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第1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礼记文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礼记文言知识点通假字

学 .学半(“学”同“敩(xi ào )”,教导)

选贤 与 .能(“与”同“举”,选拨)

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 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虽 .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 旨 .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男有分,女有 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

大道

..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 路。)

一词多义

亲 1、不独 亲 .其亲(动词,以……为亲)

2、不独亲其

亲 .(名词,父母)

其 1、不知 其 .旨也(代词,它的,指“嘉肴”的)

2、其

.此之谓乎(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恐怕)

子 1、不独 子 .其子(动词,以……为子)

2、不独子其

子 .(名词,子女)

修 1、讲信 修 .睦(动词,培养)

2、盖简桃核

修 .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

分 1、男有 分 .,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

?

2、舟首尾长约八

分 .有奇(量词,长度单位)

词类活用

使 老 .有所终, 壮 .有所用, 幼 .有所长(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状,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文言句式

其 此之谓

...乎(“此之谓”,就是“谓此”,宾语前置)

文学常识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 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 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读后感从古至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名著都给我们不同的感悟。‘四书五经’是古人必读的书。‘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还有许多的书,都凝结了古人的智慧,现在这些书也在影响着我们。

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应该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知道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知道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根据以上文献,我认为“礼”的原始意义可以解释为(1)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是一种祭祀祖先的需要,诸如《礼记·祭义》中记载的“致齐(祭祀)于内,散齐于外”;(2)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必须要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诸如《礼记·曲礼下》中记载的“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3)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而形成的规范,诸如《礼记·曲礼上》中记载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无苟免”以及“长者问,不辞而对,非礼也”等。

具体而言,我认为古代的“礼”主要指的就是一套完整严密的等级制度,小到见面、穿着、丧葬等日常生活,大到政治、法律等,它包含着古人对于“神权”的敬畏,以及对于皇权的服从。即便是对人们日常交往中、对人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一些言论,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的尊严。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交际翻译 源语 目标语 读者

翻译,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达。翻译就是要通过全面和完善的表达,把逻辑或者艺术形象,知识等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它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已,其原因就是源语种的形象是在本国语言环境中形成的,对于译文的读者来说,这些形象以及他们形成的背景都是陌生的。但恰恰又是通过翻译,不同的文化才得以相互了解,而正是由于人类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交际、交流,世界才日益丰富。

一、文化差异的表现

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和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行为习惯”(1:245)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凝结了一个民族所有思想以及智慧等精华。它是一个语言社会的产物,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所有人,包括,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等。从总体上讲,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媒介,要想实现交流,那么文化的影响力是不能够被忽视掉的。而文化自身也需要交流来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壮大。除了出现在原文之中的那些文化现象,原理,形象等之外,发挥更大作用力的还有整篇文章或者整部文学作品的背景文化。它影响着原文的中心思想,影响着语境,语感等等诸多要素的表达。而这些背景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种:1)常识,即一般成年人所掌握的关于现实世界的普遍知识。2)区域性常识,即对于几个语言社会来说共有的普遍知识。3)国情知识,即只为某一个语言社会所共有的知识。

2.文化差异是对于不同事物的分类有所不同。举例来说,每个国家传统和习俗不同,对于同一手势或动作,在不同的国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的礼节和好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吉祥数字,吉祥动物等等。更不用说不同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设置,,文化传统等等。

3.除了这种差异之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文化的特定事物,形象等。这些形象因为特点鲜明,而成为了一类人或事的代名词。然而,对于目标文本的读者来说,这类代名词的出现表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如果不加以说明或者转换为读者所在语言社会的某种形象去解释的话,他们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例:

因女店主刁晗婧其白皙的皮肤与美丽的容颜,班上同学与这条街上其他生意人都戏称她为“鱿鱼西施”。

女性店主の白い肌と美しい容貌から、同級生や同じ町の他店の経営者などは彼女を「イカ西施と呼んでいる

在中国,西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是古代四大美人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豆腐西施”类似这样的形容某个女孩子面容俏丽的用法很多。上述例子中“鱿鱼西施”无疑是对老板娘美丽容貌的一种修辞。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西施并不一定是他们熟悉的人物,特别是对于中国历史不熟悉的人或者新生代来说,他们很难知道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词这个用法。就这样直译的翻译成日语的「イカ西施,保留了西施这个人物名词,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充分考虑到读者文化需要和文化背景的翻译。在日语中,同样也有一个人物是美女的代名词,这个人物在含义上就等同于中文中的西施,她就是小野小町。如果把翻译中的西施,改为小野小町的话,我相信,对于日本人来说就会很方便的理解原文的意思。

