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共卫生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03-02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基地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履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公众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读者流通量大幅增加,各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化相当重视,加大场馆、信息资源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读者服务项目,美化环境。但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对这个特别公共场所的管理中,公共卫生安全被忽视了。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必须要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不仅是环境优美,我们应当提高对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明确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现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措施,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一 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现状

1.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公共卫生的认知更偏向于干净整洁、绿化美化,对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安全及相关危害因素的认知不足。笔者对某校300名大学生和50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的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主要包含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知晓率抽样调查中发现,公众公共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仅为69.29%,其中传染病知识正确知晓率(66.11%)和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知晓率(64.69%)均低于环境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77.06%);而按人群分类调查中,图书馆工作人员正确知晓率(65.27%)又低于在校学生(69.96%)(见表1);该知晓率略高于国内部分高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调查知晓率,估计与笔者调查大学为医学院校有关。

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未真正形成公共卫生安全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

2.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作为公共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履行教学、科研职能的同时应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性、突发性及难以预测性,也需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获取整合信息,分析形势,准确选择应对策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在笔者调查的5个高校图书馆均未设立专门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机构(科室),亦未引进专职的公共卫生专业管理人员,通常由办公室管理一般卫生清洁工作,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应对工作的开展。在美国,通常一个州中会有1~2个大学具备较完整的公共卫生学院承担与本州卫生部门共同进行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非典疫情之后,复旦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开始探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试点。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缺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难以实现。

3.公共卫生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在对5个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其公共卫生设施仍以清洁类的工具为主,不能满足消毒、防尘、净化及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有1个高校图书馆使用中央空调通风换气,但无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及卫生监测工作,设备科通常只负责机械维修工作。

4.公共卫生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第一,空气中公共卫生危害因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等是公共场所室内常见的污染物,部分高校图书馆因设计欠缺,缺乏公共卫生设施和人员,空气净化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发生。笔者对某高校图书馆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发现甲醛浓度测定最大值(书库:0.11mg/m3)已经接近国家标准(GB9669-1996)的限值(0.12mg/m3),甲醛是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使人头痛、头晕、厌食、烦躁、郁闷。空气中含量在0.01~2.0mg/m3时,人的眼睛就会产生刺激,当甲醛浓度在5.0~30mg/m3时,就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反应。监测同时发现细菌总数监测最大值(书库:21个/皿)和二氧化碳监测最大值(书库:0.12%)也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细菌总数≤30个/皿;二氧化碳≤0.15%)。说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第二,书刊及公共用品的危害因素。高校图书馆人流量大且健康状况各异,书刊和各类公共用品(如键盘、鼠标、代书板等)在使用中常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对某高校图书馆抽样检测发现,书刊合格率为65%,其中26.67%的书刊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公共用品表面合格率为60%,其中15.83%的公共用品表面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菌检出率高达36.67%(见表2)。

受污染的书刊和公共用品如未能及时有效消毒,可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交叉传播,其传播危险性随使用频率增加而增大。

此外,书库中病媒生物防控不佳也可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

第三,人流服务的卫生危害因素。读者和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永恒的主体,二者之间服务的交流不可或缺,可造成危害因素循环传播。1995年广西师范大学红眼病流行,图书馆60%的工作人员被感染,其中流通台人员无一幸免。

二 对策

1.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完善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对现阶段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现状,完善应对措施,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应对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非典”期间,香港中央图书馆1名工作人员感染非典型性肺炎后,图书馆立即组织疏散了馆内2000多名读者,并闭馆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由于应对得当,未发生疫情蔓延。

2.提升公众公共卫生安全理念

公共卫生安全是一个长期工程,高校图书馆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优势,促使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共同做好应对工作,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在对某高校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后抽样调查,公众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21.5%,其理念初步形成。

3.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建设

第一,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安全设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分析,针对性配置消毒,防尘、净化、监测等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第二,落实消毒措施。一是书刊及公共用品消毒。定期对归还书刊和公共用品进行常规消毒。书刊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环氧乙烷熏蒸。公共用品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喷洒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可在图书馆闭馆后开启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照射消毒。二是馆内环境清洁消毒,对于地面、楼面和墙面进行湿式清扫,可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再采用含氯制剂喷洒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间,可在门口放置浸有有效氯溶液的消毒脚垫,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三是人流消毒,科学有效地洗手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要求流水洗手30秒以上,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可定时使用70%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溶液擦拭消毒。

