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1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管理没有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约束力,导致学生管理似一盘散沙。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把企业需要的东西提前交给学生,把企业的一些运作或者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的管理者只能对学校所分配的教学任务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所派来的工作人员或是老师,学校可能无法给予制度化的管理,以至于学校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所以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学校的师资队伍有限,老师的管理仅限于专业,无法顾及到学生之后的实训工作,所以对于学生的后续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校企教学模式下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只是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校企合作下的思想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面对就业有很大的压力,会迷失就业方向,导致学生走上了弯曲的就业道路。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育受利益的驱使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导致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够发挥思想教育的本质。

1.3学生管理的方法还不够先进传统的学生管理只是重视对学生的约束,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况,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没有发挥其管理的本质,管理思想还局限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不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由于高校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比较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是不同的,如果学校只是遵循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学生的管理根本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只会使学生管理工作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4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由于高校学生之间的文化知识、个性能力差异比较大,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高校学生不能够适应大学的管理方法,还不能够从中学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习惯被动接受而忽略了自己的主动参与使大学管理得不到学生的有效配合,学生管理只是单方面的执行缺乏严谨性和约束力。学生不能够合理地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造成学生对大学学习过程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2.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应该研究可行的管理对策,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为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发展的平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入。

2.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应该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执行严格地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学校与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按照学校的要求,严格管理学生,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针对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去遵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应该根据学校以往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更新,明确管理的具体职责和管理范围,把责任落实到人,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合理地规划,然后根据具体的完善方案校企双方经过协商确定最终的管理制度,这项管理制度应该具有严谨性、合理性、可行性、权威性,这样才符合学生管理的本质要求。校企双方应该根据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专业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管理团队应该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然后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根据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不断优化管理对策,适应不断更新的校企合作学校的教育理念。

2.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进入校企合作专业开始,学生要尽快实现“在校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心态波动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确保顺利过度。由于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因为在校企合作中,往往是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班级,但是不可能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会在以后的就业中选择这个专业或是合作的企业进行工作。那么在日常的管理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普遍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整体思想,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宏观上予以帮助学生。另一方面,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逐个进行交流,对有意向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给予重点管理,对以后从事这个专业性不强的学生,给予重点引导,确保在学校中不能放弃专业的学习,可以给予其他的一些就业指导,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就业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使学生和学校的管理团队协调配合,大大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效率。

2.3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思想应该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不断更新管理思想,把传统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从各方面管理学生而不是仅仅约束学生的新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为目标的管理体系。校企合作办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尤为重要。职业核心能力是现在大学生需要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规范日常管理入手,将“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勤勉、敬业、守纪、公正的观念。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民办高职院校 校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ivate vocational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running mode

pang yetao, zhang lu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private vocational road expansion will inevitably shift from content develo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s the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road.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al estat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experience, hope to promote and lead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利用民办高职院校的企业办学的优势,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笔者提出的“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院校培养”的“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院“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并积极实践“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试图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一条新路。

1 校企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体制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关键,也是当前国家、市级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由重庆新鸥鹏集团投资举办的民办高职院校,2011年,成为重庆市示范(骨干)高职重点建设院校。值此契机,我院利用企业办学机制与体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与举办方新鸥鹏集团下属的企业展开校企一体化实践,逐步探索校企一体的体制与机制。

2 校企一体化体制建设

学院通过与举办方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校企双方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校企一体化体制,然在后校企一体化的平台上,与众多的非举办方企业开展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见图1。

2.1 组建校企合作处,完善校企一体管理机构职能

在校理事会构架下,组建校企合作处,由学院副院长、鑫鸥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校企合作处处长。校企合作处负责校企一体化的开发、管理、指导、服务和监督考核,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并制定相关制度。

图1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校企一体化示意图

2.2 打造“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

在校企一体的体制下,通过在鑫鸥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内部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在学院内部建立“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搭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校企人才互任、互通。一方面,专业教师定期定期到工作站挂职,履行企业相应岗位职责,通过对企业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员工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企业技术骨干到学院兼任专业教师,负责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学院统一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其教学能力。在“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教研室”平台上,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双方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教研室”的工作职责与管理办法,制定“人才互任、互通”的管理办法和“双岗、双责、双考核”制度,将到兼职纳入对员工或者教师的考核范畴。制定企业骨干到学院兼课的薪酬制度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配套制度,鼓励校企之间的人才互任、互通。

