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1篇

2016年5月31日3时50分左右,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水冶镇盛鑫铁合金经销处发生一起较大雷蒙磨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4万元。经调查认定,安阳县盛鑫铁合金经销处“5・31”雷蒙磨爆炸事故(以下简称“5・31”事故)是一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雷蒙磨爆炸前后

安阳县盛鑫铁合金经销处成立于2014年12月9日,位于安阳县水冶镇南固现村,企业类型为个体工商户。

涉及本次事故的是硅粉(俗称“硅铁粉”)雷蒙磨粉碎生产工艺。该企业总平面布局为:2台雷蒙磨位于厂区北部呈东西向布置,两者间距约9 m,雷蒙磨东侧为成品存放区;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对辊磨位于厂区西部。厂房均为半敞开式钢架结构,彩钢瓦顶棚,一侧为实体墙,一侧敞开。

涉及本次粉尘爆炸事故的作业区域平面布置图见图1。事故区域面积为22.8 m×14.6 m。

据询问企业法人了解,该企业自2016年3月24日以来主要从事来料加工。2016年5月30日21时30分左右,有客户将17 t左右硅铁原料送至该企业进行加工。该企业现场当班人员4人,客户临时加派人员3人,使用雷蒙磨进行粉碎作业。西侧雷蒙磨加工200目硅铁粉,东侧雷蒙磨加工100目碳化硅粉。

5月31日3时50分左右,西侧雷蒙磨爆炸。当场造成3人死亡,后1人送医后抢救无效当天死亡。事故造成彩钢屋顶大部分被掀开,西侧雷蒙磨磨体上方端盖部分破裂、主风管多处开裂、收料旋风分离器筒体和锥体被撕开、雷蒙磨风机被炸毁开裂。据分析,本次事故的爆炸当量估算为10~20 kg TNT。

东北大学工业爆炸及防护研究所测试数据显示:事故发生时正在加工的物料(细度200目)引燃温度(MITC)为575~600 ℃,爆炸下限为180~200 g/m3,最小点燃能量为300~1 000 mJ。最大爆炸压力为0.77 MPa,爆炸指数为13.1 MPa・m/s,爆炸极限为180~200 g/m3。

爆炸事故现场见图2、图3。

摩擦的铁制物 引爆硅粉

爆炸发生的直接原因

根据检测结果,事故发生时正在加工的物料主要成分为硅(96.2%),硅粉为此次事故的爆炸物质。

硅粉粉尘粒径越小,爆炸下限越低,最小点火能量越小,硅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硅粉粉尘粒径越小,越易悬浮,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升压越快,爆炸压力越大。由于粉尘的初始爆炸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空间达到爆炸极限而产生二次爆炸。

专家组通过人孔观察到,雷蒙磨辊的一个螺栓缺失,喂料口除铁器设计存在盲区,且磁力不大。因此专家重点查找了磨腔内的金属异物。通过拆卸所有观察口,将磨腔内可清理的残余物料清理出来,找到铁质异物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磨腔内存在大量铁质异物,包括数枚螺栓及螺栓残骸、钢条和完全挤压变形的不明铁质物体。

由此推测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雷蒙磨的除铁器除铁能力不足,雷蒙磨维护不良,导致雷蒙磨内出现铁质异物,铁质异物在雷蒙磨内碰撞、摩擦产生火花、高温,导致雷蒙磨内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硅铁粉发生粉尘爆炸,并在车间一定范围内发生了二次爆炸。

技术和管理原因

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是:第一,事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违法违规组织生产,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规程不规范,安排未经岗前培训人员违规作业。

第二,雷蒙磨不适于硅粉等可燃粉尘的制备。硅铁粉碎加工设备选型不当。

第三,企业没有识别粉尘爆炸风险,没有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雷蒙磨出口管道、旋风分离器没有采取泄压措施。袋式除尘器为非封闭式简易布袋,不具备采取防爆措施的基础。旋风分离器下料口没有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第四,企业未对员工进行粉尘爆炸安全培训,未为员工配备个体防护设备。

防控在当下

近些年来,硅粉尘爆炸事故并不少见。2008年7月15日,广东江门某硅粉制粉车间粉尘爆炸,1死3伤;2009年8月9日,浙江开化元通硅业有限公司,硅粉制粉车间粉尘爆炸,2伤;2010年8月8日,山东淄博张店区良乡工业园的淄博齐顺硅粉有限公司,雷蒙磨粉碎系统爆炸,7伤;2010年9月19日,东岳有机硅硅粉加工装置(二期)检修动火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发生两次,造成2人死亡。如何预防硅粉粉碎过程中的爆炸,具体有以下7项措施:

第一,选用适用于可燃物料的粉碎设备,如柱磨机、球磨机、气流磨。

第二,应识别粉尘爆炸风险,严格按GB 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的要求,采取粉尘防爆措施。

第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应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并按照GB 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要求选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机、配电柜、开关、照明灯具。

第四,粉碎设备进料口应安装有效的除铁除杂装置。

第五,按照GB/T17919-200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AQ 4273-201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安装除尘系统,并按规定使用和维护。

第六,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的意义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生产中的任务十分繁重,很多设备在井下恶劣的环境中超负荷持续工作,严重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加之生产项目对设备的需求量大且缺乏计划性,造成机电运输设备调动频繁,加之重工效轻保养的思想影响,设备经常得不到应有的维护。此外,随着煤矿开采能力的普遍提高,采掘工艺使工作面不断深入,机电运输系统的工作战线也逐渐延长,导致其安全风险不断加剧。一旦矿井机电运输系统发生事故,不仅无法保证生产效率,更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性,逐一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安全风险,确保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影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的因素

(一)客观条件因素

1、煤矿机电设备需要在井下工作,而井下空气里包括易燃气体瓦斯以及大量固体粉尘等,如果瓦斯含量超标,则随时可能引发爆炸事故,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尘埃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则会导致系统的效果不良,从而给生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煤矿井下空气中通常水分含量较大,因此机电运输设备极易受潮,给电路系统绝缘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设备也容易发生腐蚀问题;

3、煤矿井下巷道空间狭窄,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过程中,触电事故时有发生;

4、煤矿生产对于机电设备的要求较高,也较为特殊,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负荷变化较大,因此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容易引发短路问题;

5、随着采掘技术的发展,机电运输设备的容量也日益增大,生产的供电电压也会随之升高,因此高压线路越离工作面也越来越近,对于机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二)工作环境因素

1、煤矿井下巷道相对较为狭窄,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较差;

2、运输设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频繁安装和移动时,其安装质量不高,势必影响其安全运行;

3、在有限的空间内多台运输设备平行作业,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4、运输设备安装地点都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弯道较多,对运输安全的影响比较大;

5、在同一巷道内,设备和人员在一起工作,也会威胁到运输系统的安全。

三、造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操作人员能力水平不足

机电设备的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这是导致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的工人未经正规培训就直接上岗,并不具备专业机电知识。在对设备安全操作方法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违章操作、野蛮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些工人也不具备即时排除危险和进行补救的能力,给矿井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管理者安全意识的淡薄是酿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由于企业未对安全基础工作加以重视,操作人员的资质核审就沦为了走过场,安全培训也过于形式化,对工作实践不具备指导作用。对以往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进行彻底的追究和广泛的宣传,使操作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此外,要确保生产的安全,必须健全和落实机电运输工作的责任保障制度,但一些矿井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不到位,机电运输安全作业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而事故一旦出现,也必然会造成责任认定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造成危险的恶性循环。

(二)客观原因

1、工作环境较差

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条件、巷道空间和供电状态等。以空气条件为例,由于井下作业的空气成分包含有大量的瓦斯、灰尘和水分,既容易使电机受潮而发生腐蚀,也可能因操作不慎引起火灾甚至爆炸。而巷道空间的狭窄对设备的运输、安装、检修都会造成不便,设备间相互干扰和影响,使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巷道坡度等问题还会引起设备的倾倒、滑移问题,对运输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机电运输设备在运行中存在较大的负荷变化,易发生短路问题,加之随着掘进的深入,供电电压不断升高,高压线路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2、设备质量较差

设备运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操作环境的影响而老化,电缆可能在潮湿、腐蚀性的空气中发生表皮脱落,随之而来的火花可能导致空气中的瓦斯爆炸,而提升设备中使用的绳索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也常出现失效等问题。可见,若不进行充分的设备维护,运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确保煤矿机会运输设备安全的策略

1、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

健全制度首先要从树立、深化安全责任意识开始。应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知识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职工的岗位业务培训,将业务培训与安全培训联系起来,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帮助职工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在熟悉操作规范的同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模拟,使其必要的具备危机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要落实工作人员保障制度,使职工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以人性化的奖惩制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2、做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