4.另一方面,从精神和思想的层面来说,每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欧美人较为热情开放,亚洲的一些民族如中国,日本等,多比较含蓄,注重礼节,也是所谓的礼仪之邦等等。这些无不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而影响。例如,日本人在表达方式上非常含蓄,会尽量避免给对方造成尴尬,伤害对方的心理。这也衍生出了极具日语特色的“暧昧表达”。比如日语的一个特征就是口语中较少使用判断句。即使说话人内心是肯定的,但在口语表达上通常使用“可能是……吧”“恐怕要……吧”“难道不是……吗”,通过这种委婉的,圆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文化差异对应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不得不去寻求一些翻译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奈达提出了对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困难,可以使用加注的形式去翻译。

奈达将注的功能分为了以下两种:

1.可以更正和解决语言和文化的不一致。例如:习惯的说明,地理和物理事物的说明,重量和容量的换算值,语言文字游戏的说明,固有名词的补充解释等。

2.为理解某一处内容而进行背景知识补充。

所以,我们看到,通过加注释的方法来进行解释,可以避免了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可译。艺术性的翻译如果不可译,我们只能选择最简单的方式来翻译。

除了加注释,我们还可以通过省略、直译、意译,加译,减译等方式去实现文章的翻译。例:

林志玲日前现身东莞出席“艺术先锋跨界之夜”,与建筑以及时尚设计大师直接对话表现了得,力证自己绝非“花瓶”。

女優の林志玲(リン·チリン)はこのほど東莞で開かれた「芸術先鋒跨界之夜(業界を超えた芸術の先鋒の夜)活動に出席し、有名な建築及びファッションデザイナとの対話で才覚を見せ、自分がただの「お飾りではないことを証明した。

花瓶在中文中,除了实物的花瓶意外,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只有外貌没有真才实干或者没有内涵的女子。尤其在演艺界,经常用花瓶来形容长的漂亮但没有演技或者才华的女艺人。在这里我们就不能直接把花瓶给翻译成日语,而是通过解释这个花瓶的徒有其表不过是个“装饰品”的内涵来向日本的读者传达原文的含义。例:

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自分より若い世代を比較して、「ああ、自分は年を取った「もう若い頃の感性は戻らない。魅力的な異性が眼の前に現れても、心を奪われることもないと感じている。

这里的心好累,是为了突出现在的80后暮气沉沉,没有朝气的精神状态,并不是真正的疲劳之意,所以我们就不能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去翻译。这里作者进行了意译,很好的将原文的中心内容和情感传达给了读者。而“不会再爱了”有两层含义:一是伤心过后,不想再谈恋爱,或者相亲疲劳不愿恋爱;二是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不会轻易心动。这里为了不引起误解,翻译者也进行了加译。

结论:

必须要重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将原文的意思完整的甚至是艺术的富有语言美感的传达给读者,是每一个翻译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必须要在充分了解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和编译,才能真正把原文的语境,语感和情感传达给读者。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的交流。才能更好的促进两个语言社会的人员的互相理解和友好往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本身也得到交流和传播。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冲突,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E.B.Tylor, On a Method of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

[2]藤濤文子 翻訳行為と異文化間コミュニケション—機能主義的翻訳理論の諸像[M] 松籟社 2007年

[3]戴莹 浅谈日语的暧昧表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

[4]黄忠廉 变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年

[5]孔惠怡 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琴歌《凤求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反封建思想.