3 校企一体机制建设

校企一体机制建设的目的

是在双赢的前提下,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和庞大的行业资源,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保障机制,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激励机制,责任共担、风险共管的约束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3.1 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保障机制

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培育人才,共同参与过程管理,校企一体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制度来保障。首先,完善校企一体专业建设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校企一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校企一体专业建设工作条例》、《专业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校企一体课程开发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其次,制定基于校企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修订完善《校企一体人才共享管理办法》、《骨干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等制度。然后,建立校企一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修订完善《校企一体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等。最后,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执行力度,学院将引进“顶岗实习动态信息管理软件”,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提升学生实习落实率、就业协议签约率,实时动态地掌握学生实习变化,及时了解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与岗位要求,以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3.2 建立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校企一体办学过程中,努力寻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双赢的利益结合点,建立利益驱动、成果共享机制,激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第一,建立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校企共同推行“订单式”培养,并制定《校企一体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与奖励制度》、《“订单式”培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成果共享机制。一方面,学院的利益体现在专业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生可以到合作完成顶岗实习;企业的利益体现在可以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得到学院提供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第二,建立互通共融的长效激励机制。学院方面,设立校企一体建设奖励制度,鼓励与企业开展深入式的校企合作,奖励在校企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企业员工;将教师参与校企一体化建设的工作绩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薪资待遇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对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发放兼职教师津贴。合作企业方面,将员工参与校企一体建设工作成绩纳入到年终绩效考核。第三,建立共建共享的交流机制。学院与合作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企业可以免费使用校内实训室及其他资源;人才互任互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带头人,学院的骨干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定期到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依托,积极开展针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3.3 建立责任共担、风险共管的约束机制

针对校企合作中常出现的“一头热”现象,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与待遇得不到保障,企业员工到学院兼职的待遇得不到保证,学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得不到落实等管理风险,建立校企一体化责任共担风险共管的约束机制,以此约束学院和鑫鸥地产公司、丽鸥地产公司、学鸥地产公司及物业管理等公司之间的合作,保证校企一体健康发展。

通过制度约束校企双方的合作,建立《企业骨干到学院兼职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校企订单培养管理办法》、建立企业骨干到校兼职兼课、学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双职双责双考核制度”。明确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校企一体双方行为。

3.4 校企一体的评价机制

校企一体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制定科学完善的校企评价制度,保证校企一体的效果,从而推动校企一体的深入发展。学院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生等建立多方参与的校企一体监控评价体系,共同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效果进行监控、反馈与评价,确保校企一体的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校企一体的效果评价制度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和《校企一体考核制度》等。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民办高职教育逐渐由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对推动和引领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13301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39-02

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出适合现代酒店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有利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迈入社会、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专业生命力;再者,为企业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员工,有利于缓解人员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与深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对合作企业和正在实习、将要实习、已经就业的学生以及个别兄弟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一)对合作企业的调查

我们与合作过的星级酒店及将要合作的酒店就校企合作意愿、合作要求、对学生的满意度、能为学生提供的发展空间及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从访谈结果看,所有走访酒店对校企合作皆有浓厚的兴趣,原因有三,一是酒店业现在人员流动率特别高,需要有实习生弥补这个缺口;二是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实习生较好管理。对于合作要求则涉及多个方面,有的酒店将学生的外语水平作为是否接受该实习生的首要标准,有的则不作特别要求。对实习时间长短问题,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要求不同,但一般不能低于半年;至于学历和专业,几乎所有被走访酒店皆无严格要求。在满意度方面,酒店普遍表示满意,认为高职、本科学生责任心较强,学习能力强,素质高。至于合作时对校方有何建议,一般围绕在三个方面,一是希望实习时间延长,二是希望人数增加,三是希望学校有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以防学生擅自离职。

(二)对学生的调查

对学生的访谈主要围绕是否满意学校的实习安排、对学习单位的满意度、是否有就业意愿、对酒店行业认可度以及对学校课程设置有何建议等方面。关于是否满意实习安排,即将实习的学生不少持消极态度,原因复杂,有的是怕累,有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差,有的则因为想升本、考研或者不想从事这一行业;正在实习的学生经过一到两个月的适应期后情绪基本稳定,愿意实习,甚至有的希望能延长实习期;已经完成实习的学生普遍表示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对实习安排表示满意。关于就业意愿,明确表示愿意从事该行业和不愿从事该行业的都占少数,多数学生表示要视毕业时的就业情况而定。对酒店行业的看法,多数学生表示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工作时间长,管理不够人性化。关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少学生认为应该强化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强度,改善实训室条件。

