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礼仪的多样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礼仪教学的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好并能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结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地改革礼仪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一、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实训》和《商务礼仪实训》这两门课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礼仪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学内容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或自学,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3.礼仪实训因其时间短,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有些内容仅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力求系统生动地向学生讲授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应及时发现礼仪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礼仪课程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范围,提高礼仪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2篇

好的育人环境,能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有文明礼仪的学习榜样,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校从政教处、教务处着手,广泛征求全体师生的建议,大量收集能够影响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古籍和事迹,张贴在学校的文化长廊、过道、楼梯、教室、宿舍、食堂上……文化长廊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古典礼仪故事;过道上有“脚步轻轻,勿扰他人”;球场边上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教室上有“入室即学,入学就专”;食堂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

二、制定学校管理体制,宣传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由政教处联合班主任拟定出对学生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制度,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张贴在学校的教室、宿舍里,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板报上,通过学校的广播大力宣传,班主任还在班级上大力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学习,让学生都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语言、行为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但从课本、从知识上懂得规范自己,还让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用文明礼仪的标准从严规范自己,这样会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从而也能教育学生文明处事,快乐成长。

三、加强学校班级文明主题班会建设

通过主题班会来强化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日晚学校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班主任形成教育主题,确定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做好开展的方案,切实组织开展班会活动,做好过程材料记录,会后做好反思反馈。例如八年级三班在开展《安全出行,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加,在实践中明白珍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尊重身边的人和事,做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人的意义。

四、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的礼仪教育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德、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语言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给学生点明前进的方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得体的着装、大方的言谈、待事的淡定、正能量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身心、人格乃至一生道德的形成。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性

世界具有多样性特点,这就遭际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使得人们对于不同文化产生了兴趣和探究欲望。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的极大差异性,中西方国家在饮食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就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方文化。本文就从以下四个不同方面的中西饮食的差异来浅谈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西方饮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饮食观念上的差异性

中西方国家对于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强调的是“色、香、味、形”的饮食观念;而西方饮食文化强调的是“理性”饮食观念,更多注重的是营养,要保证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的摄入。中国地大物博,这就使得其具有多种饮食习惯和特色,具有很丰富法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因而,在中国饮食中,“酸甜苦辣”口味一应俱全,即便是同一的食材也可以被制作出不同的味道;而西方国家文化起源于大洋文化,人们深受形而上学哲学观的影响,他们对于饮食法要求过多的注重在了形式上,但是,在口味上基本上都差不多,这就是为何无论是从旧金山到华盛顿,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的原因。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饮食对于“营养”的关注度要大大超过中国饮食,虽然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但是,这些并不能抵过我“色、香、味、形”的首要要求,这就是使得很多在中国饮食中很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可以说,中西方国家在追求营养方面都各有其侧重和喜好,这直接反映出了中西方国家的不同人文特色、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追求。

二、烹饪技法在随意与规范上的差异性

西方国家文化注重标准性和规范性,而他们在饮食上也不例外,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食物的烹制时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调料的添加量为例,他们也会精确到可、毫克等,再以烹调时间为例,他们可以精确到秒。西方的快餐通常都会按方配料,就连烹制的油温和炸制的时间都要严格依规范行事因而,所以,西方饮食中同样的一道菜在味道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异性,只有几种配菜的简单变化,或者是摆盘上的些许差别。然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多样性和特色化,即便是同一种食材,在不同的地方或是不同人制作都会具有不同、甚至是巨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中国饮食呈现出相对较大的随意性,因为可以根据地区、厨师的习惯来调整或是改变食材或是调料的种类或是数量,即便是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也会根据季节、场合、用餐人身份等作出不同的调整,只要最后的“色、香、味、形”达到“好”就行,这就为何在中国会有那么多的“私房菜”的原因。可见,中西方饮食在烹饪技法在随意与规范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

