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 纵深发展 教学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那么,如何寻求新的突破,让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呢?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课、队活动的结合,让学校课程体系更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德育少先队体验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培养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是它们的共同目标。在内容与实际活动过程中,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2015年11月,我校大队部将开展“绿色生活你我同行”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我从学生身边的资源着手,选择以“哭泣的水沟”为主题,和学生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筛选、整理信息――制订治理方案”,让学生分三步完成本次活动。活动中学生除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少先队体验活动有机结合,互动互补,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通过实践体验教育,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实现了德育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学科教学联动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时提出:“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跨学科课程整合成了当代课程设计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

以《马年说马》为例,这是一节以制作马年贺卡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由语文老师为主,其他学科的任教老师密切配合,如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在贺卡上画马,写字老师教会学生怎样在贺卡上写马字,而音乐老师则带领学生欣赏与马相关的音乐。这节课,整合了信息技术、语文、美术、音乐、写字等学科,实现了资源最优化,使它们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时间上连贯一致,软化学科边界,在优化各种课程资源的同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充分体现。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综合实践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后,学生的兴趣更浓厚,各学科的知识加强了横向联系,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更深入。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让教材内容更丰富

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们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才能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激发他们初步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在综合实践课上,我把学生带到超市,让他们调查各种各样的商品;带领他们来到环卫所,采访环卫工人,让他们了解每天人们这么多的生活垃圾是怎样由环卫工人送往垃圾处理厂的;和学生一起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通过一个个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摄像摄影、查阅资料,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自由度,既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社会考察的活动方式,又培养孩子们为社会尽责的崇高使命感。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聚合,让学校课改各具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不等于校本课程,用综合实践活动取代校本课程或者用校本课程取代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都是不科学的。但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聚合,逐步将一些主题内容提升为校本课程,这样的提升,一是使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实施过程中生成新的课程目标,二是让现有的课程资源可以循环开发、使用。

在综合实践课上,我曾执教过与消防教育相关的内容。为了使消防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将消防教育与教科研紧密结合,将消防教育纳入科研的轨道。黑板报有了宣传消防知识的消防安全角,红领巾广播站有了“119”教育专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消防知识竞赛活动;“消防在我中心”书画比赛如期开展,“119“消防小报展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成了消防活动的主角,有了忧患意识,增强了生存的本领。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仓储作业》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64-04

《仓储作业》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由物流企业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就其课程内容和特点来分析,非常适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应用到课程实践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目前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要求

1.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

“行动导向课程模式”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针对“双元制”存在的问题,推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强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的行动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实质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因而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还要动手,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2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

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

(1)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2)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与专业紧密结合;

(3)工作情境的设置要与职业情境密切相关;

(4)要从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工作任务,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5)要重视关键能力的训练和知识向行动的转化。

2《仓储作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仓储作业》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进行物品验收作业

掌握物品的验收方法;能够根据入库通知单审核入库单据,选择相应的验收工具,进行外观、数量、重量、精度等验收,能够正确处理验收中出现的差异情况;礼貌接待客户,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工作态度认真严谨,把好物品验收关。

2.2完成物品入库作业

掌握库区布局知识、物品与货位的编码方法、堆码技术、入库手续的办理;能够计算仓库的有效面积,理解库区规划的原则,会利用手持终端指派货位,能使用搬运车、叉车等工具,会填写入库单、建立货卡、物品档案、登记物品明细账,利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完成入库手续。

2.3进行库存物品的保管保养作业

掌握常见物品的性质与分类、ABC分类库存控制法、仓库温湿度控制方法、物品的养护方法;能够填写温湿度记录,针对物品特性进行物品养护作业,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处理盘点差异;熟练使用常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开展仓库安防及消防工作。

2.4完成物品出库作业

掌握物品出库的基本要求、出库作业的程序;能够进行出库、转库、退货业务处理,会填写出库单、转库单、退货单等,会计算仓储费用,熟练使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办理出库手续。

《仓储作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仓储作业流程,正确填制各种相关单据,熟练使用仓储管理软件与相关仓储设备,具备独立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业务操作的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环保与服务意识。

