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1篇

一、“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制作策略

“实验探究型”微课是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及分析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类微课。实验探究具有下列特点:原理性,此实验基于什么样的地理方法或地理原理;操作性,不但要看得懂,还能进行实验操作;探究性,对于高中学生重要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地理思维和方法,这才是地理实验教学意义所在。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型”微课?既呈现微课特点,又充分体现实验探究的特点?笔者仅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2.2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一课为例,谈谈对“实验探究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思考。

1.展示学习过程

实验微课应展示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可以摄录学生开展活动的步骤、演示实验的操作、教学动作示范和知识内容的讲解,然后在微课中逐步展示,并用字幕或语音提示关键步骤和总结性内容,利于学习者边学习边体会。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简单的文字展示、语言讲解、图示效果都要好。实验微课注重实验操作的合理展示,而不在于学生参与活动有多活跃。当然,在合理的前提下,既能展示学习过程,亦能体现操作过程的趣味性,无疑将是锦上添花。

2.体现讲解生动

微课讲解根本目的在于知识传授,可以把一些趣味性元素加入视频制作中,改变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入生活化元素。本微课导入:教师布置部分学生课前燃放孔明灯,并录制视频插入微课,新课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交流放飞孔明灯的心得体会,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教师适时抛出问题:“灯内的蜡烛燃烧后,孔明灯为什么能够升上天空?”这样很容易拉近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让新授知识以亲切的“面孔”面对学生,学生也会感到身边地理的魅力,实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种生活化导入显然更易为学生接受;②适时灵活运用字幕,让学生始终关注关键信息。当视频中说到“高温低压,低温高压”时,字幕用红色放大加粗展示,学生会对这一结论印象深刻;③文字内容应分步展现,切忌满屏显示所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关键信息,避免学生思维不易跟进。

3.突出语言魅力

教师讲解语言要充满激情和感染力。但录制微课时教师面对PPT,没有真实学生,很难调动教学激情,声音比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笔者通过以下方案解决:录制PPT 屏幕时,想象自己正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讲课,虽然只是录屏,依然要站着并声情并茂、辅以肢体语言进行讲解。实际教师的肢体语言会激发讲课激情,并从声音中传达出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4.渗透情感教育

任何科学和探索都应为生活、工作服务,地理实验探究也不例外。教学中应渗透一些美好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因素。适当的配乐,可以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如自主实验阶段的配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另外,恰到好处的字幕也能彰显情感教育魅力,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这种不经意间的情感教育,往往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热力环流实验”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分析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2.2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大气受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做铺垫。学习过程中理清空间位置、气温、气压、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等压面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常通过图像分析法进行教学,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但由于高一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进行重新设计,形成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并制作成微课。

1.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是促进学生实验素养、探究学习,教给学生方法和思维。第一步利用图像分析法图解“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让学生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有初步理论认知;第二步,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知识迁移到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最理想状况。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分组自主实验;第三步,在分组自助实验基础上,设计演示实验活动。下面是实验具体步骤。

(1)学生自主实验。将学生分成6~8人小组,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并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根据玻璃缸内烟雾的飘动状况,画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2)教师演示实验。在玻璃缸两端分别放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用塑料薄膜盖严玻璃缸上部;在装冰块的盆上方塑料薄膜挖一小孔;将点燃的一束香放入小洞内;根据玻璃缸内烟雾的飘动状况,画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学生自主实验时,由于实验方案设计的问题,或者实验操作不当等原因,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评价,应用欣赏眼光看待这些生成性问题,留下思考空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自己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实验方案,并完善热力环流示意图。

2.微课教学设计

(1)讲解热力环流过程。视频主要结构为:利用“放飞孔明灯视频”导入;用图像分析法讲解热力环流实验原理,分析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及气压之间关系;学生分组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并帮助学生分析自主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知识点并提出习题。

(2)知识小结(字幕)。①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气压差异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②气压值大小:垂直方向,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高空大于近地面”;水平方向,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且高压低压相间分布。③温压关系:高温低压,低温高压。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设与制作;Camtasia studio 8.0;实用技巧

