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资产清查整体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会同县统计局为县属行政单位,现有在岗在编人员26人,其中行政编人员8人,事业编人员18人;全额财政拨款人员18人,差额拨款人员8人;退休人员6人。单位收入全额来源于县级财政预算拨款,执行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设置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财政部、湖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举措,资产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清查情况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清查情况

我单位无此项清查工作内容。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情况;

我单位无房屋、土地,也没有房屋、土地租赁情况。

1、资产清查基准日:此次资产清查以2017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

2、资产清查范围:为应列入及已列入我局管理的资产。

3、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1)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制定情况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资产清查是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高度重视,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组:

组长:佘朝华林红霞

副组长:李康义张晓秋

成员:黄岸邓丽粟勇梁厚广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黄岸

同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认真组织清查,确保资产清查工作任务按要求圆满完成。

‚认真清查,严格把关。要对占有和使用的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盘查,组织力量进行认真复核,以便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状况,保证清查程序环环相扣,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不重不漏。

ƒ建立台账,强化控制。要依据清查结果建立健全资产台账,完善资产购置、使用、处理的登记、备案、审批等制度。要认真排找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资产相关管理制度。

实事求是,严肃纪律。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得瞒报、虚报实情;

对于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相关法纪政纪处理。

(2)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实施情况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实施”的原则,重点进行以下内容的清查:

财产清查。即对我局的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核对、查实。财产清查过程中要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清查固定资产同核查负债和净资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建立台账。边清查资产,边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此为基础对我局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及时更新,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ƒ完善制度。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巩固资产清查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3)资产清查工作步骤

准备阶段(2018年5月初)。成立我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制定我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2018年5月10日-25日)。召开动员会,动员布置我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清查小组根据财务账面及《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情况,对我局的实存固定资产逐一进行全面清查,认真填写《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和《固定资产清查汇总表》,逐一列明金额、数量、购置时间、存放地点、资产状况、保管人等相关信息。

总结上报阶段(2018年5月25日)。在清查工作中,要做到以账查物、以物对账。针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总结,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4)资产清查工作成果

摸清我局固定资产家底。对我局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我局固定资产物质技术水平和管理状况,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如何;清查;行政事业;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行政单位对资产定期或者不定期要进行清查盘点,尤其是在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主要包括查明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是否相符,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账面数与卡片数是否相符,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等。通过清查盘点,起到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挖掘资产的潜力,健全资产的管理制度等积极作用。

1.按照清查对象,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是指行政单位对本单位的全部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局部清查,是指行政单位根据管理的需要或依据有关规定,只对部分资产进行盘点和核对。由于全面清查工作量大,不能经常进行,因此,平时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局部清查。

2.按照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行政单位按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资产进行的清查,一般在年度、季度、月份决算时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行政单位事先无计划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它一般在更换资产保管人、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会计主体发生改变等情况下进行。

二、资产清查方法

1.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和业务准备,并制定出清查计划,安排好人员。

2.清查方法。行政单位资产清查盘点包括固定资产、库存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清查盘点,也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暂付款的清查盘点。由于行政单位现金、银行存款和暂付款数量少,因而清查盘点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对实物资产的清查。实物资产的清查盘点方法又包括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实地盘点法是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容易清点或计量的财产物资以及现金等货币资金的清查。例如对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清查。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适用于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如煤炭、矿石等的清查。

三、资产清查结果处理

清查中,盘盈的资产,应当及时入账。盘亏报损的资产,属于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资产报废的审批权限,及时办理核销;属于过失的责任事故或者违法行为造成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单位闲置的资产,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研究处理,使之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位全面清查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核实人员状况、收入渠道、支出结构及水平等基本情况,并按国家规定对清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和重新核实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财产的工作。

1.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资产清查的6种情形

(1)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本级政府实际工作需要,被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范围的。

(2)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整体、部分改制为企业。

(3)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4)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5)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6)同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2.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

(1)单位基本情况清理。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国家人事、编制等部门批准单位成立的文件,认真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对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理,确定基本清查单位,明确工作范围。

