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烤烟烘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宋朝鹏 李富欣 陈少斌 樊军辉 宫长荣 (6)

山东省沿海地区蔬菜生产现状及出口发展战略齐林 韩惠芳 周勋波 宁堂原 (9)

我国主要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程明芳 何萍 金继运 (12)

脱落酸与赤霉素对瓜尔豆叶片光合作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周玲 魏小春 郑群 马萍 (15)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侯慧芝 吕军峰 张绪成 杨如萍 郭天文 (21)

伊贝母根系分泌物对其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王英 凯撒·苏来曼 李进 张云玲 朱国强 (25)

杂交中稻组合在长江上游不同地域种植全生育期的预测方法研究 徐富贤 陈应平 阎运德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芝 (29)

大豆转化过程中的褐化现象研究李海燕 刘淼 武小霞 韩英鹏 李文滨 (33)

京郊不同生态区玉米雨养旱作生产降雨保证率分析宋慧欣 叶彩华 王克武 郎书文 (36)

草地早熟禾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苗化感影响的研究王玉娟 刘婉娈 康英 董宝龙 龚束芳 (40)

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宫秀杰 于洋 钱春荣 马军韬 赵杨 姜宇博 (43)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朱霞 胡勇 王晓丽 陈诗 (46)

盐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叶片和根中Na^+、K^+、Ca^2+及脯氨酸含量变化的研究韩金龙 徐立华 徐相波 王同燕 周柱华 邢燕菊 丁一 (49)

春大豆荚果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其组分变化研究宫纪娟 金喜军 龚振平 马春梅 (53)

北方粳稻不同品种产量及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研究郑旭 徐正进 张喜娟 卫大明 (57)

种植环境和施氮水平影响粳稻稻米铁、锌矿质元素含量文建成 汤利 谭学林 李少明 张忠林 金寿林 陈丽娟 (61)

吉林省26份主推玉米杂交种的苗期耐盐碱性分析张春宵 刘晓鑫 周波 郝东云 李文华 李晓辉 (66)

硫酸锰浸种对马铃薯幼苗的影响林晓影 马光恕 廉华 王彦宏 (70)

水分胁迫对内农大莜1号裸燕麦品种生长指标的影响赵海超 刘景辉 任永峰 张向前 李倩 王莹 (73)

刈割方式对皖北地区大麦饲用品质的影响李焰焰 方彭华 张晓涛 董召荣 (76)

铁皮石斛茎段离体初代培养研究李进进 (79)

玉米DH系的表现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魏俊杰 陈梅香 刘志增 陈景堂 祝丽英 (81)

渍涝胁迫对芝麻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张根峰 张翼 (84)

基因枪介导法转化苎麻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研究宫本贺 熊和平 马雄风 喻春明 王延周 (87)

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申晓慧 张敬涛 姜成 刘婧琦 邱磊 (91)

性信息素在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监测上的应用杨健 宁国云 (93)

两种类型的低温对广西玉林冬季免耕马铃薯的影响陈国保 夏小曼 李永平 (95)

高寒地区菜用豌豆丰产栽培技术马振君 (99)

半干旱地区苜蓿旱作播种技术研究赵萍 赵功强 马莉 (100)

青海省海西州无公害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曹永久 赵花兰 (103)

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优化集成技术陈少珍 罗文斌 汤浩 郑龙川 吴龙井 (105)

烟台小麦高产创建问题及技术对策王廷利 林建材 陈红 (107)

河南棉花“麦后大苗移栽”栽培技术孙文喜 焦宏廷 胡亮 李莉 周大旺 王安民 彭浩 (110)

厚皮甜瓜新品种春红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庞国新 沈爱民 马建辉 郭增志 张恭 (112)

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杨丽敏 赵海新 陈书强 孙海正 郑义方 庄同春 (113)

玉米单交种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杨力 张治安 黄晶 李娜 (115)

蓖麻杂交种晋蓖4号的制种技术张宏斌 郭志强 王宏伟 李红玉 曹越 王宙 (118)

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豫农416的选育刘万代 尹钧 张文杰 吴宝红 (120)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中单28产量及若干生育性状的影响刘桂芝 郭保林 (122)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漯薯6号的选育刘志坚 张勇跃 秦素研 李建国 (124)

大豆新品种吉农2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王振民 谷岩 刘吉利 康波 邓少华 (125)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中优335的选育刘立雄 陈新民 王德森 何中虎 张运宏 (126)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的选育唐保军 丁勇 李会勇 李丽华 王利锋 赵发欣 (127)

高油大豆新品种冀豆19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赵双进 张孟臣 杨春燕 蒋春志 刘兵强 (128)

新春寄语 (I0001)

水稻花后物质流转研究进展胡钧铭 江立庚 丁成泉 张玉 谭秦亮 韦登文 (1)

水稻微量元素硒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余守武 陈合云 郑学强 范天云 马德高 闫川 陈珊宇 (6)

黑腐病菌对抗感不同花椰菜品种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吴晓丽 李巧云 解备涛 吴慧玲 (11)

不同品种苜蓿芽期对重金属镉的耐性研究梅丽娜 袁庆华 姚拓 王瑜 (15)

根际低氧胁迫对番茄植株叶片和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赵旭 李天来 孙周平 (19)

甘蓝型油菜MYB4基因RNA干扰载体构建王玉明 曹廷 冯瑜 柴友荣 (23)

