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照明设计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灯具设计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展的合格人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实验教学资源尤其是基础性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直接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教学质量。以往灯具设计教学是在学校研究灯具资料,到灯具市场参观考察,通过现场测量和分解等手段给学生讲解灯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但是因为场地有限,且灯具市场是营业场所,参观的时间短,可以作为教具用来分解的灯具不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下,学生不能对灯具的电路、结构、材料、比例、照明效果、照明方式等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只能浮光掠影地对灯具的造型进行仿制或者考察,导致学生在灯具设计课中基本上围绕着灯具的外观款式进行研究,甚至将灯具设计课理解为“会发光的立体构成”课。对学校来说,以往也不乏个别优秀的灯具设计作业,但是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收藏和展出,这些作品最后都流失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呼唤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这是各专业教学的需求。近年来,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学院的仪器设备要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同时要不断更新,适应时展的要求。灯光照明实验室建设承担建筑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可以同时满足其他院系(如影视学院的舞台光环境)的教学需求。其次,这是拓展学生能力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类素质课程集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要保证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实践,学院要在可能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实践机会。当前,建筑艺术学院学生中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院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而是缺乏完善、标准的实验环境。使用灯光照明实验室后,这种状况就大为改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亲自设计灯具、照明方案等,真正把理论转化到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就业。再次,这是学院教师培训的需求。建筑艺术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广大教师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必须接受照明技术及新型照明产品培训,掌握并且更新照明及新型照明产品方面的知识。灯光照明实验室的投入使用,可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灯具和照明设计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理论创新就没有说服力。
三、灯具设计教学强调创新思维开发的重要性
我国的灯具设计及照明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的灯具设计教育相比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灯具的材料、结构、工艺、参数、电路、色温、照度等研究不足,几乎都集中在灯具的造型设计上,灯具设计教学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不够,没有真正考虑灯光与人、环境的关系,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随着新型光源的广泛应用与高分子透明材质的推广,各种可发光的家具应运而生,这些都是典型的技术给创新思维带来突破性影响的成功例子。因此,灯具照明设计教学应关注新材料、新光源、新技术的运用,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关键。新型的灯具设计教育反映了现代人的思维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灯具设计从形态特征、功能上都与过去明显不同。北欧的设计组合瓦尔弗摩设计的“吹气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当开灯的时候,灯罩会慢慢地注入空气,并且鼓起来,充满了活力;而关了灯,灯罩则慢慢地瘪下去,与使用者一起进入梦乡。“吹气灯”的设计从人、家具及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寻找创意的线索,并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优化处理,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消费观念,使用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获得了满足。这个例子说明,灯具设计教学单一从形式方面思考问题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从当代人的思维轨迹和行为方面发现问题,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四、灯光照明实验室注重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
灯光照明实验室兼顾教学和创作的两个重要职责,教学必须是有传承、有延续的。在教学上,建筑艺术学院得到了广西著名照明企业忠诚雄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照明公司提供灯具产品。教学过程中使用灯具照明实验室这个平台后,学生可以对灯具的内在结构进行准确分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灯具进行分解、重组,对光源及其种类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试验,为设计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学院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实践机会。
第一,从灯具设计风格上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在五光十色的灯具市场中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学习,无法对灯具的风格有准确的定位认识,这对将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岗位不利。随着灯具实验室的建立,学生可以系统地、条理清晰地看到灯具的风格分类,如日式、中式、新中式、欧式古典、美式、现代等。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事先打乱灯具的摆放位置,让学生亲自参与灯具的风格分类,并且研究其创意来源、文化起源等。
第二,从灯具的功能上认识灯具。在灯光照明实验室中,照明灯具样品按照功能分别放置,学生根据多媒体教学视频,结合眼前这些不同功能的灯具样品,不仅掌握了灯具的功能,还认识到不同功能种类的灯具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如,一般住宅有客厅、书房、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之分,由于这些空间的功能不同,所需的光源也不同。要根据不同的房间功能选择不同的灯具。客厅灯具的配置应有利于创造稳重大方、温馨的环境,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又如,美术馆、厂矿、企业办公室、KTV等的用灯都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