因此,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每一个工作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要求严格;非常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

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仓储作业》课程中的实践

3.1实践过程

3.1.1重构《仓储作业》的学习单元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将《仓储作业》的学习单元根据仓储企业的工作过程重新进行设计,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分解与组合,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由于不同类型物品在仓储作业与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目前的仓储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又很繁多,为此,将物品归纳成普通物品、危险品、冷藏(冷冻)物品三大类,设计成三个大的学习单元,同时,选择了11种目前绝大部分仓储企业主营物品的仓储作业作为学习项目,并根据物品的储存条件及管理方式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使学生掌握不同物品的仓储作业过程与管理重点。

9油品仓储作业储罐12

第三单元冷藏(冷冻)物品仓储作业2410果蔬仓储作业冷藏库房12

11冷冻食品仓储作业冷冻库房12

重构后的学习单元注重了职业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每一个学习单元都与行业紧密结合,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学生按照相同的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物品进行反复的仓储作业训练,熟练掌握仓储作业流程,并获得不同的管理经验。

3.1.2确定《仓储作业》的教学过程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每个学习项目的完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按照 “七步法”来组织教学,即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七步。学习项目――服装仓储作业就是按照这七个步骤组织实施的,详见表2:

表2《仓储作业》学习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名称:服装仓储作业课时:18课时

序号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课时

1明确任务教师提供模拟工作情境,学生理解项目及要求,明确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1

2收集信息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对完成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做必要的补充;学生讨论项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服装仓储工作流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服装的验收方法,根据送货清单进行验收作业;

②掌握库区规划的原则及货位编码方法;

③掌握服装的编码与堆码方法;

④能够填写到库验收单、建立服装基本资料等入库手续;

⑤掌握服装的营销类型;

⑥掌握服装的保管保养方法,能够填写温湿度记录;

⑦能够对库存服装进行盘点,并处理盘点差异;

⑧能够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开展仓库安防及消防工作;

⑨能够进行出库作业,完成拣货与打包作业4

3制订计划学生交流对项目的认识,初步制订工作计划1续表

序号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课时

4进行决策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订,及时发现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1

5组织实施学生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任务,教师负责组织、监控、咨询、指导等。

①进行服装的验收作业

②完成服装的入库作业

③进行在库服装的保管保养作业

④进行服装的出库作业6

6过程检查学生按照工作计划阶段拟定的步骤逐一进行检查1

7结果评价学生汇报总结并上交项目报告,教师对学生及团队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4

3.2实践情况分析

3.2.1课程设计上体现了职业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重构后三个学习单元的11个学习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要完成一类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及出库作业,而且学习任务全部来自于企业的工作实际,目标明确,工作过程清晰、完整,操作方法具体,针对性强,体现了职业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教学中自然也就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在掌握了各类商品仓储作业流程的同时,具备了相应的工作能力。

3.2.2课程内容的确定注重了与专业的紧密结合

在确定《仓储作业》的课程内容时,选择的是目前绝大部分仓储企业主营的商品,注重了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商品的出入库作业流程和保管、保养方法,具备了相应岗位的工作能力,缩短了学习和上岗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3工作情境的设置要与职业情境相关

我们所确定的11个学习项目,每一个都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与职业情境完全相同或基本相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

3.2.4从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工作任务

《仓储作业》课程中所选择的工作任务,全部是仓储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符合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而且工作过程就是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职业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

3.2.5重视了关键能力的训练和知识向行动的转化

在完成仓储作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出入库作业单据的填制训练和相关仓储设备操作能力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业务操作的能力,实现了知识向行动的转化。

3.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仓储作业》中的实践效果

3.3.1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习了技能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11类商品的仓储作业就是按照这一要求,设计了完整的工作过程。同学们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出入库作业的工作流程,学会了相关设备的操作,提高了专业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学生按照相同的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物品进行反复的仓储作业训练,熟练掌握了仓储作业流程,并获得了不同的管理经验,为其就业奠定了基础。