矿井运输设备的质量是保障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加强对矿井机电运输的检修,及时维护和更换设备。在矿井机电运输工作中,要及时对老化的电缆、绳索进行更换,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不留死角。针对易老化的电缆、绳索等应每天进行检查检修,不能等出现安全隐患时才更换。要保障人员安全设施的设备质量,特别是人车等设备要定期检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必须及时予以排除。使各种设备、配件都时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实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3、改善矿井巷道工作环境

要尽力改善矿井的工作条件,为运输工作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为保证井下环境干燥舒适,降低空气中的瓦斯含量,减少固体粉尘的含量,应建立良好的井下通风系统,并增加必要的除尘设备,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比例,尽可能避免因恶劣的空气环境而导致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应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用电管理工作,安排固定工人巡查维护井下线路,尤其是要经常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处理。为进一步确保井下用电的安全性,应在电路系统中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保证整个供电线路的绝缘良好,从而减少和避免漏电、短路及线路超负荷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卓雄.浅谈煤矿机电运输事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

[2] 张留喜.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问题的探讨.煤炭技术.2010(02).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一通三防

煤矿开采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矿业生产工作,因为其开采工作基本都在矿井这个相对密闭空间内进行,而且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瓦斯和粉尘,兼之煤本身就属于可燃物,所以生产时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可能相当高。这种客观条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各个煤矿企业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保障生产安全,而这些措施共同的中心就是“一通三防”。不过,并非所有企业所采取的“一通三防”措施都是有效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煤矿的实际生产中层出不穷,这为各个煤矿井的安全运作埋下了隐患。

1 以“一通三防”为中心的煤矿安全工作概述

1.1 煤矿通风工作的技术特征

煤矿通风工作最大的特征就是对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换言之,只要煤矿开采工作在进行,通风系统无论如何不能停止工作。为此一方面要保证主要通风机的质量和规格,满足矿井生产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主要通风机数量,以保证一台出现问题时有备用风机可用。

1.2 粉尘防治工作的技术特征

粉尘在煤矿的生产中无可避免,其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多吸入粉尘会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二是降低作业场所能见度,给作业人员造成危害;三是积尘过多可能引起爆炸。因此其防治应分两方面,一方面为下矿的工作人员准备防尘口罩等防尘装备,另一方面通过增强通风、架设防尘管路等手段降低粉尘浓度。

1.3 火灾防治工作的技术特征

煤矿井属于一个半密闭环境,其空气具有闭塞特征,兼之易燃物过多,是火灾的高危区域,因此防火措施应从防、控、灭三方面同时着手。对电气设备等易起火的设备和易着火地区进行防火处理,降低火灾发生几率;针对主要通道和设施安设消防洒水系统等火情控制设备;在矿井各处准备灭火器材,保证一旦火灾发生能够迅速应对扑救。

1.4 瓦斯防治工作的技术特征

煤矿瓦斯的煤矿五大灾害之首,因此除了通风疏导外,重点在于对浓度的监测。需要为所有下矿人员和所有矿井区域配备瓦斯浓度的检测装置,并设置报警系统。在检测装置方面,要准备固定式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光学瓦斯检测仪器等,前者安装在矿井的重点区域,后两者则由矿工随身携带。在报警系统方面,要与检测仪器联动,一旦上述三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超标,都要能触发报警系统发出警告。矿井内的工作人员一旦接收到警报,必须立刻停止工作,迅速切断工作区域内及回风巷的所有电源。

2 以“一通三防”为中心的煤矿安全工作问题

2.1 安全意识淡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在员工招收方面普遍存在流动性强的现象,这种员工不固定的现象令整体的安全意识被大幅削弱了。许多新入员工对煤矿的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对“一通三防”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一问题通过种种细节体现出来,比如,员工缺乏防尘意识,下矿不戴防尘口罩;员工缺乏防火意识,将电气设备随意放置;员工缺乏防瓦斯意识,不开瓦斯传感器就开始工作等。