西汉时期蜀郡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两情相悦的故事,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情真意挚,意趣非凡,令人向往。关于故事的起源,众所周知是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其实,不仅是“琴挑”,还有两首爱情古琴歌《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这就是声乐的力量。

一、“琴挑”典故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载: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童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日:“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疆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日:“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

可知司马相如之所以去卓家,是因为他的声名已经很大,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希望借司马相如的名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将他与县令王吉强请到家做客,这之后就有了司马相如表面弹琴,实际是在以“琴心”卓文君。偷听偷看的卓文君竟然“心而好之”,因两情相悦而卓王孙必然反对,便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至成都的故事。

司马相如不仅善作赋,文学名声很大,而且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名噪一时的古琴,为爱好辞赋的梁孝王所赠。“绿绮”其名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成了古琴的别称,足见琴是好琴,弹此琴的司马相如的琴技也甚是了得。

《史记》和《汉书》都只说司马相如对卓文君“以琴心挑之”,纵然司马相如的琴技非常之好,但仅凭“琴心”还是不够的。其实,能够打动了卓文君之心的,除了司马相如的琴技外,还有两首名为《凤求凰》的琴歌。

二、《凤求凰》释义

见于记载的司马相如所吟唱的两首《凤求凰》琴歌的歌词如下: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古代没有科学的记谱方式,所以留传到现在的《凤求凰》就只能见到这两首歌词,即见于史籍记载的司马相如弹琴时有意“挑之”卓文君的歌唱。因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凤求凰》也成为汉代的汉族古琴歌。

所谓古琴歌,是以古琴伴奏的一种自弹自唱的艺术歌曲,在中国古代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司马相如是当时的大文豪,他以古琴歌的方式去追求卓文君可谓风俗使然。

《史记》《汉书》都未记载《凤求凰》歌词,直到南北朝时期的徐陵编《玉台新咏》,才将这两首《凤求凰》收录其中。所以,在历史上一直有人怀疑这两首《凤求凰》非司马相如所作,而是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之名的作品。其实,像琴歌这样的作品,肯定有假托的事例;但是,一是难以找到确切依据来证明是假托,二是《史记》《汉书》未载并不能说明问题。《史记》《汉书》中的《司马相如传》已是两书中篇幅较大者,《汉书》还不得不为此分为上下卷,未将司马相如事迹全部记载是很可能的,也是很正常的。而从《玉台新咏》收录《凤求凰》的情况看,它不仅录了歌词,并加序说明,这是很慎重的处理方式,说明徐陵并不是盲目收录。正是因为徐陵的慎重处理,以后的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才大大方方地将《凤求凰》收录其中。可见,《凤求凰》为司马相如所作应当是可信的。

《凤求凰》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是自喻为“凤”的司马相如以吟唱的方式,对他心中以为“凰”的卓文君,表示无限倾慕,决心热烈追求。

吟唱此歌,“凤求凰”在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众所周知,在传说中,凤凰是神鸟,“凤”为雄,“凰”为雌。在古代,有被称为天地间“四灵”的麟、凤、龟、龙,而鸟中之王则是凤凰。《大戴礼记》有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当时的司马相如在文坛上已负盛名,他所写的《子虚赋》一时令洛阳纸贵;而卓文君有才也有貌,文化修养极高,非一般女流可比。司马相如以“凤凰”喻他们二人,确实有谁能与其相较的凌云浩气。

《凤求凰》里的“凤凰”,又形容夫妻和谐、美好。在古人的词汇中,“鸾凤和鸣”“凤凰”都是形容夫妻美满。《左传》有云:“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日:‘吉,是谓“凤凰,和鸣铿锵。”以“凤求凰”形容司马相如向卓文君表达爱意,确有“佳偶难得”的意味。

“凤凰”与音乐也有关系。《尚书》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之句,意思是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连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古书《列仙传》曾记载,弄玉是秦穆公之女,她与其夫萧史都善吹箫,每当他们吹箫时,因箫声之妙,总是引得凤凰来倾听。秦穆公认为是吉祥之兆,为吸引凤凰就专门建了筑凤台。凤凰虽来,弄玉夫妇也乘凤凰而去了。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引用这一典故,写下了“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凤凰”形容音乐的魅力。

卓文君雅好音乐,所以司马相如以琴声、歌声“挑之”,以琴心求知音时,卓文君当然理解。众所周知,在所有社会活动中,音乐才是最直接的情感活动形式。晋代的嵇康早就提出:“夫心佑谥校而声出于心。”所谓“声出于心”,就是说,歌声是来自心灵的呐喊,是个人情感最直接的张扬。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这是人生之叹,也是司马相如之叹;而现在,他寻觅到了卓文君这位知音。司马相如当然要珍惜机会,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歌声告诉卓文君。理解了这些,再将这两首《凤求凰》译为白话文,意境极美。

其一:

那位俊秀的女子啊,我难以忘怀她的容貌。

一日见不到她,我心中就有发狂般的牵念。

凤鸟在空中回旋高飞,那是我在寻觅我的凰鸟。

可叹啊,我那关人啊,她不在邻近的东墙。

我用琴声述说情语,那是我内心深深的情意。

何时能允诺我求之婚事,慰藉我的往返徘徊?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相互携手在一起。

不知该怎么办的心情,让我陷于情愁如何是好。其二:

凤鸟之所以回家乡,为的是寻求我心中的凰鸟。

凰鸟在哪里?虽心中所感,我不知所往?