第三,从灯具的结构上了解现代灯具的制造及加工水平,有利于指导学生的设计不落空。教师在灯光照明实验室中通过多媒体,结合现场灯具模型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灯具制造的过程和加工工艺水平,学生才能根据现有技术条件进行创作。以太阳能光伏系统为例,按照以往的教学在灯饰城参观,商家只能展示系统内单个的组成,如太阳能电池组、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太阳能支架、控制箱,但这些也往往由于商家场地的原因不能完全呈现出来,学生在参观后只能抽象地掌握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在灯光照明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组装光伏系统,架设太阳能电池组,亲自参与实验,激活了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创建出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
第四,学习灯具的光源种类,为灯具设计和照明设计打好基础。市面上出售的光源灯具主要分为白炽灯、荧光灯、LED灯,荧光灯分为自然光色、白色和温白色三种,色温分别是6500K、4500K、3500K,在灯光实验室中,教师授课时把学生分组,指导学生使用色温仪对光源进行测试和记录,直观地获得对灯光色温的概念。这种直接获得知识的途径,在灯具市场是无法想象的。
第五,建立和完善灯具数字资料库与实体模型库。建立灯具数字模型库,是灯具实验室正进行的具体工作。因为灯具实验室场地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灯具款式都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建立灯具数字资料库。通过3D软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使用电脑对灯具的内部结构、发光原理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特定灯具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使学生对设计、生产、销售、使用一系列问题形成宏观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未来课程设计
《展示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一门必修的技术课程。其先行课程有:室内设计原理、工程制图、AUTO CAD、3D MAX、Vary、手绘表现技法;平行课程有: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工程预算等课程、会展策划与实务等。它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此课程前必须掌握相关的室内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设计表现技能,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进行课题设计的练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展示设计及其行业的发展历程、展示的设计程序及设计表达方式、展示设计所涵盖的具体设计部分,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理论内容,但实际上必须结合设计方案、材料工艺等内容才能把展示设计讲解得更清晰透彻。也就是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制作展示设计方案的能力,包括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装饰材料、根据空间原有结构选择合理的装饰形式和施工技艺、以施工图及现场装饰效果预想图(效果图)的形式表现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展示设计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展示设计的分类、功能、特征及设计范畴,展示设计行业发展历程。
(2)了解展示设计的设计程序及设计表达方式。
(3)学习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
(4)学习展示设计的最主要三类设计:展览会设计、博物馆设计、商业销售环境设计。
(5)学习展示设计所包括的具体设计内容:空间设计、展示照明设计、展示道具设计、
陈列设计等。
(6)绘制展示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重点是平面布置图(平面布局、各区位的组织与划分设计)、参观浏览路动线示意图(动线设计)、天花布置图(吊顶造型、灯具照明设计)、立面图(陈列设计)、剖面图及节点详图(展示道具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在图纸绘制时注意尺寸比例,材料名称、材料规格、材料图例的标注。绘制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注意整体的空间设计、色彩设计、材料的应用、灯光声乐环境设计是否符合展示设计的功能要求,如革命纪念馆应塑造出即严肃又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艺术(美术)馆的灯光效果则或是柔和温馨或是明快张扬;商业销售空间需要创造出明亮温暖、舒适愉快的购物环境等。
同时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对装饰施工工艺的不了解,对装饰材料的品种、规格、特性不明确,对新材料的市场调查不充分,对照明灯具、展示道具的不熟悉,使得学生感到对展示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课堂上一部分理论知识难以消化和理解,并实际应用。虽然平行课程中有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习和掌握的,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来累积和不断地吸收新信息。二是,由于现在的教学基本上属于课堂式教学,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没有施工经验,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乏更直观的认识,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包括在设计方面,创新能力、造型能力有限,图纸的阅读能力有限,造成在设计上思维空洞,没有想象力。
综上所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三个方面: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课程设计上的提出一些建意,并将这些建意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1、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设想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下,具体为多媒体课件式理论型教学、市场调研式实践型教学、工地参观式实践型教学的三种教学方式交叉进行,辅以单项的小型课题设计,能够更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式理论教学
在理论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枯燥平淡的理论知识变成由主要文字、图片、表格等组成的幻灯片表达出来,包括大量的设计方案图片、施工现场图片、效果图和施工图纸图片、工程造价表格等资料,使得理论知识更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达到设计知识的全面吸收。
市场调研式实践教学
市场调研的对象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会展行业新的设计概念、流行趋势的调研。二是展示设计所涉及的装饰材料、照明灯具、展示道具的调研。市场调研的布置不应只有一次,而是多次布置,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分期安排。比如,每次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型高科技电子产品(手机、掌上电脑灯)展位的造型设计、服装类展销会展位的空间设计、用于版面照明(展柜照明、展台照明)的灯具设计、用于临时性展示(永久性展示、封闭性展示)的展示道具设计、展位的装饰材料(包括墙面材料、地面材料、吊顶材料、展示道具的制作材料等)。在调查前下达调研任务书,内容包括调研时间、地点、目的、调查对象的具体要求(种类、性质、规格、价格等)、调查方式(市场咨询、网上调研、书面资料查询)和调查结论。调研前,老师给予一定的有关大型展示活动的信息和室内装饰材料的基本信息、特性、用途、施工工艺;调研过程中,适当的给予本地材料市场的信息、联系方式等进行帮助与指导;调研后,汇总全班的调研结果,作为班级的设计参考资料。