为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师或者教师团队往往需要制作一系列的微课。那么如何借助教师团队制作出高质量的系列微课呢?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制作团队化

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制作系列微课时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挖掘每个教师的优点并充分加以利用,如嗓音好、发音标准的专门负责配音,技术好、美工好的可以负责课件的制作和后期的剪辑,擅长教学设计的负责脚本设计等。

二、流程标准化

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将微课制作的过程分为七步,遵循这七个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微课都能达到比较高的质量。

1.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大体上可以包括时间的规划、人员的分工、微课制作的技术标准,还包括环境及设备的测试。

2.选取知识点

选取的标准是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而学生稍加探究就能掌握的知识点不选,教师几句话或者简单演示就能讲明白的不选。一个微视频只讲一个点。

3.脚本设计

这个环节是能否出精品的关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通常遵循开篇点题、精确讲解、总结拓展的原则,讲解过程做到“精”和“确”,“精”就是惜字如金,“确”就是准确到位,并给予学生拓展的空间。

4.准备素材及制作课件

挑选素材通常跟脚本设计交叉进行,好的想法不一定有合适的素材,而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可能又会激发新的想法。准备素材是个费时费力的活,有时盯着屏幕眼都花了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

5.微课录制

无论是使用摄像机录制实验操作,还是计算机录制屏幕,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

第一,开始录制前一定要确定好录制和导出视频的分辨率,而且一定要先调整好屏幕分辨率后再录制,否则大分辨率录制,而又以小分辨率导出,就会导致视频很模糊。

第二,如果是录制屏幕演示操作,最好采取两名教师共同录制的方式,一名是专职配音员,另一名是脚本设计者,由脚本设计者操作,配音员同步配音。这样最大限度地实现声音与操作的同步,录音和操作都会非常从容,从而为后期的剪辑节省时间。

6.后期剪辑

网上录制及剪辑视频的软件有很多,我最常用的是Camtasia studio 8.0,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声音方面:录制时将录制音量调到三分之一处,并将麦克置于远离嘴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喘息的噪音;台式机录制经常会有较强的电流干扰声,试试更新一下声卡驱动可能会有改善;笔记本加手机耳机的搭配录音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画面方面:课件与录制画面分辨率一致,至少保证比例是一致的;在不同场景间使用统一或者风格类似的转场、标注、字幕等,这样可以让微课显得更专业;不建议在视频中加入整段的字幕,会分散学生对教师操作的注意力。

7.备份打包

将微课录制的源文件进行备份,以防丢失。将最终导出的微课以及与微课录制相关的文档、素材等进行打包整理。

遵循以上七步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所制作微课的质量,并且保证制作的系列微课具备相近的风格,从而便于学生学习。

三、Camtasia studio 8.0实用技巧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微课开发;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63-03

一、引言

2011年以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被广泛认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良好。它既可以作为正式学习中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师教学,又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资源辅导学生学习,这种优势使得以微课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在教育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迅速展开。以苏州G区的中小学为例,目前已完成“万节微课”的迁移与标注工作,为教学资源的结构化、系统化开发提供了核心基础。

在知网上以“微课”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的凤毛麟角到之后的成百上千篇文章,足以说明近年来对微课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应用的展开。目前对微课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前者注重实证的研究,后者偏重技术的应用: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往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以微课为资源展开教学实践,评价教学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研究则侧重于从技术的层面,结合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前期的微课开发研究。综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与应用是相对独立的,应用与实践的研究偏重于个案的教学设计,是否普遍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有待考究。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如何,微课开发与微课应用是否接轨,教育相关部门未来如何开展微课培训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问卷通过G区教师发展中心下发,教师样本学校来源基本涵盖G区全部中小学校,参与调查的1381名教师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为了了解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现状,参考胡铁生对高校微课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选择性修改。问卷采用问卷网网上发放的形式,共收集问卷总数1381份,通过数据有效性的筛选,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235份,问卷有效率89.43%。