第三,改善空气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等具体情况定期除湿、通风、除尘,这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通风换气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加大自然通风面积;对于自然通风不好的,应安装机械通风设施。

第四,加强卫生监测。定期对图书馆污染源、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公共卫生安全状况,并根据监测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各项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效监测还可及时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

三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满足教学及科研需求的同时,客观分析评价公共卫生现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消除危害因素,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谭晓东.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科概念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21

[2]马海龙.武汉市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4):40~42

[3]师建国.警官学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杂志,2010(32):37~38

[4]杨维新.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名校top 10[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0(05):68~71

[5]刘樱.以人为本 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99~102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2篇

一、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09年的工作中,主要是配合有关科室做好传染病、食物中毒、动物防疫等日常工作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针对不同事件采取不同举措。就北京市某地区的食品中毒事件向辖区各餐饮单位发放食品安全紧急通知书;就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与辖区社会单位签订107份甲型H1N1防控责任书,下发67份甲型H1N1消毒方案并要求个重点单位每天以传真形式上报新情况截止到11月份共上报200余份,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对密接人员、疑似病例以及手足口患儿进行走访带去预防知识小折页和消毒护理方案;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香榭舍酒店’的一名日籍男子为甲型H1N1疑似病例,接到电话后,社区党委立即按照社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和归国人员健康监测、转运工作方案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安排我和建刚一同前去走访,我们穿上隔离衣、带好口罩、拿上消毒液。与社区医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现场检测,排除了该男子为甲型H1N1患者的可能。

在“迎国庆保平安”中与辖区餐饮单位、职工食堂、学校食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47份。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卫生以及重大节日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和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落实整改,有效的提高了食品安全质量,防止了重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二、努力开拓进取,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社区的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工作一直都很好,这些都得益于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各单位的鼎力协助;如果要继续保持下去并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不能仅仅着眼于辖区各单位更应该着眼于居民参与,让居民了解我们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工作,以维护居民的健康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们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就我自身而言一是要加强学习《食品安全法》认真依法履行职责;二是要说干就干,雷厉风行。尤其是12月1日起食品安全纳入数字化管理后的一个突出性特点就是时效性强,这就要求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该办的及时办,该上报的及时上报,要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节奏,实现高效率的服务。

三、加强督察,强化宣传。

督促检查是狠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一丝不苟,认真细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评价办法》对餐饮单位进行检查督导。我们许多工作都很具体、琐碎,事情看起来虽小,但都和大事相联系,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履行督察督导职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

总结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一年中我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东一鎯西一棒,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影响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脾气倔强、直来直去的弱点毫无改变,提不同意见时不注意方法,往往使对方难以接受。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卫生局、公安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土地局、建设局、局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县商务系统无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发生。

二、应对工作

(一)、应对公共卫生突发工作情况

1、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组织体系。一是根据省、市、县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要求,制定《××县商务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应急预案》;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酒和肉品,进一步规范屠宰加工企业和酒类销售企业行为,制定了《××县商务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二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文秘站: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商务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场科,具体负责对全县商务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传递;认真落实县防控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指导协调全县商务系统开展防控工作;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三是明确科室责任,落实防控重点。由市场流通科负责内贸流通企业(商场、超市、市场)、成品油经营、酒类流通企业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督促指导;外资外贸科、招商引资科负责外经贸流通企业、外商投资流通企业(来源:文秘站 )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督促指导;政策法规科负责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省市生猪活体储备企业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督促指导。

2、强化应急措施,确保商务系统公共卫生无突发事件发生。一是建立值班和“零报告”制度。自9月16日起,相关科室以轮周方式,实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保证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报告防控领导小组及各位领导,并上报县防控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二是建立涉外企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入境人员的相关信息,并做好相应防控工作。三是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强化市场监管,紧密跟踪市场动态,认真监测猪肉市场、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状况,加大对省、市两级生猪活体储备场点储备猪源的监管,确保省市16400头生猪储备运行平稳,没有发生疫情和肉食市场滞销、脱销现象,生活必需品市场货丰价稳。四是建立局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各科室各司其职,并通过联席会议向局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商务系统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