工地参观式实践教学
施工现场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讲授内容形象具体,学
生好理解好记忆,功效显著,可以说事半功倍。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班在工地都学习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通过边讲解边动手实践,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建意多安排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的机会,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展示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设想
对于技能性课程来讲,除了以上述三种教学方式完成展示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还有通
过课程的考核任务去完成一定量的课题设计。具体的考核方式根据可课题的大小分期完成。
(1)单项的课题设计
如运动类品牌专卖店的门面设计、橱窗设计、品牌的形象墙设计、前台设计、其中某陈设墙的设计、某陈设分区的设计等;纪念馆或博物馆等长久性展示的空间设计(动线设计)、其中某展柜(展台、展架、布景箱)的设计等;商场中化妆品专柜或首饰专柜等小型长久性展示的形象墙设计、柜台设计等,只做单项的设计,可以是平面布置图、地面布置图、天花图、立面图、大样图、节点详图和手绘效果图。单项的课题设计随课堂的教学进展布置,在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结束后作为平时作业上交,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记录。
(2)独立的课题设计
即完整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说明、施工工艺说明、全套施工图纸、效果图、工程造价。可以以小型空间作为设计主题,如化妆品专柜设计、首饰专柜设计、小型的服装专卖店设计、小型的展位设计(如电子产品)等。独立的课题设计在课程尾声布置作为期末作业上交,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记录。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可以相对独立的理解和掌握展示方案设计的全程。
课程成绩的评定以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理论知识提问、市场调研、单项课题设计)、期末成绩(独立课题设计)占50%、考勤占10%。这样的成绩分配有利于全面、准确、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为以后课程教学调整和改革的依据。
展示设计未来课程设计的一些想法
下面是为了完善展示设计的课程教学质量、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提出的一两点想
法。虽然有些想法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实施,或许因为资金、场地、时间等因素,但希望能够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建设起到好的辅助作用。
(1)建立相关工作室
在工作室中,实行管理制度公司化。有业务时是工作室,平时就是学生的教室,教师相当于boss或设计总监,学生是设计团队。业务是课题,课题是业务。业务来源由学校、院系、教师负责,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装饰公司。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能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这需要整个学校各级部门的配合,可以尝试试运行,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加口述的单一教学,使我们未来的课程教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2)建立相关的实验室
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不是单一的、理论性的专业,它们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工种结合才能合理的完成设计工作。因此,要建立与装饰工程有关的实验室或工具室就显得十分必要。如电气照明的实验室,可展示各种光源、灯具,进行照明(不同照明对象、部位)的模拟实验;吊顶装饰工程的实验室,可模拟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吊顶的制作过程和照明灯具的安装;墙面装饰工程的实验室,可模拟不同装饰风格、不同展示对象的墙面陈列的制作过程和展示道具的安装;展示道具或家具制作的实验室,可以与模型制作实验室结合,进行展柜、展台、家具的模拟制作过程等。另外,必须备有一个包括各种装饰施工机具(一般为最基础的小型电动类机具,包括切割类、打磨类、刨削类、钻孔类、紧固类五种基础类机具)和模型制作机具的工具室(与装饰施工机具大致相同),与前者一起使用。
(3)建立相关资料室
学院或系部应建立自己的专业资料室,贮存大量的专业图书,相对于学校的图书馆更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包括专业性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装饰工程规范条例、各工种规范、图纸通用图集、各类专业施工图纸、设计类杂志、专业课程资料。最好同时建立一个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模型、获奖作品的资料库。
提出以上这些教学设想,也是因为在现在这样一个任何事物都瞬息改变的时代,我国高职高专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模式在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理论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及主要组成部分,势必也要调整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社会文化、经济、教育上的新环境。
本文以“设计理论教育为引导,设计理论教育与设计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专业素养”作为展示设计课程及所有技能性课程的教学指导原则和最终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怎样才能学以致用,怎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有创造力、有表现力、有实践经验的优秀设计人才,怎样才能为学生将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而进行的思考与设想。
参考文献:
1、张立、王芙亭主编,《展示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ISBN7-5064-3237-4,
关键词:建筑物理;建筑化;建筑设计
一、概述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它涉及到建筑的噪声控制、厅堂音质设计、保温、防潮、隔热、天然采光、人工照明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这些原理和方法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环境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的时候,建筑物理环境控制在建筑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现今的建筑物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尽管都开设了建筑物理课程,但毕业后的学生包括日后成为中坚力量的建筑师真正自觉地运用建筑物理知识的并不多见。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人们希望建筑师设计好的建筑物理环境;另一方面建筑师忽视运用或不知怎样有效地运用建筑物理知识。这些都促使我们反思现今的建筑物理教学,而怎样才能将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传输给学生也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