那位美丽娴雅的女子,居处虽近心却遥远。

心中有无限思念情,何时可成恩爱的鸳鸯?

愿凤鸟与凰鸟能双飞,起居相依,形影不离,

永远是情投意合的配偶,两心和睦一切都好。

半夜里我们远走高飞,不要让我感念相思而悲伤。

两首《凤求凰》,充分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两首琴歌的核心就是“凤求凰”,虽然是比喻,但反映的是热烈的男女追求,所以在艺术上反复使用。“凤凰”是神鸟,“凤求凰”也是形容司马相如、卓文君之间的默契,因为他们的理想、意趣不仅相同,而且高尚。所用歌词言辞虽浅,意义却深。所以,这样的作品。仅就文学性而言,堪为后世典范之作。

琴声、歌声的双重“挑之”,再加之文君婢女的暗通殷勤,不能不对文君的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产生影响。既然两情相悦,按社会常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就应该按当时社会的规范,正式走谈婚论嫁的所有程序。可是,卓文君虽然很年轻,却已是“新寡”,按当时的社会礼仪、风俗,还在守丧期间的寡妇,是不能谈婚论嫁的。

所以,当司马相如在《凤求凰》中向她发出“中夜相从”的私奔召唤时,虽然那感人的琴音和歌声让她激动,很愿意去追随那弹琴之人;然而,她也知道,这样做是违背社会规范的。怎么办?她不想放弃机会,很想追求自己的幸福;思考再三,她决定听从司马相如“中夜相从”的召唤,不再理会那些社会强加的礼教束缚,为了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就要不顾一切,哪怕是私奔!卓文君勇敢地冲破藩篱,与心上人司马相如私奔成都,结成了终身伴侣。

三、《凤求凰》的历史影响

两首《凤求凰》的琴歌传了两千年,在当世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千古魅力就在于以“凤求凰”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心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等等封建礼法的压制下没有屈服,为了自己的爱情理想,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他们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行动,为后世男女青年作出了榜样。

结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前有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后世文学中才有了《西厢记》《玉簪记》《墙头马上》等著作。《西厢记》剧中的张生在剧中这样唱道:“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玉簪记》剧中的潘必正,以司马相如为榜样,挑动陈妙常私奔的也是琴心;《墙头马上》剧中的李千金私奔暴露后,作为辩护词的就是文君私奔相如……这些证明了《凤求凰》反封建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在今世更是得到充分的肯定。1957年10月1日,著名的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四川邛崃县,为“文君井”的题词这样说:

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

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 医学生 选修课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12-02

免费订单定向基层及社区本科医学生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基层医疗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有助于培养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全科型、复合型医学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一 选修课程体系在培养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中的作用

选修课是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读的课程。选修制度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提出,短时间内在美国高校得以迅速推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变化,逐步开展学分制,推广选修课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提高培养质量。但由于受资源等限制,通常一个学校只有一个选修课程体系,不同专业共同使用,缺乏针对性,对形成专业特色意义不大。为保证惠及广大农村的“免费为基层培养本科医学生”政策得以落实,在构建培养体系时必须设计一套针对性强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选修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弥补因必修课时不足而导致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不足,对教学计划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培养特色;第三,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猎取广泛的普通常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善于思考的头脑以及懂得关怀别人,成为有理想的、有用的人才。

二 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选修课程设置原则

1.突出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就业特点、原则

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是国家2010年开始执行,为解决农村医疗水平落后、医学人才少、学历层次低而免费培养的人才。根据相关政策,这批学生由国家承担学费和住宿费,签订相关协议,毕业后至少在基层医疗部门工作6年以上。众所周知,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居民文化素质偏低,在设置选修课时要突出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就业特点,侧重品德与思想教育,民风、民俗教育,交流沟通,基层人员心理及地域性常见病等选修课程的设置。