2.2 安全技术落后问题

部分煤矿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对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空有“一通三防”的安全制度,却得不到执行和落实。有些企业的“一通三防”相关设备老化落后,达不到安全要求,有些企业甚至干脆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比如矿井的通风工作,正常情况下需要两台主要通风机,一台用于在平时供风,另一台用作备用,以免一台故障停运时因通风中断引发安全事故,但许多煤矿企业出于资金考虑都不配备备用的通风机。又比如瓦斯防治中必备的甲烷传感器,有些企业所用的传感器都已是好多年前的旧型号,兼之缺乏检修,实际的灵敏度很低。

2.3 安全技能匮乏问题

如前文所说,如今的煤矿企业缺乏固定的老员工,这种情况除了引发安全意识淡薄外,还对员工的素质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入员工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一些安全技能过硬的人员,但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安全技能相当匮乏。具体体现为对安全操作的规程完全不了解,或者不会使用安全设备等。举例来说,部分员工缺乏防火技能,当火灾发生时非常茫然,找不到正确的安全通道和安全区域,也完全不会操作灭火器材;部分员工不清楚正确的安全操作顺序,当瓦斯超标警告响起时不知道应先关闭一切电源。

3 以“一通三防”为中心的煤矿安全工作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有关煤矿生产的安全教育要注意安排宣传教育周期,宣传周期必须与员工的流动周期相配合,保证每批员工入职后最先接受的都是安全教育。这样才能令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不会因人员流动而被削弱。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将“一通三防”的理念和具体章程细致化,让每个员工都能理解每条章程的具体意义,而不是将其当作单纯的制度,这样才能让他们不至于因不理解而忽视某些“一通三防”的执行细节。

3.2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安全设施

煤矿企业不能因汲汲于小利忽视对安全设施的投入,要知道一次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很可能根本不是企业所负担得起的。因此,企业应设立用于“一通三防”工作的专项资金,根据煤矿井的特点购置必要的安全设施。此外要订立定期的安全设施检修制度,对老化、失效、过时的安全设备要及时更换,比如携带式的瓦斯、氧气、一氧化碳检测仪、各种灭火器材等。

3.3 开展人员培训,增强安全素质

依照员工的流动周期设立安全培训机制,保证全体员工在下矿之前都能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技能训练。培训内容包括:保证员工不会搞错安全操作顺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对矿下的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各种安全器材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安全培训不能走形式,要确保最终目的得到落实,每个员工都应确实掌握培训内容,不能只是参加过和培训过就敷衍了事。为了提升安全培训的效率,可以在事前对员工的素质、能力加以调查,由对“一通三防”有所了解、安全素养较高的员工带领素质较低的员工下矿,这样既能提升培训效率,又有助于安全技能的实践。

4 结语

煤在我国依然是重要的一次能源,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矿的生产对我国仍将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的实际生产工艺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这就为“一通三防”工作提出了动态化发展的要求。煤矿的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把安全措施积极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技术相结合,令“一通三防”工作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同时发挥出更多、更广的应用价值,提升我国的煤矿生产水平。

总之“一通三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一通三防”搞的好与坏,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关系到矿井的安危,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一通三防”工作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目标,克服厌战情绪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脚踏实地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泽中,刘伟.一通三防的预防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J].山西建筑,2007(4).

[2]董剑锋.浅析现代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与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14).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4篇

一次非自然灾害的安全事故发生,主要取决于“人”和“物”两个因素。在煤矿生产活动中不仅要人增强安全意识更要排除物的安全隐患。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得到排除,必将发生安全事故!

一、人的因素

第一,一个企业必须建立、建全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产过程中必须让制度真正落实到位,让制度起到真正约束人行为的作用。

第二,加强职工培训,避免因操作失误或错误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很多事故的发生,挖其根源,就是职工不懂、或稀里糊涂的去做所至。因此要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从根本上要保证从事煤矿一线工作的职工要懂得如何去做、如何做才安全、如何做才能不产生安全事故。

第三,对于文化素质低的工人来说,如果只单单注重培养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就不能从源头遏制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因为工人是煤矿企业的一线从事者,那就需要煤矿的各级管理人员,认真的将国家的有关煤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程措施向煤矿职工讲解清楚。让广大职工懂法、知法,让他们了解规程措施的内容和安全要点;让他们做明白事、干放心活,杜绝违章作业。只有他们真正的掌握了工作技能、懂得了安全知识、理解了安全事项、培养教了本质安全型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事故、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一个有利的人为条件!