(二)、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工作情况

1、突出难点,妥善处理企业改革和投资问题。一是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专职处理事项。二是开展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实行领导及相关科室轮班接访制度。三是按月排查热难问题,妥善处理11户商贸流通企业在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全年共处理商贸企业改革中遗留问题的上访案件47起,涉及人员300余人。四是围绕外来投资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保姆式服务,及时化解,全年累计解决42户外来投资企业因项目用地、用水、用电及企业用工等问题110项,有力地维护了我县的社会稳定。

2、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一是组织实施对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禽蛋、食盐等14种生活必需品供求情况的市场监测,督促吉玛特超市、大众食品有限 公司等样本企业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数据信息;二是深入同乐市场、东门农贸市场,吉玛特、福玛特超市,中枢大厦等商品销售场所,现场观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变化情况,按时向上级商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三是加强与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联络服务,及时了解企业购、销、存、价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搞好市场供应,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运行。全年无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发生,市场供应平稳增长,全县完成社会商品零售17.5亿元,比上年增23%。

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与公安、消防、工商、质监、安监、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强化成品油、再生资源、酒类流通、生猪定点屠宰等专项整治工作,完成100户再生资源收购网点备案登记和1438户酒类流通经营企业备案工作,规范了7户生猪屠宰企业资质认证,捣毁六家非法经营成品油摊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强化消防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领导。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商务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商务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完善和规范了工作制度。重点单位重点企业按要求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职责》、《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责任制》、《消防设施(器材)保养维修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等制度,并把制度层层落实到位。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我局与52户经营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经营责任书,明确责任,增强各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基本做到了每月有报表,每季有检查,半年有总结,年终有考核。四是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结合“6月安全生产月”和“119消防日”活动,开展了消防宣传及相关知识培训。督促加油站、大型商场、超市和外来投资企业组织重点工种人员进行消防教育培训、开展消防演练、制定应急预案,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五是组织开展商务系统消防安全检查。,县商务局加大对商务系统安全生产经营的督查和巡查工作力度,对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和重点场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和巡查工作。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节日由我局分管领导带队,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对商场、超市、市场、成品油经营、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和外来投资企业进行了5次拉网式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重点单位和重点企业消防设施完好,消防通道畅通。并对检查出来的火灾隐患督促企业及时进行了整改。对未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1座加油站不予年检和办理相关证照,确保本系统全年无重大火灾和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三、工作建议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4篇

【摘要】 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在发展世界经济合作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使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世界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和非传染性疾病增多等问题。期间形成许多各国合作形式的世界卫生组织机构来应对当前局势,中国也积极加入到其中行列,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并深化国内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改革。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卫生安全 慢性非传染疾病

全球化是国家之间的人和物的交流,如跨过企业、旅游业不断发展。全球化使国家之间联系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越来越紧密,伴随产生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也成为全球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 ,公共卫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 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人口的快速流动使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现在的抗菌药物和疫苗开发、公共卫生环境改善,但传染性疾病依然并将长期存在。事实上不仅有新的疫情不断爆发,如HIV/AIDS、SARS等,还有熟悉的疫情复发,如肺结核、霍乱等。迁移率加速致病菌的传播,而城市化作为全球化的一分严重影响农村的生存环境,增加疾病的蔓延速率。历史上,感染疾病例如瘟疫、天花和霍乱的蔓延是由贸易、军队活动相关的移民所引起的。现代交通运输更加发达,病原微生物的蔓延速度也更快。Grais 等人对这种改变做了一个假设研究:如果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菌株以2000容积率水平空气传播方式回归,那么将会形成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发病数量可能会高于报道数量的188%[3]。旅游和移民不是影响传染病传播的唯一因素,疾病的监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疾病监控包括传染性疾病发现有滞后,国际健康保障药物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下严重供给不足,尤其是传染病控制药物疫苗和抗生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持续稳定的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比率的疾病,甚至超过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传染性疾病。城市化、跨国食品公司促进食品生产与销售是NCDs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4]。国家通过税收、审核、广告宣传限制等措施促进公共卫生健康保障,但是全球化在提高烟草和酒精消费量的同时,以贸易和投资的形式侵蚀着政府政策干预。目前国家公共卫生政策重点偏向于全球化的传染性疾病、对于高发病率的NCDs也应有足够的重视。

