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最基本且简便易行的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便是严格执行手卫生。较多的研究表明,医务工作者双手的细菌数量及种类均较其他人群多,而且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比空气更加严重[1]。由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特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同时空气流通可能不畅,患者多是长期住院,机体对于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差,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2]。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较为淡薄,洗手依从性较低,可能为医院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因素[3],本研究旨在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知晓率及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共138例进行调查,其中53例医生,85例护士。

1.2研究方法

1.2.1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自制有关手卫生知识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手卫生的概念、六步洗手法、正确使用消毒剂及卫生设施等。共发放调查表138分,有效回收138份。

1.2.2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对于医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查、隐蔽式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价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操作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2结果

2.1医生、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不足,知晓率最高的为六步洗手法,最低的为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医生、护士在重要时刻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最差的时刻为接触患者前,医生和护士手卫生总执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等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入院前没有而入院后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 h之内发生的感染[4]。有报道显示,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其他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手卫生作为控制医院感染最可靠和最重要的措施,其简便、可行,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在日常t疗诊疗活动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乐观,缺乏对手卫生准则的了解。在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医护人员认为平时接触的都是精神病患者,没有什么传染病,因此也就淡漠了平日里手卫生的重要性[5]。而实际上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行为活动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均有所下降,加之长期应用抗精神药物,住院周期长,使得机体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处于半封闭环境中,活动范围小,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六步洗手法知晓率最高,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总体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及执行情况均有待提高,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相关管理及考核,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菊梅.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执行率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2):133-134.

[2]魏爱荣,武苏.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4):209-211.

[3]段佳琴,张丽娟,郝金金.精神病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1,01(24):31-32.

[4]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5]林飞飞,金玉莲,杨晓丽.精神病患者手卫生现况调查及应对模式的建立[J].医学信息,2015(01):317-318.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手卫生;院内感染;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众所周知,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大量的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的约占30%,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手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医疗水平、医护质量的大事,认真的"洗手",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因此,手卫生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护安全至关重要,"洗手"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人员手卫生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4年1月~12月我院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从2015年1月~12月实行手卫生政策后我院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中,男性6例,女性94例,年龄为24~48岁,平均(36.7±5.4)岁,护龄为1~15年,平均(7.6±3.5)年,观察组护理人员中,男性8例,女性92例,年龄为23~49岁,平均(36.9±5.1)岁,护龄为1~16年,平均(7.8±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科室来源及护龄长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从医院各科随机抽取,实施诊疗或者或者其他无菌操作之前实施现场采用。其具体的方法为:被检测人员并拢五指,用浸有无菌洗脱棉类的棉拭子于手指屈面从指根至指端反复涂查两次,且随之转动,之后使用无菌剪刀将其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剪去, 把棉拭子投入至含有10 ml无菌洗脱液地试管内,直到样液混均,而后取1 ml接种在营养琼脂类的3M无菌的纸片内,放置在37℃的温箱内培养48 h,并计数。

1.3判定标准 一类到三类环境下工作的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总数依次是:一类≤5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二类也是≤5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三类≤10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并同时没有致病菌的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影响国内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洗手设施配备不完善、工作过忙、清洁用品引起皮肤不适、无严格的监管措施等。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最有效方式[3]。对于手卫生的实施一般采取以下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①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监督管理网络平台,上传各部门护理人员手卫生洗手执行率、认知水平测验结果,定期通报由于手卫生引发的院内感染安全事件;②成立专门的手卫生管理小组:有关专家组成护理人员手卫生专项管理小组,统一监管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③制定严格的手卫生标准: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普通洗手率、消毒洗手时间、外科洗手步骤等精确数据,并进行严格考核。对于无法达到要求的个人及科室进行通报和处罚;④发放文件:规范性文件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备案,并下发给相关部门。另外,政策主要起到战略指导性、普遍长期性作用,针对于不同单位,还需要特异性修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⑤完善消毒设备设施:医院应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设施设备的资金设备投入,将患者安全置于首位,同时关注护理人员的自身利益,提供手部护肤用品,避免因清洁用品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4]。正确的洗手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是阻碍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接触病人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医务工作者无论医疗、手术、还是护理的操作需要,都要认真洗手,防止外来菌的传播[5]。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因为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发生了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医护人员自己的工作量,还影响医院病床的周转。而正确认真地洗手可以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所以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疾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人员手卫生政策,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达标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春.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50):24-25.

[2]程珀,顾秀凤,钱昌,等.护理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

[3]孙健.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4):175-177.