数据分析采用SPASS20.0版本。数据分析分为两部分:描述性分析,描述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二维交叉表卡方检验,通过对教师3个基本信息和7个微课开发与应用因素的数据分析,以描述不同类型教师在微课开发和应用中的差异性(见表2和表3)。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能够收集到有效数据的前提是调查对象对微课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教师对微课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9.49%),了解(57.28%),了解一点(31.72%),不了解(1.52%),基本符合调查前提,具有研究调查的价值性。

1.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现状

对于中小学教学中的微课,时长为多少最合适呢?调查数据显示,认为5-10分钟最合适的教师比率占到74.28%,远超认可时长为5分钟以下的16.04%,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5-10分钟的微课时长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与胡铁生相关研究中显示的高校教师对微课的时长定位普遍趋向于11-20分钟相比较,中小学教师接受的微课时长偏短的原因应该与学习者的年龄较小有关;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信息的了解,G区教育相关部门培训或比赛对微课作品的要求时长也在此范围内,说明培训或比赛规则导向性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

2.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现状

微课的开发可以细分为前期的设计和后期的制作两部分。微课设计,即细化知识点确定微课主题,并根据该主题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这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作用的基础;微课制作,即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式进行微课的录制或拍摄,通过后期编辑呈现出作品,这是微课是否为教学加分的关键。

(1)微课开发的设计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设计以明显的优势(72.34%)成为教师心目中微课开发的核心要素。那么,教学设计的内容和主题的确定从何而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78.06%的教师会选择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考点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69.66%的教师会根据某个教学环境、活动或进程进行微课的设计;50.83%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设计微课。

重视教学设计在微课开发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盲目的开发微课造成其质量不高、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水平、可推广的精品微课的开发,是值得加强重视的微课开发环节。

(2)微课开发的制作阶段

微课的制作工具有很多,问卷数据显示,基于PPT进行微课制作的比例为72.19%,位居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PT课件制作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因此,应用PPT已有功能进行微课制作对中小W教师来说是最简单易学的方式。此外,利用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进行微课制作的教师占65.82%,这与教师微课制作培训的软件推荐有关,同时也说明录屏软件有一定的功能优势。

即使微课制作工具有多种选择,也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会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调查数据显示,完全自己制作微课的教师占比为63.36%,以自己制作为主、其他人员辅助的比例为40.41%,还有13.90%的教师自己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微课成品的呈现则需要完全交由其他人来制作。

表2数据为微课制作方面的相关数据卡方检验的结果,从微课制作的整体难度来说,在性别和教龄中的差异尤为明显,具体来说,男教师或教学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认为微课的制作难度更小一些,因此,他们会更有信心的选择自己独立制作微课,这一点从微课制作方式选择的差异性上也可以显现出来。在微课制作工具的选择上,上文描述性分析中提到的PPT和录屏软件的应用居前列,进一步的差异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女教师更侧重于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方式,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男教师会尝试其他新的工具去制作微课。值得一提的是,Flas制作工具在中学教师中相对更多的被使用进行微课的制作,说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对教师微课制作软件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换言之,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微课制作工具选择的引领作用。

微课制作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是一项技术层面的考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一线教师群体中存在着微课制作方面的“种子教师”:他们更了解微课,因而自己独立制作微课,并且尝试不同新颖的模式。这些“种子教师”偏向年轻化、男性以及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他们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培养的微课带动者。

3.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现状

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并且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根据调查,只有6.01%的教师经常性的使用微课进行教学,68.07%的教师在教学中偶尔使用微课,剩下25.92%的教师从未在教学中使用过微课。与之前关于微课制作的问题比较来看,部分教师虽然会参与制作微课,但对微课的具体用途尚不明确。

为进一步探究微n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教龄较长的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其微课开发的目的更多偏向于完成上级的“任务”;在知识结构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授课年级越高的教师认为微课制作的难度越大,加重了工作量从而影响正常课程的授课,因此他们也并不是为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而开发,微课利用率自然也不高。