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对大豆不同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徐鹏飞 王萍 吴俊江 张淑珍 范素杰 李宁辉 王欣 (28)

湖南烤烟化学成分与焦油的相关、通径及回归分析汪修奇 邓小华 李晓忠 汤层层 张洁清 (32)

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孤雌生殖的诱导效果王俊强 赵念力 钱春荣 宫秀杰 于洋 王振华 (35)

玉米倒伏后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分析袁刘正 柳家友 付家峰 吴伟华 闫海霞 赵月强 李潮海 (38)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钱永德 刘丽华 李红宇 郑桂萍 刘崇文 (41)

中单808和丹豆14间作系统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比较分析李妍妍 丰光 齐华 黄长玲 (44)

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的诱导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王萍 张淑珍 李文滨 王罡 季静 (50)

韩国玉米材料选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 于明彦 许明学 柳迎春 刘广新 代秀云 夏远峰 刘爱华 (54)

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后子粒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差异分析张亚军 张林 周艳春 王振华 (58)

黑龙江省年有效积温变化趋势和大豆温度生态适宜性种植区划杨显峰 杨德光 汤艳辉 王振华 (62)

脲酶抑制剂NBPT对马铃薯幼苗生长的影响韩婷婷 孙庆元 宗娟 李阳 (66)

几种分析方法在玉米丰产与稳产性分析中的应用宋军 余桂容 杜文平 徐利远 (69)

超级稻吉粳88再生体系的建立李楠 柳青 蒋世翠 王义 张美萍 (71)

不同类型啤酒大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的SSR分析蒋玮 漆燕玲 梁守翠 (76)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刘峰 李建波 (81)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张德军 (83)

山东省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发生调查解析张吉凯 牟建英 冯志波 王振华 吴海燕 (86)

不同药剂对稻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冯成玉 张维根 陆晓峰 (9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赵秀梅 张树权 李维艳 沈凤云 (93)

国家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的建设研究连灵燕 王建华 孙世贤 (95)

不同药剂浸种对燕麦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牛瑞明 吴文荣 吴桂丽 赵石云 (99)

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的选育与应用邹剑秋 朱凯 王艳秋 杨晓光 (101)

粳稻新品种吉科稻5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李开忠 田奉俊 孙艳梅 黄文 陈殿元 曹海珺 朴燕 (105)

不同连作年限对玉米制种产量及其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肖占文 王多成 闫吉治 程红玉 (107)

扬辐麦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何震天 陈秀兰 张容 王建华 王锦荣 (109)

大豆新品种欧科豆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王振民 刘吉利 谷岩 康波 邓少华 (111)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龙粳25的选育王瑞英 (112)

高β-葡聚糖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任又成 (113)

读者来信 (106)

温室香瓜高产栽培技术海宏文 (114)

迷迭香高产栽培技术谢阳姣 谭军 时显芸 董建平 何志鹏 (116)

耐密型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吉科玉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陈殿元 周岚 于海燕 李盛旻 (118)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花培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康明辉 黄彦京 海燕 赵永英 张丹 相志国 (120)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丰56及配套栽培技术赵桂范 (122)

牧草新品种农菁6号无芒雀麦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申忠宝 邹德堂 张月学 张瑞博 潘多锋 李道明 王建丽 (123)

密云县春播玉米新品种中单28播期试验郭保林 刘桂芝 (124)

马铃薯新品种民薯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杨有仓 (125)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 王素英 刘金荣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蒋自可 李冬花 (127)

水稻可持续发展综述徐德利 陆建飞 (1)

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族水稻种植的现状及挑战赵月 冉景丞 (4)

基于专家对我国粮食增产技术发展重点的调查分析董文 高旺盛 (8)

山东省现代农作制分区及其结构特征高鹏 耿广坡 王华伟 李增嘉 宁堂原 (11)

水稻苗期耐冷QTL的图谱整合刘涛 王敬国 刘化龙 邹德堂 (1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张庆贺 王斌 蒋凌雪 邱丽娟 陶波 (20)

小麦抗病性与气孔特性关系初探魏爱丽 董惠文 李雨春 畅志坚 (23)

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分析李睿 赵姝丽 毛艇 徐正进 陈温福 (26)

油菜产量的气象模拟分析王文军 童明达 唐继云 (30)

马铃薯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白艳茹 马建华 樊明寿 (34)

低温胁迫转CBF3基因烟草生理生化响应刘荣梅 李凤兰 胡国富 徐永清 魏琪 胡宝忠 (37)

一株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臧海莲 熊明华 成小松 李艳春 潘俊波 李春艳 (40)

干旱对小麦幼苗脂类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伏毅 戴媛 谭晓荣 万谦 (45)

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吉彪 李晶 商文楠 陈龙涛 李馨园 魏湜 (50)

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张武 (54)

燕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宋秀芳 倪汉文 (56)

马蔺V-ATPase c亚基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付慧娟 周爱民 车代弟 王金刚 (60)

温度和离体失水胁迫对开花期水稻花粉粒活性的影响易婧 王石华 谭学林 (64)

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的影响刘立雄 (69)

旱地籽瓜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的降水利用效率刘广才 杨祁峰 刘生学 王彩斌 林淑敏 (72)

8个紫花苜蓿品种多年草产量比较张瑞富 杨恒山 包宝君 王俊慧 张丽妍 (78)

关于召开“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 (59)

齐齐哈尔地区甜菜褐斑病调查与分析李永刚 马凤鸣 (82)