二 全球化公共卫生体系

解决全球化给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往往不是国家单靠自身能力就可以的,需要世界各个国家联合共同应对。20世纪中后期,宗教组织一方面加强自身的作用,又鼓励成员参与到全球的健康组织中去。二战之后,成立了许多国际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技术和资源合作的方式来满足健康和营养的需求,成立了最大的政府卫生组织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至2009年已达到293个成员国。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共健康项目,或者以教育、文化、环境改善为目的间接促进健康的双边项目。大学加强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研究,政府也增加这方面研究的投入,并将研究结果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公共卫生相关的非政府组织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其数目已有数千个之多。跨国企业也参与其中,发起或加入到一些有影响力的项目中,如默克(Merck)等制药企业发起的的减少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所带来危害的计划。这些都成为全球化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三 中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并且存在明显的农村与城市之分,公共卫生安全是全民安全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二十世纪末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居世界第一,肺结核患者居世界第二,农村医疗保障系统落后,医患关系紧张,总体健康问题严重。 “非典”、禽流感、、汶川地震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地沟油事件,暴露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种种不足,同时提高了政府和公众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关注和投入。

中国作为发起成员国之一加入WHO国家级公共卫生联盟,打开卫生技术合作的窗口,在促进国际、国内卫生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建立了一对生力军应对全球化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加强医疗卫生改革工作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农村和城市的医疗卫生。一般来说,公共卫生系统应该包括5个子系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保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应急管理系统,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在应对公共突发信息沟通方面,完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全国所有卫生医疗机构,实现对传染病疫情、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死因监测等重要公共卫生数据的实时管理,传染病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在国内科研方面政府加大在医疗卫生研究方面的投入,支持鼓励科研院校在公共卫生、医疗医药、应急领域研究项目开展;加强全民学习基础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卫生素质,并培养专业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人才。卫生监督、检验体系完善,运用先进科技监管公共卫生,健全法律系统保障监督管理的实施。

中国虽然在尽力几次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后,在应对该类问题上已经取得一些经验,拥有了较完善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但是频发的安全问题,愈来愈严峻的局势表面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WHO的2000年度卫生报告中对中国国内的卫生费用分担的公平性评价排成员国中的第 188位[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化是社会的必然发展方向,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加强国家自身的体制改革,跟其他国家的多边合作也是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Hawkes C.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nutrition transition. Public Health Nutr[J]. 2005, 8:35765.

[2] 龚向前. 传染病全球化与全球卫生治理[J]. 国际观察, 2006, 13(3): 24 -29.

[3] Grais RF, Hugh EJ, Glass GE.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irline travel on the geographic spread of pandemic in?uenza. Eur J Epidemiol[J] 2003, 18: 106572.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 478 R 181.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65-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传染病;食物中毒;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对临沧市2007年度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临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管理科,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检验检测报告,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 临沧市2007年度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0.0%;报告发病数1 071例,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病例数的65.6%,无死亡病例。与2006年度相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起数和病例数上升幅度分别为137%和103%。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中,传染病事件所占的比例最高,报告16起,占76.2%;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起,占23.8%。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风疹(8起)、水痘(3起)和麻疹(2起),3病种报告事件数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1.9%。5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植物性食物中毒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1起,化学性食物中毒1起。见表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城乡分布 81.0%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80.7%的病例发生在农村小学和乡镇中小学。见表2。

2.2.3 时间分布 从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资料可以看出,传染病爆发疫情3-12月均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主要集中于4-9月。

