同企业的考核目标,并且被下属企业与集团共同认可,那么企业集团对于下属企业的考核难以达到平衡,如果统一考核指标要求,往往没有考虑不同企业的个性;按照个性化考核,企业之间又可能出现相互比较的现象,下属企业之间就会出现相互隐瞒、相互竞争的现象,使得企业集团的组成失去意义,集团也达不到协同的目的,也会因此业绩下滑,企业文化无从发展,给外部投资者带来不稳定的信息。

四、结论及建议

企业集团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我国的企业集团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集团的风险不可小视,企业集团应当最大限度地防止或者避免损失,不断应对集团内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提高集团的抗风险能力,最终获得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

(一)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设计一套合理的风险预警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集团公司治理风险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就能够及时的掌握集团公司风险等级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预控对策。

(二)适当地进行风险转嫁。可以在经营风险发生之前向保险公司投保,向银行、政府等机构转嫁。向其他企业转嫁最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工程转包、债权转股权,还有主动请求其他企业并购集团公司的下属业务或公司,或者进行下属公司托管等。

(三)对预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损失,按一定的比例预提一定的专用基金,用于风险发生后的自我补偿。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华江.集团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理论探讨[J].南开管理评论,2002.3.

竞价托管的效果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不良次产;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债转股。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系统中,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试就我国银行不良资一产的成因、影响、处置方法等作些探讨:

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程

银行不良资产在我国有一个产生、扩大的过程,从我国银行20世纪8o年代以后不良资产数量的变件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性很明显,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不同时期;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未发期.

1983年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不关心不良资产问题,这个时期由国家统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企业生产计划,企业按照生产、原材料供应以及销售计划组织产、供、销,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安排,作为财政的出纳,向企业提供资金。国有企业所需流动资金由财政部门定额拨付,固定资产投资由政府下达包含一定资金额度的项目计划,企业只有在资金需求超出定额时才向银行申请货款。这一时期尽管只有国有银行独家经营,没有市场竞争,但银行没有贷款自,也无需对贷款效果负责,所以这段时期内银行的信贷规模比较小,1981年全国工业企业的贷款只有487亿元,1982年为527亿元,1983年597亿元,基本上没有形成不良贷款。

(二)不良资产产生期.

1984年一1988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开始涉及到金融体制,市场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银行体系开始分化,进人垄断竞争阶段,出现了纯市场化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这个时期的金融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拨改贷”是不良资产的生成之门。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人民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企业资由财政、银行共同供应转为主要由银行负责,即“拨改贷”。该措施的初衷是改变财政拨款形成的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但由此打开了银行不良资产的生产之门,国有企业的瞀软约束对象由财政转向银行。二是没有建立管理制度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1984年,几大专业银行分设完毕,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1987年股份制的交通银行成立,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尽管产生了纯市场化的信贷关系,但该时期占言流的仍然是由政府主导的银行和企业处于被动地位的银企关系,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投资、生产与销售计划仍是贷款的重要依据。各专业银行内部虽开始设置资产质量测算指标,但对下属分支行的考核力度不大。三是化身扩张过猛加速了不良资产的形成。1988年改革以来的我国化身化指标(M2/GNP)经过连续10年的上升后出现了首次下降,由上年的73.88%降为72.05%,并且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也首次超过了GDP增长率。这表明货币化收益由递增转向递减,国家对金融的控制由主动转为被动,控制成本之呈现为上升趋势。这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银企之间的不良债务不断上升,由此带来的成本本也以递增的速度以上升。据业内人士估算,这段时期内大多数年份不良资产比率在10%以上,到1988年接近15%,不良资产总量接近2000亿元。

(三)不良资产急速扩张期.

1989年——1994年,是国内金融秩序较为混乱的时期,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金融机构开发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业务,令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监管乏力,监管机构组织不健全,仅由一些粗线条的监管规范,监管手段落后,主要采取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使各个主体难以形成具有内在稳定性的预期,致使银行机构出现无序扩张、恶性竞争、急性收缩等现象,因此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该时期末的不良资产总额达到了1万亿元,“大金融”逐渐转变为“虚金融”。也就是在这个期间的1992年,国家控制金融的成本首次超过收益,迫使我国启动更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

(四)不良资产增长减速期.