(2)财务清理。财务清理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劵以及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保证事业单位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3)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对单位的各项资产和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主要包括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负债以及单位的经费渠道和支出情况等的清查。要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和核查以及做好单位有关担保、出租资产等事项的清理。

(4)损益认定。损益认定是财政部门在事业单位进行基本情况清理、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对清理出来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5)资金核实。资金核实是指对事业单位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核对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的基础上,对各项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核实清理,对清出问题的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以重新确认事业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6)完善制度。完善制度是指事业单位在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后,要认真分析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资产清查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 资产清查 问题 措施

一、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

通过资产清查我们发现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指定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使用的情况不知道,资产领用手续不齐备,公共使用的资产管理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借出资产的管理混乱。在资产清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的资产会出现外借现象,然而在实际盘点中,很多管理员说不出资产的去向,或者等资产回来后不知道资产的型号对不对,管理较为混乱。各部门之间资产交叉存放。不少同型号的资产,部门之间互相拆借,没有告知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导致在资产清查时要在不同部门多次盘点才能清查清楚。资产使用人员不爱惜资产,例如单位共同使用的打印机、传真机等,使用完了不检查,重复打印现象严重,机器坏了不管,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初始发出时,资产管理人员没有仔细核对,使得后来在资产盘点中非常麻烦。对于不在单位存放的资产监管不到位。以上的一些情况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及毁损情况严重。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

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规定,2008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详细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产权登记 、使用条例 、资产处置等问题做出了规定。2009年,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第三章 第十二条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包括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单位在合并期间对资产的管理很混乱,被合并单位资产在原单位放着,接收单位只是简单的在财务上合并一下资产,对于实物的管理无人问津,双方单位在资产的交接上没有执行相关制度的要求,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对资产清查内容了解不够

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完善制度等。通过资产清查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清查,片面的理解了资产清查的内容,单位对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账务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核对和清理,影响了财务资金发挥的效益,滋生了腐败的温床。

(四)后续工作不扎实

2006年全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各部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完成此次的清查工作,但是后续各行政事业单位确没有完善资产清查的制度,对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全面总结和吸取经验,致使在2016年的清查资产时同样的问题依旧存在,出现了前清后乱现象。

二、资产清查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创新制度

资产清查工作是一个宠大的工程,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加大对资产清查人员的培训,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要做到无死角,资产清查工作繁琐、枯燥这就要求资产清查人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一套单位的资产清查制度,要求资产清查人员定期培训,加大责任的落实,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严格执行制度

资产清查内容广,不光是固定资产还有银行、现金、应收帐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因此要管理用好单位的资产,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资产管理员在管理资产时,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要定期有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对账,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其次,对于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及时资产账上进行登记,全面的反映单位的资产情况;最后,对于在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追究责任,严肃纪律,按相关制度办理,同时还要加强单位的采购和预算制度,对于未列于采购预算的不得采购,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备合理,使用高效。

(三)做好后续工作

实施并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定期资产清查制度和内容使清查、盘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动态掌握单位资产状况,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资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例如:将各部门资产管理例入年底考核,防止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违规事件的发生,促进资产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开展资产清查,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而且能够摸清各单位的家底。资产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体系、明晰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强化资源配置、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2]财办教【2006】32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3]云财资【2016】53号,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电力企业资产风险包括自然风险、人为风险、责任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具有不可确定性、可变动性、综合表现性等特点。近几年电力企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企业在资产风险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完善。电力企业没有明确或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不全面。同时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分别为企业财务部和技术部,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或管理重叠等现象发生。(2)实行管理工作与制度文件存在偏差,管理工作不到位。电力企业基层单位未及时修订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细则,或者未按照上级公司要求制定管理职责,导致管理工作实施不规范,管理效率低。

2.固定资产记录、入账、折旧管理不到位

企业在购置或新增每一项资产均要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资产价值的入账、使用损耗的折旧进行管理,是企业进行资产状态维护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电力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细节管理不到位,极大不利于企业资产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比如固定资产卡片未记录附属设备的信息、设备维护情况、资产性能情况等,影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以及资产折旧计提的计算,同时容易造成资产清查时出现虚拟盘盈或盘亏现象。(2)固定资产入账信息与实物信息不符。电力企业财务部门依靠FMIS系统进行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部门或生产技术部采用生产MIS系统或资产台账进行实物管理,当资产进行维护、更换或改造时,MIS系统的信息发生变更,但财务系统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导致账实不符。(3)电力工程竣工后实物管理部门未及时进行增资申请,直接影响到企业对资产折旧计提的核算,不利于企业对资产折旧管理。