三、用餐方式和餐具使用上的差异性

中国人注重“聚”和“合”的大家庭式用餐方式,因此,无论是何种宴席,大家都喜歡团团围坐,其乐融融,而美味佳肴都被放在桌子中间,大家共同享用并边吃边聊,感情在吃中得以交流。吃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承担着情感交流的媒介作用,而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也少不了要互相敬酒和相关夹菜,表达出对对方的热情和睦之情。然而,西方国家由于其文化特点所决定,人们并不习惯或是并不喜欢“过度亲密或是热情”,他们使用的是分餐制原则,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是其个性原则的体现;即便是他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通常都是各吃各的,并不进行劝酒或是夹菜,大家比较客气,并且吃饭就是吃饭,不会边吃边聊。在餐具使用上,中国和西方国家也是大有不同的,中国人使用的主要餐具是筷子;而西方人的主要餐具是刀叉,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可以说,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代表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也象征了不同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四、用餐礼仪上的差异性

中西饮食上的差异性也体现在用餐礼仪上的不同。在中国,大家共同就餐时,不能自顾自吃饭,如果邀请他人来吃饭,主人一定要尽到职责——热情款待客人,尽地主之谊。在吃饭的时候切不可将多余的饭菜再放回锅里,要时不时给客人夹菜,不能让客人碗里空了;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而主人则需要跟着起身,不要客人动手劳动,请客人坐下休息。而在西方国家,主人在宴席上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切不可一味夹菜敬酒,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发出声响,即便是想要交谈,也只能是与邻座交谈,不能进行远距离交谈。可见,用餐礼仪上的差异性也极大显示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性。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也愈来愈多,而饮食作为中西方国家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势必会在相互发展中得到更多交流和融合。在中国,很多西方饮食风格的快餐店比比皆是,汉堡、薯条和可乐也日益成为了我们的饮食组成。在西方国家,很多中国餐馆也大量出现并日益兴旺,那些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人穿梭在唐人街、中国特色餐馆,对中国的美食具有了浓厚的感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西餐之间的融合会越来愈多,很多中餐或是西餐在对方国家都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和改变,既体现了其原有的风格,也融合了所到国家的饮食习惯,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美食,这就是世界化的力量。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饮食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我们应当尊重并理解文化的差异性,这样的世界才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参考文献: 

[1] 来骥.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当代融合[J].开封大学学报,2014(2). 

[2] 万苗苗.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47-02

一、大学生礼仪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大学生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礼”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即要想完成中国优良文化的传承,就要深入了解“礼仪”,与时俱进地学习“礼仪”。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礼仪是指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当代大学生是礼仪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综合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大学生礼仪是指大学生在公共生活、学习、工作中应该掌握并遵守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礼仪的特点

大学生礼仪规范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是每位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应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它具有以下特点。

1.传承性

“礼仪”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美德。“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在古人年少时就被要求学习、掌握。在今日,大学生礼仪更是学生入学的必修课。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他们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祖国优良文化的历史任务。因此,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礼仪,当代大学生就应该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合理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将其传承发展下去。

2.时代性

礼仪规范是一种发展的延续,具有时代性等特点,它不受某一特定事物的限制,不被国家、社会等其他事务所束缚。比如,在古代,表示尊敬、友好的形式可以是鞠躬或叩首,时至今日,人们通常是以握手、拥抱等形式来表达。当然,不同的国家、地域、民族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古往今来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大学生的礼仪规范随着时间变迁,也有些许的改变,这是时代赋予它的新含义,也是礼仪规范时代性的一种体现。

3.多样性

大学生礼仪规范的表现形式各异,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总体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比如,在大学生礼仪中常见的致谢礼,在中国可以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达,而日本或其他国家则会有所不同。此外,相同的礼仪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同样以致谢礼为例,中国的地区和中国其他地区的表达方式也略有不同。

4.强制性

大学生礼仪是大学生行为处事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如,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求职者的言谈举止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试官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来进行判断。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有着较为严格的礼仪约束,如果求职者不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就很可能丧失就业良机。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出现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在他们的身上却出现的让人担忧的诸多现象。环顾校园内的大学生,有些学生穿衣打扮太过于个性化,有些年轻的小情侣在大庭广众之下举止亲密;在大学的课堂上,无故旷课的学生有之,上课交头接耳、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有之,对老师不尊敬者有之等等。此外,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者有之,不遵守排队秩序者有之,甚至一些同学还会堂而皇之地破坏公物,并以此为乐。以上种种行为,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十分缺乏,很多最基本的礼貌和道德都已经抛之脑后了,因此,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多数已经是“90后”,甚至有些已经加入到“95后”的队伍中,这些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被父母甚至是所有的亲人呵护着长大的,这就使他们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常常是个性张扬、不易管束,缺少尊老爱幼及尊敬师长的思想,有些甚至不懂得尊重为何物。相反,家长们由于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的逐渐好转,他们对孩子往往过度溺爱。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对孩子有关传统美德的正确引导。因此,如今的大学生对他人缺少仁爱之心,自私自利,很少为别人考虑。