2.2.4 年龄与性别分布 1 071例病例中,发病学生最小年龄3岁,最大17岁,以7~14岁居多,占71.2%(763/1 071)。男生657例,占61.3%;女生414例,占38.7%。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 21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时间统计,最短2 h,最长9 d,平均3 d。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临沧市2007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0%,上升幅度明显高于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传染病爆发疫情,其次是食物中毒;地区分布多为农村小学和乡镇中小学。学校潜在的诱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素非常多,学校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与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导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为:农村中小学基础卫生条件普遍较差,食品卫生和饮水安全存在薄弱环节;多数学校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人员,而现有卫生保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峻性认识不足,防控能力薄弱;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1)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的督促检查,保证学校卫生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2)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2],进一步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抓好学校环境卫生整治,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3]。(3)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规范报告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4)认真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5)建立健全学校食品、生活饮用水管理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工作,对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销售过程和餐具、炊具消毒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学校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分析监测数据,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徐勇.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3-674.

[2] 袁长江.学校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33-436.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6篇

一、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南洋学院主要以加强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为抓手有效开展学院公共卫生工作。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学工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公共卫生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等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负责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年度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日常事务,落实具体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了学院、分院(系、部、处)、班级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网络,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学院每年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院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学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条件保障

院长为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并设专兼职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责任报告人以及学生宿舍卫生监督员。将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有序进行公共卫生设施设备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器械和物资、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加强校内医疗机构的配置和建设,医务室具有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医务室还专门建立“健康教育网”,进行政策法规、急救常识、传染病防治、常见病防治、心理人生、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等多项内容的宣传,并在校园内设有固定的健康卫生宣传橱窗,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这些条件的创造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制度保障

学院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均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及督查、考评、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后勤中心与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密切合作,经常在校内开展餐饮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并与其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通报制度,落实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学院按照要求制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与应急处理责任制,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应急原则,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定期举行由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保卫处、学生处、后勤中心等部门组织的演练,不断提高预防实效。建立学院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院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适时向师生员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在健康教育、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红十字会等方面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指导与管理,不断探索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了公共卫生工作。

(一)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预防为主的观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每学年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教学计划,根据授课计划制定教学课表,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医务室充分利用学院健康网、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控烟禁毒、食品安全、卫生防病、突发意外等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学生处、团委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讲座、心理知识培训,红十字会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又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组织检查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各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理等。学生处设有专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聘请校外心理专家顾问,各班级设有心理信息员,经常开展各种心理常识培训、讲座、专家报告、案例分析,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开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入学教育,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隐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卫生防疫

学院建有健全和规范的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组织新生体检,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每二年组织教职员工体检,建有员工体检档案。制订预防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定期开展结核病、麻疹、水痘、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咨询活动,开展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自愿地参加疫苗接种。特别是在甲流暴发期间,专门成立甲流防控工作小组,落实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并通过海报、校刊、网络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给每个学生家长发放甲流防控告知信以及甲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发热学生及时诊治和跟踪,确保了在甲流暴发期间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的一切正常、稳定。

(三)食品安全

学院专门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从食品采购到验收、从员工培训到上岗、从病媒防治到食品留样,均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的监控管理。食堂实行准入制度,将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首要指标,并定期与各餐厅负责人逐级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所有食堂量均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均通过卫生监督部门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定并达标,其中有二个餐厅达到食品卫生等级A。有完善的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登记规范,食品贮存、加工符合卫生规范要求,操作、配餐、用餐场所清洁卫生,有安全、消毒、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并按规定体检,执行严格的个人卫生要求和制度。坚持食品留样、消毒制度,餐具消毒、清洗符合规范。有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食物中毒控制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公共场所卫生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制定爱国卫生活动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文明宿舍评比条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级宿舍标准”,定期开展文明宿舍检查评比,表彰文明宿舍,引导学生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培养成为合格、文明、进取的大学生。在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带领、学生的努力下,学生宿舍整洁卫生,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殊荣。图书馆、报告厅、会议室、实验室、教室、机房、宿舍等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并有清洁人员专门负责打扫卫生,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整洁、明亮,地面无烟头、无纸屑、无杂物,厕所无臭、无味、无蚊蝇蛆孳生。后勤中心定期对学院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并多次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检查中得到好评。在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召开的行政工作会议上,每学期会对办公室环境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提出要求,并配合督查,反馈信息,落实整改。医务室医生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服务。学院有健全的红十字会组织,团委负责此项工作,红十字会组织积极贯彻红十字会精神,制定红十字会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进行红十字会法宣传,紧密结合世界红十会日、世界无烟日等相关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活动,设立红十字服务点和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小组,帮助贫困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慈善募捐,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并密切配合学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三、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体会