基于此,我们在讲授建筑物理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建筑化”,即更多的知识讲解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使建筑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切实地与建筑设计过程紧密结合;以此期望我们的课程能融入学生的优势思维方式中,不让学生觉得它是与主干课程截然不同的知识。不觉得是自己不习惯和难以接受的知识。我们希望学生——未来的建筑师能把建筑物的物理环境有机地融会贯通于建筑设计中,把它理解为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有时还是很重要的因素。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1强化学习动机,突出建筑设计的主线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动机除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更多的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知识贮备。尽管每年级都会有部分学生对建筑物理有极大的兴趣,出于爱好努力学习,但毕竟是少数,因为这门课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更多地会偏重于理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突出建筑设计的主线,强化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使学生切实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于解决何种问题,并与个人的职业前途息息相关。
我国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也是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要面临的一道关口。建筑物理自然也在考试之列。在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中,对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建筑声学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讲课中,我们有意识地以此参考。开课之初,就将大纲内容告知学生,然后对每个要点作为专题,结合大量实例,重点讲解,尤其是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部分。因为涉及到学生的职业前途,上课积极性普遍提高。
另一方面,讲课中对概念、公式的内涵进行适当扩展,让学生感到该知识点对自己的建筑设计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例如,对厅堂音质的第一参量——混响时间的讲解中,并非单独地就公式而公式,而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从公式中可以分析出建筑物的容积在确定混响时间长短,进而影响音质优劣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容积正是由建筑师所决定的。进一步告诉学生,当设计音乐厅时,应该设计较大的容积,以保证足够长的混响时间,而当设计电影院时,应合理地压缩容积,以缩短混响时间;以此,不同的功能要求会产生不同的体量,建筑形态的处理手法也会体现出差异。
2.2加强与建筑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融合
对学生而言,尽管在学校中,是分成若干门课程单独学习,但对于实际工程实践中,却是要综合地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建筑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应强化与建筑设计等课程的融合,做到学以致用。
如对建筑日照,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规划设计重要的限制条件之一。单纯地在建筑物理课上的讲解很难真正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往往也会显得空洞。通过教学改革,该部分知识与小区规划的课程设计很好地融合起来。在规划方案基本确定后,学生选择某组团制作成1:500的模型,放在三参数日照仪上,可以直接观测到方案中每一区域、每一天、每一时刻的日影变化,既强化了对影响建筑日照三参数的理解,又培养了规划中对日照间距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清华建筑日照分析软件sunshine2.0计算日照等时线,以便检查是否满足国家相应规范,进而调整设计方案。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在对实例的选择中,寻找建筑物理与建筑设计的交叉点,尽量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名师佳作,减小学生对建筑物理的陌生感,促进与设计课的融合。如在音乐厅音质设计的讲解中,重点讲述两座在建筑史上、声学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厅。其中著名建筑师夏隆设计的爱乐音乐厅不仅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同时开创了“山地葡萄园”这一音乐厅的新形式;而贝聿铭的代表作——达拉斯音乐厅不仅体形设计出色,还是一座利用“耦合空间”调节音质的成功范例;在涉及到体育馆的音质设计时,则会举到奈尔维设计的罗马小体育馆,丹下健三所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等著名建筑的声学处理手段;在建筑节能一节中,赫尔佐格、皮亚诺、霍普金斯等明星建筑师的作品会给学生做出详细的介绍,并融入考试内容中。所有这些,都使得学生明白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往往是艺术与技术很好的结合,而且所学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
2.3深化“情境——自主学习”教学法研究
“情境——自主学习”教学法,是将课程内容置入具体的环境情景中,让学生体验环境,评价环境,设计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元素。在原先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与实验环节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
如我们在讲授建筑声学和建筑光学之前,安排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考察体验身边的声环境和光环境,并写出“我与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的论文。学生从中获得了许多切身的体会,主动发现了许多环境问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环境意识因此大大的增强了。在学习中,学生不断地从学习的主体转换到环境的体验者。在这两种角色的转换中,将建筑物理知识与建筑设计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实验环节中,主要是进一步的改掉一些验证性实验,设置情景——自主实验。即安排大部分与实际的建筑环境相关的实验内容,如采光、照明实验、噪声测试、热工气候观测实验等,将这些实验测试与环境评价和体验结合起来。学生既是做实验的主体,又是做实验的元素——是环境的亲身体验者。如大型商场照明实验,学生不仅用仪器测试商场照明水平,而且置身于情境中,以一个顾客的身份感受照明环境的优劣(如明亮程度、眩光状况、亲切感等)。在进行测试和亲身感受后,学生在情境中转化角色,设想成为这个商场照明环境的设计者,思考他们自己的设计方法。这样学生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
2.4增加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直观演示
教材毕竟是每经过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重新修定一次;而由于各种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其往往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入新的内容,而且最好是能够结合实物演示。只有学生亲眼看到新材料、新技术的演示,才可以从内心接纳、相信,并有意识地加以应用,而非仅是纸上谈兵。