2.强调人文素质培养的原则

医学高等学校对专业知识的教育非常重视,既有专业基础,又有专业课,占据专业培养方案的3/4学时,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比较扎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除关注人才的专业技能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人文涵养、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因此,应加强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设置,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追求,以具备处理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3.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大学既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回归过程,反复实践,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要注重开设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选修课程。

三 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选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开放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概念组合体系。选修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对实现培养目标起补充作用。依据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将选修课程分为必选和任选两大类(即规定学生必须修读和根据学生意愿自主修读两大类课程),每类课程依据其性质不同划分为三大课程群,即人文素质类、科学素质类和专业拓展类。

1.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类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广阔的人文社会知识、行为和伦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使学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以适应将来的社会。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包括:(1)必选课: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际交往心理学,创造学等。(2)任选课:色彩与搭配,动画概论,素描入门,装饰文化与修养,生活中的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女子防身术,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沟通学,红色卫生,中国茶文化概论,与二十世纪中国,客家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初级军事指挥,卫生经济学,幽默口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公共关系学,现代西方哲学评介,古代汉语常识,体育舞蹈,礼仪与团队形象塑造,服装设计与美学,形体艺术,新闻写作技巧与实务等。

2.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类选修课主要是为学生对科学有一定了解打下科学基础,为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科学素质类选修课包括:(1)必选课:数据库语言,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等。(2)任选课:营养百科,电脑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化学与健康,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电子生物学与癌,食品安全学,实用变态反应学,刑事科学技术,医学人类学,天然产物化学,摄影与医学影像,旅游摄影技术,Excel与医学数据统计分析,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

3.专业素养

专业拓展类选修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医学学科领域发展的新成果,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横向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同时捕获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知识,为将来成为学科拔尖人才奠定基础。专业拓展类选修课包括:(1)必选课: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医学导论,社会医学,循证医学等。(2)任选课:临床真菌学,临床病理生理学,药膳与饮食保健,药膳学,老年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医院感染学,环境污染与健康,实用运动医学,运动医务监督,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处方,中医经典著作选读,中西医结合方法学,健康管理,慢性病饮食治疗学,慢性病的营养与保健,免疫病理学,医学拉丁语与处方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刑事摄影技术,常见毒物中毒的诊断与防治,预防吸毒与健康教育,妇幼营养学,优生学,介入性超声在肝癌中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临床应用,实用计划免疫学等。

四 加强选修课的管理,确保质量

1.严把教师关,提升选修课的档次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确保选修课质量尤为重要,要把好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入口关,提升选修课档次。首先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评估中学生满意度高;其次教师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或对某方面知识比较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效果和质量,达到选修课开设的目的。

2.加强管理和评估,不断优化课程的组成

选修课一般是利用周末组织教学,在管理上相对松懈,教学秩序不理想,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较多,要想真正发挥选修课作用,必须加强管理,不断优化课程组成。首先,上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落实考勤制度,可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考勤,明确迟到、早退、旷课学生处理办法,如迟到一次扣5分,旷课一次扣10分。其次,学校教务部门加强对开课教师的考核,定期抽查教师教案、讲稿和备课情况,对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学生差评的教师取消其教学资格,并通告全校。第三,开展选修课评估,优化课程组成。将选修课纳入学校教学督导范围,组织专家对选修课进行评估,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内容,优化课程组成,使选修课程更符合实际需要。

3.加强选修课的宣传,指导学生选课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个性突出,仍不够成熟,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人生目标尚不明确,处理事情比较盲目,容易跟风,缺乏自己见解。在学生进行选课时要大力开展宣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帮助其了解课程开设目的、意义及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选课。

4.加强考核,严把出口关

各高校对选修课都有明确规定,也有相应的措施,但执行不严,导致学生对选修课有偏见,认为是额外负担,不重要,没有必要学,选课时以获得学分容易、教材便宜的课程为首选,应付式地选课,导致选修课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开课教师要本着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内功,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加强考核,把好出口关,改变过去只重选修报名人数、不重质量的局面。第三,学校教务部门对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进行抽考,由教务处根据上课内容出卷,组织学生考试。第四,严格管理制度,严格学分管理,明确学期选修学分最高限制,对于毕业未能达到规定学分的,严格执行重修等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刘佳.中美高校选修课程体系比较[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24~26

[2]董宇燕、张红岩.以人为本构建优化合理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