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筛选试验胡尊艳 (85)

对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分析与思考刘洋 赵正雄 (87)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环境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石磊 王朝云 易永健 聂兆君 汪洪鹰 李懋 (90)

不同耕作方式对成都平原麦稻轮作模式下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闫宇翡 李少昆 李玉鹏 王玉霞 (94)

春马铃薯—中稻—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余文畅 余贵先 陈振华 刘克荣 雷昌云 淡育红 秦前锦 (97)

混播方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李晶 李伟忠 吉彪 陈龙涛 魏湜 冯淑华 (100)

承德高山地区越夏水果型黄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王书信 蔡学国 (104)

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龙粳20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孙海正 徐希德 孙淑红 赵凤民 王立楠 薛菁芳 杨丽敏 (106)

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6号栽培技术要点刘效华 杨文雄 王世红 (108)

油研599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林卫红 赵继献 程国平 徐春 (109)

水稻新品种龙粳2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刘乃生 宋成艳 王桂玲 周雪松 (111)

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豆不育系昆虫传粉技术研究王曙明 王跃强 李建平 李茂海 孙寰 赵丽梅 张宝石 (113)

黄淮南片小麦夏季自然加代育种技术苟升学 王转丽 王可田 王长春 (118)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孙世贤 (121)

水稻新品种昌粳9号的选育及应用杨树红 (12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郑杂棉4号主要特性及高效制种技术刘书梅 贾新合 李宾 李平 (126)

胡麻新品种内亚油1号和内亚7号的选育王树彦 李心文 (128)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管理及安全评价武小霞 张彬彬 王志坤 姜成涛 李文滨 (1)

植物叶片衰老相关研究进展严雯奕 叶胜海 董彦君 金庆生 张小明 (4)

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主要作物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评价 冯良山 孙占祥 曹敏建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杨宁 (10)

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张丰转 金正勋 马国辉 万宜珍 刘海英 徐美兰 (15)

北方粳型超级稻群体生长发育及冠层特征研究孙国宏 徐海 李景波 崔景富 陈温福 (20)

氮肥对超绿水稻齐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阚学飞 赵明辉 隋阳辉 徐海 陈温福 (24)

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陆占国 韩玉洁 扬威 张怀涛 (30)

施钾对寒地水稻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张国发 (33)

含硫复合肥(SEF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张平良 郭天文 段英华 吕军峰 谭雪莲 (36)

春大豆荚果发育过程中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宫纪娟 金喜军 龚振平 马春梅 (39)

水分胁迫对高产杂交稻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影响刘少华 陈国祥 吕川根 杨艳华 (43)

盐胁迫对红小豆种子萌发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于军香 (47)

广西沿海高磷低钾沙壤土种植甘薯氮磷钾施肥效果分析刘义明 吴善威 凌钊 (49)

半夏凝集素基因对油菜的遗传转化及REAL-TIMEPCR分析李淑洁 王红梅 张正英 (52)

不同种源佛手和圆籽银杏种仁的性状变异分析刘胜洪 粱佳勇 黄春源 陈金爱 杨妙贤 (56)

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对晚疫病抗性鉴定娜仁 张笑宇 张之为 杜衍平 赵君 (59)

甜高粱含糖量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王黎明 黄瑞冬 焦少杰 姜艳喜 严洪冬 苏德峰 孙广全 (62)

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Ⅰ)——可溶性总糖含量积累规律的研究马春梅 郭海龙 龚振平 魏丹 迟凤琴 (65)

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程伟燕 李志刚 李瑞平 (69)

模拟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王克武 程明 张建军 周继华 (73)

东北平原玉米主产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杨斌 陈源泉 隋鹏 石彦琴 任军 高旺盛 (77)

氟磺胺草醚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光合速率的影响丁伟 杨隆华 程茁 戴航宇 (81)

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效果测定与评估赵秀梅 崔佳嵋 李敏 谭可菲 (85)

我国小麦区域试验中的问题与对策王继滨 李慧东 李凤云 (87)

11个玉米自交系单穗粒重的配合力分析彭云承 张学超 艾拉努尔 (91)

大豆品种吉林20、30对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分析董岭超 闫晓艳 邱强 杨振宇 李曙光 张伟 闫日红 (93)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宜密度的研究张宇 景希强 王延波 李磊鑫 张红 杨海龙 张宝石 (98)

含较重热带血缘种质川单29的制种难点及制种技术周伦理 (102)

高油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东农53号的选育宁海龙 李文滨 李文霞 王继安 赵淑文 马占峰 (104)

黍子新品种晋黍8号的选育及推广李海 (105)

抗穗粒腐病玉米新品种靖单13号的选育与制种技术黄吉美 敖毅 许世金 刘爱萍 徐春秀 周金娥 (106)

海南百合冬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对策严海 吴挺学 李劲松 (108)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李生荣 陶军 任勇 杜小英 欧俊梅 雷加容 (111)

高海拔地区反季节荷兰豆丰产栽培技术舒建钢 (117)

双低优质油菜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初探吴安平 夏起昕 殷少华 熊飞 胡海珍 (119)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宁粳43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强爱玲 安永平 王兴盛 张俊杰 (122)

新陆早42号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李保成 李生秀 周小凤 董承光 马晓梅 (124)

杂交油菜新品种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陈长艳 程国平 赵继献 任廷波 李杰 张玉清 (126)

马铃薯新品种民薯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郭冬花 (127)