由此可见,微课应用不充分一方面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深入,认为其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归因到微课开发目的并不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的,而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目前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教育新产物的出现可以让教育相关部门对微课的推进工作有新的方向:将微课以任务式下发的模式改为提倡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价值。

四、小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对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论陈述,并提出建议。

1.对微课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建议采取局部带动整体的策略

不同性别、教龄和学段的教师在微课了解程度、微课制作难度、微课开发目的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微课推广初期,首先被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好的男教师或教龄尚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教师所熟悉,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相关部门可以有选择的培训上述对微课更有兴趣的“种子教师”,就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以“种子教师”微课研究和微课教学实践应用的成果带动学校甚至学区的教师,循序渐进地达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开发微课的目的。

2.微课培训导向性明显,建议分学科推进个性化微课开发

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在微课开发方面受相关培训的导向性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微课合适时长和微课制作方式等方面,导致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开发的微课形式单一、无创新性。建议在前期通识层面进行微课教学相关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层面展开: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展开内部微课开发模式的探讨,例如物理学科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操作方便且形式新颖,同时具有学科特色。

3.微课开发与应用脱轨,可结合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应用

了解微课及开发微课的目的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但本研究结果却发现只有微乎其微的教师经常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自己开发的微课,那么微课的开发有何意义!究其原因是教师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开发微课。随着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等新型教学模式和资源的兴起,微课这种小型资源的应用范围开始拓宽,教师结合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微课资源才能够最大化的体现其价值。

微课从最初被引进中国,几年时间已经在中小学甚至高校中逐渐开展,虽然微课的开发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但是长久来看,微课开发与应用对教师进行结构化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立足于苏州市G区中小学进行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相关研究,但由于该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不能够代表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开发水平和应用现状,有待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6]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微课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7-02

微课以短小精悍并符合数字化时代人们碎片化学习的特点,迅速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高校对微课理论研究偏多,且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就更是纸上谈兵。无论是微课的设计方面还是开发制作环节,均存在着许多问题,距离微课真正走进课堂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鉴于此,本文从高校管理激励机制、微课教学设计培训、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团队协作共建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促进微课建设的策略,以此促进微课进入高校教学应用,发挥其对教育的影响力。

一、微课及其特征

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David Penrose明确提出微课(Micro-lecture)的理念,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教授首先将微课引入国内。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自此,微课教学理念的普及开始在我国高等院校拉开了序幕。

目前我国对微课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定义微课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焦建利教授定义微课: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定义微课:是指在10分钟时间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n程。从众多定义中可以凝练出微课的特点为“小”“实”“新”。其中,“小”意指内容少、时间短,内容少则方便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内容,时间短,则有效地集中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效果更佳。“实”就是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确有价值,并不只是形式上花哨、而缺乏实质内容。“新”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微课不是简单地对一堂课的部分内容的截取,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开发具有趣味性、交互性、更具吸引力的特色微视频,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高校微课建设的意义

(一)微课是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的骨架

传统“填鸭式”教学弊端已日渐显现,教师对着多年未更新的PPT“满堂灌”,学生早已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而支撑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发展的“骨架”是微课,微视频以生动活泼有趣且讲解清楚、富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学生可以在家自主观看,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与网络平台的交流,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内容,在这种背景下,课堂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微课的发展促进教学结构的进一步变革,朝着更丰富的方式转变。

(二)微课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更新与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教学中,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老教师提供的PPT,或是网络下载的教学资料的帮助下直接给学生授课,可以说是PPT行走的播放器,对45分钟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任何教学设计与编排,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微课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兼顾实用性、趣味性、条理性、交互性,一堂微课好比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对开发者的设计制作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重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将知识点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的设计制作,需要教师反复修改,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师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三)微课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晦涩难懂的原理图、僵化不动的图片、毫无激情的讲解,早已失去了兴趣,微课的制作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兼顾实用性、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微课内容少、时间短,符合当代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且可以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这些他们喜欢的设备上随时播放学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课堂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巩固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微课开发制作激励机制