3.3.2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习惯于教室、黑板这种常见课堂的学生进入仓储配送中心,看到和企业完全相同的真实的库区、真实的物品、真实的设备设施的时候,不免产生出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就产生了操作的冲动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时,不仅没有了过去那种因学习内容枯燥而产生的厌烦情绪,而是认真按照工作要求,争先恐后地去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企业的员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了付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3.3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仓储配送中心最醒目的地方,标有“仓库重地,禁止吸烟”八个醒目的大字,墙上挂有“仓储配送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仓储配送中心实训管理制度”,仓储配送中心的任何设备,都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要求。操作现场配有齐备的消防安全器材。学生在进入工作现场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就是安全教育,并对灭火器的使用进行专门培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设备操作要安全、客户货物要安全、员工人身要安全”。有了这些要求,学生的动作规范了,安全意识增强了。

3.3.4工作中所培养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工作现场,工作任务是分部门进行的,每一个部门的主管和员工各自有不同的任务,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各自不同的职责。例如入库作业,需要完成的工作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信息部的员工录入并打印入库单――质检部的员工根据入库单检查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操作部的工作人员要将货物分类组盘,用搬运车将组好的托盘送至叉车入库区域,叉车员用手持终端扫描托盘标签下载上架任务,并用叉车将货物运至指定储位上架、确认。在对这项工作进行考核时,一要看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二要看完成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还要扣分。这就要求各部门成员之间既要密切配合,又要保证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练,尽量缩短时间,否则就会影响整个部门的成绩。因此,为了保证本部门能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在工作过程中都非常认真,而且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密切配合,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而行动导向课程模式强调在学习中要涉及更广泛的社会活动,并着力于在活动中重新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岗位要求,又能将多种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其他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

4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仓储作业》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说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实践性强、工作思路清晰、工作过程完整、对工作过程要求严格的课程。但由于我们目前正处于教学尝试阶段,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实施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4.1工作任务的设计在难度上或知识含量上要有递进性

仓储作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很多,每一个仓储任务的作业环节和流程基本是相同的,如果在设计任务时,任务之间的区别仅仅体现在货品上,不在任务的难度或知识含量上有所增加,就会出现任务雷同、学生只是在进行重复操作的现象。这样,不仅实现不了教学目标,还有可能在重复的操作中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要做到每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在操作难度上要有所加大或在知识含量上要有所增加,这样才能在完成一个个新的任务的同时,增加知识积累,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按照我们的设计,完成钢材仓储作业后,下一个任务就是图书仓储作业,和钢材仓储作业相比,图书仓储作业需要增加图书的防潮、防蛀、防火等常识,而且图书搬运和钢材搬运所用的工具也有所不同,达到了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4.2工作情境的设置要注重与职业情境的相关性和工作过程的真实性

在设计工作情境和选择工作任务时,要以行为活动为导向,从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与职业情境相关和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设计的工作过程要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完全一致或基本相似,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3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课程模式倡导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

4.4要重视关键能力的训练和知识向行动的转化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教育;职业能力;学生心理;教学改革

1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职业体系分布中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体现出以下特性:一是专业技能性要求较高;二是面向具体职业的实用性较强;三是职业的技能教育对职业工作表现出特有需求。综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一是职业院校在生源紧缺招生困难的情况下,招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育改革相对被忽略;二是理论教学内容多,实训技能教学不足,缺乏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三是教学形式和方法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等问题,学生情况复杂,厌学情绪严重。室内设计课程包含知识面广技能要求也高,在具体教学中“教”与“学”都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运用以职业为导向将职业技能植入课程w系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教学的困难。室内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综合门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从设计概念到设计方案,从方案到施工设计,从平面到空间,从装修到陈设,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的专业内容,而这些内容又都是相互融合的。在我们室内设计操作中,方案的确定、施工图、预算、材料、施工队,仅工种就有木工、泥瓦工、电工、油漆工、焊工等,此外,还有厨房设计、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音响、消防安全等。室内设计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学科。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贯穿课堂,同时又能让学生能在实训中有效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是以下要讨论的问题。