优质水稻新品种龙庆稻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秋菊 李明贤 迟力勇 赵宏亮 邓凌韦 王萍 孟英 (129)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南果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66

双辽市总土地面积284311.7公顷,有林地56897公顷,95%以上为生态林,且树种比较单一,多为杨树。经济林中的南果梨既能够改变这种单一的局面,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南果梨在双辽栽植较早,但结出的果口感和果质不好,没有成功的高产经验。双辽市林业局通过采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试验田实践研究,探索出南果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南果梨5年生产果,逐年增长产量,20年达到盛果期。2005年,在双辽市向阳机械林场栽植南果梨10公顷作为试验田,2013年经吉林省林业工作总站验收成果显著,现南果树是9年生,年产果15万公斤,市场价每公斤2元,总收入120万元,每公顷收入12万元。

1南果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试验工作历程

2南果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2.1果园地的选择

选择防涝、没有轻碱、能防玉米除草剂、并且具有良好的水浇条件的平整地块。

2.2果苗的选择

选择根径为野山梨品种嫁接的果苗,果苗根系要完整、无病虫害,本试验引进公主岭的苗木,较适合本地栽植。

2.3造林季节

北方气候干冷,秋栽容易抽条,影响成活,所以采用春节栽植。4月份待大地解冻之后开始栽植,20号左右栽完。

2.4栽植密度和造林方法

2.4.1栽植密度 株行距3×6米,栽植坑长0.8米,宽0.8米,深0.8米,或直径为0.8米的圆形坑,坑内施农家肥,每公顷6~10立方米。栽植时株距为3×3米,其中包括50%的临时株,是为了保住全苗,保成活后,除掉临时株,变为6×6米。

2.4.2造林方法 采用人工造林。苗木运来后,在栽植前一天, 将选好的苗木主侧根适当修剪,把先端撕裂破损部位剪成平茬,在水中浸泡一夜,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再将浸泡后的苗木根系沾上泥浆,准备定植。

栽植时,要做到根系舒展,苗木直立,然后浇水,采取低灌的方式,低灌能防止地下虫害的发生。第一次浇水要浇透,第3天浇第二次,第7天浇第三次水,浇完水,等水渗下以后,及时埋上土,以保墒情。

3抚育管理

3.1松土除草,适当间种

定期松土除掉园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的光照和透气。可以在苗木间适当间种作物,如玉米、高粱、黄豆、大豆、红小豆、花生等作物,但要注意苗木附近3垄应为低秆作物,以防影响苗木生长,并且间种的作物打药时,要将果苗用塑料袋包好,不要溅到苗木上,打完药后再将袋拿下来。

3.2灌溉施肥

定期对果树进行灌溉,前5年可施化肥,补充N、P、K,同时施农家肥,农家肥采用散施的方式。结果后,只施农家肥,保证南果梨绿色、无污染。

3.3整枝修剪

第一年不用修剪。第二年,树苗长高后,留一个0.8~1米左右干,定干剪口以下留3个饱满芽,每个芽之间要有一定间距。修剪定干分2年完成,幼龄果树采用强枝长放、弱枝短放,盛产期果树应摘除病虫枝,重叠枝,上部位旺长枝,果树高度控制在2.6米以下。

3.4病虫害防治

幼树前5年要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对病虫害进行全面防治,如: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象鼻虫、梨木虱、梨茎蜂及梨黑星病、桃小食心虫、腐烂病、轮纹病等进行全面综合防治,把病虫果率控制在0.6%以下。对梨树为害较重的梨大食心虫,要抓住时机,在越冬幼虫转芽初期和转果期喷施2.5%敌杀死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对梨象鼻虫的防治应抓住成虫(或幼虫)出土期和产卵期喷布20%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对梨木虱应抓住梨花。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绿豆;气候条件;栽培技术;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52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047-02

绿豆为高蛋白、低脂肪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无论是原粮或绿豆制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国际上以欧美及热带地区进口量较大,国内以城市和南方各省市销量较多,目前南阳市绿豆生产还不能自足。发展绿豆生产市场潜力大,且南阳市有绿豆生产历史优势,一是有利于粮食主产区的品牌打造;二是有生态和地理优势;三是有利于高产创建和标准良田建设[1]。绿豆腾茬时间早,有利于小麦的整地、播种和改良土壤。一般绿豆在8月下旬收割,比玉米、大豆早20~25 d,比红薯、棉花早45~50 d。同时绿豆自身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素,消耗养分少,是养地作物是小麦高产比较理想的茬口。1989年据对13个乡镇13个行政村,21户3 hm2不同作物的小麦产量进行调查,绿豆茬小麦产量水平分别较玉米、红薯、棉花增产16.0%、31.6%、35.8%。可见,绿豆种植对改良土壤、优化经济、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收益非常有利[2]。

绿豆在南阳市种植历史悠久,解放前后,作为救灾作物,南阳市绿豆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1982年前一度种植面积在13.33万hm2左右。1990年前后,种植面积仍维持在较大面积,是全国最大的绿豆主产区,约占全国绿豆总面积的15%,占全省总绿豆面积近1/2。1982年以前,全市平均产量为300~675 kg/hm2,总产为1.2万~2.2万 t。1984―1989年引进、试验、示范中绿1号等品种及相关新技术,全市绿豆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产量为750~1 125 kg/hm2,总产连续超5万t,而且还出现了大批产量2 250~4 500 kg/hm2的高产乡、村、组、户。由于各种原因,经过反复生产,绿豆种植面积降到现在的4 666.67 hm2。随着市场经济的调节,面积可望回升。为了全面总结绿豆生产经验,根据不同自然生态和土壤类型,探索绿豆生产情况,以指导发展区域高产高效小杂粮生产的特色经济。