3.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加深,但部分电力企业仍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电力企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的资产信息量十分庞大,比如资产管理过程包括资产清查、信息统计、资产分类、折旧计提、信息录入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采用传统的粗放式手工方法进行管理不但任务繁重,且管理效率低。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提供资产总体财务信息,未能提供资产详细的信息,不利于资产数据的查询、资产清查、折旧处理、数据统计等,严重阻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4.报废资产处理程序不明确

企业资产使用达到寿命期限进入报废处理期后,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报废处理。报废处理流程包括报废申请、技术鉴定、审批、报废资产处置、财务处理等,但在各个流程控制点中,由于资产报废过程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技术鉴定不合理、申报程序不规范、部门责任不明确。比如基层部门申报报废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依据,未签署审批报废意见;或者部门申报固定资产报废申报、鉴定、审批、财务处理等程序滞后于实物处理程序。

二、电力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状态维护和风险管理措施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被企业所控制的、预计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是企业获得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运行状态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减少风险损失。

1.完善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确保固定资产良好运行

电力企业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制订管理工作实施明细则,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或工作内容,规范管理行为,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同时各实物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本行业标准制定规范的岗位操作规程、维护规程、管理方案、故障维修流程以及安全操作流程等,将各个管理工作细致化,提高设备资产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产发挥最大价值,创收最大利益。此外针对企业委托、受托资产制订《固定资产委受托管理实施细则》,对具体业务来往项目、管理要求、资产赔损等内容作明确的规定,加强委受托资产的管理力度,确保企业资产安全、良好运行,为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信息系统,促进资产价值和实物管理的良性互动

电力企业在运营生产过程中采用生产MIS系统对各类输变电设备进行实物管理,并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基本上实现固定资产从面到点的精细化管理。然而企业中其他的小配件、小型资产等未形成系统细心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内部资产的控制。企业应当将全部资产纳入其他资产实物动态管理中,形成资产实物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提高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但方便了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或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资产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的系统集成可以实现总系统和子系统的良性互动,促使企业完成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达到资产良性运行,降低资产风险成本。

3.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常态机制,实现企业固定资产高效管理

固定资产盘点是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全面掌握资产状态的必要手段。电力企业是资产密集型、设备分散型的企业,企业资产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资产遗失、资产损毁、资产变旧等风险,给企业造成不良经济损失。通过资产盘点,企业可以全面掌握资产运行状态,以便于企业做出及时调整或处理,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充分结合电力资产的特点,制定资产盘点常态机制,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全面或局部盘点等方式,依据资产管理需要,比如对重点设备或重点区域内进行专项盘点,及时核查企业资产账目和实际资产是否一致,促进资产日常管理有效实施,防止帐外资产扩大、账实不符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企业资产风险,实现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4.加强固定资产调整和维护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企业运营过程中对闲置设备处置不及时容易导致资产的浪费,极大影响企生产效益,不利于企业成本回收。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资产的维护和调整管理力度,及时处置闲置设备或报废资产,主要措施有:(1)企业应当充分对现有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鉴定,判断各项资产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不能则将资产列入闲置资产或报废资产,并按照相关程序及时处理。(2)企业应当对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的资产进行降级处理,调配使用,充分利用其残余价值。(3)企业应当建立明确的资产调配使用和报废处理制度,明确资产在采购、调出、修理、报废等业务环节中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防止资产责任缺失而造成经济损失。

三、总结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帐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3、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不含中央及省地垂直部门)。各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进行核查,对资产不清、产权不明、帐务不实以及有经济纠纷的单位由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中介费用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如果是因单位自查不实的造成中介费用,由单位自理。