(三)对兄弟院校的访谈

我们与有酒店管理专业并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几所兄弟院校进行了沟通交流。兄弟院校皆认为校企合作有必要,是专业发展的要求,乐于开展校企合作。多数表示合作顺利,个别表示有问题,一是因为生源较少不得不中断与某些企业的合作;二是因为学生擅自离职现象普遍,造成合作难以维系下去;三是因为实习时间无法达成一致不得不放弃合作。而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各校不一,有的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学生自由度较大;有的正在建设中;有的则有比较完善的体系。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校企双方利益诉求难统一

利益诉求不同即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可能,也成为校企深入合作的最大障碍。校方希望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增强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利益诉求在于寻找稳定的职工来源,用大量的实习生资源缓解正式员工流动率高的状况以及旺季的人员需求缺口,最重要的是聘用实习生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实习时间难协调

酒店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希望在淡季时缩减人力资源成本,而在旺季时人力资源缺口能被迅速填补。而学校方面,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酒店专业必须同其他专业一样,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学周数,教学课时、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度等,这些都导致酒店专业难以灵活地适应酒店的实习时间要求。

(三)实习不稳定

造成实习不稳定的因素来自学校、学生、酒店三个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讲,有的学校对合作酒店的了解不够全面,部分校方在选择合作酒店的时候,只是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等,而对酒店的管理水平及管理制度等缺乏了解。另外,有的学校实习管理不到位,听任学生或走或留或换实习单位,对学生没有必要的约束,致使学生无所顾忌。

从学生方面来讲,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实习时或者想方设法逃避,或者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只考虑工资待遇而忽视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要求。实习过程中角色转变困难,希望学校满足其一切要求,希望酒店多多照顾。另外,吃苦能力差,面对酒店行业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从未从事过的体力劳动不能适应,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稍不如意或一遇问题不是考虑如何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以各种借口选择放弃实习。

从酒店方面来讲,大多数酒店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酒店对于实习学生没有准确的定位,大多数酒店,包括高星级酒店接收实习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酒店短期内人力不足问题,往往学生一入职即将其安排到工作最辛苦、人员最短缺的部门,这也是学生实习不能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1]。

(四)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多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合作院校没有与企业在合作内容及层次上进行深入探讨。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2]。学校往往不注重聘请酒店企业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酒店亦无暇对此提供建议。即使偶有交流,酒店往往多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就造成双方合作不能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综合考察,科学选择合作企业

学校应根据专业情况及学生特点,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以选择最佳合作对象,使得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最大化。在签订协议时,校方要坚持原则,维护学生的利益,对实习培训、轮岗、加班、薪酬等关键问题与酒店协商,并明确写入协议。对学生的一些合理化诉求也应积极与酒店沟通,以便酒店和学校双方在进行实习管理时能相互配合。

(二)结合校企实际,弹性安排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的安排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既不能一味固守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做变通,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合作企业的需求。在时间安排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且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考虑酒店的实际经营需求,结合实习岗位的特点,对实习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即在酒店需求及教学要求上寻找最佳的时间契合点,使得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辅相成两不误,保证完成实习目标。

(三)规范实习管理,稳定实习

规范实习管理首先应建立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例如请假制度、奖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使其在实习管理中有制度可依,可避免感情用事及管理上因人而异等现象。另一方面,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有更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减少擅自旷工或离岗等现象,有利于实习的稳定。

其次,规范实习管理还应重视做好实习动员工作。齐齐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十分重视实习动员,将这一工作贯穿于入学时的新生家长座谈会、新生专业教育、平时课堂中,包括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会,反复介绍专业特点、要求、实习的必要性、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介绍前几届学生实习的经验教训以及学校的实习管理要求,力争使学生和家长对实习能有正确的态度,并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事实证明,对困难估计比较充分的学生,都能抱着端正的态度将实习坚持到底。

第三,稳定实习还应重视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学生从学校迈入企业必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指导教师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如学生提出的“不公”、“委屈”、“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应积极地帮其排解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角度转变,利于实习初期的稳定。

(四)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聘请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担任顾问,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在课程设置、教学和实践安排等方面提供建议;如有条件,可聘请酒店资深专家为酒店专业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做行业前沿发展情况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知识,拓展视野;让酒店为学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3]。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校企合作是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双方应不断探索改革之路、深化合作,丰富内涵、完善合作模式,努力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徐宝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吴水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0,(11).