笔者从2010―2013年对南阳市的绿豆品种及栽培进行地3年的调研,采取座谈、农户专题访问、田间实地考察、采样测产等方法,累计调查47个乡镇,50个行政村,482户农民,406块绿豆,面积为33.47 hm2。其中岗坡、丘陵、山地区27个乡镇,31个行政村,282户农民,236块旱薄地、砂土、水稻土等地绿豆,面积为13.47 hm2;平原区20个乡镇,19个行政村,200户农民,170块砂姜土、壤土、河滩等地的绿豆,面积为20 hm2。南阳市常用品种为34个,用于市场种植面积大的10个,分别为中绿1号、中绿2号、中绿4号、中绿5号、中绿6号,豫绿2号、豫绿4号、豫绿8号和晋绿1号、晋绿5号。其他为农家品种(自留种),如新野老鸦座、邓县大毛粒光、唐河大角糙、唐河针拔、明光绿豆、菲律宾绿豆等,主要种在田间地头。

1 绿豆生产适宜的气候条件

一是温度。绿豆起源于亚热带,是喜温作物[3]。春种,当表土的温度稳定在15~16 ℃时,即可进行播种育苗,并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短时春寒对幼苗影响不大。生长旺盛期,最适的温度在18~25 ℃,高于30 ℃或低于15 ℃,则影响其生长发育。花荚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2~26 ℃,低于20 ℃或高于25 ℃时,则不利开花结荚果,从出苗至开花结束,共需积温839~1 159 ℃。二是光照。绿豆属于短日照作物,因此,一般对光照的要求不明显。三是水分。绿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每形成1 g干物质,耗水量514~885 g,当叶子的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光合作用受到严重的影响,整个生育期需水400~600 mm,需水特点:苗期最少,花期最多,成熟期次之。

2 南阳市气候条件

根据南阳市气象资料统计,平均无霜期在225~230 d,终霜期在3月27日,最迟在4月5日;4―6月,日均温度分别为15.9、21.3、25.6 ℃,日照时数分别为174.1、184.6、175.5 h,总日照时数为534.2 h;月降水量分别为42.1、78.6、120.4 mm,总降水量为241.1 mm。可见,春种繁育和夏种均适宜。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地

绿豆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一般在山坡薄地、砂土、黑土及黏土均可生长。绿豆常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如高粱、玉米、甘薯、棉花、谷子、芝麻等,也可在田埂及间隙地等进行栽植。需要注意的是,绿豆不能进行连作,因为绿豆连作的病虫害多,对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绿豆也是非常重要的肥地作物,作为禾谷类的前茬,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进行绿豆的栽植时,要实行轮作倒茬,合理地对土地进行安排,最好与禾谷类作物进行倒茬,如高粱、玉米、小麦等,切记不能以大白菜为前茬,一般宜间隔2~3年[4]。

3.2 整地

绿豆为一种双子叶作物,在子叶出土时,幼苗具有较弱的顶土能力,若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或土层中含有太多的坷垃,导致出苗不齐,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因此,在绿豆播种前,要求进行深耕细耙,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将土层中的坷垃耙平,保持土壤处于疏松状态,以达到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上虚下实的效果,为种子的出苗提供良好的条件。

3.3 选用优良品种

绿豆的种植宜选用粒大、皮薄、硬实率低、好煮易软、口感、丰产性能好的品种,如中绿1号、中绿2号、冀绿2号、豫绿2号等。

3.4 抢时抢墒适期早播

绿豆可以春播和夏播。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夏播在6月中前,要力争早播。夏秋播绿豆必须注意适时早播,以便在低温早霜来临之前正常成熟。播种量一般在22.5~30.0 kg/hm2,播种深度以3.0~5.0 cm为宜。

3.5 合理密植

3.6 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绿豆在苗期生长整齐,群体发育良好,多现蕾多开花多结果,荚大粒多粒大,高产优质。一是及时镇压。播种后对播种墒情不好的地块,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早出苗,出全苗。二是及时查补苗。在绿豆出苗后,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 d内补种完毕。三是及时间苗、定苗。间苗,为使幼苗个体发育良好,去弱去劣,出现第1片复叶时要剔除疙瘩苗;当绿豆出苗后达到2片复叶1心时定苗。株距在13~16 cm,单作行距在30~40 cm为宜。四是结合中耕进行追肥培土工作,防止倒伏的发生。五是做好适时促控工作。在绿豆苗期,喷施1.8%明月海藻酸精以及适宜浓度的助壮素 控上促下,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中后期要适时地做好浇水、排涝及追肥工作,以促进绿豆的生长,防止早衰的出现。

3.7 肥水运筹

绿豆在施肥时,主要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的无机肥。绿豆具有较强的耐瘠性,生育期不长,其根系有共生固氮能力。因此,一般可以不施肥。但是为了促使中低产地块的绿豆高产,应根据实际情况增施适量的肥料。种肥一般施磷酸二铵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左右。追肥最好在开花期进行封垄的基础上进行。追施尿素、硝铵等氮肥600~900 kg/hm2、硫酸钾1 500~1 800 kg/hm2。绿豆对水分的需求较多,对涝害的抗性不强。因此,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但水分过多,会导致根部病害的严重发生,出现烂根死苗现象,因此,在雨季,要及时地进行排水防渍工作。