2 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面临的新形势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明确了职业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生产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国家教育部门给了职业院校非常明确的目标,也一直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着,这几年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也有了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首先要认清当前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应对市场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教育做一些积极改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代教学势必与经济收入挂钩,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教育方难以权衡与职业实践、经济创收、教师职称评定、教学、科学研究等的重要关系。有些职业院校成立了以教学、实践、经济收入为一体的研究所、工作室以及公司等,教学成果直接通过这些渠道服务于职业,与此同时也把实践教学融合到实际的操作中。把产、学、研、教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越来越被家长、学生以及企业接受。如何处理好工作室的职业实践与教学的关系是室内设计教育管理中新的课题。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室内设计教育水平和重要环节。教学通过与职业实践联系,使学生直接深入了解现实中的室内设计公司发展规模、经营状况、设计决策过程、施工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风土人情、国策、国情、新观念直至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工作能力。但是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原有的教学秩序,如削弱了课堂基本教育、因迎合市场需求而降低创意层次、设计缺乏前瞻性意识、创新不够,更严重的是会影响教学大纲执行。所以,当前有些职业院校根据学生的意愿组建工作室,以招聘的形式决定是否录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在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只能影响小部分学生。

3 学生情况分析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职业院校的“教”做了巨大的改变。除了跟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有关以外,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大关系且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首先,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热情的孩子,笔者这几年接触的室内设计的学生中大多都是厌学的,不愿意上课,不愿意做作业,上课只带手机。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如何教学,教师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跟演员一样吹拉弹唱,学生还不买账。教育部门也注意到这些问题,开始组织老师们在教学上做花样,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慕课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师授课的思路和方式也在积极改变。

职业院校学生情况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是排斥的,对生活、对未来是茫然的,大学生活过得是空虚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家人的关爱,得不到家庭关爱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往往都是消极的。在职业院校里这样的学生比较多,老师想关爱学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问题在学校想解决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去改善,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4 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与“学”

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当中,我们应该强化实践技能,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能课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园林、室内、平面、影视等几乎所有的设计类专业,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把软件的学习看得比较重要,认为计算机软件是一门重要的设计表达工具。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性,并没有充分掌握这门技能,与实际职业需要有很大差距,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硬件设施不足,练习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的设计能力差。设计能力是由学生个人专业和艺术素养积累而内化为自己的设计想法,有想法的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要突出一些。在教学上应采取重点强化训练、突出设计技能,以职业为导向的有效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入门的操作后,结合课程设计中具体的项目,重点设计研究、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深化专业设计学习,在方案构思、方案设计、平面图、施工图等方面融入自己的思想。

室内设计专业综合类实践课程主要体现在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如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这些综合性强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上半学期。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采用虚拟的工作情境题目用于教学,学生只能纸上谈兵,虽然方案设计文件制作得完备,但与实际现场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学生也不能很认真地去对待。

因此,为了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课程设计的题目应与实际项目保持零距离,设计项目应采用真实项目。设计题目可以是装饰公司中现有的工程项目,或以小组形式对一个实际项目进行跟踪学习。工程项目是全方位的设计,小组要完成全部设计内容,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进行设计主题创意,功能空间划分,装饰材料选择,现场施工管理等所有的图纸表达。真正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室内设计的全过程,明确实际工作岗位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在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查漏补缺。

总之,室内设计专业是综合叉性强的专业,需要学生纵向、横向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室内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项目为导向,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应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接受度为原则,从专业特点及课程特点出发,兼顾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市场调研、实际操作实习和顶岗、轮岗实习都是有效的实践教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妍.关于室内设计中国式思维运用的思考[J].湘潮,2009(3):85-86.

[2] 廖风华.高职装饰技术类课程群改革刍议[J].装饰,2009(6):118.