[3]郑洁.校企联合培养饭店管理人才的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4).

收稿日期:2013-11-10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运行对于培养高素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这里提出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有效运行建设的策略,对于基地的成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策略

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要突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提供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运作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做法的机会,对于丰富学生的学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及其就业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重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素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也需要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人才。这里就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有效运行提出建议。

一、建立校企联合实践教育导师组

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建设,首先需要成立校企联合实践教育导师组。通过导师组的设置,保障对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教育。学校和企业需要联合起来,共同组建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成的导师组。导师组成员,要热爱工商管理教育,要热爱实践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素养要高,业务要精湛,导师组教师数量要充分,教师队伍要稳固,只有成立这样的校企联合导师组,才能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有效运行提供师资力量支持。工商管理学院可以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中,选择一些理论水平高的,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加入到联合导师组中去,同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需要从高管人员和部门经理中,选派精英人士作为企业导师加入到联合导师组中去,联合导师组要根据企业的导师管理岗位情况进行分类,要建立导师资源库,为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运行储备师资力量。

二、创新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育基地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学校和企业要通过沟通合作创新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保障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综合素养人才的有效培养。第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是开展参观学习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中,引导学生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开展一些讲座,培养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展。第二种实践教学模式是利用企业案例授课,这种方式是将企业中典型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去,在工商管理专业课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基地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案例,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对策,制定工商管理模拟决策方案,企业导师和教育人员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指导,这种教育模式适合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工作案例的分析探究的能力。第三种模式是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导师进课堂亲自讲授企业管理实践知识,使学生对企业管理有个实质性的了解,通过企业导师的讲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中教育模式是岗位助力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从事相关岗位的助力工作,为学生提供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企业可以选择营销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企管部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部门,设置特定的岗位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岗位助力实践,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适合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第五种教育模式是开展调研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形成一个稳定的团队,对企业相关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研,收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做法,对企业的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专业导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企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在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才能保障教育的效果,实现实践性高素养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运行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与企业要积极合作完善相关教育管理制度。首先要能够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在大一学生刚进校的时候,主要是引导学生到实践基地去进行参观,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对企业的主要管理业务有一个实际认识,培养学生专业与学习的兴趣。在大二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个阶段,就需要能够将基地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培养他们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案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根据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三阶段,学生就需要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导师从管理实际入手,讲解相关的业务管理情况,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提升学生工商管理的专业素养。在大四阶段,就需要安排学生做岗位主管助理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使学生在真实了解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管理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完善各种考核评价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对学生各个时期的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制定考核标准,落实考核环节,通过考核提升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学校与企业要通过合作,建立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教学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要通过完善的制度管理,保障教学的质量,保障工商管理实践人才的成功培育。

总之,工商管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培养高素养的实践性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保障,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重视这种模式的应用,校企合作要实现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建设,通过多种措施,保障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运行,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中林.基于校企合作的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储运,2012(,1):106-109.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校企合作在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办学是目前高职教育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通过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融合,促使高职学生能够通过了解企业文化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并且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形成内在的力量,为最终的择业和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校企合作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求职方向,让学生在应聘前就从企业文化角度入手,选择应聘的企业的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对接,有目的地选择将要应聘的企业岗位,企业也会按照自身的选择要求招聘到对本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的员工,满足自身的用人需求,达到学生和企业共赢局面。高职体育文化更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实施平台,通过其具体的落实和呈现,能够反应出校企合作的意义、价值和优势。

二、构建校企合作校园体育文化的实施路径

1、加强体育管理制度建设,做到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相应的体育管理制度作保证。有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执行力度都将对文化体制产生影响。体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作为整个校园体育的大事,应由体育部门总体策划,学校领导牵头其他部门协助制订切合本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稳定、持续、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

2、探寻企业文化内涵,适当融入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校园体育场馆和文化设施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校园体育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载体。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标识、名称或企业文化在体育设施的实体中进行体现,并在场馆设施建设中融入企业元素,更加直观的呈现企业形象。另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提供企业在场馆使用上的政策倾斜,给企业提供方便和员工待遇,达到互惠互利。