3.8 病虫草害防治

绿豆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根腐病、叶斑病、豆野螟、蚜虫、豆荚螟、蟋蟀、红蜘蛛、菜青虫和贮藏期绿豆象等病虫害。防治上,尽量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必要时选择合适的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化学防治。草害的防治上,要及时地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草荒的出现。中耕的深度应按浅―深―浅的原则。一般是在绿豆第1片复叶展开后,在间苗时进行第1次浅锄;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2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3次深中耕,并进行封根培土,在封垄结束后,不需要进行中耕。

3.9 及时收获

绿豆的成熟时间参差不齐,应根据实际成熟情况分次采摘,采摘时要做到细收轻摘。若进行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收获一般为一次性进行。绿豆收获的标准为绿豆全部荚果的2/3变成褐黑色。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绿豆的成熟荚果易开裂,因此,采收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时进行。豆荚采收后,要经过晒干、脱粒、清选等过程后即可入仓贮藏或出售。

4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桑立君,耿巍,等.绿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46-147.

[2] 王桂华.绿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4):83-84.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4篇

1环境分析

山西省吕梁市地处山西省中部西侧,是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吕梁自古以山西杏花汾酒闻名天下,故有着深奥的酒文化底蕴。利用当地丰富的高粱、玉米等作为原料酿造中低挡白酒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充分利用酿酒工业的下脚料酒糟发展养殖事业,尤其以肉牛生产为主线,供应本市及周边地区大型牛肉加工企业如文水贤美牛肉、胡兰牛肉、平遥牛肉等企业的需求,再利用养牛所产生的牛粪进行双孢菇生产,大力发展新农村“菜篮子工程”,满足周边市、县居民对新鲜双孢菇的需求,既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了一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可节能减排,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发展了地方经济。

2工艺流程

2.1白酒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高粱粉粉碎热水润料装甑蒸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粉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原酒勾兑、贮存成品酒酒糟白酒生产结合当地传统的烧酒工艺生产中低档白酒,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饮用需求,依托当地中小企业以薄利经营为目的,获取大量白酒生产下脚料酒糟。

2.2肉牛养殖工艺及操作要点

酒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和少量的酒精,经过高温消毒与秸秆饲料掺在一起,可做很好的牛饲料,不仅合理利用了资源,变废为宝,还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牛上膘快,长得既壮又快,而且肉质鲜嫩,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运转。牛在饲养时需注意:

2.2.1牛舍的建造北方地区牛棚纵轴通常为南北方向,气温较高地区可以东西向。三面墙的单列牛舍通常纵轴也为东西或偏东方向,背墙向北,以阻挡冬、春季的北风或西北风。牛舍建造时还要考虑安全事宜,包括防疫、防火、防止夜晚跑牛等。

2.2.2喂养方式采用散栏式饲养便于实行工厂化生产,可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且内部设备简单、造价低。此外,牛在散栏式牛舍可在采食区与休息区内自由活动,较舒适,并可减少牛体受损伤的机率。不过由于散栏式牛舍共同使用饲槽和饮水设备,传染疾病的机会较多,须定时对牛做安全检查。

2.3双孢菇栽培技术及操作要点

2.3.1建造菇棚本项目采用标准式菇棚,即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3.2培养料(牛粪)的准备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候后墙面都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倾斜,外侧开沟,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使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池。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让其自然晒干,牛粪晒干成饼状后用编织袋包装储存备用。

2.3.3培养料的配方与堆制以牛粪、稻草为主要原料,常见配方为:干牛粪2500kg、稻草5000kg、磷肥200kg、石膏粉150kg、尿素10kg、石灰150kg、饼肥200kg。堆制发酵:堆制时间一般吕梁地区掌握在8月上旬为宜。(1)预堆:先将稻草用清水充分浸湿,堆成1个宽2~2.5m、高1.3~1.5m、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d。同时,将牛粪碾碎、加水调湿后堆起。(2)建堆:先在料场上铺1层厚15~20cm的稻草,宽1.8~2m,长度不限,然后撒上1层3~4cm厚的牛粪,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1.3~1.5m。从第2层开始加适量的水,每层稻草铺上后均要踏实。(3)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d进行第1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间隔5~6d、4~5d、3~4d各翻堆1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约需25d左右。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2.3.4进棚播种先在棚内菇床上铺1层3cm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cm为宜。然后按每1m3空间用高锰酸钾10g加甲醛20ml熏蒸消毒,24h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1m2用500ml瓶装的菌种1~1.5瓶。先将菌种量的1/2均匀撒播在料面上,然后用中指插入料中稍加振动,使菌种均匀落入料内3~5cm处,再把余下的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

2.3.5播后覆土播种后3d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d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m2菇床约需2.5m3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cm。

2.3.6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13~20℃。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

2.3.7适时采收当蘑菇长到直径2~4cm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上土填平,并喷施1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3经济效益分析