如吸声材料在教材中,更多地是对传统材料如玻璃棉、穿孔板等的介绍,而实际工程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引入我国。我们利用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建筑物理学术会议的机会,积极与各厂家联系,索取了多种新型材料样品。其中包括国家大剧院中所使用的K13植物纤维喷涂吸声材料,日本近几年使用较多的金属烧结板,以及从奥地利引入的菱镁木丝吸声板,双层穿孔结构的木质帕特板等。这些知识的补充都开拓了视野,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对照明灯具的讲解亦是如此。当比较荧光灯与白炽灯的优劣时,某些教材尚提到荧光灯不可调节亮度,而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国外就通过电子镇流器控制频率,方便地调节荧光灯亮度。再如部分教材对目前发展迅速的光效高,光色好的绿色新型光源LED灯,对装饰效果好、使用普遍地的光纤照明大都涉及甚少,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目前,我院已购入雷泰公司生产的,包括LED灯,灯具若干。每种灯具在德国照明设计软件DIALux中均有配光曲线等详细参数,可方便地调用数据及演示。
三、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对于今后教学工作,提出以下设想,在条件成熟之后可进行尝试。
增加演示内容
由于建筑物理教学实验的设备非常昂贵,配备齐全很难,且闲置率较高,所以以教学演示代替尚不具备条件的实验是一个两全的选择。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及动画演示,形象、直观地介绍有关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步骤,展示设计实例,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另一方面,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单凭教师的讲解和看书预习难以把握实验课的主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离开演示,有些内容几乎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光环境设计和音质设计尤其明显。
指导毕业设计
结合毕业设计在改善建筑物理环境方面进行探索,是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和执行有关标准和规范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使学生运用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要付诸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案例式教学
这是一种以实例为主,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案例学原理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维,从中学到知识。对于建筑物理这样界于理论和工程应用之间的课程,是非常适合的。但这需要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模式,全新的思路,要真正实施还需大量探索。可以先从部分内容或章节试行。
四、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要实现可持续化、绿色化、生态化,建筑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建筑物理的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创新,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形式和合乎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修养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筑师,使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物理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除了需要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付出巨大努力,还需要领导与相关学科、课程教师科研人员的支持与协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
[2]李英,路晓东.情景——自主学习教学法研究.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09:p35-40.
1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从传统的单一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新模式。
1.1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根据高职学生比较活跃的特点,笔者在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工厂电力负荷的计算”一节中的二项式系数法时,在新知识引入之前首先提出问题:“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怎么计算?”使学生带着悬念、质疑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由“有疑”到“质题”再到“答疑”,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得到锻炼,智力也得到逐步发展。
笔者在讲解时经常组织课堂讨论。课题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允许相互交流、讨论和争辩,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例如在讲解“短路电流的计算”一节时,提出问题:“同一电阻或电抗值在计算低压侧的短路电流和计算高压侧的短路电流时不相同,需要进行等效换算,这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开始不明白,经过讨论后理解深刻,掌握知识牢固,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想沟通、坦抒己见,形成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的学习风气。
1.2 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同章节可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一节中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电气设备及导线截面的选择与校验”一节时,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基本内容,学生课后通过作业、设计消化和扩展。在讲解“过电压与防雷”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避雷针保护的区域用flash课件,课堂上静悄悄的,学生聚精会神观看大屏幕,提高了课堂效率及学生整体素质,焕发出课堂活力。在讲解发电厂内容时,把学生领到热电厂进行现场教学,边参观边由工程师讲解,最终把热电厂精辟概括为九个字:“磨煤面、三千转、三根线”。在讲解“高低压电气设备”一节时,在校内实习基地以现场教学为主。学生在现场直观理解、消化所学内容,提出各种实际问题,老师给予解答,加深对供配电系统的认识,培养认知能力。
1.3 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工厂供电》课程中计算方法、设备选择与校验方法大同小异,基本不变,但电气设备发展迅速,教材中新型号、新技术介绍甚少。笔者适当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如国内、外发电厂的发展及趋势,长江三峡水电站的介绍等,学生对新设备、新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向老师借阅资料,或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共同讨论,扩展知识面。
2 健全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能力
《工厂供电》课程除理论教学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健全了《工厂供电》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三个环节。