二、从物的因素

第一,物就是广大煤矿工人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工作环境的好坏、现场有无安全隐患,是衡量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如果现场明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而不加以整改,任其发展,那么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因此,作为煤矿管理人员及广大煤矿工人不但人要做一个本质安全型的人,而且要用这种安全意识去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只有隐患得到了真正的排除,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

第三,威胁着广大工人的物环境主要是水、火、瓦斯、矿尘等,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广大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

全矿加强安全培训管理,遏制水火瓦斯矿尘危害

一、水灾

第一,遏制水灾的发生,必须根据地质人员及测量人员对积水区的位置、积水量进行定位后,施工部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制定专项的探放水措施,坚持做到有凝必探,先探后掘的措施。绝不许盲目追求进尺不进行探放水工作或不按规程措施要求进行探放水。

第二,只有在确认巷道前方无积水时,才能组织人员在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火灾

第一,火灾对于煤矿而言,是一个恶梦,矿井一但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其危害程度是毋庸质疑,它有可能将矿井局部或全部破坏

第二,井下火灾的发生有很多原因:自燃发火、爆破明火、电着火、摩擦着火等,因此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为了有效的防治火灾,在井下容易着火的地点必须按规定要求采用阻燃材料支护,胶带、电缆采用阻燃式,并且要配备足量的砂箱和有效的灭火器。

第三,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的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同时在第一时间将火情向有关人员或部门汇报清楚从而为营救工作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瓦斯

第一,煤矿必须建立、建全瓦斯抽放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对瓦斯管理时时动态的监管。

第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瓦斯超限不作业,杜绝火源、杜绝瓦斯聚积;严格执行先抽后采、先抽后掘的方针,为广大煤矿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

四、矿尘

第一,在掘进或采煤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井下工作空间有限粉尘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将长时间漂浮在井下的各个空间,对矿工的身体健康和机械设备的磨损带来巨大的危害。有些矿尘在一定的浓度下还能参与瓦斯爆炸,如不对矿尘进行及时的消除,将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第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湿式打眼、炮眼装上一定的水泡泥、爆破前后对作业地点洒水降尘,各转载机处安装喷雾装置,防止粉尘飞扬等措施。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铸造行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铸造行业近年已列入“高危企业”,企业承担风险大,“落实主体责任”压力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瓶颈,就是如何掌控“动态管理”因素的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

(1)确定“隐患人”。同样事故二次以上者;不同事故三次者;重大事故一次者;警告二次以上者;违章操作三次者。(2)建立安全行为细则。分二项、三序、二重点。即机械操作项与个人行为项;熔炼、浇铸和清理工序;变电所与电炉二个重点。建立个人行为安全准则;工序安全细则;变电所安全管理、电炉安全检测内容等安全运行措施。(3)天天“念经、做操”,控制人的操作行为。组织员工念好经做好操。“念经”就是:熔化序、特注意;控制室、人不离;开炉前、先查看;水电表、必看好;前炉衬、班必查;液压站、试翻转;用冷炉、紧水管,起炉时、听异声;加料时、用磁吊;不明料、要扔掉;漏铁水、先断电;规定板、天天看。安全会、记录请;抓培训、不放松;新安法、有亮点;思维变、守红线;预防好、事故跑;念好经、安全保。做操就是“吊车指挥手势”:手心向下摆,吊钩向下落;手心向上扬,吊钩向上起;手心向上摆大臂,吊钩快速向上起……

