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建议

在路桥工程管理中,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着施工进程。路桥工程施工程序繁杂,各个工程分项对技术的要求不尽相同,另外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均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致使路桥工程质量存在差异性,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这就要求选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路桥工程进行全方位管理。

1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

1.1全球化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路桥工程管理是将知识、经济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项目管理趋向于全球化,增加了各国之间的项目合作、国际化的专业活动开展日渐频繁、项目管理方面的信息共享等。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对路桥工程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其在为我国创造更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对我国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2多元化

在现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很多活动都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其管理模式向各行各业深入,以不同的类型和规模存在,多样性的项目类型和行业领域,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路桥工程管理中也存在多种管理形式,分管路桥工程中各个子项目,保证工程的顺利、有序开展。

1.3专业化

由于路桥工程的大规模发展,其管理工作逐渐向专业化的方向迈进。管理知识系统方面的改善、非学历与学历教育之间的竞争、专用管理工作软件的开发等方面的表现,对路桥工程管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管理的专业化也体现了路桥工程管理日趋成熟。

1.4综合化

伴随项目管理方面的成熟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因素介入,如行为、思维、应性、情感等。在路桥工程管理中,交叉文化、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越来越重要,管理工作将思想向现实转化,将抽象向具体的艺术、科学转化。

2路桥工程管理的建议

2.1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落实管理

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包含了变化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多种专题性质的管理内容,路桥工程管理包含了资金流动方向管理和资金筹措管理等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财务和资金两方面,但这一系列的管理并非完全属于项目管理范围,路桥工程中的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在工程建设初期开始施行分类管理,则会遇到多重阻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路桥单位自身管理形式简单、管理体系不健全,无法支撑繁琐的管理内容,另外,路桥工程管理人员难以在工程建设初期快速掌握全部项目,无法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在路桥工程管理中落实项目管理的前提是以自身具体情况为依据,再将项目管理中的理论条款逐一落实,但在落实的过程中,高效且常见的方法为:先对通用且简单的项目进行管理,对于路桥工程,可以先剖析经济收益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评判其可行性,利于准确定位工程工作范围、最终目的等。在此阶段应对工程施工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详细透彻的认知和理解,掌握高效、合理的管理方式。其次,全面贯彻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实时监督,特别是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并且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对于变化管理工作应严格贯彻落实,做好工程竣工工作和收尾工作。

2.2风险、财务管理的全面落实

风险实质是指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在路桥工程管理中,风险管理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另外还需注重风险预估和资金筹措,这两方面的风险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①风险在最大程度上被分散。②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规避。路桥单位的风险规避工作需在资金筹措之前进行。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合理分析工程的投资,宏观角度主要分析我国现行的经济方面相关政策,为资金注入选择合适时机;微观角度注重分析指标的使用,从中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投资的净现金流量和内部收益率进行提前测算,保证投资方案的合理化。

2.3施工前期、中期、后期的控制

施工前期控制:做好地质勘探工作;检查施工人员的证件、工作经验、技术水平等;检测工程建设所用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施工图纸的合理化设计,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施工中期控制: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①合理控制施工人员,施工人员作为施工作业主体,其操作技能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可通过责任制度,对每位施工人员严格要求。②控制测量过程,测量属于路桥工程中的基础工作,因此要求比较严格,对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数据需重新测量。对于完成的部分项目也应进行标准化测量,未达标准应及时修正或返工。③控制施工工艺。工程质量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基于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设计文件控制施工工艺,将施工人员的完成结果作为设计目标的测定依据,保证路桥工程高效、舒适、安全、可靠。施工后期控制:工程的竣工阶段是工作质量的控制的最后环节,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工程所用设备、材料、构建的合格证明;隐蔽工程的施工、检验、质量等环节记录;随机检查试样、试块,做好细节的验收工作,杜绝偷工减料行为。

3结语

现阶段,路桥工程管理正朝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路桥工程管理工作应在运用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路桥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工程设计、建设施工、工程评价等方面落实风险管理,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工程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我国路桥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唐杰 单位: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章煦.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探析及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2]黄耀世.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探析及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13).