(一)成效

从2008年以来,由于学院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大大推进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教育方面,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卫生操作合格率达90%以上;学生对传染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100%;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于90%。在食品安全方面,学院每个餐饮单位及小卖部都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100%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上墙公布,各类食品采购索证率为100%;所有餐厅量化分级达到A或B级标准;历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事故。在卫生防疫方面,学院医务室按要求开设发热预诊室、腹泻病门诊,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当发生疫情暴发或传染病流行时期,医务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接种、消毒隔离,并和学生处、各系部一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院历年来未发生过传染病暴发流行。每年新生报到后,所有新生参加体检,健康体检率达100%。

(二)几点体会

1、完善监督机制,不做表面文章有效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院统一思想,真抓实办。明确目标责任,落实相关措施,强化层级责任,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加强信息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院须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及时报告和处置,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适时向公众或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透明性,使全院师生都能主动参与。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公共卫生状况;对策

本文将于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对我县某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探讨农村学校公共卫生状况及总结相应对策,为提高农村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保障师生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农村中学2011年新入校学生为891人(对照组),其中男性452人、女性439人,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78±0.34)岁;2012年新入校学生为937人(研究组),其中男性490人、女性447人,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69±0.4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人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选取学生均无精神类疾病;②意识清醒,智力正常,可正常接收课堂知识;③学生可按照所需公共卫生培训进程完成学习,教师可按照进程授课,无中断学习情况;④身体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语言障碍等可能对学习造成影响的机体情况;⑤学生及教师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具有良好依从性,能够独立完成本次研究所使用任何调查问卷;⑥学生及教师均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 2011年新生入校后未接受任何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学习内容,仅给予常规文化、体育、思想政治等教育措施;2012年,我校在进行上述常规教育内容基础上,开始注重公共卫生情况,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改善我校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入学及第一学年末均进行理论知识考试,调查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现状满意度,记录本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00%)。

1.2.3效果判断 ①理论知识考试。采用自拟理论知识试卷对两组学生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公共卫生定义、种类、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等,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学生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②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工作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学生对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公共卫生知识及满意度 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本学年学习完成前后,其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学生本学年初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期末研究组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认识程度较学年初显著升高,对照组学生学年前后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

2.2公共卫生事件 2011年及2012年我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本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36人;对照组本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90人,且两组患儿均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痊愈,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学校人群较为密集,且属于公共场所,学校中大多集中抵抗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因此是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区域[1]。研究表明,由于部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较差,教职工对公共卫生事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其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几率更高。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周围环境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2]。

研究表明,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到位,校领导及教职工仅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略公共卫生重要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3]。本文研究可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此类知识掌握情况及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满意度,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相符。