(二)各部门(单位)向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社会中介机构介入的应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三)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和实际情况,对资产损溢、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时间3月23日至3月31日)。

1.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财政局工作职责:根据国家及上级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规定和工作要求,负责指导全县资产清查工作,参与对自查结果的核查和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负责对资产清查中有关损溢的认定和资产清查结果的核实;负责汇总本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并向上级财政部门上报有关资料。对清查结果审核批复。

(2)会计核算中心工作职责:按照清查工作方案,负责提供县直集中核算单位的相关资料;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及对单位自查结果的核查;根据单位自查盘点表及相关会计资料,负责组织县直集中核算单位录入单位资产清查基础表、固定资产及土地资产卡片,填制相关报表;根据清查结果,及县财政局的审核批复,进行帐务调整。

(3)编办工作职责: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及对单位自查结果的核查。提供并核实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社会团体等对各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及单位基本性质。

(4)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参与选聘中介机构及对单位自查结果的核查。提供单位行政人员、事业人员、长休人员、内退人员、提前离岗人员、带薪学习人员、长期停薪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工人、长期聘用人员的人数。

(5)审计局工作职责:牵头组织核查小组,对单位自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认定,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

(6)国土资源局工作职责: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及对单位自查结果的核查,提供土地权属证书,配合自查单位绘制土地四至图,对土地清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并补办相关手续。

(7)建设局工作职责: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及对单位自查结果的核查,提供房屋及构筑物的权属证书,对于权属不清的资产,按有关规定补办相关手续或提出处理意见。

(8)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及对单位自查结果的核定,提供组织机构代码。

(9)监察局工作职责:参与并监督选聘社会中介机构,核查单位自查结果,对有意瞒报,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单位,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统计局工作职责:参与选聘社会中介机构,核查单位自查结果。

2.召开资产清查工作会议,传达相关文件,安排布置资产清查工作。

3.进行业务培训、发放相关软件及表册。

(二)实施阶段(时间4月1日至5月10日)。

1、单位自查。(自查时间:4月1日至4月10日)

(1)基本情况的清理:单位基本情况是指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需要,对应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理。主要包括单位全称、组织机构代码、财政预算代码、单位户数、单位性质、隶属关系、人员编制、人员数量及人员结构的清查。

(2)帐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帐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帐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达到帐帐相符、帐证相符,确保单位帐务的完整、准确和真实。

帐务清理应当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的方式,对各项帐务进行全面清理。单位在帐务清理中,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差错因素造成的错帐,应当根据有关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帐务调整。

(3)财产清查: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单位对清查出来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帐等损失,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财产清查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帐务相结合、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与净资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负债以及单位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重点做好各类应收款项、对外投资、帐外资产、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担保等事项的清查。

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分类整理并收集合法证据,以备中介机构进行鉴证。

(4)填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础表》,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2.清查领导小组组织核查:(时间4月11日至4月30日)

由审计局牵头,负责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单位上报自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认定。

3.组织中介机构开展审计。(时间:4月21日至4月30日)

(1)中介机构要对各单位清理出来的各项损溢及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实确认;

(2)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3)中介机构出具《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初稿;

4.材料上报。(时间:5月1日至5月10日)

各单位对“初稿”进行修改确认后,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告》,撰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及准备有关备查资料,连同中介机构出具的正式《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阶段(时间:5月11日至5月20日)。

1.资产清查办公室撰写资产清查专项报告,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对清查数据进行汇总上报。

2.县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予以批复。各单位根据批复作相应的帐务调整。同时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由纪检、财务、人事、后勤等相关人员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并将组织机构建立情况报资产清查办公室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标志着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处置随意性比较大。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没有履行特别的审批程序。

2.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对所有资产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授权。一些单位没有制定这一程序,不能有效杜绝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财务核算脱节,造成账实不符。

4.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健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实行粗放管理,一般只在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建立相应的台账。

5.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或用修理来替代保养,无形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6.盘点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对存货有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但对于固定资产一般不进行定期盘点,只在专门进行的清产核资中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7.内部监督制度不明确。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垫付货币或物资,以获得固定资产的过程。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改造原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购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等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必须按特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