[3]吕孟生.浅议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及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2篇

江苏省有4所市属本科院校,即徐州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常州工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其中徐州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和常州工学院三所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三所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比较。三所院校均是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院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也都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或建筑工程学院,体现了三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三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都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规定,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学分要求均为180学分,但体现形式不尽相同。院校1采用“平台+模块”式的课程架构,院校2和院校3都是按课程模块组建课程体系。

从各类课程设置的比较来看,院校1和院校3基础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42.4%和47.5%,而院校2基础类课程比例高达65.6%;专业课程所占比例以院校1最高,为33.2%,院校2专业课程所占比例仅为11.7%;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集中实践和课内实践)的比例都超过30%。三校课程设置一方面都非常重视基础课程,不管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设置了较高的学分,这充分体现出工程管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特征;另一方面都设置了较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体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但这样的设置往往单方面强调了“基础性”和“实践性”,而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加大的“实践性”比例,应加在哪些课程中?是否真正符合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是否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深入思考。

平台课程比较

工程管理专业的平台课程由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构成。反映了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跨土木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兼有工、管、经、法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专业,既具有管理学科的属性,又带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的特征。三院校四大平台课程的设置(见表2)。从四大平台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三院校都十分重视技术平台课程,一般设置十余门技术类课程,学分占到四大平台课程的40%以上,而法律平台课程普遍较少,经济平台课程和管理平台课程则参差不齐。这反映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强调工程管理对工程技术的依赖,表现出在课程设置上以工程技术类课程为基础,以经济、管理、法律课程为补充的特点。这虽然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不矛盾,但对比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和相关执业资格制度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样的课程结构则显得专业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无法满足执业资格制度对专业人才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

方向课程比较

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向课程由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投资与造价管理课程、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和物业管理方向课程以及其他相关方向课程构成。三所院校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比较。三所院校均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在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中,院校1强调专业方向必修课,占该方向总学分的71.3%,院校2侧重专业基础课,占该方向总学分的81.8%,院校3则加大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比例,占该方向总学分的50.3%。三校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学分比较(见图2、图3)。

院校1和院校3除开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外,还开设了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相比之下,院校1重视专业方向必修课建设,院校3重视专业方向选修课建设,但实践环节要求较高,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近50%。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3篇

Abstract: Graduation design, a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focuses on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The project-based graduation design mod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to construct work breakdown graduation project content system through project-oriented graduation design topic sele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plete the professional whole process work decomposition the structure to meet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化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life cycle;project-oriented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195-02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涵盖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方面知识,涉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培养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更注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一个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领域具体问题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基于项目化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导向来设置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建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阶段性、细分化、专业化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导,体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培养学生系统性地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具体任务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1 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项目是为创建一个独特产品、服务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临时性工作[1]。每个项目都会在某些方面是独特的,项目的成果是唯一的,项目管理专业化分阶段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借鉴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方式方法,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项目导向来构建毕业设计模式,体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包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设计与计划、执行与控制、经营及后评估等多阶段的工作,如图1,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不同项目阶段的内容和工作特性开展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活动。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也必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深入到项目的各阶段工作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经济、技术、管理、咨询等多方面专业性的锻炼。因此,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是指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依托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按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执行、结束等方面,学生根据专业所长、实习或拟就业的岗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工作分解结构,完成项目活动层面的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学生领域内的专业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 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既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要联系工程项目实际,体现工程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图1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众多具体任务,各阶段、任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选题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具体,通常是本学科专业知识在具体工程项目某一方面的体现,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是一项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项单位工程。

以项目导向的选题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选择必须是实践基地、实习单位或调研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针对该项目在建设程序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以各工作阶段为特征的选题,每个阶段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毕业设计选题,体现出工作分解的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如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可以是某一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具体包括投标分析、投标决策、投标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投标文件编制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选题不能大而全,最好是项目某阶段的工作分解任务,如果选题较大,可以将选题分解成有明确界限的小选题,真题真做,根据学生的专业所长,细分化,专业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x题内容的连贯性来反映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律性,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体会到项目建设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需要服务于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3 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

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任务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如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资源利用分析、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各方面任务。相应的毕业设计内容涵盖了从项目投资到后评估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覆盖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界定,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毕业设计的内容体系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一个实际工程的工作范围内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单元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交付成果。因此,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分解单元进行设置。如表1。

将一个项目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每个阶段任务和选题内容要求相对完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独立完成,从而在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能力培养。