高校应对微课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积极开展宣传与动员工作,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确保这项工作稳步前进发展。一方面,校内开展微课建设评优工作,如高校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样,定期举办优秀微课评选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广大教师对微课建设的积极性与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开展以评促建工作,将微课建设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进行考核,优秀课程的申报必修完成一定数量的微课制作,以评促建可以将微课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增加教师建设应用微课的内在动力。

(二)自建团队协作共建微课程

微课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个方面,仅靠教师的个人努力难以完成,则需要协作共建。一是教学团队的建立,由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为主导,梳理课程知识点,建立课程结构体系,甄别学科重难点,选择适合当前大学生的求知需求的专题进行快、准、精的微课选题。二是微课制作技术团队的建立,微课的制作者通常是一线教师,由于拍摄、制作和编辑水平的限制,一直是制约微课制作的瓶颈。建立专业拍摄制作人员的技术团队是高质量微课的技术保障。三是微课制作保障团队的建立,由高校党委统一部署,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建立微课制作保障团队,各学院从教育经费分拨一部分建立专业的录制场地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让教师感觉制作微课并非难事一桩,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录制微课的动力与意愿。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培训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学习者的眼球,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多媒体工具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等,是微课制作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广大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度理解,以至于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应用于教学,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微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决定着制作出的微课能否真正满足学生者的需求,能否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因此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采用案例法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培训,理论讲解结合优秀微课案例观摩,从各个方面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对微课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案例明白微课设计的步骤与具体的实施方法,有助于教师迅速地掌握微课的教学设计,并为教师的微课制作积累经验。

(四)采用现场演示法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

微n摄制技术的缺乏制约着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一线教师认为自己制作微课的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的,从一些微课作品中可以看出,存在视频画面不清晰、视频拍摄不稳定、录制手法单一、后期编辑粗糙等技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对教师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已迫在眉睫,专业技术培训人员在高校自建的录制场地现场演示视频拍摄中要点与注意事项,如拍摄机位的选择、拍摄的角度、语言的通畅性、教师的着装要点等,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如录屏软件、剪辑技术、视频后期编辑软件,供教师灵活选择、综合使用,只有克服这些技术障碍,才有可能使更多的教师自觉参与到微课建设中来。

四、结语

微课理念给高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也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微课必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影响力发挥的前提是有更多的教师愿意投身微课建设的热潮,丰富微课资源,将微课引入教学,真正服务于教学,否则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降低微课制作难度、促进教师制作微课的动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未来微课对教育促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4)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3]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4]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基金项目】2014年高校教育研究课题(GJKTY2014-21)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脚本设计;《热力环流》

3G、4G网络的建设,让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移动学习的理想平台,比传统课堂更加短小精悍的“微课”应运而生,其占用内存空间小,传播速度快,教学内容明确,让学习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活动,微课是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产物。

目前,国内对微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中国微课网和佛山市微课资源中心收纳的微课课例来看,2011年~2012年间网上广泛流行的微课大多数是一些课堂录影的片断。近两年,不少学者提出“微课”是阐释某个知识点的小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013)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标的在线教学视频。”(2013)笔者认为,微课根据制作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教研为目的的微课,内容以课堂录影片段为主,这类微课给教育研究者及教师提供评课的素材和备课的资料。另一类是作为小课程来开发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的的微课,学习对象广泛,这类微课往往以PPT课件、手机录影片段为载体,微课中并不需要出现教师形象或课堂教学的场景,还有学者把这类微课再细分为讲授类、问答类、练习类、实验类等类型。本文中探讨的“微课”,主要是指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的的小课程,也是目前广大中学教师热衷开发的微课类型。

今天有热火朝天的“微课”制作浪潮,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如“中国微客大赛”山东龙岗初级中学詹老师的微课――《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内容完整,图例丰富,详细地阐述了气候类型判读的“三步法”,但是也有明显的问题。