[4]卢昌碧.加强ICU工作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7-18.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因素;对策

通过了解洗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提高手卫生的相应措施。显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的手污染,手污染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通过保持手卫生,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组试验对我院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眼科的3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9名,对照组中,男性医务人员2名,女性医务人员17名,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为(30.42±1.43)岁。观察组中,男性医务人员3名,女性医务人员16名,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为(30.71±1.45)岁。两组眼科医务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眼科医务人员接受常规的管理,在手卫生依从性方面进行常规管理。

1.2.2观察组 对照组眼科医务人员接受针对性的综合管理对策,对手卫生指标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标准化的手卫生相关术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相关参考文献对手卫生相关的标准化术语进行了解,其对正确理解手卫生内涵与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手卫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卫生评价准确性的很多因素进行考虑,如手上的配饰、检测方法、手卫生制剂成分等。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

在适当的场所修建洗手设施,需要使用流动水洗手,医院提供相应的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洗手。要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使用非手触摸式水龙头,如果选用手触摸式水龙头,需要进行定时进行擦拭消毒。在洗手时使用的肥皂主要选择液体皂,如果选择固体皂,要确保干燥,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

在很多情况下均需要眼科医务人员洗手,如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摘手套后、处理清洁、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体液污染后等等,这些情况均需要洗手。

1.3观察指标 主要应用我院自制的眼科手卫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大于等于90分表明手卫生依从性好,其中评分在60~89分之间表示手卫生依从性中等,其中评分低于60分表示手卫生依从性差[1]。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χ2)对手卫生依从性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

2 结果

两组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很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监督不到位。通过对我院眼科医务人员依从性的情况进行了解,其中管理及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院手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监督力度较差,同时缺乏患者及家属的监督[2];②洗手设备不健全。调查显示我院洗手设备及卫生产品严重缺乏,对手卫生管理的落实产生直接的影响[3];③医务人员手卫生认识不到位。我院眼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缺乏手卫生知识,不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时间和程序[4]。

本研究通过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在适当的场所修建洗手设施,要求医院为眼科医务人员提供快速消毒剂,能够确保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洗手[5]。要求医院建立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医务人员能够遵守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眼科医务人员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需要针对医院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侯建玲,许振霞,赵国云.基层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4(16):3002-3013.

[2]付卫丽,冯继贞,焦秋红.等.院前急救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训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11(25):2257-2276.

[3]彭亿平,刘芳,郑玲,等.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03):243-244.

[4]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改进对策阴[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9):1858-1859.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卫生;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CSSD员工的手既要接触最污染的器械,又要接触无菌物品,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研究表明,工作人员的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卫生部于2009年7月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6项卫生行业标准》,其中之一是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本文于2013年~2014年对当地8家医院CSSD员工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包括3家三甲医院,其它医院5家。CSSD员工297人,其中护士213人,工人84人。

1.2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模式于2013年~2014年对当地8家医院CSSD员工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感染控制操作手册(国际版)》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手卫生指征的掌握和实际执行情况。手卫生执行率%=实际正确执行次数/应该执行的手卫生次数×100%[1]。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情况 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手卫生指征执行情况 见表2, 从手卫生指征各项执行率看出护士均高于工人,但达100%的仅为2项,分别为处理污染物品后与下班前。

3 讨论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0)的高度重视[2]。本次调查的八家医院CSSD洗手设施均完善,护士对手卫生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工人,且手卫生指征各项执行率均高于工人,但执行情况均不理想,仅处理污染物品后和下班前执行率达100%[3]。这种情况说明,医护人员在处理污染物品后和下班前的洗手带有明显的自我防护意识,工人对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太少,工作中执行率更低,尤其是脱手套后。其主要原因知识缺乏,洗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

对策:①优化工作流程;②正确使用手套,CSSD员工在接触污染器械时必须戴手套,在进行不同操作时应及时更换手套,目的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自己,同时也避免了交叉感染,控制传染源。有报道橡胶手套有3%~52%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戴了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应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洗手习惯[4];③使用合格的手卫生产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④多种形式培训:小讲课、图片等。在各个工作区域张贴温馨提示小卡片"你洗手了吗?"、"你更换手套了吗?",在各个洗手池旁贴上七步洗手法,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自觉正确洗手[5]。

CSSD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其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直接关系到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做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6]。

参考文献:

[1]万莉.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

[2]叶茂林.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52-1753,1784.