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如下四项工作。

第一,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

第二,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数量的总称,将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量的余额称为净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原始投资。即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为现金流出量。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即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购入或建造、运输、安装成本等;流动资产投资,即由于新增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运资金:其他投资费用,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筹建费用、职工培训费;原有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表现为现金流入,常见于固定资产更新投资。

②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在投产后,由于正常业务所引起的现金流量。营业收入是主要的现金流入量;发生的成本费用是主要的现金流出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折旧在会计核算中确认为费用,但是,这部分资金并没有流出企业,所以不能作为现金流出量。

③固定资产清理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使用期满,进行清理阶段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收回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回原垫付的流动资金等,都是企业的现金流入。

第三,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按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列。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率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企业投资评价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率法。

①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期限。缩短投资回收期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投资回收期是评选投资方案的重要标准。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的一半,多个方案中则以投资回收期最短者为优。

②投资回收率是年均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总额的比率。投资回收率的高低以相对数的形式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快慢,投资回收率越高,则方案越好。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收率,选择投资回收率最高的方案。

第四,写出评价报告,请上级批准。

(1)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评价后,企业领导者要作最后决策。最后决策一般可分成以下三种:接受这个项目,可以进行投资;拒绝这个项目,不能进行投资;发还给项目的提出部门,重新调查后,再做处理。

(2)投资项目的执行

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后,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投资。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便使投资按预算规定保质如期完成。投资项目的再评价

(二)固定资产购置

固定资产购置应严格按照小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各部门填写请购单,并由设备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会签并报总经理批准。

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企业的工程、审计、财务等部门及使用单位等,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既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又通过招标等良性竞争手段,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人员负责相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行政部门或后勤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进行全面监督,组织参与公司固定资产的清查,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改进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措施。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 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及时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

(四)固定资产清查

小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清查的程序:对本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点,并登记造册;将实物按品种、数量、型号等与固定资产账进行核对;按照管理权限上报有关情况,并根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清查前的准备: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进行事前的摸查:利用账务清理结果,编制盘点用的固定资产明细表。

实地盘点并核实有关情况:根据盘点情况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基准日“固定资产清查细表”进行核对,并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

根据固定资产清查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告清查结果根据盘点核实结果,填报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

录入固定资产电子卡片: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编辑损失材料并呈批。

(五)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1)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处置与转移控制: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制度建设 思考

一、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存在的问题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位管理者往往重视资产的扩充以提升现代化水平,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监管较薄弱使资产管理存在账面化的现象。另外基层气象部门的会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大部分由一线业务人员兼职,本职工作比较繁忙,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容易被边缘化。虽然购买的时候能够按规定程序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但是日常工作中因为业务需要资产会在科室之间进行调配,时常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使资产在流通、报废等相关环节信息脱节,致使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实物盘点时不能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去向;有些是根据固定资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来盘点和清查,没有按照实物来进行,一定程度上使盘点和清查存在遗漏,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究其原因还是单位一些管理制度不太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意识,落实责任制

气象部门的各级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争取资金购置资产,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公共资源。2012年4月开始执行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使资产管理内容更加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的任务,单位内部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由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规定在资产购入、流通使用、报废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管理和负责,使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固定资产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这样当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任何问题时,按相应的职责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不至于发生互相扯皮的现象。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从上到下共同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可以有效减少资产的无形流失。

(二)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气象部门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已有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等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气象部门从2005年开始逐年通过《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录入工作,资产管理软件逐年进行升级,这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2007年资产清查已经建立了整套比较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实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管理是个连续性的工作,在资产清查后要对已有的成果加以维护,利用好这次资产清查信息。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要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及时与之相衔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减轻会计人员及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资产管理在良性轨道上不断前进。

(三)建立固定资产统一调配机制

气象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固定资产的全面扩充,气象部门要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气象部门科技型的性质决定了气象科技现代水平要求高,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容易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形成闲置资产。在气象事业经费紧张下,为了使购置的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要在部门内部实行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加强各级气象部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的沟通,以较低的信息化成本合理实现固定资产跨省―市―县(区)级单位、发达与落后单位之间的沟通,进行统一调拨分配,尽可能减少资产的闲置,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四)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由于气象部门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其不需核算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与各单位的业绩考核不挂钩,使得单位管理者及干部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在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适当把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量化纳入单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人们对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考评,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到位。