首先说视频效果:(1)干扰项目太多:在整节微课中,詹老师的人头像一直出现在屏幕的右下角,挡住了微课视频中的众多图片和文字,甚至成为吸引学习者注意的地方,对观看者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干扰。视频中2:35,左下角的五笔输入法也是干扰项。(2)视频的分辨率较低,感觉像是录制了投影屏幕上的PPT,所以微课中的气候类型图都不够清晰,特别是气温曲线。(3)视频中2:07,詹老师用鼠标来圈点最冷月气温,但是鼠标很模糊。

再谈谈音频效果:(1)整个微课视频都贯穿着明显的电流声,严重影响了微课的声音效果。(2)詹老师讲课的语速过快,让学习者听起来比较费力,不能听清楚她说的话。

笔者认为,詹老师的微课中人头像等干扰的出现、语速过快、鼠标视线牵引效果不佳就是没有做好微课脚本设计的结果。

又如,“2014年度淄博市为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耿老师制作的微课《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以PPT为载体制作的微课,整节微课除了一些杂音以外,没有老师解说的声音。每一页PPT页面停留的时间过短,提出问题后几乎立刻就给出答案,没有留给学习者一定的思考时间。该微课的总长度是5:17,4:36就出现了课程结束画面,在4:45又出现了喜羊羊游览山坡的画面,让人感觉该微课结构比较混乱。笔者推测,该微课是耿老师上课用的课件,里面的超链接在转化成视频文件后失效了,所以微课出现了结构混乱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反映出该微课制作时没有做好微课脚本设计。该微课的主题是《地形图的判读》,在0:00~0:23迅速闪过标题和一些题目,1:15~2:00一段展示的是测绘地形的方法,4:30~4:45提醒同学们下节地理课带上水彩笔,真正关于地形图知识的内容只有3:52,无关的内容太多,没有将地形实物图与相关的等高线地形图一一对应起来,让人感觉该微课内容松散,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如同知识点的简单堆砌。也许耿老师在制作这节微课时,没有专门针对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判读做微课教学设计,只是展示了一节地理课的全部内容,因此该微课出现了内容松散、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的问题。

如何才能提高“微课”的质量,让广大教师所制作的微课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呢?我认为要做好“微课”,应当做好两个设计,即――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脚本设计。

针对微课教学内容开展的设计是微课教学设计,主要以微教案的形式呈现。一般的微课时长都控制在5~10分钟,如此短的微课为什么仍然需要编写微教案?那是因为微教案为微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蓝本,是教师梳理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微课教学设计也应当包括这些内容,就是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笔者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热力环流这一内容进行微课创作,具体微教案设计如下:

《热力环流》微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和直观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媒体

PPT2013。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三国演义》动画节选――火烧上方谷,提问:让司马懿父子在上方谷死里逃生的救命雨是怎么形成的?

(二)介绍气压的概念

通过对比海拔400米处和200米处的空气柱空气分子密度大小,说明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过渡:当地面的冷热状况不同时,空气将如何运动呢?

(三)观看热力环流的实验,思考问题:

1.冰水碗上方的烟气是如何运动的?

2.热水碗上方的烟气是如何运动的?

3.两个碗之间的烟气又是如何运动的?

(四)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的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高低气压差空气水平运动。

说明: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五)学以致用

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析:

1.上方谷中的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2.生活中的地理:冷风空调为什么要悬挂在高处?而暖风机要放置在地面?