1989年至今,市场化金融体系加速形成,银行不良资产虽仍在增长但已有减缓迹象。1995年是金融法制建设成绩突出的一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担保法》及《贷款通则》等法律规章,禁止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央及省级政府透支和直接贷款,要求国有银行必须持有相当于风险调整资产总额8%的资本;确立了中央银行地位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位;实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相分离、政策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相分离的原则。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强化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形成以信贷经营责任制为主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益等目标考核体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8年试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法,将贷款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大类,使我国不良贷款的统计和预警体系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与此同时,中央强调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银行的“惜贷”现象更为严重。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后东方、华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也先后成立,并于同年启动债转股,开始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至2000年底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从国有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1.4万亿元。

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要有新思路

国际上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一般有销售、重组、证券化、债转股等。这些方法是否适合我国,如果适合又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来运用这些方法,以使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多样化,值得探讨。

(一)资产债务重组:手段要多样化.

对债务企业进行资产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债务企业,由于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营管理不善等,经营陷人困境,但这些企业尚存在许多可利用的资源,可以成为其他企业兼并的对象,如果债权人能从中“做媒”,向优质企业售让债权,再由企业之间进行“债转股”,优质企业就能够以控股股东身份向原企业注入优质资产,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原来的不良资产。在目前条件下,资产债务重组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包括兼并、破产、证券市场的收购、企业托管,还包括企业出售、股份制改造、企业租赁、承包等,债权人要积极地提供公司理财服务,向债务人提供管理咨询、收购、兼并、分立重组、包装上市等方面服务;通过资产重组,解决企业存量资产缺乏流动性的问题。对于已确认经营恶化、资不抵债需要关闭破产的企业,依法申请企业破产清算,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只适合市场前景好的债务人.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全社会巨额的金融资产(现在居民手里大约有10万亿元存款),为债权人

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创造了条件。不良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债权人盘活不良债权的突破口之一。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组资产放入某种特殊目的的载体中,在这些资产的现金流量支持下发行债券,以上市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应当说,资产证券化是目前债权人处理不良资产的一种较佳方法,特别是对有市场、前景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更是如此。国家对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持十分积极的态度,从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而且这些企业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债权人应对这些不良债权进行科学的包装,与企业一道,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使其上市,借助证券市场筹集资金,以收回不良资产。

按照国际经验,资产证券化使以某些能带来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为依托的,而不良资产的最大特点就是目前失去了创造效益的活力,或者是创造效益的能力较为低下。因而,若依托的资产是不良贷款,在操作上就要设法将证券化中发行的证券从单纯债券拓展为债券与股票并举,以及对具有非稳定现金流的不良贷款的证券化作更大程度的信用增级。

(三)销售: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

销售是清理不良资产存量的有效方法,包括个别销售、招标销售、折价销售依法偿债资产和逾期偿债资产等。目前我国应尽快建立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以实现不良资产销售过程的市场化。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良资产很难估价,易将资产以低于其真实价值的价格出售而蒙受损失。因此,债权人在销售不良资产时,应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竞标的形式出售不良资产。债权人作为大卖家,有必要也有能力提供每项债权的详细信息,发标前制作一个标底作为市场指导价格,由有意购实的投资者投标竞价。在这种竞争中,债权人可以选择投资者,使不良资产取得公平市场价格,将销售不良资产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利用市场实现损失的合理分配。债权人在销售银行的不良资产时,受着银行原有负债(居民储蓄存款)的刚性约束;郎销售银行不良资产的收人不足以偿付债务时,损失必须由债权人承担。债权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将这一损失减少到最低,而投资者在从债权人处购买不良资产时,是为了盈利。这样,失的承担对象就很明确。而且,这样一种损失分配机制也为销售不良资产调动了买卖双方的积极性。

(四)新增不良资产:银行不应再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