[3] 贺爱武.关于室内设计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2008(4):55.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工程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88-02

高校实验室开放运行可以促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对实验室的开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1-4]。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涉及大型、精密设备较多,对安全要求高,而且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很高,其开放管理模式与一般基础类实验室有所区别。石油与天然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模式。

一、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实验室开放形式。从提高学生创新和工程应力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等方面而言,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开放形式有:规定学时外的实验室开放、面向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开放、面向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验室开放、面向非石油专业的共享与开放等[4]。第一种形式,对于不能在一个批次内完成的实验,分批次、分时间进行实验室开放;同时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以选修实验课程的形式开放实验项目。第二种形式,根据学校实施的“万、千、百、十”四个层次逐层递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心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开放相应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第三种形式,通过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毕业设计和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实践环节的实验内容,开放部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石油工程设计软件或专业实验设备进行设计。第四种形式,利用中心石油类实验室对校内机械、电子、安全等10余个专业的本专科生开放,实现非石油专业学生的石油工程基本认知实习,满足大石油工程教学体系的需要。同时,面向市内尤其是大学城高校共享开放中心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和部分实验室。

2.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在开放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构建方面,按照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强科研、工程和企业应用的密切联系,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大模拟仿真与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6]。例如,根据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和石油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专业特殊性,结合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自主研制了部分设备并依据设备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系列实验项目,面向学生开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开放实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改进了相应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尤其是石油工程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合适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实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中心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目标驱动开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开放实验教学、渐进式教学等综合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开放实验教学。

4.开放实验教学考核。针对不同的开放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中心采用了实验操作、汇报答辩、实验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侧重于从学生的创新实验方法和结果、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报、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得到发挥,对实验室开放的兴趣增加。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中心隶属于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实验分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型设备共享中心。中心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定期评价、分类考核、合理交流的管理机制,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管理,中心负责考核聘用,确保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正常运行[5]。

1.开放运行模式。中心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大型仪器、高精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实验室实行每周7天和每天8+2小时运行,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然后在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周末和节假日,中心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开放和运行。中心利用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功能模块承担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开放分为“基于项目的开放”和“基于场地的开放”两类。“基于项目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项目申请教师或学生申请项目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基于场地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实验室及项目学生申请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预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实验技能、创新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并做好开放情况的记录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指导教师或实验教师根据开放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中提交对应开放项目相关的成果。各个实验室负责人于每学期期末提交本实验室的开放总结。

2.开放管理制度。学校在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须知》、《重庆科技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了实验室开放的规范性。中心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验室高效开放、规范运行的管理办法与细则,如《实验教学开放管理实施细则》、《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外合作交流实施办法》、《低值易耗品采购与领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开放过程中,实行进入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要求进入实验室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并且加强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学生使用前应先接受培训,取得上机资格后方能操作。对于损坏仪器设备的,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处理。同时,为鼓励师生参与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中心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费用和学生的奖励费用,从物质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过程。

3.开放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石油行业发展需求,每学期由中心分批次组织相应学科的实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审查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保证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质量。学生实验预习、过程和结果均需老师签字认可,对预习过程不认真和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大的学生,要求重做或补做。每学期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开放实验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心实行专职人员考勤制度,实行8小时坐班制,同时加强了考核。对于专职人员,在期末由考评小组根据考核办法对其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设备维护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兼职人员,要求每人负责1~2个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项目开发、开放实验指导等工作,在期末主要考核其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实验开放项目的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

4.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的理念,制定了中心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实验室开放安全目标责任制,确定安全总责任人,层次落实责任。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程上墙,装有自动灭火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走廊安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实现了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四防”功能。

同时,每学期对中心人员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使所有人员熟知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中心实验室备有废物废液收集桶,废物、废液分类收集并集中处理,降低开放实验过程中实验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身危害。

三、初步效果

1.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促进。由于开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得到体现。同时,将开放实验教学纳入学分认定,使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55项,申请专利25项,获得授权6项。

2.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环节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通过学校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石油企业对我校石油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3.实验室设备得到较好利用。通过将台套数多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对集中放置和开放,将精密、大型、贵重设备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成立大型设备共享中心,对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中心的实验设备整体利用率达91%以上,较开放前有很大提高。

四、结语

1.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非常必要。

2.专业实验室开放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同时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专业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目前还存在诸如实验室开放不彻底,实验人员晋升激励机制欠缺,开放维护费用较高等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2]侯凤才,张国华.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77-179.

[3]张新有,袁霞,潘伟.高等专业实验室开放与实施方案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6):124-127.

[4]苏堪华,龙学渊,戚志林,等.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77-178.

[5]许辉,魏莹,侯海鸽,等.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

[6]苏堪华.石油工程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互补模式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59.