(五)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人员素质,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引导他们认真、自觉做好资产管理。气象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很多都是业务人员兼职,会计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在帮助他们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加强人员会计理论及相关资产管理理论的培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会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应的会计知识,还要学会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能力,使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结束语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发展现代气象,增强预报预测服务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必须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部门管理上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努力探索建立部门内部资产共享流通机制,有效促进资产在部门内部的合理调配,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为保障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S〕.2012

[2]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01)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1.医院领导转变传统经营理念,重视固定资产全方位管理。把一家医院比作大海中一艘航行的巨轮,院长则就是这艘巨轮的船长,他所做出的决策,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方向。许多院长十分重视抓经济效益,殊不知从管理上同样可以把经济效益提高上去,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果医院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将会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盲目购置设备,固定资产无人监管损耗严重,造成资产的浪费,对于一所医院损失是巨大的。然而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才能最终把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这时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尤为重要,可以事半功倍。

2.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专人专管。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多头管理:财务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科管房屋、办公家具等;器械科管专用设备。由于相互脱节,沟通不够,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况存在。③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管理责任不到位,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这时设立统一领导专人专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势在必行。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可以隶属于财务部,成为财务部二级科室,总体掌握医院所有固定资产情况,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各分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各个使用科室设有固定资产管理员,承担起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这样财务部有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总务科和设备科有分户账及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有固定资产卡片及科室汇总明细账,由此形成了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除了定期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外还要负责起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使用、维修、报废等进行监督和审批,对大型的固定资产每月进行专题分析,合理调配闲置资产,把固定资产盘活等工作。

3.重视清查,摸清家底。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对固定资产核算又有了新的规定,例如单位价值标准提高,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由旧制度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业设备单位价值由旧制度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每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定出新的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等一系列规定。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对成本核算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便是其中一项。为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医院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之前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是十分重要的。全院的固定资产清查是一项十分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清查中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报废的报废,需要转低耗的转低耗,核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追溯调整,未提足折旧的补提折旧。通过固定资产大清查,做到财务部与总务科、器械科的账账相符,主管科室与使用科室的账实相符,为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做好前期准备。

4.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做好定期盘点清查。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环节,由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需要医院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首先,完善固定资产采购更新制度,严格按程序审批,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内网的办公信息平台逐级审批:使用科室提出购买(更新)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原有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报废或者使用科室是否有必要购买此设备,并对购置价格提出指导意见;财务部(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资金使用计划意见;主管院长及院长签署审批意见。其次,设备购买后,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每月至少对一项大型设备做出专题分析报告,有利于全面掌握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让领导和使用科室对设备的使用效益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固定资产报废环节要有规范的审批制度:使用科室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设备报废原因;管理科室对设备进行评估鉴定并做出评估报告,判断其是否满足报废标准,对于满足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提交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主管院长,院长审批。审批后管理部门确保报废设备收回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定期到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国有资产报废程序,并进行财务销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医院要定期(至少半年一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地盘点清查,对每件固定资产卡片及时得到更新,做到一目了然。医院固定资产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盘点工作量大而繁琐,但决不能因此而放松甚至放弃盘点工作。每次将清理、盘点的具体情况及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对于存在的问题一一列示,并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时清理,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完成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全程监控,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5.充分利用好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由于2012年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但要求账卡物相符,而且还要计提折旧参与成本核算管理。例如一些大型医院多达几万件固定资产的规模,每月每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到对应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固定资产软件与财务软件的接口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对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的运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取得心应手的软件,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当前是信息化的社会,一所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少则几千件,多则几万件,使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是必然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启用统一的软件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变化进行录入,每个使用科室可以随时查询到各自科室的固定资产使用、变化、折旧金额等情况,医院管理者也可以一目了然的查询到全院的固定资产分布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利用好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每月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以达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6.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力度。医院各部门需要配合医院审计科做好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部门不只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处理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做好审计监督指导工作。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