[3]刘兰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

[4]陶小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4-235.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护生;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09-0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备受关注。而手是接触和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媒介,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因此,加强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刻不容缓。研究表明,由近50%的医务人员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护活动[2],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低于40%,特别是实习护生,在数量上呈逐年递增趋势[3]。为了解我院临床护生手卫生依从性,特对指导老师所分管病区并具有教学任务的八个科室的临床护生进行了手卫生知识的考核及手卫生执行情况的现场调查,并给予干预措施,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8月29日――2013年2月4日在指导老师分管病区并具有教学任务的八个科室中随机抽取临床护生192人。

1.2调查内容与方法对8个科室护生,每科室随机抽取4名护生,共32人,组成一组,共调查四组。在护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现场观察其进行日常护理操作时手卫生执行情况,其判定洗手标准为使用流动水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均视为洗手。每科室再随机抽取2名护生,共16人,组成一组,共抽查四组,64人。在老师协助下,对手卫生知识(包括洗手设施、洗手指征、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要遵循什么原则、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后进行卫生手消毒)进行抽查提问考核,分别对干预前后数据予以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对学生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的是配对T检验,对护生掌握程度的比较采用的是卡方检验P

2结果

2.1各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第一组与第二组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组与第四组培训前后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手卫生掌握程度比较见表2。培训前后护生掌握程度的比较X2=14.828,P=0.002

3讨论

3.1现状分析

3.1.1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现状调查发现,护生对“手卫生的指征与原则及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后进行卫生手消毒”常常混淆,通过干预,效果明显提高。

3.1.2手卫生执行情况现状调查发现,护生对肉眼可见的污染以及某些侵入性操作、摘手套等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如测量血压、更换床单、更换吊瓶、接触病人用物等操作),集中操作比夜班执行率高,干预后效果显著。

3.2原因分析

3.2.1手卫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原因由于我国医院感染学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在各医学院校中设立,仅在相关专业课中提及[4],除此,护生接受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后,对手卫生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短期内可能掌握的比较好,但不会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没有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化;其次,某些科室对手卫生知识培训不到位,没有进行相关的考核、提问,导致了临床护生手卫生知识的相对缺乏与不足。

3.2.2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原因①护生手卫生知识缺乏、手卫生意识、观念不强:护生对于洗手的指征、原则、什么情况下先洗手后消毒等的知识掌握不足,普遍重视终末洗手,而忽视工作前及工作期间的洗手,没有意识到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联性,观念不强,自律性不高。②工作量大、任务重,洗手时间少:由于护生初到临床,有许多知识需要更新学习,面对患者的压力、繁重的工作,加之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导致依从性不高。对于夜班一般只有一名护生,工作比较繁忙,加上大多护生思想松懈,没人监督,即使洗手也是敷衍了事,甚至以戴手套代替洗手,依从性较差。③带教老师监督、培训不到位,护生自律性差,手卫生意识淡薄:由于工作繁重,患者较多,带教老师少,实习同学意识观念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也有关。

3.3多元化干预

3.3.1增强护生手卫生意识建立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老师三级管理体制,科护士长在每周的晨会、周会中强调手卫生执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护士长、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加强重视对护生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护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手卫生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3.3.2加强培训力度、加强宣教入科前对每位护生进行手卫生的培训,学习手卫生相关定义,洗手指征、原则,深入讲解手部卫生菌落、手部病原体的传播、手卫生与医院相关病原体的关系等,还以典型事例的形式说明手卫生重要性,提高了护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宣教力度。使护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并将理论与日常护理工作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和记忆,而不流于形式,真正内化为己所用,使护生在实习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正确洗手的习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3加强手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护理部挑选出理论扎实、技术娴熟、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不定期地考核护生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与执行情况,(例如,在平日的工作中,老师以口头提问的方式对洗手指征、原则等进行考核,)并将其相关知识作为出科考试的必考项目。在平时的带教过程中老师都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提高了护生自律性。此外,护士长及护理部地不定期暗访、抽查,真正起到了监督行为,落实措施的作用。除此,在洗手池旁粘贴六部洗手法图谱,洗手指征标识,警示语,每个病房都配备有速干手消毒液,每个治疗盘也备有便携式速干手消毒液,提醒了护生操作前后要洗手,使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

3.3.4科学安排排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带教老师根据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弹性排班。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做到人尽其用,有效提高了护生洗手的依从性。

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了临床护生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并采取多元化干预措施,如加强手卫生知识宣教,增强护生手卫生意识,加强监督管理,合理排班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手卫生依从性,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2]王常卿,王淑香,王云芳等.109名医护人员手带菌的监测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1):47.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循证医学是90年代在医学领域内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定义是基于现有的最好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也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临床试验证据、资料文献等,作出最佳治疗决策的方法。循证医学是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高质量的证据是指尽可能保证结果真实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关键。研究人员应该尽量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临床医生应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在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时,考虑患者的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本文探讨循证医学的应用在院内感染控制上和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院感染;意义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任何治疗方案和医院预防感染的措施都应根据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是指临床医生对具体病人查证用症的过程。循证医学应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具体做一下几点:

1循证医学现状

(1)提出问题: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关于病房、手术室等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观察现行的工作状况 ,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注重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获得最佳临床证据:通过最新临床科研成果及应用文献检索系统和网上电子图书馆检索系统[2],如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文献分析检索系统、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及专门的循证医学网站等。根据提出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3)评价证据:现在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是大样本的对照试验(RCT)。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各组实施不同的方法行干预,得出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和荟萃分析。在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当大的候,可以不用考虑已知和未知的混合因素对各组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是分级的,而决策的制定与证据的级别有很大关联。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是由临床数据的质量以及这些数据的临床“导向性”综合确定的。尽管证据分级系统之间有差异,但其目的相同都使临床研究信息的应用者明确哪些研究更有可能是最有效的。

(4)应用证据:一般根据随机试验得出的结果与实践结合对医院工作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与评价,并制定出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操作流程,达到对医院感染的控制。

(5)后效评估: 将实施具体操作流程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去其糟粕,避免资源浪费,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循证医学应用于医院感染的意义

(1)通过实施循证医学,可以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可提前制定切实有效地预防决策,做好医院感染发生的预防。

(2)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指导医院各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同时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已严重危害患者、医务人员的健康,同时还会带来不稳定社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则是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暴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诊治和护理离不开双手。目前手卫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勤洗手可避免感染;②带手套不能避免感染;③使用手巾等擦手,可导致再次感染。为改善手卫生存在的问题,防止因洗手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 因此,首先查找原因,改变医护人员一些传统的洗手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六步手清洗的方法,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3) 通过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可行性措施,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效益。

(4)推进医院感染学的理论研究,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医院感染论著和成果,促进医院感染学的快速发展。

3讨论

循证医学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avidL .Sacktt 教授于1992 年正式提出[3]。循证医学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表述,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并对改善效果进行论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就是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注重实施过程, 以科学的方法建立医院控制感染的操作流程,避免再次污染。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已给人们敲响警钟。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医院感染给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带来极大的损害,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社会各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感染控制事业改革和发展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力,压力大于动力。各级医院感染控制机构面临着如何利用短缺的卫生资源向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问题。而只有根据科学证据制定的决策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讲,实施循证疾病控制决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吴修荣,孙伯英,龚华东.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05-808

[2]蒋景华,陈文光,陶映.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19-421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7篇

小学阶段学生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产生浓厚兴趣。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民族寄宿制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他们从进校就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少数民族卫生状况、家长重视程度低、语言不通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看书做作业不注意用眼卫生;环保意识薄弱等等。

一、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在培养过程中力求遵循习惯培养的原则、 全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自律和他律的原则。

为了提高学生对个人卫生认识,班主任利用晨会课、周会课、班队课针对学生不讲卫生情况及时教育学生,做到时时讲,天天讲,让学生了解自己坏习惯所带来的问题,并通过“今天我最卫生”活动,及时表扬个人卫生好的同学,通过树立良好典型的方式来带动全体学生。除了寄宿制四年级事主要研究对象以外,学校将课题辐射到整个寄宿制。我校开展了两个老师分包一个寝室,负责管理好寝室的各项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把寝室布置的像家一般的温暖。制定寝室卫生制度,个人值日制度,室长制度。教师严格执行、把关,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组织全寝室同学并安排“岗位责任制”,明确们个人的岗位责任,分工到头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和管理老师经常检查卫生,努力督促那些不讲卫生的同学。

二、培养良好习惯策略

1、让学生去创造美,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1)、结合创新教育,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做清洁。力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2)、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并定期检查。

(3)、和家长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养成及 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

(4)、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倡导做到: 不乱扔、随手捡,做文明人,创洁净校。

(5)、寝室做到轮值一日三拖,窗明地亮。

2、管理包寝室老师以身作则

(1)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字符串6

(2)、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3)、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3、循序渐进养成良好习惯

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1)、勤换衣服洗澡,红领巾整洁,学具整齐,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

(2)、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3)、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服装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具整齐,学会整理房间。

4、严格约束培养自觉性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8篇

作者单位:252800聊城市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郭广芹,周文静),聊城市人民医院(李淑真)

郭广芹: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将全院498名医务人员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手卫生管理计划、目标,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对照组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结果: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使手卫生状况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 PDCA;手卫生;质量管理;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57