农村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对策分析,具体措施为:①学生新生入校后每周设立一节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课程,提高学生对校园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意识及注重个人卫生;②定期组织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现状进行讨论,提出具体整改对策,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③设立意见箱及时将教职工及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情况所提意见或建议进行传达,并采纳优秀建议,及时根据正确意见进行现状纠正;④适当组织理论考试,掌握学生学习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效果;⑤若条件允许可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⑥各级领导应指派专人对学校公共卫生工作进行不定期监督抽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学校对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将理论转变为实际行动;⑦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改善学生生活宿舍环境及饮食内容,提高公共卫生防范意 识[4-5];⑧将检查学生个人卫生纳入班主任及生活老师日常工作中,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查形式监督学生个人卫生行为实施情况,对于个人卫生保持不良学生应进行耐心讲解,告知其个人卫生较差可能引发的各类疾病,提高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行为意识,从自身做起,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外,还应制定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从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积极应对,将危害程度降至最低,保障农村学校师生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如下:①成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人员包括各级卫生局、卫生所专家及领导,有效指导公共卫生事件中关于疑似病例筛查、诊断以及治疗工作有序进行;②领导小组应包括本次公共卫生事件所涉及疾病的专家人员,及时排除疑似病例,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尽量减少公众恐慌情绪,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提高治愈率;③各部门负责人(卫生、教育、宣传、、财政、公安等)分别召开针对性的应急会议,研究部署本次卫生事件所涉及到本部门工作中的具体配合措施;④应急小组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学校领导等进行必要交流,及时传达疾病控制情况;⑤加强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预防措施,若条件允许可指派专人监督及实施预防工作;⑥在自愿情况下,可对疑似人群及密切接触人群给予预防性用药,并指导其签署自愿同意书;⑦督导确诊病例的治疗过程,指导其遵医嘱进行临床治疗,并选择专人负责本次公共卫生事件中确诊患者的心理干预,消除其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⑧未确诊的疑似病例应进行定期随访检查,直至完全排除;⑨对痊愈的确诊病例后续治疗及复查工作应进行不定期随访监督。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公共卫生知识讲课,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公共卫生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而最终达到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在今后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付文佳,刘兆炜,刘影,等.四川省农村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09):720-722.

[2]陆俊,邓学良,陈淑华,等.湖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24):4836-4837.

[3]慕丹.从健康教育角度浅谈学校卫生经济学[J].甘肃科技,2012,(12):64-66.

公共卫生安全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问题

0.引言

公共卫生是全国人民健康的公共事业,主要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对食品、药品和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对传染病的监控和防治、卫生宣传教育、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慢性非传染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疾病负担,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防控流行性传染病仍然是比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表明,大多数患者因传染病死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人数较多。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变得极其重要[1]。

1.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

由于疾病控制机构的经费保障和保障标准没有统一,使得公用卫生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不够均匀、公共事业的发展也不够均衡。大多数疾病控制机构受到运行机制和人员费用等各面的限制,使得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另外,由于我国卫生资源总体不够充足,资源配置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大多数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1.2缺少高素质的疾控人才

目前,我国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结构的配置上不够合理,多数工作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水平较低。在村镇卫生所的公共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组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学历在中专以及中专以下,只有少数人员的学历在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其次,在村镇卫生所的工作人员中几乎没有高级职称人员。有少数部分人员的年龄在35岁以下,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均在35岁以上。最后,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是临床医学或者是护理专业,只有个别人员的专业学科是公共卫生专业。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能不够强[2]。

1.3缺少相关法律和保障机制

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两个方面的政策和保障机制不够统一协调,无法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许多医疗工作者只注重传染病的治疗,而忽视了预防控制工作。我国公共卫生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无法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另外,当前的工作人员在继续教育、公用卫生人员职业培训、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2.优化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首先,在建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时候,政府应该为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及政策支持,在完善疾病科学研究、监控设施和方案以及预警机制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就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机制建设,在资金投入的方面,需要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疾病控制设施和手段。在偏远地区,需要密切观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确保人民饮水安全。各个地区需要及时的沟通新发传染病疫情,相互传授预防控制的经验。政府部门需要把公共卫生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作为重要事项来管理,将公共卫生事业归入到社会总体发展的规划中,并协调好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在公共卫生部门内部,需要进行卫生体制改革,将政府的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服务中来。另外,需要加强对传染病应急方案的制定。在传染病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的应急方案的制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要求进行。针对比较常见的传染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病的发展方式和传播途径等情况,确保该病一旦发生传染疫情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处理和规划。

2.2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大多数人对传染病的认识还不够充足,尤其是一些新发的传染病,没有高效的治疗措施和疫苗,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严重者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正确看待疾病,并逐渐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和急救措施。在宣传的时候可以通过宣传栏、定期宣传服务以及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

2.3加强对公用卫生管理人员建设

公用卫生管理的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传染病防治、卫生设施和饮用水的控制管理方面,目前,还加入了重性神经疾病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儿童保健、孕妇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社区康复等内容。由于公用卫生事业和工作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得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参与各种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3.总结

对公用卫生和传染病相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可以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确保居民生命健康,从而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在防治传染病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当地以及我国基本国情进行考虑,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传染病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