2.学校教育方面

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是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少有学校能够真正地实施,多数学校还是较看重升学率、就业率的,并依此为考核目标。因此,这就导致了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发展相当有限。与初中、高中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的氛围都较之轻松很多,这使得很多高校放松了对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现阶段,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明显欠缺,且缺乏教育、管理的经验,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此外,大学校园又是大学生了解世界、树立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前沿阵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如果这时,不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很容易会造成学生心态浮躁、价值观不明,最终形成错误的观念。

3.社会环境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这一基本需要,而是趋向于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一小部分人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被一些不良的生活习俗所困扰,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比如,在公共场合的大声喧哗,排队等车时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老爱幼等等。这些社会上普遍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给他们的言行举行产生了很坏的环境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为大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着重提高大学生礼仪道德教育,对提升全民素质,共建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方面

当代大学生已逐渐步入“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往往具有一些时代赋予的特点,比如他们追求个性解放,性格张扬、不受管束,且她们思想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等。当代大学生的这些自身的特点,使得他们思想呈多元化发展的形式,这对实际的教育工作产生了冲击,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因此,对当代的大学生群体,要改变思想,创新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让他们从心理真正接受并自觉遵守礼仪行为规范。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弥补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

走进高校的大学生们,已经渐渐地褪去了青涩,从开始的稚嫩少年逐步走向成熟。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高校教师、辅导人员只需采取思想教育的方式,对其进行适时地疏导,讲清利害得失,并留给他们时间去消化吸收,就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此外,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礼仪修养是他们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的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的选拔上,并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方面,而是将眼光放长远,更加注重了个人的品德素质修养。这样,就从客观上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礼仪方面的学习,礼仪修养教育势在必行。

(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

当代大学的礼仪行为修养水平代表着我国未来公民素质的普遍水平,它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礼仪知识普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但是,纵观当今的大学校园中,许多不文明的、不道德的现象还存在,这集中反映出现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欠缺、个人素质不过硬。这种种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步伐。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礼仪道德修养是关乎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程度,是推行全面普及礼仪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

(三)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代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一代,是富有希望的一代,同时他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关系着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一个文明、健康的未来社会,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凝聚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向世界展示其真正的魅力。因此,这项历史任务就决定了要对大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礼仪教育,以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礼仪修养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系列礼仪道德缺失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大学生自我修养不足。“行由心生”,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的种种不良行为表现,本质上是受由每个个体的思想控制的。换句话说,每个个体的道德修养程度和内在品质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实践。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状况,首要任务是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自身做起,多学习多观察,同时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二)加强家庭礼仪修养教育

礼仪修养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长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做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同时,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家长也应该努力做到遵守礼仪道德规范,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自觉养成遵守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此外,在家庭的日常教育中,家长及长辈们也要常与孩子们沟通,共同交流与分享礼仪规范的心得体会,时刻肩负起家庭礼仪教育的重任。

(三)加强高校礼仪修养教育

当代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较长,因此,高校礼仪教育在大学阶段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做好高校礼仪修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在宣传上可以采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还可以采用现今较为流行的微博、微信平台,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礼仪道德修养。此外,还可以在学校组织推广礼仪修养教育的讲座、评比、征文等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修养学习氛围。高校的礼仪教育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才能促使当代大学礼仪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礼仪规范 礼仪课程 身教言教 礼仪风尚 课堂礼仪

正文: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的程度。礼仪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中职校园中,仍存在一些不知礼、不懂礼、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开设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都精辟地论述了礼仪在治国安邦,成就事业,个人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忽视礼仪教育。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开展礼仪教育,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道德约束力,促进学生按照社会期望和时代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3、有利于学生提高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中职学校因学生言谈举止粗鲁而引发矛盾乃至打架斗殴的事件屡见不鲜,因形象不佳而未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的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提高学生修养,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待人以礼的优良品质和知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4、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早的融入社会。