(六)典例自测

提醒学习者按暂停键,思考题目,检测课程中学习的热力环流相关原理的理解运用情况。

微课教学设计与一节课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微课教学设计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小”。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10分钟,课程时间有限,因此教学目标不能设置太多,一般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为宜,力求在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中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微课中不可能把课堂40分钟呈现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微课类型来进行取舍。教学策略的选择也要看所设计的微课的类型。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把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练习类、实验类等类型,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就应当明确自己制作微课的目的,明确自己将要制作的微课的类型。这样有助于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如,笔者在创作热力环流的微课时,确立了这节微课是属于原理讲授类的微课,因此,我确立以剖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为教学目标,选择以一个实验,一个原理,一道自测练习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媒体有多种选择,PPT、camtasia Studio等软件是目前开发微课的热门载体。我认为利用PPT2013录制微课,操作简单,动画效果好,比较适合广大非电脑专业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堂问答、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形成教学评价,而微课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是授课者无法看到的,那么该如何才能实施微课的教学评价呢?笔者认为,微课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在开发微课的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相应的微学案。微学案可以配套学习者观看微课时使用,也可以在观看微课后使用。微学案中可以设计针对微课学习内容的练习,但题目数量最好不超过5道,其中应当包含微课中讲解的例题,学习者通过自我检测,形成自我学习评价。微学案中还可以包含一些问卷问题和学习反馈表,用以收集学习者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另外,开发一些交互式的微课,也是解决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

《热力环流》微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根据下图,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同一水平面上①③气压高低___________

2.把①②③④气压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的冷热状况如何,甲____,乙_____

4.画出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上空大气运动和海陆气温变化情况。读图回答第2题。

2.由图乙可推知图甲出现的时间大约是(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2时至0时 D.10时至15时

二、教学反馈

1.看了这节微课,你是否理解了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这节微课是否吸引你?你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最不喜欢的地方在哪里?

微课脚本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在3~10分钟左右,在如此短的教学视频中,如何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呢?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单用听觉,3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3天后下降到15%;单用视觉,3小时左右能保持70%,3天后则为40%;如果视听并用,3小时左右能保持90%,3天后为75%。视听并用能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还能为学习者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微课应当做好脚本设计,做好微课脚本设计能提高微课件制作和录音的效率。

微课脚本设计要解决哪些问题?进行微课脚本设计,就像导演在安排镜头那样。微课脚本设计要解决微课内容的编排,学习者视线的牵引,音频、视频文件的选取和设置,录音旁白的设计,微课中片断的过渡与衔接效果,微课时长控制和微课的编码处理。微课脚本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中衍生而来,是对教学设计的二次创作。进行脚本设计时,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作为框架来进行编排。

笔者认为,微课脚本设计要做好两个记录:(1)当某个页面需要录制的旁白比较长时,旁白最好逐句写下来,这样可以减少口误和嗦,提高录音时的效率;如果页面所录制的旁白比较短,可以记录要讲的内容概要。记录向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提问后的停顿点,这是提出问题后留给学习者思考的时间。(2)记录要采用的动画特效,帮助自己在制作微课件时做出好的动画效果。(3)记录排演所用的时长,对正式录音时的时间把握能起指导意义。

下列是笔者制作的热力环流微课件:

微课教学设计为微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蓝本,是教师梳理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微课脚本设计能提高微课件制作和录音的效率,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通过实践,笔者感受到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脚本设计就是微课设计的灵魂,想要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离不开做好这两个设计。

参考文献:

[1]陆才稳.高中地理“微课”案例观摩研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01).

[3]吴慧慧.交互性微课件的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6篇

微课与慕课,是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开发、应用和研究微课的热潮。于是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微课制作热的背后,我们基层一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该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我们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作品,并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综观上述一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二是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甚至把教师的讲解和师生活动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三是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仅提供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视频片段,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四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如我所在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电教中心负责全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各优质资源学校的微课作品,电教中心的网站全天候开放,供全区中小学校的师生使用,这样做的效果是既互通了资源,也放大了优质微课资源的效应,同时也更能促进广大老师制作精品微课。三是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可以鼓励广大的一线教师,组成研发团队,以学科教材为蓝本,将教材内容制作成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作品。四是要注重团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每年暑假期间,我所在区域的教研部门就组织各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他们牵头组成五到八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专题式的微课程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性的微课制作,又发挥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名师作用。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08-01

一、微课的概念

所谓的“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或者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等特点。