3、合理共建校企合作高职体育课程,使其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个体在校期间接触最充分的体育文化载体。高职院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引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开发课程,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基础,多一些引入和学校专业相关企业的体育运动需求,并结合其需求,在高职体育课堂上加以改良或推广,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的体育文化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学以致用,得到发展。

4、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式体育俱乐部,营造校企联动体育平台从实际出发,建立各种与企业需求相对应的体育俱乐部,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互融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在俱乐部活动中校企相互促进,交流感情,使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交流更加紧密,彼此更为了解。在校企健身活动的联动中,企业可以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给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企业员工实现健身目标,最终形成校企互动的健身体育文化。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国际化;高校机关干部;视野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2-0030-02

我国在2011年开始在职业院校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相对接,将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面临着实践环节脱节、实践能力短缺、企业参与力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不完整、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困境。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通力合作,只有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课程体系的重建、教学组织管理的变革、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才能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实施。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将“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分别列入了2014年和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因此,构建“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更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完善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多位一体的管理构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已成为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2年至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化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与武汉市知名企业――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的指导下,签订了行校企三元参与的“厂中校”长期合作协议,将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引入高职教育,进行了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课岗结合、校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三年实践与探索,笔者拟对“仟吉英才班”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方式与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希望能为其他专业探索校企共同管理制度提供研究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签订保障“校企生”权利与义务的三方协议

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为加强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学习管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约束的意识,明确责任,保障学生安全,以保证完成专业学习与岗位实习实训任务,经学院、企业及学生三方协商同意,签定了订单班协议书、岗位学习承诺书、三方安全协议等相关协议,约定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共同遵守。

在相关协议中,对于企业方,需要列明所提供的具体岗位学习实训进程,并提供实习的条件和环境,确保不安排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在此基础上,企业需与校方一起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及时间,对岗位实训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实训学生出具培训证明和就业平台;作为学校方,与企业共同建立和落实学生培训内容和实习安全的具体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学习期间,学校需对学生进行具体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定,服从企业单位和现场指导人员的管理。此外,学校有责任督促学生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并安排专门人员对学生专业学习、岗位实习实训情况进行联系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达到共同协商解决的目的。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如果企业与学生就执行相关协议的任何方面发生了争议,学校应协调双方协商解决;就学生而言,在企业学习期间,需承诺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培训内容及时间,接受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和阶段考核。与此同时,他们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与制度,服从企业单位和现场指导人员的管理。

二、设计符合现代学徒制需求的课岗对接课程置换方案

为了使现代学徒实战模式得以实施,“仟吉英才班”采用了“课程置换”的方式,把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中所需要的内容折算成相应学时与学分,以此替换原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完成该学分即可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鉴于此,教研室教师与企业培训主管进行了多次商讨,对课程置换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时学分设置、代训教师安排、考核方式与试卷要求等进行了合理安排,最终制定了符合岗位设置要求的课程置换方案,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仟吉英才班”学员需通过岗位实习掌握导购、理货、开店等14个岗位的知识与技能,给定每个岗位1学分,并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食品营销(3学分)、食品物流管理(4学分)、食品商品学(4学分)、专业综合训练(3学分)四门课程做了替换。比如,导购、开店、打烊三个岗位的学习与原课程食品营销教学内容互换。

第二,实习期间每2-3名学生作为一个团队进入同一门店,配备2名企业带训师直接指导,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第三,在每个岗位学习完成后,专业考评员需提供理论试卷和实操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第四,岗位综合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实操权重75%,理论权重25%。若出现考核不过关的现象,可允许学员再培训15天后补考一次。

三、建立校企共管的双班主任制度

为了加强对学员的管理,我们采取了校企双方各配备1名班主任的方式,建立了双班主任制度,使学员在实习期间接受两位班主任的共同指导和管理。其中,学院班主任主要负责四个方面:第一,定期与各门店的学生和带训师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收集学生和带训师所反映的问题;第二,要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思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第三,与企业培训部门进行交流,获取试卷、成绩单、分享会等教学资料,做好校方的监管工作;第四,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反映的问题与企业沟通进行培训进度调整,和校企共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等。企业班主任同样有四个方面需要负责:第一,参与各门店学生和带训师的周会;第二,进行周会、月报、成绩等教学资料收集;第三,了解和测评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做出心理引导;第四,依据企业方提供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形成相应报告提交企业培训部门,以协调各门店的培训进度和效果评定。