3.1酿酒投资估算

黄河以北地区主要以高粱、玉米为原料酿酒,当地高粱价格为0.8~1元/kg,50°散装酒批发价为3.6~6元/kg,每1kg高粱可产50°酒0.75~0.85kg。现用高产酒曲以生料法每1d酿4锅酒,每锅500kg粮,以最高高粱价格、最低酒价率初步计算如下。每天成本:4锅×(500kg粮/锅×1元/kg粮+32元酒曲/锅+10元煤/锅)+酿酒人工工资30元+卖酒人工工资30元=2228元。每天收入:4锅×500kg粮/锅×0.75kg酒/kg粮×3.6元/kg酒=5400元。每天利润:收入-成本=5400-2228=3172元。每年利润(按330d计):3172×330≈105万元,除去厂房设备租赁折旧30万,年利润可达近75万。

3.2用酒糟养牛投资估算

每头牛每1d喂0.25kg玉米面、精料0.8kg、酒糟10kg、苞米秆10kg,每天4锅酒共消耗2000kg粮,每25kg粮的酒糟加部分青饲料可养1头牛,则利用本项目酿酒酒糟可养80头牛,每头牛每1d产牛粪估算5kg,利用酒糟作饲料养牛,牛每天增重平均1.25kg,牛肉按14元/kg计算,1年下来每头牛的净利润为(按300d计):1.25kg×14元/kg×300d-350元青饲料及其他费用/头=4900元,每年养80头牛可获利润:80头×4900元/头≈40万元。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华李;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0

1 建园规划

1.1 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整理,山地深丘地貌,山高坡陡,坡度大于15°的地块,应实施坡改梯。水利道路设施建设依据李栽培管理要求及休闲观光需要,系统规划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宽度为1.2~1.5m以上,水泥路厚度宜10cm以上,青石板厚度宜17cm左右,通达果园各地块;适宜区域建设蓄水池、山坪塘等水利设施,建设通达果园的pvc管网,有条件区域配置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

1.2 永久植株定植密度

平地按3×5密度,南北行向定植;梯地按等高线,株距3m定植永久植株。

1.3 定植技术、时间

梯地定植点位靠外侧2/3处,定植点位做树盘,树盘高60~80cm,直径1.5m, 内侧开挖背沟,深60cm;树盘挖定植穴,定植种苗,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扶正主干,树盘覆盖谷壳,杂草等,保持土壤水分。种苗定植时间为10月中上旬。

2 土壤管理、肥水管理

2.1 幼龄果园

幼龄果园采取间作覆盖,行间种植豆科,水源便捷区域可种植蔬菜等作物,提高前期收益;严禁种植小春油菜、大春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株间及树盘种植作物。

2.2 成年果园

成年果园采取生草覆盖,除危险性、攀援性、高杆杂草及树盘外,原则不除草,利于保水、改善土壤性质。

2.3 幼树(1~2a生)

幼树施肥时间是3―10月,每月1次。3―5月施用尿素,6―10月施用高氮硫酸钾型复合肥,结合施用农家肥及叶面追肥。每株全年施肥量(化肥)约0.4~0.6kg,每次约0.05~0.075kg。树盘沿滴水线撒施,结合灌水。

2.4 结果树(3a生)

结果树4月中上旬,施用萌芽肥;6月上旬,采果前20d施用稳果壮稍肥;7―8月,施用采后追肥。施用N:P:K=12:15:15或15:15: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结合施用农家肥及叶面追肥。根据树势及果量,全年施肥量(化肥)每667O约80~100kg,4月中上旬,萌芽肥约占全年施肥量的10%~20%;6月上旬,稳果壮稍肥约占全年施肥量的30%;7―8月,施用采后追肥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施肥方式是结合灌水沿滴水线撒施。

3 整形修剪、花果管理

3.1 整形、修剪

以光照利用、通L透光、管理方便、优质丰产为目标,采用变侧式整形方式,分3层。第1层培育2主枝及1中心枝,除主枝及中心枝外,其它枝条50cm左右连续摘心3次,控制生长,形成“Y”字形,分枝点以0.8~1.2m为宜,第2层及第3层培育斜“Y”字形,各层层间间距约80cm,注重各层枝条空间均匀分布,树高控制在2.5m左右。

4―7月实施夏剪,采取摘心,疏剪等方式,培育主枝及树形,控制生长,缓和树势,促进坐果及稳果。12―1月,实施冬剪,重点修剪中长枝,延长枝重剪;结果枝条轻剪,回缩枝条花芽地方,小枝可不修剪。

3.2 花果管理

冬季结合冬季修剪,疏除多余花芽,控制花量;4月中下旬,硬核期前,疏除密生果、畸形果、病虫果;开花坐果期,严禁使用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产量控制在1500kg左右;6―9月,加强栽培管理,强化病虫防控,肥水管理,防止早期掉叶,积累营养,促进花芽分化,提升来年产量及品质。

4 病虫防控、果实采收

病虫防控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物理及生物防治,合理配置绿色防控设施设备,每20010m2配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1台;每株配置黄板1张,适时配置扑食螨、性诱剂,有效防控蚜虫、螨类等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化学防治,1月份,施用高浓度石硫合剂,实施冬季清园;2月下旬,松鳞期施用金大生800~1000倍、乐斯本1500倍,预防病虫害;3月中上旬,施用吡虫啉10000倍,阿维哒螨灵1000倍,防治蚜虫、红黄蜘蛛;4月20日前后,施用乐斯本1000倍、噻唑锌1000倍,连续施用2次,间隔7~10d,防治李大、李小食心虫,蚧类;5月底6月初―9月,每30~40d,施用金大生600~800倍,噻唑锌1000倍,防治穿孔病等病害。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6篇