2.1 课程实验 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实验,利用学校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进行,通过实验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方法,培养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基本实验内容:实验一:高压断路器的结构与特性实验;实验二: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实验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实验;实验四: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实验;实验五:电力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及故障探测。
新增设计性实验内容,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自行设计?p接线来完成。实验一:电流电压连锁速断保护与过电流保护;实验二:反时限电流保护与过电流保护。
2.2 课程设计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设计过程中始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 课程设计目的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规范和基本的设计步骤,初步学会从技术及经济角度论证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基本掌握工程文献的撰写过程,学会运用AutoCAD绘制电气工程图等。
2.2.2 课程设计内容 以6~10kV车间变配电所及以下系统的设计为重点,包括变配电所设计、高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和电气照明设计三个方面,以下是学校近年使用的设计课题:
课题一: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设计。课题二:某车间变电所设计及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课题三:某学校生活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课题四:某办公楼供配电系统设计。课题五:某宾馆供配电系统设计。
2.2.3 课程设计进行方式 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设计参考资料,校内资料普遍陈旧,笔者走访一些设计单位、生产厂家,收集一些最新的设计规范、设计资料,供学生参考。引入计算机进行供电系统设计方面问题及撰写设计说明书,利用AutoCAD和Protel绘制配电系统图、平面图,摆脱大量繁琐的计算和图纸的修正。
注意指导技巧。老师指导重点放在总体方案制定、进度,说明书的撰写和图纸的绘制上,对设计错误或不规范处加以引导,使其纠正。允许用不同方案设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管理,采取分组分场地进行,每组选两名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负责本组考勤、设计任务分配、成果汇总等。重视设计总结工作,撰写课程设计完整报告,字数不得少于1.5万字,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并附参考文献目录。
2.3 生产实习 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三周的生产实习,实习地点安排在开关厂、电气控制柜生产厂。学生进入工厂,跟随工人师傅上下班,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讲解。通过实习可达到以下目的:①认识各种高、低压控制电器的用途、结构、工作原理。②学习各种高、低压开关柜的一次接线方案及一次接线工艺。③学习各种高、低压开关柜的二次接线方案及二次接线工艺。
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安排3~6周的毕业实习,实习地点安排在大型生产企业的动力厂、降压站,中小型企业的变电所。学生进入工厂,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可达到以下目的:①掌握供配电系统工作原理和目前国内供配电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②针对一个具体供配电系统,掌握读图技能、参数计算、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城市道路 规划与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9-02
一、概述
城市道路指连接城市内部各地区且与公路连接,主要供城市内交通运输运行的道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道路的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共计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训练16学时,授课时间为3年级第1学期。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达到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课程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之前,本课程课堂授课过程枯燥,实践环节效果不佳,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一)课程关系不清
根据本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本课程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交通工程学、道理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之间关系紧密。由于专业课程分由多位教师承担,故本课程授课内容存在空白,又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重点不突出。
(二)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
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先后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设计、城市快速路、道路平面交叉、道路立体交叉、道路通行能力、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化、道路交通设施等。授课内容多,深度不足且与缺乏工程实践知识介绍,授课顺序和学时安排不尽合理。
(三)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本课程原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城市道路平面图、横断面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图,但考试中的绘图题特别是涉及道路改造的绘图题学生并不能很好绘制且标注错误较多。说明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难以匹配,绘图内容陈旧且与实际工程设计、改造衔接效果不佳,尤其缺乏教师示范讲解。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工程实际脱节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在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存在脱节;教材中的图示与实际道路标线不符,教学资源特别是图片、视频等非常有限,某些实际工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教材没有涉及且教材没有附带课后练习。
三、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教学与实践改革
根据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加以解决。宏观上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之间互补;中观上优化教学大纲,调整授课次序及内容;微观上优化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课程关系分析,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从整个课程体系出发实施改革的原则如下:①先修课程道路勘测设计以讲授公路线形设计为主,与城市道路相关内容仅作一般介绍;②本课程重点介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改造以及公交设施设计;③交通工程学重点介绍交通特性,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重点介绍交通设施,与本课程实现互补;④本课程适当介绍与后修课程相关的道路规划及交通管理的内容。通过上述调整明确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授课的难重点。