四、建立带训师管理制度

为确保课程置换方案有序进行,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了带训师管理制度。带训师是由企业遴选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企业内部考核并颁发的带训师资质,一般由门店店长、主管或五星裱花师担任。企业选定的带训师在接受带训任务前,还需按照学校要求填写外聘教师登记表并提交职业资格证书等有效证件,经学校审核后方可承担相关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带训师需根据企业内部培训资料,每15个工作日对所带学员进行1个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并交由专业考评员(一般为另一带训师)考核,达到教考分离的目的。带训师还需遵守考核月报制度,每月均要对每位学员的平时表现和思想情况做相应记录,并将考核成绩一并递交企业班主任汇总,作为教学管理资料存档备查。

五、学校需严格落实督查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421”管理制度浅析 高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究 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工学结合理念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浅析 针对高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对策 工学结合下分散型毕业顶岗实习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探究 技工学校“2+1”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五年高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公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法的探索 实行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探析 高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现况 人本主义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探索与实践 举报线索分级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施目标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再谈考试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09-10-30.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view/ 2937182.htm 2009-10-30.

本文系李权主持的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编号:2009-ZJXH-002),已结题。

作者简介: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生产模式,不能融入企业中,频频跳槽,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两难的局面说明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要求。现实中企业所要的人才不仅仅只是高技能,更应具备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所必需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能吃苦、有责任心的良好品质,善团结合作、能创新的时代精神。而一些大学生往往是缺乏专业技能以外的企业所需的品质和素养。而校企合作中一般只注重技术、科研的合作,资源的共享,轻视人才培养的对接,忽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培养大学生适应企业工作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素质,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现行的重技术、轻素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会将大学生培养成只会操作的“机器人”,这也是高校大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但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共同实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教育的对接,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多吸收企业文化,充分利用企业人才和环境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着眼于培养大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素质,将大学生培养成“准企业人”。

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汲取优秀的企业文化

1.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的思想教育活动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会受到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人成才。在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下企业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实施者,高校要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中可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开展学生和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如校企共同举办文化节,专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制作成果展,科技活动月等活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不同的专业的宣传标语要体现各自职业的特点,用职业要求来塑造、熏陶大学生。组织大学生参观企业科技创新项目,邀请企业优秀员工给学生做个人成长报告,请企业领导对学生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和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合理规划个人发展、成才计划,树立个人远大理想,增强成人、成才、成功的信心。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指导专业学生社团的活动,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专业性。企业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学生与企业职工的密切交流,将企业优秀文化和技术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实现企业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

2.将企业的制度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中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这一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管理制度载体是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并向学生明确发出,以约束、调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使之科学合理,有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好的制度又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更可以加速目标的实现。优秀的企业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也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因此可以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引进来,参照企业制度和模式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设置班干部,尝试企业式管理。以招标和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充分吸收企业优秀元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企业氛围,尝试企业管理模式,用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品质。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大学生的实训、实习过程中

在大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时,改变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错误做法。不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放在课堂上和校园内,倡导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参与学生实训、实习的人员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教育、培养、引导。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企业岗位现实的差距,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间隙召开总结分析会,指出大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改进提高的地方,学习企业职工的良好行为和品质,将车间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职业道德标兵评选活动,聆听企业劳动模范的事迹报告,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学生定期写个人心得体会,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总之要充分利用企业一线这一生动的育人环境,熏陶、教育大学生,向学生灌输企业精神、文化,对人才品质的需求,在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竞争 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拓展延伸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一致,将大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用得上的人才。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首先,思想政治教学要在内容上突出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能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解疑释惑。避免空洞、枯燥、不切实际的理论灌输。在向学生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生活迷惘无目标,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和谐,漠视生命出现校园血案等不良现象,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生观。“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教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

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注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模式下,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并且关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所思、所想、所忧,教学内容联系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面临的就业问题,注重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大学生适应企业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请企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如对学生进行企业人才素质要求、就业形势分析、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的讲座。组织大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进企业、学校、社区,了解认识社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正确评价自己,找出差距不断完善自己提升素质。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方法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方法和模式,开展精美课堂创建活动。教学上采取观摩式、互动式、研究探讨式、启发式、案例式、实践式的教学法,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探讨社会热点,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生产一线观摩,感受体验企业严格的纪律、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