①项目策划决策阶段,根据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能够进行工程经济分析、融资方案设计、投资估算,进而能够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设计与计划阶段,主要确定项目工作范围,进行项目工作结构分解,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建立项目管理系统,确定标准质量及招投标管理,毕业设计选题主要侧重于国内标的施工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综合标、商务标和技术标),工程计量与计价。

③施工阶段,包括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协调各参与方的工作,进行进度、成本、质量、风险控制,材料、设备、现场、环境信息管理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主要侧重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进度、成本、合同等工作分解结构的项目管理。

④结束阶段,包括项目的验收、交接、费用结算,项目运营、项目后评估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项目后评估和运营使用的物业管理。

⑤计算机应用软件平台,随着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类工程项目管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也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实现。在建模和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与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利用工程管理专业软件进行设计、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平、立、剖面图及Excel等文本软件进行文本处理,为专业软件的使用打下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造价软件、算量软件及BIM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应用招投标软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制作;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软件,能够进行项目管理及施工组织的管理控制工作。

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选题要依托本校的学科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注重产学结合,力求有益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通过专业软件等辅助功能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获得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实践能力锻炼,对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许江林,等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

[2]王燕,李传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18-121.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明确建筑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降低项目管理的运营成本,减少了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时间,最终提高项目工程管理的质量。

1.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改变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办法,有效实现对建筑企业的控制、协调,有利于建筑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3、有利于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使企业的管理体制能够更加优化,有利于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观念

淡薄建筑工程建筑项目管理要想取得成效,首先就要有科学的管理观念,要充分重视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意识薄弱,部分企业对建筑工程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全面管理观念尚未建立和落实。因此,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就难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难以充分约束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间接导致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妨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序性制造了困难。

2.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的管理体制有助于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管理体制的建立,或者部分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而且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设置管理机构,或者一些设置管理机构的单位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不顺利。

2.3、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机构发展的不完善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涉及到项目的策划、工程的招投标、工程的设计、工程的施工以及各种手续的办理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管理,就能体现出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机构的水平。目前,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机构发展的不够完善,现有的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都比较低,而且具有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少,还缺乏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能力也很弱,以上这些都不能满足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而制约了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4、项目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建筑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所决定的,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房屋项目管理队伍,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大部分人员是农民工,从专业建筑院校毕业的人才数量非常少。农民工在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职业修养方面都存在这不少的问题,这也就使得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再加上建筑企业进行人才招聘和培训方面的不完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2.5、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深入

目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高,在实际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较少;没有形成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发挥信息化在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和效应。

3、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途径

3.1、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

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深入了解各个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培养相应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建立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切实建立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使管理部门与相关方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工程管理的全程。要保证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备齐全,要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作用。要配置足够的办公设备,为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针对建筑工程的实际要做好人才的挑选,充分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扩充实力。要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形成完备的体系,使该体系充分融入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管理的效用

3.3、建立并发展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的缺乏是导致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落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建立并发展一批有经验、有实力,能够胜任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的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这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化程序等去实现对建筑项目工程的有效管理。所以有必要培育一批专门从事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公司,这样在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时候,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经验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进而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水平。

3.4、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以及核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顺利实现科学化、信息化。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快速发展,这里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建筑企业面临这种新情况,要不断对企业的项目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施工的新技术和新手段,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建筑企业加大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施工进度按时完成的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还要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此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可持续的发展。

3.5、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一定要发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作用,切实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水平。①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交流。这样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化,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了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②要积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协调工作,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效率。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各个方面入手,对于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陶俊俊,陈子敬.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233.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业设置;影响

工程管理专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传统的工业工程教育只注重车间内部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其毕业生成为技术员后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运营知识。另外,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调查,发现多数技术人员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管理工作。因此,产生了工程管理这个新的学科领域。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重新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

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之初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寻找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初步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有把工程管理归入到管理学院下的,如天津大学,吉林省有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工商学院。有把该专业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里的一个专业方向的,如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有直接把该专业独立为下属院系的,如东北财经大学。有工程与管理兼容的,如国内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著名院校之一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每个学校侧重点也不同,有的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的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有的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或者偏重管理或者偏重技术,各有特色。吉林工商学院把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侧重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偏管理。四到六年弹性毕业制度,毕业工作两年,可以利用所学考取相关的资格考证: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建筑内审员、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等。