一、特征特性

1. 植株性状

根系发达,株型收敛,株高84.9厘米,分枝数3.4个,主茎节数17.6个。叶片绿色、椭圆形,成熟时落叶性好。

2. 荚、粒性状

亚有限结荚习性,成熟时不裂荚。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百粒重19.5克,完整粒率91.6%,虫食粒率5.5%,紫斑粒率0.8%,褐斑粒率0.4%,未成熟粒率0.6%,其他粒率1.1%,籽粒外观品质优良。

3. 品质性状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两年的籽粒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38.14%(比高蛋白大豆标准含量高出0.14%),粗脂肪含量22.88%(比高脂肪大豆标准含量高出1.88%),两者之和为61.02%(比优质大豆标准含量高出18.02%),居于优质大豆排行榜的前列。

4. 抗逆性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病情鉴定结果表明,对大豆花叶病毒SMV Ⅰ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为17.25%;对SMVⅢ号株系表现为中感(MS),病情指数为44.17%。田间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抗霜霉病(0.1级),抗倒伏、抗早衰、抗干旱和耐涝能力强。

5. 生育期

据多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的生育期平均为122天。

二、产量表现

1. 区域试验

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5.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1.6%(在11个点次的试验中有10个点次增产),居于该组参试品系的首位。

2. 生产试验

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5.1%(共6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居于该组参试品系的首位。

3. 生产示范

2010年在沈阳市东陵区进行了50亩的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21.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1.7%,首创当地大豆单产最高纪录。

三、经济效益

辽豆32系高产大豆新品种,上述3项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亩产205.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5.2千克。以每千克大豆的市场销售价格6元计算,每亩可增加收入271.2元。而且该品种还是高油大豆新品种,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豆粗脂肪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油脂加工企业每加工1000千克大豆,就可增加产值40多元。辽豆32的粗脂肪含量为22.88%,比普通大豆高出近4个百分点,每加工1000千克辽豆32即可增值160元。折合1千克大豆的油脂增值为0.16元,每亩辽豆32的油脂增值为32.86元。

综上所述,每种植1亩辽豆32的总增值效益为304.06元(增产收入271.2元+油脂增值32.86元)。

四、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轮作

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排方便的中性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块栽培。并因地制宜地与玉米、高粱、小麦、棉花、甘薯、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换茬。

2. 整地与起垄

在秋季或春季进行精细整地,做到灭茬(清除全部残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耙地(耙碎土块、整平地面)、起垄(垄距50~60厘米、垄向随意)、镇压(减少蒸发、防旱保墒),为播种和保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 选种与晒种

选用籽粒饱满整齐、无伤无病、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5%、含水量≤12%的优良种子。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选好的种子放置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场所晾晒3天左右,以提高其活力。

4. 拌种与播种

在播种前用根瘤菌剂或钼酸铵等微肥拌种,以增强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6~8厘米耕层地温连续5天≥8℃时即可播种,穴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2~3粒,镇压后的覆土厚度要达到3~4厘米。

5. 间苗与定苗

适当早间苗、早定苗。应在真叶展开后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定苗,除掉病、弱、杂苗,每亩保苗1.1万~1.5万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6. 施肥与灌水

每亩在整地时要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5千克做底肥,在开花初期追施尿素5千克做攻粒肥,在鼓粒期要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含有钼、锌、锰、硼等微肥的混合液。在开花期至鼓粒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应及时灌水。

7. 除草与培土

实行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38%百草枯200~250克或50%乙草胺150~200克与80%唑嘧磺草胺30~35毫升混合后对水50~100千克,喷施在潮湿的地面上,可防除1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阔叶杂草。在植株封垄前要完成2~3次铲趟,每次作业间隔7~10天。最后一次中耕应该适当深些。这样既可铲除杂草又可培土防倒。在生育后期要及时拔除田间大草,铲除田边四周野草,以减轻翌年下茬作物的草害。

8. 摘心与打叶

在盛花末期将大豆主茎顶端摘去2~3厘米,以降低株高、防止倒伏、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增粒增产。在生育中、后期,若发现植株有徒长或倒伏的可能时,可顺着垄沟前行,边走边用手或木棍(竹竿)自上而下轻轻地打掉植株底部所有的老叶、病叶、残叶和其他非功能性叶片。这样可促进通风透光,减少落花落荚,增加粒重和产量。

9. 防病与治虫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不仅要做好农业、物理、生物等方面的防治工作,而且还要选用生物农药或无公害农药及时防治相关的病虫害。在播种前后用35%辛硫磷拌种或用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既可杀灭多种病菌又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防治根腐病,可用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净1000倍液全株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灰斑病,每亩可用40%多菌灵0.1千克对水30~4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杀。防治食心虫,可用敌敌畏缓释卡熏杀。

10. 收获与晾晒

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不足,产量与品质都会下降;收获过晚,则会遭受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植株倒伏和裂荚落粒,同样会导致减产降质。通常应在全田90%以上植株的叶片变黄脱落,豆荚变为灰褐色,用手摇动植株能听到哗哗的响声,籽粒变硬而有光泽,用拇指掐豆粒基本没有凹陷并呈现本品种固有的特征时为最佳收获期。这时应在有露水或多云的情况下收割,留茬高度以不漏豆荚为宜。在收割后要将豆棵横放在垄台上风干,然后再运回地势高燥和通风向阳的晒场进行充分晾晒。

五、适宜种植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