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课题。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我院于2013年7月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98名,为我院19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5名,男102名,女153名;医师97名、护士、护工158名;学历结构硕士7名、本科88名、大专102名、中专及以下58名;职称:高级职称37名,中级职称96名,初级职称及以下122名。对照组243名,男98名,女145名;医师95名,护士、护工148名;学历结构:硕士6名,本科85名,大专100名,中专及以下52名;职称:高级职称35名,中级职称94名,初级职称及以下114名。两组医务人员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PDCA管理方法PDCA循环又名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具体内容如下:

1.2.1P(plan),分析现状,制定计划

1.2.1.1组织手卫生管理专项检查,掌握现状对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2](2012版)要求,检查各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手卫生耗材供给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度、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 组织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兼职人员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大家对手卫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手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的原因。

1.2.1.2存在问题(1)科室领导认识不足。部分科室领导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对手卫生耗材如皂液、手消毒剂、干手纸巾的配给量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2)手卫生设施不完善。经调查发现,大部分科室的诊疗区为陈旧、锈蚀的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池数量不足,肥皂、皂液保存方法各异,未配备干手设备,无干手纸巾盒;护理车、病历车进入病房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未安装盛放手消毒剂的挂篮。(3)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度低,洗手依从性差 。

1.2.1.3制定计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手卫生管理目标及检查标准,并将目标计划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目标包括:制定科室手卫生设施的标准要求并限期达标;实现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正确率的不断提高直到达标。

1.2.2D(do),执行措施,执行计划

1.2.2.1改变科室领导观念加强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监管力度。首先使科室领导认识到做好手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手卫生管理中的责任,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模范执行相关要求,切实起到榜样作用。认真组织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结合手卫生管理目标,对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科室评优、奖惩相结合。将手卫生管理纳入质量考核体系,从经济管理上对手卫生管理进行干预。

1.2.2.2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规范的掌握和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科室互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张贴上墙,制作手卫生展板,开展手卫生宣传月活动,组织青年医务人员自编自演手卫生歌谣舞蹈等,通过电子屏幕循环播放正确洗手的视频,安装六步洗手、外科手消毒流程视图,在医务人员的可视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手卫生宣传氛围。

1.2.2.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调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较差,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手卫生技术低下。为此,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了手卫生知识教育培训力度,首先利用医院大会议室进行分批分期知识培训。其次,由科室挑选一批接受能力较强、善于表达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由该批人员对科室人员逐一进行培训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例如,对手术科室的人员,重点进行外科手消毒知识技能的培训;对行管后勤人员重点进行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对卫生保洁人员,由于其知识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接受能力有限,则更注重手把手的示范培训。

1.3C(cheek),检查、监督措施执行情况有效监督是保障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周下科室督导检查,通过考试提问,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现场查看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走访调查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用品的反馈意见,跟踪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手卫生管理的监管 情况,调取其手卫生耗材支出情况及是否与工作量相匹配,并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量化评分,将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奖优罚劣,以利于工作的改进。

1.4A(action),处理反馈,总结提高以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为终极目标,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了解手卫生设施配备及运行情况、各科室手卫生耗材的使用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对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时提供更加完善的改进措施。

1.5观察指标PDCA执行6个月后,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所规定的六步洗手标准且生物细菌检测菌≤10 cfu/cm2为手卫生依从性合格[3]。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手卫生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颁布实施后,我院对手卫生的管理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进行管理,通过不断地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一环紧扣一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得到持续提高,而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标准,同时使手卫生的管理质量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4]。

观察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及其潜在危险缺乏足够认识,重自身防护,轻标准预防。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不当比知识的缺乏更重要,更难以解决,更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5]。通过开展手卫生指征、时机的专项密集培训与考核,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手卫生依从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运用PDCA循环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从以往重视“检查结果”的管理到“产生结果过程和原因”的管理[6],探究影响手卫生依从性因素,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医务人员教育考核的同时,强化管理责任,保证手卫生设施的正常使用及手卫生耗材的足量配给,通过多方位的干预措施,改变医务人员的认知和行为。

总之,PDCA循环管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遵循PDCA管理程序,分析手卫生管理现状,找出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逐步解决问题,逐步实现医务人员从思想意识到行为模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手卫生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卫生部医官司.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

[3]胡必杰,陆群,刘滨,等.手卫生最佳之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

[4]应莲琴,谢清华,褚江洪,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9):1842-1844.

[5]鲜于云艳,喻珊.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278-280.

[6]曹斌,黄立钊,王,等.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22(20):4577-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