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措施

经过“爆炸、火灾、毒气”危险辨识,确定隐患点:熔炼与浇型过程(爆炸隐患);醇基涂料与油漆、木型模具的管理(火灾隐患);粉尘、噪声(有毒有害)。(1)熔炼与浇注过程(爆炸隐患)。中频电炉熔炼本身就构成了重大危险“隐患点”,生产环境中“水、火、电”为一体的工作运行原理的特点,决定了每道工序环节上的检查,不允许有点滴差错。1)无论炉体炉衬还是冷却水管线,热胀冷缩,如果处理控制不好,会经常出现设备故障,也会带来隐患和险情。如炉衬产生裂纹、炉领横裂纹;内水循环接口渗漏水滴,打火崩坏线路原件等;2)电炉运行系统水路汽化问题,往往被人忽视。只要设备设定水路分离器,就要控制、监管它。因水温过高而产生了汽化,汽化现象会导致炉体感应圈被熔化而发生险情;3)翻转系统如果不是机械传动系统,靠油压来完成的电炉易燃,最好采用“水基乙二醇”,阻燃、安全。(2)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漏炉事故,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1)漏炉了,第一步快速切断炉体电源;迅速将炉中铁水出炉,一定保证炉内铁水高度低于漏点再去做排险处理等工作;2)漏炉了,铁水与水碰撞一起而且产生爆炸情况,先逃生再断电、断水,为了防止周围火灾发生,要快速切断周围电源,打开消防水带迅速,降温、灭火;3)漏炉了,翻转系统又失灵了怎么办?先快速切断电源,采用耐火泥杆从炉体外部堵漏点。(3)醇基涂料与油漆、木型模具的管理(火灾隐患)。铸造企业所用易燃易爆化学品种类很多,火灾防患不容忽视。易燃物品周围10米之内严禁烟火,张贴禁火标志,加强火源管理,做好应急管理,尤为重要。库内、现场引燃易爆品的存量大小决定了“危险隐患源”等级,库房每周上报一次进货量、库存量。做到严格管理,如:库房上锁,领用者签字、下班前剩余料返回库内,库房监督,双方确认。

3控制作业环境措施

铸造作业环境粉尘大、噪声大(有毒有害),温度高,控制作业环境不当,容易产生矽肺、噪声性耳聋、中暑等职业病。重点放在“预防为主”,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做好危害因素告知、职业病现状评价、员工体检,加强个体防护等工作,采用伸缩式打磨室、喷漆室等除尘措施,大大降低了打磨室的扬尘,漆雾的污染,效果良好。

4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生产管理“检、落、检、罚”。强化“检、落、检、罚”不断地重复次数,“强制性”的全覆盖、零容忍贯穿着全过程作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主攻方向,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目标。(2)突破铸造业安全生产管理难点。1)人的思想行为。人员流动突出、技术人才断档、一线员工文化底子薄;落后的生产工艺,原始的操作方法,根深地固的不良行为,给管理带来难点。采用心灵上和自然引导的方法,企业与员工的安全管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因此从各自角度加强管理,杜绝、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2)从改变作业方式及技改投入上分析。陈旧的作业方式及“技改”投入不足,是产生安全隐患的根源。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企业家大胆创新,采用智能机器人代替工人做一些危险大、重复性、简单的体力劳动,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本质化安全生产。(3)安全管理“细致入微”。从铸造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看出,突显了“烫爆砸、粉噪火”预防特点,从源头微细环节入手,无论什么类型“隐患”,都应遵循“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分析,得出安全的方法、措施。要坚持分类、分项、分级、分层、分组、分最小单元去做,用最精细思维方式,不放过微小隐患的预知内容,去获取100%安全的“零事故”目标。(4)抓培训不放松。普遍存在着依赖性较强,一级压一级,遇事紧张一段时间,连讲代查再整改。过了“紧张期”反弹回原点,习惯性违章冒险操作时有发生。抓培训不放松,注重“反复性”培训,分步骤、分级、有计划地对人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等进行培训,用新的刺激方法刺激员工大脑,接受安全生产知识。掌控“动态管理”因素的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振涛 单位:沈阳东北铸造厂

参考文献: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以及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成长,工作人员在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中常常出现一些危险事故,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勘查工作人员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同时也阻碍了金属勘探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分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并对其给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在近些年也在不断增加[1],这种情况的出现推动着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增加对于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强化相应的安全管理,以此来提升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矿业的发展与进步。

1安全隐患在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具体情况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吉林省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矿种,而有色金属占据了大半个矿种,其中包含锌、铜以及铅等十多种矿藏。这些矿藏的发现离不开由地质勘查人员,对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还存在着许多安全事故,并且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来,下表为2013年以及2014年内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安全事故情况[2]。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事故倒数与死亡例数也将以增长的趋势出现,为此,对有色金属中矿产地质勘查的安全隐患展开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主要的隐患分为以下几类,其一为粉尘隐患,当对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进行爆破以及运输时,一般会出现较多的粉尘[3],而粉尘则是导致工人产生各类疾病的基本因素,也是矿产勘测的主要危害之一。其二为坍塌隐患,此隐患是由于外力作用无法完全超出物体极限强度,而使得物体结构失去平衡所致的,这会导致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时形成相应的坍塌事故,并对物体带来一定的挤压危害,严重的也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其三为物体打击隐患,这主要指的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得物体产生打击,从而对人身带来一定的危害。物体打击隐患不包含超重机械或者坍塌等相关打击危害。其四为高处坠落隐患,此隐患是由于坠落所引发的伤亡事故,并在露天作业中较常见。其五为火药爆炸隐患,在对矿山加以建设时,会运用到大量的炸药,而当炸药在使用或者向井下运输时非常容易引发爆炸,并对人体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害。