中职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愿望,但又普遍存在心理困惑。如: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遵守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如何尽早得到社会、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等。开展礼仪教学,有利于提高自信和自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职学校礼仪现状

中职学生礼仪现状:当前中职学校招生困难,招到的学生有的是中考被淘汰的,有的是初中没毕业,有的是不想上学被父母强制送来的,大多数在初中时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随便发言、玩手机、睡觉;卫生意识差,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扔纸屑包装袋,生活用品无序存放;盲从心理严重,抽烟、酗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乱花钱,喝饮料、吃零食、佩戴首饰;为标新立异,穿奇装异服,衣着暴露,染发、烫发,留怪发型;男女同学交往过分亲密等。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当前中职生礼仪素养不容乐观,存在与校园礼仪规范和社会文明不和谐的言谈举止。

礼仪教学现状:我国的礼仪教育,虽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做,可大都是零散的、片面的。在学校主要是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规校纪去要求学生;礼仪课被无情的占用,礼仪教材被束之高阁,甚至躺在图书室内睡大觉。出现礼仪教育内容交叉重复,又脱节、缺失和遗漏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礼仪教学中,要对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

三、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的策略

为使学生系统掌握礼仪规范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认为礼仪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礼仪教学应根据礼仪课程多样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可结合学生平时追逐打闹,骂人,打饭插队,吃“三无”食品,乱扔纸屑、果皮和食品包装袋、包装盒等不良行为,让学生进行反思,比空洞说教更易于接受。在学习做客礼仪时,让学生就自己做客的经历展开讨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新知识。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增强直观性,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创新礼仪活动,紧密结合德育实践。

古语云:“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大多注重礼仪规范的讲解,却忽视挖掘礼仪本身的思想道德内涵,重“教”轻“育”。没有对礼仪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力,更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营造文明课堂氛围,与“以德育人”紧密结合,深刻体会礼仪内涵。在交往中自觉、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道德水平。

3、创新礼仪风尚,力求做到知行统一。

个人礼仪的修养,重在实践。因此,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把礼仪规范和文明行为的养成相结合。如讲授仪态举止礼仪时,要在讲清四种姿态动作要领的基础上,领着学生去练,将做这些动作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平时按规范的举止去做。

4、创新课堂礼仪,做到“身教”“言教”统一。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6篇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中职生心里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礼仪教育,对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就安排职业教育和礼仪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中专生礼仪的内容,还学《弟子规》,人人背诵《弟子规》,用文艺节目形式表演《弟子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知识和美德。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也使他们能展现出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课程标准》还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根据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随时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注重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三、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一)注重礼貌原则。

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如学习第一单元:Welcome Unit,我教光电专业学生学Thank you 、Please、 I’m sorry, Excuse me这些词语时,问他们:“汉语里有哪些词语是礼貌用语?”他们回答有“谢谢、对不起、不客气、请”等等,那么怎样使用汉语“谢谢”和英语“Thank you”? 我告诉学生这是两个基本相等的词,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Thank you ”的使用频率比汉语的“谢谢”要高得多。汉族人认为区区小事,求人帮点小忙不值一谢,但英语国家则不同。讲英语的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谢谢”表示接受,而汉族人则常常谦虚,予以否定以表谦恭。 如:“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这是我应该做的!”因此,我告诉学生,当别人赞扬你的英语好时,不必说:“No ,No, my English is poor.”而简单地说声“Thank you.”或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就合乎英语习惯了。

还有英语中的“Please”并不完全相当于汉语中的“请”,在某些场合表示“请”不宜用英语“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下车时,一般都说“After you ”。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一般用“Help yourself”, 而不用“please”。尽管英语和汉语的礼貌用语有所不同,但热情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避免闹出笑话。