(二)教学大纲修订
基于学生知识背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教学大纲内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一般)了解、(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调整如下:①理论教学学时由32调整为36,实践学时由16缩短为12,目的是强化课堂授课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②将原有城市快速路及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解调整为了解并缩短学时;③本课程为后修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提供知识基础,故要求学生理解补充的交通管理知识;④将道路通行能力知识由理解调整为深刻理解;⑤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道路主、次、支路设计以及平面交叉口设计,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⑥对新增的道路横断面改造设计、交叉口改造设计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等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⑦由于道路的排水功能对建设海绵城市非常重要,故将原有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由了解调整为理解;⑧对要求理解或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大纲适当延长学时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优化
在培养方案和大纲改革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以强化和补充本课程独有的重点内容,精简繁琐重复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改革如下:
1.调整教学顺序
①本课程前期介绍交通运输基础、道路交通管理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知识;同一时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讲授道路管理设施设计;②本课程中、后期重点讲解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设计和改造方法、公共交通设计;③本课程末期讲授道路排水、绿化及照明设计。通过上述改革理顺了课内和课程间的授课顺序,实现了课程互补。
2.填补教学空白
①本课程在介绍完概述内容后补充部分交通管理知识,既夯实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启下作用;②课堂授课除介绍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指标定义外,补充各指标在工程中的实际评价方法和使用限制;③由于学生未来就业后将面对大量道路、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恰恰教材涉及较少,故在城市道路主次支路设计和交叉口设计授课完毕后分别补充城市道路及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知识;④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关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由于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重点补充公交专用道设计及评价方法。
3.精简超出培养方案要求的内容
①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部分,以重点介绍交通组织形式、匝道及出入口设计等内容为主,其他内容仅做一般介绍;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和景观绿化设计部分内容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相关内容重复,故该部分由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重点介绍。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
(四)授课手段与实践训练改革
1.授课手段改革
由于国家规范有所调整且教材内容比较枯燥,课堂授课与道路交通现场之间存在脱节致使授课效果不佳,故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革:
①收集国家最新的相关规范,修订多媒体课件确保多媒体课件规范性和时效性;②收集国内最新权威期刊杂志的相关信息、图纸并在筛选后编入多媒体课件;③收集城市道路实物照片,确保授课内容能够理论结合实际;④收集车辆行车记录仪视频、新闻视频、道路监控视频等资料,经筛选后有针对性的在授课中播放;⑤编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学习手册,手册中按章节编制教学重点、课后思考题及习题,收录了本课程额外补充的重点内容和图纸,能够配合教材对学生学习和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2.实践环节改革
鉴于绘图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脱节且效果不佳,改革如下:
①绘图时间安排调整为:3学时每次,共4次,共计12学时,目的是让不同难度的绘图可以根据课时灵活调整;②每次授课均由指导教师示范绘图过程,而后再由学生绘制;③绘图实践内容依据课堂授课内容安排,包括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交叉口设计图、道路及交叉口拓宽改造设计图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图等,确保内容调整后更贴近于工程实际。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全面评价学生,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其中实践环节成绩由绘图成果成绩和实践环节平时成绩组成。目前本课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试题库,试题类型包括:问答题、绘图题、论述题等,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四、改革成果
通过对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能够在多门课的授课中灵活控制难度和深度,有效的提高了授课效率;其次,通过完善多媒体资料库和学习手册,为学生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通过优化绘图实践内容,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绘图结合,真正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最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被充分调动,授课和实践在评教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瑞麟.城市道路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杨华.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大众科技》,2011(4):165-166.
艺考这块蛋糕很美味,但谈及专业考试或四年后的就业之路很多人都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传统的音乐、美术离你太远太抽象,有一条路其实很诱人也很“靠谱”――“亚艺考”。首先,它在报考上难度较小,就“三岁画画、四岁弹琴”的年龄门槛而言,这些专业没那么高不可攀。你可以从看着《汤姆和杰瑞》时就暗暗立志要做中国的动画,也可以是临阵磨枪做一番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努力。其次是就业选择上目标较为明确,有些同学在报考艺术类专业时的保守多半出于就业难的现实考虑,而“亚艺考”专业很多是就业市场上一些苗头兴旺的热门专业。