2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将安全管理置入企业发展的规划中去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指导方针,把工作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产之间的关系[4]。安全生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让企业得到平稳发展则必须加强对安全的重视度。安全其实也属于一类优良的投资,它也具备相应的商业价值。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其中的赔偿费用、医疗费用以及管理费用合计起来仅仅只是事故损失的一小部分,而相关隐性的费用是我们无论预估的,比如法律诉讼、生产损失、公众形象损失以及劳资关系等。

2.2加大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

根据相关政策来看,在地质勘探项目立项报告当中需要有具体的安全内容,项目设计中也要有职业安全专篇,同时,展开项目实施的基本计划也需要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为此,在具体的项目实施当中要保证安全的投入,确保安全设施以及设备完善到位。要根据具体的规定为职工发放基本的劳动保护用具,监督以及教育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来使用以及穿戴保护用品。此外,企业还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5]来为工作人员办理社会工伤保险,同时还要缴纳相关的保险费用,确保工作人员的合理权益,使具体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

2.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创建相应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所以,企业要加强工作人员以信基本负责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新员工要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并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记录,创建具体的培训管理档案。对于一些特种工作人员以及专职安全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计划,合格后才能上岗就业,而且还要对其展开定期的培训。同时,企业还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宣传安全教育,比如黑板报、电视、报纸、网络等。创建明确的奖罚制度,在基本的经营考核上,企业可以对绩效工资加以完善,把安全问题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4增强勘查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如果工作人员在野外进行钻探,必须对钻塔安装相应的避雷装置,戴好安全帽,根据具体的安全规程展开操作。当工作人员在槽探工作或者浅井工程时必须在完成编录、取样以及观察后进行回填。在坑探的过程中必须将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确保巷道及时通风,设置相应的安全出口等。只有将安全措施实施完善的前提下,方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

3结束语

近些年以来,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的基本体制也在不断地革新,在地勘单位属地化之后也朝着企业化转变。不管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以及经济体制发生怎样的变化,安全问题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这也是确保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晓伟.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36.

[2]郭正华.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6,21:225.

[3]崔献华,崔凤.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4:86-87.

[4]叶文忠,谭少初.浅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1:138-140.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通风安全;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煤炭开采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煤矿开采技术和生产效率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人们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消除粉尘以及瓦斯的有效手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煤矿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制约矿井通风的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对策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

经过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调查发现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人为方面的因素。在这两类因素中,主要是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一)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所谓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煤矿现有设备状况。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瓦斯涌出量过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开拓、开采范围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也大或者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大,瓦斯涌出量就大,瓦斯涌出量的增加会增大安全生产的风险。二是煤层地质结构复杂,在开采中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存在严重的爆炸性粉尘危险,自然发火也极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探讨煤矿自身制约因素,这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煤矿通风网络不稳定,通风系统还很不完善;二是防尘设备不健全;三是通风能力不强,无法进行有效通风;四是机电设备的不完善。

(二)人为方面的因素。所谓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二是对通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安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四是管理技术滞后。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经营中,长期存在着一种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煤矿管理者经常采用高工资的方法来激励井下工作人员,使得井下工作人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采,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煤矿员工对煤矿通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些煤矿员工虽然意识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但是对于煤矿通风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煤矿通风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最终导致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的薄弱,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会使得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最终失效。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缺少安全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技术的不到位是制约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会导致通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被动型。

预防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就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专门对策。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重点是要做好人为方面的预防工作。

(一)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经过认真分析,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重点是要做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保持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转正常。二是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 “三专两闭锁”,严禁无风、微风或违反作业规程的串联通风。三是要严格控制粉尘,在各转载点安装防尘洒水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四是要保证瓦斯监控系统有效,瓦斯监控探头要及时调校。五是要做好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估工作。六是要优化生产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坚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七是要加强采空区、盲巷、旧巷管理,及时打上密闭或栅栏,同时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八是要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

(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上文提到人为限制因素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也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笔者认为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建立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三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要重视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保证煤矿员工的合法利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实行轮休制度,要实现煤矿员工的全面发展。

(2)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想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通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去。

(3)要努力提高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炭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通风管理的培训工作,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瓦斯事故就是责任事故的”思想,重视煤矿通风。

(4)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通风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矿企业重视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为方面的限制因素,煤矿管理人员要重视人为方面限制因素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晓风. 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工业设计. 2012(02): 267.