近年来,吉林省地方城市面貌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省内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将有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全面适应吉林省地方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吉林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重点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地方针对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支持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是作为所有合格本科生需达到的标准,杜绝以偏概全。结合学院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突出“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二是体现应用型,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三是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性,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以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为主线进行设计。课程体系设计注重以专业为导向,体现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专业改革思路清晰,以学科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贯穿到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中。

注意课程间逻辑关系:一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二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三是选修课和必修课关系,四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五是相近专业课程间差异程度,六是注意课程间的递进关系。

(1)优化课程结构。依据学科门类整合学科基础课程,同一学科各专业间设定统一的学科基础课,面向同一学科群各专业学生开设(同一学科门类学科基础课程要统一学时、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授课时间、统一内容),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设置要体现本专业特色,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领域,专业主干课程要突出专业特色,注意课程归属类别的调整。

(2)注意不同类型课程之间,不同课程之间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脱节,浓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加强选修课程的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

(3)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考研课程、职业资格课程。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创业就业需要,符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设定选修方向,注意选修课的可操作性。

(4)注意专业课数量

(5)每学期考试课程不超过5门。

3、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不低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相关规定;二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项目教学、课程群课程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建立结构科学、目的明确、管理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符合专业方向,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试验项目,要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50%~60%,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与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实习要科学设计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注意内容的具体性和总结性,要聘请业内专家开设讲座,参与指导。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本着高校培养人才要考虑服务于地方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势在必行。吉林省内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专业知识驾驭的能力: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特别是能够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后项目的经营和管理。建议在学生专业课的设置上能够与时俱进,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6篇

随着时代进步,现代化生产越来越要求复合型人才,即T型人才,既具有管理技能又懂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专业正是典型培养T型人才复合型专业,即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与就业单位的迫切需要。

1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误区

近年来,我国有近320所高校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其中985院校38所。院校涵盖了综合类、财经类、理工类、农业及矿业类等多种类别,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差很大。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来看,依然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先行的特殊学科。它是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建设实践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人才的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但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培养误区:

(1)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误区。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中的工程管理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种目标中更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方向的专业教育,对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仅仅是初步掌握。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培养目标为“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在这种培养目标中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技术、管理、法律和经济的四大类平台课程知识,其中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成为核心主干课程。在这种培养目标中更倾向于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专业教育。由于两种不同培养指导方针,因此各普通高等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在两种培养目标中选择某一种。一方面传统具有土木工程背景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土木工程技术教育,另一方面一般性高等院校更侧重于管理类课程教育。因此出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定误区,人为割裂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的关系。实际上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目标和经济优化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有效的工程策划组织方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应有机整合工程技术和管理类知识,培养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并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实践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学并重的学习培养方针。

(2)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过程误区。

现阶段我国工程人才市场存在用人单位急缺建设工程管理方面人才,但同时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却无法找到相应工作的现象。这就是由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误区所导致的。我国在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参与者单一,用人单位极少参与。用人单位与学校毫无联系,建筑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时代要求无法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便于学校根据用人市场的最新要求来及时修改培养计划,培养出符合市场和时代要求的最新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市场中对工程管理类人才技术和素质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学校培养出的工程管理人才与用人市场迫切需求的工程管理类人才要求极不匹配。

(3)知识体系的构架误区。

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涵盖工程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在非常有限的专业总课时数内,每门专业课时数极其有限,学生学习的内容均不深入,存在知识体系的构架误区。这种误区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体系混乱庞杂,学习的知识都不够扎实。学生中出现“门门通,门门不精”的学习现象。

(4)工程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衔接误区。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就是所学理论知识必须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只有这样的实践应用型工程管理类人才才是用人市场急切需求的。但实际上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一直存在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的衔接误区。理论课程不能与实践环节有效连接。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受限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不能体现其实践应用。同时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环节薄弱。

2应对措施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行业用人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过程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基于BIM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方面建筑工程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新型工程理论、工程仿真模拟技术和建设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出现,对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现代化的专业教育改革给予了有效的应对措施。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更有效的指导工程项目策划实施过程,并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利用BIM这个数字技术平台,可以使建设项目数据信息具体化可视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同时通过BIM这个平台可以将各种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明确各种专业知识用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哪个阶段哪个方面的问题。同时BIM也优化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零对接;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

(2)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创建新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