亚艺术类专业分类
亚艺考专业究竟有哪些?又各有何特点?它们中间,有些或许还会让人觉得陌生,但有不少已经是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求学》根据多方资料的整理,参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艺术类大学的专业划分方式,将亚艺术类专业大致归为五类:
一、播音主持及空乘、公关类专业:播音主持、节目主持、空中乘务、公关礼仪等。播音大家很熟悉,大部分院校都开设的是播音与主持专业,而少部分也有细分,如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开设了主持和双语主持专业,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开设了英汉和法汉双语播音专业。
空中乘务和公关礼仪这两项专业对个人先天条件的要求都比较高。如空中乘务要求女生身高在164cm~172cm,男生在175cm~182cm之间,这个“硬件指标”就已经将大部分考生挡在了门外。而在播音主持方面,对嗓音条件也有较高要求,正如多罗西•沙诺夫所言:“良好的谈吐离不开悦耳的声音。掌握了悦耳的声音,你就向‘妙语连珠’的境界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或姣好或立体的面容也是综合素质中加分的筹码。
二、文化、编导、管理类专业:包括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等。如今部分学校也逐渐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归在普通本科专业的范畴,但是设有类似“戏剧文学院”的院校,还是将其归入艺术类本科的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类多数学校也将其划分在普通本科,部分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管理方向)、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的媒体创意(影视制片方向)则属于艺术类本科招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下设两个方向,电视编辑方向和文艺编导方向。
这三类专业之所以统筹为一大类,是因其在艺术类专业中对文化素质和运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戏剧影视文学(剧本写作方向)就对知识面的要求很高,前阵热播的新版《红楼梦》、《三国演义》一不小心就被发现剧情“穿越”,这就是编剧的历史文化功底薄造成的啦。
三、表演类专业:表演类、服饰表演类。表演类的分为影视、戏剧表演和相声、喜剧表演,这些大家都较熟悉,平时的娱乐新闻中也常有不少了解,这些对个人的特长和表现能力、形体、相貌都有一些要求,戏剧、相声表演更对音色很看重,自身各方面条件就是你将要用来学习的“表演工具”了。
服饰表演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将T台模特上升到一个由内而外的学习过程,目前国内已有80多所院校开设。其涉及到外在训练上的服装表演、舞蹈基础、形体训练,理论思维上的服装表演编导、服装市场营销、商务礼仪文化、广告表演策划、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基础、中外服装史论,甚至也要具备美术职业设计技能,所以素描与速写、色彩、时装画、计算机设计基础等课程也在其课程列表范围。
当然,还是有身体外貌硬件的“潜标准”。表演类专业考官会尤其注意你的脸蛋在摄像机镜头下呈现的状态,因为镜头的成像和构造的原因,脸部会被稍微拉宽,所以为什么说“巴掌脸”是这么重要。
四、摄影摄像、灯光舞美设计类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将摄影类分为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和图片摄影方向,还有学校如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多媒体影像创作方向。“绘画是加法的艺术,而摄影摄像则是减法的艺术”,让精彩的瞬间和策划的情节变成24格滚动的画面,该是多么有成就感!运用自己的构图想法和对画面色彩的敏感,喜欢摆弄摄影摄像设备的你,或许有机会在大学中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呢。
灯光舞美设计类有照明设计、灯光舞美设计等专业。光是舞台的血液,聚光灯下璀璨的是明星,但是让明星璀璨的可是灯光舞美师。控制灯光甚至还需一些物理知识,如灯光的线路设计、灯光的色温控制等,掌握这门技术可不是这么容易,除了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的操作和原理,更要能够有通过灯光呈现艺术表现的能力――橙黄色的光热烈温暖,蓝色、绿色的光阴冷收缩,舞台上表演者如果没有灯光的烘托,就好像没有伴奏的清唱一样索然寡味了。而舞美的概念更加宽泛,一切与舞台有关的东西,道具、布景,甚至是演员服装的搭配和妆容的呈现都在他们的领域,密切关系着整台晚会的表现能力,而这些也跟创意和空间想象力密不可分。
五、节目制作类专业:数字电视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设计、导演。数字电视制作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许多方面有重合之处,主要是针对学习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影视特效制作与合成、电视片头及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视节目及频道整体包装,偏向操作性。
艺术设计类下可分平面设计类、影视广告设计、会展设计方向,设计类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程度学习一些美术课程,尤其是平面设计类,还要学会用数位板进行绘画创作,而影视广告设计则更侧重于数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会展设计在上一期的《求学》文科版中已做过介绍。
导演专业对文化与技术都有很高要求,专业课主要分成以剧作为核心的文学系列、以剪辑艺术为核心的视听语言系列、以剪辑技术为核心的影视制作技术系列。也就是导演本身要既通剧本创作又懂视频剪辑,是真正最强大的多面手,也可见学习导演专业的不易。
新媒体诱惑前的仔细权衡
根据上文对亚艺术类的梳理,对亚艺术类专业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
第一,就业口径宽,且多为与各类艺术相关的新职业。许多亚艺考专业的就业去向不是基础行业,其普及程度仍不能与传统行业相比。亚艺考专业的就业范畴较宽,行业需求也较为零散,如秀场主持、婚庆摄影摄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周期,且入行门槛较低,多数是以兼职招聘为主。而数字技术类专业,由于我国行业技术水平还在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局限,高端人才紧缺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又停留在基础阶段,远没有达到艺术和技术的要求,目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些“随大流”激增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难免会触礁遇冷,在院校选择上考生不能盲目为了选择专业而忽略大学实力;但狭路相逢勇者胜,到时考验的还是过硬的本领。
第二,与媒体、影视等高端文化消费有关。既然是高端的消费为主,服务的就是高端的文化需求,这也是亚艺术类专业区别传统艺术专业的显著特征。许多考生当初选择艺考之路,不排除是文化分数较弱,却想上好大学的“曲线救国”方针,但是亚艺术类的专业一般都需要毕业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积累。一个人的人文修养、文化品位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力都牵扯到是否能将专业学精、学透,最终也是与就业紧密相关的。不仅仅是读书,各种类型的文化形式都要涉及,甚至起初是以这些文化消费品为娱乐的同学,或许会感觉实际学习的过程非常枯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专业不适合你。
第三,“青春饭”的疑虑。凡是报考时牵涉到外形硬件指标的亚艺术类专业,都容易让人产生吃青春饭的疑虑。比如空乘专业,航空公司一般招收年龄都在23岁左右;表演类专业也比较青睐于外形好的演员,所以在转型期会经历瓶颈尴尬。媒体行业的基层岗位确实偏向招年轻人,但仔细想想,年轻人富有激情而且容易培养,哪个单位不想招年轻人的呢?故毕业生进入行业市场之后,还需多注重个人职业技能的提升和能力的锻炼,才能在不断有新人涌入的就业市场中保持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