二、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作用

1、在教学各教学环节的作用

(1)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而需要的衔接知识点进行微课的设计,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做好课前预习。

(2)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课堂教学中比较容易吸引学生注意的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并且在讲新课之前组织学生观看微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本次课堂教学开好头,做好铺垫。

(3)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时,首先可以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基本讲解,然后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观看微课视频,引导学员自主探究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练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布置习题,并将习题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讲解辅导,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环节,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融合以前所学知识构成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拓展延伸练习。

2、微课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已经为学生课下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呈现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微课时间比较短,一般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主要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议题或任务而进行设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学习的知识点,方便快捷;其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自由地选择时间和地点,而且还可以控制微课视频的进程,使学生具有足够的自主空间,有利于达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再次,由于微课视频是可以重复播放的,这样就使得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有利于后进生的逐渐转化。

3、微课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制作微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解决的过程。教师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发现的问题列举出来,之后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以形成微课,因此微课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逐渐的教师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2)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微课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设备进行分享的,教师在制作微课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微课,必要时还可以同微课的制造者进行交流,分享好的经验和方法做法。

(3)微课制作方便,形式新颖,通过制作微课可以实现整个课程教学资源的不断积累,并成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三、微课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微课选题太大,没有立足于解决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任务,只是概况性的罗列知识点,表面上看内容非常丰富,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实际性问题,针对性不强。

2、有的教师将课堂教学过程,或者PPT课件用摄像设备录制下来就完成了微课的制作,实际上就是将课堂教学过程搬到了电脑中,而学生从原来的面对教师转变为面对电脑,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解决一个问题等突出特点。

3、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微课的视觉效果,把微课的画面制作的非常华丽,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微课的内容上转移到了微课的呈现形式上,这样不仅试学生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还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只是满足于视觉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愉悦。

因此,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更好的设计内容和提高授课水平。

4、有的教师认为微课就是一个小视频,实际上视频只是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而微课与视频的区别在于,微课视频的内容是经过了教学设计的,并且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用了该视频。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掀起一阵热潮.它代表着新型教学方式的产生,是初中物理教学迈向新阶段的标志.同时,微课是教学信息化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方便且更有趣味性.

一、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微课被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时间不长,基础尚未站稳,漏洞依然很多.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是,很多教师知道微课的存在,但对于微课的特点和真正含义尚且不知,无法熟练地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而且对其应用方法和所用途径也不够了解.其实,如今的初中生比较适合通过微课的方式学习物理课程,只不过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微课资源数量不够充足,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第一,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教师对微课的了解不够充分,研究也不够深入.在众多对微课的内容研究分析中发现,许多研究人员对微课的探索多数都集中于微课的概念、特点、界定等分析上,而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方面研究不多.

2.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困境.现阶段,微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设计、制作、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以前没有预见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索和研究,攻破难关.微课是以视频为通道,有针对性地根据某些知识点或者某些教学环节展开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以网络为载体,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只是面向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辅教学,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此外,在设计与制作微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不够熟练,无法独立完成微课教学.虽然网络信息技术正飞速发展,制作微课的技术要求和所用工具越来越简便,但是对于没有专业培训过网络技术的教师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初中才开始出现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物理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微课进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习题课的难度,还有利于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发展和讲解的深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观察到细微的实验过程.

1.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景.相比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微课精彩丰富,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简短明了,使学习不再像从前那般枯燥无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利用微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研活动的展开.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导人和领路人,教师应该理性客观地认识微课,了解微课,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去学习微课的内涵和特色,学会设计精彩的微课,学会制作完整的微课,掌握微课应用的原则,然后通過知识方向的不同、课堂类型的不同、使用时机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适合的微课,从而适度应用微课,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总之,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确实非常明显.它一改从前的传统教学风格,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尚不完善,基础不牢,研究不够深入.微课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教师只有理解微课的理念,学会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扩大微课的应用范围,深入研究微课的自身特点,才能更好地应用微课,使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