学校应加强同当地有实力的建筑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一方面实战经验丰富企业深入学校交流,将最新的用人要求和工程技术反馈至学校,便于教师丰富授课内容和学校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将基础理论与真正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案例相结合,将基础理论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际案例体现,帮助学生明确各个科目学习的学习目的。学校教师也通过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提升自身实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进实训基地的教师通过与定期回访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学习,不断丰富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工程新技术和新管理思想,最迅速的接触到各种最新规范和技术标准,既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了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技师”的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教师提供的基地条件。另一方面当地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时,培养学生,可便于自己储备大量良好的优秀人才。同时由于在学校教学期间已经开展了实践培训,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零对接,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也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对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来说实现了共赢局面。

(3)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加强职业教育。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层面广,面向项目管理、造价、施工、物业、工程设计和咨询多个岗位。在学校期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极少明确自身学生自身潜在就业方向,在知识结构体系上应适当注重职业教育培育,特别是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方面。

(4)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学术交流。

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中,政府指导建筑发展;行业协会管理和规范本行业发展,高等院校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企业吸纳人才和推动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将会在建筑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面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日新月异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将学校和企业有机联系起来,行业协会尽力协助学校联系当地建筑企业,同时协助企业深入了解学校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积极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各种最新规范、技术标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帮助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拓宽学术思想和开阔研究思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科技含量,提升整个行业科学研究水平。

3结论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7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工程项目量的日益增加,对于项目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工程管理方面,陈旧的模式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产业的需求,故须电力工程在管理模式中不断引入新观念、新思想,以创新的模式进行管理,方能促进产业的不断进步。本文中即针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点及其应用做出简要阐释。

关键词:电力工程 管理模式 创新 应用

1、引言

电力工程,广义上讲为将电力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能源、动力进行生产、输送且进行分配,并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应用的过程。在经济建设速度日益迅猛的今天,电力工程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之一。电力工程的发展,对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民生需求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国民经济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电力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水平长期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故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求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必须更科学、更高效的对产业进行管理。

旧有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缺陷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即业主自建模式,监理模式,PMC模式,CM模式以及EPC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在数十年的电力产业发展中随逐步发展,但其自身仍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之处。

首先,就业主自建模式而言,这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最为传统的类型之一,在这种业主自建模式之下,业主对电力工程进行自主管理,并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各项建设等直接负责,在这一管理方式下,限于业主在专业知识水平、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相应工程项目资源时常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今,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业主自建模式已逐步为其他模式所取代。

伴随业主自建模式之后出现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为工程监理模式,相较于从前,该模式将整个工程管理工作分布于业主、承包商、监理方三个方面,其中监理方受另外两者的委托,依据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因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但是,由于监理方在监理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保证期职责得到履行,故该模式也并不能对项目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逐步与国际接轨,其管理模式也不断向国外先进水平进行学习,CM模式、EPC模式及PMC模式均为从国外引进的较为先进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然而,由于我国在电力工程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国情,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外的管理模式,加之国外模式普遍耗资较大,进展效率低,无法完全满足国内电力工程管理的需要。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

面临国民经济提出的日益增高的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国内电力工程管理正处于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丰富,并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本着“内外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在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始终加强自身发展,对于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先进管理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取其精华,结合国内发展的实际水平,使之为我所用,为提高国内电力工程管理水平做出实际贡献。

3.1 滚动开发模式

滚动开发模式是一类在流域水电开发建设中适用的针对性比较强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求要有一支较为专业的管理队伍,并在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进行分工管理,在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管理团队中各个部门须各司其职,如进行前期建设工作、中期监督工作、后期管理工作等等,管理操作中阶梯式进行,从而使人力、物力得到有效利用,整个监管过程更加专业化、合理化,工程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3.2 矩阵式管理模式

在原有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着项目型组织和智能型组织量类主要的组织模式, 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中,将这两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同时,又对其缺陷之处进行了很好的规避及改正。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之下,电力工程中的各项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共享,从而减少了工人在工作中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的企业模式而言,项目劳动力从而得到了节省。此外,在矩阵模式之下,一旦项目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项目组可以在跟进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迅速调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题处理,由此项目问题较之从前而更容易得到快速的发现,并从而实现有效的处理。在这一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行各业彼此交流协作,逐步组建成为一支综合性的职能团队,只有组建成这样一支队伍,方能对项目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提供快速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应对思路及解决办法,同时,也为日后项目中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3 建立良好的项目工程评价机制