(二)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

光电专业学生在学习Unit 6What’s for dinner? 话题中,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ri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我针对教材的内容,有机地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我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你们在家里或饭店吃饭时,要请长辈先入座,然后晚辈才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不要满嘴食物时讲话。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同时,我强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排队买饭。然后坐在指定位子,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更不要浪费粮食。这样学完本单元后,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电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Unit 2Clothes话题时,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穿着礼仪教育。我校提出中职生的仪容仪表:应端庄大方而不失文雅,朴实自然而不失个性。要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学校要求穿规定的校服。男生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女生不穿奇装异服,不佩戴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电信专业的学生学习Travel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几句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 leave litter. Don’t pick the flowers. Don’t walk on the grass.”以后,我让他们说出一些公共场合如影剧院、图书馆、 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对他们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边看电影,边大呼小叫,还不要大吃大喝,看完后有秩序地离开。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学校要爱护学校和教室的公共财产、设施,不要在墙上、课桌上乱写、乱画、乱刻。公共礼仪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文明素质,作为学生在公共场所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良好的中职生风采。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7篇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生活,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新课程认为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因此,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生活资源,让德育在生活中进行,将摆脱枯燥的传统式“说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成效。

教育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教育。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文明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内、课堂上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而且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我们与厦门中华街道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文明社区教育活动,如:“厦门中山路文明礼仪宣传实践活动”“敬老小义工慰问社区孤寡老人”“文明小义工督导交通”“小志愿者打扫街道卫生”等。

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不仅是学生,连家长们也积极地加入这些活动,使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得到了很好推行,提高了教育成效。因此,结合生活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策略。

二、注重细节,提升文明教育实效

在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已成为共识的今天,人们对提升文明素质的注意力更多聚集在细节之处。

比如,在进行《文明礼仪宣传――文明小使者在行动》这个主题活动时,我设计了“闯关”知识竞答环节。知识竞答环节的题目是这样的:

“文明行为,我了解”知识竞答题目

1.请做出正确选择,并说明理由。

(1)未经( )同意不要随便动用他人物品,也不要随便翻阅别人的书籍、作业、日记。

A.老师 B.本人 C.家长

(2)学生进老师办公室( )。

A.敲门就可进入 B.随意翻找东西

C.敲门允许方可进入

(3)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 )。

A.回避疏远 B.可怜同情 C.关心帮助

(4)如需吐痰,应( )。

A.把痰吐在垃圾桶 B.把痰吐入纸巾再丢入垃圾桶

C.把痰吐在地上

2.请做出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

(1)保护好公共设施应该做到不在墙上乱写乱画。( )

(2)在公共场所可以大声喧哗。( )

(3)乘公共汽车时,对老人,病者,妇女儿童及其他有困难者应该主动让座。( )

(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传不健康信息等。( )

这些问题的设计非常简单,这有何用意呢?其实我知道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因为我更在意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从而明白文明礼仪不是高深的学问,不是“气壮山河”的表现,而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经别人同意方可入室”“关心帮助残疾人”“把痰吐入纸巾再丢入垃圾桶”等美丽的做法就是文明,就是礼仪。

因此,注重细节,将生活的细节、文明礼仪的细节贯穿到教育中,抛弃“高、大、空”,将文明礼仪教育落到细处,将大大提升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实践,增进文明礼仪体验

如何让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进行内化,一直是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难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教育的认知就能很好进行内化。

因此,我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开设了“文明小使者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这个主题活动包括以下实践活动:

一是社区服务:到社?^慰问孤寡老人、打扫社区街道、到社区友邻中心教老人学电脑。此活动旨在让学生担任文明小使者,以小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社会实践:每周末让学生组成文明礼仪小队,到厦门中山路上向过往行人做文明礼仪宣传。借此,让学生将文明礼仪的意识和规则转化为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在这样一系列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同时也得到社区人们的文明道德精神的熏陶与感染,从而不断增进文明生活的体验,增强文明意识。因此,文明礼仪宣传实践活动也成为我们学校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由此可见,增强实践,能增进学生对文明礼仪的体验。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傣族;德宏瑞丽迦楼罗舞;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