[2] 薛才华.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 硅谷. 2012(24): 177-187.

[3] 郝峻清.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 科学之友. 2012(14): 98-99.

[4] 梁尤庆.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04): 113-115.

粉尘爆炸安全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问题;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结合油田公司电力系统高压的安全生产现状,用安全管理理论中有关方法,分析系统各部分中存在问题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并找出应重点防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2. 对电力系统高压问题潜在的危险、危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系统发生各种危险危害事故的可能性。

1.3. 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找出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安全制度的高压安全问题,提出消除隐患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整改措施及建议,确保油田电力高压系统的持续安全生产。

2.高压安全管理问题的辨识与分析

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因素是指系统(人、机械、材料、设施、工艺、环境)中存 在的,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根据危险源理论可知,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完全消除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危险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2. 区域位置及平面布置危险性识别和分析

2.2.1. 区域位置

从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等安全角度考虑,应避开易燃、易爆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位置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应考虑防污、防水、灭火、防雪、防振、防雨的要求;应有满足消防要求的通道。

2.2.2. 总平面布置危险性分析

变电所其平面布置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建造,各构筑物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油田道路与变电所连通方便,变电所内有消防车道为消防提供便利交通,且有 2.2m 高实体围墙保护,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3. 电气设备及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2.3.1. 变压器火灾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油浸式变压器运行存在着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原因有:绕组绝缘损毁产生短路(如老化、变质、绝缘强度降低、焊渣或铁磁物质进入变压器、制造质量不良等)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变压器绝缘油在储存、运输或运行维护中不慎而使水分、杂质或其他油污等混入油中而进入变压器内,会造成变压器内绝缘油的绝缘强度大幅度降低。当其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短路。

2.3.2. 断路器缺陷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断路器连接部分发热、闪弧,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使其相间、对地短路,甚至爆炸着火;操作电源电压降低,熔断器熔断,辅助接点接触不良,引起断路器故障时拒动;断路器内部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短路事故;小动物、金属杂物跨接或单相接地,引起闪弧、过电压、相间短路,使断路器爆炸。

2.3.3.过电压保护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变电站设备及建筑物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避雷装置,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避雷器老化受潮,在雷雨天气产生雷击电位,使雷击电流增加,可能导致设备爆炸、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2.3.4. 绝缘配合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目前,设备绝缘子的爬电比距满足相应的污秽等级要求,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且维护的难度、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污闪、短路等事故的风险加大。

2.3.5. 变电站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站内控制系统采用手动控制,控制系统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安全、可靠要求。保护和控制元件采用电磁继电器,灵敏度低,可靠性差,技术和性能落后,运行维护不方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对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

2.4. 安全管理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合理,并经过培训上岗,能够满足管理要求;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齐全;特种作业人员均取得了操作合格证;日常管理规范,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各类安全记录、台账齐全。总之,安全管理规范、到位,符合法规,满足日常管理要求。

2.5. 供电线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5.1. 架空线路倒杆、塔事故

输电线路杆、塔受到特殊地形、气象条件的影响(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导线、地线严重覆冰或导线舞动的特殊地区),杆、塔选型不合理或强度不够,引起倒杆、塔事故。

2.5.2. 雷电危险性分析

雷电可能会引起过电压,造成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绝缘击穿损坏,不仅中断供电,甚至引起火灾。具体形式有直接雷击过电压,雷电反击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和雷电侵入波。一次设备落雷还可能会对二次设备造成危害,造成保护,远动,通信等装置损坏。

3.高压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2. 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制订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投入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体系、安全管理应急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管理奖惩体系、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等,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水平。

3.3.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结束语

鉴于存在上述诸多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如果继续带病运行,发生停电、火灾事故或人身触电风险很大,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事故风险概率会成倍增加,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损毁,而且将影响到吉林油田供电可靠性,将给吉林油田生产供应和矿区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应尽快对现有系统设备及、线路进行全面的改造或重建。

参考文献:

[1] 温澍萍.浅谈电气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