电力项目评价机制,指的是在项目完成之后,首先使项目进行运行,待运营一段时期以后,对其运营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运营监控等一系列过程中是否符合科学化标准。通过评价过程,可以保证一项电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客观性、合理性,若如发现不足之处,亦可以帮助项目进行及时改进,并为后期项目积累经验。通常而言,电力工程评价过程是一个客观进行的、逐渐渐进的程序:首先,管理方应对项目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符合项目实际,并且应该切实有效;其次,针对所提出的问题,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力求管理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计划制定之后,需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方可实现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评价、分析。评价方向包括管理方向、经济方向、运营方向等等。通过评价过程的开展,方可对项目的建设、运营状况进行获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的项目管理过程起到很好的指导、促进作用,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3.4 加强成本管理

技术在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即成本管理方面,也逐步成为项目管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同样的项目成果,若建设成本过于高昂,则其收益便相对减少,长此以往,非但不利于项目承包方的工程开展,同时,无法在收到较高效益之后对电力项目进行研发投入及技术投入,因而不利于电力项目,乃至整个电力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只有不断增强电力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方能全面提高项目的综合竞争力。在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对项目本身实际进行全面分析衡量,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融合项目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实施于自身的项目管理之中。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科学、有效的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并不断提高项目效益,最终实现项目收益的不断增长。

4、结语

总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行业性产业类型,电力工程的发展得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电力工程管理效率,不断增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是促进电力工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电力工程管理行业应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的同时,加强适用于自身的技术模式研发,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独创特色的,能够有效增进自身电力工程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春晖.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科技创业,2010,10.

【2】孟亚宏.浅议电力工程管理探析[J].企业观察,2010,10.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第8篇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员安排、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和过程控制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人员安排。

项目管理法通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问责机制来发挥其管理作用,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法和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人物。项目经理首先需要熟悉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基本的项目流程、组织设计等有所了解,同时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的法人法律知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安全施工准则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都要有一定的积累。同时,由于项目经理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项目经理还必须在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市场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经理必须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组织、市场实践、沟通交流和应变等方面均具备较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项目经理还必须及时更新其知识系统和管理经验,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展,从而更好地将项目管理法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2)组织建设。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运行组织系统,设计规划并组建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系统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3]。一方面,组织建设主要涉及到责任分工,需要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各级负责人的具体职权,规范化项目人员的活动,保障项目有序运行。项目运行组织系统建立后,建筑施工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具体的各个岗位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组织系统的赋予的职责来进行各项工作,企业应当对其日常活动设立标准定期进行相应的考核,对照组织系统的目标,检验各个部门是否达标,从而修正组织系统在运行中不符合要求的方面,实现组织运行的规范性。另一方面,组织建设涉及到项目具体的运行机构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一般而言,决策层的人员安排主要包括负责质量安全的主管副经理、负责生产的主管副经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会计师、建筑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和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管理层的构成则相对复杂,包含了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监督、验收等各个方面,如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等,作为项目工程组织系统主体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安排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以保证组织建设设计的科学性、运行的有效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3)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和良好地运行,规范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具体的规章制度应当涵盖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成本核算、质量监督和责任认定四点,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做到施工场所的安全文明,在施工过程中杜绝恶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事故、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大型设备责任事故,做到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同时,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人员都囊括其中,实现安全施工无死角、无盲点。二是建立健全文明管理体系,要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仅仅做到安全施工是不够的,需要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高安全性、高效率的施工流程来建立文明管理体系,减少非必要的原材料消耗,节约施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建立文明管理体系,创建更加适宜于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三是建立健全责任到人的监督体系,为保证建筑工程各部门和人员行为的规范化,需要定期委派监督小组对建筑工程活动进行考核和评估,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改正,通过奖惩措施来进一步推进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4)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对建筑工程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成本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三个方面。首先,施工成本控制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想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关注施工成本的节约,对投资成本进行高效率使用。在工程规划阶段,建筑工程单位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仔细研究,了解工程造价的整体构成和每一项单价所包含的内容,在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正式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管理法的要求进行工作,避免由于返工和误工造成的损失,同时需要加强对大型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降低发生大型设备责任事故的可能性。其次,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员工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建筑合同标准和国家法律要求,建筑单位应定期组织质检人员对施工工序和已完工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潜在的质量瑕疵。三是施工进度控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指定的工程进度来施工,建筑单位需要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进度状况进行修正。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