宗教舞蹈是宗教艺术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与求雨、抗旱、驱鬼、除疫、迎神、送神等各种人类精神生命需求的紧密配合的舞蹈,宗教舞蹈采用的是舞蹈的结构形式,运用的是舞蹈的形体语汇,包含的却是宗教的内核,渲染的是神费的威慑力量。它以舞蹈的语言,诠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宗教舞蹈既具有宗教文化艺术的象征意义,又包含着各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受佛教影响的德宏瑞丽迦楼罗为例,迦楼罗在各地各有特点。而迦楼罗舞在德宏瑞丽表象形态,表演形式又有自己的特点,舞蹈动作和其他傣龙地方迦楼罗舞比起来,大同小异。以及现在在瑞丽对迦楼罗的传承和保护又有自己传承保护意识。文化氛围表演场合和古代又有不一样,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它又有另外一种形象代表傣龙文化表象傣龙或德宏瑞丽迦楼舞风格和各种文化交流,展演。传承迦楼罗对于傣龙是一种对自己文化自信,迦楼罗的表演欣赏,对于外族又是多元文化交流共享。迦楼罗舞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丰富文艺形式。

二、简述迦楼罗舞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 什么是迦楼罗

迦楼罗,汉译为金翅乌,又称大鹏金翅鸟。源自古印度神话传说,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的护法形象,“八部天龙”又称天龙八部、八部众,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魔呼罗迦。是神鸟修婆那族的首领,众鸟之王。据佛经讲,迦楼罗本是一种凶恶的鸟,体积大,两翅膀伸展有三百三十六万里,居于须弥山北方。迦楼罗是祗修婆那族的首领,众鸟之王,还有妙翼、神速者等等美名。

(二) 傣族与迦楼罗舞

迦楼罗舞,瑞丽傣话叫嘎罗弄或嘎伦,罗马音Ka Nok。现按中文翻译通称大鹏鸟舞。瑞丽傣族迦楼罗舞同缅甸掸邦地区蠢话一样是受佛教影响的舞蹈,随着佛教传入以后而产生的舞蹈。迦楼罗表演特点也差不多是一脉的。其中傣龙主要居住在缅甸东北部掸邦,中国的德宏、普洱、临沧地区,以及泰国的夜丰颂府。清迈府。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和普洱,临池地区。

三、德宏瑞丽傣族对迦楼罗舞保护与传承

舞蹈天生具有使人们得到心情的愉悦,带有宗教礼仪性质更使人精神愉悦上的享受。迦楼罗舞作为受宗教影响的舞蹈,具有迎神的文化内涵,是巧取豪夺祭祀舞蹈,通过上面资料云南其他地方表演迦楼罗除了在宗教仪式上表演还有延伸到地方上层婚礼也有表演,瑞丽地区还专门以跳迦楼罗舞为职业的艺人。而历史性舞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宗教性舞蹈,一种是非宗教性舞蹈。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化舞蹈逐渐向世俗化转变,迦楼罗在瑞丽现状也是如此,迦楼罗舞作为族群文艺特征,现在掸邦瑞丽地区一年的节庆或非节庆活动都会有表演。瑞丽地工傣族近年来开始注意理视传统文艺保护与传承,开始有大量年轻人的空闲时间通过对异国同胞掸邦人保留下来的传统迦楼罗舞进行学习,除了达到精神上的享受也是对自己传统文化守护的义务感慢慢在瑞丽傣族人心中形成。

四、迦楼罗与多元文化

在现代社会,不忘传统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显得很重要,中国境内的傣族对自己传统文艺的传承,一来对自己文化持以正确对待也丰富自己文化多样性,二来对云南文艺也是呈现了文化多样性。就以傣龙与傣龙迦楼罗舞,迦楼罗舞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对它保护与传承于掸邦人德宏人是一种文艺多样性的呈现有益。于云南境内有迦楼罗舞的傣族地区也是有益,云南境内迦楼罗舞交流对于傣族也当今尊重、理解、和谐,是多元文化的宗旨。

五、当代舞蹈院校大学生对学习和传承学习民族传统舞蹈意义

对于现代舞蹈院校学生的我们,学习和传承自己或其他民族的传统舞蹈对于我们静下心来了解舞蹈文化内涵无疑是有益的。学习传统舞蹈也是一种享受先人留下的文化路痴,有历史厚重感。学习本民族舞蹈,其他民族舞蹈,现代舞,当代舞也 好,学什么像什么,了解舞蹈文化内涵是作为一位舞者该有的。目前通过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频繁,各个区域傣泰民族交流也开始频繁。交流延伸出来的很多值得研究,学习和传承传统舞蹈对于我们是一种文化享受也是通过肢体传达传统舞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